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國境之西.大膽日月系列】 紅鏽水澡‧鹽浴‧省水澡
煤油桶紅鏽水澡 2000年冬季時,大膽島經歷夜戰演習,那年冬天異常的冷冽,卻也乾旱,島上面臨缺水問題,需要對洗滌水進行限制,所以營部下了個節約用水的命令,士兵無特殊原因,可以三天洗一次澡。加上前一年丹恩颱風,將專供洗澡用水的鍋爐吹壞後,送回本島維修尚未能返島,即使大冬天也只有冷水澡可洗,因此,這個命令對於一些不愛洗澡的阿兵哥而言,令他們都樂了,但因為每日大量的操課,導致每日的排汗量相當可觀,每個人的迷彩服上都已因汗漬累積,透出不規則的海波浪紋路,加上寢室位在密閉空間的碉堡或坑道內,進到寢室內,只能以「比臭」形容。因為汗漬使迷彩服變硬、磨擦皮膚的關係,士兵們的皮膚開始出現狀況。 那年冬天到底多冷?只記得有幾天早上,早點名時,連集合場的溫度計上是指著0至3度c左右。為了讓大家有熱水可洗,在浴室門外,擺著一只大煤油桶切一半裝水,架高的煤油桶下面燒著因颱風倒下的乾木柴,以克難方式提供熱水。然而因為是煤油桶,水面總會浮著一層油,加上鐵質的桶容易生鏽,拿出來的熱水是帶著紅鏽色的,而洗完澡的身上更會冒著煤油味,以致大家寧可在大冬天裡洗冷水澡。寥寥可數選用熱水洗,因為缺水,大油桶燒過的水天天重燒,那桶水隨著時間累積越來越紅也越來越混濁不清。 受不了臭氣熏人,並顧及大家健康問題,連上再要求值星官,每日須押著士兵到連澡堂洗澡。乾望著冒熱的紅鏽水澡不敢洗,只能選用冷水的情況下,又必需避免浪費水,洗澡這一件事,必須依命令執行。 值星官必須一個口令一個動作,叫著弟兄照做洗澡的動作。洗澡時每個人只能使用喝水的鋼杯舀水。第一動,脫衣物、第二動,用鋼杯舀水、第三動、沖水。但過了許久,第三動沖水,沒人反應。擔任值星官的我,沒聽到反應,就無法到第四動的抹肥皂。想著實在天氣太冷、水太冰,見著每個弟兄打著冷顫、摀著重要部位、站在原地發抖,這可怎麼辦呀?突然靈光一動,想到一個方法,就是高中時參加救國團戰鬥營的經驗來,於是下命,令所有人找一個班兵面對面站好,然後改發下第三動的指令:「沖對方一個鋼杯」,但指令一下,大家覷視向我,一樣沒反應。此一時也,嚴下臉,我拉高了音量說:「懷疑啊?」 可以想像,大冬天舀冷水、淋自己,需要很大的勇氣,但沖向對方,卻毫不猶豫,第一杯鋼杯下去,後面就陸陸續續跟著沖了下去。隱約的聽到冷水潑上身體,發出……痴痴……的聲音--像古代將燒紅的炙鐵,炆在肉體上酷刑的那種聲音一般,而每個人因為冷水上身導致身體的冰冷感發出片片的尖叫聲。隨著冷水與身體溫度的接觸,冒出裊裊的蒸氣,讓從外面聽到的尖叫聲、加上窗上殘留的霧氣,像似部隊在洗三溫暖!令剛好路過的士官長,發聲問出:「鍋爐修好了嗎?」 大膽菜鳥鹽浴初體驗 民國88年,步校受訓完成掛階,下部隊後,因跟同梯換籤,換到金門服役。到金後有一個禮拜的適應期,這時所有的少尉排長,都在大金幹訓班等候部隊抽籤分發。我被抽到烈嶼旅部、同學被抽到大膽的北山。過了一個禮拜,聽說我同梯的不適應大膽生活,問有沒有人願意跟他換上島。 基於對國家愛國情操,也為大膽島加給每月6,000元,小金每月2,200的差距,就自願跟同學交換上島。上島後先去北山報到。報到後被連長要求:全副武裝到500障礙場先跑500障礙。跑完全副武裝由一名士官帶領著我,介紹連上所有的據點及認識各據點指揮官,介紹完已接近晚上用餐時間。吃完飯連長跟大家介紹我是連上新來的江排長。可能是外島學長、學弟制比較重,感覺老兵都不太屌我,跟他們說我姓江,但他們老是叫我菜排,最後才知道此「菜非彼蔡」。因為北06的據點指揮官,是一個即將退伍的士官,所以我先分配到北12暫住,等北06指揮官退伍後,我才去接北06指揮官。 回到北12,剛好有幾個弟兄盥洗完回來,聞到這幾個經過的弟兄身體好香,心想來對地方了,這裡的兵比官還愛乾淨,比我步校同學還香。隨口就問了浴室在哪?他們跟我說,在據點旁的掩體裡。拿著小水桶及毛巾肥皂等盥洗用具後直奔浴室。心喜著,在這炎熱的九月天裡,搞了一下午也流了一堆汗,終於可以好好洗個澡了。進去浴室望眼一看,有一桶大油桶裝滿著清水,及一堆小水桶寫著不同的名字,應該是這據點裡弟兄的盥洗用具。