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金門四月
霧季到來。前幾天金門的夜晚總是瀰漫著大霧,對於過往兩岸三地的旅客可能是在困擾不過的問題,對於家庭主婦來說,衣服曬不乾、地板濕滑,都是每年要面對的問題。有一天晚上,我在籃球場看到一個小女孩正在伸手試圖要去拍打霧?結果當然是她打也打不到,我看見她仍然不放棄,還是想要拍拍看,我好奇的前去問她說:「妳不喜歡霧嗎?」她回答說:「不是,我最喜歡金門的霧了,好漂亮喔!台灣很少會看見這麼大的霧,只有偶爾回來金門才會看到這麼大的霧。」頓時我感受也了解到原來每年都會面臨到的霧季,卻是在外遊子思念家鄉中最美的一塊記憶。 清明節時雨紛紛。還記得前幾日一直都沒下雨,太湖都已經要乾枯見底了,就連台灣也開始進行一連串的人造雨,但很可惜的是人造雨失敗了,當所有人都擔心要面臨階段性斷水時,即將到來的清明節,彷彿也真的如同古人所說的「清明節時雨紛紛」,大雨小雨不停的落下,天降甘霖的喜悅,也出現在每個人的臉頰上,讓人的心情趨於安穩、喜樂。聽見春雷轟轟作響,除了讓人感受到春天真的來了,也反覆告誡自己「有水當思無水苦」。 放連續假也連續吃「七餅」。清明節前一天,馬不停蹄的幫忙削蘿蔔、切四季豆、豆腐…等等,切完之後再炒一炒,就成了美味的「七餅」了。媽媽曾說:「以前小的時候因為農家蔬菜較多,清明節時要拜的地方也很多,因此家裡的小孩都會忙著削蘿蔔、切四季豆,以前都要弄一大桶,每天都要削這些蔬菜,那有像現在我們只弄小小一碗,你們就已經快要受不了了。」去過台灣後,才發現台灣的「七餅」叫春捲,還加了香菜及花生粉,和金門的口味很不一樣,但回來金門我還是最愛吃有金門味的「七餅」。 四月的金門,天氣很多變,忽冷忽熱,就像「後母的臉」一樣,那麼的陰晴不定,有時起大霧又有時下大雨,是孩子們開心接收兒童節禮物的季節,也是慎終追遠,不忘根本的季節,這一個月是那麼地忙碌也是那麼地快樂,四處充滿了歡笑聲,春天,原來早已經在我們的四周。
-
解渴
窗外,雨翻騰著滾落 白天夜裡總鼕鼕的響個不停 雲霧始終緊皺著眉頭不展 笑臉於是藏在氤氳的面紗背後 鼓手,興頭正烈的拍打著 遺忘了多少深鎖於春雨奈何的面容 說是大地給的福蔭正雨落如綿 斜織成了一片禮讚於乾涸的凹洞(註一)解渴 春風如酒,夏雨如茗的芳香欲醉 滲入了絲縷的不便卻足以令人感謝天地 而霧茫茫的視野,在接連數日莫大的恩澤下幾時能綻放光明? 憐惜著注視窗外百花們嬌嫩的身軀 落花,想必是春暮波光下激起的陣陣漣漪 歷經幾番風和雨的熱情撫摸,羞怯的漸低下了頭 轉眼之間,花事漸已闌珊 春,在不知覺已於流光匆匆之間揮手道別 註一:凹洞在此引喻為逐漸略為乾涸的水庫
-
夢想
還記得小時候夢想總是很多,也愛天馬行空幻想長大後…我是個偉大的老師、很漂亮的空姐;很會研究的發明家,真的很天真的小時候。那時候很流行六孔寫個人資料的紀念冊,同學人手一本,下課有空就一人給一張。「幫我寫一下好嗎?同學。好啊!那你也幫我寫一張。謝謝!」就這樣很稚氣的童年,我想小時候每個人一定都有夢想,也都會勇於追夢,但是長大後,會隨著年紀和成熟漸漸改變自己的夢想,因為想法也會有所改變,而我也一樣。 老師上課,今日授課內容為「夢想」。請各位同學發表一下自己偉大的夢想是什麼。同學一一發表,「同學,你的夢想真的很偉大。」老師說。我站起來發言,我說我的夢想是長大我想當一位人人欽佩、很有親和力,更不會用打罵教育的老師,我想要像老師一樣,對同學總是很照顧,也很認真的教導我們。