社論
-
大家齊力維護治安小心求證慎防詐騙
縣政府等相關單位為期防止詐騙犯罪,維護地區社會秩序,針對詐騙集團詐騙花招,深入蒐整剖析,並提供反制有效方法,多方宣導,以供民眾參考預防,而更希望大家告訴大家,以期確保自身財產之安全。 詐騙案件危害社會安寧安定嚴重。被害對象既多又廣,由於時機歹歹,可謂無孔不入,無時不在,花招百出,令人防不勝防,造成社會諸多不幸。有的畢生打拚得來些微積蓄,一夕之間被騙精光,從此家庭生活陷入困境。也有年輕貌美女性,經不起不肖份子花言巧語與利誘,弄得人財兩空,含恨尋短,結束無價寶貴生命。影響層面之大,就像野火一般,不斷燃燒燎原,受害指數,持續上昇。 地區最近頻頻傳出詐騙集團入侵,假藉中央信託局、健保局及中華電信等機關主管業務之名義,利用電話或信函通知民眾,佯稱機關即將改制民營化,為應辦理「補發退休金差額」、「退回用戶繳納安裝自動電話機保證金」及「健保退費」等事由需要,要求民眾提供銀行或郵局存款帳號及密碼,意圖乘機詐騙財物,遂其不法得利之目的,對於社會整體治安,影響至深且鉅。 如果冷靜研析,詐騙集團慣用詐騙伎倆,萬變不離其宗。俗云:雞卵密密亦有縫,總有蛛絲馬跡可尋,不難發現一些端倪來。祇要平日不存貪婪之心,遇到謹慎以對,保持冷靜,細心求證,應可避免被騙,或矇受財物之損失。 然而社會大眾普遍容易忘記過去慘痛遭遇,甚以「自掃門前雪」之心態看待詐騙犯行,忽略了相互聯防與採取反制之作為。又當大家瞭解歹徒擅於利用人性之貪婪弱點,以巧言令色配合時空因素,精心設計利誘之詐騙手法,最需要社會大眾加強心理防護,不留歹徒可乘之機。過去地區發生幾起受騙得逞案件,無一不是受害者自己之「心防」遭到破壞。也就是平日毫無警覺,凡事未經用腦思考判斷與求證,卒爾對於「中獎」與「退費」等不勝枚舉的詐騙詭計,竟又深信不疑,乃至寧願依照要求提供自己財產相關資料,往往等到發覺有異,已經悔之不及,與其事後扼腕,不如記取教訓,並將身受其害之實際經驗,告訴左鄰右舍及至親友好,讓大家共同引以為鑑,都能注重做好自己之心理防護,才是根絕詐騙罪行有效之道。 隨著年關日漸迫近,在此尤要提醒社會大眾,當茲社會多元發展,行險僥倖不可取。應多參與社區活動,接近群眾,落實推動守望相助,全面防範宵小騙徒,共同打拚,創造美好的明天。發現任何可疑人、事、物,應即逕向治安機關密報檢舉,而也期盼有關機關,如經發現詐騙集團冒名行騙耍詐,即應充分利用地區電子媒體,宣導週知,治本之計,則在教育,卒免民眾受騙上當,共同維護社會安寧安定。
-
構建協調機制齊心為民服務!
縣議會本次定期大會的重頭戲「縣政總質詢」,議員在四天緊密的議程中,鎖定醫療保健、觀光發展、交通建設、民生用水、人事制度及教育等議題輪番上陣,強力為縣政缺失把關,善盡為民喉舌之職責! 綜觀此次縣政總質詢,其中,今年度大學甄選入學保送名額,也成為議員最關心的議題之一。因為,依據離島建設需要人才培養保送計畫,今年六十五個保送名額之中,澎湖縣爭取到五十三名,馬祖也有十名,科系、學校都是一時之選,唯獨金門只爭取到一個獸醫系的名額,引起學生家長的不滿,難怪議員齊表關心,要求縣府謀求補救措施,為地區學子爭取最大的權益! 的確,此次大學甄選入學保送作業,或許是辦法初次施行,大家還沒有搞清楚狀況,造成名額過於浮濫與太少,產生不公平的現象。當然,地區高中職應屆生保送升學制度行之有年,以往大致是公費保送,學成返金服務,而此次新增的「離島建設需要人才培養保送計畫」,尚有入學門檻限制,並非提名即能入學,且學成沒有保證有工作;換言之,爭取到名額,不一定能入學,但沒有爭取名額,即喪失機會,才引起家長與議員的高度關心! 其實,姑不論孰是孰非,此一事件暴露地區中央機關與地方單位,同樣為民服務,但缺乏充分溝通協調,才造成學生權益的損失,雖分別召開說明會和發布新聞稿,仍難彌補缺憾! 不可否認,金門離島地理環境特殊,有縣屬機關,也有中央駐金單位,但僅有檢警調定期召開聯席會報,共同聯手打擊犯罪,其餘的,似乎是「一人一把號,各吹各的調」,把持本位主義各自為政。簡單舉個例子吧!