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
為「八二三砲戰紀念日」請命
四十九年前的今天,中共以猛烈砲火轟擊金門,金門在一夕間躍上國際舞台,西方主要媒體軍事記者採訪報導,金門如何在四十四天中,遭到中共四十七萬餘發砲彈的蹂躪摧殘,終能屹立不搖,扭轉台海形勢,使兩岸分治之事實自此底定。「單打雙不打」的零星砲火自一九七八年中共改採「和平統一」的對台政策,宣布停止砲擊,長達二十一年的砲戰才算真正結束。金門贏得「戰地」與「反共最前哨」的美名,但是戰火帶來居民性命的犧牲、屋宇房舍傾倒毀壞,無數家庭顛沛流離,這場戰禍浩劫,對經歷過的金門人身、心、靈帶來的煎熬與傷害,誰能體會? 國際因素與國共內戰為金門帶來這段烽火歲月。回顧歷史,金門無端的被捲入戰爭,是無辜、無奈且無從選擇的厄運,但對中華民國的貢獻卻是不可抹滅的。「古寧頭大捷」使國民政府在台灣站穩腳步,形成兩岸對峙的形勢;「九三砲戰」突顯了台灣對美國的戰略利益,成為美國簽署「中美共同防禦條約」的催化劑;「八二三砲戰」解除了台灣的安全危機,確立兩岸分治的格局,此後,雙方迄無兵戎相見的軍事衝突。隨著國際大環境的改變及中共崛起,美國亞太政策及戰略佈局相應做了調整,其對華政策也從「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的思維轉變為「一個中國」的政策架構;台灣地位問題,近年來在台灣當政者的一再挑釁下,美國從「不支持」台獨到現在改口「反對」台獨。 重提歷史,是要讓當今政治人物記取「戰爭無情」、「生命無價」的教訓。報載:縣議會副議長許玉昭在第四屆第三次定期大會中質詢「建請比照二二八紀念日,將八月二十三日訂為國定紀念日、放假一天」,案經縣府向內政部建議,該部函覆回應,以「紀念日及節日實施辦法」,認為現有紀念日等皆有其歷史緣由及社會背景,以在國家發展中佔有重要地位深遠影響,足資全國人民紀念者為限。「另查放假日之增列,事涉辦公時間……牽涉層面甚廣……八月二十三日訂為國定假日一節,宜再廣泛聽取各界意見,凝聚社會共識。」,這樣的答覆,我們認為是內政部官員只重政治立場、忽視廣大民意、曲解法規的輕率決定,我們深表遺憾,並提出幾點看法。 前述的幾次戰役,中共是「項莊舞劍」,主要目標當然是台灣,但每次戰役,受害的卻都是金門百姓與軍隊。試想,沒有當年金馬外島軍民同胞的犧牲,怎麼會有台灣的「經濟奇蹟」、「政治奇蹟」與富足繁榮的社會?這些戰役皆有其歷史緣由及社會背景,對中華民國在台灣的發展有其重要地位與深遠影響,今以「八二三砲戰」為代表,難道不足以讓全國人民紀念?說穿了,這是內政部官員對歷史緣由的認識不清,或基於政治立場的主觀認定,說法難以服眾。 再者,地方政府依據議會質詢之建議,報請內政部辦理,內政部理應據以廣泛聽取各界意見,凝聚社會共識,才是正辦;如今未見處理結果即輕率函覆,這種因循苟且的行政偏失,需要民間的聲音予以譴責。我們支持以八月二十三日訂為國定紀念日的建議,屆此「八二三砲戰」四十九週年之際,這樣的呼籲,希望喚起國人重新檢視這一場戰役對台灣的重要意義,設身處地的為經歷烽火歲月、走過長期軍管苦難生活的金門人想一想,「八二三砲戰」紀念日列為國定假日的歷史意義。
-
談兩岸百名校長論壇所形成的共識
八月十五、十六兩天,在廈門舉辦一場兩岸百名校長論壇,本縣有八位中小學校長與會,包括台灣與大陸學校校長代表,遠超出原預定之百位,這個活動促成兩岸學校教育領導者相互間之學習及對教育改革有所體驗與共識之產生。會中特別聘請華東大學鐘啟泉教授及台灣致遠管理學院陳伯璋教授,對兩岸中小學課程改革作深入淺出的演講與導引,再由台灣前教育部長楊朝祥及廈門大學教授潘懋元作評論與指導。他們對兩岸之教育改革均有一致的看法:兩岸屬同文同種民族,其教育文化發展大致雷同,其中可供學習的是台灣接觸西洋文化較早,民主觀念影響較深,因此,教育改革較為開放民主,所以有些地方值得擷取學習的,但有些地方也許牽涉到兩岸教育政策與環境之差異。有些改革過程,不完全符合地方特性發展者,應順應兩岸人民之需求,稍作調適與修正。不錯!近年來,台灣教育改革如火如荼的進行,民主發展也火速的蔓延,然而,所獲得的成效並不如人所願,反而讓教育界大部分工作者感到不知所措,尤其只重教科書、課程及升學考試之教學,而對學生生活倫理教育及行為道德教育有所忽略,這是我們所擔憂的。而大陸雖然改革較晚較慢,但仍保留一些倫理道德文化特色。有一位大陸校長說:「雖然台灣民主教育發展較為前進,但如果沒有倫理道德的約束,將會使社會更為混亂」。這些年來,雖然我們升學率提高了,大學錄取率也由三、四十年前的30%提高到目前的96%左右,但是否真正達到預期的教育目標呢?這是值得我們探討的。 