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
良好治安環境亟需警民共同營造
縣政府於日前召開101年第二季治安會報,由副縣長吳友欽主持,出席與會包括地區檢調警政機關主管與代表,藉此共聚一堂,為金門地區整體治安把脈,謀求精進策略。 會中除聽取警察局101年一至三月份治安狀況分析報告,並由縣衛生局報告「地區毒品危害防治」執行現況,縣政府民政局針對清查轄內「詐欺案件人頭戶、治安顧慮人口、行方不明及通緝犯未按址居住情形」提出專案報告,也就縣警局刑警大隊提案進行廣泛討論,一致認為,兩岸三地交流日趨頻繁,社會結構改變,務期落實分工合作,密切配合,發掘問題,消弭問題,讓金門鄉親安居樂業。 根據縣政府民政局戶政統計資料顯示:截至一百年三月底止,金門縣轄總人口為十萬六千三百五十八人。男女平均人口,男多於女一千餘人。可見近年來每月人口數呈現持續成長,預料日後遷入人口,仍將絡繹不絕。換言之,如果深入分析,地區人口直線上昇,除與金門社會福利制度健全有關,則是金門區位優勢,人文及自然環境良好。所謂「人往好處走」,自然而然,名不虛傳,金門具有引人入住之條件。 倘就治安角度以觀,隨著人口爆增,固然有利活絡地區經濟,反之,社會治安環境必有變化。例如在遷入人口中,一百年度經金門警政單位通報列管重大犯嫌計有六十二人,利弊互見,自然而然。緣此,「戶政管理」與「社會動態」掌握,已然成為社會治安之重點。 再者,戶政為庶政之本,也是社會治安工作基礎,人口之掌握確實與否,其與治安之良窳關係密切,回顧戰地政務時期,地區推動「流動人口管理」制度,實施「流動人口登記」作業,結合警政機關勤區查察與「口卡管理」,三者相輔相成,一般民眾,警覺良好,任何風吹草動,均能主動反映,治安機關則能立知究竟,迅妥因應處理,如今時空改變,人權至上,民意要求自由開放,原有法令制度有修有廢,相對便民利民工作加深擴大,基於維護地區整體安全,亟需全民支持,扮演社會治安耳目角色,警民合作,形成一體,發揮統合力量。 畢竟「警力有限,民力無窮」,民力才是社會治安之後盾,有鑒未來社會發展趨勢,多元複雜,無可避免,因而強化戶政、警政與民政三大功能至關重要,尤需加強推動宣導教育,提高全民政治警覺,養成全民「處處留心、事事謹慎」良好習慣,苟能如此,則能治也能安。 欣見內政部警政署推動「守望相助」方案卓然有成,證諸民力之投入,有助彌補警力之不足;政府為民服務品質,務必與日俱進,僅以戶政人員為例,縷列便民服務項目,多達二十五項之多,且多攸關人民權益,不容輕忽、或有怠惰錯誤發生,否則就有觸法或導致民怨之虞。而警察謂之人民褓姆,面對無所不包便民利民服務項目與治安事故之處理,兩者任務同樣既繁又重。祇是也都面臨人力短缺,凡此能否應付金門未來整體治安工作需求,誠然有待通盤研討,期以未雨綢繆。 此次烈嶼鄉東坑社區獲得「全國治安標竿社區」殊榮,也是全國獲選入列二十個標竿社區之一,得來不易,值得肯定鼓勵與學習,在此建議警政機關推廣傳承,促使相互觀摩學習,喚起大家投入社會治安行列,共同負起社會治安責任義務。
-
活化社區活動中心發揮社教功能
根據縣政府主計室社會指標統計,全縣平均各鄉鎮設有社區發展協會數,從92年的11.67%成長到99年的15.83%。目前全縣成立社區發展協會者已達103個。這是支撐未來金門建設動能的重要力量,非常重要的資產。 為了倡導社區自發性福利服務活動,金門縣政府於民國97年訂頒「補助社區發展協會推展社區福利活動作業規定」,這是推動社區發展協會功能的重要規範;為了充裕社區經濟來源,97年訂頒「金門縣社區生產建設基金設置要點」,鼓勵社區居民開發生產事業;另外,為了活化社區活動空間,輔導社區發展組織擁有集會、活動的舒適空間,於民國93年訂頒了「金門縣政府補助社區發展協會充實社區活動中心內部設施設備實施要點」,鼓勵每個社區建造自己的活動中心,並提供基本設施。 從法規上看,縣政府已經未雨綢繆的完成許多配套,指導社區發展。各社區活動中心硬體設施,諸如樓層、事務機具、基本活動設備、圖書室設施等,均已補助完備。根據本報對社區營造活動成果報導,這四年來確實達到「遍地開花」的效果,而建造活動中心之社區達到七成,值得肯定。這對於金門各社區發展具有指標作用。 