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
福利社區小旗艦啟動 營造社區發展新風貌
「社區」是民眾生活的重要場域,為營造關懷互助的幸福社區,需要居民一起齊心投入。金門縣政府為鼓勵縣內績優社區發揮能量,帶動鄰近社區共謀社區福利服務發展及營造金門縣在地福利化社區政策,金門縣社區培力育成中心日前協辦「福利社區小旗艦」輔導培力工作坊,研習邀請長榮大學社會力研究發展中心黃肇新主任、潘美純教授督導,帶領公所及社區成員,從社區需求及自我現況分析,找出可以相互協力推動的議題,並輔導其提報計畫爭取經費補助。 推動小旗艦計畫鼓勵績優社區帶領其他社區,突破單一社區發展協會規模限制,建構聯合社區「母雞帶小雞」陪伴的方式,採跨社區、結盟合作模式,讓社區工作成效良好的社區夥伴,來帶領周圍潛力型的社區,在社區內推動福利服務,運用社區資源,可以分享其推動經驗,社區間的相互學習、經驗分享,讓社區工作能更深入普及於社區基層,推動具創新性、整合性與永續性的服務方案,使社區工作成效獲得顯著提升,讓社區洋溢溫馨與幸福,使更多民眾投入社區服務工作,共同為自身家園營造一個優質、良好及安全的生活環境,讓社區共同成長朝向永續發展,航向幸福社區齊心努力。 經縣府社會處調查社區參與意願,曾獲績優社區獎項的金沙鎮忠孝社區發展協會、金湖鎮下莊社區發展協會,擬率先擔任領航社區,與臨近金沙鎮斗門社區及何厝社區,金湖鎮信義社區及山外社區,共同推動「福利社區小旗艦」,期透過績優社區多元化整體營造能力,陪伴及培力團隊成員福利化工作能力,經由團隊計畫執行過程中,增加彼此社區的交流力,落實政府推展社區福利化服務的政策與資源共享,以互助、互利精神建立社區網絡,再藉由縣府及公所來促進各社區成長,創造讓大家都幸福的福利化社區,發揮1加1大於2的服務能量,健全社區運作,讓社區工作不孤單,創造社區能量發揮最大化,達成永續經營的目標。 鼓勵本縣社區積極扎根福利社區化政策,協助參與計畫各社區認識基本需求、建立社區聯合提案範例與社區互助合作模式,並完成小旗艦申請計畫;藉由講師帶領參與公所及社區成員,透過分組討論腦力激盪,從實作活動中了解自身社區特色及未來需求,及共同研議計畫方向,讓績優社區協同臨近其他社區發展共同提報計畫,辦理各項有益社區發展及福利服務,建立社區互助合作之模式,持續開發社區人力資源,提升社區工作幹部的專業能力,確保服務品質,建立可近性、可及性、可受性及整合性的社區福利服務支援網絡。 金門縣五鄉鎮因自然村村落及宗族緊密、人口分布實際需要,社區發展首重對兒少、婦女、老人,及身心障礙者等福利人口群之照顧,建構社區照顧服務網;金門的社區居民有濃厚之宗族情感、互動密切,因此社區居民有較強之凝聚力。在這樣的條件下,金門縣政府透過提供資源及服務網絡以進行社區培力,期望讓社區成為提供福利、文化、教育的重要單位。而且有關社區發展經費逐年增加,有助於社區工作之執行,社區工作主要目標是能夠解決社區問題,金門的社區對自我概況已經能夠主動掌握,並逐步規劃落實。將社區依能力及經驗分級及輔導,較能達成輔導效能,在志願服務隊之數量逐年增加,志工參與程度亦逐年提升,有助於社區組織的發展與提升服務效益。 配合中央政府開發社區人力資源,營造金門縣在地福利化社區政策,由本縣推行社區發展工作績效良好之社區與協力社區共組聯合執行福利社區小旗艦計畫,擴大社區間互助合作及共同跨域學習與發展,並促進鄉鎮公所對於社區發展與育成培力之支持及參與,積極充權與提升社區自主能力,發展區域社區工作能量,建置在地化福利服務網絡。
-
防疫抗疫無巧門 求真務實最重要
新冠肺炎疫情一發成災,蔓延國際,確診人數已逾十萬之眾,死亡多達數千人,疫情慘重,經濟重挫,人心惶惶,社會不安,但祈蒼天祐我眾生,否極泰來,讓災難早日紓緩消失。 國家防疫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曾在立法院接受立法委員質詢時說:第一波疫情攻擊,台灣守住了關鍵三個月,積極備戰歐洲疫情。又說:長期來看新冠肺炎社區感染無可避免。當其被立法委員問到「所謂長期」是指多久?他答:如果守一年就算打贏了這場仗,半年也算相當成功,未來三個月是關鍵,亞洲中國這波我們閃過了,歐洲這波我們積極備戰中。他誠摯呼籲國人,必須團結起來,全力以赴,互助合作,堅持到底,穩紮穩打,齊心抗疫,如果不團結,力道分散,恐被病毒擊破,求真務實,負責盡職態度,贏得信任與威望。 最近媒體報導各國研發新冠肺炎疫苗有關訊息,隨著新冠肺炎之襲擊,一群敬業盡職專業科技人才殫精竭慮、群策群力、不眠不休,鍥而不捨,中研院研發出新冠肺炎快篩試劑領先全球,由原來需要耗時4小時的快篩,大大縮短為十五分鐘;對比須要等待四小時才能獲得真象之疑慮者,在精神與心理上影響何其深遠,也許大家不乏實際經驗,等待讓人苦悶,最易伴隨焦慮與不安,特別是對於必須接受檢測之對象,提早得知是否感染新冠肺炎,早做治療處理,搶時間就是本錢。 再者,而美國研發新冠肺炎疫苗第一劑已經正式進入人體實驗,而台美更發表了防疫聯合聲明,將在快篩檢驗試劑的研發等六個項目中合作。所謂:防疫抗疫無國界,只有各方通力合作,放下政治,各盡所能,群策群力,向前推進,齊以眾生為念,才是人道,造福眾生。 