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
承上啟下 發揮中央駐地機構最佳機能
縣議員陳滄江向民進黨中央黨部和行政院長林全建議設立「行政院金馬聯合服務中心」,均獲同意研議辦理,希望在半年內付諸實現。目前台灣各縣市均分別納入行政院南部、中部、東部、雲嘉南等4處聯合服務中心的協調服務範圍,只有金門、連江2縣被排除在外,未來如能設立「行政院金馬聯合服務中心」,可發揮整合協調中央與地方政府,落實基層服務功能。 首先,我們應該對林全院長從善如流的做法表示肯定,更堅定的以為,金馬離島亦為中華民國不容漠視的組成。諸如,往昔我們是反共復國的跳板,今日當為兩岸交流的尖兵;肇因於以上機緣,所謂的「行政院金馬聯合服務中心」將發揮各種功能,便頗令人玩味與期待。然就目前行政院在台的4處聯合服務中心而言,其定位以「服務」、「協調」為主,各事項涉及決策部份,仍應依法定行政程序由各主管機關或提報行政院決定;是以,仍是象徵意義大於實質意義,在金馬尚有虛級化的省政府存在的事實下,若再成立金馬聯合服務中心,有何裨益? 行政院聯合服務中心,簡稱聯服中心,是行政院在全國各地設置的業務服務機關,中心首長為主任,通常由內閣成員兼任,實際上則由執行長運作中心事務,並常由行政院顧問或省府委員兼任。若然聯服中心只是行政院在地方的交流窗口,以目前行政溝通層級之廣泛、通道及工具之多元,似也可有可無。然而,事在人為,若然未來的中心主任及行政院可以轉換思維予金馬服務中心更開闊性的協調機能及定位,也未必不能因地制宜的為金馬開拓出一條「政通人和」的康莊大道,真正有效的助益地方發展。是故,謹提供以下面向,供各界卓參。 其一,功能性的定位。歷來行政院派駐各區服務中心的主任、執行人選,均為政治任命,其既為當朝顯要,自有政通人和的手段及本領。特別就金馬而言,政策溝通多數牽動兩岸事務及中央各部會,此也是歷來為何福建省政府主席多數由行政院政務委員兼任的主因;因為,以政委之實權及高度,或更便利於進行部會間的溝通與協調,甚而直接召開跨部會會議,直面窒礙、解決難題。而未來的「行政院金馬聯合服務中心」能否有此高度與機能,則不無令人質疑。然而,專任性的機關,亦有其專責性的優勢;若然未來金馬聯服中心能擔起「專職性」的調和鼎鼐、折衝調處功能,未必表現便會比「大政委」來得差。關鍵仍在於執事者心有多大,能獲得多少支持與授權而定。 其二,角色上的釐清。金馬聯服中心必然將與現行的福建省政府產生角色及功能上的競合,這樣的境況,勢必要有合宜的處置才行。我們理解,省政府虛級化已幾近「虛無化」,能否將省政府轉型為聯服中心,或是有更值得期待的功能嫁接與定位,才更是我們關心的重點。諸如:攸關地方發展的都市計畫審議,每因處理中央意見曠日廢時,若能在離島有一駐地的決策單位,或更能順應民情、體察民需,予地方建設更多的利便與支持。 總之,名銜不重要,功能才是重點。金馬較之台灣各縣市本有著定位與策略上的殊異,如若未來的中央駐金機構能實質發揮承上啟下、助益地方發展的功能,或也不失為新政府之於離島的恢宏德政!
