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
金門大橋施工順利 期望如期如質完工
連接大、小金門的金門大橋,跨海橋樑長達4.8公里,含引道全長5,414公尺,為國內首座海上脊背式橋樑,施工技術與難度極高,自2012年5月1日正式開工後,且興建過程一波三折,因得標廠商樺棋營造出現資格不符,或國登營造工程進度嚴重落後而解標;之後招標過程還歷經11次流標,直至105年11月28日由東丕營造以新台幣59億餘元取得CJ02-2C標接續工程,承包商承諾積極提升施工速率,工程進度才逐步趕上。 綜觀而論,金門大橋因為更換承包商及工程面臨深槽區花崗石地質堅硬且傾斜變化,加上廠商資金籌措、前標遺留之施工障礙及離島資源條件受限等因素而施工進度緩慢。縣長楊鎮浯上任後首次率領相關團隊人員視察金門大橋工程,也登上工作船穿梭大橋施工海域,他對工程充滿信心,在施工團隊的努力下,各項工程已能接續,深槽區基樁、墩柱及兩端引橋上下構等均同步加緊施工中。而眾所關注的第一座深槽區主橋P48鋼箱圍堰基礎也預定在5月底完成,這也是國內首見的鋼箱圍堰施作,今年底目標則是全部完成深槽區主橋段及邊橋段基樁,也讓鄉親看到金門大橋有望在後(110)年1月5日如期如質完工的曙光,讓這座關係著大小金門未來共同長遠發展的大橋能順利通車。 金門大橋跨越大、小金門間海域,高公局在金門大橋工程橋樑墩柱基礎,首次採用鋼箱圍堰工法施作,金門大橋的深槽區主邊橋共有11墩、小金端引橋段共有15墩採鋼箱圍堰基礎施作。海中鋼箱圍堰施工困難度高,要先利用海中基樁外套鋼管作為支撐,並將陸地組裝完成的鋼箱圍堰吊掛在基礎位置上方,接續逐步沉降至海面下設計高度,再由潛水人員在海下安裝圍堰底版與基樁外套鋼管間封板,接著在水中澆置封底厚度達1.5公尺的混凝土,再將鋼箱圍堰內部海水抽乾,確保鋼箱內部無滲漏,構築乾式施工環境,才能進行基樁外套鋼管切除、基礎鋼筋綁紮及混凝土澆置,施工過程繁瑣困難,更要警戒注意鋼箱內部海水滲漏狀況,成功克服1千噸以上的海水浮力及海浪衝擊力,象徵國內的大橋工程技術再度突破一道關卡,邁向新的里程碑。 第一座鋼箱圍堰基礎施作從組模開始到基礎混凝土澆置完成,首次施作約花兩個月時間,施工團隊後續參考鋼箱基礎施作經驗,將逐步縮短施工所需時間,承商全力趲趕進度,包括深槽區規劃採用三套鋼箱施工,並順利克服深槽區基樁和鋼箱圍堰施工難題,目前實際工程進度39.02%,微幅落後約1.62%,主要原因是過年期間氣候不佳,導致物料運送受到影響,目前正全力追趕進度中,期望在6月中旬工程能超前進度,今年目標在於深槽區基礎、墩柱、上構接力完成,進度將大步躍進,加倍提升整體施工效率;而興達港的節塊預鑄場也開始生產主橋、邊橋節塊,屆時將載運至金門吊掛組裝,預計明年能完成主橋連接。 金門大橋通車後,對小金門鄉親的民生跟醫療都有了保障,但隨著大橋的通車,無論是小金門整體產業的發展,對交通、旅運的結構勢必都會改變。金門大橋除了經濟與觀光的效益外,最重要的是讓一水之隔的烈嶼鄉親,在生活、醫療乃至子女的受教育權,得到更公平的照顧;因此,縣長楊鎮浯對於金門大橋的進度一直持續的關注,面對艱難且瞬息萬變工程挑戰,也特別再次的拜託施工團隊持續全力以赴,勇往直前,有信心讓金門大橋於2021年順利完成,連結大小金門生命與經濟的橋樑,真實的呈現在鄉親眼前,完成金門民眾多年的期待。
-
年金改革效應 再作檢討是上策
政府年金改革政策實施以來,並未隨著時光流失沖淡離退軍公教警消人員不平之鳴。以迄於今,餘波盪漾,尤以藍綠對立,族群失和,政治凌駕經濟,內耗不已,社會紛紛擾擾,人心惶惶,民有怨言。 持平而論,年金改革之過程,自倡議到實施,方式不同,評價不一,意見兩極,爭議不休,甚至有激情抗爭舉動。從計畫到立法,雖然曾經進行協調、溝通、說明程序,一再強調,非改不可,否則退撫基金恐將難以為繼,祇是有溝通與說明,並未擴及基層,深度與廣度不足,又改革之版本一變再變,改了又改,原本一體適用,最後採取軍公分別處理。對於18%優惠存款逐年調降問題,也在有人揚言:「吵得越兇,砍得愈多」通過三讀完成立法公告施行,並將規劃十年遞降優惠利率縮短為兩年歸零,時至今日,退撫基金亦在調整提繳金額支應無慮,證諸崩盤之說有欠精準。