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俳句】禪繞
法國文學家Roland Barthes (羅蘭.巴特)說:俳句是「最精練的小說」。的確,俳句詞句精簡輕巧,辭意凝鍊奔放,甚至精準呈現出感官畫面。 看到雪中一棵青葉掉盡、樹幹密密交纏環抱的樹,竟然感動,有種相依相伴到天年的生死相隨,寫了〈漢俳〉不過癮,再寫〈日俳〉。 〈漢俳〉 密密纏 千迴百轉 生命禪 〈日俳〉 前世猶糾葛 相依有緣長伴侶 今生巧相遇 (稿費贈大同之家)
-
古遠季時
唯一有效承受生命的方法, 就是忘記生命。 ──法國歷史學家Hippolyte Taine (一) 村人都揹走了自己的一口井 留下委棄 時間之神 仍在利用 靜物之間函數關係 簷和幾片落磚瓦 防空洞和各種塌穴 時間之傷 牽牛花藤纏繞矮窗 聚落浴洗一種冷冷的寧靜 (二) 村人都扛不動的 那一口唐藥井 少有郵車捎信來打擾它 公車過站而去 日升、月沉、星降 兄弟姊妹 恆道列隊打水 天河因此充沛 聚落裡繁衍一份冷冷的寧靜 「胡不歸?」 老人輕拉開木門 時間理應如此安詳
-
年夜飯
年前的雨落了下來,落在這乾枯的大地,除夕的早晨雨停了,空氣特別地清新與乾淨,海的另一端看起來也特別清明。祭祀與打掃是除夕必備,為人媳婦者莫不忙東忙西忙裡忙外,忙完祭祀忙午餐、忙完午餐忙最後的打掃整潔與清運垃圾,在貼上春聯後,下一波的年夜飯便開始。 除夕那天的海邊特別的美,就連夕陽也是一陣紅艷艷,但應該很多人沒有機會看到。年夜飯,其實也就是大家聚在一起吃飯,但就是有的人追求非常的完美、也有人忘了媳婦也是別人家的女兒,疫情之下,能好好的在一起吃個溫暖的團圓飯真的不容易,吃什麼備什麼餐,能不能圓滿溫馨就好呢? 其實也就那一餐,但嫁出去的女孩兒,更想回娘家吃飯,尤其是出嫁的第一年,各種適應情況下,想到大家團聚在一起,但自己在婆家吃飯,不能如往常一般在娘家一聚,心裡難免一酸。 各種煩亂在多年以後交織,每逢年節總是先嘆口氣,再穿上自己的武裝去面對許多的人,那些沒有血緣關係的姻親們。那些個大家庭聚會的場面,真的是很多先生們不能親身體會與感受的,即使太太們能了解你們夾在中間的無奈,有的時候真的不是太太們多做一些或是多讓一些就可以,有些以偏概全的觀念總是讓人搖頭嘆氣。 吃年夜飯了,她夾了幾口菜以後便不太要吃,在角落裡默默地想家,想著婆家大嫂帶了自己的父母來一同吃年夜飯,那親家母趾高氣昂的指責她的模樣,講話夾槍又帶棒,婆婆也是話裡有話的藏針帶刺,這生活過的就也開心? 婆與媳,親生與姻親關係,處理的不好便成為聚與散的關鍵,何苦誰為難誰,逢年過節的大家坐下來好好吃個飯,聊得來便聊,聊不來也不必傷害誰來成就自己。她提早退席到一邊去,壓抑著想離開的衝動,這年又讓她難受了。 終於結束年夜飯的行程,離開婆家以後,這年才算真正開始,很多糾結總是打不開,有的時候總是先生的態度與立場要表明,互相學習互相磨合,沒有人需要一直退讓,好的生活關係才能讓自己過的更好。 就好像孩子有時候會問道:「為什麼你要上班呢?」我們工作不僅是為了薪資,認識新的朋友,學習新知讓自己持續前進,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生活環節。 新的一年、新的開始,總是帶著新的希望持續前進,很多該忘掉的,就不要再記得了,走吧!往前走就對了。
-
觀光客
