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
響應2017行動年 再造觀光新金門
陳縣長自就任以來,即以「正心正念」的精神治縣,兩年來,可說成果豐碩,屢創佳績,除極力營造金門為幸福城市外,尚獲得全國最快樂縣市之榮耀,讓我們與有榮焉。尤其縣長將2017年訂為「行動年」,勉勵全體縣民能「即知即行」、「持續行動」,才能讓所有願望美夢成真,強調以往所訂定的施政理念及政策,都需一一落實執行,貫徹「知行合一」的理念,務期達到既定的目標,由此可見陳縣長的用心與努力,我們全體縣民更應全力配合,讓金門在2017年更名揚國內外。 王陽明先生所提倡之「知行合一」,前者之「知」是屬於道德觀念,後者之行是屬於道德行為,每一個人若能透過外在的「行」表現出內在的「知」,便能明辨是非,審慎力行,致良知而後即能「格物致知」、「窮理正心」,化宇宙天地萬物於一體,秉其秀氣與精要,才能達到「知行合一」的目標,由此更可看見縣長之用心良苦,更是高瞻遠矚。陳縣長以持續推動兩岸和平交流平台為努力的方向,尤其在兩岸尚未能和平發展的今天,金門的地位及角色更形重要。期望未來金門能取代香港之前,我們應有的作為是:金門之觀光旅遊發展模式應由兩岸政府正面引導,民間大力支持兩岸文化與經濟交流,建立兩岸溝通的橋樑與管道,以宏觀的思維角度促進兩岸和平發展,努力營造金門成為觀光旅遊及運動休閒島嶼。提昇地區旅遊服務品質,建立共識,宣揚地方特色與政府政策,讓觀光客能來了又想再來,實現陳縣長的「打造金門為舒適的運動島,以運動帶動觀光」理念。配合良好的觀光政策,結合企業及民間共同規劃行銷觀光,建立符合國際水準之設施,讓企業有信心將資金大量投資在金門,開創新世紀旅遊產業的定位與目標,具體落實規劃與執行。 創新經濟大師熊彼得(Joseph A.Schumpeter)曾經提出「創新」的真義,他認為各種不同的新事務、新產品、新材料、新方法、新工具與新成員都是創新的重要元素。金門未來努力的方向必須加入新要素,採用新方法,引入新成員,創造新產業,制定新的政策及前瞻性的法案,才能營造觀光新金門。這些年來鄉親在「幸福金門」的光環下,都應有自己的作為及共同的願景,並勾勒出金門發展藍圖,建設金門成為永續幸福健康的快樂島嶼。期望金門鄉親共同為後代子孫建構更好的立足點,且應共同扶持及團結,在各個不同的領域,發揮智慧與潛能,將每一個在海內外有成就之個人形成一股團隊的力量,共同奉獻心力,為金門這塊小小的土地提供智慧與創意,相信我們的能量是無限的,不僅讓中央政府看到金門,更能讓全國、全世界看到金門,讓金門成為國際矚目的焦點,並成為世界級的觀光島嶼!
-
發展觀光從整治市容做起
針對散見於金門各處之各種廣告物問題,縣長陳福海於多次會議中即表示,特定廣告物一般都定有設置及清理時間,審視現行既有法令規範,應以立法從寬、執法從嚴的角度,進行地區景觀整頓。縣長進一步言,法令若站得住腳,就應嚴格執法,莫令民眾心存僥倖或懈怠,否則將有損政府威信。另為美化景觀與市容,針對破敗、褪色的廣告物相關單位亦應一併嚴處。 對此議題,環保局表示,該局目前係依「金門縣政令宣導或公益性活動臨時張掛廣告及旗幟廣告設置處理原則」,受理旗幟及布條等廣告物設置申請。也會針對設置後之廣告物不定期派員巡查,若發現有髒污、破損、傾斜、脫落或其他致生危險或破壞觀瞻之虞者,將立即請申請單位主動改善或拆除更新,並依法令規範指示改善,違者依違規廣告物處理。