這時一個現象吸引我的目光,所有的小水桶裡的盥洗用具,都是「海馬沐浴乳」。 覺得怪但沒多想,褪去衣物,著小水瓢舀了一瓢水往身體沖,一如往常的拿起我的肥皂就開始往身上抹去。雖然沒有弟兄香,但至少也不至於臭,只是我抹了半天,怎麼抹,都抹不出泡沫,試了好幾次都是這樣,只好草草結束,趕快將身體沖乾淨、擦乾穿上衣服。心想嘀咕著,那桶水可能不是洗澡水?但又不好意思讓弟兄們知道,我是用那桶水洗澡。回到據點後問弟兄,浴室那桶水是做什麼用的?弟兄們說,那桶水是給19-21點下哨的人洗的,因為晚上了很黑怕打水時掉到井裡,那口井叫「海鳳泉」,為了安全起見會輪流幫那班衛哨打洗澡水。 到這我確定我洗的水沒有問題,再問,怎麼全部都用海馬的沐浴乳?是島上只賣這款沐浴乳嗎?他們說了一個讓我恍然大悟的答案。因為海鳳泉的水,是海水滲透進來的水,在漲潮時才會有水。因為是海水滲透,所以鹹度很高,如果用肥皂會打不出泡沫,且洗起來澀澀的,所以才用沐浴乳。而選用海馬牌,是他們洗起來相較而言,泡沫最多、且又最香的沐浴乳。 省水澡比賽 民國88年底,北06據點指揮官退伍,我從北12調到北06,接據點指揮官;大膽島持續乾旱中。一般來說,北06據點因為沒有水井、坑道裡也沒有任何水源,但因為浴室離據點太遠,很多老兵不願意走那麼遠去洗澡,所以每晚都是由班長帶領還未破冬(通常指剩下一年役期的兵稱之)的菜鳥,去連部大浴室洗澡,再提回三桶水給衛哨、及據點指揮官,在據點內盥洗。 晚點名後都回到據點休息,通常是大伙看看電視、寫寫家書的時間。但有一天,從寢室外面走道傳出吵雜聲,還待出發,過去看看狀況,已有一位老兵跑過來問,「排仔、排仔,要不要『岔攪』(台語發音,打賭之意)?」心想,我才剛調到06據點,阿兵哥覺我太菜?還是怎樣?竟然敢在據點內公開賭博?完全無視於我的存在? 快速走過去,發現兩個老兵光著身子、什麼也沒穿的等著我的到來;嚷嚷中明白他們是希望我來做比賽的裁判。旁邊已有一「紅軍」(指剩下幾個月,對即將退伍的資深老士兵的尊稱)在收籌碼。籌碼有香煙、飲料及礦泉水,並以一賠一的賠率對賭。我就問這是怎樣的比賽?他們對我說,比賽的規則是,看誰能夠用一瓶礦泉水洗澡,比誰剩的水最多,誰就勝了。 這一件事的起因,是光著身子的A士兵,跟光著身子的B士兵,因為洗澡用水的問題起了爭執,雙方便打賭「誰洗澡用的水最少,誰就贏得岔攪。」因沒涉及到金錢,又可在枯燥乏味的外島當兵歲月中,多些許的放鬆及樂趣,因而允許了這項洗澡競賽。 比賽開始,只見士兵A,拿著一天配給一罐1410cc的清境礦泉水,將水倒入水瓢三分之一後,將雙手放在水裡沾溼然後輕輕地拍著全身身體,開始抹著薄薄的海馬沐浴乳,等到抹完全身後,再用同樣的方法,將身上的沐浴乳輕輕拍下,再擦乾身體,洗完時A士兵的寶特瓶內剩下三分之一的礦泉水。 正當我瞠目結舌的認為A士兵必勝無疑時,卻聽到B士兵開心的說他「贏定了」。只見B士兵,緩緩的轉開清淨礦泉水的瓶蓋,小心翼翼的將瓶裝水的三分之一倒入水瓢,然後從裝衣服的小水桶裡,拿出小方巾沾水將全身打濕,一樣抹上薄薄的海馬沐浴乳,再用打濕的方巾將沐浴乳擦拭,直到擦乾淨。 比賽看來,應該是B士兵贏得勝利了,因為他只用了三分之一瓶的清境礦泉水,然而B士兵卻還一邊露出得意的笑容,一邊將水瓢裡充滿泡沫的髒水,緩緩的倒入寶特瓶中,然後對大家說,「這瓶明天還可以再洗。」 比賽的結果出爐,B士兵以寶特瓶剩下四分之三水量,贏過剩下三分之一水量的A士兵。 岔贏的士兵們高聲歡呼,我雖然覺得很噁心,但也不由得佩服這群老兵的創意。不知從何時開始,整個據點開始了洗澡省水競賽。每天上演著各種光怪陸離的洗澡省水模式,就連我也被影響了,只是總覺得洗不乾淨的感覺。 生活小節中的困境,總會有新的方法可以克服。不知道是哪一位天才兵的發明,弟兄們開始改加入海水沖澡,滿足沖水的暢快後,用淡水打溼的毛巾,將身上的鹽分擦乾,完成洗澡任務。於是每到漲潮,便見一堆士兵,從電廠旁走下海岸線裝海水,等著晚上沖澡。這一方法應該是沒水時,所享受最暢快的沖澡。
-
下著音樂的莫札特街
