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
競選政見支票宜先考慮能否兌現!
首次舉行的「三合一」選舉圓滿落幕了,雖是幾家歡樂幾家愁。但無論當選與否,候選人皆展開謝票活動,宣傳車再次穿梭大街小巷。 綜觀地區此次選舉,候選人透過電視演說、文宣海報或報紙廣告,提出的政見林林總總,令人看得眼花撩亂,特別是有部分候選人端出的「牛肉」,不僅大碗擱滿墘,且香味四溢,令許多鄉親望之垂涎不已! 事實上,此次選舉,部份候選人為求勝選,開出的競選支票,不僅大堆頭,且件件豐厚誘人,並信誓旦旦當選後一定能兌現,否則就辭職下台。看在選民眼裡,怎能不怦然心動爭相走告?甚而認為,既使提出的候選人沒有當選,對手也會照單全收,屆時大家可以「人在家中坐,錢從天上來」,設籍在金門,真是「福氣啦!」 或許,很多鄉親一定莫名其妙,搞不懂為什麼要把候選人選舉時的承諾,稱之為「選舉支票」,因為,支票不是台灣銀行發行的台幣現鈔,有些支票使用者,銀行戶頭存款充裕,張張是可兌現的「鐵票」,可是,有些人開出的支票,拿到銀行提領,可能因戶頭沒錢或存款不足,無法兌現遭退票,那叫做「空頭支票」,也就是「芭樂票」。 尤其,票據法廢止之後,開空頭支票大抵都不會坐牢,所以,一般人都喜歡拿現金,面對支票都「小生怕怕!」 當然,候選人開出的選舉支票,普遍都是遠期支票,不一定要立即兌現,因此,不管戶頭裡有沒有錢,先開了再說,而且,社會福利與民眾關係最密切,因而大開社福政見支票,最能打動人心。 所謂「當家才知鹽米貴,養兒方知父母恩!」政府財源有限,並非是取之不盡的聚寶盆。因此,會亂開政見支票者,通常是挑戰者或參選新手,不了解政府財務的運作、與財源開拓的侷限性,更遑論「量入為出」勤儉持家的道理。換言之,選舉政見不是花錢比賽,候選人推出的政見支票,首先宜考量能否兌現,否則,空中劃「大餅」式的政見,選民看得到,而吃不到,終究是一場空! 所幸,因這次選舉,讓我們明瞭近四年縣府歲出為三百二十八億元,其中,有九十七億支付薪水,六十四億元為教育經費;社會福利支出,由民國九十一年的十一億餘元,成長到今年的近十七億元。然有人質疑縣府「空轉」四年沒建設,如果三百二十八億元分給縣民,每位縣民可分得五十四萬元,豈非更能直接照顧? 然而,這種看似成理的簡約算法,意謂著金門無需公共建設,孩子無書可唸,公務員沒薪水,連社會福利、醫療等也都不必做了,大家如此這般分到一筆錢,但日子將怎麼過?這種用「膝蓋」想都知道不可能的事,竟有人將之做為競選主訴求,似乎一切政見只為勝選,而不管是「愉」民?或「愚」民? 誠然,「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金門不能因「更高檔」的社會福利,而偏廢其他建設;也不能揮霍無度,養成「不勞而獲」扭曲社會價值觀、與慵懶成性喪失整體競爭力,甚至債留子孫。何況,金門的社會福利譽滿全國,大家應知福惜福;眼前重要的是,有效的招商引資創造就業機會,讓大家「有勞所獲」才是最佳的競選承諾。畢竟,選舉是拚政績、造願景,並非開支票、比闊綽的花錢比賽,不是嗎?
-
正視春節包機增設廈門航點帶來的隱憂!
日前,陸委會與中共國台辦同時宣布,兩岸已就明年春節包機達成共識,航點將增加廈門,同時大幅放寬乘客資格,台商、台生都可以搭乘。 春節包機的乘客資格,過去都限定為台商、與幹部及眷屬,明年則放寬為「持有雙方合法入出境證照之台灣地區居民」。換言之,在大陸就讀的台生、赴大陸旅遊的台灣民眾都可以搭乘包機,業者也可以合法推出包機旅遊團。 交通部官員指出,我方刻意不把「居民」定義說死,讓適用對象可以擴及大陸籍配偶及台商企業的外籍員工。雖然,春節包機的飛航期間只有廿五天,但此次將廈門納入直航定點的決議,對金廈「小三通」而言,未嘗不是一項警訊! 「小三通」試辦迄今將屆五年,對大部分的台商而言,省錢、省時,又方便,極具誘因。然而,兩岸互動的良善已是時勢所趨,我們更可斷言,未來兩岸間只會藉著更多的名目,做更多的實質性的開放及交流。縱然雙方嘴上都死咬著「專案、特例」不放,但誠如交通部長林陵三所言:「燕子已經飛進來了,春天應該不會太遠!」 不容諱言,兩岸的良善交流,自然是一樁美事,然而,五年來猶原地踏步的「小三通」該如何因應這股浪潮?值得吾人密切注意。因為,就兩岸政策而言,不前進等於後退;不開放等於棄守。中央既有心改善兩岸關係,卻獨對首啟兩岸和平契機的「小三通」置若罔聞,如何說得過去? 