而建設處也強調,該處目前為規範招牌廣告及樹立廣告設置,特依建築法第97-3條、金門特定區細部計畫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之規定,及考量本縣廣告物設置現況,研擬訂定「金門縣招牌廣告及樹立廣告設置管理辦法」中。 談到市容,相信許多出國旅遊的鄉親都會有此感受,從飛機快降落時望出去看到的整潔市容,到降落後進入機場看到的整齊、整潔,就已經讓我們覺得「出國好好玩」了!然後再看看人家城市每個角落的細節,不由得更會發出讚嘆:「走在外國的路上就是好啊!」反觀我們,為何市容如此不堪?尤其是雜亂之各種廣告物。若未能從根談起,終究無用,也非長久之計。 且以已都市化之台灣來說,即使在大台北地區,一些飯店管理式的豪宅,表面上一片華麗,然而到了巷弄內,所有的雜亂廣告、違章、頂加、鐵皮、鐵窗,老舊而腐蝕的牆壁、凌亂而暴露的電線,這些真面目又通通回來了。何以豪宅也如此?證明了這些醜陋,跟金錢無關。坐擁豪宅的資產,卻像住在貧民窟,你可以告訴我那只是她的選擇,沒有好不好,但是若從心理學上來深究,不難發現,這種醜陋環境的核心原因,是「不重視生活品質」、「沒有活在當下」與「從小無美學教育」。易言之,設若不能建立整治市容不只是投資品,而是代表一座城市的生活品味;生活美學之教育,則再多的呼籲;再多的罪則,依然無法從根整治市容。此觀念,應是聽聞縣長指示後應有的心理建設。 尤者,市容美學與觀光關係密切,更可以說是成敗之關鍵。這就是何以很多國人出國旅遊之動機;更是不計其數之背包客來訪之主因;甚至是市民歸屬感之要素。因此,我們認為,要發展金門觀光,當然要從整治市容做起;但要長治久安以維市容,允宜從生活品質、生活美學教育做起。也惟有如此,則金門方有可能晉身真正海上公園之境界,則陪伴而來之觀光產業,自可隨波而上,且讓我們以此共勉之,以祝金門觀光前景!
-
離島旅遊新熱潮村跑體驗金門之美
跟著村跑玩金門,放鬆心情體驗真實的金門之美!日前二○一六最美鄉村越野跑在翟山坑道起跑,兩岸眾多跑友邁開腳步,用跑步旅遊金門,讓這結合文化、歷史、美景的創意玩法,帶動金門旅遊新熱潮 融合運動健身與文化旅遊,且強力宣傳最美鄉村越野跑的馬拉松,在金門縣政府觀光處指導下,由金門縣旅行公會、廈門元翔海岸公司等單位共同承辦,別出心裁的村跑方式,結合兩岸觀光旅遊新契機,呈現金門在地文化多樣性,讓遊客能穿梭在聚落及山海間,沿途欣賞美景,邊跑邊親身體驗金門的美。 跑者從古崗起跑,沿途經文台寶塔、金酒舊廠、水頭聚落、茅山塔,再回到水頭聚落,繼續沿著北門城、明遺老街、歐厝聚落和海灘,最終回到起點翟山坑道;其中,還有一段路線是登頂茅山塔;而賽道上為跑者設置了美食、景點新玩法體驗、還有人寫生,融入了濃濃的金門風情。古崗社區居民則在起點設攤現做紅龜粿,讓賓客盡情享受,吃了再上路,許多在地民眾和遠道賓客都讚不絕口。 現在,大家都在城市跑、公園跑、馬路跑,卻很少在村裡到戶外的田野跑,別有一番風情的村跑,反璞歸真,愜意放鬆,遠離城鎮的喧囂,奔跑在鄉間小路的感覺,也是另一番情趣,能讓跑者跑出滿載驚喜和滿滿精彩回憶。 在金門村跑,體會金門濃濃的人情味,令人感到溫暖與動容,坑道與戰車、山林與海岸、燕尾與馬背,調節著跑者的步履節奏,細節豐富,處處展現金門的獨特與細緻動人之美,同時體驗鄉村的人文風情,重拾人與土地之間的連結。 