1. 一九九五年八月,中國民航,上海往雲南昆明的班機。 機艙內高壓和吵雜引擎聲,使得A26靠窗座上的老人,一起飛就閉上雙眼養神。即使在歇睡中,他那有些絡腮鬍的臉孔,看上去還是很嚴肅峻厲。 在他身旁的另一位老人,又矮又瘦,臉色也很蒼白,反倒睜大著兩眼,怔忡眺望著窗外掃過的雲朵。 空服員送來報紙,矮瘦老人要了一份,聚精會神讀了起來。 很自然的,坐在他身旁右手邊的人中年人──他穿西裝,打領帶,隨身帶了個手提箱──頭擺過來,也瞄著報紙,報紙標題:「日本人因改歷史而殘障」,作者署名是一九九四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大江健三郎。 矮瘦老人讀得很慢,但到底讀完了,他把報紙摺好擱在膝蓋上,又望著窗外白雲發楞。 「對不起,報紙借看一下?」中年人有禮貌地問。 矮瘦老人點點頭,把報紙遞給了對方。 中年人也讀完了這篇文章,又隨手翻翻其他版面新聞,他把報紙還給了原主。 「謝謝您!」 矮瘦老人又點了下頭,算是答禮,仍然不說話。 隔一會兒,中年人先開口問:「您老──到昆明,貴幹?」 矮瘦老人溫和地笑笑,還沒開口,中年人接著又問:「您不是本國人吧?日本人?」 「我是關外人。」 「關外?你是說東北?哦,真有興緻,從東北跑到昆明,去觀光?」 「欸,是。」 「昆明是個好地方,有許多值得一遊的古蹟,像是石林、昆明湖這幾個風景點,您非得去看看不可,不然就白走一趟啦。」 2. 矮瘦老人一下飛機,叫了輛包車,直奔翠湖賓館,在他身旁的同伴,是先前一上飛機就沉沉睡去,靠窗位的老人。睡相很峻厲,但現在醒來,卻出人意表的,有付癡呆狀,眼神絲毫沒半點神采。在賓館,矮老人向櫃檯服務員打聽這裏可有地陪? 「這裏往龍陵怎麼去?」矮瘦老人說得一口流利國語,仔細聽,這才聽出帶點東北腔。 「從昆明搭火車,是最便利的,而且可以欣賞沿路風光。我幫您老叫個地陪?明早出發?」 「不,馬上走。」 地陪叫來時,一會面,雙方都楞了一下。 「是您老?真巧呵。」是飛機上那位穿西裝的中年人:「我們可真有緣。」 「你們有兩名?現在走,到龍陵已經下午三四點了。」中年人用專業的口吻分析著:「再轉搭一程汽車,恐怕快傍晚了。依我看,不如今天先參觀昆明城本地的風景點,龍陵,明天一大早再走,這樣安排,您老看,好不好?」 房間,矮瘦老人的同伴,那個臉上沒神采,但卻長得魁梧高壯有絡腮鬍的老人,突然一旁插嘴說:「早走,早走。」 中年人地陪看了絡腮鬍老人一眼:「您講話口音很奇特喔,您老是哪裏人?」 「跟我一樣。」矮瘦老人幫他回答:「同鄉。」 當天下午,抵達龍陵縣城,地陪取出一張地圖,問兩位老人家要先到哪個地方? 矮瘦老人接過地圖端祥著,縣城四周的地方各一一映進眼簾:老東坡、文筆坡、猛連坡、廣林坡、三關坡、蛇腰坡、風吹坡──當他看到風吹坡時,兩手抖得厲害。 地陪心裏不免有些詫異,但他仍然沒多問,只是說:「你們以前到過這兒?」 絡腮鬍老人此刻精神好很多,目光精爍不少。他一把搶過地圖,很快掃瞄了一下,指著風吹坡,說:「這裏。」 他們又叫了一輛汽車,直奔風吹坡,來到山口,一踩到地面,站不到幾分鐘,兩名老人突然都跪在地上低低啜泣起來。矮瘦老人還從帶來的皮包中,取出一些包裝精美的食物,還有看來是祭祠祀用的用品,拋向山坡和深谷。 「這是怎麼一回事?」司機下了車,拉著地陪悄悄地問。 地陪聳聳肩:「誰知道?」 驀地,絡腮鬍老人大喝一聲,昏死了過去。地陪和司機兩人趕緊欺身上前搶救。 3. 龍陵縣城內一間小旅館房間內,燈泡昏暗掛在頭頂。 「真的不打緊?不用找個醫生來看看?」地陪問。 「真的不要,謝謝您。」矮瘦老人看著床上睡著的同伴:「他有點高血壓,平常都隨身帶著藥,沒事了。」 地陪遲疑了一下,還是說了:「行不行請問一下,您二老,不是純粹來這裏觀光的吧?」 矮瘦老人抬頭瞥了地陪一眼,沉靜了好一會兒才回答:「你猜對了,我們的確不是純粹來觀光的。」 「那是──?」 矮瘦老人忽然岔開話題問:「跟日本人打仗的時候,你當時幾歲?