如果你經過奧地利薩爾茲堡莫札特街(原名Getreidegasse),請你放慢腳步;靜靜瀏覽;細細聆聽,因為莫札特街的天空一直下著音樂。 請你選個有鮮花的路邊咖啡座,喝一口濃郁的歐陸咖啡,一抬頭整條街創意十足、精巧綺麗鐵雕店招就與你眼眸撞個正著,連全世界招牌一致的麥當勞,在此都可自創招牌,多賞心悅目!也只有莫札特街才有的藝術風華,這就是藝術教育融入生活的明證。也請你更不要忘了瞻仰誕生音樂奇才莫札特那幢琥珀黃古典樓宇,就在四樓窗口傳出莫札特出生的第一聲--宣告這世界來了一位音樂神童、音樂天才,給世間帶來美妙、永恆的樂曲,也使得莫札特街彷彿被下了音樂魔咒,自此仙樂飄飄處處聞。 是的!生活環境就是最好的音樂美學教育,我們現在休憩的露天咖啡座,就從咖啡館瀰漫出莫札特美妙的「小夜曲」,街上更是街頭藝人的表演天堂。高手在民間,地靈人傑、人文薈萃的莫札特街連街頭藝人也個個技藝非凡,長笛、短笛、排笛、風笛;大提琴、小提琴、手風琴…各式各樣樂器演奏,甚至還有蒙古馬頭琴拉奏。悅耳樂音紛紛飄揚起來,個個是伯牙。音樂飄進你的耳膜;飛入你的心靈;感動你的靈魂…掌聲響起、賞金落下,人人皆是「鍾子期」,奢華品嘗這豐盛的音樂饗宴。附近莫札特廣場,也彷彿從薩爾茲堡傳來經典名片「真善美」女主角茱莉安德魯斯帶領那群優雅、可愛的孩子歡唱「Do Re Mi」…樂聲、歌聲如溫柔的雨絲飄拂身上,此時此刻切勿打傘,就讓音樂滋潤我枯澀的心靈;就讓音樂解渴我乾涸的靈感;就讓音樂繽紛我空乏的人生吧… 啊!真奇妙!每當經過莫札特街總覺得天空一直下著音樂。
-
人生的加減乘除
人在得意時, 做什麼都順心, 那是人生的加法, 人在不如意時, 就該學會捨棄, 那是人生的減法, 當兩人在一起時, 心靈加倍成長, 那是人生的乘法, 當兩人吵架時, 就該各退一步, 那是人生的除法, 人生不能事事皆順心, 就要學會改變自己, 人一定有自己的長處, 把自己的優點展現出來, 才能讓自己過的精彩, 加減乘除是數學公式, 但用在人生的旅程上, 卻不是固定模式, 把最適合的公式用在自己身上, 就人生中最完美的加減乘除。
-
【國境之西.大膽日月系列】 大膽開講│服役記趣
我是1315梯次的上士排副蘇進財,民國72年的移防從117師變成158師。師移防,在高雄港搭上了開口笑,海上又顛又熱、嘔吐難耐的來到金門前線,先在烈嶼金陵山莊短暫停留,沒幾天就前進上大膽島。擔任機動連,固守在北03、06、12、19、23及中18、19等據點,並負責南、北山的夜間巡哨簽到。 上島沒幾天,據點的母狗混混產下忠忠、安娜及小芬三隻小狗,同據點的弟兄大家各自認養。當時各據點都要留守一半兵力、一半到連部集合場參加訓練,留守人的任務,就是上哨跟下哨。沒事就抓兩隻小狗玩玩,互碰鼻子後,牠們就互相纏鬥,為了讓牠們更勇猛,贏的讓牠們吃生雞蛋,加自彈頭上取下的火藥。當時各據點都有彈藥庫,實際彈藥數量比造冊的多更多。 在大膽島待了十個月,下島時,忠忠獲准一起移防到小金的青岐沙溪連,營測驗之後,又移防到南山頭(跟沙溪同營),再外派駐守復興嶼,屬南山頭連支援復興嶼。 帶狗如同帶兵,一樣要求跟大家一起跑步訓練,但畢竟不是軍犬,未經專業訓練,叫牠固守指揮堡的坑道射口,幾次訓練後都不從,輕輕的打了牠一巴掌,以示懲罰,隔天居然逃之夭夭。復興嶼島上面積不大,「雷霆演習」卻也找不到,直到隔天南山頭沙灘出現黑白相間的忠忠,因為連上都認識牠,知道是隨我從大膽、小金門到復興嶼的老友,就把牠召回了。 中秋節時,高正強連長帶著連上弟兄到23據點,在與復興嶼同連弟兄大家互喊著「連長好,中秋節快樂!」的激情下,決定晚上返回南山頭帶回愛犬忠忠及中秋節要用的慶祝物品。 初一、十五大退潮是海上兩島最短的距離,也是最好的渡海時機,於是邀請火力班廖正班長一起同行,因為當時戰備規定游泳到海灘一律格殺,他挺我說:「好,OK!」就搖了電話,通知南山頭的哨兵吳復民同志,叫他千萬不要對我們開槍。當我們游到對岸時,弟兄們已為愛犬忠忠備妥狗鍊,聊了兩三句,趕著漲退潮約一個小時潮水不動時游回去,以防潮水一漲游不回去。無奈忠忠的獸性與求生意志,一下海就往回游,拉也拉不住,只得放棄從海路接回忠忠。 再移防上林連時,將忠忠交代給忠惇小西湖餐飲店的友人,協助照顧養雞場,結束與忠忠的因緣。 