論及教育改革,首重課程改革,但兩岸之課程改革卻逃脫不了政治之干預,如果能落實社會及學生實際生活需求,則學力之增長將是無限的。鐘啟泉教授強調:「改革之主體,應回到人的身上,必須讓學習者能學習各種生活技能,而且要讓其成為一種有意義的學習。大陸在2001年正式推行第八次課程改革與實驗,其主要目的是提昇素質教育,將人口大國培養成為人力資源強國。而且兼顧學生之學習權及受教權,課程改革不只是課程、教科書之改革,而且是核心價值之重新建立,引導學生自行規劃學習倫理道德、關愛別人及生活技能與知識,才是真正教育改革之主流。」陳伯璋教授強調:「教育改革之主體在課程改革,應以太極拳蹲馬步哲學來推行,摒除傳統知識的傳授,應注重全球化與在地化的教育意義,除了要帶給學生基本能力外,尚須注重學生的核心素養,尤其強調在地化鄉土教學,並非狹隘的地域觀念和知識,而是倫理與民族情懷之抒發。九年一貫課程是宏觀的,是十大基本能力與學習指標提升之重要教材,甚至著重學校本位及統整課程之落實。然而,由於公共論述不足、專業參與不足,本位課程發展與配套措施之落差,造成今日教育改革之許多問題產生,這也是給正在積極推行教改之大陸學校參考,但不可否認的是,台灣多年來之教育改革,也有正面之實質效果。諸如多元化、生活化課程之實施、教師專業成長之增能效果、學生多元創新能力潛能課程之開發,均符合國際觀及世界潮流」。 總之,教育改革及課程更新乃人類學習之重點,因此,動態之變革是必然的趨勢,兩岸百名校長論壇,對教育改革議題已逐步形成共識。身為教育領導者及工作者,更應配合修正自己的理念,共同為下一代子孫教育而努力,為中華民族復興、文化持續發展、融合而盡心盡力。人生無時不關鍵,教育改革仍是文化改革之重點,不管是成功與否,總是要向前邁進。改革雖不一定成功,但為了成功,改革則是必然之途徑,謹此與大家共勉之。
-
產銷攜手邁向共榮!——賀味丹企業蟬聯三十八度金門高粱酒代理權
金酒公司日前辦理台灣地區三十八度高粱酒、八達樓子高粱酒台灣地區總經銷商招標甄選,由味丹企業和統一集團旗下南聯國際貿易公司「二搶一」競標,由於競標者俱為國內食品界龍頭,備受各方矚目。結果由味丹企業再度取得未來三年的台灣地區總經銷權,味丹企業承諾將全力達成銷售目標,共創產銷雙贏。 幾年前,三十八度金門高粱酒擁有最高的曝光率,但那是和「弊案」牽扯在一起。當時金酒公司的年營收約莫七十億元,三十八度酒每年銷售約一百三十萬公升,貢獻營收四億元;到了去年,金酒的營收已破百億元,達到一百零三億元的歷史新高,其中光是三十八度金門高粱酒便創下一年進貨二十五億元的佳績,幾占總額的四分之一,其市場爆發力不容小覷。 三十八度金門高粱酒的成功,應歸功於味丹企業成功的「區隔市場」策略;因為有效的區隔,不僅沒有影響到原有高度酒的市場,更成功的顛覆金門高粱酒LKK的形象,有效的開拓年輕族群。經銷商的成功,理應是廠家最堅強的後盾,然而,面對即將全面開放的國內白酒市場,產銷間能帶來什麼樣的企業價值與產業變革,我們應該更要關注。 其一,產銷依存:有人會認為維繫一個成功的經銷商並不容易,除了易放難收外,可能也會有「尾大不掉」的反面效果。所幸,金酒公司在代理權的釋出上,有著「品牌自有、高低度分流」的策略,因此,要讓金酒「淪陷」並不容易,但金酒可否與經銷商同步成長,則不無討論的空間。事實上,金酒雖有民營的體制,卻欠缺民營的營運思維及模式,過於僵化、唯「數字」是從的營銷模式,難免會與現實脫節,誤觸雷區;天鶴機械的大陸總經銷、愛之味的二十八度酒,都是代表作。如何記取教訓,精進合約管理與產銷互動,金酒公司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其二,優勢提昇:成功企業的營運都會有所謂的「know-how」。「know-how」是知道如何去做的知識,也稱為「技能知識」,講白一點就是所謂的「核心競爭優勢」。金酒的「核心競爭優勢」在產不在銷。經銷商存在的最大價值,便是協助廠商提昇「管銷」的知識與技能。這些年來,金酒在耀眼的營銷光環下,對此甚少著墨,如若不能奮起直追,儘快掌握「管銷」的主動權及成功鎖鑰,便猶如「盲人騎馬」,縱從雲端墜下,亦屬情理之中。 其三,策略聯盟:同、異業結盟已是產業界的常態,沒有長久、優質的合作伙伴,終難攀抵夢想的顛峰。金酒長期以「製造」為發展主軸的策略必需解構,未來的金酒更需要優質企業伙伴的加入與結盟。或共同投資、交換持股,或人才交流、知識共享,都是可以考慮的步驟;我們的用意不在「引狼入室」,而是在深刻理解「與狼共舞」與架構「生命共同體」的必要性。老大心態,將成業界共同標靶;互補合作,才能讓企業快速成長、活得更久。 總之,我們要恭喜味丹與金酒的再度攜手,更希望雙方能在優質的基礎下.互贏共榮。金酒是金門的經濟命脈,面對未來險阻,只能更好、更強,因為我們已無退路可走!