金湖某村有一塊國有地,原本是一塊狗屎埔,村民鑑於孩童及老人無處休閑活動,因而發動募款僱「怪手」整地,經縣府補助完成「鄉村整建」,再獲鎮公所贈送兒童遊樂器材,成為村中唯一的休閑公園,然未辦理登錄,在國有財產仍記載為雜地,準備登報拍賣;村民以公園是全村唯一的活動場所,且與縣府投資數百萬元,豈能不顧民眾需求與權益,因而陳請鎮長幫忙,幸「阿義仔」及時出面爭取產權移撥,才不致發生拍賣公園的笑話! 此外,不久前的一個傍晚,在某村旁的戰備道路口發生車禍,小貨車側身倒地,駕駛受傷血流如注,幸巡邏警車路過處理,消防救護車警笛聲也很快由遠漸近,但轉來轉去卻找不到車禍現場,由於警、消報案系統無法連線,任憑員警撥電話呼叫,救護車急忙之中甚且開過頭,最後才繞回來把傷者送去醫院,所謂「人命關天」,緊急救護的黃金時間,豈容警消急救系統不連線? 記得夏超將軍任金防部司令官時,以百戰沙場的經驗寫了一首歌,規定軍公教人員全面教唱,歌詞是:「怎樣打勝仗,大家多商量;大家多商量,一定打勝仗!」歌詞雖短,但意境卻非常深遠!說實在話,金門地方很小,各自為政不僅耗費資源,更易造成民眾權益損失,「大學保送名額」事件只是冰山一角。我們認為,同是為民服務,地區中央或地方機關之間,有必要構建一套完善協調機制,齊心為民服務,才是全民之福!
-
遠離菸害健康新主張
縣衛生局為了宣導反菸、拒菸,創造無菸害環境,結合機關、學校、社團陸續舉辦系列宣導活動,活動的方式或許會因對象不同而有所變化,但都有共同的目的,就是希望將「拒吸二手菸」、「遠離菸害」等健康新主張的觀念深植在每個人心中,並從生活中養成良好的習慣,共同為大家營造清新、無菸害的生活環境,更進一步維護全民的健康。 宣導遠離菸害等工作一向是衛生等相關單位的重要工作項目之一,近年來結合各界力量,推動無菸校園輔導、無菸餐廳評選、無菸家庭、無菸職場等,透過分發文宣、拒菸標誌、舉辦藝文競賽、開辦戒菸班、健康講座、健走、有氧舞蹈、摸彩、有獎徵答等等,而推廣、宣導的對象更及於機關、學校、社區、社團,也希望大家都能響應、配合,讓宣導的效果能真正的呈現。 吸菸已經是許多人生活中的習慣,根據統計,在國內的吸菸人口超過了四、五百萬人,而且吸菸人口的年齡層也有下降的趨勢。雖然也有許多人會選擇戒菸,但是戒菸的過程也是一項「超越自我、拒絕誘惑」的辛苦挑戰,也是對個人毅力、意志的考驗,半途放棄戒菸的例子比比皆是,當然,戰勝菸的誘惑而成功的人也不在少數,這總是令人可喜的現象。 宣導反菸、拒菸工作,以及戒菸,理由可以有很多,最主要的還是在於維護健康。經過專家的研究,吸菸對人體健康的危害是不容忽視的,香菸中所含有的尼古丁、焦油、一氧化碳等多種化合物,都是造成危害人體健康的「元兇」,「吸菸有害健康」當不只是香菸產品上印出的警語而已。要減少這些物質的危害,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拒菸、戒菸。 另外,宣導反菸、拒菸、拒吸二手菸的目的,也在提昇生活素質及環境品質。雖然說吸菸是個人的生活習慣,但隨著生活水準的不斷提昇,吸菸的場合、時機,都要有所節制,吸菸的人也要尊重不吸菸者的權益,因為,二手菸仍然會影響他人,會造成環境空氣品質的不良,同時引起他人的不適、不舒服,甚至健康上的問題。因此,在個人「享受吸菸的樂趣」的同時,不讓他人跟著吸二手菸,就是懂得尊重他人,如果因此而減少吸菸的習慣,對自己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吸菸」與「反菸」之間的戰爭,可以說自有香菸以來,就已經存在,要將吸菸人口完全的禁絕是不可能的事,主要的是能夠讓吸菸的人口不斷的減少,對大多數人而言,就是一項健康的保障。 反菸、拒菸的宣導工作還會持續下去,最重要的還是要每個人都能有深切的認知,只要社會上大多數的人能夠成為反菸、拒菸的義工,也把它當成是每個人都可以做的事,即便是吸菸者,也要有不讓他人吸二手菸的觀念,我們也相信,要營造清新無菸害、無污染的環境,是可以樂觀期待的!
-
火燒埔頻傳宜思考全面林相更新!
