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
思索金門參與廈門自貿區發展的可能性
以合作進取角度觀察現階段金門與廈門的次區域合作層次,大都屬於為解決多年來所積累衍生的問題,屬於「過去的生存」層次,如金門通水、海漂垃圾、盜採砂石、越界捕魚等等,對於金廈未來共同發展合作事項,如金廈之間具體的旅遊合作、文創合作、物流中轉、電子商務、教育合作等,這些屬於「未來的發展」層次項目談得很多,但真正被落實的卻寥寥無幾。在目前廈門飛躍成長進步的趨勢下,鄰近的金門必須有一套相對應的戰略與政策,才能為金門下一代創造競爭優勢。 金廈兩地發展差距日益懸殊,反差鮮明,並非說金門一定要走廈門發展路徑,何況時機與條件早已不復存在。相對地,金門本有其獨特的優勢與條件,且在陳福海縣府團隊努力下,對於多年來金門缺水、金廈海域污染、小三通優化等老問題,透過「夏張會」召開與後續推動金門與福建合作,基本民生問題已陸續獲得解決,也提高了整體金門基本生存的能力,功不可沒。然而,比較鄰居廈門快速度、全方位的轉型升級,從2011年「綜改方案」到2015年「自貿區」,發展節奏明快,成就非凡,我們做為廈門的鄰居,雖然不必比照模仿,但關注與思考自身未來卻不能無動於衷。 首先依據「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今年開張的「廈門自貿區」共43.78平方公里,在福建自貿區三個片區(另兩個是福州、平潭)中規劃面積最大,計畫廈門片區要佈局「兩岸貿易中心」、「東南國際航運中心」等,看似「綜改區」升級版,然而,今年8月16日福建省委出台「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產業發展規劃(2015-2019年)」,以2014年為基期,規劃5年發展計畫,將各項自貿區內的推動計畫、預算安排、時程安排、負責單位,一目了然,在大陸各項發展規劃很少見到如此責任分工清楚、推動時程明確,亦即若有延宕而無正當理由者,各部門主管都可能被問責,如此類似「軍令狀」的發展規劃將被納入年底「十三五」計畫,顯示廈門當局推動自貿區是「只許成功、失敗負責」,勢在必得。 我們再細究這份五年的「發展規劃」與過去「海西區」諸項規劃最大不同點在於,係充分配合「一帶一路」的整體大戰略規劃,在「海上新絲綢之路」上位戰略構想,內容更具有國際格局,面向全球,不會只強調與兩岸對接,例如「兩岸貿易中心」,過去只鎖定台灣,如今多以國際貿易綜合發展定位,成立區域性綜合報稅商品貿易與貿易總部經濟區,成立全球航空維修基地、成立紅酒東南交易中心等等。可惜的是,與金門小三通息息相關的五通碼頭竟沒有納入自貿區內。 然而,「廈門自貿區」剛上路,吾人祝福其順利成功之際,我中央與地方政府也應替金門認真思索,能否找出具體合作項目,透過兩岸協商機制,推動可行性較高的合作方案,如成立「紅白酒交易中心」、「金廈旅遊休閒合作」、「電商合作基地」等等,相信對金廈雙方都會帶來明顯利益,對兩岸關係發展也具有積極正面的意義。
-
奠基金門運動島需要汲取經驗精益求精
金門縣政府與台灣超級鐵人運動發展協會10月4日於金門溪邊海水浴場共同辦理台灣鐵人三項暨鐵人二項聯賽(金門站),來自兩岸四地與國外共400位選手參加,邊挑戰三鐵邊欣賞具歷史的戰地風光,但比賽中,因指示牌簡陋、標示不清,甚至有工作人員搞不清規則,不只影響選手成績,也引來抱怨。 按理說地方舉辦國際級賽事,正是為地方爭臉面的時刻,沒有人會不想傾力辦好,特別是在擁有台灣超級鐵人運動發展協會這般豐富主辦經驗團體的加持之下,如結果不令人滿意,可能是考慮不夠周密,或者是主辦賽事的能量仍有檢討的必要。 當然辦理這樣的活動,旨在透過活動帶動地區觀光人口,形塑金門形象,其用心應該肯定,盡管本縣只是行政協助,但如何謀定而後動,準備好再做,以免影響好不容易建立的金門形象,也是活動過後應該檢討深思的。就鐵人運動而言,誠屬運動選手重要的挑戰與賽事,鐵人三項是由游泳、自行車和短程馬拉松組合起來的全能運動賽事,這些賽事需要一個接一個、按順序連續性的完成;訓練過後的鐵人需要學習運用精力、耐力確保在隨後的每個階段賽事,完成每項挑戰。