-
欣見金門整體醫療作業漸入佳境
報載:行政院署立金門醫院副院長林仁鑫,曾於九十六年八月三日代表院方對外公開發布該院整體醫療作業成效,指出署立金門醫院為貫徹便民、利民政策,在歐天元院長許下的「要讓金門地區醫療人力滿位」的目標下,自有醫師二十六人、另有醫師與門診人次同時增加,七月份營運金額則達新台幣三千一百萬元。為能回饋熱愛金門的鄉親,患者到院看診,不論身分,一律不收掛號費用。院方一再強調,感謝縣政府、縣議會全力支持,也盼續予協助,首先在此表示肯定,見到漸入佳境。 無可諱言,提起金門醫療問題,鄉親莫不搖頭嘆息,痛徹肺腑,訴說不完。每月與全國同胞繳納同額健保費用,卻又遲遲享受不到同等醫療資源品質。正因如此不公,各方千呼萬喚中央部會正視,積極伸出援手,只是時至於今,金門整體醫療作業,仍然是金門離島居民殷切期待加強改善的議題。一日不予圓滿解決,民怨永遠存在。 回顧過去金門醫療品質,由於長期宥於人力、財力、技術、奧援諸因素,只是原地踏步,水平提昇緩慢。倒是制度一改再改,諸多鄉籍資深醫師,曾經深入其境,鄉親感觸尤其深刻,其中包括以下幾個階段: 一、早期實施戰地政務,所謂「黨、政、軍」一元化,有關軍民醫療作業,概以軍方為主體,同時軍政配合,建立後送治療機制,時至於今仍在實施,只是軍民分隸各自辦理。 二、衛生院所創設伊始,偏重於推動衛生保健事務,院所主官主管,多由退除役軍醫上校以下人員轉任派充,既有軍方淵源關係,自亦兼具醫療功能,惟因限於主客觀條件之不足,當有重大或緊急傷病患者,仍要仰賴軍方尚義醫院收容急救處理,不然就得飄洋過海,長途跋涉,求助台灣大型醫院。 三、六十年代,尚義醫院猶未易名搬家,時有鄉籍三軍總醫院支援金門尚義醫院腸胃科主治醫師,利用來金擔任客座醫師三個月時間,主動陳請院方及上級長官同意,每週義務前往衛生院協助看診兩次,從而蔚成制度,提昇衛生院醫療服務品質。 四、醫療轉型改制,金門縣立醫院於焉設立,融入縣府培植鄉籍醫療人才,促使金門醫療體系步入正軌,有關衛生行政與衛生保健,環境整潔工作,從此分工獨立,奠下良好基礎。歷任醫療團隊成員,貢獻殊大,享有很好口碑。 五、九十四年十月一日,縣立醫院改隸署立醫院,主官二度易人,各有擅長,歐天元院長博學穩健,作風平易,亦且具有澎湖醫院實際經營理想與經驗,接長金醫以來,致力改革與服務,有助地區整體醫療作業之發展。 再者,即是服務態度問題。林仁鑫副院長曾經說過:「醫師既要醫病,也要醫人」,可見他的親身體會經驗深厚,一位醫術精湛的醫師,倘若不能設身處地為患者用心設想,掌握患者心理反應,採取對症必要治療慰勵,那將事半功倍;反之,醫師一番熱忱與關心,藥到病除,護我健康,對於患者何其重要。 又對老弱婦孺慢性病患,每次看診,大致給藥一個月,用完再診供藥,倘遇週休二日或節慶停診,有的不予提前處方,致有用藥中斷,雖然只有短暫一、二天時間,患者咸表不便,亟盼改善。 而職司受理看診掛號、輸送患者病歷等部門,每天面對眾多患者,其服務人員應對態度之好壞,常會讓人立即感受得到,患者及家屬倘有任何不良反映,俱與醫療團隊聲譽息息相關,因而和顏悅色對待大家最好。 茲值多元社會,各行各業,競爭劇烈,醫療事務何嘗而有二致,然而「生命無價」、「救人最樂」,當茲金門各方期待署立醫院提昇醫療水平與善盡服務責任之時,而更希望『病人不動、醫師動』醫療理想目標早日實現。
-
金門軍事資源的活化利用芻議
無庸置疑地,金門是二十世紀中葉以降世紀史中的重要戰地。金門的角色不只是國共軍事衝突的戰地而已,還是以美國為首的自由陣營與以蘇聯、中國為首的共產陣營之冷戰(Cold War)對峙的前線,與南北韓的板門店、東西柏林圍牆一樣享有高知名度。 近年來,金門縣政府及各鄉鎮公所相當重視軍事資源的活化利用,從南山砲陣地的碉堡藝術節、古坵營區的「愛與和平」軍事體驗園遊會、烈嶼勇士堡與鐵漢堡、金城民防坑道整修到湖下六營區的規劃設計等,試圖保存戰地金門的地景面貌與發展特定主題的觀光活動。雖然有許多主客觀的困難等待突破,但仍不失為正確的方向。有鑑於此,縣府交通旅遊局委託金門技術學院進行金門軍事資源活化利用的整體發展構想與計畫(master plan)之規劃,嘗試歸納成一份完整可行的政策說帖,作為不同行政機關協調與具體執行的行動綱領。 概要來分,金門的軍事資源有兩大類型:一為有形的(物質性的)遺產,如戰場、軍事據點、碉堡、坑道、紀念性建築物等空間設施;一為無形的(非物質性的)遺產,如集體記憶、口述歷史、戰地文學創作等。同時,由於軍事建築多數為低度發展利用(low development)與隱藏地景形態(hidden landscape),有其當代意義;前者說明軍事營區符合當前的生態永續原則與綠建築標準,如良好綠化、優異基地保水性、生態多樣性等;後者則是提供人為設施如何與環境融合、共生之可能性,對島嶼的建築設計與景觀設計有重要參考價值。所以,金門軍事資源活化利用的價值有四:1.做為二十世紀國共戰爭、世界冷戰的歷史場景,進而反思和平的可貴與意義;2.