就今年春節包機火速定案傳達出的訊息來看,兩岸客貨包機直航應已迫在眉睫,若再擴大層面到常態化,則「小三通」的優勢將不復存在,這便猶如看著「商機」在天上飛,金門只能守著碼頭乾瞪眼。基此,我們以為開放「小三通」貨運中轉及成立免稅加工出口區,實已刻不容緩,否則,長此以往,「小三通」將只剩下局部的客運、旅遊的功效,而且,只會愈來愈萎縮,榮景不再。 針對行政院謝院長之前「開放陸資應從金門試辦起」的談話,想必讓不少鄉親燃起了諸多憧憬。可是,假設目前連投資的法令、或計畫都沒有,拿什麼去招商引資?是以,首要之務,應是政策的明朗、法令的健全,以及發展計畫的確定,如連這點都做不到,如何侈言踐履憲法增修條文第十條明訂對金門的「保障扶助並促其發展」? 觀諸幾次兩岸在春節包機直航上的角力,一次比一次順暢、一次比一次開放的範圍大。這意謂著兩岸間在意識型態的僵持下,至少已經找到了一種慣性、一個平衡點,既可兼顧人民需求,更加無損政府尊嚴。未來金門可能連「中轉」的商機都搆不著,只能靠發揮自己的魅力、特色,拚搏發展的生機;是以,開通廈、金、台的旅遊動線很重要,建構金門成為免稅特區更加重要! 總之,兩岸春節直航包機擴大適用對象,將增加廈門為定點,這樣的政策,對「小三通」構成一項大警訊。畢竟,兩岸隔絕了五十年,好不容易藉著「小三通」重啟交流,金門成為兩岸「中轉」的捷徑,今年往來旅客將突破五十萬人次,雖未能帶來繁榮發展,但倘若台廈班機直航,台商不再過境,那時,金門該是怎樣的情景?值得我們正視並謀求因應之道!
-
選舉是一時的民主才是永遠的!
「三合一」選舉終於落幕了,地區縣長、鄉鎮長、縣議員選舉結果揭曉;唯獨最後一席縣議員出現相同票數,縣選委會定今天上午辦理抽籤決勝負,可望讓選舉圓滿劃下句點! 的確,競爭激烈的選戰,終於過去了。選票開出勝負分曉,參戰的候選人,無論輸贏,都可以鬆一口氣了;為求勝選,激情對立的陣營,可以鬆一口氣了;每天盯著電視,長期精神緊繃的選民,情緒也該鬆一口氣了! 曾幾何時,台灣從一黨獨大的威權體制,走到今天的政黨林立、百家爭鳴;從一切只為了反共復國,到一切只為落實本土「愛台灣」。實施民主政治,抹黑、爆料、揭弊,成了選舉最有力的攻擊武器;撕裂族群,激化統獨意識,成了選舉的主流,讓選民仿如成了沒意識的傀儡,只能時興跟著「好不好、對不對」的吶喊起舞。 儘管,類似的選舉方式人人厭倦,卻是民主化進程中的陣痛。而不幸的是,類似的情形,也逐漸在金門生根滋長。君不見,諸多候選人或後援會的文宣相互攻訐、造勢大會成了罵人大會、車輛為插不同陣營旗幟劍拔弩張、大姓宗族擺出陣仗較勁壁壘分明,看在小姓選民的眼裡,自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事實上,選舉是數人頭,「選賢與能」為民服務,而不是打破人頭,或要把對手「割喉割到斷」;更不是政治分贓,資源掠奪大戰。然而,有些候選人為求勝選,時興訴求最原始的族群、血緣的意識認同,激化選民情緒,以造成對立博取選票,而每一次選舉的激情對立,都是蟄伏下一次衝突的種苗,實是社會的不幸!畢竟,選舉過後,該是當選人踐履競選承諾,展開為民服務、造福社稷桑梓的伊始,而不是對立再深化! 誠然,這一次的選舉,地區仍有部份候選人和樁腳遭檢調約談或交保候傳,金門「賄選島」的污名,雖未能在此次選舉洗刷乾淨,誠屬美中不足,可是,很顯然的,買票的傳聞不再像過去一樣甚囂塵上,首先,應該感謝金門地檢署劉家芳檢察長及其查賄團隊,為金門脆弱的民主所做的努力。其次,也應該感謝候選人理性的自制與民主素養。當然,最該讚揚的是廣大的鄉親選民,因為大家的理智,讓金門度過了一次可貴的民主試煉,相信金門民主的未來充滿著希望! 總之,選舉是一時的,正常的生活才是永久的。因為歷史的因素,金門民主的道路走得特別漫長,因此,我們更應珍惜這份得來不易的民主果實。慶幸選舉終於圓滿、平和的結束,也恭喜所有的當選人,但請不要忘了對選民的承諾,因為那才是踐履民主的價值所在。激情總會平息,日子依然要過。籲請鄉親們睜大眼睛,在未來的日子裡,仔細觀察當選者的表現。做得好的,請不吝給他掌聲;做不好的,請於下一回投票讓他下台。這種簡單的邏輯,就是「民主」的真諦! 鄉親們,「三合一」選舉終於落幕了,地區縣長、鄉鎮長、縣議員選舉結果揭曉,但請記住「選舉是一時的,民主才是永遠的」,金門地方很小,不能再因選舉對立分化彼此,理應隨著選戰的順利落幕,而化干戈為玉帛,大家攜手同心協力,為這塊土地的人民及後代子孫打拚,確保民主永遠的勝利!