連日來,地區接二連三發生大規模「火燒埔」,島上濃煙四起,消防車警笛聲不絕於耳;其中,以鵲山至陽明湖間森林火警最為嚴重,不僅數十公頃林地付之一炬,且延燒上太武山區,危及軍方據點及彈藥庫,險象環生!由於地勢陡峭,消防車無法進入火場,因而緊急向空中消防隊求援,昨晨直升機不停往返太湖取水灌救,才順利控制火勢! 當然!每年秋冬天乾物燥,各地火燒山事件頻傳,透過電視畫面傳播,早已不是新聞。但是,金門是海中小島,道路綿密便捷,為什麼「火燒埔」一日數起,動輒濃煙蔽天,不僅警、義消防人員疲於奔命,耗費資源,亦且破壞自然環境生態,其中隱藏的因素,值得深入探討! 昔時,金門島上樹木蓊鬱茂盛,惜經明末兵燹之禍,以及住民肆意砍伐,造成表土流失、飛沙走石農耕維艱,尤以東半島受害最深,曾是「人丁未滿百,京官三十六」的西洪村,就為風沙所湮沒,僅剩今榕園「慰廬」一宅。因此,島上許多村口皆設有「風獅爺」鎮煞定風沙,原因就在於此! 民國三十八年底國軍退守金門,翌年先總統 蔣公蒞金巡視,見童山濯濯,民生困苦,指示防衛部司令官胡璉將軍積極「植樹蓄水,綠化金門」,獲蔣夫人贈木麻黃等樹苗五十餘萬株,以專機空運金門,分交部隊種植,進行評比,阿兵哥怕樹苗枯死,甚至連洗臉水也不敢倒棄,用以澆樹提高存活率;迨至民國四十五年林務所成立,專責育苗造林,軍民胼手胝足,始有今日綠樹成蔭,被譽為「海上公園」! 不可否認,金門綠化成功,不但改善生態環境,也吸引鳥類棲息,成為重要的觀光資源。值得一提的是,早年瓦斯尚未普及,居民靠燃柴生火炊事,山野雜草被耙光,特別是木麻黃的落葉,在灶內燃燒煙少火旺,成為民眾的最愛,無不爭相耙取,於是,山野及林間乾乾淨淨,鮮少發生火警。然而,近年來,居民生活現代化,家家戶戶使用瓦斯,落葉與雜草乏人問津,日積月累,秋冬乾燥季節遇有火苗迅速燃燒,連日來的「火燒埔」接二連三,不僅打火弟兄忙翻天,更危及民宅、軍營、雷區、彈藥庫,成為居民生活中的夢魘! 更進一步說,過去金門廣植木麻黃,是達成綠化與水土保持的功效,也扮演著掩護軍事設施的角色,更提供無數家庭的灶內燃料。然而,由於樹齡老化,遇風傾倒,對往來人車構成安全威脅;而且,林間落葉乏人處理,也成為「火燒埔」的主因,所以,木麻黃雖伴隨戰地軍民走過艱辛的歲月,委實功不可沒!但此時此刻,卻該是屆臨功成身退的時候了。 總之,時值嚴冬,天乾物燥,東北季風助勢,島上「火燒埔」四起,讓警、義消疲於奔命,甚至還需空消直升機支援才能控制火勢,野火事件層出不窮,不僅浪費消防資源,更造成人心惶惶!我們認為,為什麼會野火四起,是人為縱火?抑或其它原因?相關單位應儘速查明,杜絕後患。此外,更重要的是,為長遠之計,宜思考全面進行林相更新,引進不落葉、能防風保土,且具高經濟價值的樹種,以維護自然景觀,再造「海上公園」之美譽!