防疫無假期,貴在平日保持高度警覺,一經發現異狀,就應立即展開行動,全面進行抗疫,相信疫情傷害可望減半。證諸「超前部署,全面防堵」時間即是關鍵。換言之,新冠肺炎一天不消失,人人「心防」不能鬆懈,防疫抗疫行動不容稍怠,病毒無情,看不見,摸不著,除應恪遵政府防疫抗疫規定,尤需相互包容、配合、支持,相互守護,利己利人,最有價值。 回顧十七年前曾是SARS災區之台灣,在此次新冠肺炎逆勢成為防疫典範,背後但憑長年疫情積攢之抗疫經驗,不僅有完整網路,也利用健保系統推動口罩實名制,供求方式再檢討精進、享譽國際。 就有專家這樣說:各國相繼發生衛生紙之亂,肇因於:一、社交媒體和新聞報導助長爆買。二、面對疫情無力感和視覺效果引發之心理效應。三、現代化便利生活普遍。防疫第二波,防堵加滅害,大家仍須倍加繼續努力。 金門是佛地,也是福島,在此防疫抗疫大戰,扮演角色吃重,幸好各項措施超前部署,大家全面防堵奏功,此次之寶貴經驗,值得大家記取傳承,大家加油,疫情終將根絕。
-
防疫持久戰 支持國際教育延期辦理
近日以來,國內外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持續升溫,國內3月中旬以來確診個案暴增,截至昨日為止,累計達153個確診病例,如何阻絕境外移入病例已經成為現階段防疫重點。 與此同時,國際疫情更是持續蔓延擴大,歐美各國紛紛淪陷,義大利、西班牙等歐洲國家更是疫情慘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一口氣將美加紐澳等國之旅遊疫情升至第三級警告,3月19日起,亞洲、歐洲等所有國家皆屬三級警告區,3月21日凌晨起,進一步提升全球國際旅遊疫情建議等級至「第三級」(警告:Warning),國人應避免所有非必要的出國旅遊。自國外入境者,須進行14天居家檢疫。 外交部也配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相應將全球所有國家及地區的旅遊警示燈號調整為「紅色」,建議國人避免前往。以上調整皆自台北時間3月21日凌晨起生效。外交部後續將根據最新疫情發展及指揮中心指示,滾動調整對世界各地的旅遊警示。 因應最新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長陳時中宣布,將取消外籍人士自第三級旅遊警示地區入境的免簽措施,若有特殊旅遊需求,需經外交單位簽呈核可,才得入境,入境者須配合居家檢疫十四天,確切時間由外交部另行公布;至於入境管制,目前對象為非本國籍人士,滯留國外的國人不需暫緩回台。 有鑒於疫情兇猛,縣府教育處日前正式宣布,出於對疫情的擔憂,本縣109年度國民中小學學生國際交流計畫決議全數延至110年辦理,未來亦視疫情發展狀況調整,原定於3月28日及29日辦理之家長說明會,也改成線上說明會。 誠如教育處所指出的,國際教育交流計畫是備受地區家長關注的重要課題,特別是「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正式上路後,教育部也加快「中小學國際教育白皮書2.0」的進度,過去一年,教育處團隊針對如何精進、優化地區國際教育,不斷進行內部討論與公共對話,針對相關缺失,教育處並朝「回歸教育本質」、「健全行政體制」、「深化國際交流」等面向進行檢討修正,除了檢討與盤整,教育處團隊刻正著手研訂金門縣國際教育實施綱要及短中長程發展計畫,期能達成「培養全球關懷及反思力、厚植學生外語學習能力、國際教育議題扎根課程、深化國際教育交流、精進學校本位國際教育課程、建立在地文化與自信」等六大目標。 而為實踐去年11月26日在國際教育公聽會上的承諾,教育處也特別召集教師及相關專家籌備本年度國中小學生國際交流計畫,組成課程核心小組規劃課程,並確定交流地區、相關行程,以及官方媒合學校與寄宿家庭等作業。 詎料,疫情持續增溫,已經規劃好的行程在嚴峻疫情下也只能動態調整,目前紐、澳、日本均屬外交部和疾管署旅遊警示國家,兼以疫情不確定性及變化大,情勢恐怕還會持續惡化,基於防疫及確保師生健康安全考量,更為避免相關作業延宕,造成家長、縣府的雙重損失,教育處除密切與交流地區官方單位聯繫,同時邀集相關人員整體衡量,決議暫停今年度5年級及8年級學生之國際交流計畫,並將各團行程延至寒假與明年暑假辦理,惟屆時能否成行,仍須視後續交流地區及學校聯繫情形、疫情發展狀況做動態調整或取消辦理。 疫情嚴峻,防疫為先,相信家長們能理解並支持教育處因應疫情調整國際教育行程,在此,期許教育處持續優化國際教育相關計畫,努力讓國際教育回歸教育本質,也期望全體師生家長能共同面對疫情挑戰,以確保師生健康安全。
-
盤點整合「空間計畫」的重要性