還沒出生吧?」 「您指的是八年抗戰?呃?那個年頭我還沒出生。」 「你很幸運。」 「我父親倒是參加了在這附近騰沖縣城的戰鬥。」 「你父親還健在?」 「二十幾年前就過世了。」地陪說:「小時候,聽他講過幾次跟日本人打仗的事情。他說,在冬天打仗,氣溫隨著海拔下降,到處都是一團又溫又重的霧氣,冷霧一散開,天上就開始飄雨和雪。他們都只穿草鞋,和一件薄薄的軍衣,那冷哇,像是一根根尖刺,儘往皮膚和骨髓裏戳。這樣連著幾天下來,凍死了不少人,凍傷的那可就多了,起碼上千。」 矮瘦老人專注聆聽地陪的話,等地陪話講完,他靜靜地說:「你父親他講的沒錯,當年就是這種情況。」 「您那時候在──?」 「對,那時候我也參加了這場戰役。」 4. 我們五十三軍的一個搜索連,奉命從後方迂迴,經冷水箐、江苴徐家寨,在那裏攔截日本人的運輸線,並且阻擊增援的敵人。五十三軍原來是張作霖的東北軍,戰鬥力在當年參戰的部隊當中,算是比較強的。 那回,我們苦行軍兩天兩夜,來到指定的地點埋伏,當天傍晚,敵人一支騾馬隊給我們給堵上了,我們打贏了,擄獲了不少彈藥和其他裝備。隔天,日本人又增援了一個中隊,就這樣,敵我雙方爆發了一場更大的遭遇戰。 第一批撲上來的敵人半個多鐘頭後,擋不住我們的打擊,被迫潰逃後退,連長命令全連弟兄集體衝鋒,乘勝追擊。連長名字叫高玉功,當年做過大帥府警衛,人稱高老虎,他嗖地一聲抽出大刀,要我們跟著他往前追殺。人人背後斜背著一片大砍刀是東北軍自豪的傳統,直到這時候,仍然沒改變。 「弟兄們,讓日本鬼子嘗嘗咱們東北軍大刀片兒的滋味,給我上。」高連長大吼一聲,帶頭蹦出了壕溝。 我們全連弟兄跟著跳出陣地,朝山下,往蕎麥地撤退的日本人撲去。 不料緊接著我們便嘗到苦果,日本人突然停止後撤,就地架起迫擊砲槍榴彈和機關槍,反過頭來朝我們射擊,砲彈和機槍子彈劈頭劈腦砸下來,弟兄們只有挨打的份。 我和少數弟兄很幸運地,逃進附近山林。後來聽說高玉功連長大腿受傷,被俘擄了,日本人用刺刀在他胸口剜了一刀,扔下他。 「真太殘忍了。」地陪搖頭噓嘆著。(上)
-
人間何處不春天
趁著春陽暖暖的午後,和老婆相約中央大學散步。輕裝簡便,帶著最散漫的心情,拜訪春天來也!從側邊小門進入校園,路過「中大池」,一群鵝「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好不優游自在!誰說「春江水暖鴨先知」,呆頭鵝也知道呀? 池塘的另一邊,一片粉紅漫天,遊人如織,這才驚覺,櫻花大開特開了!四季輪替,忍不住的春天在櫻花枝頭綻放,真的好熱鬧了!春風微微、春陽暖暖的陽光下,群蜂亂舞,嗡嗡聲不絕於耳!賞花人攜老扶幼,全家大小嘻嘻哈哈,你推我擠,拍張最歡樂的全家福;情侶你儂我儂,甜言蜜語在耳鬢廝磨間流瀉,旁觀者我豎起耳朵也聽不見,但絕對感受到了。曾幾何時,我和老婆也是那青春奔放的情侶,如今已是天命之年,歲月果真不待人呀! 繽紛櫻花樹下,大家手持相機、手機,你拍我、我拍你,個個搔首弄姿,擺出模特兒水準的姿態,千嬌百媚,真是人比花嬌。「拍我!拍我!」「換我!換我!」此起彼落的吆喝聲,春天的人間,好幸福、好熱鬧呀! 春光易逝,怎能不惜春、愛春呢?誰說春天留不住,看著大家爭先恐後找尋最佳美景,擺出最棒的姿勢,笑出最燦爛的笑容,「喀嚓!喀嚓!」春天和歡笑就此凍結在相機裡,「剎那即永恆」!雖然因為防疫的關係,大家緊緊的戴著口罩,但一只小小的口罩,怎罩得住這花團錦簇的好春光和好心情呢?但願疫情快快逃之夭夭,大家可以拿掉口罩,盡情的歡笑。每一個恣意、盡情的歡笑聲,就是繽紛的花朵、和煦的春風、燦爛的朝陽! 看著闔家拍著歡樂,情侶拍著甜蜜,人間,何處不春天呢?