因為這樣的挑戰非「鐵人」難為,所以又有了少了游泳的鐵人兩項賽事,鼓勵更多想要循序漸進往三鐵發展的選手一同參與。也因為鐵人運動並非單一環節的賽事及場域,更不能在有限的運動場館中舉辦,因此,操作起來便相對的更需要周全的事前規劃及承辦經驗,這樣的經驗或許金門縣政府是欠缺的,但台灣超級鐵人運動發展協會卻是學有專精,且事前一定會完成場地路線勘察、方案預演、分工協調,並收取了一定的報名費、贊助費用,按說場面應不致如此不濟,但是壞的情況真的發生了。 事實上,此回台灣鐵人三項暨鐵人二項聯賽之所以會增設金門站,自然也是看上了金門美麗的賽事場域,然而有場地顯然還不夠,如何經由預先的規劃配置、現場的調度管理,讓賽事的公平性、合宜性禁得起考驗,才是主辦此類賽事的最大目的。任何賽事都應有其規格,更有著循序漸進的過程;金門以往也舉辦過鐵人賽事,但結果都未臻理想,歸根究底,應是每回經驗的總結都只適用過個案,無法傳承舉辦經驗,並化為下一次更茁壯的養分;再者,地區有為數不少的運動人口,平素卻欠缺對鐵人運動的組織及輔導機制。「路線標示不清、指示牌簡陋、未公告交管、沒有晶片管制,甚至連工作人員都不清楚競賽規則」這樣的問題是在活動前期就該發現、確認的基本問題,如今卻被選手詬病,原因可能是在籌備的過程中未經過合理、嚴謹的檢驗及測試。 一直以來,縣府致力於推廣打造金門運動島計畫,而運動的養成、體育運動的推廣與普遍性是一個城市進步的一項重要指標;因此,政策既是確定的,鐵人運動也有助於這個政策目標的達成,就應努力籌辦出具有水準的運動賽事;盡管這次活動未臻理想,但這也和運動習慣的養成一樣,「有開始,一切都不會太晚」,只要此次的經驗能真正的成為下次進步的養分,「挫折」未嘗不是一樁好事!
-
拓寬綠化金門道路交通網
日前縣府針對金門縣觀光經濟發展的樞紐;推動有關島內道路的拓寬及綠化:環島北路高陽路口至洋山路口路段,全長約二點六六公里;環島南路料羅圓環至復國路口,全長約一點三公里。這兩段路段道路拓寬工程,縣長陳福海要求於年底前發包施工,落實建設執行力,也加速推動縣政基礎建設向前邁進,建構美好浯島家園之施政理念與願景。 位於金沙鎮轄區內的環島北路,將規劃成雙向混合車道,寬十二公尺,汽車道各三點五公尺,外側各有機慢車道,若是加上規劃植栽帶,總共二十二公尺;另,其道路拓寬排水是以生態方式。而且,為了保持環北路原有美麗生態綠廊景觀,拓寬後道路外側也將補植行道樹,期盼能以較之前更恢宏之林蔭大道,使縣民及外來者能有全新生態之感受。 至於金湖鎮環島南路段,料羅圓環至復國路口道路,是碼頭至金城地區重要的貨運交通道路路段,全長約一點三公里,也由現在八點五公尺,拓寬到十一公尺,料羅圓環深具軍事文化觀光價值,也將併同拓寬工程進行綠美化,使其整體景觀更為美麗! 誠哉斯言,「為何先開運河?因為城市發展首在交通!」早在民國八十五年間,即有鄉彥著文「再造浯洲有請奧斯曼」,指出有奧斯曼,才有浪漫迷人的香榭大道,因此,重振金門應從交通做起!如何規劃島內交通。其目標,也就是願景應以快速、寬敞、筆直快車道、機車道、自行車道、休閒步道為骨幹。輔以明快、便利、國際化之交通標誌(如一律以號碼代種原有路名),方便外來客按圖索驥。其文章中最重要之意念即是,希望相關單位在規劃時,應以原生樹區隔快車道、機車道、自行車道及行人道,以串聯成一片「林蔭道路網」。 金門早期在軍方主導下,交通網四通八達,早有美名。但不可諱言,由於時代需求、交通工具等早已昨是今非,物換星移,不符今日所需。且以遍布金門之現有交通道路來說,大都是一線道,沒有機車道,更沒有自行車道及人行道。不僅不符所需,在安全上更是令人心驚膽跳,所見皆是大車小車爭道、汽機車搶路。因此此次環島北路、南路工程之規劃,毋寧是金門交通之試金石,宜允為賀,共賀之、支持之。 然而,除上述之道路工程外,也希望能針對全島,盡一切可能全面拓寬改善,最基本的設施有三:汽機車道分離,不致有汽機車混用之亂象,此其一;再來是各車道遍植原生樹,建構綠色道路網;最後是路名可適度更新,依先進城市規例,方便外來訪客能立即明曉。也只有這樣,才是現代化城市之道路規格,更是金門邁向現代化之必經道路。當然這中間困難重重,諸如涉及到土地徵收等;但設若不做,則未來將更難做,思及此,能不付之行動嗎?