-
開放宗教自由祛除飛彈威脅
美國總統布希與訪美的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會晤時,布希曾表示:美國的政策是一個中國政策、基於三個聯合公報與台灣關係法、反對任何旨在片面改變台灣現狀的決定,他也指出「台灣領導人的言論或行動,顯示他可能有意片面決定、去改變現狀,這是我們反對的。」 布希也向溫家寶表示他個人對宗教自由的執著,他呼籲中國當局應推展宗教自由,賦予自己人民更多的民主自由。 對於美國對台灣有關公投的看法:「將公投當成民主精髓是大錯誤」、「反對台灣進行任何改變現狀的公投」等,本社社論先前已有論述,今就布希呼籲中共當局推展宗教自由及賦予人民更多的民主自由,提出一些看法,供各界參考。 中國大陸有十三億人口,還是處在人權受壓制下,雖然近年的言論自由大有開放,但在沒有自由民主的狀態下,中共仍然行一黨專政、思想控制、排斥宗教人士、禁止宗教書籍進入大陸,異議人士仍然受到鎮壓與逮捕。如今雖然開放「小三通」及將推展「大三通」,但對台澎金馬的中國人,仍然不時進行武力恫嚇、軍事威脅。我們希望大陸當局能夠認清時代的潮流,拿出政治改革勇氣,從事自由、民主、宗教、人權的改革行動,為下一代中國人謀求幸福。 反觀台澎金馬的民主、自由與宗教活動,不但成為未來發展的指針,同時也為世界各國所讚揚,為國際社會所接受。它可以為中國大陸政治民主、宗教自由開放提供一個良好的借鏡,為兩岸中國統一發展一條可行的途徑,從而在中國統一大業中產生主導的作用。因此布希呼籲中國當局應賦予人民更多的民主自由,站在中國人的立場,我們認為中共應開放宗教自由、祛除對台灣的威脅: 一、開放宗教自由─人只要有生死,就需要宗教信仰,有了信仰,人生才有目標、精神才有依靠、行事才有準則;及至遭遇苦難時,有了信仰就會產生力量,徬徨失意時,信仰可以指導我們方向、指引我們的前途;心中有了煩惱的時候,信仰會幫助我們獲得一股安定的力量。所以中共應重視人權,開放人民宗教的自由。 二、祛除對台灣的威脅─大陸在面對台澎金馬的人民時,不要老以大國之姿、上國之態來恐嚇或威脅台澎金馬人民,並且經常把「不排除使用武力」拿來當做「口頭禪」,為了兩岸關係正常發展,中共應逐步撤除現有對台灣部署的所有飛彈,且不能再增設。這次陳水扁總統堅持照常舉行「防衛性公投」的理論,就是以二千三百萬台灣人民的心聲─「要和平、反飛彈」為理由,認為舉辦防衛性公投的目的就是「要維持現狀」,避免現狀改變,不涉統獨爭議的方便「政治巧門」。
-
遠離家暴‧家庭幸福美滿
隨著社會環境的變遷,家庭暴力案件一直急遽上升,台灣各縣市比去年平均案件量增加了百分之十六,而金門也因社會結構的改變,人口較以往複雜,其家庭暴力事件亦時有發生,此誠是值得重視的工作,猶如內政部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委員會參事兼執行秘書林慈玲在金門主持會報時所提示者,地區應結合更多民間資源來推動預防工作,以減少家庭暴力暨性侵害案件的發生,促使社會更祥和。 家庭暴力的發生其實與社會環境及家庭有其連帶關係,因為家庭是社會最基礎和諧的力量,如果沒有良好的家庭,很難有健全的人格,自然會衍生出許多社會問題,我們每天觀看電子媒體或翻閱平面媒體,往往充斥著殺父、棄母、殺子、淫女之類凶狠殘暴,破壞倫理,違背人性的消息,從此可以了解到家庭倫理、親子關係,乃是家庭和諧、人生幸福的重要關鍵。 預防家暴發生,可從兩個大方面來論之: 其一、夫妻和諧。婚姻的源頭是因愛而結合,愛是無條件的關懷、尊重、真誠的責任,生活中無時無刻都應該提醒「無私無我」這一點,隨時可為家庭付出,這就是愛德的表現,沒有愛德做基礎,家庭生活就不會和諧。 夫妻之間的溝通最重要的是坦誠,彼此之間沒有任何秘密,彼此之間需要體諒,這也是愛情的泉源,夫妻沒有嫌隙、夫妻融洽、夫妻情愛,才能讓婚姻生活美滿、婚姻美滿,直接影響子女的發育成長,如此家庭一片和樂,就不會有家庭暴力的發生。 其二、親子關係。研究東方文化的學者都認為我國是一個對於家庭倫理十分重視,對親子關係極為講求的社會,親子關係非常重要,為了使孩子能夠健康快樂成長,而父母也能因子女的快樂中得到滿足,而免於產生家庭暴力,父母要關心子女言行、舉止,隨時注意交友狀況,才不至於行為有偏差變化,也不會為社會價值觀念所污染,而做出叛逆事件,造成家暴發生,甚至危害。 金門家暴事件雖然沒有台灣多,但是金門社 會受到台灣社會不良影響,家庭成員的心理浮動值得觀察,也就是加強社會教育、家庭教育、學校教育來加以彌補,以防範家庭暴力的發生。 防治家庭暴力,在治標方面,可朝強化專業輔導知識、強化培訓輔導人員、鼓勵民間社團及志工參與協助來努力,而政府相關單位應建立保護網路,來落實防治工作,同時在治本方面,就是從家庭根本做起,每個家庭均有正確的婚姻觀念、親子思維,如此當能遠離家暴陰影,開拓人生美麗的境界。