島上禁酒,菜船運送的所有東西,上島都要經過嚴格檢查,想喝酒,只好利用鳳梨罐頭將水倒出加糖後密封,經過幾天瓶蓋會因發酵而噴開,鬆開後再蓋回瓶蓋稍留空隙綁好,十天後就會發酵酒的味道,稍微滿足想喝酒的欲望。記得蔡夢董班長生日時,特別請東林小組的邱芳佑同志訂做蛋糕,裡面藏了一瓶扁平的100CC的金門高粱酒,據點裡七八名弟兄,一人一口的分,卻已如獲至寶般的爽透了! 大膽島每個月舉行的防護射擊是最精彩的,規定每個人要射擊九發子彈,但大家都是裝滿整個彈匣,班長們又愛挑選全部曳光彈,當全島在同一時間射擊時,火光四射的畫面,頗為壯觀。常常將中18據點對面的兔嶼(礁石)打到起火燃燒。再就是夏天的島上,最熱鬧的是漁船越界時,只要南06據點的照明彈一升空,50機槍就「洞洞洞」打個不停,接著北山也會接續傳來槍炮聲,當時的心境,真有如童謠中「哥哥爸爸真偉大,名譽照我家,為國去打仗,當兵笑哈哈」般,英雄當兵、保家衛國般的感受。
-
【百業臉譜系列】 修理機車不馬虎—陳天從
雙親如健在,高壽有百齡,奈何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出生於金沙鎮斗門村的陳天從,母親早逝,姐代母職,將他照顧得無微不至。而「土水師傅」的父親則在日據時代,被抓去做機場,又必須自帶糧食,每天只能用安脯糊與麥角裹腹,當時的鄉親都一樣,度日如年很心傷,有頭有腦卻不能當自己的主人,日子如此艱困,就連母親往生,有錢購毛巾、無錢買肥皂。幸有鄰居一位大姊,每月借他們三百過日子,每回當他走到門口,不必他開口,這位恩人即從屋內取出三百元借他帶回家。 民國四十六年出生的陳天從,見島鄉的日子如此難過,認為軍人或許有前途,至少吃穿不用錢,每月又有薪餉可領,但父親根深蒂固的思想,對當年出生入死沒補償,有不公允之處,因此不允許他從軍去。他遂於二十歲那年,身上僅帶二千元,搭船到高雄,想學一技之長,於是相中了機車修理廠,第一家才待兩天,店裡的煙、酒、賭讓他不能接受,轉而找了第二家,老闆曾經在金門當憲兵,對金門人很照顧,因此將他留下。但當學徒沒有錢,無衫無褲怎麼過新年,老闆給了他兩百元,屈指算算,有錢買褲、沒錢買衫,學了四個多月,只知道一些零件名詞,認為沒前途決定另覓他處,而當時正逢一位師傅自行開業,將他網羅門下,除教技術,亦將原始的兩百元調升為每月薪資兩千元,因他配合度高又學得快,讓顧客相當滿意,不出幾個月又為他加到三千五百元的月薪,如此的器重,他更加倍努力。當老闆另覓戰場,在鶯歌經營陶瓷生意,有意將店務轉讓給他,但卻因一場車禍,而與之無緣。 傷癒之後的陳天從,於二十三歲那年回到家鄉金門,先到城區成利機車行就業,隔年即來到沙美自行創立大勝機車行,自己當起了老闆,從無到有,他更珍惜當下的每一個時光。基於修車的傳統觀念,他認為將顧客的車子修理好,只要一人介紹一人,他的生意必將源源不絕,如瓊林老人會裡的許多銀髮族,都是他的老主顧,每回電話一來,他立即驅車去載,技術雖然不是很頂尖,但服務鄉親為優先,因此瓊林村諸多鄉親都是他的基本客戶,也因此和他們成為好朋友,每回到老人會,老人們總會請他喝茶聊天,這樣的人情味,在現代的社會已不多見。 修車修到好姻緣,二十八歲完婚的陳天從,為了三名孩子的將來,不要像他小時那般艱困,於是更加努力打拚,三十幾年的維修經驗,賺取了一家大小的生活費,以及孩子的教育費,但亦因長期勞累造成的職業病,決定宣布休業,將機車行頂讓他人經營,夫妻也在兒女已長成後放下肩膀的重擔。然他並未忘記母親早逝,大姊如母地一路照顧,在大姊嫁到田墩之後,無論是耕種的收成,或下海撿拾的螺類,仍不忘為他準備一份。他也常抽空去探望姊夫與大姊,姊弟情深可見一斑。 屬於何斗里的斗門,尚包括何厝、高坑與中蘭,而斗門是金沙鎮目前為止沒有成立社區發展協會的自然村,期望有心人士能為該社區盡一份心力,共同促成發展協會的成立,好讓原有八、九十戶,目前僅剩下四十幾戶人家的斗門,更凝聚向心力,亦可藉著社區發展協會之成立,舉辦各種活動,以帶動村民的活力。 年齡不大但是輩分高的陳天從,語重心長地說,現代的孩子真的需要磨練與教導,尤其是孝道這一課題,更是不能輕忽。而擁有四間宗祠和兩間宮廟的斗門,宮廟輪流燒香點火,宗祠則無,因此他每逢初一、十五均主動到宗祠燒香點火與打掃環境,當個快樂的義工……。
-
季節的楓 紅了鄉情