做為歷史、文化及人權教育之戶外博物館;3.做為軍事體驗、生態旅遊之觀光遊憩資源;4.做為島嶼生態環境永續發展之教育基地。 規劃單位提出了「和平地景公園」(Peace landscape Park)與「戰爭博物館群」(War Museums)做為金門軍事資源活化利用的定位。和平地景公園的主軸善用金門各類型既存之軍事設施,或者是傳統聚落中軍事空間與遺跡(如防空洞、軍事標語等),在不影響現代生活便利的情況下盡可能維護其戰地氛圍。戰爭博物館群則是在「後戰爭」(post-war)的情境下,以民間社會為主體,提倡反思戰爭、追求和平為基調的歷史觀,修正軍方為主的論述,重新詮釋戰爭歷史並加以展示的再利用方式。和平地景公園為「面」,戰爭博物館群為「點」,形成完整體系,缺一不可。 在這些大方針下,有四個策略可供落實:1.以生活環境博物館(Eco Museum)為形式、悲暗觀光(Dark Tourism)為內涵之系統建立,層級分明地利用既有的軍事設施;2.以整合性保存(integrative conservation)模式爭取世界文化遺產(world heritage),將保存對象從空間硬體的保存擴及昔日戰地生活軟體的保存;3.分級利用(classification for usage)觀念的落實,以處理不同類型、性質、價值、保存狀況、發展可能性之軍事資源;4.以經營管理為主軸,改變過去「調查研究→規劃設計→修復施工→經營管理」的單線模式,改為「調查研究→經營管理計畫→規劃設計→修復施工→經營管理」之模式,有助於永續經營之推動。 不可諱言,目前軍方與地方政府對於金門軍事設施的活化利用看法有很大的落差。前者以國防安全為理由、平封戰啟為方法限制了活化利用的可能性;後者則對必須呼應人民對土地使用開放、軍事資源釋出的期待。我們認為,透過一份總體規劃與政策說帖,提供給行政院經建會做為主動協調國防部、內政部、文建會與金門縣政府的討論版本,十分重要。唯有如此,才能勾勒出後戰地時代金門發展的願景,以及找出軍方與地方發展的雙贏之道。
-
從金門大橋命名談起
日前金門縣政府召開「金門大橋興建工程」委託專案研討會,縣長李炷烽以中央既然無法實質支助,決定自力建橋。立委吳成典因而建議以「金門獨立大橋」命名,凸顯金門獨力建橋背景;烈嶼鄉長林金量卻認為「金門獨立大橋」過於敏感,可命名為「金門自力大橋」。 誠哉斯言,但我們以為,作為向以文風為傲的金門,面對此重大工程之軟體創意,若不能有效落實於實務上,則不啻自失風格,是以願就此議題,對命名、碑文等抒發淺議,以盡言責! 不管將來大橋命名為金門大橋、金烈大橋、金門獨立大橋,乃至所謂金門自力大橋,就應用文言,都屬題辭範疇,故皆應講求辭簡意切;重視文字錘鍊與字義意境。因此基本上要注意到:取材適切、音節協調、措辭雅致;不但發揮望文生義之功能,更應展現中文音義之美。 遺憾的是,邇來坊間受西方俗文學影響,尤其是現代詩影響,常以冗長鬆散文字作為題目,坦白說,不但犯了錯置文類之誤,甚至連作文之基本門檻都有待商榷;因為犯了「辭簡意切」的作文常識!此議題學者早有讜論,不必再言。 是以我們以為:就聯結大、小金門功能論,似應命名為「金烈大橋」較能發揮望文生義功能;況四字題辭不但在音節上符合協律,也達到辭簡意切要求,這是我們首先要提出的。 再來就是碑文。大凡重大工程,定會有文字因緣以為紀念。但能傳世者有幾?其原因在於其內容是否能啟人心於千古;振人心於風雲;淨人心於紅塵。進而以章法綿密、文采工麗、舖展有序之文章展現於世。如唐代王勃的滕王閣序,全文結構由地寫事,由事寫景,由景到情,氣象不凡,故而興發宇宙盈虛之悲愴與個人之渺小感,可謂情景交融,意義深遠。 傳頌千古的先天下之憂而憂的名句,正是緣於范仲淹「岳陽樓記」碑文。全文由序引入敘景,寄情於景,以駢散文字功力,發抒其悲天憫人的胸懷,放眼天下的抱負,允為傳統知識份子之楷模。 而北宋古文宗師,以明道致用為主旨,王安石、蘇軾皆出其門下之歐陽修,在「醉翁亭記」碑文中,寫景只以簡要數句完成,置重點於遊宴上,以活潑生動文字,將遊宴時的怡然自得、自在開懷,透過「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直敘喧鬧與靜謐的效果,使醉翁之意在乎山水之情懷,自然而現,不愧大家之作。 至於行文「行於所當行,止於所不可不止」,詩、詞、書法、繪畫皆工的蘇東坡,其有名的「超然臺記」碑文,首段以凡物皆可以為樂扣緊題目,點出眾人不樂乃因物欲所致,轉出修臺之事,前後合觀,引出往昔古人,或仕或隱,或成或敗,總歸於空留勝跡,襯出「超然物外」的襟懷,最後說明取名超然臺記原因,點題作收,令人嘆為觀止。凡此碑文才能傳世;這才是文風之所現! 但遍觀金門眾多碑文,儘是流水帳般的記錄,或是表功似的功勞簿,庸俗粗鄙,令人難讀。幸而近年來有心人士已注意此現象,如水頭「萬善堂」、「勇伯宮」等碑文,大體上已有雅文傳道風格,實屬難得。因此我們願未雨綢繆:日後相關碑文,理應朝此大道撰述,以免貽笑大方,如此方能與大橋工程相得益彰!