二十一世紀,是一個多元多樣文化蓬勃發展的世紀,各種資訊藉著無所不在且無遠弗屆的數位媒體,快速的在每一個機構、組織以及人群中流通並造成重大影響。因應此種快速變遷的時代,既往強調個人主義、本位思考、獨立作業等行為模式,必須作出結構性的轉變。藉著整合式的思考和共通的平台,有效的交流、溝通、協作,成為各個領域都在追求的解決模式。而「空間計畫」是一個可以思考的重要平台。 空間,是一個有形的場域;空間的地景環境和人為的構造建築,承載著人們的各種行為活動的需求,也提供並紀錄了多元多樣的資訊。政府各部門和民眾在「空間計畫」的平台上,共同形塑著地區未來的發展願景。 金門現有的各種空間計畫類型繁多,包括上位的綜合發展計畫、細部計畫、國家公園計畫,針對聚落的自然村細部計畫等。諸多建構在都市計畫體系下的計畫,試著透過各種土地使用、建築管理以及交通、景觀等方式,共同描繪未來發展的藍圖。然而,仔細分析上述計畫,他們分別在不同時間、因應不同目的而訂定或檢討這些計畫的資料數據,雖然可以在「金門雲」的圖台上整合,但計畫的內涵是否基於未來整體發展方向再做盤點?彼此執行層面的關連性是否可以呼應?或需要再檢討修正?亦即,基於整體發展目標的「空間計畫」盤點檢討,是一項不同的挑戰。 金門的未來發展,經過長時間不同觀點的論述,目前基本上朝向以文化、生態、觀光的永續發展作為主軸。這種符合國際趨勢並考慮地方特質的觀點,對金門未來的整體競爭性是有極大助益的。近來澎湖位於馬公市核心地段5公頃以上的原澎防部莒光營區,國防部和縣府取得共識將合作遷移,而原址的空間計畫也正在盤點檢討,將朝向以文化、生態為主軸的方向規劃,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如果金門到了需要思考盤點「空間計畫」的時刻,在執行主軸上應注意兩項重要的關鍵。首先,是文化資產的影響。金門為數眾多的古蹟、歷史建築、文化景觀、聚落、考古遺址都是未來支持金門永續發展的核心。這些標的,依文化資產保存法第35、37~42、49、63等條,都需要訂定和本體維護及保全環境景觀的保存計畫,並透過都市計畫程序執行。相關工作對文資保存以及人民權益維護都有極大影響。 其次,金門的軍事地景和設施,是地方另一項十分珍貴的資產,既往多集中在單點的釋出與對接問題,隨著大環境的轉變,珍貴軍事設施的加速移轉,勢將成為一項全面性的議題。除了經營活化以及行政法令上的考量規劃外,這些釋出營區在金門整體「空間計畫」上扮演角色的政策評估和前置規劃,更是一項重要工作。 按都市計畫基本觀念,做的是預估未來15年的需求而規劃。而政府施政本為一體,金門既有的智慧化平台,在AI人工智慧的加持下,可以提供應用面的效能當指日可待。然而在基本面上,鑑於金門發展主軸大方向已然成形,加速進行「空間計畫」的盤點整合,使之成為有效的協作平台與執行工具,顯然是相當重要的工作,特別是文化資產和軍事設施兩項關鍵核心納入協作平台的考量,更是重中之重,應思考儘快前置規劃不宜輕忽。
-
強化數位教育平台 深化金門文化產業根基
隨著疫情在歐美等國的擴散,近日全球也出現股市大跌的現象。由此看來,新冠肺炎所造成的經濟及社會衝擊不僅還會繼續,而且影響所及將遠遠超過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及2003年的SARS,因為此次的新冠疫情不單單已經是全球性的規模,它還深化了中國與西方國家之間的緊張,並恐將引發全球政經秩序的重組與經濟的萎縮。在這場正在發生,並逐漸深化之地緣政經秩序的緊張,與產業結構的調整過程中,台灣處在一個相當尷尬的位置上,而金門更在此一位置的最前線,因而也就需要有相應的政策調整。強化數位教育平台、深化金門文化產業的根基,將是實際可行的方向。 目前面對疫情的公衛策略,主要有兩種模式:其一是台灣的高強度圍堵措施,另一個也就是英國的群體免疫策略。前者係以「遏制」為主,這是因為台灣民眾的自覺性高,並有強大的醫療與公衛系統作為支持;而後者固然主因是由於醫療能力有限,但也希望透過民眾自身在感染病毒之後產生的抗體,來面對當下及未來流感化的新冠肺炎。英式的防疫策略不無道理,但台灣的醫療與公衛能力相對強大,不至於採用如此令人恐慌的「佛系抗疫」手段。然而,金門的醫療與公衛能力有限,而在地的老年人口偏高,並也正是新冠肺炎攻擊的高風險人群。有鑑於此,金門不單單需要更小心地採取圍堵的措施,而且小島社會更要採取對應的其他策略。 首先,金門社會高度重視教育,這是「海濱鄒魯」的文化傳統,也是金門人之所以得以在整體台灣社會裡具有競爭力的重要因素。然而,由於疫情的爆發,數位網路的教學方式受到重視,並且在台灣已經出現了學生感染新冠肺炎而全班停課的首例,致使在家上課、遠距教學也已經開始使用了。不過,必須注意的是,數位教學與現場教學的差異不只是學習效果不同,而且教學的目的還不只在於智性的發展,更在於師生及同儕之間的社群關係。有鑑於此,數位教學的設備不應只聚焦在課程訊息的傳播,還需要進一步地發展具有互動性、協同性的教學平台。其次,延續著數位教學平台的建構,金門除了可以趁機吸引人才進駐而發展網路產業之外,還可配合著金門政府與民間一直以來對於觀光產業的重視,藉著無遠弗屆的網路傳播,對外宣傳金門的文化特色,並對內深化金門人對於自身文化的了解。如此一來,數位平台的發展將是個面對未來反挫的全球化及疫情之流感化的策略,並延伸出文化產業的社群。 此外,面對疫情的出現,其實也就是個大家停下腳步、反思未來發展的時刻。長久以來的金門文化是以觀光為目的,故而具有外向性。但在重整腳步之際,金門的觀光可以內需為目的,而其重點也就在於盤點、重塑庶民生活的價值。在這主從順序的調整之下,並配合著數位教學平台的建置與文化產業的深化,即可更有效地建立金門成為一個受鄉親喜愛、有幸福感的島嶼。
-
同心齊力 戒慎疫情!