-
防疫要滴水不漏才能確保健康無慮
對今年冬天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可能再度流行,政府目前已經做好萬全準備,並已全面啟動防煞機制,規定於十二月十五日起出入公共場所量體溫運動,有備而無患,希望民眾全面配合各項防疫之要求。 根據媒體報導:香港地區近期出現疑似SARS疫例一起,類福建A型毒株流感疫情肆虐美國及英國、加拿大地區,已有兒童十餘人因而死亡。而台灣前往印尼巴里島之旅遊團,也因在當地感染瘧疾疫症,亦且疫情持續擴大,感染人數多達八十餘人,尤以流感極有可能造成全民健康更大威脅,今年因為各種疫病流行感染,平日保健益形重要。也因有了一次嚴酷的煞情肆虐經驗,國家受到前所未有之衝擊,凸顯最高衛生主管機關,應負起帶動各地區衛生主管機關及醫療院所,落實衛生及醫療事務,做好防疫與抗疫一切準備,期以面對煞情、流感、瘧疾等疫情之挑戰,維護國民身心健康。 衛生醫療工作,是維護國民健康最後一道防線。而優質之生活環境及良好居住品質,才是健全身心發展更積極之因素。如就平均國民所得超過一萬三千美元分析,目前一般民眾日常生活品質,與其所得之水準並不相稱;其中最大之原因,則是基礎建設嚴重不足,特別是離島地區,過去因受烽火戰爭及軍事戰備之影響,基礎建設腳步遲滯不前,相對地區發展空間受到限制,更因衛生醫療人力設施嚴重不足,對於民眾之衛生保健而言,也就有了直接與間接之影響。 就以SARS防疫為例,上次香港之所以爆發大規模之社區感染,即是因為「淘大社區」之污水處理有嚴重之漏洞,因而成為散播病毒之管道。反觀地區公共污水下水道普及率,迄今猶在開始起步階段,亟待改善民眾健康維護空間很大,有關地區鄉村家戶污水接管工作,不但必需積極加強推動進行,亦且需要民眾積極配合支持,唯有大家同心協力,加強基層建設,才能擁有更優質、更健康之生活環境。 這段日子以來,地區衛生機關與醫療院所都為「防疫」工作動員起來了,諸如為不同年次之民眾注射預防流感疫苗,並在防疫工作上下工夫,深入社區實施防疫宣導,印製「秋冬流感期SARS防治」政策資料,由各村里鄰長分送至各家戶,且能把握宣導重點,讓民眾都知道隔離新措施的三不一要:不發燒、不傳染、不隔離,要自己健康管理。發燒了,怎麼辦?養成勤洗手、量體溫之習慣。戴口罩、阻絕飛沫傳染、不恐慌等等,這些經常性工作,需要不厭其煩勤耕深植,民眾也要付諸行動,牢牢記住防疫之要求,切實做好居家環境清潔及平日個人衛生保健。週而復始,持之以恆,養成良好習慣,做到滴水不漏,不留一點死角,全面動員,期以確保自己身心健康,發揮高度防疫抗疫功效。
-
共同維護安全及環保的生活環境
地區民眾露天燃燒雜草、廢棄物等行為,經常造成火燒埔、影響交通及空氣品質的事件,本縣消防局及環保局最近也特別再度提出呼籲,希望民眾不要隨意的進行露天燃燒行為,因為這樣的作法已經違反了相關的法令,有關單位也希望民眾能改變過去的一些習慣,共同維護安全、環保的生活環境品質。 對地區來說,發生「火燒埔」的火警好像已經是司空見慣的事,尤其在秋冬之際,天乾物燥,野外最易因星星之火而變成燎原大火。每當這個季節,消防人員經常是「一攤接一攤」的來往於火場之中。如果是較小的火勢,或許很快速的就能控制、撲滅,損失的也許是一小塊的拋荒草地。但是遇到的是難以收拾的熊熊大火,再加上強烈季風的助陣,往往讓消防人員疲於奔命,不僅田野、林地的損失面積大,尤其常常有發生在火勢逼近雷區、彈藥庫、民宅的危險狀況,才讓人神經緊張,就如同日昨在金湖鎮陽明湖附近林地的火燒埔,就是相同的狀況。 發生火燒埔的原因不外是在野外不當燃燒行為所引起的,諸如焚燒農作廢棄物、亂丟煙蒂、露天燃燒垃圾等廢棄物,或是在燃燒過程中未加以有效的防範、餘燼未作妥當的處理等等。民眾有這些行為,有的主要是圖一時之便,在清理農廢或一般廢棄物時,就近以焚燒的方式處理,也幾乎已經成為習慣。