不以競技為目的的村跑,透過奔跑的方式,鼓勵民眾重新回歸鄉土,體驗鄉村的美好,讓跑者主動參與跨文化的交流和碰撞,靜下心來,細細品味,體悟到金門的韻味與內涵。提倡體育結合旅遊,或體育融合親子模式,將村跑增加互動體驗項目,凸顯本地清新山水、閩南古韻文化、特色美食、戰地風情,遠離浮華的外表與塵世的喧囂,深入探詢金門的豐厚底蘊,積極傳遞健康、快樂的跑步文化,讓村跑開心、好玩而且充實,同時藉此機會打造旅遊新品牌,以村跑運動帶動地區經濟的發展。 村跑,是近年來體育旅遊的一個新興項目,在國內國外各地陸續舉辦,受到了越來越多熱愛旅行與體育的民眾喜愛。村跑活動重新詮釋跑步和旅行的意義,以奔跑的形式體驗心中最美的景色,在享受運動樂趣的同時,也欣賞著賽道沿途的美景。縣府則盼透過村跑與在地旅遊資源相結合,統整優勢旅遊資源,促進金門旅遊方式多樣化,讓跑者能用跑著玩的方式建立起與金門的溝通橋樑,讓陸客能感受到金門島的親切,也發展出海峽兩岸豐富多彩的旅遊資源、文化民俗也能進一步交流和融合,只要村跑步履不停,金門未來還會呈現更多驚喜。
-
以行動力創造在地價值
縣長陳福海日前聽取規劃單位「金城鎮觀光發展建設行動計畫」報告,宣示和定調這個計畫為具體行動計畫,尊重委員專業建言,希望業管部門以務實盤整將推動的優先順序訂出來,縣府願意投資金城鎮來打造亮點,並從今年就要動起來。 據報導,「金城鎮觀光發展建設行動計畫」主要以打造浯江首都,串聯五星聚落為願景;各項發展策略方案,主要為:招標所改建停車場、金城鎮公民廣場、莒光樓內部陳展及夜景廊帶、浯江北堤運動園區、自行車道串聯、聚落觀光發展、後浦老街活化再生、浯江溪水質及景觀改善、莒光地景美術園區。景觀總顧問劉華嶽則建議,開發量體要儘量往下降,且不宜過大較好。 事實上,目前許多政府規劃案,總是說的多做的少,更總是把能蒐羅到的資料、意見,都往裡頭添加,最終造就了一個「人人都可以接受,卻不一定滿意」的結果,但真的要據以推動,不是因為變數過大,便是因為陳義過高,只能束之高閣。對委託機關而言,自然也不希望落得如是下場,但如要面面俱到,便難以貫徹或堅持某些規劃原則及理念,如是產出的成果,自難以受到承續者的服膺,蕭規曹不隨,報告書一本本往上疊,實務的成果卻愈來愈少,有時候甚至還抵不過主事者福至心靈的神來一筆,如何不令人喟嘆花費公帑之浮濫、行政效率之不彰。陳縣長早公開宣示,今年為「施政行動年」,各局處不宜進行同性質、重複性的規劃案,應以「嚴謹」、「實用」為最高原則;或便是對於類似的行政積習,有所體察。 平情而論,對規劃單位而言,順利結案是最高目標,後續是否可行,畢竟變數太多,亦非其所能左右;然一份報告書若欠缺了清楚、明確的定位,規劃內容無法對涉及的現有計畫進行整合,落實可行性及行動力,便難以稱得上是一份「合格」的規劃報告。諸如:現多數規劃都採「加法」;金城已是金門的政經中心,相應資源、建設已屬多元,有否必要再進行疊加式的重複建設,擁塞生活空間?又如浯江溪、體育館周邊有開闊、無可替代的自然生態及景觀,能否結合周邊資源、串連動線,使之成為金門的「戶外運動聖地」;金城的「亮點」工程?如能在城鎮中心思考用「減法」予民眾更多的綠地與呼吸空間,創造小而美的城市之肺,不也更受民眾歡迎?此也與劉華嶽老師「開發量體往下降,不宜過大較好」的主張相互契合。 究實而言,所有的公共建設都在「賣服務」,其重點仍在內涵而非硬件;硬件僅在於滿足服務內涵的前提下,所賦予的必備要件而已。然而,現況許多公共建設卻都反其道而行。先有決策,再來想理由;或是有了硬體,再來想填塞何種服務。於是乎,服務能量依舊,空間卻愈來愈大,再多出幾座「蚊子館」也就不稀奇了。扁政府時期,為選票考量,斥資超過50億元,陸續擴建台南、恆春、花蓮、台東、屏東等小機場,結果這些嶄新的航站,都陸續變成了蚊子機場。上行而下效,若不能痛定思痛,再多的口號都救不了台灣頹圮的政經局面。 總之,我們服膺專業,更該勇於挑戰專業。愈在地,愈有價值;與其營造鏡子般的城市,不如想想,或許未經潤飾的地方,才更讓人心醉神迷。
