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苗栗象山園藝南庄仙山
這趟旅行是為明年賞桐花先探路。我哥哥近期在苗頭屋鄉租了房子,休假日才會到那裡住,所以我們可有免費住宿。正巧離傅銀樵大哥家很近,所以就先去拜訪傅大哥了。 我笑稱自己這一趟像是去考「國際駕照!」開了三四十年的車子,生平第一次開這麼遠的路,而且還有陌生彎曲的小山路。連朋友開手機導航都亂指一通,差一點迷失在山裡!其實傅大哥家的「象山園藝」指標做得很不錯!只是到山裡,還真的不要太相信導航指引。還好,最後傅大哥出來帶路,才得以到達他們美麗的「世外桃源」。 常在FB上看到他PO他家「象山園藝」美景,那種悠閒安逸家園美景,令我很嚮往!再美再好的風景度假區,可能更舒服,更享受!卻都很制式,缺乏在地「親土味」。而傅銀樵大哥家「象山園藝」不同。在蛇瓜棚架下泡茶,那種「怡然自得」或是當蛇瓜成長繁盛時,一條條捲曲如蛇恐怖的蛇瓜!吊掛在你的頭頂上,那喝茶的感覺真的很不一樣! 他們家還有整山丘的柚子園和幾種不同水果,最奇特的是現在正成長的「樹西瓜」,聽過嗎?我也是第一次看到,(據說可以長到跟藍球一樣大!)還有蓄水池塘和滿園自在遊走的火雞、鴨子和大小雞群。 那火雞還被我同去的朋友誤當成不開屏的孔雀,傅大哥把那隻火雞照片PO上FB裡,引來網友笑稱我們是「都市悚」!環繞四周的山林裡有美麗百鳥開唱的悅耳「交響樂曲」,陪伴傅銀樵大哥這位老總編,繼續搖筆桿(四十年文壇生涯還是不得閒)和揮鋤整園的消遙退休生活! 這趟行程去了明德水庫、七里香雅聞玫瑰森林、南庄老街、仙山,東海堂、客家圓樓、英才書院。因為近期來的乾旱無雨,使明德水庫水位嚴重降低,許多地方都已乾枯見底,遊艇停擺,遊客減少。附近有些樹都乾枯,可惜了來的不是時候!無法坐遊艇暢遊水庫全景。 南庄、仙山之行很感謝傅大哥為我們做最棒的嚮導!有他「在地人」熟知的指引,省去像前二天走了許多冤枉路!真的很感恩! 我問傅大哥被三位資深美少女綁架了一天開心嗎?他是上了「賊車」,抽身不得了!他跟我講去南庄老街要走很長山路不好走(對我開山路沒信心!)所以,帶我們走康莊大道去東海堂、客家圓樓、英才書院,用不到半天時間。 南庄老街也是我們這趟的主要行程之一豈可不去!所以,他只有繼續當客串導遊囉!在老街用過午餐後時間還早,一致通過同意前往同路線的仙山一遊,那裡是更高長坡的彎曲山路。對我而言,這一趟是真的是出來考「國際駕照」的。老天護佑!我們平安開心的回歸,增加了不少開車信心! 南庄老街在苗栗這一帶頗負盛名!尤其在四五月桐花季節時,更是連同賞桐花一個重要的旅遊景點。這裡讓我吸睛的是那條迷你小街道「桂花巷」裡那貨架上琳瑯滿目一罐罐的在地特產,以及餐館裡誘人的客家美食,還有路邊長排的水果攤,賣著當地清一色的特產水果,紅澄澄漂亮的甜柿子。 仙山在三十五年前我曾去過一次,印象中當時是坐遊覽車上去的,山路很小又很彎曲,坡度也很高,車子幾乎像有點爬不上去,司機的神情緊繃著,全車遊客也繃緊神經,眼睛緊盯著迴繞山路,有人口唸阿彌陀佛祈求著!好不容易才安全抵達仙山。那種山路走起來真可怕!終身難忘。還好半途沒出事,否則都可能未到仙山,就已先成仙了。 這次去仙山是臨時當下大家一同決定的,而且有人帶路,我跟本還來不及回想第一次的路上驚恐情形,只記得那時住在仙山當晚,幾個人一起躺在大地上仰望著靜夜裡的滿天美麗星空,真的太浪漫,太美了!讓我留下有機會一定要再次上仙山,感受求仙的滋味。結果仙山已不復往昔的寧靜幽然,倒是爬那長長的階梯,腳都快不行了。 仙山的路雖然仍很彎曲,但已變成雙線道柏油路,開起來安心多了。這一趟算是很圓滿豐收的旅行,要再度感謝傅銀樵大哥為我們帶路!
