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鴛鴦馬
金門在唐朝曾設有牧馬區,庵前牧馬侯祠即其遺跡,其淵源悠久,可追溯到西元八百零三年唐德宗貞元十九年,牧馬監陳淵率部到浯洲牧馬開始,但見豐蓮山坡上萬馬奔馳,提供戰場鐵騎雄駒,好不風光。 舉凡交通運輸、農作、娛樂與嫁娶,馬匹在金門人的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現代與古老的有趣對比,在金門到處可見。在島上生活,有時會與一些古代的況味不期而遇。除了轎子以外,唐馬更是少見的地方風情,極具幽古之情調。 唐馬雖然嬌小卻是金門島內傳統的交通工具,今則少見。而後,人們發現騾的耐力勁頭大、健壯不易生病,騾比馬好養,耐粗食,也更任勞任怨,作為多種用途,馱載或拉車更強。 在農業社會,更有一位重要的夥伴騾馬,猶然佔有一席之地。牠不僅是農村的重要產業,且對農事幫助甚鉅。農戶進而養騾比養馬多,成為不可多得的助手,養騾遂成為金門農村的特色。 騾子是馬類和驢種間交配產生的混血種。以金門良種晉江母馬和福建仙遊公驢,交配生成的金門騾,也是金門養馬世家,代代承傳的家族事業。 人們習慣以牛隻來犁田、用馬匹來拉車,驢子或騾子則用來協助馱運東西。中國北方也有專門馱負貨物的騾子,稱為騾馱子;另外,也有以由騾馬等牲口馱著行走的轎子,俗稱馱轎。 在金門把馱架放在驢子背上當成運輸工具,一般稱之為驢馱,後來不論把馱架放到驢子、騾子甚至是馬匹的背上,人們也一律通稱之為驢馱。 驢馱很自然的變成出門代步的工具。遇到婚嫁喜事,在吹吹打打的隊伍中有牛車拉嫁妝,鴛鴦馬走前頭,新人雙雙坐著往婆家進發,場面很熱鬧。或是新婚夫婦歸寧、女兒回娘家,驢馱也就會派上用場。 金門驢馱主要的用途當然是協助搬運貨物,當成代步工具反而是次要用途。通常會在馱架上頭先放置竹製馱籃或馱籠或木板馱桶;這些牛馬除了馱物之外,也有載人的功能。 早期因缺乏交通工具,農務或交通運輸也特別慢,如果載運的東西較多路程較遠,只能藉以牛馬作為輔助。國府光復初期,金門主要的交通工具是驢馱或馬馱,馬上左右各坐一人的鴛鴦馬,一度是著名的金門景象。 除了耕作與負重,驢馱或馬馱在金門還衍生出不同的人文特色,鴛鴦馬便是一例。民國四十一年,著名畫家梁鼎銘先生初次來到金門,於路上看見馬兒背上跨放著一種木製載具,兩邊各乘坐一人,正好可以雙邊載人形成平衡狀態;馬蹄聲得得響,馬上倆人閒聊著,樣子極為古典優雅,因此靈感乍現,取名為鴛鴦馬。 鴛鴦馬背上木製的載具,就是民間俗稱的馱架。馱架兩邊各有一個像是靠椅的結構設計,可以用來放置容具、農作物或其它重物,當然也可以讓兩個人同時坐在上頭,或是一邊坐人、一邊載物。驢馱或馬馱載人時,一邊一個,原則上當然不一定得是夫妻。但鴛鴦通常指的是夫婦或者情侶。 早期夫妻歸寧時,於馬鞍兩側各掛一木製馬座套於馬背上,夫妻分坐兩側,微風拂面,鞍旁搖搖晃晃地一起回娘家,其濃情蜜意的景象,故被稱為鴛鴦馬。 雄曰鴛,雌曰鴦。亦稱為匹禽。因鴛鴦常偶居不離,故以鴛鴦比喻夫婦。顧名思義,鴛鴦馬給人的感覺即充滿浪漫聯想,好似專為成雙成對的夫妻或情人而設置的。 每一種民間風俗的存在,都有其相互關聯的生態環境,深受該地區之自然環境、人文環境和歷史背景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如果鴛鴦馬可以大力形塑成一種地方特色,從文化推廣的角度來看,驢馱變成鴛鴦馬未嘗不是一種美麗的蛻變! 歷代統治者都把解決糧食問題擺第一,第二位是百姓的嫁娶以時,則男女無怨曠之恨。