-
以更好的打假作為 維繫金酒資產與令譽
金門家戶購酒使用的「提酒券」傳出首宗偽造案;經警方跨年偵辦,已有嫌疑人到案。據報導,目前共有十二名商家報案共遭詐騙四百六十九張假提酒券,「價值」逾三百五十萬元,酒商憂心恐成呆帳,盼警方儘早破案。本案係因酒商在購買了一位男子上門兜售的提酒券後,發現提酒券上的里長簽章有異,立即報案並通聯同業加強注意。 適值春節家戶配酒作業,通常也是一年之中酒價最好的時候,此時首傳提酒券造假事件,對金酒、商家或消費者而言,或都正是一次警訊。特別是這次的偽仿對象,首次針對金門在地特有的提酒券,恐怕是許多人始料未及的,縱然金酒公司在提酒券的紙質、印刷上都做了防偽措施,但仍讓不肖人士有可趁之機,顯然在內控及企劃作業上也有亟須加強及提升的部分。畢竟,提酒券之偽仿不單只是酒商的損失而已,擴而及之,還攸關金酒品牌形象、信譽,以及市場秩序,若能藉此全面檢視防偽措施及流程,強化內部稽控與管理,或也不失為一次化危機為轉機的典範案例。 眾所周知,偽仿金酒產品最嚴重的,當屬中國大陸,特別是福建沿海地區。或因金酒之盛名不墜,堂而皇之公然陳售偽仿酒品的亦所在多有,這還不包括打「擦邊球」,以次充優或魚目混珠者。誠然,在大陸打假有其難度,卻不得不做,此也是金酒公司近年來致力於參加大陸各種酒類評鑑及行銷活動,用以取得官方或權威機構背書的主要原因;然而,要靠人力在廣袤的市場中打假,就像在大湖中丟小石頭,掀動漣漪固然不假,關鍵是持續不久,難有綜效。於今,這般的偽仿風氣甚至擴散到市場、範圍更小的金門,對此,我們或能有以下判斷:其一,大市場的偽仿操作已滿足不了不肖者的胃口;其二,金酒的防偽等級太低,不仿太對不起自己;其三,相對於實體商品的偽仿,偽造提酒券顯然更為容易、成本更低;其四,金門本地的防偽意識相對薄弱,成功率更高。當然,因為金門市場相對狹小,「出包率」也更高,但這或許能和金門居兩岸區位樞紐,可快速潛逃離境的優勢相互扺銷。因此,此次首度發現偽仿提酒券,萬不可等閒視之,箇中牽涉的營銷作為與打假策略更該是我們應予持續關注及討論的課題。 事實上,金酒公司在商品的防偽辨識上,下了許多工夫與成本,諸如:鋁蓋、酒標、蓋標,都以特殊紙質或印刷來墊高偽仿的難度及成本,金門專有的提酒券亦復如是。但這些防偽措施或都有一個共通的特性,便是需以人眼、手感或特殊工具去做一線的辨識。按說在購入大量提酒券的情境裡,酒商應有足夠的知識在第一時間辨識真假,而不是在購入了近五百張提酒券或發現提酒券上的里長簽章有異後,方才驚覺受騙才是;平素與酒為伍的酒商尚且如此,一般消費者又將如何?由見金酒防偽措施之「親民度」及「即辨度」出現了根本的問題,若不思通盤檢討與改進,恐衍生更大的危機。 總之,商品防偽應用是種不進則退的歷程。往昔通用的電話防偽或正因其通用性而陷入了以偽辨偽的窘境,但相對的紋理防偽、數位防偽則因為網際網路的普及,邁向了更高層次技術興革;金酒公司或也能據以找到最佳的防偽打假策略,維護珍貴的金酒資產與令譽!