亦且政府整體稅收超徵金額龐大,還曾一度醞釀分發全民共享未果。要說任何改革創新措施作為必有陣痛,不如能讓陣痛不致發生才是正道。換言之,倘若慎之伊始,不急不躁,思慮細密,廣納雅言,多聽心聲,溫和進行,先改後革,相信定能異中求同,同中化異,建立共識,化戾氣為祥和。 茲此年金改革效應顯現,得失互見,失大於得,未蒙其利,先見其害。咸表政府違反信賴保護原則,採行「溯及既往」之作法,導致離退同仁袍澤應有之權益嚴重受損,離退俸額與優惠存款利息收入減少,生活負擔加重,苦不堪言,事實俱在,不無偏離正軌,違悖法理之疑,緣此,怨懟心聲,陳情請願,訴之於法,釋憲呼聲油然而起,希望找回公平正義。有云:「解鈴還需繫鈴人」,問題總要解決,唯有依法救濟,俾期紛擾早日平息,才是上上之策。 綜觀年金改革效應,亟待政府釋出同理心,為民設想,針對「溯及既往」最具爭議等環節,確實來檢討改進。何況18%優惠存款之依據法規,出自政府愛護早年投身軍公教警消族群忠貞不二,矢勤矢勇,夙夜匪懈,負責盡職,堅守崗位,生活困苦、工作繁重,為國為民犧牲奉獻,無怨無悔,爰特主動訂定該項優惠實施法則,藉此申表慰撫,鼓舞士氣,贏得感佩人心,詎料人事更迭,竟然使之變調走樣,莫不感嘆。再說18%優惠存款利息所得,非是離退族群強求而來,而是來自政府一片初心至誠,況且該項優惠法規,業已自八十四年起明文取消,其後離退人員適用新制,概無18%優惠存款之適用,就事論事,年改逆向「溯及既往」作為,於法、於理、於情,值得商榷,殊難讓人心服口服。 媒體報導:太陽花爆警察退休潮,年金改革效應,打亂警力新陳代謝,公僕為五斗米折腰,不敢申退,資深警察因退休金縮水不願退休,年輕人想當警察,卻面臨名額縮減,警力從人力不足演變成供過於求,未來將出現警察高齡化現象,因果循環,治安堪虞,難保效應不再擴大,見微知著,未雨綢繆,順應民意,兼顧實際,殷盼政府正視年改問題癥結,再作檢討,以臻完善,公私兩宜,眾所樂見。
-
網路危機多 小心謹慎是上策
上網一直是青少年最喜歡的休閒活動之一,從網路上可以獲得資訊並累積資訊,但是藉由網路散布資訊所帶來的潛在危害,及利用網路來從事犯罪行為,也成為社會的一大隱憂。隨著直播盛行,現在青少年也興起直播風潮,但潛藏危機眾多,尤其青少年常因為對法律概念認識不清,容易身陷危險而不自知。 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表示,兒少使用網路交友時,切記小心謹慎,且政府、業者也應把關,尤其家長務必關注孩童的交友狀況。兒盟分析發現,有一成的使用者註冊時不會隱藏個資,不僅透露社群帳號、真實姓名,甚至有兒少告訴網友自家住址。還有網友會對交友平台上的兒少提出不當要求,包括情侶交往、單獨外出、提供裸照等,甚至有人會詢價援交。 又或者使用零時差的直播APP,此種直播APP似乎已成為青少年人際溝通的一環,但隱藏許多危機外,也會有過度使用網路成癮的問題,且發現有網友心懷不軌、留言毫無節制,直播時也幾乎都沒有保留地暴露自己隱私,身處動輒有上百名網友追蹤的直播世界,青少年輕易透露個資,值得擔憂。 另外,還有一種常見的免費送LINE貼圖活動,此類訊息包括幾個主要特徵,例如:利用FB粉絲專頁吸引用戶在貼文下留言、分享;或是點擊連結下載貼圖後,並不會立刻完成下載,而是要求分享給親朋好友或群組,而最後結果都是不會得到免費貼圖,在加入假的LINE好友後,還可能面臨個資外洩、帳戶盜用的危機。 而隨著網路購物的興起,非法的一頁式詐騙網站也越來越氾濫。從服飾、科技產品到家庭小物,通通都有販售,只要消費者稍微沒有警覺心,就會不小心掉入詐騙的陷阱裡。原本對消費者而言;「有名人保證」的商品是值得信任的,但詐騙集團卻熟悉這樣的心態,開始盜取藝人圖片、影片,打著藝人使用過的名號,來博取消費者的信任。 針對眾多網路危機,縣警局也因此於日前特別提醒網路交友切記「二要、三不」,「二要」是指家長「要關心、放心」,對於子女使用網路的情形多關心,對於子女正當使用網路能多放心。親子之間「要約法三章」,約定如何正當使用網路。 「三不」是「不沉迷」網路而影響功課或身體健康;「不暴露」自己相貌及個人隱私資料;「不私下交往」,保護自己與家人的安全。 據研究顯示,我們花在手機和電腦上的時間比花在朋友身上多,現在人人幾乎離不開網路,離了網,就宛如被斷水斷電一般,動彈不得,網路已變成人類生活極度仰賴的一部分,大家享受到網路帶來的好處和便利性。然而,這也代表我們有越來越多的資訊暴露在駭客威脅下,在網路危機一觸即發之際,除了對症下藥,步步為營、小心謹慎更是上策。