-
打造金門品牌共創發展生機!
──賀李炷烽競選連任金門縣長成功 首次舉行的「三合一」選舉,昨天順利完成投開票。其中,第四屆金門縣長寶座爭奪戰,由現任李炷烽獲一萬七千三百五十九票,以三千多票之差贏得連任;未來四年將帶領海內外金門人,一起攜手「打造金門品牌,共創發展生機」! 是的!選賢與能,這是三千年前孔聖儒家大同社會的理想境界,亦是 國父孫中山先生「孫文學說」中權能區分的主張。此次金門縣長選舉,地區有五萬二千零五十四名合格選民,有一萬七千多人肯定李炷烽清廉的人格操守、與過去四年打拚的政績,用手中「神聖的一票」再交付重任,繼續帶領縣府團隊為海內外百萬金門人打拚與服務! 不可否認,目前金門島上雖僅有設籍人口六萬餘人,然還有超過三十萬旅台鄉親和七十萬旅居海外的華僑,從日前旅大馬拿督陳成龍、旅印尼僑領黃進益等分別組團返鄉,甚至,從昨天機場航班起降頻繁、和回來投票的人潮,較諸春節之熱絡,實有過之而無不及,即能管窺大家關心家鄉選舉之一斑!換言之,由設籍島上選民投票產生的縣長,亦是海內外百萬金門人的縣長,其重要性動見觀瞻,不言可喻! 事實上,四年前,李炷烽曾提出一百零四條政見,在縣府團隊的努力下,大都能一一實現,經得起選民的檢驗,鄉親有目共睹。特別是任內討回台北縣中和五眷村產權、爭取中央大幅增加補助款、提高縣庫存款、金酒公司盈餘創新高等重大政績不勝枚舉;尤其,經過積極奔走協調,「金門高粱酒」終於在月前正式取得大陸商標註冊,金酒未來前進大陸市場更有保障,將可創造更高的盈餘挹注縣庫,讓鄉親享有更多的社會福利。 值得一提的是,李炷烽在四年任內,積極建立公平、公開的用人制度,各單位職缺均辦理上網「徵才」,不接受人情關說請託,更沒有所謂「金錢買賣」徇私舞弊,諸如金酒第二生產線新進人員,全部透過公開考試,無分出身背景,悉依成績排名晉用,力行公正、公平、公開的原則。雖然,考取者認為是自己的實力,並不見得會心存感激,而長年幫忙抬轎的義工群,卻無福論功行賞,迭有怨言;如此「擇善」而獲「固執」的罵名,亦在所不惜!他常說:「認認真真做事,清清白白做人,如果鄉親認同願意賜票,就繼續做,否則,沒有連任又何妨?」甚至,眼看競爭對手大張旗鼓,而他還遲遲不宣佈競選連任,仍宵旰忙於公務,令許多支持者為之緊張不已! 當然,李炷烽宣佈競選連任,未來期望打造金門的品牌,發展金門的生機,使金門成為兩岸的明珠。並將致力改善交通、醫療、老年人照顧、創造就業機會、強化兩岸關係、擴大金酒產銷、拓展觀光產業、力行清廉執政等政見,全力為鄉親服務與打拚。 總之,「三合一」選舉完成投開票,李炷烽順利贏得連任金門縣長,證明其清廉的人格操守、與過去四年打拚的政績獲得肯定。在此,我們除誠摯獻上祝賀,更期盼未來四年,能與縣府團隊攜手努力「打造金門品牌,共創發展生機」,不負海內外百萬鄉親的期望!
-
今天咱是頭家記得投下神聖的一票!