鴛鴦馬兩邊載重的平衡,係關注於兩個個人或家庭的結合、雙方歡樂與節制的平衡、權利與義務的平衡。 諸如夫妻、官民、人際、外交關係,因為必須共同去面對化解那些世俗瑣碎的矛盾。在層層疊疊的世俗攀比下,夫妻也必須珍惜初心的緣份,將愛當成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愛情是一種無私、深沉的情感和承諾的執著;它通常需要耐心、反省和冒險。激情最多持續一年,剩下的就是友情、愛情、轉化的親情了。比如生孩子和實現珍愛的目標都能促進雙方成長為更好的自己。愛是雙向奔赴不陷入迷思,在自己需求和他人要求之間保持平衡是一項挑戰;這是為了聯合一切平等待己之聯盟與友誼,以謀求共贏互利和諧。 當愛扼殺夢想,變成了筋疲力盡的阻礙、羈絆和陰影,要遠離性癮的黑暗面,和消耗著有限的心理時間空間與情感能量,以及逃避那個俗氣而又沒有靈性的、讓人費神的有矛盾情感的不成熟偽對象。愛情雖然價高,但尊嚴也很重要。 這種嶄露其馬基維利主義一面的偽對象,就是不顧雙方和諧者的魔鬼試煉。人永遠都有選擇,和一個善待你的人在一起很重要。 馬基維利主義,係命名於十六世紀學者尼可羅.馬基維利(Niccol?棪 Machiavelli)的政治哲學,義大利哲學家、外交家馬基維利他認為「只要結果是好的,手段總能夠被作為正當的來對待」、「君主受人敬愛不如受人懼怕」,但有必要的時候又要「讓人民相信君主集美德於一身」。 在現今社會中,普遍存在馬基維利主義傾向:缺乏尊重、寬容的風氣、欠缺愛的內涵。包括強迫與虐待性監督、奉承、欺騙,通過殘忍來管理只會導致濫用權力和自私的施虐。 這表明,擁有馬基維利派主義精神的人不僅希望實現目標,而且希望這樣做可以犧牲或至少不考慮他人。更有可能具有較高的欺騙性和冷酷無情,畢竟馬基維利主義者就是這麼方便主義,非常權變。 其實服膺馬其維利主義的偽對象,三觀、目標、圈層不一樣了,如果對象為他付出最後一定會傷心。「莫道無才便是德,須知治國在齊家。」馬上兩旁各坐一人的鴛鴦情侶,應該認真去思考夫妻共同的人生價值,什麼是最重要的?
-
童言童語童趣
外孫女現在五歲多,外孫兩歲半。成長過程女婿一家勞心勞力照顧,特別是親家母,更是女兒女婿的重要倚仗。其間辛苦是必然的,但也帶給一家人甚多歡樂。 外孫女剛學說話時,有一天,女兒傳來一段錄影,內容是外孫女頻頻喊「媽媽」,女婿一旁逗她,要她「叫爸爸」,外孫女偏偏就喊「媽媽」,而且女婿越大聲,外孫女就跟著大聲,屢試不爽,足足有大約十幾回之多,頗有「互尬」的態勢,教人稱奇;無獨有偶地,外孫剛學說話時,有一天,女兒又傳來一段錄影,內容是外孫頻喊「爸爸」,女兒一旁要他「叫媽媽」,外孫偏要喊「爸爸」,女兒越大聲,外孫就跟著大聲,未曾示弱,也是有大約十幾次一來一回「互別苗頭」的「嗆聲」,真難以置信。兩段影片對照看,實在教人捧腹!我還調侃女婿說:「你終於扳回一城了!」 兩三個月前,也有一段生活實況,內容是女兒、女婿、外孫女、外孫當天的兩回對話,饒有趣味。情形是這樣的: (幕一:客廳) 女兒:「宸,你陪爸爸去買雞蛋好不好?沒雞蛋了。」(女兒結婚後,經常自學做菜,除家常菜之外,偶爾弄弄特別料理,還滿能幹的!) 外孫:「我要媽媽~~(假哭腔)」(拒絕陪他爸爸去) (過了兩分鐘) 女兒:「宸,你幫媽媽去買雞蛋好不好?沒雞蛋了。」 外孫:「好!」(雀躍秒答,轉頭開心對他媽媽笑) 女兒:「那爸爸陪你去,你要牽好爸爸喔!」 外孫:「好!」(雀躍) 女兒:「謝謝宸幫媽媽買雞蛋。」 (下一秒,外孫開心穿鞋跟女婿出任務去) (幕二:客廳玩玩具) 女婿:「宸,有沒有愛爸爸?」 外孫:「都愛啦!」(不直接回應) 女兒:「宸,有沒有愛媽媽?」 外孫:「有!愛媽媽!」(女兒療癒地笑) 外孫女:「我比宸宸更愛媽媽!」(吃醋較勁味道十足) 日前女兒傳來一張出遊外食時,外孫吃到碗底朝天的照片,令人發噱,讓我不禁要問:「寶貝孫仔!汝敢誠實遮枵(你果真這麼餓嗎?)」