-
承先啟後 打造璀璨的文化金門
科舉制度對現代金門的影響,除了在其誕生過至今仍堪稱為「奇蹟」的進士人數外,更應該是如何傳承這份歷史資產,發揮其價值。因此,日前「科舉制度在金門」學術研討會、「金門歷代進士文物展」分別在金門大學、朱子祠舉辦,希望落實此一目標。 經由許多學者的研究,金門進士到底是50位、49位還是39位?由於認定標準不同,難有明確的定論,但無論怎麼算,將其與台灣歷來僅有的33位進士相比,以一個幅員僅有150平方公里的海島而言,金門進士密度之高永遠是高居第一,更無疑是中國科舉史上的一項文化奇蹟。為何金門能在宋、明、清三代的科舉上取得如此重大的成就,自然有其背景及淵源,而這些陳往舊事象徵的不單只是掛在宗祠、祖廟上的牌匾而已,更重要的是要如何賦予其新時代的價值與意義。 兩岸共同投入「科舉制度在台灣」的研究,從北京找到全台出過的33位進士資料,已全部完成蒐集整理,另外,在科舉制度裡,除了進士外,還有更多的舉人、秀才的史料有待發掘,這部分的工作更有待兩岸的通力合作,進一步出土更多珍貴的文獻。 當然,研究這些除了要讓金門的子子孫孫知道我們的祖先有多厲害外,更重要的是現在的我們還應該做些什麼,讓這分顯榮與成就可以真正成為金門的資產。的確,或源於金門過往的兵燹倥傯,相關史蹟已殘存無已,就算是史料也有賴大陸方面充補,方能不至過於殘缺;而我們要做的,除了蒐羅璀璨的過往外,更要設法發揚其文風與精神,讓金門成為名副其實的貴島寶地。 事實上,金門自古一直是個資源短缺、生活貧困之地,先輩能在這種艱辛的環境中脫穎而出,必然要比別人付出更多代價、更需要加倍努力才能出人頭地。但於今,金門的文教資源不虞匱乏,甚且還有金酒盈餘支撐相應的福利,但歷來幾回的全國文教力調查,卻始終居於後段,著實令人汗顏。對於金門的文教卻正處於投資與報酬不成正比的境地,除了多認識金門的歷史與人物,更應想想如何效法前人,讓現在金門與自己更能抬頭挺胸的昂首天地。 報載,縣府計畫將通往陽翟的高陽路打造成一條 「進士大道」,供大家來金門朝聖,讓金門的科舉史料能有一處固定的安身之所,甚且能發展為重要的觀光資產,但在此之前,如何提升金門的閱讀、學習風氣,引入更多的藝文資源,甚至有否打造縣立圖書總館的必要性,都應儘速啟動相應的研議及執行機制,讓璀璨的文化金門,表裡兼俱!
-
慶祝雙十國慶 齊力開創新局
今為雙十節,也是中華民國國慶日,中華民國105歲生日。舉國上下,歡欣鼓舞,中樞在台灣總統府前廣場隆重舉行慶祝大典,由首任女總統蔡英文躬親主持發表國慶文告,政府文武百官、縣市首長、民意代表、國際友邦元首、海外僑胞應邀參與盛會,同表申賀之忱,青天白日滿地紅之國旗迎風飛揚,象徵著國運昌隆,未來希望無窮。 雙十節之由來,有其歷史背景,1911年十月十日武昌起義,響徹雲霄,國父孫中山先生所引領海內外各地革命行動,愈挫愈勇,陸續成功,爰將1912年元旦,定為中華民國紀念日。 武昌起義,影響深遠,其所揭櫫之「反貪腐、反欺凌、救國家、爭民主」之精神,百年銳於千載,價值普世,意義重大,歷久彌新,日月同光。特別是當年革命先烈義無反顧,拋頭顱,灑熱血,點點滴滴,有血有淚,可歌可泣,稱之民主先驅,值得肯定與感念。 回顧過去,策勵將來。中華民國由於內戰,遷都台北,歲月悠悠,轉瞬已近七十年載。長期以來,面對風雨飄搖,內憂外患,軍民同心同德,不屈不撓,上下一體,渡過艱難困阻,關關難過關關過,金門在「古寧頭大捷」及「823砲戰」諸役,軍民無役不從,但憑不怕犧牲生命、不怕苦、不畏難,奮戰到底,史冊有載,言之鑿鑿。所謂:「沒有金馬,即無台灣」,扭轉國家乾坤,啟開兩岸對峙大門,如今中華民國在台灣,勵精圖治,崇尚法治、民主、自由,曾經創下經濟奇蹟,傲視全球。舉凡中華民國國民,都要了解中華民國肇建誕生之由來,愛國家、愛同胞。