今天,是金門縣第四屆縣長、縣議員、及第九屆(烏坵鄉第七屆)鄉鎮長「三合一」選舉投票日;地區五萬餘合格選民,將自上午八時起至下午四時止,攜帶國民身分證、印章及投票通知單,前往戶籍所在地投開票所,投下神聖的一票。 是的,歷經了幾個月選戰的拚搏與激情,預計今天下午傍晚時分,能順利選出縣長、各鄉鎮長和十八席縣議員。由於本次選舉集結了地方自治史上最重要的縣長、縣議員、鄉鎮長等三項選舉,首次在同日舉行投票,可能產生「母雞帶小雞」和相互結盟拉抬的情形,使選情更為複雜。 幸好,金門地檢署洞燭機先,事先防患未然,自八月一日起規劃三階段查賄行動,除運用各種方式大力向選民宣導「反賄選」之外,並擬定首階段一般「情資蒐集」,鎖定可疑對象和「幽靈人口」,進而「專案情資蒐集」與收網偵辦行動,讓賄選買票情形不再像往年那麼囂張,維持難得一見的乾淨選舉空間,今天終於能順利舉行投票。 說實在話,民主政治選舉是文明社會的機制,其精義在於藉著公開、公平、公正的選舉,每個法定合格公民,能透過「一人一票」平等權利,憑自由意識下選擇有能力、有好品德、和有服務熱忱的人出來服公職、或擔任民意代表,以服務社會大眾和監督政府,實踐「主權在民」的理想境地。 眾所週知,賄選除了敗壞政治風氣,也易產生諸多弊端,因為,藉由買票當選的政客,定會利用不法手段「歪哥」貪污舞弊撈本,惡性循環的結果,最後受害的還是社會大眾。因此,政府要廉能,首先便要政治清明;要政治清明,應先要有乾淨的選舉,民主法治才能生根奠基。金門蛻卸了軍事管制,走向了民選政府,一路走來誠屬不易!所以,弘揚法治,珍惜民主的果實,讓每一次選舉,都是一次民主深化的進程試煉,這是我們責無旁貸的義務! 事實上,為了維護乾淨選舉,金門地檢署確實下了大工夫,先是傳訊近三百位「幽靈人口」住戶。同時,在抓賄選的行動上,更是大有斬獲,已有多位候選人、樁腳經查有具體事證,分別交保候傳,並賡續追查賣票拿錢的民眾。這些作為的目的,皆為維護乾淨選舉的空間,讓人民真正的當家作主;讓「賢與能」的候選人真有出頭的一天!畢竟,只有在乾淨的選風下,才能要求廉能的民主政府與優質的問政監督,金門的民主才有良性的發展空間。 今天,是十二月三日,正是首次舉辦的「三合一」選舉投票日,也是我們當家作主的日子!請鄉親記得帶著本人的身分證、印章、投票通知單,到戶籍所在地指定的投票所投票。不可攜帶手機或其他攝影器材進入投票所,並避免有刺探選票圈選內容、更嚴禁將選票攜出或撕毀,也不能有干擾、勸誘他人投票的違法行為。 誠然,投票只是手段,「選賢與能」才是選舉的最終目的。踴躍投票就是對民主法治最大的支持及證明。「冷漠」是對民主最大傷害,只有踐履「當家作主」的投票權利,才能實質體現民主的真諦。我們願再次呼籲,請用手中神聖的一票,選出有能力、有好品德、和有服務熱忱的人為鄉親服務,讓「金門民主島」的理想真正實現!
-
選舉口水姑且聽之千萬不要當真!
─地方建設與社會福利不宜偏廢 財政為庶政之母,因財政作為與政府施政息息相關,地區位處海隅,地屬偏遠,土地貧瘠、資源匱乏,工商發展困難、稅課收入有限,地方財政胥賴金酒收益。如何讓有限資源合理分配,發揮最大經濟效用,厥為政府全方位施政之目標。 鑑於每屆選舉社福支票滿天飛,提高年金給付、免費健保、發放八二三戰友慰問金、高中職學雜費全免、補助大專院校生學費等令人聳動之聽聞,我們深以為憂、不敢苟同。謹就地方財政結構提出說明,請鄉親明察。 如前述地方稅課收入有限,依財政部統計分析,本縣地方稅及國稅每年徵收約三十餘億元,全數留作地方財源,亦無法滿足地方施政需求。此一現實問題不容輕忽,且必須嚴肅面對,地方財政仍須仰賴中央挹注,否則,將難以為繼之潛在事實。近五年來中央補助款年年增加,由三十七億餘元至九十四年度預算增至五十七億餘元,佔年度歲入六十%以上,即屬明證。因此,有限資源依施政先後要次、輕重緩急合理分配,以發揮其最大效益,更顯重要。 眾所皆知,臺省近年來因房地產景氣不佳,致土增稅銳減,地方稅收深受影響,紛紛要求中央提高統籌稅款及一般補助款,以資平衡債臺高築之財政危機。然則中央亦因年年減稅、侵蝕稅基、危及財政,未償債務餘額已逾三兆元,自顧不暇。為期中央與地方均衡發展,建立財政自我負責制,對統籌分配稅及一般補助款乃採訂「量出為入」原則,亦即設立地方基準財政需要額減去基準財政收入額,優先補足基準收支差短,藉以杜絕浪費、樹立責任。台北市政府對於「補助轄區居民」健保費,雖然打贏行政訴訟,唯行政院立即表明將重新設算其財政需求,調整統籌分配稅款。此一例證說明要求中央增加補助將日益困難,值得警惕。 地區財政既然無法自給自足,仍須仰賴補助,是以「量入為出」之財政原則就必須遵循。亦即有多少錢辦多少事,量力而為。當然財政管理絕非一成不變,資本投資建設因應社會發展需要,舉債辦理並非不可,就好比買房子貸款,房子留給子孫、債務餘額由子孫承接償還,自非無理。鑑於地方財政雖尚稱穩健,但財政結構因經常性收入不足,非常脆弱。而資源並非取之不盡,榮景亦非永遠不變,有限資源如不能善加利用,創造生機、福綿子孫,依前揭加碼社會福利,悉數朋比均分,不事生產建設,無異坐吃山空。尤有甚者,恐誤導民眾價值觀,而終至社會向下沈淪、陷後世子孫於萬劫不復之深淵;政治人物豈能譁眾取寵而不慎言乎? 持平而論,地區社會福利,舉凡敬老年金不設排富條款,現金給付全國之冠,國中小免學雜費、免費午餐、縣民免費搭乘車船、意外傷亡救助,幼生全日制、生育補助等等不及備載,可說羨煞台省同胞。如果人心不足、貪得無厭,勢將影響地區爭取中央補助財源,後果堪慮。當務之急、應把握良機善用有限資源,增加公共投資,創造永續經營之環境,使之幼有所長、壯有所用、老有所養,以臻富裕安康之社會。選舉口水姑且聽之,千萬不要當真,殷切期盼鄉親慎思明辨,不要自我迷失。
-
垃圾強制分類開跑全民配合做到好!