-
公益為先 共同面對公共建設的窒難
金門縣觀光經濟發展來到關鍵的樞紐,尤以基礎建設最為重要,也是縣政建設的主軸之一。環島北路高陽路口至洋山路口路段,全長約二點六六公里;環島南路料羅圓環至復國路口,全長約一點三公里。這兩段路段道路拓寬工程,縣長陳福海要求於年底前發包施工,落實建設執行力,也加速推動縣政基楚建設向前邁進,建構美好浯島家園之施政理念與願景。 事實上,道路拓寬工作歷來均屬縣政較少碰觸的區塊,也是人人皆曰應做、當做,執行起來卻是層層阻難、變數極高的工作。對歷任地方首長而言,會主動去承諾並積極任事的,鮮矣!因為實務上牽涉到了民眾的房地利益,甚還有風水堪輿、眾說紛紜等等的顧慮,但長久以觀,這卻是一件「今日不做,明日更難」的不討巧工作,此由許多計畫道路一拖十數年,便可見一斑。是以,不論計畫中的道路拓寬工程民眾支持與否、結果如何,我們都應不吝給勇於任事的縣府團隊掌聲,並期待早日達致多數滿意的結果。 當然,道路拓寬工程難度,並不會因為誰主政而有程度上的差異,反是恰如「莫非定律」所指,凡是可能出錯的事必定會出錯;任何一個事件,只要具有大於零的機率,就不能夠假設它不會發生。以環島北路四段道路拓寬計畫為例,原設想的是將環島北路成功路口到斗門路口列為優先改善路段,一可將原有8M路面拓寬至12M,解決現有快慢車道混合,超車爭道的危險;二可提高金沙二橋橋底高程,滿足通洪需求;三可營建綠色廊道景觀,增加旅遊、休憩功能。但在進行了兩次的公聽會後,民眾對抬高金沙二橋等規劃持不同見解,此或也與水利署此前許多的「無用功」攸關。興許是不願在枝節上蹉跎,因而又調整為高陽路口至洋山路口路段拓寬工程,誠然就實務面而言,此路段亦具有迫切性及重要性,如能儘早做出典範效果,或也能對後續工作有所助益。由此亦可顯見問題之產生,不定具有邏輯或合理性,縱是小障礙亦足令計畫改弦更張或全盤皆墨。 平情而論,地區亟需拓寬或興建的計畫道路,絕不僅於環北、環南兩條;例如:水頭港的聯外1-1計畫道路,以及金門大橋金寧端的聯外道路,都屬於重大投資建設的後續配套項目,有則相得益彰,無則效能減損,其公益性自勿庸置疑,但只要一牽涉到個人的利益,縱是長年不毛之地,其水漲船高、據優而爭的不凡氣勢,亦足以令人躊躇止步;「民之所欲,常在我心」誠然不假,但顧此失彼、治絲益棼亦蔚為常態。更多時候,民眾還是要有小局服從大局的認知及心態,在兼顧多數公共利益的前提下,具備前瞻性的遠見及作為,應也是現代公民必須的民主素養。 事實上,社會愈民主,因為公共建設而衍生的民眾抗爭只會愈來愈多元、愈來愈強烈;我們究竟有否必要為了眼下的障礙犧牲更多的公眾利益與行政資源,自然難有定論,但在當下的法規及準則下,中央實不宜放任地方自主處理攸關民權的重大爭議;或能應地方所請,有一跨部會的專責協調小組來協同攻克眼下地方政府面臨的許多法規束縛及行政障礙,特別是像金門這般全面實施都市計畫管制的縣市,土地政策之掣肘實非地方所能專擅,但如能協同中央權責主管面對一線的民意訴求,並能有較為即時、公允的處斷,或也能為公共建設另闢一條康莊大道才是!
-
愛護金酒成就金酒就是成就金門鄉親
近日,金門縣酒類同業公會於地區金門日報刊登廣告,針對金酒公司的配售方案多所責備與不滿,甚至,於本月五日上午前往議會陳情。針對部分地區酒商的陳情或誤解,金酒公司也已及時提出說明與回應。 金酒公司自草創以來,歷經眾多鄉親前輩的辛勞付出,始有今日台灣白酒第一品牌的美譽;同時,金酒公司所創造的盈餘,不僅利稅中央,也藉由轉捐贈金門縣府,充實地方財政,也成為金門鄉親各項福利來源的最堅實後盾。 金酒公司的成長,除了有酒廠前輩們的血汗付出,更不脫離全體鄉親的殷殷呵護及全心全意的支持;海內外各經銷夥伴的協助努力自然也功不可沒,當然,金門地區的酒商與批售卡商戶,也是金酒公司得以成長的主要動力。金酒公司對於各方的牽成與協助,始終心存感恩,也希望能夠以最大的誠意回饋各方。 這兩年,諸多內外因素(包含酒駕政策、大陸禁奢政策、健康概念抬頭),整體白酒市場面臨深度調整;幾乎各酒類都遭受不同程度的回挫,連廣告投放力度最大的威士忌,也有平均約百分之十的下滑;作為台灣白酒第一品牌的金酒自然也難以例外。 