老師對於我的夢想很讚賞,其實我真的很佩服老師,就因為老師的諄諄教誨,加上功課不錯,上課也認真,於是希望自己將來能如願當一位老師。 國中畢業了,基測考完也放榜了,我的成績上了普通高中,就這樣念了三年,在學校的日子,每回到教務處碰到教官,教官也會跟我分享當兵的樂趣,他說:「你今年即將要畢業了,對於未來的路是往哪走?繼續升學還是找工作?」聽完教官訴說他的點點滴滴,我好像那麼一點對軍中很感興趣,很想知道從軍的樂趣,於是,教官說不如考慮一下軍旅生活。疑?其實心中很反覆,一方面想繼續念大學,但另一面又有點考慮從軍。就這樣考完學測,不久成績也放榜了,而我的成績看來不盡理想,真的出乎自己的預料之外,若再考一次指考等推甄,那還要一段時間,一次失敗的打擊,我想第二次心裡頭還是有點放不下,鐵定讀不下書,況且一段時間都在放假更是無心再碰書,最後決定之下我還是嘗試著勇於接受挑戰,我要從軍去。 就這樣,父母親的鼓勵,眾多朋友有正面也有負面鼓勵,反而是阿公阿嬤的不放心,在他們認知之下認為當兵很累很辛苦,更何況我還是個年紀輕輕才剛畢業的女孩,我也在心裏不斷告訴自己,我一定可以的!我要向父親看齊。在以前總是聽大人講說當兵不自由當兵很操之類的話,但如果不是自己親身體驗的話那也不知道,於是,我提起勇氣決定試試看。 好多個日子,我似乎成長了許多,一些做人處事的道理我也更懂得,不得不否認,人總是要學習自己成長,不能總是依賴父母親,如果當時我真的選擇再重考一次指考的話,我想現在的我應該沒辦法改變這麼多,我把這份工作當成是自己最得意的助手,出了社會,不用靠父母親也能自己養活自己,反而是要趁現在好好孝順父母親,想當初十幾個年頭都是父母親一手拉拔到現在,那我是應該回報的時候了。 「有夢最美,築夢踏實。」小時候的夢想未必長大會是雷同,回想過去那時候孩童般的天真與無邪,再照照鏡子看看現在的自己,真的不一樣了,有夢想的人更應該勇於追尋,雖然未來未必是如此,但有夢想的人是可以朝自己夢想努力前進,還在追夢的人大膽去追,未來或許能開拓屬於自己的一片天。
-
你在哪裡
尋找一個方向,那個方向竟然全方位,所謂全方位,就是沒方位,前進不得,後退無路,原地自轉,於是迷途。 你在哪裡?我在這裡,這裡是哪裡?這裡就是這裡,因為無方位,所以不必指標,全憑心證。 這樣的尋覓,終無止境,所以,呼喊無效,頹坐無益,就不必尋找,不必詢問,你的位置,就在,就是人的位置。 歧路亡羊,走遍了岔路,巡迴了阡陌,天地寬闊,時光飛逝,走過的路,經過的時間,如風急逝,如月昇落,迴旋近覷,駐足遠望,你在哪裡? 也許如王文華在相依一文中所說:「巧遇是福分,永別是本份。當我們錯身而過,相遇那一剎那,就註定今世就將永別。 你眼光所及看到的,相遇的,相知的,此刻就是福份,而相遇終就是別離的開端,永別在那裡,那裡就是漸行漸遠的必然,啊!必然的本份,那就是人生的真實。你在哪裡?你在的位置就是關照的距離,今天相遇,今天別離,千百人生,千百樣貌。 此刻夜深風靜,我是誰?你是誰? 我是此刻的你,你是此刻的我,秒差之後,你我就分別了。 濯足江水,此水非彼水,飛奔而去,飛奔而來,你是那江水,我是此刻。 此刻,我在;此刻,你在;你在哪裡?你在八方,你在過去,你在未來。
-
《連載》小辣椒