新冠肺炎疫情嚴峻,縣府除已一級開設防疫中心嚴陣以待外,隨著清明節連假的屆臨,為避免群聚交叉感染等情事發生,也確定取消清明專船,但為利鄉親返金祭祖,仍積極與交通部民航局協調爭取臺金空運運能,期能讓所有金門鄉親順利返鄉祭祖。 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疫情,金門防疫超前部署,縣府除了完成防疫中心一級開設外,對於各類群聚活動更是戒慎小心,期能有效阻斷任何傳染途徑。正如許多專家提醒的,「新冠肺炎傳染力強,沒有特效藥,全球大流行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各國除了加速疫苗的研發速度外,政府及人民防疫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做好自身與環境的健康管理,並儘量減少人群的接觸與活動。當然,要讓人不活動,是不可能的;人若不活動意謂著絕大部分的產業及經濟將陷入死水,不但直接影響人民生計,更戕害社會、國家的動能及發展。我們自然知道這一切都是暫時的,但這個暫時是多久,恐怕誰也說不準。近日,新聞媒體報導屢屢有某某知名企業、老店吹起熄燈號的消息,想必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到底還要撐多久」既然沒有切確的答案,目前全民唯能做的就是整備防疫物資,「武裝」好自己,掌握好所有的防疫契機,彌實所有可能的防疫漏洞,就是對現行防疫工作最負責任的表現。 事實上,防疫手段通常是寧可做過頭,也不要做不夠。猶如此前許多人會對中國大陸封城防疫的做法,感到誇張與不解,甚至譏諷其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的防疫手段。歷史上,第一次世界大戰從1914年開始到1918年結束,德國以一國之力抗英美法等大國而不落下風,雖然失敗似乎是必然的結果,但是1918年3月爆發的一場流行性感冒,卻被認為加速結束了這場戰爭。但是戰爭結束,流感還是繼續肆虐,連冰天雪地的北極圈愛斯基摩人都中招,甚至當時沒參戰的台灣都有4萬餘人死亡。除了亞馬遜河口的馬拉若島以外,地球上所有的人類聚居地都被蔓延,最終有超過10億人被感染,死亡人數達到了5千萬人。這是一次非常可怕的疫情教訓,更讓我們知道,病毒是全世界的敵人,沒有人可以置身事外。從中國大陸激進的封城防疫經驗,驗證當前許多國家漫不經心的防疫手段,或許他們會更扼腕於疏於防範、怠於部署,讓疫情一發不可收拾。人們總要為自己的輕忽付出慘痛的代價;「提高警覺,防疫優先」已經不純粹是句口號,更應具體的落實在生活上的所有行為。 因此,我們看到縣府主動喊停了許多群聚活動,面對開學季、民間習俗慶典等,更是如臨大敵,提前進行防疫部署;縱然還是有人認為稍嫌誇張了點,但正因為這般的錙銖必較與鍥而不捨,才能確保最好的防疫效果,但縱然是全部做齊了,也難免疫病不會入侵;君不見,近期國內的確診案例感染源幾乎均來自歐美各地,顯然打完了對大陸的防疫狙擊戰後,另一回合的防疫戰爭正在打響,半點馬虎不得。 自助人助,天佑浯島!在我們面對各級學校開學防疫考驗的同時,下一波的清明返鄉掃墓、廟會慶典等防疫考驗也正要開始。《孫子兵法》有云:「勿恃敵之不來,恃吾有以待之。」做好自主健康管理,降低群聚感染風險,永遠是防疫的最高原則,更需你我的恪遵與落實!