105年中華民國總統直選,首位女總統蔡英文以壓倒性之得票率,榮膺中華民國第14任總統。中華民國是個主權獨立之國家。得民者上,失民者下,勝不驕,敗不餒,有志躍起,機會不失,反之,徒托空言,則無理想。 茲此國難方殷,百廢待舉,更由於藍綠紛爭,政治凌駕經濟,民意望治殷切,莫不祈求安居樂業,生活幸福。畢竟現況窘困,沒有分裂本錢,唯有集中力量,一致對外,擴展邦交,強固國防,發展經濟,安定民心,國家才有光明未來,以下管見,但願大家共勉。 國家只有一個,無國即無家。應不分藍綠與族群,放下一切名利爭鬥,倘再內耗、口水、對立、仇恨、相煎、內鬨,資源浪費,國力衰退,願景歸零,大家恐將受害。緬懷先聖先賢先烈大公無私之精神,人人都應效法,急公好義有清譽,私心自用留罵名。 國家要進步發展 ,改革創新自屬必要,改革與創新,戒之急躁草率,獨斷主觀,誠非正道,因而面對問題,對準問題,循序漸進,行正走穩,建立共識,先改後革,化阻力為助力,政通人和,順利圓滿。 國計民生第一,發展經濟優先,留根固本,尤其重要。兩岸和平,加強交流,互利互惠。武昌起義,時間雖已遙遠,須知國步維艱,輕舉妄動,腐根蝕本。國恩家慶,民之所欲,國泰民安,新猷大展。
-
期待兩岸關係重回交流與對話
明天是中華民國105年雙十國慶,也是蔡英文政府執政以來的第一個國慶紀念日,在兩岸關係持續低迷探底的此刻,蔡總統的「雙十講話」內容,引起兩岸與台灣朝野高度關注。 誠如所見,自520以來,兩岸關係的「冷對抗」僵局已然定型,在感受不到彼此善意下,猜忌與報復取代過去幾年的和解交流氛圍,成為半年來兩岸關係的主旋律。 北京方面明確指出:「兩岸關係正反兩個方面的實踐證明,不同的道路選擇決定不同的前景。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關鍵在於堅持92共識政治基礎。台灣當局領導人無論做何表態,這個坎兒是繞不過去的。」 在中國大陸反對下,台灣今年無法參與三年一度的國際民航組織(ICAO)大會,理由正是我方拒絕承認「92共識」,北京並且將責任算在民進黨政府頭上,稱為何三年前能,而現在不能? 對比北京的態度,身兼民進黨主席的蔡英文在「創黨三十週年給黨員的信」中則稱:「我們要力抗中國的壓力,發展與其他國家的關係。我們要擺脫對於中國的過度依賴,形塑一個健康的、正常的經濟關係。」兩岸當局你來我往、互不相讓。 究竟當前兩岸的緊張關係是如何形成的呢? 其實,目前眾所關注的「92共識」文字爭議只是表象,真正的原因勿寧是:民、共兩黨之間缺乏互信基礎與對兩岸關係前景的共同想像,這兩個因素又互為因果,在不斷激盪衝擊下,終使兩岸關係不斷朝惡性循環發展,而成今天的冷對抗僵局。 其實,「92共識」是在兩岸兩會1992年「香港會談」的事實基礎上,逐漸發展出來用以描述兩岸政治現實的政治術語,就連相互承認「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為兩岸共同政治基礎的國、共兩黨,也並非從一開始就有共同交集。 對民進黨政府來說,在2000年至2008年陳水扁政府執政期間,陳水扁就曾指出「92共識」的三個不確定,包括事實存在與否、具體內涵及做為復談基礎未來的發展和變化的不確定,並批評「一中各表」是國民黨一廂情願。 從過去半年蔡英文總統相關談話可知,蔡總統對「92共識」的看法顯然與陳水扁執政時期較為接近,亦即,承認兩岸兩會在1992年會談的歷史事實,但並不以「92共識」為名描述會談達成的共識。 