-
諾言
如果你能經過 窗外搖曳的林邊 就會發現,我為你 留下最柔軟的承諾 在金黃色的麥浪 那時我浸滿月光 把身體打開 接受流言或蜚語,依舊 朝音訊全無的遠方 發送暗號 遠方藏有太多答案 日子被困在海上 將停泊哪一座島嶼 那些說不出的 你的過去 無聲地經過我 像幽微的窗前,把時間 靜止在最深的睡眠 緩緩走向,寒夜中 甦醒的春日
-
浴室的壁畫
半夜一聲巨響,驚醒了睡夢中的老弟,尋著聲音走去,天哪!竟然是浴室牆壁,一大片的磁磚有如災難片似的崩落了。 猛然一算,一家人設計的獨棟透天厝,已經經歷了二十個年頭,雖然外牆貼的石片歷久彌新,但是內裝的部分卻已是慢慢地出了一些狀況,就像是人老了,儘管外表保養得宜,健康也亮起了紅燈。洗臉盆、浴缸或窗簾的汰換都算是小事,換上新的花色或樣式都不違和,但是補磁磚卻令人傷腦筋,再怎麼相似都顯得突兀。 老弟有絕對的美感,那是天生的。小時候,他會彩繪自己的腳踏車,長大後,自己的拖車也是不假手他人,裝飾得美輪美奐。不過這一次可是考倒他了,要全面換新還是局部處理,小小的工程要請師傅都不容易,而且估價起來,連工帶料竟然高達兩萬元,施工日期也是遙遙無期。 出乎意料之外的,老弟老神在在地跟大家宣佈,曠世巨作即將完工,敬請期待。就在除夕夜,他在臉書秀出了多張照片,原本慘不忍睹的牆面,已經煥然一新,他和好朋友一起利用下班後的時間,花了兩個晚上粉刷,從清除殘留沙漿到抹平牆面,最後再買了三罐油漆創作,一大片翠綠草地,有白白的雲圍繞著高山,還點綴了粉嫩的波斯菊。 臉友們的留言充滿了讚嘆,如神來之筆、畢卡索畫風,可以談合作等等,弟弟卻是害羞的說:「別問哥畫的是什麼,連我自己都不知道。」我倒是覺得那幅壁畫就是弟弟的內心世界,一直都是那麼繽紛燦爛。
-
以後不再開車
我在1976年考上駕照,購福特汽車跑天下,八年後掉換天王星兩部國產車。1989年換Volvo2000CC,開了二十一年才報廢。 七年前大兒子換車,把開了三萬公里的舊車交給我駕駛,七年我只開了一萬六千公里,最近有時一個月都沒去動它。 前三部車都是手排檔,三十幾年下來習慣右手換檔,最後一部變為自動排檔,車子開出去,變檔時很不習慣,有一次到山區,停車時,排檔打到倒檔,差一點撞到後面車子,嚇出一身冷汗。 有一次到一家簡餐店午餐,停車時誤踩油門,車子暴衝,即時緊急剎車,車子才沒有撞倒停車場磚牆。轟然巨響,老板出來查看,幸好沒有發生意外。老板從容安慰我: 「人平安就好!」 那頓飯吃起來沒有一點味道。 有一天必須出門,車子大約一個半月沒開,一定要開車。打開車門,發動引擎,無法啟動。 打電話找平時幫我保養車子的阿吉來。 他帶來一個備用電池,接上電源,引擎立刻啟動。阿吉說: 「車子擺太久,沒充電,電源就會流失。」 阿吉設想周全,把備用電池放在我車子裡,萬一車子又發不動,利用備用電池發動引擎。 載妻到銀行處理業務,車子停了十幾分鐘,再發動,引擎又不聽使喚。 