-
練好基本功
小時候老師教我們唱一首兒歌叫「蓋房子」歌詞是這樣的: 「那聰明人把房子蓋起來,那聰明人把房子蓋起來,那聰明人把房子蓋起來,蓋在堅固磐石上。雨水下降、河水上漲,雨水下降、河水上漲,雨水下降、河水上漲,雨水下降、河水上漲,房子不會倒下來。那愚笨人把房子蓋起來,那愚笨人把房子蓋起來,那愚笨人把房子蓋起來,蓋在鬆鬆沙土上。雨水下降、河水上漲,雨水下降、河水上漲,雨水下降、河水上漲,雨水下降、河水上漲,房子就會倒下來。」 唱著唱著,把做事情的道理深深地融入潛意識之中,我們了解蓋房子要蓋在堅固的地面上。接下來廣為流傳耳熟能詳的三隻小豬也告訴我們,蓋房子的時候要選擇堅固的材料,這就是基本功一定要做好,任何學習都要加強基本功的嚴格訓練。 京劇演員的養成過程有一個基本功,叫做吊嗓,是鍛鍊唱功的步驟之一,基本功是每天一定要做的,喊嗓、念白和大聲練唱戲中的唱段。日積月累,演員的嗓音一天比一天嘹亮圓潤,聲音氣力充沛,唱出來的曲子口齒清晰有力,練就耐久能力。練國術的人每天要站樁,站樁也是氣功中得氣最快的方法,能使氣血流暢,據以煉精、氣、神,堅固煉筋、骨、皮;所以練武的人以站樁為基礎,基本功練得越好,日後功夫越厲害。過去彈鋼琴的人一定要練拜爾和哈農教本,訓練手指的靈活、速度。基本功的練習過程往往枯燥乏味,卻一定要堅持,做任何工作一定要打好基礎,才能獲得完善的技術。 學習讀書的基本功在於文字的形音義的掌握,標點的使用,掌握越精準,學習越有效。因此國學的基礎是文字和標點的訓練,基礎國學學科是小學和四書。小學是研究中國古代漢語語言、文字的學科,包括音韻學、文字學、訓詁學等分支,傳統上是經學的一科。中文字體現代分為繁體和簡體,華人使用因政治實體不同產生繁簡使用的差別,文字會演變,在一定的時代變遷會產生巨大變革,目前如果依使用人數來區分,簡體字使用者眾,越發顯示繁體字保留文化傳統的珍貴使命。 另外,電腦的普及,使得書寫習慣改變,文字的使用益發多元和混雜,標點符號的使用也不夠清楚,許多學生對於文字的基本功不足而導致國語文能力下降。文字是溝通工具,溝通工具不精確,誤會叢生,社會就會混亂。很多標點符號用錯的笑話,舉個丈夫寫信的例子:「某人出外做生意,寫一信並寄錢回家。信上寫道:寄錢三百吊買柴燒孩子小心帶和尚田租等我回去收。其妻不識字,請一識字者幫讀,此人一讀:寄錢三百吊,買柴燒孩子,小心帶和尚,田租等我回去收。還沒有讀完,其妻已經急暈過去了,幸有一秀才路過,見狀忙再看信,將正確的意思讀出來:寄錢三百吊,買柴燒,孩子小心帶,和尚田租等我回去收。這才避免了一場悲劇。」 教學現場因課程改革,教學不重視基本功,導致學生在學習國語文過程形音義和標點符號時數不足,學生自然學得不夠深入,數學讀寫算的訓練也不夠。基本功不夠扎紮實的結果是學歷很高,學力欠缺,名實不符。
-
月台有畫
自有月台以來,這所在人來人往,成群結隊亦有踽踽獨行,出遊、出差或出外,相接與送別,交替上演。高鐵、台鐵的月台景緻最是多變,從鄉間到都會,台北捷運就單調多了,多為燈箱廣告,看多了總是眼疲;不意,於大橋頭站月台,喜見這月台有畫:陳清汾《淡江孤舟》油畫、郭雪湖《南街殷賑》膠彩……盡皆美術館典藏名作。詩中有畫,令人傳頌;月台有畫,令人眼眷。不如下一站美術館,文化美容也豢養含情詩心。