-
防疫期間應避免出國
台灣新冠肺炎病例迄今已逾60例,且近期確診案例多有國外旅遊史,再加上世界衛生組織已宣布疫情於全球大流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也宣布,東歐、中東、中亞及北非共42國與1地區,旅遊疫情提升至第三級警告,非必要避免前往。 因疫情嚴峻,本月15、16日兩日裡,共新增14例境外移入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確診病例,其中有高中生出國返台確診致出現班級停課首例,金門縣雖尚未出現確診病例,但防患於未然,為避免出現防疫破口,金門縣政府教育處全面提高防疫等級。而針對防疫期間師生出國事宜,本縣教育處表示,本學期由縣府補助辦理之中小學相關出國交流參訪行程一律暫停,後續視疫情發展再做調整;另教育處主辦之國際教育交流案目前刻正規畫後續配套措施,俟後將會統一公告說明,會以確保師生健康為決策優先考量。 至於本縣縣屬學校教職員工生(含保全、廚工、特教助理員等),自即日起至109年7月14日前應避免出國,暑假(109年7月15日起)出國規範,教育處將視疫情發展再行調整宣布。倘師生確有出國需求,須先向就讀學校專案申請核准。經特殊原因核准出國者,依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示,應加強個人衛生防護措施,返國入境後務必依疫情指揮中心規定落實相關居家檢疫。 新冠疫情未見緩和,全球已累計16萬餘人確診,分布逾130個國家地區;近日來的確診個案中,有大部分在疫情爆發後卻還堅持出國旅遊,其中有一例謊稱在國內旅遊,卻連續旅遊兩個國家,造成全公司及相關人員都要自主管理,無法外出工作,引起社會許多撻伐,如此自私心態,不顧疫情只為貪便宜,此明知故犯者,心態確實可議。 台灣對於此次疫情提早動員、步步緊盯,每一個案例都追蹤來龍去脈,積極防堵,如此認真防疫,在這非常時刻,只為一時之樂,執意出國旅遊風險之高,根本害人害己,同時增加醫護和防疫人員負擔。疫情當前,若無特殊事由,就不應出國,尤其台灣目前狀況在國際間,可說是相對安全,因此若非必要,大家大可不必選擇於疫情延燒期間出國。 戴口罩、勤洗手,全民維持好衛生習慣,對於防疫絕對不能掉以輕心,有鑑於台灣疫情持續向上,本縣教育處除暫緩相關出國交流活動,更積極落實校園防疫工作,定期進行校園消毒並加強師生體溫量測與衛教宣導,以及疫情通報機制,以維護師生健康。 疫情嚴峻,需你我嚴陣以待!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重創經濟,許多人的生命殞落,病毒摧毀世界的原有秩序,然而這場戰役還很漫長,希望大家繼續堅持個人衛生與健康防護,全民齊心防疫,努力堅持,定會在黑暗中迎來曙光。
-
工務部門協助路平專案 成效顯著
道路基礎建設是縣府施政重點,與民眾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日前縣長楊鎮浯率縣府團隊相關單位現勘環島南路、環島北路二段等道路建設成果,由工務處統籌全縣道路整建需求,依交通族群習慣、道路養護頻率分布、道路肇事熱點分布等基礎資料綜整分析,分別就路平專案、道路養護、重要道路拓建擬訂相關執行方法、政策並據以編列相關預算,分年分期有計畫執行路平專案,以落實縣民有感的施政目標。 金門早期因戰地戰備之需,交通網路密集四通八達,公路總長度逾370公里,密度為全國各縣市之冠,道路縱坡起伏性大、彎道多又路幅多數較為狹小,快慢車與人相互爭道,險象環生,另近年重型機械、車輛日益增加,道路損壞速率快,也使道路常見補丁現象。以環島南路為例,是屬於使用量大、道路鋪面差的路況,常為民眾所詬病的路段,縣長楊鎮浯指示工務處優先辦理道路改善,經規劃設計納入自來水管線汰換,該路段僅花三個多月即完成路平改善作業。有鑒於道路凹陷常發生於人手孔與瀝青混凝土交接處的問題,該路段更率先試辦人手孔周圍黑色早強混凝土加固工法,從鋪設完成道路至今已歷時四個多月,目前成效良好,人手孔周圍道路平整度與剛施工完成情況無異,且該工法也可間接減少管線維護或新接施工時道路開挖頻率,可謂成功解決沉的問題,後續將持續評估使用於其他道路,讓行車更加安全舒適。 工務處為配合路平專案之執行,以「道路整建」及「道路維護」二面向及「道路平整」、「不積水」、「孔蓋減量」、「路基堅實」及「不反覆開挖」五要點為推動重點。在道路整建部分,各路段整建計畫將視道路規模及分工等條件,納入排水改善、人孔蓋下地、路基改良、道路高程重新設計、道路轉彎線型檢討及道路縱坡度檢討等,一併進行總體改善;並已就經常重覆修補、道路舖面破壞嚴重之路段,建立道路整建計畫清單及量化評估指標。目前先就民意反映路況不佳、養護頻率較高及平整性指標較差路段進行彙整,分年分期提出路平、拓寬、養護計畫,以符地區道路整建需求。