綜觀各社區發展協會活動概況歸納為:衛生局的健康營造活動,社會局暨各鄉鎮公所之關懷慰問活動,金門國家公園贊助之節慶活動等。而各社區活動中心提供了活動場所,達到「物盡其用」的原則。尤其社區婦女經常用以團康活動,也常作為居民飲宴場所。 然而下列三個觀察點,敬請各社區慎思: 一、如何落實社會福利服務品質:具體有效的活動內涵是什麼?例如能否自力開辦社區型長照服務? 二、規劃能提升居民生活素質之藝文、公民論壇、文創產業等,稍微不足。 三、社區規劃人才欠缺,能領導文化活動之人力尤其不足。 政府許多重要補助方案,希望能扶持社區發展特色。可是各社區提出申請者極少。其實際狀況歸納為:欠缺撰寫計畫與管理人手;不知如何申請、不懂補助方案的意義;只想消耗經費,不想考慮太多;最重要對自己社區自信不足,未建立發展願景,無法引導社區發展走向,才是最大關鍵。 我們觀察到成功的社區發展,需要三種重要力量: 一、社區駐點社工師或經過實務經驗之社區規劃師。可以統籌領導發展特色。 二、在地藝文人士或駐點藝術家;在地文史學者或對本社區文化有研究之人士。 三、願意為社區付出的志願服務者。 任何社區只要導入這三種人的力量,就可透過公民行動創造自己的文化產值。 金門建設未來的願景在社區。大家要運用社區發展組織型態,活化社區活動中心設施,辦理社會教育活動,加強社區意識、凝聚居民向心力、發揮自動、自發與互助觀念、結合社區內外資源,營造健康、福利化、具有美好生活素質之社區願景,值得期待。但整合三種重要力量,切入三個觀察點,來活化活動中心的功能,辦理社區樂齡活動、新住民學習活動、藝文活動、親子共讀活動、研發文創產能活動等社會教育,激發居民廣泛參與,鼓舞更多人投入志願服務行列,行銷國際,才能永續發展。
-
如何面對十二年國教的來臨
經過二十餘年來的醞釀研議及試驗爭論,十二年國教終於確定於民國一○三年上路,並由馬總統宣布啟動,使中華民國成為亞洲第一個實施十二年國教的國家。雖然到目前為止仍有許多爭議,但十二年國教已是不可阻擋的趨勢。 十二年國教倡導以免試升學為主,但明星高中及主張菁英教育的人士卻抗拒免試升學,其理由是會降低學生學習品質,而在教育部長期規劃研議完成十二年國教之二十九個配套方案中,包括特色招生、會考、比序等,均產生各種不同的聲音,但這終究是民主開放的必然過程,如何突破就要看我們所有國人的智慧了。 十二年國教固然是九年國教之延伸,但其時代背景及所處環境大不相同。早期推動九年國教是在各種條件都不足的情況下倉促上路,如學校不足、教師不夠;現在的高中職學校總數已足夠容納所有國中畢業生,且教師需求也足夠,只是不同學校有不同的教育資源,如公立與私立、明星與非明星、都會與鄉鎮學校,都存在顯著的差異,該如何均質平衡?如何讓每個學生享有平等之學習權?這也是政府未來需持續努力的課題。 經過這些時間之爭論,可以歸納出十二年國教免試入學後,學生素質參差不齊,對教師教學將是一大考驗。會考制度會不會又是聯考的復辟或取代原有之基測,這也是要看全體國民是否建立會考之正確觀念與本意?更要教育主管當局堅持會考只是在於檢測學生學習程度的原則與理念,並用在超額比序之用,且僅佔比序的三分之一。但如果未來又演變為分發學校的關鍵因素,將會造成學生更大的壓力,教育部長也說:會考只是考學生的基本能力,不需要補習,如果補習更多,就要調整。而調整的方式就要落實多元學習,改變高中職的教學方法,並確實把關特色招生之學校或班級特色,同時要盡速達成高中職優質化與均質化的時程,讓學生都能安心免試就讀社區高中職,且均就近入學,如此就不會有升學壓力及把會考當做聯考的升學考試,當然也不會有更多補習的疑慮。 十二年國教的關鍵目標與理念是要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多元學習、適性輔導與揚才,且以優質免試為主,讓學生能夠快樂學習與多元學習的機會。但為兼顧未來高中菁英及研究人才之培育,因此才有會考與補救教學的機制。如果國人仍然偏重過去的教育價值觀,凡事怕輸在起跑點上,就失去教育改革與十二年國教的原意了。 國人應以宏觀的理念來看教育,多元智慧與學習是人與生俱來之本性,何況社會發展是多元化,而且發展進路以及人才需求更是多元的,何必為了考試,將菁英集中在少數明星學校廝殺,扼殺原有的學習本能與志趣?其實政府目前所推動的大學多元入學、繁星推薦、申請入學、指考分發等,可以說都是未來十二年國教的延伸,慎重的呼籲,為了子女的未來,為了下一代,為了國家人才之培育,為了民族生命的延續,我們應一起迎接十二年國教的來臨。