-
大書院小學城 百年開瑄大器轉型新氣象
開瑄國小百年校史,持續開創新局,再展風華!民國102年它度過百歲生日,日昨以「新校園4.0書院運動」的意象,風光的啟動「校舍及戶外運動場新建工程」,迎接民國110年的金門大書院、小學城願景! 開瑄國小邁出的每一步,總是令人感動,充滿魅力!它啟動了學校社區化,整合了校園與社區共生,發展雙語與多元教育力,既有當代國教的新枝新葉,又能揉合自然生態開放教育,特別是深耕在地文史與閩南文化,蔚然創造金門教育經典,轟動未來,永續發展。 金門大學具有大學城概念而構建,本身及周邊結合成生活圈;開瑄國小正在演繹一所小學,如何讓學校帶動周邊,包含未來尚義合宜住宅區,構成一座具有教育、文化、休閒、運動、服務等多功能的「小學城」。 在全國千百所中小學校中,能夠擁有一片廣闊而完整的校地並不多見,開瑄國小從4公頃校地,一舉擴展獲得8公頃的吐納空間,成長翻倍,實現百年造鎮的小學校園,實屬罕見,這都得感謝瓊林鄉賢蔡欽水等獻地興學熱忱,奠定基礎。 當其他學校都在空中樓閣發展,孩子們要花時間搭電梯或爬梯上下,開瑄卻堅持2-3層建物讓孩子能接地氣,方便親近自然,既安全又舒展身心。新校舍不是冰冷的建物,它是由建築人、教育者、學生和社區共同創作,用心雕琢的結晶。從全區規劃的角度,人本與人文的雙向思考建構校園空間,階梯劇場中庭連接新舊校區,校園廊道如同聚落街道相映襯,教室拉門與迴廊設計,讓幼兒園區與國小園區21間教室,專科教室8間,新舊內外融為一體,呼應人性化;並且啟動「開瑄新校園4.0」課程,提供親師生認識及參與工程之學習活動,對環境教育有所啟發。孫校長自信的表示,不只享有會呼吸的校園,也將打造為充滿希望與活力的新校園!未來將成為金門地區具有遊學、交流吸引力的標竿學校,為校延續百年風華,開展金門教育的永續發展作見證。 校園建造與教學合一,塑造自然教化氛圍,每棟建物空間隨學齡心智體驗而不同規劃,幼兒園與低年級營造家的延伸,以遊戲中學習為主;中高年級以單元班群組合,發展共同對話便於合作學習。開瑄團隊體認到校園不僅是教育、生活的場所,也是生命傳承的場所,更是社區生產與知識交換的場所;因此集結創意,奉獻心力,展現熱忱,共同為學子、教師與社區居民塑造一個實現「校園社區化」與「教育生活化」的理想學園。 開瑄源起於國定古蹟文化資產瓊林「怡穀堂」及蔡氏家廟,成長於陳仔山寶地,故深耕在地文史融入課程,106年參與「瓊林祭祖儀典教材」之教育傳習,107年在文化局與中山醫學大學指導下,辦理「小禮生學祭祖」,傳承祭典,融入生活與學習活動,獨步全國。 翻轉小校,大器轉型;開瑄正在締寫校史新頁!蓋校舍不只是工程的事,它本身從起造、規劃、營建以迄竣工啟用,是一場教育對話,是活的教學課程,不只啟發當代學子,更影響後代深遠,永垂不朽!孫校長所領導的團隊,正在傳唱金門教育大器翻轉的經典。
-
綠消享惠顧地球
環保署刻在四月至六月間,舉辦「綠消享特惠」系列活動,以呼應綠色環保運動。針對此項有意義之活動,本縣環保局指出:活動期間包括至「合作通路」購買主打綠色商品、「綠色服務場所」消費,均可額外加贈綠點,不僅守護地球也節省荷包,民眾可以多加參考!在細節方面,環保局進一步指出,依據環保署的說明,民眾加入「環保集點會員」,至合作通路購買具有環保標章,或碳足跡標籤的居家清潔用品,如洗碗精、洗衣精等,及家庭用紙,如衛生紙、擦手紙等,乃至生活料理商品,如沙拉油、芝麻油等,均有相關之優惠! 此外,到公營森林遊樂區、農場、環保旅館、環境教育設施場所,或惜食餐廳等「指定綠色服務場所」,除了可使用電子優惠券折抵門票、住宿或餐點外,每筆再加贈3,000綠點。至於此項活動相關內容,金門縣環保局表示,可上「環保集點網站」查閱詳情,或撥打環保集點客服專線洽詢。而有關上述「合作通路」等,可詳見環保集點官網「商品查詢」專區「注目商品」即可。 