尤其像小辣椒這種頗具姿色的小姐,即便可以做為他們的子女,但他們還是會尋找機會,或利用關係來接近她們。其目的外人雖不得而知,只有他們心裡最清楚。 那天,一部掛著將星旗幟的吉普車停在美麗霞百貨店門口,下車的是一個身材矮胖的將軍。只見他頭髮三七分邊,抹著丹頂髮腊,貼在頭皮上的髮絲在燈光的映照下反射出一道耀眼的光芒,以及一股刺鼻的髮腊香。這或許就是他故意不戴軍帽的原因。而腰間的銅環,足蹬的皮鞋,其亮度足可與頂上的髮絲相輝映,這無非是傳令兵的功勞。 起初,小辣椒因忙於生意,並沒有注意到大官的蒞臨,直到他走進來而其他阿兵哥及老主顧林少校相繼走避時,她才看清這個頭髮梳得光光亮亮,草綠軍服漿燙得筆挺筆挺,小腹微凸的軍人,竟是一顆星星的大官,的確讓她有點訝異。可不是,自從美麗霞百貨店開張以來,前來光顧的軍人可說不計其數,甚至還有三朵梅花的上校,想不到此時竟然將軍也上門啦,真是難得啊!不管他是來買東西,或只是進來閒聊幾句,都是她們家的光彩,小辣椒暗喜著。 「長官,你好。」小辣椒禮貌地向他打招呼。 「生意好嗎?」將軍親切地問。 「託長官的福,還可以。」小辣椒謙虛地說。 「聽說全街上的百貨店,就數妳們家生意最好。」
-
過生日
生日,對我們家來說,是個普通的日子。有興致度過的人很少,男生多半提不起興趣,倒是我們家的姐妹有著好感。媽媽雖然是大女生,想法和爸爸一模一樣,她的冷漠分貝高是高,卻澆不息女生們的熱情。 我是個男生,夾在幾位女生的中間,心情也多少受到影響。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每天過日子的心情不同,有時如登仙山,整日飄飄然;有時好比突然遇上午後大雷雨,渾身濕黏濕黏的,擔心這怕那的。只有過生日,我的心情起伏不算太大,我沒受到他人的左右,卻獨獨吃起姐妹的飛醋。 是不是男女生的想法不同呢?我不很清楚。可是每年的生日即景,在姐妹的臉上留下朵朵笑顏,尤其是生日前後的那幾天,一家人的生活都跟著她們轉,爸跟媽的語調從平日的高昂變為柔和,這不由得不使人明白,姐妹的「生日週」是真正地開始了。 果然,女生們成為亮眼的一方,而爸、哥和我也就安靜得多。離生日愈近,家裡的伙食慢慢調整;平時餐桌空無一物,這時候也置放內插鮮花的花瓶。不需要多問原因,按照慣例有某位「掌上明珠」要過生日。平常粗心不看日曆的我,見此光景,特別去瞧一眼日子,姐妹的生日總算是露面,要家人齊來祝福一番。 我與哥哥一向不過生日,日子到了,全賴爸爸提醒。沒鮮花又缺美食,大不了賞個小錢,做零花用。生日過得簡單,我無二話可說,爸爸是很早退休的軍人,一家六口都靠他的辛苦錢維持家計,他的內衣褲補綴不少,租看武俠小說是唯一的嗜好。我的心是肉做的,對爸爸的勤儉常常是自責,總想以後能賺錢,貼補家用。爸爸的言行一直影響我,時間一久,對生日的嗅覺逐漸失靈。 生日在平淡中過去,同在一個屋簷下的姐妹曾問過我,我擺出一副男子氣概,表示男生志向遠大,不在乎眼下。經我一說,女生的嘴不再啟齒,大約她們不管男生的生日,尤其在我表現出信心滿滿之後。生日是一年裡的一天,也是我進入這個世界的日子,如果我努力充實自己,養家活口,生日便是有意義的;反過來說,虛擲光陰,不務正業,就是硬記著生日又有何用呢?我的一點心意,希望她倆明白。 話說得膨風三級,心眼裡的醋意未曾稍減。說歸說,我對姐妹的「生日週」仍然抱著期待。不是為了貪圖口腹之欲,也不是羨慕爸爸給姐妹的禮物,更非拿生日跟同學「擺譜」一番。我只想在每年固定的三節之外,藉著姐妹的生日讓家裡熱鬧。我家過日子好比鬧鐘的滴答聲,一擺一動,有時寂靜的彷彿抽掉了空氣,若不是定時器鬧醒了這個家,還真是平淡無奇。我注重姐妹過生日,原始的理由便在於此。家裡熱了,立刻感覺整個世界都是生機處處。 生日終於給盼來了,一次是元宵節的隔兩週,這是妹妹的生日;另一回則是端午節的同一個月,吃完粽子又趕吃蛋糕,平心來說,全是姐姐帶來的福氣。