-
送眾神,迎粽神
一年一度的盛事「金門迎城隍」又將告一段落,在縣府精心策畫,嘔心瀝血逐年擴大辦理規模的努力下,相信各國嬌客都對金門的「神明嘉年華」留下美好深刻的印象。農曆四月十二日,來自兩岸及部分東南亞廟宇的神明齊聚一堂,氣氛熱熱鬧鬧,也祈求縣運昌隆,金門未來順風順水順雨。再熱鬧的慶典也終有落幕的時候,而相隔不到一個月,緊接著上演的則是農曆五月五的端午節(今年度適逢周末,國曆六月廿三日),五、六月間,金門可說是送往眾神,迎來粽神,好不熱鬧! 雖說金門對於端午節沒有甚麼特殊的習俗,大概也多是和全國其他縣市一般,但沒有特色我們可以創造特色,再者,金門縣擁有全國白酒市場佔有率第一名的「金門高粱酒」招牌,每年固定的三節(春節、端節、秋節)配售酒,在台灣本島的詢問度、搶購率始終居高不下,近幾年坊間價碼也逐漸看俏,酒廠正式宣布漲價後,更是身價翻兩番,現在各節配售酒一落地便已是近萬元新台幣(一打)起跳,搶購熱潮仍舊強強滾,加之以開放陸客自由行後,市場需求量大增,金門高粱酒更顯奇貨可居。是以,除了每年三節例行出產的配售酒外,建議可以趕搭迎城隍觀光熱潮的順風車,讓藥酒也推出一批限量專售的配售酒,可取名「金粽藥酒」,結合端午節搭配雄黃酒的習俗,來提升既有的高粱藥酒類市場知名度,一舉兩得。 在端午節的創意行銷上,除了在雙鯉湖划龍舟外,也可以擴大舉行水上遊戲,將既有的「龍舟」和「風帆」或是「香蕉船」結合,針對大專院校學生社團廣發英雄帖,也歡迎散客組團來發揮創意,用彩繪的方式打造龍舟風帆、龍舟香蕉船,或是把人體彩繪成一艘龍舟、粽子或打扮成屈原,如此既有風帆競賽、香蕉船耐力賽,還有逗趣游泳比賽,水上運動形式將變得越來越多元,也藉由趣味性十足的活動將金門海域的水上運動形象帶出去,讓大家知道,金門的海邊有多美,掃雷過後很安全、不危險,您可以挖得到花蛤,而不是地雷。另外,金門特有的軍事坑道也可應景舉辦「金蛇出洞」大地遊戲,在全金門的各個坑道內設置幾處印章關卡供遊客蓋章,遊客可至全縣指定地點免費領取集章卡,集滿戳章者填上姓名、電話等基本資料投遞至指定地點的郵箱,即可參加抽獎,獎項獎品除了端節出品的限量「金粽藥酒」外,還可與金飾名品店磋商,配合提供純金打造的金蛇樣貌情人對戒…等等,也都是和過去別開生面的新點子。 每年金門迎城隍總是全縣最熱鬧的時候,也是金門島上難得會塞車的時候,一番喧嘩過去後頓時歸於平靜有些令人失落,若能延續這股觀光熱潮,讓金門兩個字繼續在全國人民眼中停留,作為暑假旅遊旺季的暖身操,為「夏艷」帶來另一波旅遊高潮,這「送眾神,迎粽神」的承轉之勢是否有其必須性,便值得好好規畫與思考。
-
青天白日勳章事件寶貴的文物保護課
〈誰偷了胡璉的青天白日勳章?〉,二○一二年五月五日,台北《聯合晚報》頭版搶先刊登的一篇報導,掀起了各平面、電子媒體達五天的新聞追逐戰;〈青天白日勳章找到了/大陸公安火車上逮人〉,水落石出,事件發展到昨日,《中國時報》、《自由時報》等媒體仍以頭版版位醒目處理,顯見一代歷史名將、一枚青天白日動章的失落所受到的重視程度。「青天白日勳章」遭竊的事件,也再次引發我們對胡璉將軍功績及其文物保存,乃至兩岸共同打擊犯罪的思索、防範之道,如此,一個負面事件的教訓,也能得到正面的啟示。 被金門人尊為「現代恩主公」的胡璉將軍(1908│1977),抗日戰爭鄂西會戰時因堅守石牌要塞,獲頒「青天白日勳章」,這枚勳章獲頒授者,必須具備捍禦外侮、保衛國家、戰功卓著條件之軍人,象徵的也是軍人最高榮譽。是抗日名將,並且是一九四九年古寧頭戰役、一九五八年八二三砲戰期間,兩度駐防金門,任金門防衛司令部司令官的胡璉將軍,不止在戰役中穩住了台海情勢,也在駐守金門防務之際,大力構建中央公路(今伯玉路)、興設學堂(柏村、安瀾、述美、卓環等國小),並成立粵華合作社、九龍江酒廠(金門酒廠前身),又號召四十歲以上的千餘各省籍軍官組織「金防部生產儲備大隊」下鄉協助農村開墾。無論在戰績、交通、 教育、經濟等領域,胡璉對金門的貢獻,影響既深且遠。一九七七年六月二十二日,總統府戰略顧問、陸軍一級上將胡璉以七一之齡辭世台北,七月二日移靈、水葬金門,萬千民眾自發性沿路設祭、膜拜迎靈的場面,至今仍是島上一個不滅的記憶畫面。