-
安全防護無假期利己利人固鄉邦
金門縣政府日昨召開治安會報暨106年加強重要節日安全防護工作協調會報,由秘書長林德恭代表縣長主持,集縣府局處及消防、環保、衛生、各鄉鎮村里守望相助巡守隊代表於一堂,即席表示農曆春節即將到來,至盼業管主辦機關秉持一貫為民服務之精神,加強上下縱橫之協調聯繫,期以「治安平穩、交通順暢、服務熱心」三大主軸,群策群力,共同為地區整體安全防護作出奉獻。 此次會報係由警政團隊負責擔綱策劃提報,會中除報告地區105年冬季治安狀況外,並就106年加強重點節日安全防護具體措施付諸廣泛討論,交換改革意見,發言極為熱烈,有溝有通,有共有識,咸表安全防護工作,即是維護國家安全、社會安定、人民安康之工作,可重不可輕,人人有責,和衷共濟,做到萬無一失,利己利人固鄉邦。 根據瞭解,年關在即,警政署為期因應時空環境任務實際需求,爰特針對過去年復一年之「春安工作」,進行深入檢討,決定改以「安全防護」取代,如此「機關」與「社會」名稱一致,分別「政風」機構與「警政」機關各依權責,分工合作,發揮統合最大功能。 持平而論,治安工作,乃長期性之工作,應不分時間,不分季節,春夏秋冬,全程一貫,緣此治安工作,殷盼大家投入,全民配合支持。畢竟有「治」才能「安」,「治」是行動,「安」為成果,所謂警力有限,民力無窮,治安主角在「警」,治安後盾在「民」。 再者,改革與創新,進步之動力,捨棄原來「春安工作」名稱,謂之「安全防護」,綜其內涵與精神,換湯不換藥,目的實無二致,以民為主,服務至上,用心不變。然而治安狀況,卻常因人而異,瞬息萬變,諸如每逢慶典節日,最易「樂而有疏」,發生意外事故。孰是會後宣教作為,應有後續作為,讓大家告訴大家,何謂安全維護,為何要做好安全維護,藉此促使全民明其意,知其義,相勉相許,實踐力行,效果更佳。 何況「安全防護」與「社會治安」係屬專業名詞,非是一般人所能全然清楚了解,則便是現任公僕同仁也不例外,或因日久玩生,時空推移,環境改變,淡而忘之有之,益見宣教工作,極為重要。 此外,安全防護工作,有其不可分割,而是整體性之工作,不分機關學校社團或公營事業機構或民間,務必人人警覺,處處留心,事事謹慎,發現任何可疑「人、事、物」徵候,應即密報檢舉,此前金湖警察分局於短短6小時內,迅速偵破轄內莠民王氏深夜潛入正義、開瑄與多年三所學校及瓊林之親戚家行竊財物得逞,消息見報,輿評讚譽,有警有察,掌握確實,按圖索驥,手到擒來,有治有安,宵小無所遁形。 金門幅員雖小,位居要津,兩岸三地人潮往返熱絡,同是人,類不齊,整體安全防護,不容懈怠疏失,因而各級機關除應強化委外保全措施,對於辦公處所、廠房、倉庫、供水供電等等重點處所,萬勿吝惜投入人力,履行早晚巡察,有耕耘必有收穫,一分付出,一分保障,須知徒法不足以自行,人是萬事之主體,唯有大家防患未然,才能確保萬全,共享安樂。
-
南明餘暉「萌」金門
1959(民國48)年金門構工部隊於舊金城東炸山採石,意外發現魯王墓,「皇明監國魯王壙誌」石碑、「買地券」磚契之出土,使魯王真塚在誤判126年(1833-1959年)之後,得以重見天日,為《明史》誣判鄭成功「沈王於海」,得以昭雪。56年後,一個偶然的機緣,一件宗族文化展示委託案,一場隨緣的對話,掀開了探究南明餘暉在金門的漣漪,激起了藝文與鄉土文史界莫大的興奮,並策動一系列特展、地景探勘活動與研討會,把「魯王壙誌」迎回金門老家,將魯王以降深耕金門18年(1644-1662年)之軌跡、史料與文物,活絡為金門特有文物供應基地。 文化園區管理所長盧根陣與燕南山書院長楊樹清,在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長張譽騰引薦下,見證「皇明監國魯王壙誌」石碑,已成為該館之「鎮館之寶」,及偶然機緣,驚艷於民間收藏的金門古地圖,再與大陸廈門、漳州、泉州學者交流後,回溯建縣百年來陸續發掘與整建之繽紛文史遺蹟,興起了將「皇明監國魯王壙誌」石碑迎回金門,同時結合金門宗族文化家廟祭祀儀軌,完整展示念頭。 