姐妹在家裡與我們男生並沒有隔層紗,有饅頭也是每人吃一個,平常的日子我都睜一眼閉一眼,隨便扒口飯便下飯桌;直到姐妹的生日來到,我的眼、耳和口、鼻、舌等器官,才又恢復過來,補捉那感人的溫馨畫面。平淡中見真情,全家人給姐妹倆過生日,素樸而動人的情景,到了今天,仍然印象深刻。 飯桌兼茶几,解決多年來我家用餐的問題。臨到姐妹倆的「生日週」,前後約莫六、七天,飯桌上放置花瓶,內有鮮花。為了求吉利,百合花總是應景上場。餐餐聞花香,那種滋味爽口極了;入食有花作陪,儼然置身餐廳,氣氛好有格調。我的視覺和嗅覺沾了光,常常聞上了癮,不忍瞥見花瓶下架的一刻。黃昏時分,全家人到齊,舉筷夾菜,說南道北,在黃燈泡的映照下,天倫之樂洋溢四方。 我依稀記得,爸爸的拿手菜-韭菜餃子最受歡迎,軟如綿的肉餡和細韭菜,入口即化,可以算是主菜;媽媽則是端出小魚和花生炒豆干、涼拌小黃瓜、皮蛋豆腐等菜,我跟哥會去麵包店買個四人用小蛋糕。菜色普通,算是家常小吃,吃在嘴裡,樂在心頭,每個人都是盡情地吃,卯足了全勁。茶餘飯後,爸爸去臥室取出禮物給壽星。每次禮物到手,壽星均會保密,讓我跟哥瞎猜,答案要到翌日早餐始可揭曉。可惜的是,我次次落空,沒有一次說中。 爸爸收入有限,給姐妹的禮物以書本、文具用品為主,只有一次,他給了小紅包。事後我知道那是紀念幣,具有特殊的意義。爸爸常對我們兒女說:「我給女生過生日,沒有特別的用意,因為將來她們要嫁人,一年裡難得回來一、兩次,趁著在家的時候,一家人多聚聚。」沒想到給姐妹過生日,延伸的意義如此廣大。現在姐妹各嫁一方,幾乎難得抽空返家一趟。爸爸當初便料到人生的聚與散,只是我年紀小,體會不深。 語意深長的談話,聽得我似懂非懂,不過,我那莫名的飛醋也緩緩地淡化。我反覆咀嚼爸爸的談話,發現父子連心,愛護家人的心兩人一致,這一點是我始料未及的。 以後爸爸駕返道山,家裡只剩下三口人。飯桌始終是冷清清的,再也不見當年家人過生日的溫馨場面。我跟哥本想在年尾給媽媽過生日,無奈她以爸爸已往生為理由,堅拒任何人辦理這事。媽媽的心意已決,徒留惘然在心頭。飯桌跟往昔一般,兼作茶几用,少了歡聲笑語,除此以外,但見黃昏時的黃燈泡獨照,留下空寂的影子。以前見到的百合花,如今芳蹤杳然,它是否已在天上,陪伴爸爸過生日呢?
-
匆匆十一年──寫在「平生寄懷」第三次畫展之前
距離2002年的平生寄懷個展已經有11個年頭了,時光之匆匆,超乎想像! 這十多年來我過得忙碌而充實。我忙著學習,忙著創作,忙著傳承,忙著寫文章,最近這幾年更忙著如何做一個「稱職」的理事長。雖說這忙的現實「零碎」了我完整的時間,但因所涉獵的內容與我熱愛的書畫息息相關,倒也叫人忙得不亦樂乎! 也就是在這種「與時競走」的情況之下,我又畫了一些畫。好事者前來,提起這批「有別於以往」的畫,是該發表發表,不能再秘而不宣了!這才讓我意識到真的好久沒辦個人畫展了,便毅然的向美術學會提出申請,再次粉墨登場。 坦白說,會有這批不同以往的畫作,完全是因為那一趟杭州之行。 2009和2010年,我走進杭州,到素有水墨原鄉之稱的中國美術學院學習山水畫,在那相對重視「古畫臨摹」的校園裡,我跟著學有專精的師長們,亦步亦趨的邁向中國畫的傳統,雖才只是略涉皮毛,卻已受惠良多。 在那段堪稱「刻苦」的時間裡,我拋開過往的作畫習慣,把自己暫時的放空,一心一意的照著諸位老師的指引,整天握著畫筆,不停的在「樹與石」的基本功上著力。一個階段過後,又找到了心儀的古人,先是沈周,後是龔賢,前者的筆意和後者的墨法,都精彩絕倫,深深的令人折服,這一頭鑽入,便見風景無限。 