這位一生功在國家、奉獻金門,但不曾在島上任何地物題字留名的一代儒將,即連親手構築的重要建築地標「莒光樓」題名都交給大膽島之役傳令兵賴生明。不題名、立傳的胡璉,他的名字卻永留金門子民心中。 胡璉將軍辭世三十年後,二○○七年二月十五日,其子媳胡之光、楊心儀伉儷,代表胡家將胡璉生前的九千三百三十九冊藏書、一千二百二十三件文物,包括一枚「青天白日勳章」,捐贈給金門縣政府,雙方並簽訂捐贈協議書,期能妥善保管、運用這批藏書、文物。在金門縣政府未接收這批文物之前的二○○五年間,曾發生「胡璉家書失竊事件」,胡家按鈴申告,引起各媒體關注報導,民視《異言堂》節目還為此製作了《恩主公的眼淚》專題報導深入追蹤,期盼喚起各界重視歷史文物的移交、保存。 就在胡璉文物順利移轉金門縣政府託管,縣府並斥資打造完成胡璉將軍紀念館將逐步規劃展示這批藏書、文物之際,五月四日下午在金門莒光樓發生陸客竊走「青天日白勳章」事件,但也很快啟動兩岸共同打擊犯罪機制於七日在開往黑龍江省的火車上逮到喬嫌,查獲竊物。胡璉「青天白日勳章」失而復得,是兩岸共同打擊犯罪的一次漂亮演出,又從事件中,如能讓國人、島民再記得胡將軍的行誼,思考如何妥善保存運用其重要文物,則未嘗不是一堂寶貴的文物保護課題。
-
聚焦歷史主題研究發揮文物陳展價值
本縣莒光樓前金防部司令官展示廳展示的青天白日勳章於日前遭竊,警方依據各項跡證研判是76歲大陸黑龍江喬姓觀光客所為,已通報刑事局循兩岸共同打擊犯罪窗口查緝。 青天白日勳章遭竊事件,因為國內諸多媒體顯著的報導,近來已成了街談巷議的熱門話題;姑不論這枚勳章在坊間的交易「價格」為何,單論其賦予胡將軍及其故友、後人,乃至於金門的價值,都應是無價之寶。今次的遭竊可能是一次文物的損失,更可藉由來探討相關文物的陳展、保安,乃至歷史主題研究等問題,此或許要比找回文物,或事後諸葛般的追究相關單位保安不力,會來得更有意義。以下謹提出三個面向,供各界參酌。 首先,找對的人。我們必需理解,任何文物或陳展品的存在必須相對的彰顯它的時代意義與價值;舉例來說,金門許多景區陳展了許多報廢的火砲與軍事機械,對遊客而言,能夠輕易的接觸到稀罕的事物,總是令人興奮的。於是,有的人越過防線、攀上展品,只為合影留念。見到這般的情景,有人會出聲驅趕,也有人見怪不怪;對於這樣的行為,我們認為是可以絕對避免的,只要現場有搭配生動解說的導覽志工在,一切都能變得圓滿又愉快。時空回到莒光樓上,會竊取青天白日勳章的,或許才是對勳章背後代表的歷史,以及其所涵攝的時代意義,最為清楚且最為珍視的人;如果我們只是將它鎖在壓克力盒裡,任由遊客走馬看花,試問又何人會對其產生驚嘆與共鳴?既是如此,將如此重要的歷史文物陳展於此,除了暴殄天物外,夫復何言? 其次,在對的地。勳章失竊後,縣府主動舉行記者會,說明竊案偵辦經過與進度。李縣長表示,縣府主管單位將全面檢視展示廳監視系統,需要更新的就更新;展示廳也要有固定人員監看;將請專家學者檢討保存方案,檢討重要資料是否適合在公共場所展示;與相關單位協商將胡璉將軍資料送胡璉將軍紀念館收藏保管。誠然,從事後諸葛的角度看,以上作為似均是早該做而未做的;但就結果而論,縣府能開誠佈公的主動說明後續的處理方式,並早作全盤的檢討與檢視,實則便該擊掌鼓勵。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如能藉此機會全盤檢視胡璉將軍的遺物,並在胡璉將軍紀念館進行完整、系統性的陳展,那方留給青天白日勳章的空白展格,或更能彰顯其歷史意義與存世價值。 最後,做對的事。胡璉將軍之於金門,除了其「恩主公」的稱譽,以及其子胡之光教授夫婦晚年遷居金門、捐輸文物的義行美談外,更重要的應該是,當下的金門如何來闡述胡璉之於金門的意義與價值。如今,存放於金門的胡璉文物,已然不少,但多數人均無從一窺管豹。是否該推動類似胡璉研究會的民間團體,又是否該訂定某些規則,鼓勵有志於研究胡璉的人士,得以接觸到第一手的胡璉史料,又是否金門可以藉由鼓動這般的研究風潮,發掘並創造出屬於自我的歷史地位與價值?以上如若均屬可行,那唯缺的便是行動力了。 總之,期望在兩岸及各方的努力下,胡璉將軍的青天白日勳章能早日重歸金門,回到屬於它的位置,而世人也能藉由這次「意外」,更加深入的了解胡璉、認識金門!