早在2016總統大選後的媒體專訪中,蔡總統即曾明確表態:理解和尊重兩岸在1992會談的歷史事實,稱要在這個既有的政治基礎上,持續推動兩岸關係的和平穩定與發展;至於所稱的「既有政治基礎」,蔡總統則明確提出「1992年兩岸兩會會談的歷史事實」、「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兩岸過去廿多年來協商和交流互動的成果」、「台灣的民主原則以及普遍民意」等四個關鍵因素。 質言之,一樣是維持現狀,但民共兩黨對現狀的解讀顯然大異其趣,兩岸目前的交鋒背後各有統獨意識形態為基礎,長此以往,我們不能不擔心南轅北轍的兩種民族主義衝突是否進一步升高? 必須再次呼籲,為了台海穩定與發展,兩岸領導人應立刻停止激化對立的言行,「求同存異」不只是政治口號,更是思考兩岸關係與未來發展的必由之路,金門在兩岸間的特殊歷史經驗與地緣特性,正可作為雙方主事者構思兩岸關係走向的交集,期待兩岸領導人化干戈為玉帛,以具體行動讓兩岸關係重回交流與對話的正軌。
-
從民生角度認同九二共識
──金門確是九二共識的最佳試驗區 9月 18日,原本計劃與藍營其他縣市七位正副首長,一同前往北京拜會大陸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國台辦主任張志軍等的金門縣長陳福海,由於須坐鎮指揮協調莫蘭蒂風災各項重建工作,臨時委由副縣長吳成典代為出席,表達離島縣市金門的立場與心聲。 吳成典於會上提出,金門在兩岸交流中可以扮演更積極角色。以目前而言,每年有近200萬遊客,經由金廈小三通航線往返兩岸,金門儼然已是兩岸經濟文化交流的「橋頭堡」。 同時,從1990年的金門協議到2001年兩岸小三通首航,及2015年5月第三次兩岸事務首長會議(即俗稱的夏張會),金門在兩岸各項重要事務性協商會議中皆未缺席,可以說是「九二共識」的最佳實踐場域。 在過去幾年,金廈交流頻繁,雙方也一直希望可以落實「金廈共同生活圈」、「金廈漳泉同城化」等目標,可惜始終沒有大突破。會中,吳成典也代表提出多項攸關金廈與民生發展的議題及未來金門縣政府擬推動事項。 諸如,讓金門先試先行,成為「和平經貿特區」,持續維持兩岸和平交流,擔綱建立兩岸協作與兩岸商貿對接平台。與營造「金、廈生活圈」,以次區域合作發展,讓金門成為兩岸共同家園,推動兩岸產業發展、青年創業、自由貿易、擴大觀光旅遊、推動金廈纜車、建築資源放寬等。 事實上,金廈一衣帶水、隔海相望,是兩岸互動交流極重要的窗口,兩岸若能在此基礎上積極嘗試,推動兩岸經濟進一步擴大開放,促進兩岸經貿和文化的深度融合,先行先試、創新突破。換句話說,台灣各方應從「民生」角度出發,認同「九二共識」,增進兩岸民眾福祉,推動各項交流。 北京當局也隨即於會後宣佈,大陸將對八縣市實施「差異化對待」的八項政策利多,包含,協助八縣市農特產品展銷推介、採購、組成旅遊促進聯盟、建立聯繫窗口;推動與八縣市綠色產業、高科技產業等合作,智慧城市、文化人文、兩岸文創等交流。 另外,促進和擴大與八縣市青年的交流溝通,為台灣青年到大陸實習、就業、創業提供便利創造有利條件;同時,擴大福建沿海地區,與金門馬祖的經貿和人員往來規模;擴大與八縣市聯繫交流,提升合作水平,解決民眾關心的實際問題。 以結果論,與會首長普遍認為「跟預期達到的目標符合」,甚至更好,為兩岸僵局找到出路,是520後大陸釋出的最大善意。但部分綠色政治人物及媒體,卻以「昔有吳三桂,今有藍八奴!」回應批判。 這種不理性且帶有煽動性的言語,實在看不出對台灣有何助益?那些無視百姓生計的政治舉動,也不可能為國家找到根本出路;孟子曾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亦即,老百姓最大,國家其次,總統不足道也。現代國家的構成三要素中,「人民、領土、主權」,百姓也是擺在第一位。百姓如若活不下去,不知政客、政黨、國家還要如何存續?還有何存續的必要?