-
小寒日詠「樂讀園」
時值小寒節氣,北台灣受東北季風影響,暖烘烘的陽光可謂奢侈。佇立庭院觀山茶花之茂盛可真得天獨厚,受四壁高聳牆垣保護,縱有泠冽朔風咆嘯、雷暴雨摧,終究亭亭玉立。雖庭園格局小巧玲瓏卻也一擁池泉,澄澈如鏡魚戲睡蓮而悠游,烈風難襲無枝斷殘敗,月雲映照鏡花粼波。池畔春寒櫻紅粉艷,秋來桂香幽邈撲鼻,拱門石獅眺乾坤,頗有江南庭園之風。若不入川堂詠「樂讀園」之趣,焉知謐靜處別有一番景緻。如同讀王之渙〈涼州詞〉「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的確!走入學務處庭園抬頭凝望白雲悠悠,四季遞嬗萬千風光各有殊境。春來嗅得料峭露重婆娑,乳燕啁啾歸來築巢於迴廊上。仲夏蒼穹烈焰擾動唧唧喧鬧,驟雨滂沱池面銀粼瀲灩舞沸。秋色蕭瑟琥珀低稠,金風颯颯夜空無魂。冬則寒峻咆哮不入苑囿,庭園草木翠綠如春。如此情景鮮有學子、訪客駐足遊賞,此刻如身陷孤城萬仞銅牆內,幽謐窸窣漫溢迴盪、水塘清澈豆娘戲點漣漪,縱無騷墨雅士卻不缺鷺鷥與藍鵲及松鼠襯托,只是那春風進不了庭院,南風唯有寄託蟬鳴,金風之聲也止於迴廊外,更甭提這朔風的淒冷。此時此刻我們不要羌笛的悲壯,只願春風掃盡大疫病毒,重燃萬象甦醒的新氣象。 走筆至此已近癸卯兔年,校園隨寒假年節氣氛更顯寂寥,一夜寒雨催夢,庭院二株山茶花也被凍醒。醒得令人癡醉憐惜,紅得如似閉月酡濃、白得嫵媚萬種情韻,奪人心魂,此景如同白居易〈長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然而喜看山茶妍麗綻放卻也憂其殘顏墜落,不捨其花期短促,更憐其不耐寒雨摧殘。的確!庭院除山茶花外,隔鄰之櫻花早受病蟲危害,已無奼紫嫣紅笑靨,孤獨成一株如似荒漠的海市蜃樓。然而庭院內依然充滿風生水起的盎然之氣,它並不孤寂,卻藏有「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西宮南內多秋草,落葉滿階紅不掃。」的情境。欣賞庭園山茶之美艷,不覺韶光飛渡,然疫情不見消彌,但願癸卯兔年的新運如春風般帶來新的國運與契機。
-
跨年
愛好磯釣已成痴的同學,來電邀我赴澳底海邊小住。他為了釣魚方便,每年冬天都會在海邊租屋四個月,盡力享受磯釣之樂,我已多年未到這個區域,也喜歡觀賞遼闊大海,遂欣然同意,看看日期,正是2022年最末一天,雖未刻意安排,卻要在海邊作跨年之旅,這也是頭一遭的事。 攜帶簡易行囊,我又特別蒐羅家中一些食品,如全麥饅頭、乾麵條、蘿蔔糕、酸菜辣椒、炒泡菜、一袋堅果、咖啡及茶葉,轉車到台北會合後,他輕車熟路的走3號國道,再接62快速道路轉台2號線,經鼻頭角、龍洞到達澳底,一路介紹這裡地形、氣候、海象,當然也少不了他多年的釣魚經。 到達租屋處放下行囊,我們隨即來到釣魚點,有卯澳、馬崗漁港。天空灰暗,海邊白浪濁天,顯見風力十分強勁,大雨像會飛的斗蓬,隨風舞動變換形貌,我們沒有下車,就在車內觀賞大海。這裡的大片海蝕平台,開闊瑰奇,像一塊塊整齊的豆腐,襯著被風推進的浪潮,頗具視覺之美,這一帶屬於東北角風景區,有新北與宜蘭界碑,是台灣北部知名觀光景點。 