隨枝蘊吐而沸鬱 攀爬樹頭的楓紅 有山鶯隱唱 溝溝坎坎踽行 滿地落葉也隨風追 輕羅衫縷飄起 秋天的空濛,有誰陪? 風起了,紅楓舞枝蕊 無可銷熔的鄉音 凌亂的錯覺,早已撩撥四野 不聽使喚的雙眼 擦逢一串串隱佚的珠淚 未曾翳滅,未曾 忘了誰
-
溫暖的力量
從前有段日子在醫院工作,醫院就像個修鍊場,也是人生劇場,每日上演生死劇碼,看盡人生百態。但,特別喜歡看著志工爺爺、奶奶,開朗歡喜的笑容,熱心協助病人家屬,散發傳播柔軟喜捨的能量。其中一位,銀白灰髮是歲月添贈的裝飾,胸腔內建一顆赤子之心,朗朗的笑容,使得無所適從的病人家屬絲絲撫慰之心,我們稱他章爺爺。 朗闊的章爺爺,皮夾珍藏著愛子的照片,一位圓潤可愛的嬰兒,眼波流連著懷想的神情,喃喃叨念那個沒有緣份的兒子。當年的他攜帶幼子出沒醫院,那些年還沒有健保制度保障就醫,茫然無助的心情,冷暖在心頭。年事漸高,智慧增長,體認錢財如浮雲不定,去分享幫助,才是淡泊逍遙的生活方式。多年來,悲傷捨下,付諸一個父親的心情,協助前來就診的病人家屬,一抹溫煦的笑容,一次貼心的領路,都是白色沙漠的甜美湧泉。 那時在醫院忙轉而心情下沉,每每看見章爺爺朗朗笑語,柔細關懷病人模樣,恰是一灣清淺柔柔流過,滋潤枯槁生命,重新得力。
-
六子齊投任變翻──漫談閩南金廈中秋博狀元餅文化
為何以「四點」為尊 很多人有此疑問,為何博餅中骰子以「四點」為尊認定。其實,博餅規則雖源自狀元籌遊戲,但並沒有文獻明確記載,為何以「四點」為尊。根據我曾訪談過金門民俗學者張雲盛推測表示,「四」的意涵,可能跟「北斗七星」中主掌科甲,為文章之宿的第四顆「天權星」(有成文華星)有關,且它與前三顆星(天樞、天璇、天璣),古人稱為「鬥魁」或稱「魁星」,在中國宗教信仰演變中已與主持文運之神的「奎星」合而為一。此四顆排列成方形如鬥,形狀洽似骰子的四點。此推測說法,提供研究者考證參考。 博狀元活動的文獻記載 至於有關博狀元餅活動的文獻記載,可見諸清末廈門詩人王步蟾《鷺門雜詠》的「月並(餅)團圓新買得,拈骰奪取狀元籌」詩句;清末舉人黃翰《禾山詩鈔》中亦有一首《賭月餅》詩:「六子齊投任變翻,街頭巷尾笑言喧。科名久已遭人唾,猶集群兒搶狀元」;還有,宣統二年(1910年)的廈門報紙已有商家製作狀元餅的記載等。由此顯示,清末民初廈門一帶確有博狀元餅或博狀元籌的習俗。 清代台灣也有「中秋博餅」的習俗,據高拱乾《臺灣府志》(1696年)、劉良璧《重修福建臺灣府志》(1741年)皆有記載--中秋,祭當境土地.張燈演戲,與二月二日同;「春祈而秋報」也.是夜,士子遞為讌飲賞月.製大月餅,名為「中秋餅」;硃書「元」字,擲四紅奪之,取「秋闈奪元」之兆.山橋野店,歌吹相聞,謂之「社戲」.更有置筆墨、紙研、香囊、瓶袋諸物,羅列市廛,賭勝奪采,負則償值.--可見當時盛況,這是因為古代以八月為「秋闈」,即鄉試第三場考試的日子。所以,舉辦八月中秋博餅活動,就是為了求取「狀元奪魁」的好彩頭。近代台灣學者林再復也曾在其撰寫的《閩南人》中寫道:「中秋節比較特殊的風俗是擲狀元餅」,並詳述了博餅的玩法。 1979年《金門縣志》內還在描述八月十五日中秋的禮俗中,提及「親友以月餅、水果相饋贈,是夜或以六骰擲狀元餅賭勝,亦有婦女聽香以蔔休咎」,把博狀元餅當作是一種中秋團聚的博戲。在金門實施戰地政務軍管時期,由於全面禁賭的關係,使得這項與賭博沾上了一點邊的民俗活動一度沉寂,解嚴後才又重新受到一些社區民眾的提倡鼓吹,城隍廟當時管委會的主委顏西林任內恢復辦過;文史學者葉鈞培也曾口述歷史整理金門博餅遊戲規則,刊於《金門季刊》。目前金門奇香餅店的老師傅,依然堅持採用古法製作這種「狀元餅」,鄉閭傳香。 另外,廈門的「鷺水薌南-閩南語部落」網站,曾經刊載一首網站作者自撰,用於博餅比賽前向參賽者講解遊戲規則的「盤喙錦」,即「順口溜」),以閩南語唸誦出來,甚為有趣。特抄錄如后,供大家參考欣賞: 博餅著準備,代先唱規矩。 眾儂聽分明,事後莫糾纏。 逐家圍桌墘,某儂先開始。 手搦骰仔ji',鏘喨tan落去。 碗內獻數字,賞罰有根據。 博著啥物點,著賞伊啥物; 骰若跳出礓,罰伊停一期。 博好換隔壁,直直輪落去。 等遘月餅盡,遊戲嘛停止。 