-
從全球藍海談金門運動觀光
向來關心家鄉願景,譽著兩岸三地之金門大學,管理學院院長董燊教授,日前在「臺灣觀光全球藍海」論壇中,發表專業論文,力推金門運動觀光議題。不僅一新眾人對金門之印象,更令運動休閒所導引之觀光產值,引發各界注目。咸認為是文創之後,另一項新興觀光產值;尤其是以觀光立縣之金門,更有其意義。 「臺灣觀光全球藍海」2016第二屆臺灣觀光發展論壇,日前假台中市舉行,金大董燊院長應邀參與,力推金門運動觀光產業:以「金門馬拉松與料羅灣長泳暨金廈泳渡」為題,發表專論,行銷金門。 結合學術與實務,曾是金大校長候選人之董院長,多年來,除在學術上,陸續有管理論文發表外,並踐之履之,奉獻心力於運動觀光賽事等實務。在這場熱絡且受各界矚目之論壇中,他再次以專業兼國際化之眼光,力推別具特色之金門運動觀光:金門馬拉松、料羅灣長泳暨金廈泳渡。希望承辦單位能結合相關業者,打破本位主義,把餅做大共創商機。並朝活動多元化、手續簡便化、工作專業化、有福同享化等四個面向發展,化危機為轉機。不僅獲得各界高度肯定,讓台灣各界多一層認識金門除戰地外,另具之觀光元素,更提昇金門觀光亮點。 無獨有偶,2016年第5屆峴港亞洲沙灘運動會,日前傳來捷報:木球國手王萬鎰、蕭家宏勇奪金牌,總統及行政院長即刻馳電賀喜慰勉,而其國家總教練即是董燊教授!使這項含括沙灘排球、沙灘手球、沙灘籃球、沙灘角力、沙灘柔術、沙灘克拉術、沙灘越武道、沙灘泰拳、沙灘滾球、沙灘木球等十餘種運動競賽盛事,金門名字再度呈現世人目光。在此國家處境低迷之際,蕞爾金門,僅此兩則消息,其曝光度,其媒體擴散力,又豈是一則新聞所能言。尤其是有關「金門馬拉松與料羅灣長泳暨金廈泳渡」之案,對行銷金門之觀光效益,任誰皆知,允為咱金門未來施政重點。 因為,且不談以金門先天環境,理應以馬拉松、料羅灣長泳暨金廈泳渡較佳。若再以觀光元素切入,不難發現,也唯有此項運動賽事,最具全面化、國際化及大量化之元素,而此三元素,正是觀光之成敗因素。基此,站在長遠眼光來看,要行銷金門、提昇金門觀光產值,捨此有誰?此正是我們大力推薦,且樂見其成之重要因素,更是本論述之重要立意! 因為,研究發現,僅以兩岸來論,台灣運動觀光產值,每年可達200億新台幣,而中國大陸目前的運動觀光產值則是2,500 億人民幣,預估到2025 年,將達到5萬兆人民幣。真理大學運動管理學系教授,兼系主任郭正德即表示,以目前每年成長的馬拉松旅遊市場態勢,預料未來產值將相當可觀。若再加上其他延伸之產業,其觀光產值將高達新台幣1.3億,且後效看好。如英國即在全國各地將部分道路,改成觀光自行車道,即是著眼於運動觀光產值。見微知著,我們在贊許董院長之餘,呼籲相關單位應劍及履及,規劃相關之措施,在金酒之後,另闢運動觀光大道,利用厚生,再創金門新經濟!
-
販售菸品十八禁為青少年健康把關
未成年人吸菸的比率上升,其中一項因素即是在於菸品販售的把關不彰,因此,日前縣府衛生局、烈嶼鄉衛生所、國立金門大學護理系師生、烈嶼鄉社區健康營造中心等單位,共同前往向轄內販售菸品業者、從業人員及社區民眾進行販售菸品停、看、問宣導及勸戒菸活動;邀請大家一起保護青少年健康,遵守禁止供應菸品予未滿十八歲者之規定。 據衛福部國健署資料顯示,吸菸學生中,國中生有將近一半其菸品通常自行購買,其中高達五成以上,買菸時未被店家拒絕,其最常買菸的地點為傳統商店;高中職生高達七成是自行買菸,且逾六成買菸時未被店家拒絕者,最常買菸的地點為四大超商。故縣府整合公部門、學校、社區、醫院等相關資源,共同營造無菸校園,建立社區無菸環境,推動菸品供應商自律運動,齊力推動「拒售菸品予未滿十八歲者」行動。 依據菸害防制法規定,「任何人不得供應菸品予未滿十八歲者,違反者最高處新台幣5萬元罰鍰。」其中「任何人」不只是販賣菸品的業者,包括家人、親友、同學;而「供應菸品」不單是指販賣行為,只要提供菸品,不論是販賣、贈送、分享等,都已違反規定。 但也由於現在青少年發育良好,從外貌、身材很難辨識是否為未成年,當業者對消費者身分有所疑問時,請利用拒售菸品「停、看、問」簡單三步驟,或請買菸者出示證件,若無法提供證件,業者可委婉拒賣。若遇有穿著學生制服或是疑似未滿十八歲的消費者購買菸品時,依照「停、看、問」簡單三步驟,即可避免觸法受罰。 而店家如能守住第一道防線,相信可避免並減少青少年吸菸氾濫。 