面對市場的嚴苛挑戰,金酒公司積極尋找應對之道,以削減市場不景氣所帶來的衝擊,原本無可厚非;地區盤商作為金酒公司最主要的夥伴,除了每一季與金酒公司召開的配售品項檢討會議之外,應該可以更積極的貢獻自己的市場經驗,以共同協助拓展市場、對抗不景氣。 另外,對於金酒公司的市場策略或價格政策,也應該積極配合,而不應過多的站在自身立場,擾亂甚至破壞市場的價格機制,最終讓全體鄉親蒙受損失。當然,金酒公司在某些方面,也有應該檢討的地方,例如:配售品項、價格,應該更多的聽取地區酒商的心聲,做更充分的溝通,以免誤會發生。 金酒公司畢竟是營利企業,照看的面遠不只地區酒商,台灣總經銷、大陸代理商、免稅通路商,甚至海外經銷商都需顧及,這點地區酒商也應該認識並諒解。例如,有部分地區酒商指責金酒公司給台灣地區總經銷的價格,遠比給地區批售商戶的價格來得優惠。 事實上,權利與義務是對等的,台灣總經銷每年承受的經銷任務至少是二十億元以上,同時,還要繳交履約保證金、得提撥廣告託播、消費者促銷、通路促銷活動與整合行銷任務等各項費用,所以成本當然遠較地區盤商為高,金酒公司給予較優惠價格自屬合理。 金酒公司畢竟是全體金門鄉親的共同資產,地區批售商戶也多倚賴金酒產品成就自己事業;酒商與金酒公司實為車之雙輪,只有和諧才能前進。金酒公司為顧及全面,難免在某些地方不能完全順從地區酒商的意見;地區酒商除了衝刺自己的事業以外,也應該有大局觀;金酒公司溝通不周的地方應該盡量包容,而不是在媒體或網路上詆毀或傷害。畢竟,成就金酒公司,就是成就自己。
-
珍惜既有 開創未來
內政部警政署基於維護社會治安需求,實施局部高階警務人事檢討調整與異動作業,其中包括金門縣警察局分局長以上人事奉調返台履新,接任局長林漢堂、副局長吳明彥、督察長馬新民、主任秘書張慈慧、金城及金湖分局長吳山連、鄭鴻文,均已到位行使職權,一時之選,新人新政、無縫接軌,予人耳目清新。 根據瞭解,此次人事異動,係依既有制度常規進行,原任局長謝榮隆,在金服務剛滿一年,來去匆匆,為期最短,任內將士用命,群策群力,在緝毒、掃黑、除黃、查賭、犯防上宣教下功夫,導正社會不良風氣,安定社會人心,協助縣政府守護金門「金雞母」經濟命脈,結合兩地全面執行「防偽打假」任務,營造金門純淨生活環境,卓有績效,頗受肯定,證諸:「凡是走過必會留下痕跡」,警務袍襗與三軍將士一樣,為國為民,任務艱難,勞苦功高,動覲觀瞻,儼然是國家安全,社會安定,人民安寧之鐵衛軍,人民之保姆,夙夜匪懈,犧牲奉獻,無怨無悔,大家有目共睹,最需全民配合做靠山,鼓勵支持,加油肯定,俾竟事功。 新任局長林漢堂初來乍到,惟其好名在外,訊息口耳相傳,不惟學經歷完備齊全,為人誠懇樸實,務事認真穩健,具有基層、中高層警政實務經驗,歷任分局長、縣市督察長、副局長,每到一處,服務至上,崇法重紀,嘗以「珍惜既有,開創未來」自勉勉人,值茲金門百廢待舉之際,金門之社會治安亟須加強,林漢堂局長等之到來,將與縣政團隊併肩打拚,為金門奉獻心力,縣長陳福海咸表相識是緣,共事是福,知緣惜福,竭誠歡迎。 望字生義,「珍惜」即是美德,守根固本,而「開創」即是動力,求新求變求好,珍惜今昔所擁有之一切成果,負責盡職,精益求精,就能向前,所憾當前政治氛圍欠佳,功利抬頭,所見所聞,紛紛擾擾,爾虞我詐,政治掛帥,搶捷取現,犯罪態樣不斷翻新,綜觀影響進步因素,不外乎「人不正,理不順,情不暢」三種。換言之,有人不知「珍惜既有」,復又「否定既有」,緣此,遑談擁有與未來,導致社會浮動,全民不安,進步發展,不如預期。 其實「珍惜」,人人做得到,諸如珍惜生命、名譽、情義,愛己愛人,利己利人,人人有責,因而應由自我做起,推己及人,由點而面,由小而大,相互學習倡導宣教,如此蓄積實力,開創新局,指日可待。畢竟,既有之甜蜜果實,源自大家共同辛勤打拚,祇要大家心存感激,擴大影響,使之融入生活之中,養成「正心正念」習慣,公私兩蒙其利。 溫故可以知新,溯自戰地政務體制終止結束還政於民,金門開始蛻變,過去國共內戰,金門歷盡烽火苦難,而金門也因政府長期授命扮演重大政策之「實驗」與「試辦」角色,無役不從,圓滿達成使命,從而奠定了台澎金馬屹立不搖、繁榮進步之根基,功在國家,聞名國際,點點滴滴,有血有淚,豈能遺忘既有得來不易而不加珍惜?何況沒有國哪有家,再不珍惜,終將一無所有。 無可諱言,國家要強盛,大家才有幸福,金門要繁榮進步,才有理想願景,所謂:「路不走不到,事不做不成」,大家除了「珍惜既有」,更應藉由「開創未來」締造新局,予以發揚光大,實乃當務之急。