首屆金門博餅大賽策辦回顧與展望 2006年,為推廣金門旅遊,我邀請廈門海峽導報(馬振霖社長)同意聯合舉辦,並將金門王博餅大賽,擴大為兩岸王中王大賽。目前的五鄉鎮巡迴初賽再參加決賽制度,及赴廈參加兩岸總決賽的規則,即是在2007年第二屆開始確立。當時根據策劃案中託參與執行的團隊成員之一的楊智榮,於2008年接手續辦第三屆時,從原來賽制基礎,再導入科舉進士文化;2012年,金門中秋博餅,入選臺灣交通部觀光局「臺灣觀光年曆」國際行銷活動,吸引中外遊客來金門,並開發導入網路博狀元遊戲。相沿至今,已成金門推展觀光年度盛事。 2006及2007年,我還將「金門六禮」特產(高粱酒、砲彈鋼刀、風獅爺紀念品、一條根、麵線、貢糖)導入作為博餅彩品娛興和推展金門特產,並請金城奇香老漢餅店老師父製作一整套63個大小不同的傳統博狀元的酥餅展示,傳承金門傳統手工製餅文化。 我還運用文創概念,設計一個「狀元酒」,讓金門高粱酒穿上狀元服,還製作一尊掌中布袋戲的狀元木偶,由每桌狀元獨得。家父在第二屆參賽獲得桌狀元彩品,如獲至寶,一直放置在家中香案前,相當有趣。 金門中秋博餅活動的價值,就是結合了南明鄭成功文化、閩南文化、科舉文化、民俗文化以及觀光文化的精神,讓旅遊更有文化味,不只是帶動旅遊商機而已,值得更進一步發掘和開發更多文化創意,不能只剩「博」的印象而已,那就太可惜了。(下)
-
【國境之西‧大膽日月系列】831小姐落海了
333師埔光部隊997旅步二營步二連,1981年5月,在金門金西西浦頭沙崗連駐防,接續部隊將移防烈嶼師,本營接防大膽守備隊,二連接大膽島北山連。二連採買奉連長指示:「隻身一人,到烈嶼東林西宅『大膽小組』接派任務。」 大膽島伙食,皆由大膽小組負責採購並且押運,小組由各連推派一人組成,組員由營部一員士官長為指揮官,一收發士負責行政作業,八位連採買,負責各連隊島上所需之採辦任務。 第一天交接時間倉促,如何運送及相關勤務並未說明,就糊裡糊塗換防。幸好,隔天小組借住之民房、開雜貨店的老闆娘,一大早就來關心,並且還帶領這群採買新兵上菜市場,介紹攤商認識,也解說部隊往常作業習性。獲得她的說明,採買新兵們順利作業完成。接著我自告奮勇,負責押運採辦貨品上大膽島。尤記當時全副武裝,站船首眼觀四方,一種尊榮感及愛國心油然而生,既感不可一世的威風、也激動不已。 除了採辦任務外,831小姐上島服務官兵,也是由小組負責運送作業。剛開始大家七嘴八舌,畢竟處在青澀年紀既興奮好奇、卻一知半解的時候,單憑初次採辦與運送經驗,並無法與送人上島相比,最後是收發士講解作業流程。隔天一早採買完,831押運員將三位小姐,帶領到青岐港候船。 當時的青岐港,與其說港,它其實是海灘而已。船停在較深處,人員必需將菜扛著,涉水上船。船隻很小,沒乘客船艙,後方僅能容納駕駛及助手。菜全部置於甲板,831小姐要上船,也必需由採辦人員揹上船,然後讓她們坐在菜堆上。押運員則武裝持槍立船首,監控前方動靜,不許偏離航道,更不許任何船隻靠近。船程先送往復興嶼,再到猛虎嶼,最後是大膽、二膽島,然後返航。 還記得小組一行人到沙灘集合後,大家都有點不知所措,還是831小姐指導採辦們蹲姿,再以背負人,將人送上船的動作。但大概我們正是嘴上無毛,實在有點不自在,就像小時候玩騎馬打仗般,突然要與傳說中的831小姐同船相處,總有些沒那麼自然,何況是初次在大海邊公開場域下,以男身與831女身貼合的想像。就在這時,害羞心使然,一個踉蹌不穩,我本揹上姑娘就要上船,卻一緊張,就使少爺我,把姑娘給弄--跌--入--海裡了!那當下,我與831小姐皆一身狼狽呀,到如今依然感到對那831小姐「足拍勢ㄟ!」。 一回生兩回熟,整個運作隨著日子的過去,越趨順利,同袍之間也由不認識,到越來越有默契。這些組員因緣際會聚一塊,本來各屬各連,卻因為擔任離島外離島上駐軍的採辦任務,而與連隊弟兄長期分開,成為連上的孤鳥。直到退伍,連上班長是誰,都不知道,小組其他成員也一樣,反而這一個大膽小組成為我最熟悉的弟兄,而這也是我想找到當初組員的原因,希望有朝一日,大膽小組組員再度齊聚烈嶼,有機會再續大膽採辦故事。
-
生命之花
生命似花 獨一無二 每朵花花期不同 不是我不開花 而是我還在探索 我喜愛慢慢溜搭 東晃晃 西悠悠 就這樣晃晃悠悠地 嗨 您可別緊張 我沒停下腳步 我只是一步一步慢慢走 邊走邊摸索 多花了點時間