-
讓魯王文物回家,讓南明史活過來
──「皇明監國魯王壙誌」與「買地券磚契」引發的金門與南明史話 「好美麗的古崗湖呀,綠透了我的心房!/明如月白如霜,陣陣清風陣陣涼,/南明往事話興亡,魯王舊墓桂花香。/折得呀一枝,教我寄何方?/大陸同胞處境呀好淒涼。/思來想去,拋卻花枝細擦槍。」夏明翼填詞、蕭而化譜曲的︿古崗湖畔﹀,完成於一九六九年,是當時金門戰地政務委員會邀請作曲家李中和主編︽金門之音︾一百一十二首歌曲中的一首,成了那個年代金門學子音樂課堂必須學唱的一首歌,「南明往事話興亡,魯王舊墓桂花香」,金門的孩子,因為︿古崗湖畔﹀,初識了自己生長的島鄉竟隱藏了這麼一段國族滄桑史││發生在「南明」的點點滴滴。久已被遺忘的歌與歷史,隨著八月初中研院院士黃一農與史家方豪門生、台大歷史系教授李東華來到金門踏尋魯王與南明遺跡,李東華並透露其藏有塊疑為魯王墓內出土的「買地券」磚契有意捐贈金門,魯王與南明史,再一次被投視;「買地券」磚契連同寄存在國立歷史博物館的「皇明監國魯王壙誌」如能一併爭取回金門歸藏、展示,那麼金門與南明、魯王的史頁,不會再止於遙遠的歌聲了。南明,將是金門人文旅遊的一個好賣點。 八月十日,文史作家許維民先生在︽金門日報‧浯江夜話︾專欄裡發表︿遙想魯王﹀一文,披露了出生於金門溪邊村的中研院院士、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黃一農八月六日重回金門,並與海洋史學者、台灣大學歷史系教授李東華同行,在許維民陪同下,一行人於八月七日走進明與南明的歷史遺跡,從頂堡公園的魯王墓壙三合土殘片看起,沿途巡訪莒光樓東側的明代三品古墓、古崗村外的清代文應舉古墓、古崗獻台山的「漢影雲根」巨碣與「巨靈砲陣地的魯王墓遺址、文台寶塔、「虛江嘯臥」碣、金門酒廠內何喬遠的「明賢阮跡」碣,後轉往太武山的魯王新塚。別於一般觀光客的風景線,他們走的是一趟有歷史重量的主題之旅,特別是到訪魯王朱以海題於獻台山上的「漢影雲根」碑碣,眾人試著破解此一「翰墨之寶」的深意。許維民寫道,黃一農、李東華同聲感嘆金門這麼有歷史,這麼有故事可說,但沿途賞古蹟的遊客卻寥落無幾,問起金門的觀光產業為何只能開闢吃喝玩樂的產品? 黃一農、李東華的金門行,實則已為金門走出一道「南明之旅」。南明這段國族史是近代史家們聚射的研究焦點,金門因為聚集了明室重要遺臣如朱以海、朱述桂、王忠孝、盧若騰等,與延平郡王鄭成功據以反清復明,金門因而成了南明史一塊重要的土地;「滿清入關,中原失統,錦繡河山,淪為異族,明室一般孤臣志士,不甘臣虜,紛舉義旗,撐起半壁,是曰南明。弘光覆沒,魯王監國紹興,勢單力薄,輾轉棲避浯島。鄭成功以一介書生,慨然仗劍而起,誓師海上,據金廈以抗強胡,延明朝正朔數十年。」︽金門縣志︾短短未滿百字,道盡了金門在南明史不能承受的土地之重。一九五九年八月二十二日,國軍在金門炸山採石時現身古墓一座,讓永曆十六年十二月,遼藩寧靖王朱述桂題寫的「皇明監國魯王壙誌」沉埋地底下三百多年後重現,驚動史界,即連胡適博士也親撰︿跋金門新發皇明監國魯王壙誌﹀寫道:「我們現在讀這篇新出土的『壙誌』,還可以想像那位末葉王孫的故國哀思,還應該對他『指日中興』的夢想寄以無限的同情。」 「皇明監國魯王壙誌」這塊記載魯王與金門重要歷史的壙誌,「寄存」在國立歷史博物館近半世紀了;一九九五年時任立委的陳清寶提案「請歷史博物館歸還金門文化縣產│魯王壙志碑」,史博館一度應允歸回,後又無下文;今如能再度爭取「魯王壙誌」回歸,連同李東華教授有意捐贈出自方豪教授生前收藏的「買地券」磚契,則金門的南明史將更精采豐富。
-
對金門發展博弈產業的看法
報載政府擬立新法開放觀光賭場,並指出行政院經建會研議規劃將釋出賭場執照給澎湖、屏東、嘉義等三個縣。有關開放賭場政策,前行政院長蘇貞昌曾於今年三月下旬通過的九六至九九年離島第二期四年綜合計畫,提出離島開放博弈事業的規劃。再對照謝長廷近期出訪新加坡,對當地博弈產業發表看法時,提出其在閣揆任內就贊成金門及澎湖設置博弈特區的主張。這次將屏東、嘉義列在規劃名單的消息來的突兀,引來有選舉考量之評。 根據日前台灣某家報紙的報導指出「金門府會為了該不該爭取設立賭場不同調……」,相當程度的反映了府會對這個議題立場上的差異。金門縣政府於年初委託國立金門技術學院協助辦理「金門縣政府九十六年度縣政需求民意調查」,將博弈產業列為十項議題之ㄧ,日前,縣府公布調查結果顯示,地區民眾對有關博弈產業問題41.2%贊成,50.8%不贊成,8%無意見或不知道;在優先推動政策選項中,博弈產業卻以11.1%的比率排序第三。另在公教人員問卷調查部份,對博弈產業議題,40.7%贊成,54%不贊成,5.3%無意見或不知道;同時,博弈產業亦未在優先推動的政策前三個排序中。這些數據顯示,民眾與公務員對這個議題的意見相近,但是,從優先政策推動的排序來看,是否可以解讀為民眾與縣議會的立場一致,認為博弈產業是值得推動的呢? 