金門縣宗族文化研究協會(前身是族譜研究協會)在創會長黃奕展暨陳順德、葉鈞培會長之領導下,長期鄉土田野調查、追蹤姓氏源流、鼓勵撰寫族譜與展示,為金門宗族文化紮下深厚根基,績效卓著。接受文化園區「兩岸南明文化與家廟族譜交流展」之委託案,經由總幹事陳榮文積極奔走兩岸三地串連,「兩岸南明史蹟與宗族文化學術論壇」於日前在金盛大登場,網羅了兩岸三地名家蒞金演講研討。 前置作業的對話非常重要。楊樹清開列一些鑽研南明史的學者專家,吳鼎仁驚爆「漢影雲根」任其餐風飲露,有風化敗壞之虞,而原來「漢影雲根」之「根」字不見了,據說已被村民取走當豬寮,1958年構工部隊挖掘魯王遺骨真實處為何?當年竟然未立碑標示,徒留今日遺憾!金庸《鹿鼎記》筆下的天地會竟然與金門有關。天地會與洪門、洪旭、中秋博餅之關聯,南明兵部尚書盧若騰與當時燕南山太文巖的達宗和尚交好,時相詩詞應對,而達宗與道宗兄弟據傳就是金同天地會之會首。他們是臥底的,還是搞情報的?他們是黑幫或是義軍?金門人在不知不覺中捲入了南明歷史驚濤駭浪的一頁! 魯王真塚,破了魯王為鄭成功所害之說,還鄭氏清白,但兩人在金門的君臣關係卻啟人疑竇。魯王在金門走投無路,貧病交迫,只好落地生根;鄭成功擁兵自重,自號「延平郡王」,據台反清復明,經營台灣為核心,開啟所謂「明鄭時期」。故鄭氏奉魯王為上賓,非以君臣相待。 魯王及其部眾,則是真正把大量文物散落在金門。為了探勘這些散落在金門各角落的文物遺址,「金門南明史蹟踏勘」活動,曾邀請兩岸文史學者及鄉親實勘走訪魯王墓與魯王疑塚、明遺古街、漢影雲根及南明古道、盧若騰故里、鄭成功部將洪旭故里等文化地景。 金門歷史博物館規劃的長遠目標,就是要「打造成為海內外華人姓氏交流平台,成為一個尋根的入口」。每個聚落姓氏都立有家廟和堂號,以傳承文化;目前超過170座家廟和宗祠,成為金門重要的文化特色。金門歷史博物館因此串聯這些家廟與宗祠,保存其溫度與廣度,結合南明史蹟展,選擇陳氏與黃氏宗祠祭典,作為本年度展示重點。包括同步辦理兩岸宗親謁祖會親、「家廟文化巡禮」活動,以古禮祭祖儀典,詮釋其文化意涵,彰顯宗功祖德之宏偉。 「兩岸族譜交流展」是宗族文化協會的常態展,多年來該會已累積雄厚的族譜,有些已出版問世,有些在整理中尚未付梓,還可能迸出令人驚奇的發現。從族譜裡探源尋根,可追蹤宗族先民之移動軌跡,見證華人血液裡枝繁葉茂之脈絡。金門宗族文化研究協會另一重責大任,是推廣族譜知識。曾策辦或參與兩岸宗族常識擂台賽,今年更組訓青少年團前往廈門參加海峽兩岸宗族知識擂台賽。 在冥冥中魯王率眾來金,雖然已是王朝日落,但無意中卻彰顯了金門的文化地景價值。南明史蹟在金門延續活水,金門因南明史蹟而綻放亮點!格局決定結局、態度決定高度,陳縣長指示「期待藉由迎回魯王壙誌,帶動金門南明史研究文物保存,衍生景點觀光效益」。一頁光輝的史詩,正待吟誦,南明餘暉「萌」金門!
-
讓金門成為兩岸和平的新起點
海基會董事長田弘茂日前赴金門了解小三通等相關業務,回應福建省政府秘書長翁明志時指出,將檢討業務的需求,再研究是否派員進駐金門;翁明志表示,金門是兩岸間一道「巧門」,對海基會前進金門設辦事處樂觀其成。 海基會是否有機會在金門設立辦公處或派員進駐,實則應予行政院於2016年12月26日核定設置的「行政院金馬聯合服務中心」職能攸關;如若中央相應部會均能在金門設立辦公室或派員進駐金馬聯合服務中心,在工作的協調及職能上會更有效率,也更能達到預期服務的效果。但之於兩岸事務,如若我方對陸方的主軸不變,換個駐地與是否能打通台北與北京的通道,或予金門更多兩岸事務的發語權或技術性運作的權限,並無直接性的因果牽連;此或便是海基會金門辦公處是否可行的問題及盲點。因此,在完善翁明志秘書長所稱金門是兩岸間的一道「巧門」要件的前提,應是海基會、陸委會對金門之於兩岸事務角色的釐清及定位。「重視」不能只是掛在嘴邊,而是要經由務實的踐履,一步步的去實現。 