-
愛心餅常飄香
在客運轉運站搭車往台北時,常常遇到一位喜憨兒女孩手捧著數包手作餅乾小點心,在排隊人龍中來回兜售。我時常購買一包,餅乾小點心的價格從五十到一百元不等,價格不貴,一般人負擔得起。購買的動機,不是我嗜吃甜品,是想給喜憨兒們一些鼓勵與支持。餅乾點心有時帶回去給孩子品嚐,不忘跟兒子說這是愛心餅乾,希望兒子從小常存慈悲心;有時要上台北跟朋友聚會,正好請朋友一起嚐嚐愛心餅乾的好滋味。 有天我到某教學醫院代行動不便的婆婆看檢驗報告及領取藥品,在醫院側門入出口前的通道,也有一位喜憨兒女孩頂著驕陽在兜售餅乾點心。一如往常,我買了一包,她好有禮貌跟我說:「阿姨,謝謝您,天氣好熱哦。」我問她:「這麼熱,你怎麼不戴個帽子呢?」她笑笑著,回頭指著通道旁花台邊說:「在那裏啊!」我望向花台邊,沒看到帽子啊!卻看到好幾包待販售的餅乾點心。 因趕著去處理婆婆的事情,沒有多逗留。等所有事情辦妥後,已是正午後了。回去時我又循著早上來時的路線,走側面入出口要去搭公車,經通道時已經不見那位喜憨兒女孩了 數個月後的冬日早上,我又代婆婆到醫院領藥品,領完藥品,經醫院側門要去搭公車,在出口通道處的花台邊又遇到這個小女孩。那天天氣微冷,天空灰灰暗暗的還飄著細雨,喜憨兒女孩仍穿著短袖T恤,因有一位女士正掏錢要買貨,她沒走過來向我兜售。不過,我如往常買一包餅乾,走近她時,那位女士對我說,小女孩一早到現在都還沒賣出一包餅乾耶,我們跟她交關幫她開市,希望她之後的銷售成績可以好一點。我微笑認同這位女士的說法,內心真的希望小女孩可以快快找到這些手作餅乾的買主。 想著身心障礙孩童靠著自己的努力,學習烘焙一技之長,並走入社會,展示販售學習成果,精神可嘉。民眾只要花費五十或一百元購餅,就能給弱勢兒希望、信心,助他們自立自強,這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何況助人最樂,贈人玫瑰,手留餘香,更讓快樂產生滿溢效果,獲得雙倍的歡喜。 有機會再遇到喜憨兒女孩兜售餅乾,一定要買餅做愛心,讓愛心餅常飄香。尤其快過年了,用行動支持及鼓勵她們,是給弱勢兒新年最好的祝福。
-
金門俗語VS.香港俗語
就讀大一時,同寢室有兩位美術系同學,他們是來自香港的僑生,與我相處融洽,乘著同窗之便,向他們學習「廣東話」,並以國語注音符號標記,同屬漢語系,在發音上與國語、閩南語相去不遠,如今事隔四十多年,回想起來,仍然記憶深刻。 茲在藏書豐富的國立台灣圖書館,偶見《省港民間俗語》(莊澤義編著)一書,對於一向嗜好各地俗語的我,可說如獲至寶,翻閱之餘,備感親切有味,發現其中哲理,有些與金門俗語相通,只是說法各異其趣,兩相比較,必然別有看頭。 本篇仍依循往例,每則首句為金門俗語,VS.之後為香港民間俗語,不妨一看,並祈指正! ●「也著糜,也著箠。」VS.「一啖沙糖,一啖屎。」——「一啖」是一口,糜與沙糖是賞,箠與屎是罰。在此指管教子女要恩威並施、賞罰分明。 ●「龍交龍,鳳交鳳,隱痀交倲戇,三八交叮咚。」VS.「竹門對竹門,木門對木門。」——龍鳳指富貴人家,隱痀指駝背,倲戇是愚蠢,三八與叮咚皆指行為不端,竹門單薄簡陋,木門雕梁畫棟。