打開引擎蓋,才能使用備用電池,發動引擎。坐上駕駛座,以手指頭去扳開關,引擎蓋卻打不開。 妻見我緊張得滿頭大汗,找停車地方的商店老板幫忙。年輕老板伸出右手,二十秒時間不到,引擎蓋迅速打開了。 原來我扳的開關按錯了,扳的是後車廂行李箱的蓋子。嚴重退化的警訊,表示不宜再開車。 我的車停在社區巷道,因定停車位,鄰近一戶屋頂加蓋石棉瓦的鄰居。颱風來時,擔心石棉瓦吹落,砸到車子。造成心理負擔。 最近幾年,冬天到烏來泡溫泉,開車上山,夏天到觀音山散步,到醫院看病之外,很少開車。 平時到都會區,搭乘公共汽車,使用敬老票,每個月六十點悠遊卡用不完。平時上街購物,騎電動機車,因為開車停車不易。 全家出遊時,兒女負責接送,輪不到我開車。過去每星期到觀音山區散步一次,是我開車的時機。要是不上山,開車機會少了,養一部車,也很麻煩。 前幾天車子發不動,找修車廠老板來,他說蓄電池又掛了。上頭記載日期是兩年前。 我抱怨:「平時很少開車,電池怎麼那麼快就報廢了。」 修車廠老板阿吉建議說:「不開車,蓄電池就沒充電,兩年時間一到,就沒辦法再充電,平時沒事開出去兜兜風,要不然車子乾脆賣掉,還可以省下保養費、燃料稅、牌照稅、保險費等。全部加起來,一年費用,用來乘坐計程車,應該綽綽有餘。開車加油還沒算進去。」 老板熟識多年,保養汽車極勤快,收費公道,車子請他保養。他積極建議:車子不開就賣掉,年份越久,越不值錢。 兒女們也反對我再開車,年紀大了,反應遲鈍,開車風險高,害人害己。算算我開車的時間達四十年,除了幾次超速遭罰之外,沒有肇事紀錄,算是符合好國民的條件。 大兒子確認我決定賣車,立即通知保養場老板介紹中古車行派人來估價,估出雙方滿意價格,立即成交,速戰速決。 第四部車相處時間短暫,又不常使用,注入情感不如第三部車,車行老板把車開走時,沒有太多的依戀。也不必為四月底就要繳交牌照稅七千多元傷腦筋。 交通單位擬修訂七十五歲長者必須通過身體健康檢測,重新發照才能開車上路的規定。車子賣掉,一派輕鬆,解除了車子相關問題的困擾。放棄身體健康檢測機會,慢慢淡忘往日開快車奔馳的日子。以後不再開車,凡事有個開頭,總有結束的時刻,就讓我四十年開車的歷史,留下完美的句點。
-
問情書
「南有喬木,不可休思。 漢有遊女,不可求思。 漢之廣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詩經.漢廣》 我,一艘小木筏 划了一整座迷霧洶湧 為了尋找一枚如翠玉貝殼的妳 貝殼裏,海濤如此澎湃 貝殼裏,有妳花香襲來的笑聲 我,只是一艘小木筏 躍起的水花 是朵朵為妳怦然跳動的鼓聲 而水花蹦落的每一顆想念 是今天寫給妳的第幾首詩呢? 我,一艘小小小的小木筏 船槳聲一路日夜欸乃 濺白了星星雙鬢 濺不亂雨打的帆 我,小小木筏 划過一整座迷霧洶湧 在妳如花香徐徐的笑聲裡 靠岸 好嗎?