行政院經建會日前的一個跨國研究報告指出,全球一九七個國家中有一三六國開放賭場。因此,博弈產業被列入觀光事業休閒育樂類發展項目是世界的潮流與趨勢。以澳門的博弈產業發展經驗來看,澳門自一九九九年十二月回歸中國,由當時的一家賭場發展到現在的廾六家,據澳門政府公佈的資料,二○○六年到澳門觀光人數二二○○萬人次,是澳門人口的四十四倍;博弈的毛收入五五八億澳幣,首度超越美國賭城阿拉斯加,躍升為世界第一;政府稅收二七三億澳幣,其中博弈彩稅為一九七億元,占年稅收的四分之三,是澳門政府財政的重要來源。 澳門靠博彩業繁榮背後的隱憂,是治安與社會風氣的問題。但是,走訪該地高士德馬路周邊的華人傳統社區,可以發現,以觀光博彩業為主的澳門,民眾生活方式雖然因而改變,社會價值體系受到衝擊,但卻仍然保有中國傳統社會的倫理道德觀念。他們以發展經濟為目的、造福於民的同時,對於文化觀光產業及傳統倫理道德的維護亦盡心盡力。亦即提供世界各地的觀光客到澳門吃喝玩樂,賺取財富,讓人民安居樂業、豐衣足食,並能兼顧本土文化觀光產業特性與傳統社群價值體系的維繫,其整體配套措施如何?有無值得借鏡之處?可以提供我們一個新的思考方向。 開設賭場,對有著純樸善良與敦厚民風的金門來說,有人以「洪水猛獸」視之,這樣的看法應予尊重。今以政府開放賭場執照之聲再現,基於言責,期盼公部門站在金門整體經濟利益、民眾福祉的立場,結合李縣長「建構國際觀光休閒島嶼」的施政構想,將博弈產業納入觀光休閒的項目,研擬具體配套措施與說帖,廣開言路,探求真實民意,從而評估「要」或「不要」博弈產業,作為是否向中央爭取設置賭場的依據。
-
輔設庇護工場共創多贏
根據縣府的統計,至九十六年三月止,金門地區身心障礙者計有三千二百三十七人。三千多人約為本縣常住人口的百分之六,比例上不算低;號稱「福利模範縣」的金門,投入的社福資源是否恰如其分,充分發揮功效,值得深入探討。 現行金門對於障礙者的教養及收容,除了學校外,便是私立晨光教養家園,以及官方施建中的身心障礙福利館。晨光的胃納有限,就算是官方收容機構順利運作,也只能增加一百五十個收容員額,對於龐大的待教養及收容族群而言,無異是杯水車薪。無法滿足,只能回歸家庭,回歸後社會及家庭的負擔依舊沈重,因此,開辦多元的障礙者服務成了最迫切的需求。 事實上,對於一些輕、中度障礙,且具有工作能力的障礙者而言,回歸、收容不僅會讓教養成效功虧一簣,更是在浪費社會資源。因此,為了做好障礙者的「全齡化」服務,除了教養、收容外,政府更鼓勵「庇護性就業」及「庇護工場」的輔建。根據︽身心障礙者保護法︾第五十八條第三款的規定,「各級政府應按需要自行或結合民間資源,設立身心障礙者庇護工場。其設立許可、籌設、獎助、查核之辦法及設施、人員配置、任用資格之標準,由中央主管機關及中央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定之」。同法第三十條並規定,「勞工主管機關對於具有工作意願,但工作能力不足之身心障礙者,應提供庇護性就業服務,主管機關及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得設立或獎勵設立庇護工場或商店。」金門在「庇護性就業」的推動上已有初步成果,「庇護工場」卻付諸闕如。面對這群不能發聲的弱勢族群,顯然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在花蓮壽豐鄉的豐田社區有一處「肯納園」,這是一群成年肯納症者(俗稱自閉症)的家。由四個深愛孩子的媽媽親手打造,她們勇敢、不平凡的舉動,充分的說明公部門在障礙者終身教養上的缺漏。金門號稱「福利模範縣」,對於身心障礙族群的扶助也同樣的不到位;舉凡,協會組織的專業職能、家庭訪視的密切周延、教養人員的配置,以及保護性、職訓場所的建置等等,都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誠然,在老人年金蠶食泰半社福大餅、福利濟助只增不減的前提下,要讓「庇護工場」卓然有成,實屬難上加難,或許,我們可以從縣庫與金酒盈餘中提列一筆基金,以專款專用的方式,讓「庇護工場」輕裝上路;也或許,少修一條馬路,便能成就障礙者的「自力更生之路」,減輕家人及社會的負擔,這不比造齊頭式的福利舉措更有意義? 庇護工場「以提供十五歲以上生活能力缺損但具工作意願,而工作能力確有不足之身心障礙者,給予生活及工作訓練之場所。」其主要功能為「過渡性職業安置場所、職業訓練場所,以及較長期的就業場所」。我們以為,公部門該反思的不是「如何幫助障礙者?」,而是「怎麼做,才能符合障礙者的需求?」 總之,「給他魚吃,不如教他釣魚。」收容、教養障礙者的最終目的,都在希望他們可以自力更生、自理生活,有效減輕家人、社會的負擔。「庇護工場」的成功,實為政府、障礙者及其家庭共創多贏的最終標的!