以配對得宜表示婚姻務求門當戶對。 ●「綴人喙尾,食潲配粿。」「猴綴鹿,死雞仔綴鹿硞。」VS.「跟尾狗,唔知醜。」——無論是跟人嘴後,學其講話或跟人背後,隨其前往,都是惹人厭惡與憎恨的舉動。金門以食潲與死雞仔來謾罵;香港以狗與醜陋來羞辱對方。希望愛好此道者引以為戒! ●「作惡做毒,騎馬碌硞;好心好行,無衫通穿。」「好心倒咧餓,歹心戴紗帽。」VS.「殺人放火金腰帶,修橋補路冇屍骸。」——「冇:省體會意,有,中缺,廣東方言,沒有為冇。」為惡者大富大貴、穿金戴銀;行善者缺衣斷糧、曝屍荒野,感嘆老天不公、天理不彰、善惡未報! ●「䆀擱厚屎。」VS.「一醜兼百拙,米貴兼閏月。」——長相醜陋,附加體弱多病、笨拙愚蠢;正如米貴又逢閏月,窮人如何度日?真是屋漏逢雨、倒楣至極,又是一則老天不公! ●「活無一百歲,計較一千年。」VS.「又怕千年冇米煮,又怕無命到千年。」——「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兩地皆以誇張手法說明過度憂慮未來。 ●「媒人喙,糊瘰瘰。」VS.「媒人用大話,補鑊用泥搽。」——媒人說話,信口雌黃,不可盡信,香港以「搽泥補疤」譬喻媒人誇大不實的言論。 ●「公嬤疼大孫,爸母疼細囝。」VS.「孻子拉(連著)心肝,孻女拉內臟。」——細囝即孻子,即老么。兩地說法相同,金門說是最疼;香港視同心肝內臟,且男女並重。 ●「汝不嫌我秤頭,我不嫌汝魚臭。」「汝不嫌我臭頭,我不嫌汝老猴。」VS.「你唔嫌我籮疏,我唔嫌你米碎。」——秤頭起落指量,魚品鮮度指質,臭頭指疾病,老猴指老醜,籮疏指篩米竹器洞疏。皆表雙方各有缺陷瑕疵,彼此各退一步、互不嫌棄而達成「交易」。 ●「食碗內,說碗外。」VS.「食碗面,反碗底。」——皆是吃裡扒外之意,金門以碗之裡外,香港以碗之上下,只是譬喻不同而已。 ●「佮好人行,有布通經;佮歹人行,有囝通生。」VS.「跟著好人學好人,跟著喃嘸學拜神。」——金門正反並呈,好歹立現;香港則舉不同性質相互比較。皆在強調「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燒瓷食缺,賣席睏椅。」VS.「賣花姑娘插竹葉。」——瓷器商用缺角碗、草蓆商睡椅子、賣花女插竹葉。引例雖不同,皆指賣方捨不得享用。 ●「寄話會加,寄錢會減。」VS.「雞蛋過手輕四兩。」——錢會減與輕四兩相當,表示人性的貪婪,正如「鳥兒飛過拔根毛」,然而廉潔人士絕不苟取。 ●「冤枉錢,失德了;僥倖錢,跋輸筊。」VS.「冤枉錢,瘟疫去。」——不義之財,來路不正,終將在無妄之災下失之殆盡。兩地各以敗德與瘟疫來警惕,免人「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夯囝枷,欠某債。」VS.「一生兒女債,半世老婆奴。」——為了養家活口,父親櫛風沐雨、勞碌一生,有如欠債、夯枷、做奴一般,但往往也是父親甜蜜的負荷。 ●「生查某囝若做奶奶,心肝頭也噗噗惝;生後生若做乞食,心肝頭也油呀(借音)。」VS.「生仔好聽,生女好命。」——金門人認為生了女兒,即使貴為夫人,也心跳不安;生了兒子,即使行乞街頭,也值得高興,重男輕女,於此可見。