眾所週知,自1970年首次地球日,環保活動大獲成功後,聯合國訂定每年的4月22日為「地球日」、6月5日為「世界環境日」,透過各年度的不同主題,提倡各面向的環境保護策略,喚起民眾環保意識,今(108)年度地球日主題,是為「與野共生(protect our species)」響應地球日。環保署已於4月2日啟動108年「與野共生.永續環境」環境季系列活動,於環境季期間密集推出16項環境保護活動,邀請民眾走出戶外,相揪出遊參加,希望在活動中學習與野共生,大家共同守護環境,讓更多人愛上大自然,並學習如何與自然萬物和諧共處,進一步共同愛護地球,保護地球。 且回首以啟未來!地球日;即每年的4月22日,是一項世界性的環境保護活動。最早的地球日活動,是1970年代於美國校園興起的環保運動,1990年代這項活動從美國走向世界,成為全世界環保主義者的節日,和環境保護宣傳日。在這天,不同國籍的人們,以不同的方式宣傳和實踐環境保護的觀念。由於環境保護運動的興起,1990年第二十屆地球日活動的組織者,希望將這一美國國內的運動向世界範圍擴展,為此他們致函中國、美國、英國三國領導人,和聯合國秘書長,呼籲他們採取措施,舉行會晤締結關於環境保護議題的多邊協議,協力扭轉環境惡化的趨勢,終於有今日之成就。 在此同時,地球日的組織者,還呼籲全世界願意致力環境保護的政府,在1990年4月22日,各自動員國民開展環境保護運動。地球日活動組織者的倡議,得到了亞洲、非洲、美洲、歐洲許多國家和眾多國際性組織的響應,最終在1990年4月22日,全世界有來自140多個國家的逾2億人,參與了地球日的活動。從此世界地球日,終成為全球性的環境保護運動。如今,蕞爾金門,當然不能置身事外,對此項舉世共襄之環保活動,更應積極參與,以盡地球公民之義務及責任,而共襄「綠消享特惠」系列活動,正是最佳之力行表現!
-
珍惜生命 杜絕酒駕
為維護政府形象及貫徹政府杜絕酒後駕車之決心,金門縣政府人事處函轉銓敘部函文,請各機關加強宣導公務人員勿酒駕,若有違者應依公務人員考績法相關規定予以考績及懲處。 銓敘部指出,鑒於近來酒駕傷及無辜民眾案件頻傳,造成自身與他人生命、財產損害甚鉅,引發社會大眾非議。為事前防範公務人員酒駕致人傷亡之不幸事件發生;並維護公務人員身心及家庭之健全、強化自我管理及責任感,端正公務人員形象,確保符合公務員服務法第5條謹慎勤勉之規定。各機關應加強落實平時宣導教育及督導,請於內部公開集會、訓練及其他相關場合宣導禁止酒駕,貫徹政府杜絕酒駕之決心。 從層出不窮的酒駕案件中探究,肇事者多為逞一時之「快」、「勇」,究其肇因不外乎個人對單位交通安全宣導充耳不聞、自制力不足及忽視酒精殘值所致。肇事後如僥倖傷殘者,則日後缺乏謀生能力,生活陷入貧困窘境;傷重不治者,則提早結束美麗人生,讓盼望爸爸回家吃晚飯的幼兒等嘸人,讓倚門望夫歸的妻子被迫從此母代父職一人撐起家計,讓年邁的父母長輩白髮人送黑髮人,這一齣齣殘酷的戲碼,不僅賠上個人身家、性命,更給家庭帶來憂戚和永生難忘的夢魘。 然而儘管政府積極宣導並且提高刑責與罰鍰強力執法,期能嚇阻酒駕歪風,但年來仍不時傳出酒駕肇事案件,造成多個家庭破碎、人員財產損傷,顯見酒駕事件至今仍難有效遏阻。酒駕一直是世界各國嚴重的社會治安問題,為遏阻酒駕惡行,各國無不祭出重罰以為因應。為防止酒駕,許多國家都加重裁罰。酒駕罰則相對較輕的台灣,該參酌其他國家的作法,修法立重刑,杜絕酒駕悲劇再度發生。 酒駕肇事致死,在台灣現行法律最高只能判處10年,讓酒駕者心存僥倖,也讓悲劇一再上演,法務部長蔡清祥於日前罕見震怒,研議朝酒駕視同殺人故意來修法,最重可判死刑,更研擬酒駕累犯,車輛強制加裝酒精鎖,上車前只要酒測超標,車子就不能發動。 飲宴聚會乃人之常情,適量飲酒固然為社交行為,但應以安全為重和愛惜生命為前提。若基於禮俗無法避免必須參加飲宴或聚會,預判有小酌可能時,事先指定駕駛、運用大眾交通工具或搭乘計程車返家等措施,以斷絕酒駕之肇生。而每個人對酒精耐受程度不同,有些人因故必須駕車或騎車赴宴,眾人應予體諒與尊重,切勿因強行勸酒而釀成悲劇憾事。 所謂「預防勝於治療」,酒駕是損人不利己的惡劣行徑,且酒駕肇事明明是可避免卻不避免的事故,但仍有部分人存有遇臨檢碰運氣或近距離駕(騎)車不會有事等錯誤心態,於酒後鋌而走險,往往付出慘痛代價。回家唯一的路只有安全,防治酒駕,是一場包含教育、立法、執法的全面長期工作,每一個面向都需要大家的努力,才有可能真正遏止酒駕的惡習。