-
人鼠大戰事件簿
有天晚上我在二樓主臥室摺衣服,忽然書架像地震一樣,晃了幾下,一隻大老鼠一溜煙跑掉了,原來是大老鼠又進來, 牠是我天敵,雖自詡為女子漢,可從年輕時就跟一般女孩子一樣,看到老鼠出現時的標準動作,就是先發出殺豬般尖叫聲,然後以最快速度逃離現場,此時那有什麼氣魄可言? 只是怕歸怕,還是要找出那裏又有洞,能讓牠來去自如?實在無法接受與牠在同個屋簷下生活,同時也代表我們的人鼠大戰要開始了,原來是主臥室紗門底下的縫,趕緊找人來處理,以為從此可高枕無憂,誰知第二天發現客廳紗窗,被咬破了個五十元大小的洞, 又花了三百元換新紗窗,正得意著牠沒辦法了吧!想不到新紗窗馬上又被咬破,真氣人。 廚房開放式櫃子上的綠豆被咬得碎碎的,我發現後把那裏清乾凈,那天晚上老鼠找不到綠豆,竟抓狂了,一直在櫃子底下衝來衝去,外子在牠咬破的地方放電蚊拍,想把牠電死,牠可沒那麼笨,至於老鼠夾老鼠籠黏鼠板通通不上當, 同伴曾黏到黏鼠板而喪命的地方,絕不會再走。 此路不通找他路,接著二樓三樓紗窗門都淪陷了,總共兩紗門、五紗窗,被咬了十個洞,牠就是一付要跟我們奮戰到底的態勢,現在老鼠怎麼這麼聰明?人反而被耍得團團轉,要處理牠恐怕沒那麼簡單。 上網看如何處理老鼠問題,有人建議紗窗改成鐵絲窗,但也有網友說牠照樣咬破,更有人建議養老鼠天敵─貓,老天啊!貓也是我天敵,我除了關玻璃門窗之外,真拿牠沒辦法。 最囂張一次,是牠趴在主臥室紗門上啃網子,外子上樓睡覺,屋裏雖沒開燈,外面剛好映著路燈看到牠影子,外子臨時拿起拖鞋,往門上大力砸了幾次,從隔天開始,家裏好像安靜了,原來膽小如鼠是真的。 雖說鼠膽小,還是不能掉以輕心,現在只要沒人在,或晚上熄燈後,會把玻璃門窗關緊,白天再打開透氣,開時我都會檢查一下,是否有新咬痕?吃的東西全部收好,每個房間都準備一支棍子,只要看到牠蹤影,一定要大聲打牠,把牠嚇跑。
-
六子齊投任變翻 ──漫談閩南金廈中秋博狀元餅文化
月並(餅)團圓新買得,拈骰奪取狀元籌。 ──清‧王步蟾《鷺門雜詠》 六子齊投任變翻,拈骰奪取狀元籌。 ──清.王翰《禾山詩鈔》.賭月餅詩 金門縣推廣中秋博狀元活動,始於2006年,我當時擔任金門縣旅行商業同業公會總幹事,為推廣金門觀光,向理事長吳嘉獎,提出恢復金門博狀元之議,獲支持展開首屆海峽中秋博餅王中王大賽籌備工作。於是在金門縣政府指導,金門縣旅行商業同業公會策辦下舉辦「首屆金門狀元王海峽中秋博餅大賽」及首次與廈門海峽導報社聯合舉辦「海峽兩岸中秋博餅王中王大賽」,並於2007第二屆進一步擴大在金門五鄉鎮舉辦社區初賽,引起縣民與觀光客廣大迴響,重現金門縣誌曾載金門中秋博狀元活動盛況。 博狀元的由來與變遷發展 博狀元餅,又稱「搏狀元」或「博中秋」,俗稱「博餅」,據1985年人民出版社「福建風物誌」記載,明末清初流傳於閩南的泉州府、漳州府,潮州府。特別是在廈門和金門,甚至遠及台灣(如:彰化、埔里、台南等地)的一種中秋佳節應景的民俗娛樂活動,至今已有三百多年;有些地方則稱為「奪狀元餅」或「搶狀元」。相傳這種遊戲可以預測人未來一年內的運氣好壞。 「搏狀元餅」的由來,各家爭議,並無定論,「搏」原指雙方相撲打鬥,「搏狀元」指的是互相競爭奪取狀元,原有鼓勵奮進之意。目前已被「博」字取代,容易被視為只是一種「博戲」,而忽略了「寓教於樂」的文化意義!。 金廈民間比較盛行的說法是,相傳在明末清初時,延平郡王爺鄭成功在廈門、金門兩島屯師,作為反清復明和驅逐荷夷收復台灣的根據地。由於鄭軍士兵多來自福建、廣東等地,離鄉背井,征戰多年,每到中秋前後,更加思親懷鄉,正所謂「每逢佳節倍思親」,閩南人也有一句俗語「中秋無轉厝無祖,年兜無轉厝無某」。因此,為了排解士兵思家念親的情緒,避免軍心浮動,鄭的金門籍部將金門後豐港先賢洪旭(廈門稱洪本部)與本部衙堂屬員,巧妙設計出一套「中秋會餅博狀元」的遊戲,可以寓教於樂,並由鄭成功親自批准,從陰曆八月十三日至十八日,前後六夜,讓全體將士按單雙口,分批輪流賞月博餅同歡,以激勵士氣。 