-
祖孫麻吉快樂上學
當少子女化的天真寶貝,被高齡化的爺爺奶奶親密牽手,穿過大街小巷,走在村舍小道,湧入活動場,進入校園,參與學習活動,這是祖孫快樂上學的感人畫面;孩子的活潑身影,小手捶捶背,嬌巧奉個茶,輕聲稚語惹人憐,逗樂了這群老人家,讓他們忘了年老病痛,放下煩惱的生活瑣事或陳年往事,在這裡感受到祖孫熊麻吉,情深意濃代間情。(Match譯成日語,轉為閩南語,再轉為中文的「麻吉」,原指好友,也是指關係友好,很有默契的意思。) 新學期開學了,全縣各國小含幼兒園都以各式各樣的型態歡迎新生,並且結合祖孫週活動,邀請阿公阿嬤與孫兒一同上學。在每年八月第四個星期日訂為「祖父母節」的時機,縣政府社會處邀約祖孫到森林公園「歡喜逗陣走,祖孫情更濃」親子活動;教育處在縣立體育館辦理「代代感恩心-金門縣慶祝祖父母節」活動,同時結合五個樂齡中心成果發表;各社區發展協會也陸續辦理相關敬老活動。因為我們處在高齡化的社會,家庭面臨代間結構問題,有些爺爺奶奶充當幼兒保姆,或委以安親責任。大家意識到,學校與社會必須有所作為,為祖孫牽起聯結網,用學習活動活化祖孫情。 只要再過十年,台灣社會就要進入超高齡社會,這意味著五個人之中就有一位是65歲以上的老人。國家發展委員會也估計到了2050年,台灣將成為全世界最老的國家。《康健》雜誌報導:扶養比將從2016年的5.6位青壯人口養一位老人家,到2060年每1.3位青壯人口養一位老人家。 2016年,金門縣65歲以上人口,預估將達15,998人,占全縣人口的15.57%。 2010(民國99)年中正大學《跨世代互動關係調查》,發現「有80.1%的祖父母可以把每個孫子女的名字記得一清二楚,但只有36.8%的孫子女清楚祖父母的名字;有39.3%的祖父母清楚記得孫子女的生日,但清楚記得祖父母生日的孫子女僅有5.8%,顯見現代祖孫關係確實有待加強。」這樣的落差,顯示父母忙於工作疏忽為祖孫搭起溝通橋樑;祖孫因為代間生活習慣與經驗斷層而顯現隔閡。 社會處長甯國平提到,現代人平均53歲左右,就會當阿公阿嬤,年齡已經年輕化,加上平均壽命增加,因此每個祖父母和孫子女相處時間其實很長。從家扶中心、新住民服務單位、華山基金會、長照機構所服務的對象,發現有些家庭是處於空巢期,老人在乏人照料下漸漸「三失」(失能、失依、失智)。以金門社會福利之好,物質無缺,華山基金會高雄市站長胡文嘉指出,「在精神層面的照護上就顯得有所不足」。老人精神層面需要親人陪伴,含飴弄孫的天倫樂,學校活化校園場所,適時推出祖孫共學活動,寓學習於樂趣,拉近祖孫距離,協助指導老人居家教育孫子,同時鼓勵與指導小朋友學習親近長輩,懂得關懷年長者,讓年長者有機會將圓融智慧,傳揚下一代。 老有所用,老有尊嚴,老有所終,這樣的理想社會,需要我們齊頭並進,深入社區與學校,為代代之間,架構天倫樂網絡。一方面透過教育手段,從內涵到型式活動,讓小朋友體會敬事爺爺奶奶,是生活中有趣且有意義的事,而願意親近老人家,提供適時的撫慰;一方面運用學習活動,吸引老人家進入校園走動,既能活動筋骨,並能發揮所長,秉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胸襟,成為幫助學童的鄉土資源。 古代「天倫樂」,是指在家數代同堂,含飴弄孫,和諧融融;現代「天倫樂」宜定義為「親子共學樂」、「祖孫上學樂」,以「走向大自然、參與閱讀、體認新知識技能」之終身學習為黏著劑,不只親子麻吉,祖孫麻吉,閤家熊麻吉!