除了計畫性路段整建改善外,如果有急迫性破損嚴重的路段,也將責成養工所協助先行進行鋪面修補,提供用路人平整舒適的用路環境。 九十四年元旦從花崗石廠改制成養護工程所之後,告別了事業生產的工作,成了為民服務的工務單位,主要為民服務的項目包含:道路養護、公園路燈管理與違建拆除,配合縣府路平專案,平時定時派員道路路面巡查,辦理地區主次要道路路面損壞修補暨附屬結構物修復,維護行車安全。後續也會主動對接工務處與各鄉鎮,調查全縣主次要道路施工背景、保固期限及預計施作路段,協助路平專案之推動,提高執行速率。 平心而論,道路建設是長久且持續性的施政工作,由於近年金門營建產業蓬勃發展,重型機械、車輛日益增加,加速道路損壞速率,造成路面補丁眾多且高低不平,以往小面積修補不僅造成路面美觀性不佳,還可能影響路面品質。養工所最近使用「瀝青混凝土鋪裝機」,改以熱拌瀝青混凝土進行長路段約30公尺之AC路面刨鋪作業,避免針對路面破損、龜裂,大面積刨鋪等問題,舖築過程可縮短近一半時間,快速又有效率;改變自有工班道路修補模式,訂定路面修復工法及提高舖面材料品質,藉以精進過往一成不變的道路修補方式,避免民眾產生同一路段不斷挖補的不良觀感。尤其,以環島北路二段鋪面補丁破損嚴重處,養工所刻正進行長路段大面積修復,路面平整度明顯改善比過去增進許多。 目前由縣府工務處與養工所陸續展開路平整建工作,養工所為致力提升道路修復品質,除主動巡查、修補之外,民眾反映通報事項也以4小時內完成為原則,並將執行工作之前、中、後處理情形於網路公開說明,貼切受理民眾反映事項,保持路面平整、完好狀態以維人、車安全。楊縣長期許工務處及養護工程所於道路及養護主管機關能達到「道路平整、養護快速、行車安全、人民有感」之目標,還給用路人一個舒適安全行車及人行環境。
-
強化人事功能 落實施政服務
金門縣政府為期健全各級機關部門組織,強化人事運用功能,鼓舞服務熱忱,激勵工作士氣,提昇行政效率,縣長楊鎮浯核定施政團隊所屬機關主官(管)調任作業,人令日前並已發布生效,棒棒相接,無縫接軌,業已各就崗位,積極展開為民服務。 根據了解,此次縣政團隊正副主官(管)調整作業,悉依現行法令「制度與專業」考量而定,也是縣長楊鎮浯上任一年以來,針對強化人事運用實際需求,進行有幅度之異動,其中有職務歷練,也有提攜績優幹部,而最為引人矚目者,應是榮獲晉陞官位官等者,所謂:人有定位,事有定規,乃是政府施政常態之措施作為,相沿成制,古今皆然,旨在促進新陳代謝,期使為民之政策政令順利推行,恆久以來,未曾言廢。 依據公務員服務法現行條例規定,身為公務者,概應忠誠履行應盡之義務責任,不許怠忽失職,爰又訂頒公務員平日考核獎懲辦法,通函全國各級政府機關一體施行,在分官設職體制下,逐級考核,俾供留優汰劣,去蕪存菁參考。換言之,公務員雖然身受公務員保障法之保障,惟若有違章法,尸位素餐,混跡渡日,不求上進,而有具體事證者,隨時可能受到人評會決議淘汰出局,因而公僕一言一行,務必謹慎小心,自愛、自重、自惜。 綜觀此次上榜諸君長期服務公職,一般學歷都在專科以上,亦且皆具法考法用資格,堪稱學經歷俱全,適才適所,如今能得更上層樓,證諸一分耕耘,一分收穫,自非僥倖,實至名歸,值得肯定,畢竟職位之更動,是責任之延續,而今而後,如何一本初衷,毋怠毋忽,全力以赴,努力打拚,交出績效,予民有感,留個好名聲,好身影,接愛檢視公評,重中之重,要中之要。 時代在變,環境在變,往昔所見許多人與事,也在改變,回顧過去,金門一直扮演著實驗角色,亦因烽火連連,有段民窮地瘠漫長歲月,由於先天不足,後天失調,教育水平普遍低落,人才斷層,影響所及,地方政府與學校行政組織人事,胥賴向外求才,時至今朝,金門人才輩出,各行各業,應有盡有,卓然有成,表現特殊者比比皆是,惟以各級政府行政組織編制員額依然有限。公務領域窄門猶在,除非通過國家考試及格分發派任,欲期進入公部門任官晉級無捷徑、無偏門,但憑真本事硬工夫始得如願以償,餘如旁門左道,靠人事,拉關係,已成過去式,難以成事。 僅以此前遴用教育行政人事為例,人云亦云,爭議不休,至今短短一年,褒多於貶,要問種因為何,答案即是唯公無私,用對人,選對才,做對事,來者責任心、榮譽感與旺盛企圖心兼而有之,亦且求實求變,有理想,有抱負,有目標,又能以身作則,默默付出,帶頭實踐,面對問題,解決問題,傾聽諫言,兢兢業業,不改初衷,不惟消弭無謂誤解。贏得信任、幹得不錯之口碑,凡此即是落實施政服務價值,計畫不落空,績效不掛零。 縣長楊鎮浯循循善誘,期勉施政團隊同仁落實施政服務,貫徹當前「防疫與紓困」兩大工作使命,而也期盼大家相互包容,相互支持,防疫第一,紓困優先,超前部署,即說即做,爭取奧援,結合各方力量資源,守護金門,共赴事功,打贏疫戰,解決民瘼民困,讓金門持續向前,大家幸福快樂。
-
小三通復航的春燕來了?