-
遶境學保育 顯揚在地認同行銷觀光特色
遶境學保育!台北市立動物園近年因保育議題案和金門結緣,不但從金門而來的「小金」與「金莎」日前順利繁殖出2胎,4月13、14日兩天,雙方還將合作舉辦「2019浯島城隍文化觀光季暨水獺保育活動」,安排了來自金門的小型遶境體驗活動、加上蜈蚣座、公揹婆等傳統陣頭表演,並結合金門水獺保育推廣。 金門人力肩扛蜈蚣座陣頭現身台北市立動物園?將金門最富盛譽的迎城隍活動與保育活動相結合,無疑是今年迎城隍活動的創舉之一,更是饒富意趣的賣點,特別的是這個跨域的行銷活動還要搬到台北市立動物園舉行,到底傳統宗教民俗活動與生態保護教育將擦出怎樣的火花,更是令人充滿期待。 由金門縣金城鎮公所及台北市立動物園共同舉辦的「2019浯島城隍文化觀光季暨水獺保育活動」,4月13、14日當天將在台北市立動物園大門廣場舉行,現場特別安排來自金門的小型蜈蚣座遊行體驗活動、公揹婆、舞獅及傀儡戲等傳統藝陣表演,希望能結合最具閩南特色的宗教慶典與生態保育,讓大家在參與既有宗教慶典時,一起關注金門水獺所面臨的生存危機,深化傳統文化活動的豐富意涵。 事實上,金門迎城隍為台灣外島第一個被指定的國家重要民俗,迄今已有339周年的歷史,更是金門一年一度最盛大的宗教慶典;而歐亞水獺是瀕臨絕種保育類動物,全國目前更僅存於金門地區,由於自然棲地日漸減少,水獺族群數量有下降的趨勢,台北市立動物園因參與林務局野生動物收容救傷計畫而與金門結緣,這次特別將金門迎城隍盛典與水獺生態保育相結合,並移師至台北市立動物園舉辦聯合行銷活動,也讓蒞臨動物園的大小朋友能更貼近的了解金門,著實是好事一樁。 平情而論,金門迎城隍做為金門最大的宗教民俗活動,除了傳承畏天敬人的信仰意義外,更重要的是在地精神的參與及傳承。迎城隍遶境至今已傳承339年歷史,且保有眾多金門特有地方居民自發性籌組傳習而成的陣頭隊伍,例如金門特有的輦轎、藝閣、人力蜈蚣座、神將、打花草等,高度展現居民的投入與認同;而這項金門最具代表性的民俗活動,102年更獲文化部指定為離島地區第一個國家指定的重要民俗,更賦予其自我認同與顯揚傳承的重要意義。因此,在進行迎城隍行銷的同時,賦予在地認同與地方鏈結是相對重要的;金門做為我國歐亞水獺的唯一棲地,其意義及重要性自然不言可喻,但要如何推而廣之的宣揚金門生態保育特色,卻要講究更細膩的手段及方式,例如:若要劃設生態保育範圍,恐怕影響土地利用及所有權人權益,要說建置生態保育教育場館,以在地胃納及推廣能量而言,又怕會「虎頭蛇尾」,殊難永續發展。因此,借助現有生態保育平台及資源做深化性的探索及發展是絕對必要的,也因為台北市立動物園一直與金門合作相應的業務,或也更能藉由這個大平台將金門迎城隍與生態保育的印象更深入人心,讓金門漾出更閃亮的城鎮名片與姿采。 總之,結合民俗文化與生態保育,讓大家在參與既有宗教慶典時,一起關注金門水獺所面臨的生存危機,既是創舉,更冀望會是一次深化自我認同、行銷城鎮特色的美好實踐!
-
縣長就職百日用網路直播暢談縣政問題
拜科技發達所賜,利用網路媒體成為民眾日常生活所需,縣長楊鎮浯跳脫往例與局處首長排排站的制式陣仗,別開生面以網路直播訪談方式,向鄉親報告就職百日的施政概況及心路歷程,並統一回答網友提問辛辣的關心話題,沒有必要讓耳語和對縣政不理解的傳言,在網路和坊間一直流傳,所以才選擇直播與鄉親互動、坦誠面對鄉親,直接把鄉親關心的問題講清楚,也開放鄉親提問,一次說清楚和媒體產生互補,更完整解除鄉親心中的疑慮和困惑,此舉引發民眾普遍肯定與迴響。 楊縣長引用《多元政治》中:「民主的核心是政治平等,即政府持續地對人民的需求保持回應。」提醒著為政者,在民主政治中都和民眾是平等,為政者要持續聽見並回應民眾的需求。這段時間來,他知道鄉親有好多事想問,在全長約一小時的直播問答過程中,向民眾暢談百日縣政方針;自上任以來一直做內部建設、人事方案盤整、重建財政紀律、環境永續態度,以及跟對岸談如何攜手合作,希望打造一個縣政長治久安的環境。 