香港則認為生兒子只是名聲好聽,生女兒則可坐享清福,異於金門。 ●「食飽睏,睏飽食。」VS.「食飽飯,等痾屎。」——飽食終日,無所事事。兩地各以睡覺、解便來搭配,表示除此之外,渾渾噩噩度日。 ●「惡馬惡人騎,拄著關老爺。」VS.「一物治一物,糯米治木蝨。」——惡馬與木蝨皆指難纏之物,然而無須擔憂,自有制服之物。惡馬遇到關老爺,必將乖乖馴服;而木蝨在糯米之下也無從施展,此即「物物相剋」之理。 ●「富的富上天,窮的窮寸鐵。」VS.「有錢樓上樓,冇錢地下踎(蹲)。」「窮過呂蒙正。」——呂蒙正,北宋人,出身寒微,住過破窯,做過乞丐,窮困潦倒。富者足可敵國、住高樓豪宅;貧者一無所有、環堵蕭然,比呂蒙正還窮。足見兩地貧富相當懸殊。 ●「人若佇旺,神鬼毋敢捉弄;人若佇衰,行路佮鬼相偎。」VS.「行運一條龍,失運一條蟲。」「越窮越見鬼,肚餓打瀉(翻)米。」——行運即旺時,鴻運當頭、生龍活虎、神鬼遠離;失運即衰時,楣運連連、屋漏逢雨、鬼魅相隨。 ●「在家有人客,出厝有主人。」VS.「好主客人多,好客主人多。」——好客之主必然招來許多客人;他日出門在外,主客易位,也必將受到許多主人的歡迎。告誡我們以誠待人,則人亦以誠相待。 ●「十揀八揀,揀著賣龍眼。」VS.「千揀萬揀,揀著個爛燈盞。」——挑選對象,起初自視甚高,以致錯失良機,最後愈選愈差。金門取用龍眼販,香港取用蹩腳貨,只為配合押韻,順口大於實質。 ●「丈母婆疼子婿,老奶痡炒韭菜。」VS.「外母見女婿,口水嗲嗲渧。」——「丈母疼子婿,愈看愈可愛」,金門以炒老奶痡招待,香港以口水直流顯示。兩地皆以誇飾手法形容岳母疼愛之情、歡迎之至。 ●「粞粉毋舂頭一臼,查某毋做大新婦。」VS.「窮莫做大,富莫做孻。」——金門以舂米做陪襯,認為長媳擔子最重;而香港則認為窮家長子最辛苦,富家么兒少享福。然而前者可以自選,後者命中注定,差別在此。 ●「魚還魚,蝦還蝦。」「一還一,二還二。」VS.「該釘就釘,該鐵就鐵。」——魚蝦同屬海產,一二同是數字,釘來自於鐵,二者全然不同,不可混淆。意同「丁是丁,卯是卯」。 ●「嫁雞綴雞飛,嫁狗綴狗走,嫁乞丐著揹茭茲斗,嫁狐狸滿山走。」VS.「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嫁得馬騮(猴子)隨山走。」——兩地說法相同,舉例略異。說明夫妻本一體,應相隨一生。 ●「三歲牢皮,五歲牢骨。」VS.「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習性自幼養成,可以斷定未來模樣,而且年歲愈大,涉入愈深,更加定型。看來幼兒教育關乎一生,是最重要的一環。 ●「細漢偷挽瓠,大漢偷牽牛。」VS.「細時偷雞,大時偷牛。」——瓠、雞與牛隻相比,在價量上皆顯輕微,以此比喻小偷不加矯正,可能成大偷。 ●「早出門驚露水,晏出門驚有鬼。」VS.「船頭驚鬼,船尾驚賊。」——譬喻不同而說法一致,亦即「前怕狼,後怕虎」,顧忌太多,畏首畏尾,往往一事無成。 同在中華文化框架下,同受中華文化的薰陶,理念接近、同質性高,只因方言差異,為求押韻或為就地取材,而有不同的譬喻,此即比較之意味與妙趣之所在!