-
親水樂活珍惜生命重安全
從空照圖來看,金門四周海域廣闊,從空中鳥瞰,沿岸沙灘美極了!這是上天送給金門人的禮物,值得我們珍惜。為了農作需求,貯水灌溉,各社區闢建湖庫與池塘,是基於民生需求,不可厚非。 這樣美的海域,或者清澈的湖庫、池塘,本來應該是適合提供親水活動的勝地。可是五年來,卻傳出后湖五少年溺水事件、老翁失足落水溺斃、老婆婆釣魚不慎失足溺斃、慈湖水域小孩好奇玩竹筏而落水,這些頻傳的不幸或意外,引發地區民眾議論紛紛,談「水」色變。對於地區推動觀光產業、海域休閒、學校推動海洋教育,具有負面影響,有關單位及各界亟需注意檢討改善。 一般推動海域休閒者,或體育界對親水活動,只著眼於推廣游泳。認為只要會游泳就可減少意外發生,可是我們發現歷來發生事件之案主,並非不善泳者,或者都是「旱鴨子」,而是應了一句話:「善泳者溺於水」!可見推動游泳活動固然正面,但還有更多需要各方面投入心力者,諸如:水域安全防護設施,救生設施與人員不足、親水活動場所不符需求等。 至於個人方面,不只是訓練游泳,而是教導識水常識、危機處理與救生技能。正常的親水活動,應該是量力而為,讓自己與安全水域自然貼身體驗,而非「暴虎憑河」,缺乏常識,因好奇、不注意、甚至天候不佳,灘岸濕滑,浪潮起伏,還不顧危險,硬要逗留涉險,才是最大問題。 親水樂活固然好,但要重視安全防護,更需珍惜生命。每見媒體報導颱風天偏逗留灘岸垂釣、豎立警告標誌偏隻身涉險,導致溺水事件,總是難於挽回的生命隕失,一幅幅「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淒慘畫面,一幕幕家庭破碎,令人鼻酸的悲劇上演。這些浪費社會成本的事實,令人遺憾! 我們認為各社區附近有海域者,應辦理休閒親水活動,並納入正確親水、游泳、救生演練等;擁有湖庫及池塘之社區,應豎立警告標誌與障礙物,並增加巡守人員;各家長應掌握子女行蹤,叮嚀子女,避免孤身戲水;各學校老師應管制缺席學生,並與家長適時緊密聯繫,防範不幸。 在公部門可做之事,包括: 一、各海邊委由海巡及岸巡協助監控,提供必要救生設施或救生人員。 二、各湖庫、池塘加強防護措施,如圍籬、阻隔網、或障礙物(不要只是豎立警告標誌而已)。各社區巡守隊,列入加強巡察重點,於人潮來臨適時勸導;另外培訓社區救生員,遇偶發事件能就近啟動救援機制。 三、各警所巡邏業務,增加水域、湖庫及池塘之查察。對於不聽勸導,履次涉險者,依法嚴加開罰。 總之,請大家劍及履及改善金門水域安全,從個人至社區、社會資源一起投入,推廣正確、樂活之親水活動,一掃金門水域是「惡水」之臭名,還給海島金門美麗的海濱風貌。
-
金門蛻變永不褪色──兼談司法院前大法官王和雄訪金贈言
司法院前大法官王和雄,日前應福建高等法院金門分院檢察署檢察長刑泰釗之邀,兼程自台來金參訪,除在金門高分檢第二辦公室啟用儀式上致詞,侃侃而談金門憶往感想。並以「福建更生保護工作之經驗與傳承」為題發表演說,和駐金司法菁英與志工們分享,盛讚金門今非昔比,各項建設進步,政績成就斐然,不惟保有好山好水好治安,特別是空氣清新,金門鄉親更好,讓人印象深刻,彌久不忘,此對金門鄉親而言,即是一大鼓舞。 持平而論,金門歷經烽火,愈挫愈勇,從兩岸對峙,互不往來,以迄兩門洞開,全面開放,融冰回暖,時空改變自金門開始。而也由戰地政務試驗體制下之「戰鬥、守法、禮貌、整潔、富康」金門,而到政府宣告還政於民,一切回歸常態。如今「戰鬥金門」功成身退,取而代之施政總目標,則是「文化立縣」、「發展觀光」與「建設金門」、「福利鄉親」四大施政主軸。雖然文字組合不同,實質內涵與精神,始終如一,並無二致。 無可諱言,金門文化資源豐富,必須予以發揚光大,揭櫫「文化立縣」可長可久。再就「發展觀光」事業而論,有助繁榮地方,帶動進步,創造就業,提昇鄉親生活品質,藏富於民,安定社會。而「文化立縣」與「發展觀光」事業,莫不與「守法、禮貌、整潔」三者息息相關,不可或缺,理想目標清楚正確。 前大法官王和雄訪金贈言,句句自其肺腑流出,摯愛金門,真誠感人。也正因他曾二度奉派來金服務,歷任地檢與高分檢機關首長,七十二年間地區發生「六六空難」不幸事件,他全程坐鎮指揮相驗,功德圓滿,時在戒嚴時期,他也承聘兼任金門戰地政務委員會暨縣政府法律顧問,舉凡涉及人民權利義務有關會議,無不親自出席獻替,或於法案送會提供具體卓見,儘管其後榮陞返台服務,仍然不改初衷,常在部級研討修訂金馬兩地居民權利義務法案條文時,強力主張法律之前,人人平等,金馬兩地雖屬接戰區域,應有之權利不容輕忽,更應一視同仁,縱然時空環境特殊,亦應做到寬嚴適中。緣此,王大法官緣定金門,對於戰地政務試驗體制之利弊得失,身歷其境,觀察入微,且有公正之評論,金門過去之盛衰榮辱,王大法官咸表感同身受,點滴在心,可資作為有力見證。 