配合環保署政策,金門將從明年元月起實施全面「垃圾強制分類」。往後民眾倒垃圾,必須將垃圾分成資源垃圾、廚餘及一般垃圾三類,違者將被處以新台幣一仟兩佰元至六仟元的罰鍰,經限期改善仍未完成者,還可按日連續處罰。 從有人類以來,「垃圾」便依附著人類而生。人們討厭垃圾,卻又不斷的製造垃圾,而且垃圾的成長量,通常還跟社會進步、經濟發展成一定的正比關係。垃圾既可能污染生活環境,造成疫病傳播,更會與人爭地,蠶食地球資源;要說垃圾問題,是本世紀人類首要解決的問題之一,誠不為過。 然而,人們所創造的垃圾中,其實富含了許多可回收、利用的資源。垃圾之於人類社會既不可免,如何讓它減量、回收、再生利用,更是有文化的現代人責無旁貸的義務及責任。是故,自民國八十六年起,全國已實施「四合一資源回收計畫」,逐步的將資源物質與垃圾分開收集,並整合社區民眾、回收商、地方政府、信託基金四者,共同建立開放、便民有效之回收系統,以減輕垃圾掩埋場負荷,達到大幅減少環境污染、節省珍貴能源、保育水土山林的積極目的。 據統計,一般性的廢紙回收再製,可節省百分之七十五的能源、百分之五十的製紙用水,並減少百分之七十五至九十五的空氣污染;回收廢鋁罐,也比用鋁礬土製成鋁罐節省百分之九十五的能源;回收一噸廢紙,更等同為地球保留了二十棵樹,其成效不可謂不卓著。然而,「四合一資源回收計畫」的主要精神還在於啟動全民「自發性的改善」,方能結合總體資源,創造永續改善的架構。是以,如若全民「自發性改善意識」未受啟發,想有效垃圾分類,節省能源,便成了紙上談兵! 因此,利用公權力強制垃圾分類便成了政府必要的施政手段。環保署為了瞭解民眾對於「垃圾強制分類」政策的整體觀感及配合意願,亦做了相應的民意調查。結果顯示,有高達九成三的民眾對於「垃圾強制分類」政策表示支持,更有八成左右民眾對於這項政策具有信心。因此,自今年元旦起已有台北市等十個縣市率先實施,金門則由金城鎮率先試辦,並配合在明年元旦起全國同步開跑。 為全面落實垃圾強制分類政策,金門縣環保局特別在日前舉辦了清潔人員講習觀摩會,並調訓各鄉鎮公所環保業務承辦人員、清潔隊員一百一十多人參與。李縣長在致詞時並表示,「希望透過地方自治立法,限制有害物質進入金門,減少對環境污染,使金門成為全國環保示範縣。」李縣長有此構想,實鑑於有害物質對環境之危害通常只在一時片刻,但想讓大地回復生機,卻需經年累月,並耗費更多的資源。如日後地區果真能完善相應規章的立法及執行,相信定能為地區的衛生、環保、生態創造更美好的發展利基。 總之,「分類做得精,垃圾變黃金!」以強制垃圾分類的方式來推動資源回收,可以大幅提昇資源物及廚餘回收率,並達到垃圾「零廢棄」的減量目標,不但可以有效降低垃圾處理成本,更能兼利環境、生態保護,創造優質生活空間。冀盼是項政策能得到鄉親衷心的支持與配合,讓金門環保示範縣的目標早日實現!
-
五千一萬不要賺要賺就賺一百萬!