就如芻議已久的「金廈經貿特區」或任何具類同的機制名銜;依金門之區位優勢、源於《離島建設條例》之立法意旨,金門自然較台灣有更多的兩岸事務的發展機會及利基,朝向「金廈經貿特區」的方向共同努力,似也是必然之舉,但至少還必須促成「聯合行政中心」的肇立,方有實踐上的可能。可預想的是,金廈生活圈中必須相當程度的服膺同一種規範與制約;縱然兩岸政府能延續「擱置爭議、追求雙贏」的共識,但在缺乏「互諒、互信」的機制下,恐怕也有責不到人、令不出門的憂慮。是故,如若要推動金廈經貿特區,便應在既有利基及條件下,在共同認同的地點設置「聯合行政中心」,職司公文書的認證、核發,關聯事務的協調,乃至於糾紛的仲裁及標準作業流程釐訂;如此,所有政策、產業合作及試行才有海闊天空的可能。就此,若意圖擁有折衝、協處兩岸事務的職能,首要便是取得雙方的互信及政策授權,方有再進一步的可能,若否,不論是將機關擺在那裡,都難脫「冷衙門」的命運。 平情而論,不管兩岸情勢如何詭譎多變,所有人都希望能朝向好的方向發展。近日,尚傳出大陸對台鷹派抬頭,出身外交系統的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可能於農曆年前遭到撤換的消息;不論其最後是否成真,相當程度亦顯示對台強硬勢力的蠢蠢欲動與不滿。我方若欲在此刻修好彼此關係,或可本著「危機控管」之前提,宣布在金門「先試先行」兩岸非戰區或和平特區,主動拋出設立金廈或兩岸聯合行政中心芻議,讓彼此有個和緩及實務洽接的過程,如此對兩岸的務實交流才真能有突破性的建樹及發展,北京、台北的兩岸熱線也就不是那麼要緊了;因為,如果面對面都沒法解決問題,時間與空間更絕不會是療傷良帖。 總之,當下的台灣正面臨區域整合威脅,除了狂人政權外,幾乎每個國家、每個經濟體,都在尋求以雙邊或多邊的區域整合、自由貿易協議等方法,來面對此一鉅變。以「金廈聯合行政中心」作為兩岸和平試點的起點,既是一種創意、一次歷史使命,更會是兩岸圖謀和平與發展的重要機會!
-
多元建設思維營造未來城市
日前中華民國都市計劃學會聯合會蒞金參訪時,陳縣長向來訪貴賓表示:金門是兩岸亮點,點亮金門才能點亮兩岸,「共構金廈生活圈」是未來建設金門的目標。在「兩岸金門」永續發展的大前提下,必須重啟建設新思維,朝「金廈富貴相連,共建美好海上花園」的願景努力。陳縣長自就任以來,即提出很多建設金門的方案,並如火如荼的進行,以期邁向永續發展。縣長認為「只有金門好,台灣才會好;台灣好,兩岸人民才會更好。」最近TVBS所做全國縣市長施政兩週年滿意度大調查結果,陳縣長在「快樂指數」及「城市光榮感」兩個選項指標評比高居全國第一,這是陳縣長及全體金門人的榮耀,同時也為金門帶來新的建設思維與希望。 營造永續、智慧、科技、人文的未來城市已是當前最現代化且前瞻多元的趨勢,因此未來的都市規劃更應以此目標作為依據,諸如道路拓寬、節能儲水、停車規劃、展演場所、國土規劃、產業輔導、生態保育、文資保存、史蹟保留…等建設,均為發展未來城市的重要元素。未來在能源使用、綠建築到災害防救的各項建設,都需要更多科技和人文「智慧化」的整合。近期出刊的遠見雜誌中對2017年未來大趨勢提出明確的分析:文化結合科技將是培養創新意識的重要泉源,若從教育著手,更能培育創新的社會氛圍與建設思維。資訊智慧化成為科技介入的最好角度,透過數位化系統,將建構出一個更適合居住及生活的環境,重視節能、環保與安全的環境,未來城市新建築物必須設置雨水貯集槽、太陽光電板、屋頂綠化、電動車充電設施、自行車位與淋浴空間等綠建築與綠生活設施,這也是金門地方永續發展目標中所訂定「生活的金門」。 目前全球共同面臨著環境惡化、生態失衡、能源枯竭等課題,早期的建築設計都缺乏與環境共生概念,室內環境的舒適性多仰賴電機設備來達成,造成建物耗費大量能源,未來在建築設計或整修過程中,應提升建築物智慧綠建築的功能,才能降低對環境的衝擊,並由「減少能源的消耗量」及「提高用電的成本效益」兩處著手,進行能源管理。