吸菸引發心血管疾病及其它慢性病的機率遠大於未吸菸者,鑑於吸菸影響國人健康甚鉅,我國於八十六年九月正式施行菸害防制法,後經九十八年一月開始實行,促使我國菸害防制邁入新紀元。之後於一○三年四月新增公告公園綠地為除吸菸區外全面禁菸場所,擴大禁菸範圍,再於一○三年六月修正菸品容器健康警示之標示。 「沒抽的別嘗試,已抽的快戒菸!」青少年正值發育期間,也是型塑人生價值觀、行為模式的關鍵階段,容易因好奇、受引誘而開始嘗試抽菸,進而成癮,同時也提醒家長們,平時應多關心及注意子女之交友情形及生活狀況,避免他們染上吸菸惡習,且青少年時期吸菸,也可能造成其他的藥物濫用或導致其尼古丁成癮,將嚴重影響其健康、成長及發育。 大家若發現有違規供應菸品予未滿十八歲者之情事發生,可提供明確證據向金門縣衛生局檢舉。為避免兒童太早接觸菸品,也請家長勿叫未成年子女購買菸品,同時也請家長多關懷孩子的生活,避免孩子過早接觸菸品,危害身體健康。為了下一代,提供孩子一個無菸害的環境,讓我們共同守護青少年身心健康。
-
確保優勢 掌握兩岸民生合作契機
中國大陸展開「十一」長假,催生全球旅遊黃金周,各國都在搶大陸遊客商機。在大陸國台辦一聲令下,浙江寧波一家旅行社推出「發現藍色力量:台灣六日遊」行程,鎖定以藍營縣市為主的旅遊觀光景點。在此同時,金門也策辦了「2016金門黃金周台灣農特產品聯合展銷會」,現場100個攤位展售13縣市琳瑯滿目的農、特產品,打造「假日市集」熱鬧歡樂景況,預期在十一假期裡,搶占陸客消費商機。 觀光財人人都愛,但因為縣市首長政治立場的不同,催生量身訂做的旅遊商品,對台灣來說也是絕無僅有的經驗,姑不論大陸的用心及目的,實務上,硬要將景點區分出「政治顏色」,對消費者而言,也未盡公平。爭取陸客旅遊市場固然有其必要性與利基所在,但如何創造旅遊價值,才是更重要的事。不管是「新南向」或是爭取其他群體的觀光旅遊,重要的還是要擁有物超所值的旅遊商品,以及非來不可的魅力,方是「立足當下,利在未來」的當務之急。 以金門為例。金門居兩岸區位優勢,有著豐富的兩岸交流經驗,在觀光旅遊的拓展上,也較不受近期兩岸事務紛擾的影響。如金門在大陸「十一長假」首日小三通入境船班統計資料,入境廿二班次、班班滿滿,載運四千六百六十五人,其中陸客三千一百三十七人次,占67.24%;若較「十一」到台陸客少了五、六成,反而金門仍持續成長,並可見金門是「和平天使」,在兩岸和平經貿與觀光交流中,它具優勢地位及關鍵角色,更顯示出未來成長具無限潛力。立足於這樣的潛力,金門又該藉由那些努力凸顯自己的地位及價值?以十月一日開幕的「2016金門黃金周台灣農特產品聯合展銷會」而言,便是一個充分發揮金門做為台灣產業櫥窗的顯明案;來自全台各縣市的優質農特產品得以匯集在金門展銷,表面上只是一種商業的運營模式,實務上又何嘗不是一種商機的開發與展示?若將其常態化,或擴充至其他產業,不更是另一種台灣精神、台灣精品的優勢呈現?除了自己外,似乎沒有人可以給我們這樣的機會。諸如金廈自貿區、示範區等等芻議已久,但真要等到雙方政府點頭應允,恐怕亦屬緩不濟急,若然能由實務面的合作先行入手,或也能重啟自大陸引水案模式,為金門乃至兩岸的民生合作開創更多的可能性。 事實上,對於「台灣優勢」的扎根,中國大陸已經比我方快得太多。諸如在今年520後,大陸國台辦便積極的在各省市拓展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目前單僅在廈門就有4處,主要提供創業團隊創業輔導服務,給予優秀創業團隊生活補貼、經營場地和住房保障等多方面優惠政策。這對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浪潮下,台灣青年在大陸就業實習、創業創新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性及發展空間。相較於彼岸的「開大門,走大路」,我方卻還在為旅遊是否應分「藍綠」爭議不休,不忒凸顯格局、基調都出現了問題? 總之,如何體現自我價值及優勢,始終是放諸古今、四海皆準的事。台灣能否繞過大陸活躍於世界舞台固然值得嚴謹探究,但如何讓地方、民間在兩岸交流上展現更大的合作空間及效益,同樣是正面積極,「利在當代,功在千秋」的要事。政治當為民生服務,最終也為解決民生問題,為政者切莫本末倒置才是!