可是往往就在一時疏忽的情況下而發生火災。 不論是什麼原因所引起的火燒埔,有時因火場較為偏僻,增加消防人員搶救的困難,如果是發生在臨近道路、住宅的區域,往往濃煙瀰漫,影響的不只是交通及住宅安全,也污染了空氣及環境的品質。 有關單位也表示,這些露天燃燒的行為,已經違反了相關的法令,違反者可被處以罰鍰,若涉及其他的危害,還可能需負相關的責任,如日前地區就發生一起因為涉嫌在農地焚燒雜草、高粱稈不慎引起火災而波及一批價值二、三百萬元的建材,涉嫌人因此需面對官司及損失賠償,實在值得民眾警惕。 地區民眾這些觀念、行為及習慣早已根深柢固,相關單位也都十分的了解,要立即完全的改變,是有實質上的困難,只有透過不斷的宣教、勸導,希望民眾都能配合,對於已經勸導,但仍然堅持或繼續進行露天燃燒的民眾,也將進行處分。 當然,對民眾任何的處分,並不是相關單位的本意,而是民眾的行為已明顯觸法,在勸導無效情況下,只得以法令來規範、遏止這些行為;尤其是現代人對於環保意識及環境品質的要求,隨著教育、經濟、社會發展而愈來愈高漲,維護公共的安全及環境品質自然是備受重視,民眾一些不良且可能觸法的習慣是必須要有所改變,我們也希望相關單位仍然以不斷的加強宣導、勸導,讓民眾能漸漸的改變作法,讓發生火警的機率跟著降低,也讓環境安全及品質不斷的提昇。
-
符應地方需求維繫報社永續經營!──為本報未來轉型與定位芻議系列之三
今年本報欣逢創刊三十八週年,社慶的前一天舉辦資深績優員工表揚餐會等活動,各界除慨贈花籃致賀,省府顏主席、吳立委、李縣長、縣議員與地方首長均親自到場與員工一起慶生祝福,場面熱絡溫馨! 當然,類似慶生活動「錦上添花」的戲碼,在世界各地幾乎天天上演,委實不值得大驚小怪。然而,今年報社的社慶,各界致贈的花籃和到場致賀的貴賓,算是歷年來最多的一次,但是,大家不是為歡慶暢飲湊熱鬧,而是前來為報社加油與打氣,令員工同感「最難風雨故人來」,無不動容溫馨滿懷! 的確,近年來電子媒體興起,傳播快速且無遠弗屆,嚴重壓縮傳統平面媒體的生存空間,台省不少知名大報經不起衝擊,紛紛不支倒地停刊。而本報訂戶雖未明顯減少,但因撤軍市場急驟萎縮,且實施「採購法」,無法再靠承印酒盒「以廠養報」,營運面臨困境,尤其,早年定位歸屬事業單位,員工得自負盈虧,如何突破困境永續經營,引起各界的高度關心。 不容否認,本報此次社慶,省府顏主席首先致詞,肯定本報長年為金門的歷史作見證,貢獻良多;吳立委也語多嘉勉,期許能透過「小三通」,將金門鄉音、鄉訊傳送到彼岸,讓兩岸認識金門。而李縣長更肯定報社在地方上存在的價值,特別是副刊傳承鄉土文化,造就許多藝文人才,強調願以負責任的態度,絕不會讓報社倒下,獲得現場賓客與員工報以熱烈的掌聲! 值得注意的是,曾有很多鄉親關心本報雖只是地方報,大家天天在看,並沒有感覺到它的可貴,但萬一有一天不幸不存在了,金門會成怎樣的狀況?鄉親們普遍認為報社不但要永遠存在,更要成為兩岸三地的報紙。或許,此一假設性的問題,真的觸動很多員工深埋心底的憂慮,值得深思與探討! 說實在話,金門孤懸海島,地方雖然很小,但倘若沒有金門日報,島上昨天發生的事,鄉親大概都「唔知影」,更別說政令宣導、或機關社團辦活動,大家能共同去參與。其實,撇開新聞報導不說,本報的廣告版,亦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諸如透過婚喪喜慶廣告,可以知道誰家嫁女兒、娶媳婦,或金榜題名、生意開張;以及那位鄉親不幸作古,該送輓聯或參加告別式。除此之外,假如沒有這份報紙,地區生意人到那裡刊登工商廣告?假如沒有這份副刊,一般作者和中小學生可有如此方便的投稿園地? 平情而論,金門環境特殊,本報的發行不僅能便利政令宣導,扮演政府與民間溝通的橋樑,更可凝聚共識對外發聲;同時,能詳細記錄島上人文活動,傳承風土民情,兼而服務工商界,活絡地方經濟。更重要的是,隨著報紙的發行和新聞網站的傳輸,最能推銷金門,不但能天天提供數十萬旅外遊子最新家鄉的訊息,以維繫鄉心,亦可建立金門資訊寶庫,供關心金門的人士隨時查閱等等。換言之,本報雖只是地方小報,功能卻不容輕忽,因此,為符應地方需求,金門日報確有其存在的價值。我們感謝顏主席、吳立委、李縣長、議員及各界的關心與支持,並衷心的祈盼,能不吝繼續給予鞭策與指導,讓報社擬定轉型與發展的方向,永續經營服務鄉親!