楊縣長認為選擇了政治工作,受鄉親囑託承擔縣政及參與金門發展方向及決策,但是民選首長隨著任期交替,政策有概括承受的施政延續性,打造一個不受外界干擾、沒有選舉考量的行政團隊,幫助同仁找回價值和尊嚴,才是讓金門永續發展的關鍵。他首先鎖定縣庫財政議題,強調選舉出身的人最會討好選民,但他抱有帶領金門往前走的使命感,堅持做該做的事,該花的錢一毛也不能省,該省的就要省下來,建立嚴正的財務態度,決不是部分鄉親口中的「省長」。縣庫目前雖仍有140幾億元,但金酒已連二年在帳面上有稅後盈餘,卻都是庫存高粱酒,並無現金可入繳縣庫,導致去年縣府「吃老本」透支17億元,今年推估將短絀20億元,在努力改變這個事實時,請大家面對不實傳言要理性的思辨,政策改變會讓鄉親都能接受的折衷配套方案,決不會粗糙執行。而他來自企業,希望把企業精神導入政府部門,對地區好的政策會加大力度執行。 針對受到熱議的55歲至64歲慰助金,這項措施的確造成財政負擔,縣府做民調只是回應議會提案,並藉以讓社會理解不同聲音和立場,現階段沒有改變慰助金發放的想法。現有17案大型工程,若全做要花掉縣款約60億,所以要來確認這些支出的必要性,這才是對鄉親負責的表現。 金門的產業結構很單薄,在農曆年前縣府團隊至大陸獲得很好的成果,金酒在大陸全國性的通路都已簽約,以及與很多地方政府簽訂推廣合作,相信未來金酒在大陸市場會有很好的成績。另外在農特產品銷往大陸也已經有突破性的進展,牛肉銷陸目前在做內部的出口報關程序,很快就有好消息。現階段努力輔導地區中小型產業、商業轉型與青年就業,以調整產業結構跟創造環境。 楊縣長網路直播時,許多網友留言且麻辣提問,就興建社會住宅、生態環保、觀光旅遊、金酒和牛肉銷往大陸、政治酬庸以及副縣長、廉政委員會召集人的人選等諸多議題,與鄉親敞開胸懷開講,也做了充分回覆與互動;他強調任何事情都應該有討論空間,透過各種社會對話,有助事情的釐清,說明彼此不同立場,這在制定政策中是好的過程;針對網路傳言一次講清楚,別再以訛傳訛。縣府預期未來將有更多鄉親加入觀看和留言,將在適當時機再安排縣長與鄉親空中互動對談,讓施政透明使得鄉親有感!
-
治安工作利人利己 貴在大家共治同安
金門縣政府日昨召開108年3月份治安會報,發言熱烈,一致咸表治安工作是屬於公共、公利與公益事務,旨在促進社會安定整體安全、人民安寧與安康,任務艱鉅重大,人人有責,警政同仁袍澤秉持法定職掌,責無旁貸,更須全民投入心力,縱橫機關負起「共治同安」責任,俾期竟其事功。 根據了解,此次會報中,金門縣警察局曾就108年1至3月份地區治安狀況提出報告,敘述此期間全般刑案發生147件,破獲130件,破獲率88%。在發生案類以公共危險佔77.2%。詐欺佔19%。竊盜佔8.8%。破獲案類以公共危險佔30.7%。詐欺佔12.3%。毒品佔10%。此外發生之竊盜案,以住宅竊盜七件最多,且以人口集中之金城鎮及金湖鎮發生之比例佔其大宗。因而警政團隊將加強竊盜熱點巡邏勤務作為,提升見警率,落實掌握竊盜前科犯之行蹤,予以適度關心約制,降低再犯,警政團隊殫精竭慮,為維護地區整體治安平靜穩定作出貢獻,值得肯定。 再者,維護交通安全,確保人民生命財產不受傷害,乃警政勤務之首要,尤以交通事務廣泛,長期以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不惟賡續檢討改善交通安全設施,添置維護交通安全器材,亦且週而復始實施宣導教育,苦口婆心,呼籲全民注意交通安全,防止意外,所憾違反交通安全與酒駕死傷事故不斷發生,究其種因,源首在「人」不在「車」。就事論事,亦即維護交通安全主角在大眾,不在警方嚴厲執法與否。畢竟警力有限,民力無窮。一語道破「共治同安」,大家負起治安責任義務,極為重要。 有關酒駕問題,熱議不歇,酒駕肇禍,頻率高居不下,引起社會大眾高度關切,顯示既有維護交通安全之禁規罰則,並未發揮懲前毖後預期功效,緣此,政府刻正針對問題,積極進行檢討修法,加重刑罰,爾後違法酒駕致人死傷,刑懲並行,如酒精鎖提案概念,即是縣長楊鎮浯時任立法委員所提之版本,倘若法案獲得立法院審查通過,自2021年開始,新車都須加裝酒精鎖,未依規定加裝或有裝不能用,而駕駛仍駕車上路,將處以汽車所有人新臺幣九萬元罰鍰,也有立法委員主張若駕駛五年內酒駕次數達兩次,政府可將車輛當場沒入,姑且不論新法何時完成立法,實施以後能否落實遏止酒駕之發生?