金門地檢署檢察長劉家芳、福建省調查處處長沈綏安、金門縣警察局局長陳瑞通前天聯合召開記者會,說明此次「三合一」選舉查賄成果,同時呼籲民眾勇於檢舉賄選:「五千、一萬不要賺,要賺就賺一百萬」,共同維持乾淨選風! 值得注意的是,在聯合記者會上,劉檢察長還指出,坊間賄選的價碼原本傳聞每票五千元,隨著投票日逼近水漲船高,傳出每票一萬元的天價!雖然,檢警調強力查賄,使得部分有意賄選的候選人、樁腳觀望卻步,但仍蠢蠢欲動,目前已掌握數件賄選情資,正深入蒐證之中,只要是預備賄選,亦將立即採取偵辦的行動。 根據金門地檢署統計資料顯示,自十一月十八日以來,地區展開綿密的查賄行動,至今已針對涉嫌賄選、暴力、搓圓仔湯等案件,傳訊諸多候選人、親屬、樁腳及民眾,進行各項偵查作為,展現雷厲風行之勢,讓地區買票傳聞不再像過去一樣甚囂塵上,已產生實質的嚇阻效用,這是不容否認的事實。 當然,選舉就像你死我活的殺戮戰場,候選人為打倒對手獲得勝選,往往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使用的手段也常無所不用其極,普遍是以文宣、廣播和耳語進行造謠抹黑、謾罵攻訐以醜化對手,或用哭、用跪博取同情騙取選票,其次是以招待、請客、送禮、捐款宗廟、以及濫開政治支票愚弄選民,招術無奇不有,但在所有的招術之中,最直接、且最有效的一招,就是用錢買票,所謂「選舉無師父,用錢買就有」,相信大家早已耳熟能詳! 事實上,過去金門每次選舉都「賄聲賄影」,使用最直接的方法正是用錢買票,價碼之高,令國內候選人和選民咋舌,因而外界恥笑金門為「賄選島」,令全體鄉親蒙羞!此次,雖然金門地檢署檢察長劉家芳主導查賄雷厲風行,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有些買票者錢早在半年前已撒出,偵辦困難重重,如今又傳出每票一萬元天價!因此,地區檢警調前天特別舉辦聯合記者會,除了公佈查賄成果,更呼籲民眾共同勇於檢舉賄選:「五千、一萬不要賺,要賺就賺一百萬!」 誠然,根據最高法院檢察署的統計資料顯示,此次「三合一」選舉到上周末為止,台灣地區各地涉及賄選及暴力介入選舉的案件,已經高達六千二百四十七件,起訴案件也有一百八十八件、六百一十人;特別是候選人相互爆料抹黑、惡意人身攻擊,不但把家人也牽扯進去,甚至連祖宗十八代都搬出來批鬥,選風敗壞惡質化,確是前所未有,令人搖頭嘆息。 總之,距離十二月三日「三合一」選舉投票,迄今僅剩最後倒數三天了,候選人告急、搶救聲此起彼落,在這決勝負的關鍵時刻,最易使用「撒錢」買票的絕招。因此,檢警調特於前天聯合召開記者會,宣佈本週是選情的重要時刻,查賄動作不懈怠,將日夜加強巡邏,期盼有效遏阻賄選的不法情事。在此,我們願再提醒鄉親「買票是犯法、賣票也有罪」,為維護公平選舉環境,徹底洗刷「賄選島」的污名,大家應響應金門地檢署新的呼籲:五千、一萬買票錢不要賺,大家踴躍檢舉賄選,要賺就賺一百萬的獎金,且是功德一樁!
-
加速鬆綁兩岸政策兼利金門發展!
日本經濟新聞社台北支局長山田周平,日前專程抵金門了解「小三通」試辦情形時,並針對開放人民幣兌換、金門經濟發展、兩岸直航、軍事衝突發生可能性等議題專訪了縣長李炷烽,獲得熱忱接待。 在訪談之中,李縣長強調:金門要發展經濟得靠兩岸政策,中央不能老是站在自己的利害角度對待金門,兩岸之間只有加強合作才能減少誤會和衝突,並透過加強交流、往來,促進彼此的認識,達到雙贏的局面。 一直以來,兩岸關係發展的癥結,都在於釋出善意、凝聚共識,少了任一方有效的配合,兩岸關係只是一條死胡同。四年前,第一次經發會獲致的最重要結論便是拿掉兩岸關係的「戒急用忍」教條,改為「積極開放、有效管理」,推動兩岸達成「三通」協議。但四年下來,只看到政府「加強管制」兩岸關係,完全看不到「積極開放」的影子,除了修訂電信法、懲治走私條例、放寬大陸進口貨品等部分細項有所進展外,其他幾乎都原地踏步,無怪乎各界對總統將再召開第二次經發會的呼籲,普遍感到興趣缺缺。 再說,「小三通」上路迄今將屆五年,國人經由金門往返廈門,今年更突破五十萬人次;這麼龐大的一股人潮,等同於金門努力了十餘年,猶不可獲得的觀光人口,而「小三通」輕易的達到了,卻留給國人更多的不滿。因為,令人不解的是,為什麼要限制出入資格?為什麼不開放經貿「中轉」?為什麼小額貿易不能「除罪化」?為什麼金門不能是台灣的香港、澳門?許許多多的為什麼編織起了無垠的「迷網」。五年了,「小三通」仍常被倒過來唸,期待政策能鬆綁全面擴大「小三通」,落實繁榮離島經濟,方便國人往來兩岸! 事實上,「小三通」最為人詬病的,便是適用資格的限制,因「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形成金門無謂的幽靈人口暴增,賄選的疑慮、治安的死角、社福資源的浪費,只緣於政黨的意識型態作祟;何況,這項如「緊箍咒」箝制經貿中轉,讓轉口貿易的利潤仍留給港澳賺,這種「寧給外戚,不予國人」的作法,金門只能看著人來人往過乾癮,而無法帶動實質經濟發展,怎不令鄉親不滿? 過去,金門是國民黨執政時的「反攻跳板」;現在,卻是執政民進黨的「溝通樣板」。自民國三十八年迄今,金門一直缺乏主體性,爭取不了當家作主的機會。然而,我們以為現在正是金門的發展契機,可是,中央漠視金門的聲音,等同將兩岸政策主導權拱手讓人,豈非要錯失雙贏的大好機會? 金門過去靠軍隊消費,現在靠金門高粱酒盈餘,中央不給政策,便等同截斷了金門發展、繁榮的機會。從全球化的角度來看,積極賦與「小三通」更多的功能和使命,絕對兼利於台灣整體的經濟發展。中央寧可在口頭上愛台灣,卻不願正視金門發展上的難關;寧可錢讓港澳賺,卻不願給金門圖發展的機會,如何有夢相隨? 總之,兩岸政策的發展應是互利雙贏,而不是零和賽局。冀望中央早日鬆綁兩岸政策,把握創造歷史的機會,不要總是鞏固自己的利害後,再來看金門。好歹讓金門可以粉墨登場的唱齣好戲,不要等到曲終人散,徒留滿場的愕然!