再者,金門蛻變,持續向前,其中在此值得一提者,多項重大基層建設工程,包括金門大橋動工興建、醫療大樓與金湖綜合體育館、工商園區都在順利進行中,應可如期竣工啟用,而眾所矚目醫療與飲用水品質提昇問題,近期也將有突破性改善,此外金城入選全國十大觀光小鎮,凡此證諸金門發展潛力無窮,願景看好。 有云:凡是走過,必會留下痕跡。王大法官則說:歷史是一種軌跡,人生則是一段記錄。世間種種,不論吉凶禍福,或得失成敗,總離不開「因緣果報」四個字,但其關鍵,則在起心動念而已,凡此把握現在,展望將來,金門鄉親之態度與實踐至關重要,誠如王大法官於訪金演說中,殷殷期許司法菁英與志工們重視行善積德,術德是人生最大財富,兩者俱有最好,然則以「德」為先,能有機會服務金門鄉親,為全民作出貢獻,不是犧牲,而是行善,也是榮耀果報。 其次,王大法官語重心長指出:金門蛻變成果,得來不易,彌足珍貴,尤以戒嚴階段,金門鄉親身負「試驗」與「接戰」重責大任,充分發揮了金門「不怕苦、不怕難、不怕死」三不怕精神,令人敬佩。茲此角色轉變,欲期發展,胥賴金門鄉親大公無私,團結合作,致力於「強根固本」,他舉例敘述許多為人處世實際寶貴經驗,印證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闡明只要有付出,必有所獲之「因緣果報」,同時誠摯提出「分寸、方法、結善緣、做好事」乃人生成事之要訣,卻也道破當前社會所發生之奇異現象,都因「亂了分寸」、「用錯方法」,而在此呼籲大家舉一反三,心領身受,行正走穩,實事求是,讓金門文化深耕,脫胎換骨,和衷共濟,更上層樓。
-
島嶼的史實與交流發展
第二屆金門、澎湖、東山三島交流論壇暨書畫攝影展日前於本縣舉辦,進行三島之旅遊座談、文化論壇等各項交流活動。回顧閩南島嶼的發展,在歷史上,明洪武20年(1387年)江夏侯周德興的築城而聯結金門與東山兩島,於是在金門設立金門鎮守禦千戶所,在東山設立銅山守禦千戶所,致使兩古城互為犄角;次年,進而於澎湖設立巡檢司,共同防禦閩南海域。明末清初,鄭成功、鄭經父子抗清期間經常往來閩南沿海金門、東山等各島,並曾守備澎湖23年。 1949年後國軍駐守金門,由胡璉為主領導的國軍成功阻攔共軍的襲擊,而國軍則於1950年由東山轉進台灣時帶走4千餘青壯年,而有日後東山島「寡婦村」之悲淒故事。1953年國軍之島嶼作戰,則以金門為基地,由胡璉所指揮的反共救國軍及海空軍、陸戰隊協同反攻東山島,卻因聯繫失誤、軍種間協調不足,國軍死傷慘重,兩岸敵對分隔的歷史自此糾結數十年;而澎湖,台灣海峽中的兩岸中繼站,1949年後延續移民史的中轉性質,在兩岸緊張對峙時成為援助金門防禦共軍的最佳伙伴。20世紀的故事,讓三島在歷史洪流中顯得特別哀怨,但隨著兩岸和平的機遇,三島終能排除人為的空間阻隔,再度以歷史情感及島民天性結合在一起。 當今世界各島嶼的發展上,多數倡議以觀光發展為核心,金門、澎湖與東山三島亦分別計畫推行國際觀光島,三島站在歷史文化的基礎上,島嶼的環境資源將更能發揮其特色。然而我們應注意的是,小型島嶼乃相對大陸型地區為較固滯的社會,卻常因鄰近經濟體快速的發展,使原本遲緩的經濟跟隨活化,束制的建設獲得鬆綁,發展熱潮可能在短時間內危及整體島嶼環境,其主因是小型島嶼之資源有限,其所發展之產業供應鏈縱深不足。整體而言,小型島嶼乃屬淺碟型經濟,是無法承受爆量之經濟活動或支撐大型產業,此種經濟型態可能在瞬間巨量的熱潮下,造成社會、環境之突變與惡化。當我們期盼觀光的熱潮成為發展主軸時,亦須注意島嶼的資源承載能力。以金門為例,1992年解除戰地政務後,經濟、社會、環境等各層面皆已產生本質之變化,由於小型島嶼人口少,面積有限,社會經濟與環境對重大政策十分敏感,反應亦快速呈現,特別是地產與環境開發對小型島嶼各層面之影響相當激烈,這對非島嶼居民而言是難以理解的。 兩岸三島在過去低度的開發下有著良好的資源與環境,在21世紀的當下,我們走出兩岸歷史的情仇,未來應立基於既有的歷史文化及人文資產上,適度運用環境特質,打造島嶼旅遊與特色觀光。我們希望,三島當藉由兩岸三通的便利相互串連,深化交流合作,謀求島嶼共同特色的發展和利益契機,在永續資源應用的概念下,創造共榮共贏的新局勢。
-
手作步道與金門的省思