-
生命的喜悅
我是可愛的豬妹妹……。 爸媽希望我健康平安的成長。
-
存在
一張撕去了一角的車票 關乎擁有這件事情太匪夷所思 於假期間搭乘藍色客運回鄉 盤桓在濱海道路途中 為何好端端的物品怎會不見呢? 休息時間認真玩起了躲迷藏 尷尬味道讓我遍尋不著地下車…… 醫學資訊經常提醒知識的建立 大腦從二十歲開始老化! 羨慕起新生嬰兒喜歡開發腦力 總是不厭其煩地重複著探索動作 在百日內依循著遺失的溫馨美好 香檳色花田為回溯記憶之海 但哲思著偌長的身影也不能見了嗎? 再次想念印上你頭像的照片 僅是小小的訣別滋味竟嘗到全部作廢 凝視 那張微亮的身分證上 方方正正 卻也被剪去了一角 彷彿 那面窗外的水藍天空 被白雲遮去了一角……
-
天使買家
那天為屋子裡打掃、斷捨離、整理出一些衣物和鞋子等準備捐出到公益機構裡,心血來潮看著自己保存著多年的書籍,想著不如上網拍賣看看,如果一個月內賣不出去,就捐到公共圖書館。於是,簡單地為幾本書拍拍照、錄下幾個短影片便發送到購物軟體上了。只是一個多禮拜過去了,沒見著有人瀏覽過,又調整了價格重新發送,畢竟「賺錢」不是真正目的,有人願意找到它們並且喜好閱讀才好,畢竟大多是十年以上的舊書,這些特定的書籍大概也得有緣人才會明白。 就在調整價格後的隔天,巧不巧,立刻有買家下單了其中一本養生書,接著另一位買家下單了兩本關於兒童教育類的書籍,心裡感到很是欣喜,真的有人找到了我的書並且買下它們!於是等到了星期一,早晨八點多即刻到郵局寄出、通知兩位買家等等。就在以為完成了件好事後,其中一位買家通知我寄錯了,他買的是另外兩本書,這時候才驚覺:「糟糕!寄反了!」明明寄出前還開著軟體確認書籍和地址、收件人,沒想到卻出了錯,但畢竟都錯了,得趕快想辦法解決,於是趕緊通知另一位買家,也提出了兩個方案,詢問是否可接受書,而我退款;或是協助彼此互寄給對方,運費我能夠負擔。 心裡焦急著等待回音,腦海中想著買家們會怎麼選擇,生氣了,造成困擾了怎麼辦。結果,第一位買家很善良地理解、也主動提出若對方願意,他能協助寄出,並且不需要給予運費;隔了幾個小時,另一位買家甚至對我說;「不要自責、我會盡量配合。」並且就在他收到書後也立刻幫忙轉寄給另一位買家了。「天啊!他們人也太好了吧!」接受到這樣的訊息,在心裡深深地為他們的理解感動了,不禁在心裡激動喊著:「謝謝神。」真的,遇到了天使買家呀。 折騰了兩天,終於書都交付到彼此手上了,即使雙方很善心地提出不需要運費,但畢竟是自己犯的疏失,勞煩了人,該給的總是得給,甚至考慮了未來有機會或許再結緣吧!在自己私領域經歷了幾天人際動盪,卻在這時間點上因為自己的不慎反而體驗到了人情溫暖,也是上天的安排吧,給予了自己信心,身邊還是圍繞著很棒的人呀。謝謝這一次的「不小心」,讓我遇見了兩位「天使買家」,真心祝福著您們,願一切安好,我也會將這番的良善,蔓延著。
-
辛丑年談卡通中的牛
「丑時春入戶,牛歲福臨門」,歲次屬牛的2021年即將來臨。強壯踏實、憨厚溫馴的牛,自古就在人類社會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如:協助農耕的水牛、馱運重物的氂牛、肉質鮮美的黃牛、鮮奶香醇的乳牛……,在卡通中也曾出現牛的角色,列舉如下,牛年話牛,聊供談資。 一、勤懇務實的牟牟(Boes) 1990年在台灣播出的荷蘭卡通《牛尾巴》(Ox Tales)是許多七、八年級生的兒時回憶,主角牟牟是一隻健壯的黃牛,經常穿著紅色吊帶褲和黃色木屐,是「趣味農場」的主人,每天都很勤奮地在農場裡工作。但由於他個性比較大而化之,有時沒考慮到農場動物們的感受,加上「勞資立場」的不同,因此屢次造成動物們的反彈、或工作上的困難,如:無法順利收成雞蛋、鮮奶等;幸好他的好朋友──睿智的烏龜總會替他出主意,牟牟也能從善如流,面對問題、耐心處理,因此終究能與動物們和諧相處,讓趣味農場持續經營下去。