他今天先來觀察海象,雖有不少釣客在磯石旁甩竿,但他對冒著驚濤拍岸的浪潮搏命,頗不以為然,說會把命給搭進去,二十多年的經驗,他說以往風和無雨,裝備齊全的涉水釣魚,但只要海水漲到膝蓋就立刻撤退,因為若為貪圖魚獲,一不小心就被帶入海中,將遭滅頂之災,我非常同意他對安全所作的措施。 雨愈下愈大,偶有海巡署員警下車,到礁岩柱旁簽到,順便觀察有無安全顧慮事宜。我們轉入了澳底漁港,打著傘在堤防邊觀賞海浪。旁邊一座海濱飯店,面對大海地理位置絕佳,但這種天氣下,看來沒有什麼住客,如果是在夏天,客人坐在面對大海的雅座,另一邊是青山,依山傍海有絕佳景觀,心情也為之開敞,但是十多年來的海風挾襲,飯店看起來不再光鮮,固然有夏季的豔陽藍海,但也得面臨冬季的淒風苦雨,這種兩極的氣候下,建築的頹敗褪色,是必須面對的事實。 隔日氣候稍晴,我們再度開往釣魚地點,途經核四龍門發電廠,因為廢核政策,與這一帶商家同顯冷清落寞,一旁的龍門露營區因風大雨大,雖是連假也少見遊客。但我比較感興趣的是道路兩旁房舍,其中有數間以切割的岩塊砌成,看起來別具特色,同學說,這是早年戍守海防老兵所建,隨著他們的凋零,石頭屋也落入商家作為小賣舖了。 途經福隆車站,我們特別停車拍照,四十年前軍校生時代,我辦了幾次露營,當時家兄在浴場兼任救生員,用魚槍打了海魚送我們,大家圍著篝火烤魚歡聚,留下快樂回憶,當時車站附近沒有那麼熱鬧,可是驕陽、沙灘、泅水、野營帶給青春期的我們無比歡樂,當時福隆便當尚未出名,如今許多建築興起,一到假日此段道路擁擠不堪,都是來享受福隆與鹽寮海濱公園沙雕之樂。 晚上,又來了一位朋友,他帶來自製麻辣香腸及花生,我們就就著饅頭與小菜,小酌53度高粱,聊著海釣磯釣,真是不同釣法各有專業與樂趣,到了退休年齡,各人都會找尋自己的興趣,而野外活動無疑是健康的,我的興趣不在釣魚,但來尋訪海濱漁村,看著白浪滔天大海、被強風颳著草木匍匐的山系,奇麗的礁岩,天空飛翔的黑鳶、海產店嚐幾道美味海鮮,在身心上獲得放鬆,是疫情肆虐後的不錯選擇。 我們吃聊到很晚,躺在床上看時間已是11時50分,再過10分鐘,即將進入2023年的元旦。煙火、倒數計時、看元旦日出,我一向沒有興趣,但是這次無意海濱之旅,卻是幾年來少有的跨年活動,感覺挺新鮮的。
-
詠日月潭之美
在明潭 乘著風的翅膀 水在山底下,幽幽如鏡,一襲春風迎面盪漾, 思維騷動,尋找雲的腳印? 乘著風的翅膀 山在水面上,靜靜似影,一抹餘暉映照山嶺, 如水墨逆光渲染,輝映吾衣襟! 乘著風的翅膀 晨曦劃破了朵朵雲彩,羞澀投入天空懷抱, 湛藍的天,湖綠的水,天地之間揭眸對話。 乘著風的翅膀 陽光豎起旗桿,灑下一地光影,遙送湖畔旅人, 銀波追逐堤岸,堤岸追逐長髮,讓我獨自撐起 季節底容顏。 入夜 路燈溫柔相伴,依偎你身旁,握著我的手,多麼溫暖…… 早春 春天趕上一場櫻花饗宴,落「櫻」繽紛於翠壘間, 或白或淡紅或紫紅…… 濃淡皆宜 山與櫻靜謐不語 夏至 酷夏蟬鳴唧唧,陪著心愛單車潭邊巡禮, 夏日帆船乘風歸去。 仲秋 明月凝視山水,湖心飄來陣陣涼意,秋留下一片寂寞, 在你我思念之際,濃濃秋意襲上心頭,憑添許多愁。 冬戀 細雨紛飛的季節,依山傍水在明潭,期待再~~譜一段愛戀之旅。
-
舊時王謝