-
推動水資源保育及永續利用
在金門永續發展策略規劃中,被列為重要議題者共有十九項,其中有一項任務為:「推動水資源保育及永續利用」,其議題內容為:「以永續環境運作系統規劃水資源之開發與利用,建立完善之供水系統」。 我們都知道,金門地屬海島,且為花崗片麻岩地質,保水蓄水不易,更何況降雨量又少。早期居民經驗都已體會到水是金門人生存之重要命脈,近年來又為發展觀光事業,且為高粱酒之特色產地,用水量大幅增加,因此,水資源之開發與運用更是受到大家關注與重視。 本報在八月二日也由李增汪記者對「金門要發展水資源運用將成主要議題」作特別報導,內容提到改善水質與供水衝擊,並將本島地質結構、降雨量、蓄水功能、節水之道作詳細之討論,並提到未來在總體發展成為國際觀光休閒島嶼之同時,應儘速與大陸對岸溝通協調解決用水問題。沒錯!這個途徑也是大部分居民之共同期盼,但是基於兩岸政策仍未明朗或開放之際,我們是否能利用現有之資源與離島建設基金之經費補助,作為加強保水蓄水措施之建設功能,以維持金門水資源保育與永續利用之實質意義! 根據「金門縣推動地方永續發展策略書」,在資源規劃組第五項議題中,列出幾點策略如下: 一、建構地下儲水系統:減少水量的蒸發,有效儲存更多水資源。 二、減少不透水地面之舖設,以利地下水滲透與保存。 三、加強水溝、低窪地水資源之截流設施,避免外流入海,並增建水庫、池塘。 四、限制深水井開鑿與地下水超抽。 五、倡導節約用水,研發裝置省水設施。 六、加強污水處理與回收再利用。 七、改善飲用水與清潔水之系統裝置,營造優良的水質環境等。 八、研商兩岸接水之可行性與確定性。 其中也列出計有50項具體行動方案,可以說是非常完整的規劃,這也是本縣結合產官學人士,經過無數次之座談、研討、說明、規劃及綜合之精華,若能逐項逐條實現,我想金門水資源之保育與永續利用已完成一大半了。 大陸供水也許是未來之趨勢與需求,但若能營造一個具有環保且自然永續之供水環境,更是我們金門人生存保命之重大課題,甚至符合世界潮流與因應地球變遷造成環境衝擊之最有效措施。 近年來,我們發現政府官員或一般民眾已體認到保水、省水及節水之重要性,這是教育宣導的正面效應。我們欣見鄉村整建已走向生態工法為主之建設,學校也邁向綠色校園生態教學的目標努力,公共環境也加速綠美化工作之推行,這些都是對水資源保育有正面意義的。 近幾年,老天爺非常照顧我們金門,每年都有豐沛的雨量,才能有不缺水之虞,然而,我們也應思考,正當雨量充沛之時,我們會有多少水流入大海,應如何做有效之截流,使大部分雨水成為地面水或地下水,以供島民永續利用,這是當前重要的議題。 以上所述,主要是將一些淺見與思維提供大家思索參考,也期盼島上之每一份子,均能體會保水節水之重要性,不管生活在哪一個角落,大家共同擔負起水資源保育的責任,讓子孫能永續生存在這島上,這是金門未來永續發展之最大意義與價值所在。
-
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
──從縣政府九十六年度施政計畫選項列管項目檢討談起 在行政程序上,計畫、執行與考核工作,闕為政府施政三大要素,稱之謂『行政三聯制』。乃一體三面,環環相扣,三者分工合作,相輔而相成,互為靈活協調運用,齊頭並進,期以發揮高度行政效率,竟其事功。 縣政府此前召開九十六年度施政計畫選項列管項目執行情形檢討會,也就是『行政三聯制』中的考核工作。縣長李炷烽即席要求與會各單位主官(管),務必依照既訂計畫期程,落實推動各項施政計畫,也要透過督導與考核要求,加強地區各項建設工程品質,在減少缺失,防止流弊工作上,大家共同努力,痛下功夫。語重心長,殷切期盼公僕竭盡所能,服務鄉親,創造佳績。 根據資料顯示:縣政府九十六年度選項列管項目計有六十七案,總預算金額多達新台幣七十億六千萬元,其中犖犖大者,包括金門特定區金城及金湖兩個細部計畫範圍樁位座標重整、金酒公司所屬金城廠復建工程空調及設備更新,增加金門小太湖水庫淤積浚深工程等案。無一不屬地區基礎建設,關係整體民生經濟發展,予以分項列管,定期進行檢討,俾能及時發現缺失,迅速有效謀求改進,就事論事,非僅必要,且應從嚴務實,認真追蹤,周而復始,持續不斷。 當然,施政範疇,廣泛複雜,尤以基礎建設工程為最,就像辦理社會福利,在人力、財力有限,專業與技術嚴重不足情況之下,殊難面面俱到,做得盡善盡美,眾人都能滿意。諸如金西與金中幾處主要道路整建工程,公告發包施工時間順序雖有先後,卻因進度緩慢、或因審查修正、變更設計、基地重新配置、天候影響,以致形成同時都在進行施工,造成民眾極大不便,一時各方交互指責,坊間流言蜚語應運而生。工務部門責無旁貸,坦然虛心接受檢討批評,其任勞任怨任謗之服務態度值得肯定。