另有一派學者(如廈大教授劉海峰、洪卜仁)認為,「博狀元餅」是由古代北方流行的「狀元籌」博戲,流傳到閩南之後演變而來,以鄭氏治軍之嚴,應不容這種搏戲存在軍旅生活之中,否定了中秋博餅始於鄭軍所創的說法,認為是洪旭所創之說,缺乏文獻證據,可能只是「一個美麗的傳說」;劉海峰認為,「狀元籌」因為被移用到會餅上而得以保存下來。但不管這項民俗活動的由來為何,並無損於閩南人民對「中秋博狀元」的喜愛和熱衷。特別是近年來,在廈門市各界積極推動下,已將這種民俗,包裝成一項社區聯誼和人文旅遊活動及商業促銷推廣,甚至已成立廈門博餅民俗園,並製作成餡餅等知名糕點禮盒,成為到廈門的觀光客,人手一盒的伴手禮,形成一種特殊的「博餅經濟」,其盛況甚至有「大中秋,小春節」的說法。而且,中秋博餅已於2008年6月14日由中國大陸文化正式公佈入選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列入重點保護和發展的項目。 博狀元的工具與遊戲規則 博狀元餅的工具很簡單,主要為六個骰子和一個寓意「吉祥圓滿」的大碗公。每一會餅的彩頭分為六類,與各級科舉制度的功名頭銜相對應,設有「狀元」1個、「對堂(榜眼、探花)」2個、「三紅(會魁)」4個、「四進(進士)」8個、「二舉(舉人)」16個、「一秀(秀才)」32個。全會共有大小63塊餅,含有七九六十三之數。這是因為九九八十一為帝王之數,八九七十二為千歲之數,而鄭成功被明室封為延平王爺,所以用六十三之數,皆為吉數。 博餅遊戲規則及科名對應說明如下: 1、一秀:擲出一粒紅四,得一塊「一秀餅」(直徑約半寸有餘)。 2、二舉:擲出二粒紅四,得一塊「二舉餅」(直徑約1寸)。 3、四進:擲出四粒點數相同者(四粒紅四除外),得一塊「四進餅」(直徑約1寸半)。 4、三紅:擲出三粒紅四,得一塊「三紅餅」(直徑約2至3寸)。 5、對堂(另稱「分平」):點數自一排至六,或點數平分各半,得一塊「分平餅」(直徑約4寸)。 6、狀元:以下幾種皆為狀元,兩人以上同點,以點數組合最大者,可獨得頭彩「狀元餅」(直徑約6寸,宛似一輪明月,餅上印有「元」字及「嫦娥奔月」、「桂樹玉兔」等圖案): (1)小狀元(四紅):擲出四粒紅四。其中,「四紅帶十二」上大。 (2)五子登科(簡稱五子):擲出五粒點數相同。當中,以「五粒六」最大;「五粒一」最小。另也有將「五粒四」單獨列為「五紅」,比其它五子為大。 (3)狀元插金花:是四粒紅四帶兩粒紅一。除可得「狀元餅」外,還可以搶走「對堂餅」。 (4)大狀元:在台灣稱為「六合同春」,指六粒骰子點數相同,即「六同」。 7.特殊情況,有兩種情形── (1)六撲紅:出現「六粒紅四」,是全會最大的「狀元公」。可通吃所有會餅或彩品。 (2)六撲烏:出現「六粒黑六」,原指「歹吉兆」。按古代規矩,必須關門禁燈,讓所有玩家一起摸黑搶餅,因過於粗魯,目前大多已取消不用,或改為「六六大順」吉彩,比照「六撲紅」,可以通吃所有會餅或彩品。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在廈門、金門和台灣所流傳的「博狀元餅」彩頭排序,將「三紅(會魁)」排在「四進(進士)」的後面,其實並不符合科舉制度院試、鄉試、會試、殿試四試所錄取的科名排序,且與鄭成功起兵徵糧所在地泉州市安海鎮的傳統博餅玩法依數序排列殊異,此是否有特別指涉或為民間流傳過程中出現的一種謬誤,有待進一步考證(金門文史專家葉鈞培認為,「分平」是一甲進士,「三紅」是二甲進士,「四進」是三甲進士)。 至於每一會餅的參加人數,以4至6人為佳,10人以內為宜,圍坐在一方八仙桌的四個面,大碗公放置桌面中央。然後,每個人依序輪流將骰擲入碗中,依所擲出的「紅豆」(以紅四為尊)的多寡和組合,來決定科名的高低,並分取相對應的彩品。傳統的彩品為大小不同的月餅,稱為「會餅」,俗稱「餅金」;演變到現代,傳統的「餅金」已漸由其他日常實用的彩品所取代。當彩品全部取完時,遊戲結束。獲狀元王者,獨得狀元頭彩。(上) ●按:古法依序是「六卜紅」大於「五紅」,大於「五子」,大於「狀元插金花」。目前廈門盛行玩法,為利商業促銷,修改為以「狀元插金花」為最大,其實不符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