研討室裡好友讀《新唐書‧柳芳論氏族》,唸到:「山東則為『郡姓』,王、崔、盧、李、鄭為大;關中亦號『郡姓』,韋、裴、柳、薛、楊、杜首之……」觀書有感,忽地拿周圍人名與文比對,插科打諢故作感慨:「無意間,竟與高門貴姓平起平坐!」 朋友這話雖屬笑語,話中典故卻有意思。通常被人詢問姓氏,答覆定然就某一姓氏而已,但影視作品偶爾可見古人在姓氏前冠上籍貫,像《周生如故》裡準太子妃乃清河漼氏之女,《唐朝詭事錄》主角盧將軍數次言及出生范陽盧氏。而且,從戲劇情節可感覺他們的姓氏別具意義,準太子妃之所以被選為太子妃,與她清河漼姓不無關聯;盧將軍有次探案,賊人以幻術伎倆誘他跳窗,即使好友識破詭計,依然懾於虛像險些釀禍,危急關頭好友趕忙搬出范陽盧氏相激。 故事雖為杜撰,地名、姓氏疊加的稱法確實為南北朝至隋唐的時代特色。話說科舉創制前,曹魏施行九品官人法,評比考生德行、才能還有譜牒家世任官。初衷係選賢與能,但人之常情,考官見自家晚輩應試難免偏私,長此以往家世成了考核關鍵,上品官階盡數花落累世公卿之家,造就「士族」群體的崛起。 士族亦作世族,地位頗似貴族,因為古代張貼功狀的門柱,左邊稱閥、右邊稱閱,別名閥閱。他們為識別家族支系,於姓氏前標示家族所在郡名。南北不同地域各有代表顯族,名詩〈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燕兒曾駐足的王謝家,分指東晉權臣王導、謝安的琅邪王氏和陳郡謝氏,二家皆是南方頂尖門第。曾經的烏衣巷,更因士族聚居盛極一時。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這些簪纓世家境遇優渥,對內講求經學傳家,注重子弟道德操守,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在外備受鄉里敬重,極富聲望,並得到朝廷授予實質禮遇。 士族大姓地位卓然,《唐朝詭事錄》恰有段深刻演繹,某夜主角跟隨好友赴任途中投宿甘棠驛,驛館內南上北下的文官武將為入住上房據理力爭,終由位來得最晚、品級最低的縣丞拔得頭籌,只因人家出自大唐士族之首清河崔氏,眾人不好與之爭鋒只得拱手相讓。 因一個姓氏獲得禮遇,現在聽來不可思議,卻是千百年前道理。只不過,樹大招風風損樹。望族地位尊崇,非尋常百姓憑藉家財萬貫、高官厚祿可企及,故與之結親乃時人榮幸。然而士族婚配崇尚門當戶對,鳳凰非梧桐不棲,《南史‧侯景傳》記載將領向梁武帝求婚王謝望族,尊貴如天子也莫可奈何,遂勸解道:「王、謝門高非偶,可於朱、張以下訪之。」提議下修目標為宜。 望族此次回絕,為南方士族覆滅埋下禍端。遭拒的侯景懷恨在心,日後發動兵變時,刻意劍指南方大族,一雪拒婚恥辱。戰火紛飛,白骨成灰,以致烏衣巷化作〈烏衣巷〉殘陽餘暉下的荒涼蕭索。 千百年後所有望族都消失於滾滾歷史洪流,只餘典籍寥寥文字留下他們曾經輝煌的痕痕。然而風光不再,有些精神仍值得欣羨,記得《詭事錄》盧將軍受幻象迷惑,面對賊寇竟生畏懼,卻在朋友以他家門激勵時,為不負姓氏聲譽復又英勇擒敵。他們享門楣福蔭,亦以家門為榮,從而約束所作所為無愧家族,讓家中也以自己為傲。
-
迎兔年
這回 不偷靈藥不搗藥 不跟嫦娥 奔月去 不去荒蕪人煙廣寒宮 只想 逗留這溫暖人間 挨家挨戶 送春聯 月裡嫦娥舒袖舞 人間玉兔報春來 並許下,小小 心願 玉兔年,「兔」出 好運連連
-
天使水電師傅
偶爾會聽到一句話提到台東的土會黏人,讓許多人決定台東是他第二個故鄉而長居台東。我也想造樣造句:克羅埃西亞人會黏人。 剛搬進去現在住的地方時,浴缸的水總無法順暢排出,但經過了一年也沒什麼大問題,直到前幾週,部分洗衣機廢水和洗碗機的廢水都相繼透過連通管道流向配管在最低處的浴缸,驚覺事態嚴重才決定應該要處理,剛好鄰居太太的孩子,同時也是我們的好朋友是配管師傅,便想到請他幫忙修理。 朋友在忙中終於抽空來看看我們的浴缸到底出了什麼問題,用了專業的通管器具試著疏通水管並尋找問題點,初步判別原因應該是出在洗碗機或者洗衣機的排水管後,將浴缸回歸原狀。我們也詢問可不可以嘗試使用小蘇打粉與醋還有熱水試試看去通管線,朋友也說不妨一試。