-
推動低碳旅遊 打造低碳島嶼
低碳已經從一個遙遠的科技概念,成為現代人生活的一部分了。現代人言必稱「低碳」,也通曉「減碳愛地球」的必要性,但真要落實到生活,卻還有著各種階段與門檻。畢竟,在現實生活裡,低碳意謂著更高的投資與成本,如果缺乏誘因與基礎建設,想要推廣至庶民,恐怕還是一項「知易行難」的工作。 平情而論,啟動低碳生活,政府要負大部分的責任,而政府也的確這麼做了。例如:在兼顧地方特色、縣政發展及節能與減碳目標下,金門提出「建置金門低碳島計畫」(102-107年),業獲行政院於102年5月20日核定推動,並以再生能源設施、推廣綠色運輸、節約能源為3大主軸。在具體成果方面,2015年底,採購12台國人自製的中型電動巴士投入營運,讓金門成為全國第一個電動巴士大量成軍的低碳島;另外,烈嶼鄉在2017年5月也將引進100部e-moving電動機車,以及6部慢速電動車,並以優惠價格提供遊客使用,提供更輕鬆、低碳的旅遊方式,而中華電動二輪車e-moving電池交換機,也將在近日啟用。這些綠色運輸工具的投入啟用,代表金門正向低碳環境奮力邁進,雖然這樣的投資成效未必能立即展現,然而,如若缺乏了全面、有效的配套,很多工作可能都只能做一半,遑論永續發展式的成果。 首先,我們必須了解,低碳生活是一個全面性的事,鑑於金門觀光化的需求,其中最顯要及最具代表性的,恐怕還是得由低碳旅遊做起。低碳旅遊做為一種新興旅遊方式,依其字義,指的是同時兼顧到降低碳排放量的一種旅遊方式。亦即,在旅遊中,透過「共乘、步行、自行車」,以及綠色載具與旅遊的結合,將二氧化碳排放量降到最低。目前台灣低碳旅遊的代表,應屬新北市的坪林。 新北市自民國97年起舉辦坪林低碳旅遊,搭配電動車於坪林區內進行接駁運行,98年辦理雙溪雙鐵低碳旅遊,讓遊客搭乘火車到雙溪,續以自行車、電動機車等低碳交通方式深度賞遊雙溪。低碳旅遊供民眾深度探索低碳城鎮之美,體驗低碳飲食,使區內居民及業者店家瞭解「低碳旅遊」所帶來的無限商機與繁榮遠景外,也讓外來遊客及當地民眾實際體驗環境生態保護的重要性,期望以綠色交通、低碳行為、低碳商店、生態旅遊、垃圾減量及碳匯券,作為新北市邁向健康城市及低碳社會永續發展的基礎。觀諸新北市的作法,投資不定比金門來得大,但其由低碳旅遊服務中心、綠色交通(大眾運輸、共乘前往與低碳接駁)、響應低碳(低碳商店)、綠色行為(碳匯券、吃當地吃當季及遊客低碳行為)、綠色生態,以及輔導成立「低碳觀光發展協會」的「一條龍」式配套架構,正是當前的金門所欠缺的。 總之,低碳旅遊正值其時。現行推廣低碳旅遊,向消費者宣揚減碳效益,恐不若增加新鮮感,對其會更有吸引力。要打造金門低碳島,是需要長期推動,不斷精進、提升的持續性工作,除了必要性的投資建設外,串接關連產業、健全配套措施,都是立即而必要的。藉由跨領域的合作,以及資源的統整,或許我們能藉由推動低碳旅遊讓低碳真正進入我們的生活,共同建設金門成為居民樂活、低碳產業、遊客嚮往的低碳島嶼!