-
談碳交易、碳中和與低碳島
美國總統歐巴馬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9月25日之聯合記者會中,宣布大陸將於2017年實施全國性的「總量管制與交易」方案,針對溫室氣體排放訂出上限與價格,以抑制碳排放速度,兩國身為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最大的國家,能有此共識,將是世界人民的一大喜訊。 碳交易是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UNFCCC)會議,協議後制定《京都議定書》中的條款之一,為促進全球溫室氣體排放減量,以國際公法作為依據的溫室氣體排減量交易,其交易市場稱為碳市(Carbon Market),目的是「將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含量穩定在一個適當的水平,以保證生態系統的平滑適應、食物的安全生產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2009年12月7日至12月18日又於哥本哈根召開「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十五次締約國大會暨京都議定書第五次締約國會議(CMP5)」,哥本哈根協議雖然沒有確定各國的減排目標,但應承諾保持全球平均溫度較前工業化時代的升幅不超過2攝氏度,並長期設立目標考慮定為1.5攝氏度以內。另外也規定已開發國家在2010至2012年間應提供300億美元支持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並為此計劃建立「哥本哈根綠色氣候基金」,要求各締約國將在2010年1月31日之前向秘書處提交經濟層面量化的2020年排放目標,承諾單獨或者聯合執行這些目標。這項協議將有助於今年11月將在巴黎召開的「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締約國大會的碳交易協商」有所進展,更對我們推展低碳島有正面的意義和效應。 2015年6月6日,我國「氣候與能源世界公民高峰會」在台北、台中、台南3地與世界同步舉行。為了讓這場全球公民討論氣候變遷的會議更加名實相符,3場活動都採「碳中和」模式,緊密結合氣候議題的討論與日常實際行動。2006年環保署提出的「溫室氣體減量法」也在今年6月15日立法院完成三讀通過,並將205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降至2005年排放量50%以下的減量目標納入法案。本應是台灣溫室氣體減量法規的重大里程碑,卻因境外碳權、碳交易、無償核配額等之訂定無法即時出爐,因此各國持保留態度,中美之承諾將是國際減碳作為的一大進展。 為加速兩岸低碳環保交流與啟動首創的海峽碳交易架構,台灣已透過各種管道與中國碳排放權交易中心,順利進行了兩岸第一筆碳交易專案,希望政府在推動低碳城市及低碳島的同時,能與大陸進行兩岸實質碳交易與碳中和的會談與協議,以成為世界推動減碳目標之示範,並作為未來金門低碳島經濟發展的重要指標。尤其金門當前大力推動低碳島計畫,提出「320減碳」願景,並將從2009年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的3.79公噸,至103年降為3公噸;2020年再降至2公噸,到2030年即可達到碳中和(零碳)總目標,以促進金門地區永續發展及建構低碳樂活家園的實現。這些目標都與大陸地緣息息相關,若大陸真能落實推動碳交易與碳中和諾言,將對金門低碳島的推動及永續發展目標有實質上的意義。
-
按規定注射流感疫苗以維康健
日前金門縣衛生局表示,時序入秋,流感季節即將到來。為維護縣民健康及社會康健,流感疫苗將在本月一日起開打。金門醫院、五鄉鎮衛生所、衛生局合約診所,均提供公費疫苗接種服務,請家長攜帶家中小孩前往施打。本年度流行性感冒疫苗,第一階段於今年十月一日起,針對65歲以上長者、機構對象及罕見疾病患者、年滿6個月以上至國小6年級幼兒(學童)、重大傷病患者、年滿50-64歲高風險慢性病患、孕婦、醫事及衛生防疫相關人員、禽畜養殖及動物防疫相關人員等對象進行疫苗接種。我們希望上述民眾能踴躍前往處所注射,更希望能依規定注射,以維康健。 眾所週知,流感疫苗是一個發展很久,也較成熟的產業。國際衛生組織每年會依其調查的結果,建議全球各國以特定的兩種A型及一種B型病毒做成疫苗。目前全球各國,基本上都是將疫苗品系的流感病毒接種在雞胚,做成注射或鼻噴型疫苗,也有一些公司使用在細胞上生產病毒疫苗的方法。 由於製作疫苗時,流感病毒的繁殖、處理都極危險而昂貴;有時因政治或商業考量,無法向他國取得病毒,近年來有人倡議用DNA疫苗,並在老鼠實驗獲得成功,但展望較佳的仍屬基因工程製作的疫苗。美國的蛋白科技公司,以對人無害的昆蟲桿狀病毒,生產血球凝集素蛋白為流感疫苗,去年被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核准上市。