整體來說,牟牟不失為一個願意「在錯中學」、有肩膀有擔當的經營者。 二、不讓鬚眉的牛妹妹 美國卡通《雞與牛》(Cow and Chicken)於1997年在台灣播出,其中呈現了一個打破刻板印象的多元家庭,這個家庭中爸爸和媽媽都是人類女性,兩個孩子則是不同的物種,十一歲的雞哥哥雖聰明伶俐但體格弱小,惹上麻煩時常需要牛妹妹的拯救;七歲的牛妹妹雖是家中最年幼的女孩,卻是體型最壯碩、力量最強大的,而且具有超能力,可以變身為配備噴射武器的「超級牛」;她不但不是等待救援的小公主,而且是勇敢護衛家人的女英雄。 三、群策群力的三隻母牛 在2004年上映的美國迪士尼動畫電影《放牛吃草》(Home On The Range)中,天堂農場的主人阿珠是個善良和藹的老太太,所以農場裡的動物們都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但是有一天阿珠卻收到銀行通知,三天內必須償還貸款,否則農場就要被抵押拍賣。動物們正不知所措、惶惶不安時,農場中的三隻母牛──瑪姬、卡洛和葛蕾,決定放手一搏,前去搜捕偷牛賊──瘦皮猴阿達,用懸賞獎金來清償貸款、保全農場。其中瑪姬和卡洛雖然剛開始因觀念不同、個性扞格而難以融洽,最後終能互相理解尊重,奉獻己力、合作無間地達成共同目標,展現了「姊妹同心,其力斷金」的團隊精神。 四、愛好和平的萌牛費迪南 2017年上映的美國動畫《萌牛費迪南》(Ferdinand),是根據美國兒童文學作家曼羅.里夫文於1936年發表的《愛花的牛》改編,主角費迪南是一頭西班牙公牛,他擁有傲人的身形、驚人的力氣,在家族的傳統和社會的期待中,他應是一隻優秀的鬥牛,但是他厭惡血腥的爭鬥,喜愛嗅聞清雅的花香。在一場萬眾矚目、歡聲雷動的鬥牛賽中,他並沒有在觀眾瘋狂的吶喊聲中迷失自我,也沒有在鬥牛士的挑釁中遺忘初衷,他不參與無謂的打鬥,反而從容自在地欣賞花香。他並不是懼戰,反而是更勇敢地忠於自我,他的勇氣和善良,感染了在場所有的人。 「扭轉乾坤新機運,牛耕福田四季春」,勇健溫和的牛向來是人類的好幫手、好朋友,在牛的護佑下,2021年想必是牛來運轉、牛運亨通,在此祝賀大家牛年行大運、Happy 牛 year!
-
寫在2020年歲末
2020新年初始時,我給自己訂下一些特別的心願,我們總是不斷告別過去,彷彿重新開始一點都不晚。 最近電影台重播了香港電影「激戰」,這部電影我看了不下十次,由資深香港演員張家輝飾演的過氣拳王顯現不敗精神,相較之下,年輕的台灣演員彭于晏皮相多一些,即使如此也迷倒眾生。從以前就特別熱愛踢腿打拳這類運動,也打過一陣子的拳擊,靠的是體力,技巧,還有意志。 我喜歡他在電影中的幾句話;其實每一個人都有一個擂台,在這個擂台上,只有堅持才能換來希望。 其實每次上台,我都會好驚,不過我會同自己講,我做得到。 除此,片中有個負責照顧患有精神病的母親的小女孩小丹,角色吃重,跟張家輝建立一段仿如父女的關係,最後分離的時候,她說「你做得到,我都做得到」。記得那陣子我內心深深的被這段關係打動,我們都曾經有想做的事,想過的生活,最後因為種種原因放棄、妥協、走上一條更安穩舒適的現實之路。 這二年我成立了一個「祝太的台北日常」臉書粉專,天天寫我在台北的日常發生見聞,對我來說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即使我高中時拿過學校的文學獎,曾經很喜歡寫稿,結婚後卻也放下了筆。 有了小孩,一個二個,三歲四歲,最難照管的年齡,除此之外,我上班下班,時間永遠不夠用,可是從沒有忘記過自己,我的內心有夢,有自己想完成的事。當初開這個臉書粉專是因為生了大兒子柚子,他在我的親友圈很受歡迎,我不斷被慫恿開一個臉書粉專,朋友每隔一陣子就會說,快開啦快開啦,我想了一下,想了二年,要不寫點什麼吧,結果就變成這樣的日常粉專,把一些想法念頭開始寫出來,有在追蹤的朋友都看得出來我的日常生活不會完全繞在孩子身上。