-
多一分留意關心社會人間更溫馨!
日前,國內各大新聞媒體相繼報導:有一位新加坡籍五十三歲的李姓男子,原係英商泰德公司台北分公司經理,因台灣景氣不佳公司結束營業,卻缺錢回不了國,這幾個月來付不出房租被趕出門,先夜宿台北新公園,最近天氣漸涼,輾轉流浪夜宿松山機場航站外長椅,被員警發現送往遊民收容所安置,孤嚐人情冷暖。 這則台灣版的「航站情緣」見諸媒體之後,短短一天內引起各界迴響,有人願提供金錢或物資濟助、也有電子公司願安排工作,其中,「台北縣金門同鄉會」理事長張繼遠發現他來自新加坡,且名字「錫」輩與金門古寧頭李家相同,雖正忙於角逐永和區縣議員席次,仍特撥冗前往關懷慰問,果然,獲悉其祖籍是金門,立即以「台北縣金門同鄉會」的名義送上生活費,聊表鄉親的關懷。 當然,流落台北街頭的李姓僑親,有別於一般遊民的邋遢,仍穿著十分體面,隨身不忘帶著當外商經理時使用的筆記型電腦,和LV的名牌行李箱,被帶進警局第一件事是拿出連接線,要求上網收發電子郵信,因為,他精通五國語言和電子專業技術,認為「再落魄也要跟得上時代資訊」,有機會將要東山再起。換言之,雖然一時落魄成遊民,但講起話來還充滿自傲,展現金門人出外打拚、不屈不撓的精神,難怪員警也佩服稱他是「最講究尊嚴的遊民」。 然而,所謂「美不美,故鄉水;親不親,故鄉人!」當有人願接濟,以及電子公司想借重他的長才,派人安排工作和住宿,均遭李先生拒絕了,只接受「金門同鄉會」的濟助,可以想像的是,他不願外人的施捨,選擇回到金門「母親」的懷抱,這樣的場景、這樣的新聞,是多麼的溫馨與感人! 不可否認,由於大環境經濟不景氣,台灣地區產業大量外移,去年就有六千多家工廠關門倒閉,造成許多人中年失業,因此,放眼諸多公園和地下道,到處可看到無業遊民,可是,距「三合一」選舉投票日已進入倒數計時關鍵時刻,選情逐漸激化,特別是台灣本島從南到北,各陣營為求勝選,一樁又一樁的揭弊、攻訐,令人看得眼花撩亂,誰會去注意一個落魄的流浪漢?然而,平日熱心公益、對社會多付出一分留意關心的張繼遠理事長看到了,從小小的姓名發覺一位遭遇困難的鄉親,而適時伸出援手,令人感佩! 事實上,類似溫馨的場景,也常發生在大家的身邊,只要平日多加留意身邊的人、事、物,可能只是舉手之勞,就能化解一場災害、或拯救一個人於危難。君不見,日前沙美和烈嶼郵局,行員分別發現客戶匯款有不尋常的舉動,認為事情不單純,可能有被騙之虞,而主動關心和聯絡員警協助,適時阻止巨額款項詐騙案的發生,讓鄉親免於遭受重大的損失,在地方上傳為美談。 誠然,這是一個群體社會,人與人之間需要互助合作。每個人都可能遭遇困難,需要別人援助渡過難關。諸如台北縣金門同鄉會理事長張繼遠,平日對社會多付出一分關心,而發覺流落街頭的僑親,適時給予援助;同樣的,沙美和烈嶼郵局行員關心客戶,適時阻止詐騙案,在在都是功德一樁,讓社會更溫馨,值得大家效法學習!
-
解除農漁產品輸台限制落實平等人權!