-
戰時的日報很重要當今的日報更重要!──為本報未來轉型與定位芻議系列之二
本報創刊於民國五十四年,至今已屆滿三十八週年了,其間慘淡經營,艱苦茁壯;走過「國、共」交戰烽火連天的歲月,也見證兩岸關係和緩,金廈重啟「小三通」的交流新頁! 其實,木有本、水有源,追本溯源,本報的歷史淵源當更為久遠,其前身為民國三十七年創刊於江西南城的正氣中華報,隸屬國軍第十二兵團。翌年大陸風雲變色,隨軍自舟山群島撤退來金,社址經多次遷移,於民國五十一年由金城北門遷至成功村現址,歸屬於政委會,繼續對戰地軍民發行,五十四年十月三十一日另行創刊「金門日報」,與「正氣中華報」兩報一體,分別向民間和軍中發行。 值得說明的是,本報成立前後,金門正處於「國、共」交戰的年代,兩軍重兵隔岸對峙,砲彈動輒呼嘯來、呼嘯去,島上漫天烽火、硝煙四起,記者是戴著鋼盔採訪新聞,而報社是文宣重地,亦被鎖定為攻擊的目標,無分晝夜,砲彈隨時臨空轟炸,因此,在社內的同仁,時時形同「活靶」,生命危在旦夕!然而,民國四十七年爆發「八二三砲戰」的當晚,對岸共軍集中各型火砲向金門島猛轟,兩個小時內落彈五萬七千餘發;加諸往後四十四天之內,金門彈丸小島總計落彈四十七萬餘發,報社自是不能倖免,廠房、機器曾遭砲擊毀損,可是,員工仍堅守崗位,每天按時出報,將最新的消息傳送到島上的每一個角落,鼓舞軍民士氣,激勵同島一命、堅忍奮戰,終於贏得最後勝利,不但守住金門成為自由民主的屏障,也確保復興基地的安全與安定,致力經濟建設,躋身「亞洲四小龍」,傲視群倫! 更具體而言,當年資訊不發達,電視還沒有開播,本報每天透過中央社傳真,接收國內外最新消息,特別是遇到砲擊或天候不良飛機停航,本報在戰地絕對是「獨家新聞」,扮演著「激勵士氣,穩定軍心」的角色,雖彈落如雨,仍未曾一日停刊,因而獲美國伊利諾州大學新聞學院頒贈社會服務及領導獎,蜚聲國際!這是繼抗戰時期「大公報」之後,再一次華文報紙獲獎,意義不同凡響! 如今,砲聲已遠颺,金門已告別戰爭的悲情歲月,即將成為「觀光聖島」和兩岸「和平」的橋樑。沒有砲聲的金門,本報更有揮灑的空間,因為,金門不再是「封閉」的小島,正大力發展觀光、開拓民生經濟,「讓兩岸認識金門,讓金門走向世界」,那是金門未來的方向,本報足以擔任走在前端的尖兵,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誠然,「報紙是無聲的砲彈,新聞傳播是無形的戰爭」,本報面對大環境的驟變,是該調整定位與方向,除應賡續報導新知,傳承浯島風土民情,發揮輿論力量,善作政府與民眾的橋樑。同時,也要藉網路傳播,讓金門走出去,以凝聚鄉心,維繫鄉情;更重要的是,宜放寬視野,擴大前瞻格局,掌握兩岸「小三通」交流的契機,積極把自由民主的信念帶過海峽,帶回經貿發展的商機!我們相信,過去,有砲聲時的金門日報很重要;現在,沒有砲聲時的金門日報更重要,因此,此時此刻,需要議會及廣大鄉親的支持,讓報社化危機為轉機,才能再造希望的明天!
-
以文化的金門重擬報社未來定位!──為本報未來轉型與定位芻議系列之一
金門縣議會審查本縣九十三年度總預算案暨附屬單位預算案,議員在分組討論及聯席審查會中,特別關心本報經營、轉型與未來定位,咸以宏觀的視野建言,肯定報社於地方上存在的價值,期許發揮媒體應有功能,冀希對地區整體發展有所助益。 是的!本報獨立創刊已屆三十八週年,這段日子以來,在敵人的砲火下、以及離島艱困的環境之中,員工胼手胝足,不斷革新版面,精進彩色印刷,無論彈落如雨、或風災肆虐,其間從未一日間斷出報,每天提供戰地軍民最新消息,兼承印各類印件,服務地區工商業,肩負提振金門文化水準之責任! 回顧既往,金門蕞爾小島,遍地滾滾黃沙,男丁被迫遠赴南洋謀生,留在島上的老弱婦孺,鮮少有經濟活動;民國三十八年國軍退守金門整軍經武,推行「管、教、養、衛」政策,期望島上居民能自給自足,因而相繼成立酒廠、陶瓷廠、花崗石廠及報社等生業事業單位,兼而提供就業機會,以養活百姓,安定民心。其中,司令官胡璉將軍鑑於島上民生困苦,鼓勵民眾種高粱兌換大米,在舊金城興建酒廠,解決民生吃飯問題,因而打造「香醇天下有,無如寶月泉」的金酒王國,開創今日金門福利大縣!同樣的,王多年將軍任司令官時,也以金門蘊藏瓷土,為增加青年就業,在漁村建窯燒瓷,才讓金門名瓷美酒相得益彰,名聞遐邇! 