三月十日,中共最高領導人習近平來到了武漢,在武漢因新冠肺炎封城四十八天後,習近平來到武漢透露什麼訊息?很明顯是疫情已取得控制,如果武漢近期可以取消封城,則小三通復航的春燕就為期不遠了。 習近平為何選在這個時候來到武漢?敏感人士認為,在全球各地確診人數不斷飆升,義大利全國封城禁足的揪心消息中,習近平武漢之行算是飽受封城之苦的數百萬計中國民眾難得聽到的「好消息」。因為,中國最高領導人選擇此時前往武漢,至少說明當地的疫情的確已經受到控制。 法新社的評論就指出,訪問武漢的習近平向世界發出一個訊號,中國正在取得抗疫勝利。香港媒體則分析表示,習近平此行釋放三大政治訊號:一是疫情已暫告緩和,二是給予復工信心和鼓勵,三是安撫承受疫情封城的民眾。 目前大陸每天的疫情快報來看,分成湖北一級區與其他區,全國每日感染人數已降到五十人以下,主要集中在湖北,其他區已在五人以內,華東一帶已連續二十天無人確診,江蘇目前治療中的有四人,福建地區在二月下旬僅有零星兩、三人確診,其他地區無人確診,也就是已連續十三天無人確診。 大陸疫情專家表示,希望在三月底新增病例「清零」,目前已很多區域自三月四日降為低風險地區,湖北省十一日發布通告宣布,全省將分區、分級、分類、分時有序推進企業復工復產。武漢是復工管制最嚴格之地,將展開有條件的復工,因此研判武漢也可望在近期宣布解除封城。 金門鄉親最關注的是小三通何時可復航?自新冠肺炎爆發以來,金門因地理位置鄰近大陸廈門,以及小三通特殊的地位,長期以來兩岸人民的交流往來對比台灣更為頻繁,因此疫情升溫以後,加上幾公里外的廈門市也開始有多起確診案例出現後,金門逐漸浮現「希望關閉小三通」的聲音。最終楊鎮浯縣長在二月五日以基於防疫需要,防範中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傳染經由小三通航線傳入金門,強烈建議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從二月六日開始,暫停金門小三通客船往來,視疫情改善後再行重啟。 二月七日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也發出新聞稿回應,表示有關金馬地方政府建議暫停小三通客船往來,基於防疫優先,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討論,因應中國大陸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自一○九年二月十日起暫停小三通客運船舶往來。 十七年前受到SARS疫情影響,當時剛實施二年五個月又二十八天的金廈小三通,因擔心疫情蔓延,行政院依據金門縣政府的建議,繼馬祖之後,宣布在當年五月十七日起小三通暫停金門與大陸客、貨船的往來,那一波小三通停航了二個月,當時的陸委會主委是蔡英文,副主委是陳明通。 十七年後,蔡英文出任總統,陳明通擔任陸委會主委,小三通停航還是在他們任內發生,而從二月十日小三通停航迄今也一個月有餘,由於當時是由地方申請暫停,所以需要由地方向中央申請復航,而中央與地方的公文往來、內部審核評估、中央與大陸官方協商,這些都需要時間,知情人士研判申請復航跑程序需要個把月,有關單位要有先做好復航的心理準備。 因此,從中共最高領導人習近平到武漢,不難嗅出「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的春燕訊息,我們希望就算會超過SARS疫情的二個月停航期,但也不要超過太多,讓鄉親能早一點看到希望,因為小三通自停航以來,對地區觀光、經濟活動產生的影響之大,已遠遠超過十七年前。
-
期許推動共融公園 體現扶幼護老社會
一座擁有兒語嬉戲、身障者不受歧視而能平等使用,慈顏老者樂齡活躍,又有年輕人陪伴照護的人間美公園,即將在仙洲金門島誕生了!這是禮運大同篇所描繪「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的境界,即將具體問世!正當鼠年病毒為禍人間,大家飽受禁閉囿限之苦,金門縣政府在開年後於0215日首先推出溫暖人心的方案,研議建置金城莒光、金湖蘭湖、烈嶼雙口濱海區等三處共融式公園,是建縣百年來第一等大事,值得全體鄉親期待,咸感榮耀! 「共融」源自基督教徒團契與上帝親密接觸的關係,也有稱為「融合」,出自特殊教育界強調在普通班裡「融合」特殊教育,讓特教生在普通班裡一樣擁有學習機會。後來為解決性別平權,護幼成長與受教權,新住民適應社區生活、迎接高齡社會所面臨的長照或在地老化等四大社會問題,再將此種理念衍生出去。由性別平權而融合多元性別之生活與工作環境;由護幼成長而有共融遊戲設計、共融友善公園;由關懷新住民而呼籲多元文化融合;由長照或在地老化而鼓勵青銀共居、樂齡教育。共融公園要讓0~99歲及身障、兒童都能夠使用,大家一同透過遊戲場,在遊玩的過程中建立互相尊重、包容與合作的環境及文化。