結果當晚一使用浴室,樓下很快的滲水,而且浴缸堵塞的更嚴重,以往可能需要三分鐘排水,當天花了三倍時間。 緊急跟朋友報告狀況,他很快的請我們停止使用洗衣機以及洗碗機,並且約定這週會趕緊來幫我們處理,期間也不時詢問狀況,並為樓下漏水感到非常過意不去。我突然想起,在我搬進來之前,其實曾漏水,只是因為我們很小心的使用浴室,所以一直以來沒有大問題,也許反而是因為朋友稍微疏通了管線,讓隱藏已久的問題正式浮現。便請外子告訴朋友這件事,他才舒緩了內疚感。 我們詢問了十多年前配置管線的家人,決定把管道隔間牆前方的所有物品包括家具移開,方便朋友到時候幫我們鋸開隔間牆,查看管道出現了什麼狀況。等移開全部的物品之後,發現右下方牆角竟然佈滿點點黑色的霉斑和水漬,便判斷這個堵塞不是一天兩天,而是累積到最近才終於爆發。 週一來初步了解狀況的朋友原定週三來處理,因為其他原因決定提前到週二,也讓沒有浴室跟洗碗機可以使用的窘況可以提前解決。經過了兩小時的奮戰,鋸開隔間牆與水管後,發現洗碗機的排水管塞滿了溶解不完全的清潔錠以及衣服的棉絮,這才解開堵塞的謎團。污水管通了、浴缸排水也順暢了,即將誕生的嬰兒也將有個正常的浴缸可以使用啦! 克羅埃西亞跟台灣很像,因為大部分的人嚮往在辦公室工作,技術性的工作相當缺人手,只要請水電師傅來勘查,他還沒開始工作就已經可以獲得一筆錢了。有些師傅的薪水甚至高過大學教授。正逢月底,沒有足夠預算支付修繕費,外子想等下個月薪水入帳時支付修理費給朋友,請他報價,推遲了半天,他說:有些人我可以收錢,至於你,我是不收的。我從老闆那裏領薪水就可以了。 當外子轉述朋友的話時,頓時心頭滿滿的,好感動。而朋友的名字恰巧跟總領天使聖彌格爾同名,真的是名符其實的天使水電師傅。偶爾會衡量哪個國家才是接下來要久居的國度,每回想到許多克羅埃西亞朋友的善良跟無私,總會增加搬離這裡的難度。
-
金門人是僑或是橋
我曾經很努力的思考,想為金門人下個定義,但是不得要領。 我曾經找了一張世界地圖,以金門為圓心,以三千公里為半徑畫個圓圈,發現東京、札幌、首爾、平壤、哈爾濱、瀋陽、北京、上海、西安、重慶、成都、加爾各答、仰光、曼谷、吉隆坡、新加坡、胡志明市、廣州、香港、文萊、馬尼拉、台北等東亞主要的城市,全部都在這個圈子內。 想想,如果我擁有一家金門航空公司,以金門機場為母港,那麼你可發現,除了歐美以外,東亞的主要城市都在圓圈裏面,我四個小時內就能把你送到你要去的地方,朝發夕至。從這裏你能感覺到,出生在金門島這個圓心,至少是我心中的圓心,是多麼令人愜意、令人驕傲的一件事。 再以「札幌-金門-新加坡」這條線為直徑,將這個圓圈切成兩半,你會發現東半部以海洋為主,而西半部則以陸地為主。這就讓人更明白了,為何幾百年來,我們的祖先為了脫離貧困,比他地的人更願意跨越浩瀚的海洋,到南洋去謀生,他們滿載鄉愁和閩南文化,在那邊落地生根成為華僑。這就是一九四九年以前,金門華僑的故事,僑者橋也,易地而居、文化之橋也。 當然,我們也有先祖,往西穿越更多的山川湖泊,披荊斬棘到內地去發展。本質上,閩南人就是中原人的分支,從廈門、泉州去內地開拓事業,那也是極其自然的事。 一九四九年之後到了我們這輩,因為兩岸形勢使然,年輕人為了求學和就業,只能東渡黑海溝到寶島去發展,走出了一條和先人完全不一樣的道路。雖然是在台北工作,但是你的家鄉仍然是金門。廣義的說,離鄉背井在寶島工作,就是僑,這跟古代許多偉人一樣,一生的奉獻未必留給自己的家鄉。 離開金門這個圓心,南向南洋、東渡台灣、西進內地,在某層意義上,和當年蘇東坡遊走海南,李白暢遊山水之間、徐霞客踏遍大江南北,處處留文留詩,留下自己的足跡,並無二致。 