-
救災復原工作 貴在落實執行與服務
強颱莫蘭蒂,挾著十七級暴風橫掃金門,救災復原事務,刻正如火如荼展開,軍民聯手持續積極進行,接踵而至「梅姬」三颱又來侵襲,雖無暴風之劫,但有過量雨害,雪上加霜,望天興嘆,唯期國泰民安。 眾所週知,任何災害發生,救災復原任務艱鉅,此次強颱災損,金門尤其慘重,遍及家戶,幾無倖免,停電停水,少則十小時,多者數日,冷藏物品,不腐即壞,從事網室栽植蔬果之農民,更是叫苦連天,俄頃血本化為烏有,地區歷史建築或古蹟受損修復,初估則需三億餘元,原本蒼翠碧綠造林美景,不倒即折之樹木,累計多達五百萬株,儘管林政機關動員人力與機械器具,馬不停蹄加緊修剪清理移除,然而耗時費力,復原云云,誠非一蹴可幾,短期間殊難完成任務。 首僕陳福海要求所屬施政團隊,要以最人性化之服務態度,同心同德拚救災,劍及履及,同時分循行政社團組織系統,派員巡迴各村里訪視,輔導全民填報災損減免稅賦,及申請政府補助或辦理貸款等手續, 執行救災「復原」與「為民服務」,促使兩者緊密結合,府會對此極為重視,積極籌措挹注財源經費,一致咸表「錢要花在刀口上」,公款法用,疏解民瘼民困,除地方應行自負部分外,即將彙整陳報中央核撥補助,一切作業程序,秉持「不漏不錯」、從速、從簡、從寬之原則,值得肯定。 經一事,長一智,防災無撇步,最忌心存僥倖,失之於始,疏於警覺,倘若僅憑新聞氣象報導,而忽略有備無患之戒心,適足自害害之,所謂:天有不測之風雲,瞬息萬變。以往不乏血淚教訓,斑斑可考,事實俱在,不可或忘。爰特藉此誠摯籲請大眾,應視防災如作戰,只要有颱風警報訊息,弗論其經過路線如何,都應作好萬全之準備,防患未然,弭患機先,確保萬全,上上之策。 再說:地區幅員狹小,災後垃圾倍增,清理而出之斷樹殘枝,為數龐大,雖已擇地作為暫時堆置處所,應急之計,不得不爾,長期以觀,應有未雨綢繆作法方案為妥。諸如死樹枯幹,迨後風吹日曬雨淋,久而久之,蟲蛀腐蝕變成垃圾,或因季節更迭,天乾物燥等因素,不無影響環境與衍生其他顧慮之問題,有鑒昔日曾經發生「無名火火燒埔」情事,多慮少患,還請有關主管部門作為統合處理之參考。 持平而論,救災復建工作,即是服務工作。平日案牘勞形之公僕,工作量勢必加重,且須提昇服務品質,耐心面對現實,解決問題,俾免招致民怨。換言之,服務無界限,無止境,依法行政,一切以便民利民為依歸,多做不錯,懈怠即錯。 欣見軍民聯手拚救災,既有動力,也有推力、助力與整合力,特別是軍方並不因為「精實」專案兵力銳減,對於親民、愛民與利民工作,一如從前,上下動員,在不影響戰備與訓練之前提下,主動投入,付諸實踐,人民有感,各界咸欽,府會致敬。金門軍愛民、民敬軍之優良傳統,歷久彌堅,離島中之離島烈嶼鄉,多次蟬聯全國敬軍楷模接受中央公開表揚。縣長陳福海也在今年中秋佳節軍民聯誼餐會宣稱,金門縣當選為今年度全國敬軍楷模,乃全體縣民之榮耀,至盼發揚光大。 畢竟防災與救災工作,兩者同等重要,有其持續性、長期性,人人能為,人人應為。軍方勉勵所屬,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寓意有備而無患,舉一反三,不言可喻,還望大家告訴大家,相互期勉,欲期否極泰來,應恃吾有以待之。 總之,防災主動在己,救災動力也在己,綜觀地區整體災後投入救災之表現,堪予連續(按讚)鼓勵,上下從橫連結,左右配合,互助合作,無人置身事外,其中給水、供電、養工、林政機關同仁袍澤、社區志工、鄉鎮清潔工,勞怨不辭,全力以赴,備極辛苦,點點滴滴,大眾有目共睹,鼓勵慰勉,及時最好,資此公僕各盡職責,以搶時間、趕行程之服務精神,提昇行政效率,最能發揮核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