務本之計,唯有大家確依交通安全規定上路保平安,如此事半功倍,反之,事倍功半。 例如政府雷厲風行掃除毒品,輕者坐牢,重者科以極刑,於今毒品四處流竄,防不勝防,查不勝查,除之不盡。反觀酒駕,如同一轍,吸毒助興,飲酒作樂,兩者不良結果,儘與個人日常生活習性息息相關,影響所及,在在危及社會安定安寧與大眾生命財產安全,所謂:徒法不足以自行,胥賴大家深思反省,切實履行〈向毒品說不〉,「飲酒不開車,開車不飲酒」,利人利己,藉此相勉相許,守法最自由,平安才是福。 金門終將騰飛,向上發展進步。除應持續強化警政員額編制與裝備設施,亟須社會大家和衷共濟,分工不分心,時時警覺,事事謹慎,處處留心,見微知著,弭患機先,須知治安無假期,眾志力量大,治安無罅隙,「人進來,貨出去」金門經濟繁榮,大家幸福快樂。
-
多元文資開拓 精進活化效益
為鼓勵金門民眾重視古蹟、歷史建築之保存,增加補助金額,金門縣文化局新修訂「金門縣私有歷史建築修復獎助辦法」,增加維護及再利用之類別,並提高補助金額及項目,由原來獎助上限550萬元,提高到9百萬元上限,且建物具有特殊價值者,經審查小組審查同意後,還不在此限,該辦法已送縣務會議審議通過,對本縣歷史建築未來修復是一大助力。 據了解,金門目前已指定古蹟有83處、歷史建築148處、文化景觀2處、紀念建築1處、古物3件,無形文化資產12件,倍數增加且逐年增加中,排序待修之各項具歷史文化意義之古蹟及歷史建築設施尚有180餘件之多,古蹟維護刻不容緩,可說是在跟時間賽跑。金門縣文化局期以更嚴謹的態度改善文化資產的內在、外在環境,建立可迎合民眾需求之活化策略。 事實上,我們都能理解文化資產保存及活化的重要性,特別是金門是個富饒文化及歷史底蘊的所在,對於傳統文化資產的傳承更相形的重要。但我們也清楚,縱是窮盡政府之力恐仍力有未逮,但這並不表示公部門便應就此束手,相對的,政府更應該擔負起政策導航及環境架構的責任,讓所有文資保存、復育、傳承可以在正確及既定的軌跡上走,並具體而微的體現國族及在地文化的特色及光榮。基於這樣的認知及目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投入資源「救急」、「救窮」。畢竟,文化資產傳承不易,毀之卻只在旦夕;多數時候如果不採取決斷性的救急手段,恐怕後續要投入的資源將更為龐大,甚至是失去保存的意義。有鑑於此,由政府補助經費優先投入文化資產的保存與活化,絕對是必要的,其中除了地方政府編列補助經費外,爭取中央經費的補助,更是當務之急。 據報載,金門縣文化局每年持續向文化部申請補助款,近年來成效優異,104年中央補助近2,380萬元、105年中央補助近2,850萬元、106年中央補助近4,480萬元、107年中央補助近1,100萬元。就數額來講,的確頗為可觀,但若是分攤到個案則每年可進行的僅有10至15件,如再以待修的180餘件計,單是排隊都要10多年,這還是順利的狀況,如再遇到發包、工料、匠師等等的不遂,再拖個十數年都不在話下,但,我們的文化資產等得了嗎?會不會在我們等待的期間,寶貴的文化資產已然消逝無蹤? 平情而論,除了政府資源的投入,導入民間資源活化將更為重要;如金門目前已有將古蹟、歷史建築活化利用成為中醫診所、國樂館、文學館、圖書館等的案例,訴諸於這樣的策略,或許我們可以採用更主動的方式委託民間修護及活化,至於誘因也不僅止於金錢上的挹補,諸如:容積轉移、獎勵、賦稅減免等等,都是可以運用的手段。突破既定框架,以民間的活力導引、串聯、開創、活化新型態的文化資產,應該要比坐待修護來得更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及價值。 總之,文化資產的活化在於創造高品質、具地方魅力與特色之文化資產空間,並導入具備經濟效益之價值思維,開創新型態之地方產業振興區域發展,共享文化碩果;基此,我們或更應擴展多元化的文資開拓及運用,讓金門文化迸發出務實而閃亮的姿采!