一方面因為土地貧瘠,島上生活條件不足,另一方面因為地處海陸交會之處,鴉片戰爭以後,西方船艦橫行,大陸沿海風起雲湧,民智大開。為了謀生,金門人自古以來多數不畏遠走他鄉,所以走到天涯海角,常會遇到許多出類拔萃的鄉親。對於這些僑民,島上的閩南聚落、燕尾脊、風獅爺、朱子祠、浯江書院、海濱鄒魯、太武山等等,只是零星的記憶元素而已。 由於地理形勢使然,金門是東亞海陸交會的中心點,也是海峽兩邊黃金海岸的樞紐。金門在地理上並不是邊陲,真正邊陲的只有政治。 與寶島的朋友相比,金門人更像是一群信鴿,是穿越海峽次數最多的一個族群,飛來飛去,不問春夏秋冬,不問寒暑,一年四季,從不嫌累,他們一直忙著尋找自己,卻又忘卻了自己,再尋再忘。你說,這樣的一個生活模式,不就具備了一些詩的特質了嗎。別忘掉,這些穿梭于海峽上空的金門人,正在構築自己和家鄉的橋,一針一線,交織出一座綿密而難忘的心橋。 金門是僑的故鄉,心中有橋,有形的和無形的,有了僑和橋,金門就成了詩的故鄉。光有詩的特質不夠,還要有酒。 老實說,上天給金門人的不算菲薄,先給你戰爭,給你匱乏,給你歷練,讓你知道生命的意義,讓你堅韌。當年的戰爭也同時為你帶來了酒,那醇厚的高粱酒,讓你豪情萬丈,最終成了一張金門的名片。一般不會喝酒的,我不太相信他是金門人。 我不得不說,沒有走過戰爭,金門不會像赤壁那樣引起吾人思古之幽情,沒有高粱酒在旁,又如何能像杜康一樣讓我等解憂,金門蓬勃的人文如何發展,如何孕育出那麼多文采斐然的作家、詩人和畫家,幫我們寫出金門人共同的、不朽的史詩?印證我們是真正的海濱鄒魯? 我是學土木的,所長正是橋樑,也因為橋樑研究,在國際學界薄有倖名。猶記一九九二年起受金門縣府邀請多次往來台金之間,參與「大小金門離島交通改善整體規劃」,這個方案主要是討論水頭和九宮碼頭的改善方案,我覺得太費勁了,效果不彰,本于專業,我跟縣長提議何不在大小金之間修座大橋,名曰金門大橋,這個想法在當時是個天方夜譚。三十年過去了,橋起橋落,我也從英姿煥發的青年變成古稀的老人,總算今年十月要通車了,讓人差堪告慰。 如果沒有政治,我當年的建議是先造金門大橋,再造金廈大橋,那麼金門就可以連回閩南母體,水電醫療這些問題迎刃而解。另外,它也可以成為台商西進的踏板,和返鄉的便捷之路。最美妙的是,金門人從廈門出發,可以直接飛往世界各地。橋啊橋,一晃就是三十年,目前要實現這第二個夢想,恐須再等三十年,要是有那麼一點機會,我屆時應是百歲老人了。 回顧過往,你的半徑有多大,你的世界就有多大。小學的時候,我的半徑只有湖下村,走到後浦,都覺得不自在,有點自卑。到了初中,我的半徑只有金寧鄉,靠著那部鐵馬巡視我的領地。進入金門中學,我的半徑是整個金門。負笈來台、赴美留學、返臺任教、鑽研學科、國際交流,都是半徑的擴大、再擴大。到如今,要問我半徑有多大,連我自己也回答不清楚了。 總歸一句話,金門人是僑,也是橋!這是地理、歷史和文化使然。
-
那些碟子
沙灘,絕不是人生的大道,嬉戲的成分居多,偶爾踏水而過,拍拍腳上的沙子,穿上襪鞋,再回頭,一切都了無痕跡,彷彿未曾走過。年歲大了,回望這一生走過的路與徑,竟然發覺如踩過沙灘,沒有留下一點痕跡;甚至連海水輕撫腳面的溫柔,或被海水侵擾驚嚇的畫面也遺忘了。 近日,整理廚櫃,竟發現一隻隻完整精美的碟子,藏在角落。那些碟子,十分眼熟,都是咖啡杯的底盤,杯與盤,是一個整組、一個套件;有點像是枕頭上的枕巾,也像是擺放筷子的筷枕。有它,很好;沒有,影響不大;不若壺與杯,兩者不可分、也不可缺。 那些碟子與杯的套組,都是過去三十年間陸續買進。