針對金門地區農漁產品行政部門以「限量」、及「須由縣政府出具產地證明」海關人員始可放行出境,用以限制從金門地區自由銷售至台灣省各縣市的決策,縣籍立法委員吳成典日前在立法院提出質詢;認為此一決策對金馬民眾有失公允,更違背憲法第一四八條所保障「凡中華民國領域得貨暢其流」的權利,建請行政部門儘速撤回此一違憲決策,開放金馬地區農漁產品自由銷售至台灣省各縣市。 對此,行政院則認為各項檢疫管制措施,對往返金、馬及臺灣地區民眾雖有些許不便,惟基於維護台、澎、金、馬地區農業生產及生態安全,尤以在大陸疫情未明及走私問題無法澈底解決前,於金、馬地區實施動植物及其產品運往或攜帶至臺灣之管制措施,確有必要。 吳立委為地區農漁民請命的舉措,我們表示肯定,然行政院高擎防杜疫情之大纛,是否真為適法合理,實值得我們深究省思。現實上,大陸的確為多種動植物重大疫病蟲害的疫區,若讓疫病蟲害若藉由動植物及其產品入侵台灣,對台灣整體農業生產及生態安全的危害,自然不容小覷。只是守疆護土、防杜疫病固人人有責,但中央硬要將「小三通」與「疫病傳播」劃上等號,想多數的金馬民眾都會覺得不服氣! 誠然,為了國家整體的安全及利益,金馬民眾多擔待一些不便,本也並無不可,然卻不宜以此為藉口,污名化金馬的農漁產品及對防疫工作的努力。況且,不論是台、澎、金、馬俱屬中華民國國境,守疆衛土本應及於離島,而不僅止於固守台灣。開放「小三通」,大陸疫病可能藉道入侵;海疆防線綿延的台灣,就無疫病動植物走私登陸的可能? 事實上,金馬因為目標明顯,大規模的農漁產品走私想要藉道金馬入侵台灣,反要比直接登陸台灣更來得困難。再者,金馬地區的農漁產品輸出本就十分有限,要專案管制亦不困難,只是中央行政機關假防疫之名,行擾民之實,實令民眾覺得心寒! 不容諱言,憲法第一四八條明確保障國內貨物在國域內流通的自由,這項權利對台灣縣市適用,對離島卻另加負擔,豈不有失衡平?因為「小三通」的開放,金馬地區已派駐海岸巡防單位緝拿走私;設置有檢疫站,針對從大陸輸入的動植物及其產品,依法執行檢疫。既已完善必要的機關建置,便該信任執法機關的職能,如若覺得成效不彰,便該務實檢討,或擴大編制、加派人力,或提昇職權、嚴督緝查,而不是政府無能在前,卻要增加民眾負擔於後,如此,何以令民眾心悅誠服? 總之,行政部門以「限量」及「須由縣政府出具產地證明」,海關人員始可放行出境,用以限制金門地區農漁產品銷台的決策,明顯有「污名化」離島農漁產品,以及「一國兩制」之嫌。中央政府的責任理是促進全國各地區之均衡發展,而不是劃地自限的圖己之偏安。倘金馬果真具疫病傳播之危險,中央此舉不更有任其死生、獨善其身之憾?懇請中央儘速撤銷此一違法、擾民的行政命令,因為││中華民國國民人人生而平等!
-
推廣有機農業創造金門農業新契機!
天下雜誌第三二五期,主題是「直擊明日產業,綠金起飛」,內容是各種有環保概念的產業,其中介紹了有機農業,並列舉一些實例,證明正有這麼一群人,不使用化學肥料和農藥,採用改良土壤,以保持生態食物鏈克服蟲害的方式,生產優質健康的農產品,獲得消費者青睞。 再者,商業週刊第九三五期李盈穎撰寫「執著」一文,也指出全球最大的有機產品連鎖店Whole Foods Market,公司總市值八十六億五千萬美元,雖遠不及零售巨人沃爾瑪,但前者在那斯達克的股價一二八.六元,卻遠高於沃爾瑪的四十五元。可見有機產品深具市場競爭力,是可以帶來商機的。 事實上,有機農業在全球正方興未艾,歐盟各國在二○一○年時,要將有機農地種植面積擴展到全部耕地面積的百分之十。台灣的有機農業約有十九年,目前,有機農地占全台耕地面積,約只有千分之一‧四九,和歐盟的百分之五比起來差距相當遠,尚有發展的空間。而金門在縣政府的宣導下,獲得民意的認同,如今已經開始有示範農戶,眼見逐漸立定腳跟,要大步邁進,生產有機健康的蔬菜,我們期望它能在金門順利推展。 平情而論,縣政府在這幾個月來,主持有機農業研討會、派遣官員及示範農戶前往花蓮考察無毒農業,並且延請專家指導金門農戶,推廣有機農法,這些作為顯示了縣政府發展農業的決心與具體措施值得肯定。正如日前李縣長所言,農業是金門產業的基礎。現在縣府推行的無毒、有機農業,以及生產履歷制度,皆是符合世界趨勢,適合金門情形,並能提高農戶所得,真正照顧農民的政策,冀望鄉親多多支持。 然而,由於慣行農法在地區已經實施多年,部分農戶不能接受新觀念,又常藉口農產品沒有市場,對有機農業政策心存觀望,尚未實施就懷疑它不符合經濟效益,畫地自限、裹足不前,卻想不到當好的農產品真正生產出來,呈現在消費者面前時,市場自然能開發出來,何須事前擔憂?況且,即便是本地市場,亦有開拓的空間,例如農業試驗所推廣的珍珠芭樂,目前市場販售的居然十分之九以上是來自台灣,金門土產的不及十分之一,倘若我們種的是金門品牌的有機珍珠芭樂,品質上超過台灣,取得市場便是理所當然的。 總之,先進國家皆倡導有機栽培,生產健康的飲食,且維護環境生態;高生活品質的人,都追求有機飲食,以增進身體健康。既然如此,金門推行有機農業方向是正確的,及早去做,當別的地方尚未普遍時,大量生產有機農產品,在已經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及兩岸小三通實施的現況下,市場會逐漸開放,及早做好準備,便能把握住商機。何況,目前的地方名產,如金門高粱酒和貢糖,事實上亦是農產加工品,已經成功地外銷。金門工廠少,污染不多,仍保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完整的生態系統,及乾淨的好山好水好田園,這些都是發展有機農業的優良條件,這樣的優勢和形象,很容易作為外銷產品時的宣傳,讓金門成為品質保證的淨土,企盼有機農業政策能在金門成功推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