長期以來,人們習慣於以工業化的眼光來看待各項「建設」;尤其是涉及到有關城鄉距離時。而作為各項資訊交換的孔道:道路就首當其衝,表現在所謂現代化建設的,那就是以水泥來代替原有的道路,不管之前是原始泥土路,或木棧道,乃至磚石路。似乎也只有如此,才有所謂的建設,所謂的觀光價值。但是否如此呢?其實是有待商榷的,因為拜環保風潮之興起及覺醒,以自然工法代替工程,順著原來就有的動植物、山勢和水流的方向,打造一條尊重山脈原來的模樣,沒有破壞力反而有建設性的道路,正在世界各地流行,這就是所謂的手作步道,或許應引進予鄉親們思考才是。 一般而言,今日舉世所風行之所謂手作步道,大都施行於郊區,尤其是山道,如咱們金門太武山、散布各處之丘陵各種產業道路,其實皆可適用。但且以太武山而言,國家公園之小道而言,除早期軍方全面花崗岩化、水泥化之道路外,自解嚴以來,花崗岩化、水泥化之觀念不減反增。會有如此想法,正來自人們對於堅固耐用、一勞永逸、人定勝天的工程迷思,然而山河大地變動為常態,只有順應自然的變動,設計我們居住的環境,並以簡易回歸自然的工法,持續以手作的力量維護更替的設施,才能減少災害的損失。 經歷各種天災,而今仍存在的古道,說明了祖先智慧。台灣其實早有手作式步道的智慧。在淡蘭古道暖暖支線上,當地耆老告訴我,日治時期保正分配家戶「奉公」維護步道,這條當地人挑大菁到十分去買賣的古道,雖然一路陡上,但是石階的高度剛好順應扁擔上下震動的幅度,扁擔向上抬起時,人往上踩一步,走來全不費力,完全是「扁擔人體」工學設計。就如在今年2月中旬,荒野保護協會、自然步道協會與千里步道協會號召志工,用手作的方式改善福州山泥濘難行的步道,參與的志工從年紀最小的小學生到高齡73歲的阿婆都加入了,搬運碎石級配、把步道墊高、處理排水系統,全靠一群熱情足以融化寒流的志工。 這段位於福州山公園的櫻花道,是政府鋪設水泥步道的終點,保有泥土自然步道的路徑,前一陣子因為泥濘,有民眾向里長反映,要求工程改善,而工程的作為就是繼續鋪水泥,聽起來典型的「一勞永逸」,然而現有鋪設的水泥路面,天雨路更滑,硬鋪面傷膝蓋,而且台灣的水泥消耗量居全球第二位,為世界平均值的5.2倍,使得會呼吸的土地變少,好在熱心環保人士奔走下,在荒野保護協會專業的老師們協助下,先前在大崙尾山也推動過類似的實作,將泥濘難行的步道改善排水,變成好走的路線。 最重要的是,此種環保的手作道路,並不僅於山道,舉凡鄉間小道,尤其是海灘道路最適宜不過,以金門四週環海之先天環境,在考量開發親水觀光時,或許此項課題應是我們最應關切之處!
-
金門正朝向免稅島大步邁進﹗
看好金廈「小三通」遊客穿梭兩岸,與全亞洲規模最大的香港中國免稅品集團建立合作平台,引進國際化免稅經營理念的金門金寶來國際免稅店,於日前熱鬧開幕,目標鎖定從廈門延伸旅遊到金門的大陸遊客,期待人潮帶來錢潮,往打造金門成為「免稅島」大步邁進。 金寶來是繼昇恒昌、金坊和福威等之後,全島第五家市區免稅店,而由國內最大免稅集團昇恒昌公司投資的金湖商務旅館也在日前盛大開工,其訴求亦是東南亞最大的免稅商城。以去年金門出入境人數逾三六○萬人次、大陸各省全年赴廈門旅遊人口則約有三千萬人次計,若有相當比例延伸至金門旅遊,免稅店應能以其精品及價格優勢,營造蓬勃商機,而各級政府戮力營造的金門免稅島、國際觀光島,或便在不遠之期。著眼於這股熱潮,我們也該思考一下離島免稅購物的利基與未來,引領我們朝向永續免稅島的道路邁進。 離島設置免稅商店法源自九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正式在立法院三讀通過,而免稅購物商店的設置對金門發展國際觀光島嶼而言,無疑的是一塊必備的基石。對投資者而言,投資金門自然是看上了其預見的發展潛力,更深一層看,如何將這樣的潛力發揮到極致,方是我們關心的重點。以下謹提供幾點面向,供有識者卓參。 其一,區隔性。目前要論免稅店的營運績效,自然還沒有能超越水頭碼頭昇恒昌這個據點的;其成功的因素除了貨樣齊全,服務態度到位外,更重要的是占了地利之便。市區免稅店如何自外於關口型免稅店開創出一條屬於自己的特色道路,除了時間外,更重要的是資金的周轉及壓力。昇恒昌以集團經營優勢,除了在貨品上更容易求新求變、推陳出新外,對於outlet的暢貨也自有一套標準的作業流程,反之,甫投入免稅市場的本地業者在這方面便不容易取得優勢,而其惟有的競爭利基,便是以「差異化」創造競爭優勢,或在「人無我有,人有我精」的原則下,市區免稅店依然能夠找出自我的拓展動能。 其二,便利性。消費購物首重便利性,免稅業者自然可以和旅行業者結盟,將大批的遊客拉至特定賣店;但就消費者而言,消費是必需被刺激的,「錯過了,就沒有了」始終是最有效的激勵,於是乎,關口型的免稅店總能比市區免稅店開創更好的成績,但這也是關口型免稅店勢必負擔更大的經營成本的主因。就消費者而言,量體愈大代表競爭愈激烈,也或許可以有更多的便宜可占;站在業者的立場,如何以其他優勢取代區位的便利,應是必須優先考慮的課題。 其三,價格性。免稅店的商品價格通常忠實的反映著它的經營成本,如果政府課以高額的權利金或回饋金,高度管控免稅額、限量品,價格恐怕也很難降得下來;基此,海南島以價格優勢挑戰香港購物天堂的地位,而金門恐怕也應該在這一波的競爭浪潮裡,研擬出比其他地區更好的免稅政策,讓金門的免稅購物保持在有利的起跑點。 總之,免稅店具有國際物流的本質,其經營操作自有一套know-how與經營門檻;我們喜見離島免稅店的蓬勃發展,更希望投資人能經由市場的良性競爭,肇基金門國際觀光島嶼的利基與本錢!