只是,有點自己,讓生活更艱難了;長輩都不喜歡高調,先生不喜歡我花太多時間,睡眠時間變短,過敏變嚴重,但我不想放棄,這一年來也因此得到許多合作機會,在網路行銷企劃接案上,用我擅長的文字萌了芽。 我想說的是,想做的事;我都做得到,你(妳)一定也做得到。 我寫了將近二年,光陰慢慢的累積了甚麼也爬梳了甚麼,有時候自己回頭看著一篇一篇的圖文,好似生活其實是美麗的詩篇,那些叨叨絮絮的雜事都變得朦朧動人,然後,我就又有了力氣面對。 有一晚我又著迷看著這部電影,先生忽然從房間走出來對我撒嬌,妳現在都看張家輝不看我了。我回神看著他,你根本就是集結張家輝的魂與彭于晏的貌,你說我運氣怎麼這麼好!他害羞的笑,恍如初識。 2020年的倒數,生活再波折,總提醒自己能柔軟應對,等待豐收。歲末,也獻給每一個踏破霜雪,卻仍然溫柔的妳。
-
春息
歲時冬鏤空 枝枒貪戀了呼吸 金燦透春意 (稿費贈金門家扶中心)
-
奇觀所萃太武山
每每拜訪金門的時候,面向太武山的角度,總是從中央公路也就是現在的伯玉路,這個仰角欣賞著太武山,總以為太武山是綠意盎然的山巒。在這個坡面,似乎較看不出太武山之奇的原貌。 這次我改走環島北路往金沙鎮前到了交接高陽路的路口,才猛然驚見,啊!太武山的真奇與真峻。 史料〈太武巖十二奇誌〉曾這樣述說:浯洲稱海國,中有太武山巖,亦奇觀之所萃也……愚聞山之奇也,以物;物之奇也,以人。……如以物論,則一石之怪,一壑之幽,夫孰不以奇稱;彼松亭者,固昔日之奇也,而今安在哉?故論武峰之奇勝者,當日勒石賦詩,少鶴丁公為山發一奇可也。而桂峰之華構奇,益爭而勝矣!以至一榜七士,復榜八士,天下真奇,孰大於是。……而搜奇括異,欲抒山川之毫端,亦云奇在此,而不在彼也。探奇者,當自得於物外,自非大觀,烏能覩此。是為誌。 引文中,可以發現太武山在作者筆下,曾經有十二景非常之奇。不過話鋒一轉:聞山之奇也,以物;物之奇也,以人。他覺得這些奇觀會如此珍貴而稀奇,不是因為物的本身,而是因為人的關係,人與物之間的互動與賦予物的意義。所以人文風氣是太武山之奇,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如果以事物來看,一顆很奇怪的石頭或一個山谷中的清幽,這都不算奇,例如在泰山上的對松亭,因年久失修而頹圮,像在泰山上這麼偉大的松亭,都經過時間的摧殘而頹圮傾倒,但是泰山的盛名卻沒有因而消失,那是因為人的關係。因此,他在這裡提到丁少鶴在太武山勒石賦詩,造就了留名千古的奇觀。最重要的是金門一榜七士,復榜八士當地人才濟濟,這更是天下一奇。 從高陽路口這個角度,觀看太武山,想想作者最後的一句話:探奇者,當自得於物外,自非大觀,烏能此。原來太武山之奇,不在這山上眼界所聞的奇觀。而是把自己的心,寄放在這座山裡,感受、理解、體會,這些人對於太武山的心,對太武山的情。這才是最奇特之處。 從西北方的側角,眺望太武巖,花崗岩所交錯著的白色痕跡,像是篆刻的痕跡的一枚印章。清末民初文人林樹梅所寫《太武山十八詠其一海印巖》海上卓方巖,如印繫在肘。安定文武才,俾作中流守。這裡李樹梅引用《後漢書·祭遵傳》的典故:豐好方術,有道士言,豐當為天子,以五綵囊裹石繫豐肘,云石中有玉璽。在海上有一座挺拔而出的方巖,而這座方巖像是手肘繫了一個錦囊,其中的一只方印,而這手肘所指的就是金門島,而方巖所指的就是太武巖,因此太武山又稱為海印巖。而李樹梅所提第一景,其實就是指太武山全景。 無論是太武巖、海印巖都有著古人遺留的故事。此次,沒有拜訪太武山上的奇景,待留下次再與太武赴會。另外一個角度,安安靜靜地欣賞,車子停在何厝遠望著他。雖是兩百多公尺的山,也許在古人心中,太武只不過是一座巨巖,但這座巨巖,卻曾經是這座島的守護神,喔!最偉大的一座山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