此疫苗安全容易操作,也不需取得流感病毒,因此具有優勢。 另外也有人以桿狀病毒,或菸草生產出不含流感病毒基因的「類病毒顆粒」疫苗,效果不錯。最近包括台灣等國的科學家更發現,將血球凝集素展示在桿狀病毒上,可形成更進步的「仿流感病毒」疫苗,產量及安全性高,純化容易,效果極佳,這也是將來值得發展的方向之一。基因工程疫苗安全有效,已是國際競爭的重點。 我們談了這些稍屬科學性之事蹟,主要在陳述,以今日醫學之發達,資訊之開放,人民之智識。流感疫苗之注射,不但是一項安全性之醫學行為,更是一項必要之公民行為。藉由注射群體的擴大,減少病毒的流竄,自然能有效減少病毒感染的機會,社會自然較康健。 當然,我們也必須承認,沒有萬無一失的理論,更沒有萬無一失的政策。諸如人為或其他因素,流感疫苗也曾出現過令人遲疑,乃至言人人殊的情形。但以今日之環境,今日之資訊,我們有信心,也敢呼籲民眾,只要是依規定,按醫療專業人士指示,則注射流感疫苗,不僅是一項安全之行為,更是一項維護個人健康,社會康健之公民行為,應踴躍踐行之,且以此為誌,使金門在幸福城市光環下,能再進一步,成為最康健之城市,且為論。
-
正視兩岸共同保育海洋資源的急迫性
中秋節(9月27日)下午在復國墩、古崗、小金門等海域,民眾目睹數量眾多的大陸漁船越界捕魚,估計「集體入侵」金門海域的陸船恐怕有「上百艘以上」。對此,金門海巡隊表示,當下接獲民眾報案,便立即出動驅離大陸漁船,至28日清晨,越界陸船數目已大幅減少。 報載,這場「中秋陸船集體越界」事件,是中秋節當天下午,有漁民發現許多大陸漁船沿著古崗翟山坑道口至大岩嶼、黑巖及后湖外海一帶進行作業,甚至離岸最近者「僅三、五百公尺」,「整個海面全是大陸漁船」;復國墩和小金門也有同樣狀況,等於是整個金門的「西、南、東邊」全被大陸漁船入侵、越界捕魚。金門海巡隊出動3艘巡防艇,經過一夜不眠不休的執行驅離,截至28日清晨,越界大陸漁船數目已大幅減少,悉數均已航出金門限制水域外。 在利之所趨下,金門近海相對豐沛的漁場,成了彼岸漁民覬覦的目標,大陸漁船集體越界進入金門海域作業情形屢見不鮮,卻也屢禁不止。先前甚有大陸漁船越界瘋狂掃走8000公斤黃魚,造成對岸市場價格一夕暴跌的情形,嚴重破壞金門近海漁業生態、影響漁民生計;縣府對此也利用各種場合及機會向兩岸相關部門反映,也得到會全力配合查緝、改善的承諾,但成效卻極為有限;針對此一議題,如何做到兩岸協防、令到禁止,恐怕也是短期內兩岸各級政府應該審慎思考的課題。 依據海巡隊的說法,現行針對大陸漁船越界的處理,係靈動運用驅離、扣留、留置、沒入漁獲具、罰鍰及沒入船舶等六大手段,並特別針對大陸漁船船團越界情事,適時派遣大型艦、巡防艇及特勤人員機動進駐,以維護我海域漁業資源。這樣的「官方說法」並無可非議之處,但實務上,金門海巡隊表示,今年至9月27日止,已驅離越界大陸船舶累計達54艘、扣留31艘、沒入船舶4艘云云,卻令人洩氣,因為單僅27日大陸船團越界的數量便遠高於此數,目前恐怕還是恫嚇的性質居大,且事實也證明這樣的恫嚇只徒具形式。 事實上,面對對岸「船團」的越界濫捕,受害最大的便是近海漁業資源,就算近期已經聯手陸方共同放流魚苗,但這樣粗暴的濫捕,難保這些魚苗還來不及長大,就被一次掃光光,因此,亟待兩岸協力維持海上作業秩序便成了釜底抽薪的辦法。兩岸就此亦議論多時,甚至在金門夏張會上,也達成了共同開展金廈海域海漂垃圾和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查處和打擊非法抽採海砂行為,以及加強兩岸漁業交流合作,維護台灣海峽漁業生產秩序的共識,然而,迄今卻無多大進展。實務上,兩岸間的諸多協議,只要一回到修法及台灣朝野角力的戰場,就算是良政美意往往也只能付諸流水,然而,大陸「船團」越界濫捕一事,應屬事務性的急迫作業,理應由兩岸兩會儘速簽署技術性的授權協定,責成各自的部門加強相應的聯動及協防,莫讓傷害持續擴大,直至無可救贖之境地。 總之,基於各自的國家認同,與陸方談「越界」或許仍有爭論,但論「保育海洋資源」卻是普世價值;金門近海的經濟魚類棲息與繁衍,是累世努力的成果,破壞它卻只在旦夕。期待兩岸政府能正視現實,並早日達成護漁的共識與作法,莫令基層邊防反覆上演「你追我跑」的戲碼!
-
周全景點收費配套 確保公益與價值
報載,自明年起,墾丁、陽明山與金門三大國家公園部分景點將收費。其中,金門國家公園規畫針對主要景區收費每人每次30至50元不等,若明年果真如期實施,金門的旅遊市場或將迎來新的變局。 事實上,景區收不收費一直以來都各有支持者。究理而言,本於「使用者付費」原則,收費有其必要性,因為我們無由讓以公眾稅款做建設的公共設施及景點,獨厚少數使用者,而不做任何兼顧自償率的作為。但實際上,景區收費也在製造公眾參與的門檻,如沒有相應的配套或必備的吸引力,公共投資可能便「打了水漂」,針對此節,或許也值得我們進行深入的研析及探討。 當然,關於地區觀光景點的收費,最近縣府團隊也時有討論,在彙整各方意見後,初期建議門票收費後應以消費券或其他方式回饋地方,並與國家公園進行整合;另地區著名老街(如明遺老街、東林老街)或金沙後浦頭、山后民俗文化村、古寧頭古厝在整修活化後,縣府也建議,可交由年輕人進行文創及民宿經營,俾利帶動地區觀光產業發展。