主杯,多半是因清洗時失手、失神,杯子摔了、碎了;有時,是因杯子燒製的問題,把手脫落、杯沿破損;想想,有點像婚姻關係。一個失手、失神都是一種情緒的失控、身心的失衡,延伸出是一種吵架、生氣、冷戰;而把手脫落,根本就是自身的體質不良、個性暴衝所致。原因多,事後也會陣陣悔恨懊惱;可是轉眼,又船過無痕,一切又忘了。 失去了杯子的碟子,有點像是失婚的鰥寡孤獨的人。雖完好卻默落,被藏在櫥櫃深處,如處在社會的底層;不再現身,也不再被人想起;更不記得曾被人細心的讓人觀賞、被人仔細地的拿在手中、被人溫柔地一次又一次的親吻;都像是被關在囚籠已被人遺忘的囚犯,或是在冷宮中的宮女。 那些碟子,也讓我想起儲藏室裡的工具材料,繩索、電線、鐵絲、木梯、鋸子還有數不清的雜物。當初,也是一件件的收妥,想著日後必有用途;如今檢視,仍完好如初,隨時可用。只是沒想到的是自己,年邁日衰的身子如龜裂的杯子,不能再使用、再操勞;望著滿室裡琳瑯滿目的物件,覺得件件都是找不到杯子的碟子,不由得有些悲傷。 而這悲是察覺也承認自己也是一支破敗的杯子,勉強維持著使用;還是傷那些物料就如那些完好的碟子,再也不會使用了。
-
深夜讀李清照
星子們該熄滅最後一盞燈了 濃睡,可以抵擋一些蟲鳴 唧唧纏繞著唧唧的,應是相思 但是啊但是 好幾個夜的酒,熬煮了低啜的肝腸 及遍尋不到他,的,淚 淚水成了河,輕舟將遠去 遠去的是,她的春天
-
逃
「背叛一個從來不曾虧負自己的人?」江殷雙眉微蹙,「那樣做的話,我會比機器更沒資格當個人類。」 刁艷小心翼翼地問道:「可以問你一件比較個人的事情嗎?」 江殷大方地點個頭,「請說。」 刁艷低聲言道:「匡虹愛我,不忍心讓我成為匡氏第三代女主人,終生過著我控制人、組織控制我的日子,他甘願冒著喪失更多個人自由的風險,一手策劃你我出逃,但是你呢,你就沒有想要帶著一起逃走的戀人嗎?」 「我?」江殷臉上浮現一抹蒼涼,「我曾經先後喜歡過幾個人,但她們都被匡家老人以妨礙研究效率為由,被逐一解決掉了;有的是被利益收買,有的是稍微被嚇一嚇就打了退堂鼓。話說回來,如果不是這些前車之鑑,匡虹未必能夠下定決心割捨愛情,為妳謀求更好的出路。」 刁艷摘掉一路上用來掩人耳目的軍帽,曠野風大,一頭長髮放肆地飄颺著。「匡虹選擇這個時機安排我們出逃,並不是單單為了我而已吧。」 「我曉得。」江殷聽出弦外之音。「但我不好奇,就沒問他詳情。」 刁艷回眸笑問:「月神之心是最近才研究成功的?」 江殷回道:「五週前。」 「果然如此!」刁艷柳眉微鎖,「你知道嗎,月神之心會給你帶來殺身之禍。」 「殺身之禍麼?」江殷大笑,「我好像一直不缺這玩意兒。」 「你還不明白?」刁艷憐惜地望著江殷,「月神之心會顛覆人們對『真實』的認知。古老的神祕力量也好,蓄意捏造的傳說也罷,都是野心家用來控制無知群眾的最佳道具,一旦打破真相,那些成為奴隸而不自知的人肯定會選擇逃離控制,所以極端組織的首領──包括匡家長者,若是發現月神之心,會不顧一切設法消滅它和你。」 「我懂了。」江殷回首凝望遠處的九霄金城。「趁早離開匡氏,月神之心才不至於曝光,我就可以多活幾年。」 「江殷……」刁艷咬著下脣,語氣有點兒任性地央求道:「我想匡虹了,能讓我看看他嗎?」 「沒問題。」 江殷摘下扣在左邊耳垂的金色月神之心,將它向空拋出,一抹如夢似幻的身形立即顯現。 奇彩奪目的幻象當中,匡虹的替身是那麼地瑰麗俊逸,栩栩如生。 刁艷一臉迷茫地凝視幻影,剛想伸手卻又止住,她忍著滿眶淚水,喃喃低語道:「我等著真正的你,不論多久……」 (五之五/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