其精神與價值,不是「遊具的種類、場域的差異、空間的區隔」,而在乎「一個涵蓋所有族群、性別、膚色的世界,一個需求相同的世界,一個需要共融的世界」,打造適合不同社會背景、宗教、性別、年齡及身心障礙人士,都能在此共同使用,不受歧視而自由的體驗,滿足其能力所及的活動。 從北歐芬蘭,到美國、日本及南韓,都出現公園友善化設施與設計,台省各縣市出現共融遊樂園如雨後春筍般,吸引各年齡層、行動不便或弱勢族群入園使用。屏東基督教醫院結合宿舍大樓及鄰近勝利之家,打造全國第一個「社區多世代共融空間」,有泳池、花園與遊戲場,不管親子、長輩或身心障礙者,都能在此進行跨世代交流,得到照顧與成長,可作為本縣未來社區轉型之參考。大佳河濱公園共融遊戲場以海洋為主題,溜滑梯為船造型;象山公園改造靶場,以「樹蛙歷險記」為設計概念,用平面與中央地景丘營造為共融樂園;台北花博園舞蝶共融遊戲場融入大量設計元素,並使用許多共融遊具,在裡頭玩耍隨處都能發現驚奇!即便是最多金門人住居的雙和四號公園,也翻新了多項共融遊具設計,放眼金門校園、社區或各鄉鎮公園,多為罐頭式遊具(指塑膠化組合),欠缺主題性與地景式,已遠落台省,現在起步,迎頭趕上。 過往欠缺資源整合,只顧單一思維,侷限區隔性的設計,公園或遊樂場充斥著廠商主控之罐頭遊具,不只無法做到親子共享,更不利於全齡或行動不便者使用,導致使用者偏頗,設施功能無法滿足兒童、身障者、老年人的需求而降低使用率,最後停擺招致荒廢,非常可惜!縣政府這項規劃案,能體現讓老、中、幼均可友善共融的使用多功能設施。 東京農業大學的淺野房世教授說「其實共融式公園不是在設計一個空間,而是設計這一些小朋友的行為」。籲請各相關單位,創新思維,逐步汰除各鄉鎮校園、社區罐頭式遊具,引進親子共融、社區共融遊樂場,達到「所有人都能玩」(Play For All)的境界。 期許未來規劃案,勿流於主辦者單向觀點,聆聽包含主辦單位、在地公民(兒童、身障者及老人、環保人士)的聲音,放下設計師本位思考,成為協助實踐居民理想公園的「協調人」,再納入地景主題共融設計。最重要藉由共融公園之推動,鼓勵社區自主參與、管理、創新經營,體現扶幼護老、相互關懷的大同社會。
-
且論金門海運快遞專區
日前,針對在金馬設立海運快遞專區法規,與貨棧業者營運等規範,立委陳雪生,特邀請中央和地方等相關單位進行溝通協商。金門縣港務處、建設處也派員參加,積極向財政部關務署,表達金門設置海快專區「人力」及「法規」層面需突破之重點。 據此,金門縣政府特別指出,推動本縣為兩岸電商物流中心,是楊鎮浯縣長重大施政計畫之一。而港區中建置「海運快遞專區」,則為推動兩岸跨境電商最重要的基礎設施。金門與會代表除了就兩岸電子商務與物流發展,及金門積極推動料羅港區海運快遞專區所面臨的問題,和中央相關單位交換意見外,也就目前現行法規層面,及海運快遞建置條件的限制,請關務署務必支持,並予以同意比照台北港,建立同樣的基礎運作模式,以加速金門之發展,落實惠顧離島之美意。 金門縣府代表更強調,楊鎮浯縣長曾多次表示,金門產業要蓬勃,勢必要另闢蹊徑,扶植發展潛力型產業,以為金門產業長遠發展的支撐點。而「兩岸電商物流中心」與「大健康產業」,即是他任內將要努力推動的兩項重點產業。特別是「兩岸電商物流中心」,更具有產業發展前景,及帶動其他產業效益之指標性作用;金門應該利用特殊的地理優勢,把握契機,積極規劃,進而帶動地方相關產業的躍進。 何以如此論述?眾所週知,海運快遞貨物專區,是政府多年來推動「智慧物流」示範,創新重點中之一,若金門縣政府能善用兩岸地理環境之利,並依「海運快遞貨物通關辦法」規定,向財政部關務署等單位,申請籌設海運快遞貨物專區,完成倉庫及作業設備的建置,將可為兩岸跨境物流,帶來全新的運輸模式體驗,並讓有跨境交易需求的大眾,多一個低成本之貨物運輸選項。 尤者,鑑於兩岸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兩岸之間貨物即時性、小批量等物流服務是必然態勢。因此,金門縣政府更進一步說明,兩岸電商物流中心建置的第一步,就是「海關貨物查驗的人力挹注」與「法規鬆綁」,這部分除有賴中央的協助外,因事涉金門整體產業發展,縣府也將協請立委陳玉珍居中協調、協助爭取。 為了完整表達此意願,縣府代表在會中也再度說明,針對料羅港區的「倉儲空間」、「通關設施的建置」,與「貨物查驗效率的提升」等相關具體配套作法,各單位目前也已經積極著手進行及部署,且成效非凡,定能依進度完成一切作業,以應所需,只待中央等相關單位相協,即可竟其功,成其效。 針對上述之表達及明示,財政部關務署與會代表,也表示有關海運快遞專區政策期程及申辦進度,將會針對金、馬設立海運快遞進行法規研擬配套,配合金門縣政府,落實設立海運快遞專區政策。鑑此,我們在欣聞之後,更要有及時到位之心理準備,及物件落實之措施,期待金門海運快遞專區早日成立,再造小三通後,因善用兩岸地理優勢,另造金門新氣象,以振金門,且為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