從智慧綠建築邁向舒適好生活的時機,導入科技生活化、永續環保與智慧化等相關產業技術,未來新建築美學觀念亦將形成「永續城市」的發展理念。從產業、文化、教育、科技融入居住環境,深入日常生活中,創造未來城市的網路建置,將是金門未來城市發展的多元化新思維。 本縣近年來為發展地方特色產業,都聘請專家技術指導,用知識經濟的概念,以創新、創意和品牌,提高產品的附加價值,創造地區的就業機會,有效地與生態、觀光、節慶作結合,打造特色產業,帶動整體觀光經濟發展。更期望加強兩岸觀光和農產交流與合作,營造互利與和平的景象,深化金廈間緊密結合的自由經貿往來,以金廈為和平試點,讓觀光、民生與經貿先試先行,打造金廈與福建兩岸經貿文化交流新標竿。「兩岸金門」的持續發展將是未來金門城市發展的亮點,若能實現「金廈生活圈」的目標,建構「兩岸幸福金門」的美好願景,在生態資源方面互利互享,從閩南、僑鄉及戰地文化所形塑的文化資產,強化管理維護與運用,結合科技、數位、人文、生態與智慧,將是金門未來城市發展的重要基礎,讓金門的未來更美好。
-
從城市好旅宿談起
交通部觀光局於本年9-10月辦理「105年城市好旅宿」評比,經過嚴謹的評比制度,及周全程序下,全國計22縣市,本縣與高雄市脫穎而出,榮獲「特優」獎項,並已於本月22日上午,假高雄市寒軒大飯店舉辦頒獎典禮,金門縣由觀光處代表領獎,並分享執行成果與管理經驗,贏得各界好評。 近年來,交通部觀光局為提升地方政府旅宿管理,以維護消費者權益,並保障公共安全。每年對各縣市管理旅館民宿業務進行考核評比,今年度參與評比22縣市,共有9個縣市獲獎,本縣及高雄縣獲得特優。尤以本縣「芬芳文創旅館」,更成為金門第一家取得三星級標章之旅館,餘29家民宿獲得好客民宿標章認證、85家取得環保旅店(全國排名第二)。 觀光處指出:金門目前每年受理民宿申請案件數皆顯著成長,顯示有更多鄉親投入經營民宿休閒觀光產業,也帶動在地產業活絡發展。金門縣政府將持續加強旅宿業管理、輔導與稽查措施,讓來金門旅遊之遊客住得安全又安心,以提升金門住宿優質形象,強化整體觀光服務品質,希望能為金門帶來觀光產值。 城市好旅宿之運動,是因應近年旅遊風氣興盛,住宿需求迅速增長而訂定。且以民國100至104年為例,來臺觀光旅客成長69%,旅宿數量隨需求大幅提升而增加,合法旅館及民宿家數,分別提高11%及77%,非法旅宿亦有成長趨勢;許多業者因土地使用分區,及建築物使用限制,而不易合法化,加上現行網路資訊發達,旅客多以旅宿之地點、價格作為考量,致其選擇入住非法旅宿比率增加,因而地方政府需耗費大量查處人力。 為維護消費者權益並保障公共安全,透過各縣市評比方式,協助各縣市政府正視旅宿業管理業務,並定期檢視所屬轄區內合法與未合法之營運現況,期達成旅館業及民宿管理,及未合法旅宿業輔導轉正之效,以落實全國旅宿業管理機制,提升國民優質旅遊品質。 談到此,且讓我們從頭談起,以申此論:觀光之主角當然就是觀光客,就是為觀光的目的而旅行的人,也就是觀光活動的行動者。一般而言,觀光客通常包含下列目的:為遊樂、家庭理由以及健康等而旅行的人;為了參加會議,或是為了充當任何一種代表而旅行的人;為了業務而旅行的人;在海上巡遊而到達的人;為了留學而前往留學國家的青年學生,居住於供給膳宿的設施或校內的人。 但不管基於何種原因,觀光客之最基本需求,毋需多言,自然是旅行和食宿,前者動態,後者靜態,卻是整個觀光之行程重心所在,更是任何城市吸引觀光客之重要元素。而此中之至道,我們以為安全、便利、親切等,應是其中之主要因素。就金門言,我們以為,此三項軟體設施不僅符合海島特性,又何嘗不是咱金門人之優勢?因而,如何切入此核心價值,發揮其最佳邊際效用,毋寧是咱金門在獲取此項殊榮後,應有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