不過,在此也要誠摯指出:眾口悠悠,民意是金;何妨針對上述道路工程部分,特別是桃園路一項,究竟有無規畫設計不當?監工有無疏失?延宕與變更原因安在?主管部門對於計畫有無不週?執行有無不力?考核有無不實等等,來次徹底檢討,具體縷列清楚,釐清責任歸屬,依法秉公處理,對外公開說明,藉以澄清疑慮,平息人云亦云,而昭公信。 金門要發展進步,基礎建設極為重要,且是當務之急,不可一日或間。孰是之故,工務部門居於施政團隊首要地位,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往後推動任何攸關民生經濟重大基礎建設工程,務必秉持「慎之於始」負責態度精神,順應民意需求,做好前期踏勘、評估、徵詢、審查等作業,落實期中督導考核,一步一腳印,穩健務實向前。而在政策政令宣導方面,則須加強深度和廣度,舉行分區說明,將宣導工作深入家戶,讓縣民了解政府要為他們做什麼?為什麼要推動此一計畫?內容重點在那裡?評估預期效益如何?鼓勵全民踴躍參與地方建設行列,苟能如斯,則政府施政計畫與執行考核工作,必能有效落實,分歧或誤解也可降到最低。
-
文化創意產業的困境與出路
享譽盛名的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不堪連年虧損,由宜蘭縣長宣佈暫時停辦。此一消息傳開,立即引起立場迥異的政黨相互指責。本文想回歸專業討論,以他山之石探討文化創意產業的困境與出路。 1995年,宜蘭縣政府團隊透過吳靜吉教授的安排參觀了法國亞維儂國際藝術節,得到很大的啟發。翌年,適逢漢人開墾宜蘭兩百年的歷史時刻,經過一年的規劃,正式推出國際童玩節之活動,以演出、展覽、遊戲、交流四大軸線,突顯「在地文化」、「親子同樂」、「學習交流」、「四海一家」等特色。結合冬山河親水公園的整治,提昇了宜蘭的地景風貌與觀光產業。前五屆的童玩節非常成功,累計超過230萬參觀人次,總經濟流量超過27億元,被譽為「宜蘭神話」。但之後入園人數逐年下降,今年開園到七月底為止,只有25萬人次,已然入不敷出,停辦是不得已的決定。 從最具創意、行銷最成功的節慶活動到暫停舉辦,可以想知國內文化創意產業的脆弱性。大家都可以同意,臺灣的競爭力優勢不再是勞力密集的製造業,而是高附加價值的創意設計,例如在華人世界中,臺灣的出版業、流行音樂、建築與室內設計執牛耳地位,即是自由開放環境下所激盪出來的成果。但淺碟式、無深度內涵、不重視人才培育的創意產業容易被複製,形成一窩蜂模仿的現象,過度供應終將造成市場疲乏,最後被淘汰。不過,資本主義的力量又會催逼出新的「風尚」,歷經崛起、極盛、衰頹到滅亡,不斷循環。 童玩節的壓力來自各方面。香港迪士尼的開辦,吸引不少臺灣遊客。國內各縣市政府所舉辦之觀光活動,從台北牛肉麵節、苗栗桐花季、屏東東港黑鮪魚季到金門料羅灣長泳,令人目不暇給。與親水、戲水主題有關的民間主題樂園更是如火如荼推出,暑假旺季客源多有分散。倘若節慶內涵無法推陳出新,便不再具有優勢。 這幾年,金門公部門卯足全力推動觀光活動,從傳統廟會的城隍遶境出巡到欣賞冬季候鳥的鸕鶿季,從金寧的石蚵節到金湖的花蛤季,努力值得肯定。但在曇花一現的熱鬧背後,這些活動如何轉化為文化創意產業,其實是一個值得深思的課題。知名劇場導演賴聲川教授分析:文化創意產業弔詭的地方,正在於它很難憑空設計出來,必須有所依據,才能在上面加入企業企圖。是故,好的創意才能創造價值;如果我們發展得出純粹的創意,它將是具有無限可塑性的經濟潛能;但如果我們刻意為經濟效益而發展創意,它將很難被開發出來。政大校長吳思華進一步指出:創意並不只是個人才賦,而是來自整個社會的創意生態系統;一個完整的創意生態系統需要很多元素來組成,包括創意人、創意競賽、創新活動、創作展演、創業家、創投資金、創意的生活方式,以及好的創新政策,和蓬勃多元的創意文化產業等;在建構創新生態系統時,內容與機制均不可缺,只有透過內容與機制交互依存,才能演化滾動出一個經濟社會的複雜系統,積累文化的根基,將傳統賦予新生活力,鋪陳在真實世界中,同時展現不同個體生命的獨特性與主體性。從這些標準檢視之,我們的活動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從宜蘭童玩節的經驗可知,其成功之處在於整合產官學三方的機制,以創意為主題,善用冬山河的環境美學,引領市場風潮;其失敗之處也在於未能及時創新,失去獨特性與吸引力,進而導致結束的命運。文化創意產業是金門需走之路,從宜蘭經驗可以有所借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