縣府的規畫及作為相當程度便在擴大景區收費的正面效益,並希望藉由商業機制的導入,創造出更多青創的空間及機會。但是,經濟行為的導入通常需要一個過程,且必須具有相當程度的攬客效益與獨特性,若否,可能會讓景區的活化及實用性,更加每況愈下。就此,謹提供以下面向供各界參酌。 其一、提升豐富內涵。景區收費在金門並非絕無前例;前幾年,後浦總兵署便推動過以門票抵消費的策略,但結果似乎未如預期。按說以總兵署之文化底蘊及歷史價值,小額的門票障礙,應不足以損及其公益使命及價值。究其原因,或是整體免費氛圍使然,也或與旅行團的操作或展演內容有關,但不論如何,應是斯時的總兵署創造不了「非去不可」的內涵與價值。如若明年始,金門的景區開始收費,卻依然徒具「到此一遊」的新鮮感,想必收費將是「弊多於利」之舉。我們如若不能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營造「非去不可」的價值,便無由去強加收費的門檻,因為在條件不備的前提下,縱是引進商業機制、青創進駐,結果也可能是門可羅雀。與其再去重蹈「雷聲大雨點小」的覆轍,不若想想如何提升豐富的內涵,創造相應的收費價值。 其二、強化物超所值。在商品的促銷策略上,都會強調「物超所值」,也就是以相應的配套來烘托商品的價值,構建消費的滿足感。以前述的「門票抵消費」為例,或便是最簡易的手段,但其消費內容是否為必需性的消費,則又是另一個問題;有的是相得益彰,有的是適得其反,箇中關鍵便在能否讓消費者產生消費滿意及滿足感。金門的景區眾多、距離短,單一景區的操作自然不如串連景點來得更具話題及效益,特別是其中還區分有金管處、縣府、軍方業管等三方面,如能事前進行有效的串接及操作,應會讓收費一事更具合理性,也更能體現「物超所值」的意義。 總之,景區收費只是達致更理想旅遊目的的手段之一;使用者付費固為普世價值,但如若不能同步累積旅遊好感,反會適得其反。在政策上路之前,理應謹慎周密、謀定而後動,或能讓此一收費之舉有更圓滿的結局!
-
落實自然村規劃 完善空間治理
陳縣長自就任伊始,即著手落實其競選承諾,成功的在3個月內放寬斜屋頂設置規定。按照新修正金門特定區計畫土地使用管制規定及金門特定區計畫土地使用許可審查辦法,除了距離既有傳統建築10公尺範圍內仍需設置斜屋頂外,其餘土地全面解除斜屋頂限制,而且未來農業區申請3層樓農舍,也免除送審議的手續,解除限制區域超過600公頃。 上項政策的落實無疑是金門土地管制的一項利多,縱若以往的新建築必須設置斜屋頂,亦有營造整體特色景觀、預防違建的目的,但事實證明,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對勿庸做特色保存的區域強要進行閩南特色的營造,有時反是「見樹不見林」之舉,且要藉以阻卻違建加蓋更屬一廂情願,不如審慎的省思現有的都市計畫政策,就自然村等專區做分級、適性的空間治理,更為妥適,也更能符合民眾對土地利用的需求與意願。 事實上,縣府自101年度起即著手辦理「自然村專用區細部計畫先期規劃暨擬定計畫委辦案」,至103年度已完成92處自然村聚落的委託規劃,這個計畫可以針對目前自然村的發展現況進行分析及檢討,也在落實陳縣長擴大自然村可建面積的施政主張;當然,只要一談到規劃,多數人的想法都是「猴年馬月」、沒個盼頭,行政效率不彰既是事實,更令人不敢恭維,然而,金門屬於全面都市計畫區域,完善應備的土地開發細部計畫本就是政府的職責,而要落實這個目標,便有許多繁雜的工作、程序要完成,縱是為時甚久,也好過輕忽懈怠、視若無睹來得好。但我們關心的仍是這樣因地制宜、因特色區別管制的自然村細部計畫能否禁得起市場及民意的考驗,如其結果是民眾不認同推動,最終仍將束之高閣,再回到目前逐案審議、「知葉不知秋」的開發許可模式,都不是我們所樂見的。 事實上,自然村的開發管制,起源於都市計畫法的相關規定;主要計畫劃設為住宅區等者,應擬定細部計畫及整體開發作業後,才能申請建築使用。為此,縣府在95年第一次通盤檢討時,將金門163處自然村變更為134處自然村專用區,並規定超過二層樓或簷高七公尺之開發及建築申請,需經縣府設置之委員會審查通過後,始得開發或發照建築,以解決未擬定細部計畫不得建築帶來之難題。但實施了以後,我們也發現這樣的開發許可僅限於個別地籍利用之建築尺度審查,無法有整體性之公共設施系統規劃考量,不但無助於居住環境品質提昇,在建物密集度與強度越來越高及狹窄通路情況下,交通、停車問題等公共設施不足的問題將一一呈現,甚至還有開發商進行集合式的住宅建設後,反將其應作為的區內公共建設丟給政府的案例;是以,若不加快空間治理的腳步,或許我們想保存的未必會存在,而我們希望它能緩增或消失的,卻早已充斥了我們的生活。 因此,我們認為縣府應該加強自然村細部計畫的相關法制作業,並朝向分級治理、放寬限制、維護傳統風貌、擴大自然村範圍及增加容積率的方向執行;而當下亟需的工作,便是先就已經完成的92處自然村規劃進行綿密溝通及法定程序,早日讓金門的空間治理進入便民利民、通盤有序的境地,莫又令其淪為紙上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