-
浯島迎城隍閩南文化新亮點
昨天農曆四月十二浯島城隍遷治三百三十二周年遶境巡安慶典活動,兩岸三地城隍大會師,有來自台灣地區的二十七間城隍宮廟,也有來自大陸廈門、泉州海澄都等二十家城隍宮廟共赴盛會;自四月九日起至五月六日止的迎城隍系列活動,還看得到武當武術展演、民俗技術暨藝陣體驗博覽會、閩南民俗藝陣大匯演、尬輦大會等,透過閩南民俗戲曲、劇藝、陣頭、藝閣、老揹少、十二婆姐、打花草、蜈蚣座等表演,閩南特有的傳統藝陣、民俗文化,盡在這一次以「兩岸三地、閩南文化、宗教科儀、復古陣頭」為題的迎城隍活動精彩發揮、豐富呈現!熱鬧滾滾的廟會盛況外,再因「二○一二世界閩南文化節」、「閩南文化高峰論壇」的登場及「兩岸攝影家合拍│金門24小時」接力合拍金門島嶼脈動的氣氛帶動,無疑的這是歷來最有看頭也最具多元文化內涵的一次浯島迎城隍活動,民俗活動的舖展再配合閩南文化的論述,在金門的土地上,我們看到了可貴的傳統民俗,也看見了以地方特色刺激觀光產業、形塑多元化閩南島嶼特質文化新亮點。 不同於過去止於單一的傳統廟會呈現,壬辰年的浯島迎城隍活動之所以受到矚目,除了號召、擴大兩岸三地的城隍宮廟、民俗團體參與熱度,更在於「世界閩南文化節」的推展,讓金門的迎城隍、浯島宗教文化觀光季,從區域性走向世界,延伸到與閩南文化對話、論述的更寬廣格局。 台南的鄭成功開台港廟文化及持續多年的鄭成功文化節,金門的歷史文化及歷三百多年的城隍遶境巡安,桃園的開發史與大溪懷古美食;跨一道台灣海峽,有共通性又衍生出不同文化特性的三個地理區,拉出一條「閩南文化」的線。在中華文化總會(原國家文化總會)的籌劃、連結下,二○一二年四月二十七日起至五月四日,為期八天的「二○一二世界閩南文化節」在台南開幕、金門接續、桃園閉幕;文化總會希望透過這樣的聯繫、串連,讓第一次推出的世界閩南文化節「能夠同時呈現出深度、多元與廣度」。 二○一二世界閩南文化節,台南場,舉辦閩南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閩南文化影展暨論壇、鄭成功開台港廟文化之旅暨鄭成功文化節開幕晚會;金門場,舉辦閩南文化高峰論壇、閩南美食節及參與浯島城隍遶境;桃園場,為桃園閩南文化節開幕,推出大溪懷古美食之旅、桃園閩南文化政策發展暨北桃園常民文化論壇、廟埕匯演、民藝公演。 源遠流長的閩南文化,始於中原的河洛(河南)地區,之後因西晉末年的五胡亂華時期,河洛人大舉南遷至福建、廣東一帶,河洛語、河洛文化再從被保留的福建地區傳到廈門、金門、台灣,乃至東南亞,形成不同色彩的閩南文化。中華文化總會從一道海峽之隔的福建與台灣,看到了同中有異、各具特色的文化型態、有趣現象,乃發動開展「世界閩南文化節」,會長劉兆玄以〈開闊、多元,面向國際的閩南文化〉為題解構道,「因為移民,從中原傳至福建再出海至金門、台灣、東南亞的閩南文化遍布各地,台灣以這次扮演一個串連的角色,希望世界閩南文化節能夠同時呈現出深度、多元與廣度」。 世界閩南文化節開展期間,讓世人從金門的浯島城隍遷治遶境巡安慶典中發現、看見、體驗閩南民俗文化的多元與豐富性,又從金門大學的閩南文化高峰論壇所設定的「華商成功之道」、「海外金門會館之經營」、「海外閩南文化之傳承」等主題中,看到了閩南金門人的海洋性格發揮,以及心懷故土、回饋鄉里、富而好禮、重視教育的善美本質傳承。 浯島迎城隍遇上、也融入世界閩南文化節,再藉由原鄉與異鄉對流的閩南文化高峰論譠發出的聲音,通過金門,讓我們看到閩南文化新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