-
把左臉對著人的人──陳祖芬的報告文學的抒情性和哲理性
當我讀著陳祖芬的《心靈》一文,她這樣書寫文中的主角祝慶英:「一個普通的翻譯和校對的『心靈』吧。這是一個時常『把左臉對著人』的人」我的心突然震了一下,彷彿被扎了一針,接著作者這樣敘述:「為什麼總要露著『左臉』,因為,她的另一隻眼睛壞了,她的一生,與眼睛的關係極大,她熱愛翻譯、校對的工作,就像一個天真的姑娘去會見戀人那樣沉醉在幸福裡,她只要能看東西,哪怕只剩一隻眼睛,也是快活的。」是怎樣的一種熱愛工作的情懷?祝慶英的精神那樣深刻的撞擊著我的心! 陳祖芬在『心靈』裡繼續用看似委婉卻如江海一般的澎湃文字敘述祝慶英:「然而,眼睛也給她帶來痛苦,假眼可能會驚嚇她的可愛的小學生們,她設想了一個捂著右臉的姿勢繼續教課。她每個月只剩十六元生活費,可這十六元的一部分她還用來給跟她學英語的孩子們購置文具,她的業餘教課是一分錢也不收的。」淺顯的文字,在我讀來是如此的激勵人心,我的情緒在文字裡被牽動,祝慶英這樣一個熱愛翻譯的文字工作者,因著她對工作的執著,她的愛順著朗朗的讀書聲,傳遞如江海的浩瀚! 陳祖芬作者藉著《心靈》一文,將一個熱愛工作的生命生動的、明亮的形象遞送到眼前,祝慶英的所有精力都希望能透過翻譯、校稿和教學,把她的智慧分享給更多熱愛學習的孩子們,她不要報酬,無償的、熱情的,即使要「捂著右臉的姿勢繼續教課」,她都樂此不疲,好像在春陽煦煦中,閃動著智慧的青春舞者,充滿活力的、滔滔不絕的聲音,猶如彩雲上躍動的音符。 作者陳祖芬這樣形容祝慶英的教課精神:「她沒有個人的愛情,卻有對祖國和事業堅貞不渝的愛。她的堅韌的無私的奉獻精神才是內在的東西。……不能不看到她那真誠的愛是一種既微小又偉大的力量。也許,這正是一個中國牌的知識分子的典型吧!」 祝慶英那種對工作的熱愛,那種執著、真誠與無私,直教人透過陳祖芬的文字敘述,彷彿立馬在眼前浮現「一個捂著右臉的姿勢繼續教課」的專注形象,沒有驚嚇的表情或聲音,因為是那清晰、溫婉的教學震懾了學子,為智慧的開悟著迷,沒有人對「一個捂著右臉的姿勢繼續教課」的師者,有所分心。 原來祝慶英也是一位著名的翻譯家,1980、1982年兩次榮獲上海市勞動模範稱號,擔任上海市翻譯家協會理事,她的譯著十分豐富,其中《簡.愛》的翻譯本是所有中譯本最早的,翻譯於1980年,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另有一本《愛瑪》也是由祝慶英和祝文光(祝慶英胞兄,也是一位翻譯者)翻譯,於1997年,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這兩本是十分暢銷的中譯本,受到廣大讀者的喜愛。 祝慶英在陳祖芬報告文學的敘述中,讓我著迷於其對翻譯的熱愛與執著,更讓我傾心的是那種對教課的認真態度,想方設法,只要有人肯學,她就不惜一切的付出,即使自己節衣縮食,她也不退卻,這就是中國傳統知識分子的精神,直透人心,讓人的精神為之一振,更像一朵傲雪的寒梅,中國的精神從祝慶英的身上傳承。
-
點燈也科技
很多人在新年會為自己及家人點一盞光明燈,祈求平安、好運。我也不例外。 過農曆新年前,我如以往來到某家宮廟,這家宮廟有點平安燈、光明燈、運途燈、太歲燈、文昌燈等服務。這幾年來,我皆在此處幫家人點太歲燈,幫兩個孩點文昌燈,祈願一家平安,孩子學業進步。 觀察這家宮廟裡佈置的點燈裝置,可知悉廟裡供奉的神明,各司負責人世間不同的點燈職務。有些燈具裝置的陳設與高度,是信眾目光所及之處,因此,可輕易查詢到個人的大名; 有的則裝置在較高的牆面,縱使信眾仰望,也難以尋找。此家宮廟的文昌燈就是如此。 為了查詢我替孩子點的文昌燈燈處所在,我請教服務台一位師姊要如何尋找。師姊指點我,在文昌帝君旁邊有一面LCD面板,我走近查看,再依螢幕指示,輸入手機號碼。師姊又請我抬頭留意牆面,一兩秒後,高處某個小格子處出現一閃一閃的亮光。我再問師姊,我點了兩盞文昌燈呢?小格子約閃爍了十數秒後,換隔壁小格子出現閃爍燈光。哈,我會心一笑,終於了解,原來設計是如此啊! 宗教撫慰人心,而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點燈祈福結合科技,藉由科技輔助的尋燈功能,滿足人心人性的需求,也讓我開了眼界,有趣極了。
-
富貴浮雲
時間曖眛著真心 薔薇粉色在風中顫慄 黃金的奴隸 遍佈虛空 淚眼婆娑的夢魘 傳遞華爾街 擦鞋童黑色的沉默 滾滾紅塵 寶格麗鑲鑽腕錶 當舖收到手軟 印度嫣然的紗麗女郎 回眸一笑 萬朵雲花 細數微分子昨夜星辰 千手千眼的照魂鏡 貪食蛇之戀 金童輕輕吟唱 瘋狂者 追尋天荒地老 靜思者 睥睨無煙的城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