此外,民國六十四年,金門仍在軍管體制下對外封閉,正氣中華報與金門日報尚屬兩報一體,有一位家裡經營彩色印刷的台籍戰士,發現金酒大量使用包裝盒,陳請特准予來金設廠,五年後願將廠房、設備全部移交金門,當時本報社長繆綸獲悉此事,決定自行投資,立即指示相關人員籌辦興建彩印廠,以服務金門工商界,提升戰地文化水準,增加青年就業機會,更要向全世界宣示,金門不再是文化沙漠!說做就做,以短短五個月的時間,完成興建廠房、國外機器採購及技術人員訓練,順利讓金門史上第一張彩色印刷品誕生,開啟金門文化新頁!近三十年來,承印酒盒及各類印件,肩負「以廠養報」的重任,功不可沒! 然而,隨著兩岸關係和緩,終止戰地政務大量撤軍,島上市場急驟萎縮,而且,回歸民主憲政實行「採購法」,加諸機器老化,逐漸失去競爭力,致報社經營陷入困境,因而引起議員的高度關心,成為本屆定期大會的焦點議題! 持平而論,本報與金酒和陶瓷廠一起走過「管、教、養、衛」的時代任務,員工同樣付出辛勞與青春歲月,如今,金門不再是戰地,不但開放觀光,且成兩岸人貨「中轉」的捷徑,大步朝「觀光立縣、文化金門」的方向努力邁進。然而,有砲聲時的金門日報,是島上十數萬軍民的精神食糧,而今的金門日報,隨著網路傳輸,更是海內外數十萬浯島子民鄉心的寄託,但一份報紙分送到國內任何一個角落讀者的手裡,皆只收六塊錢,如何計算成本?何況,放眼國內大報皆虧損累累,遑論是地方小報!因此,報社歸屬生產事業單位,讓員工自負盈虧,委實並不公平,此時此刻,似應以「文化的金門」作考量,重擬報社未來的定位!
-
金馬人不支持「台獨」只崇尚和平
兩岸實施「金馬小三通」以來,我們雖然感到推展兩岸「小三通」,還有許多改善的空間,很值得兩岸當局繼續努力改進,但不可否認的,有一項值得歌頌與肯定的,就是和平的可貴,沒有戰爭、沒有敵對的感覺最為幸福。 最近陳總統說明年三月廿日要舉行「防禦性公投」,希望朝野、媒體等各界提供主題,引起朝野、媒體各界熱烈的爭議,甚至也激起美國、中共的關切,讓我們突然感到「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憂慮。當然依照公投法規定,防禦性公投固然是總統職權,但其要件則是「當國家遭受外力威脅,致國家主權有改變之虞」。然當前是否如此?當前不是正在推動兩岸要三通嗎?何苦節外生枝?我們要問防禦性公投如果通過,就能確保國家主權不被改變嗎?國人都希望和平、安定的生活,希望領導者慎重引領我們走上幸福之道。 報載,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日前接受華盛頓郵報專訪聲明:「願為中國統一付出任何代價」。他強調保留對台動武最後手段,希望美國說服台灣維持現狀。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包潤石也重申,美國反對「台海兩岸任何一方片面改變台灣現狀的作法」,他並呼籲兩岸,「克制會升高緊張情勢或使對話較難開啟的行動與發言」。我們不願見國內的政爭、兩岸情勢的緊張,而影響了我們平靜快樂的生活。 近日各界質疑為何要引用公投法第十七條條文,舉辦防禦性公投?要採取什麼主題?要在所謂「外力威脅」下得到什麼成果?大眾不很清楚。大家只擔心防禦性公投,可能將被利用來向對岸挑釁,甚而無端挑起戰火的憂心。諸多媒體認為防禦性公投是中華民國面臨生死存亡威脅所能掌握的最後民意表達,應該是備而不用;負責任的政治人物應與全民共同祈禱假設狀況不會發生,而不是為了政治而隨意發動,置台澎金馬安全、安定於不顧。 日昨包潤石又公開表示:「我們反對任何可能改變台灣現狀或走向台灣獨立的公投」。媒體發現在美國政府的政策架構中,儼然已經出現對於「漸進式台獨」的質疑。他們的論談,諸如:「如果公投的確看起來有要改變台灣地位的傾向,我們將非常擔心」、「我們不希望看到往台獨方向發展的舉措」、「事實是我們認為向台灣獨立發展的動向是危險的」、「因此,我們不喜歡這樣的動作,不會容忍這樣的動作」、「我們的政策是台灣不應該向獨立的方向發展」等論述。 金馬人一向不支持「台獨」,反對「台獨」,金馬人希望維持現狀,加強小三通的發展,讓兩岸經濟蓬勃發展,人民生活提昇,兩岸永遠不再發生戰爭,最後兩岸在民主、自由、均富中完成中國統一,則中國人甚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