-
以卓著環保成果 建構優質生活環境
配合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推動資源回收工作,本縣在107年針對金門的離島特性,積極推出各項精進及創新之工作,使得資源回收率達到53.57%,因而榮獲環保署107年全國執行機關資源回收績優單位「金質獎」的殊榮,尤其是金寧鄉及金沙鎮在環保成果中脫穎而出,獲得「鄉鎮市優等獎」提昇本縣環保工作整體績效。 記得本縣環保局在多年前推動各鄉鎮的環保評鑑時,原先是以排名方式進行,但發現會讓最後一名者覺得灰心,因此後來改為等第排名,即特優、優、甲、乙等,只要有一天全縣五鄉鎮均達到特優,就是本縣環保提昇至高點的指標。去年即已達到此一目標,雖然尚有努力空間,但已使金門的環保工作邁向更理想的境界。在環保局努力宣傳與徹底執行下,金門民眾已將資源回收觀念落實於日常生活中,整體成效卓著,深獲環保署肯定。多年來環保局獲獎無數,充分展現全體縣民努力之成果,只要環保署有的獎項,不管是學校、社會、個人、團體或全縣獎項,金門都是名列前茅。 本縣環保局自成立以來,在各種環保工作的規劃、執行與推動上不遺餘力,近年來又成立環境教育審議會,研擬各項環保工作及環境教育行動策略。辦理環境教育輔導團運作、協助輔導社區環境調查、改造保護與推動各項環保、環境教育相關事項、招募及培訓環保志工,以及全力推動地區各項環保工作,使得繁雜且多元的環保工作更能得心應手。我們除了向政府推動環保有功的執行團隊喝采外,尤其更要身體力行,效法世界先進國家的作為,全民配合推動,持續提昇環保工作水準。他山之石,可以攻錯,把握現在,前瞻未來的環保工作才是我們積極努力的目標。 環境整潔維護及環保教育宣導與資源回收等工作,是我們生活品質提昇之重要指標,尤其加強地區環境整潔維護工作,落實『整潔金門』美譽及推動永續低碳島的長遠目標。在本縣各鄉鎮具體扎實地推行,配合機關、學校、社區,團體等各方面的環保教育宣導之下,才有今日美好的環保成果。我們深深覺得環保教育,除了政府政策性的引導下,尚須家庭、社會與學校相互結合,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多年來在歷任縣長及縣府團隊政策性之引導下,已使金門成為世界著名之觀光島嶼,我們期待未來之夢能夠早日實現,因而要未雨綢繆,劍及履及,每一個人都負有一份責任與使命,共同創造金門美好的未來,共築「環保永續低碳金門夢」之目標。 金門未來應在既有環保成果的基礎上,繼續積極為環保工作努力,除了進行土地資源之開發與利用,建設金門成為適合居住的永續島嶼,尚須加強環境資源之維護與保育,保存傳統聚落文化與發揚光大。健全生物多樣性的保育機制、以永續環境運作系統規劃水資源之開發與利用,建立完善的供水系統、落實推展環境綠美化,使金門成為國際化之花園城市。增進兩岸能源之利用與持續性開發,共同解決環保防疫、健康醫療等問題,提升金門永續發展的自主能力,建立民眾參與永續發展各項活動機制,在縣長及縣府團隊積極爭取兩岸新四通的政策下,定能建構更優質的生活環境。
-
清明節現代啟示錄
今天是清明節;也是「民族掃墓節」,同時也是我國唯一以節氣所制定的國定假日。基上所言,清明節,是我國四大節日之一,也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清明節與新春、端午節、中秋節,更是華人傳統上,親友團聚共度的四個節日之一,故稱中國四大節日。另外,就祭祖而言,清明節也是中華傳統節日裡的「祭祖大節」。 按節令言,每年陽曆4月4日,或5日這天,太陽到達黃經15度時開始,是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由於清明節是根據節氣而定的,故清明是少數與西曆大致吻合的中國傳統節日。追溯其歷史,清明節最早只是一種節氣的名稱,其變成紀念祖先的節日,卻是與寒食節有關:春秋時,晉文公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為清明節,因而在山西大部分地區,是在清明節前一天過寒食節;而榆社縣等地,則是在清明節前兩天過寒食節。 尤其是,因為清明是中華民族古老的節日,更是一個將節氣日與民俗節日融為一體之節日,是天時與人時的合一,因而清明禮俗文化,充分體現了「天人合一」的傳統觀念。祭祖與踏青,是清明節的兩大禮俗主題。在祖先祭祀儀式中慎終追遠;在踏青郊遊中活躍生命,文化傳承與身心調適,是清明禮俗文化的重要功能。在當代社會,清明禮俗的傳承創新,體現在著重培育感恩情懷、提升生命倫理意識,貫徹環境保護理念,調整更新傳統祭祀方式;親近自然,擁抱生命的春天等方面,因此,如何主動進行清明禮俗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我們的民族才能生生不息。 禮時為大,踏青郊遊,從珍重生命的儀式行為來說,清明是踏青郊遊、體驗生命,珍重生命的節日。在此一片清明時節,楊柳青青,自然界生機一片,人們藉祭墓踏青郊遊,自然會體現生命之珍重,進而懷思先人之美德。祭墓與踏青,一陰一陽,一息一生,二者有著密切的配合關係。因為清明時節的戶外運動,其原始的意義在於順應時氣,是月生氣方盛,陽氣發泄,萬物萌生,人們以主動的姿態順應。踏青、蹴鞠、秋千、拔河、放風箏、斗蛋等大都是有助於陽氣發散的活動。 然而,在此層面上言,儒家更重視的是慎終追遠之義理。儒家向來重視孝的道德教化,孝是百善之先,百行之首,德之根本。父母在世要竭盡所有能力來孝敬,長輩故去要「葬之以禮,祭之以禮」。「慎終」不僅僅是祭祀亡靈的形式,而是一個人孝道的延續和表現。通過祭祀之禮,不但寄託對先祖懷念之情,也是對祖先恩德的報答。但如何報答祖先之恩德?曾子明白告訴我們說:「孝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易言之,單純奉養父母親,只是最基本的孝道,最大之孝道是使祖見榮耀;這才是最大之孝道。如何使祖先榮耀?從修身到治國平天下皆是,若如此,豈止國泰民安,何愁天下不太平?這才是最大之孝道,更是今日,我們紀念清明節之現代啟示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