除此,學校為了顧及學員畫作的「生活氣息」,還領著我們繞著美麗的西湖寫景,走進幽靜的富春江畫遊,更搭上普快火車遠赴黃河流域的太行峻嶺,去領略那北國大山大水的壯闊與雄渾。我深深的記得年輕的陳磊老師在太行山上的那句話:「要以山水的眼光畫山水,不要只是一幅風景。」這句看似平淺的話,卻蘊藏著至深的畫理,毫無疑問,作為一個山水畫的追求者,它將是我未來最大的課題。 返鄉後的這兩三年裡,我依然臨畫,依然的山海奔走。島鄉的地貌,雖少了崇山峻嶺的氣象,卻多了一份婉約迷人的特質。在這堅硬的花崗島上,有炙熱的艷麗陽光,有狂吼的東北寒風,有曲折的海岸地景,更有平坦的田園村舍;那深厚的閩南風味,那別緻的洋樓情調,還有那蒼翠的綠林和自由翱翔的飛鳥……。這形形色色都是生動無比的創作素材啊!當我走在這迷人的土地上,心情就格外的愉悅,自然也就揮寫得勤奮,這與景對話的輕鬆自得,確是我生活中至高的享受呢! 這次展覽,我仍以「平生寄懷」命題,為此妻便提議若能加入最摯愛的書法當更完善。每逢關鍵時刻,她的好意常是加分的要素,四年前若不是她的相與為伴,我是走不到杭州的,那又如何能走進傳統,走出現在的自己?這批畫作的完成,最該感謝的人應該是她了。無數個日子裡,四弟明標隨我在島鄉東奔西走,讓彼此一直在「師法自然」這一課題上熱力不褪,這份兄弟情真的沒話說。2004年我與南師同學蔡宏霖在台南聯展,恩師王家誠看過之後,勉勵我們要以跑馬拉松的精神去對待藝術,恩師去年仙逝,他的教誨常縈繞心中,我想這句話會讓我堅持一輩子的!
-
隱藏了的孝行
夜深了,但是風好強,把窗子吹得「喀!喀!」響,老人原本已經睡了,卻被攪擾起來,本來想拉上棉被繼續睡,可是卻怎麼也睡不著。「惱人的夜!」老人自言自語埋怨著,起身坐了起來,當被子滑落時,冷空氣使他感覺到寒毛都豎起來了,老人拿起椅背上掛著的外套,穿上了。做為一個退休的大學教授,老人最自豪的是他讀書的習慣,他覺得讀書,尤其是他讀的書都是一流的好書,就像和古今中外最有智慧的人面對談話一般,是最享受的事。而他那間可說是要被書塞滿了的書房,成了他一個人的聖地,幾乎是有了宗教性的光彩,他不允許任何人進入,即使是他的妻子,以及他最愛的女兒。 老人的妻子知道他的脾氣,既然他願意把自己關在書房裡,好像這間房間不屬於整個家的一部分,就隨他的意好了。他在書房的時間,就有如他像往常一樣去學校教書,所以每天都有一段時間不在家。 而老人的女兒卻可憐她的父親,她知道父親不懂得整理自己的房間,很快地在書上、桌上、地板上…有一層灰白色的塵埃,他大聲地打噴嚏,就是鼻子對這些骯髒過敏的反應。父親有時候拿咖啡進書房喝,他老了,手不穩了,常滴在地板和桌上,留下褐色的污痕。 有一天,女兒進了父親的房間,將桌上和地上堆著的書放回書架,把書桌、書架和地板擦拭乾淨,將許久關閉的窗子打開,清爽的風和陽光使書房煥然一新,然而老人看到書房的改變,不但不領情,卻狂暴地怒罵,說不應該沒有經過允許進他的房間,而且書放回書架並不是整理,因為它們雖然在書桌或是地上,自己卻一清二楚它們的位置,現在反而全都找不到了。盛怒之下,老人說自己還沒死,別那麼早想支配自己的東西。女兒聽了滿腹委屈,哭了一陣,老人想她不會再敢近他的書房了,才停止他那無情的說話。 老人想既然被風吵醒,一時睡不著,起來看看莫里亞克的《毒蛇之結》,睡前看了一小段,稍有興味,因為疲累所以去睡了,現在既有精神,就繼續看看吧。上了二樓,正要走進他的精神聖地,突然聽見微微的聲響,看過去,是女兒的背影,老人心裡疑惑,這麼晚了,她在這裡做什麼? 只見女兒用撢子拂去各處的灰塵,她小心翼翼地,聲音很輕微,而且每一本書都在清理之後放回原位,又蹲在地上,用抹布把一塊塊的污漬擦掉。老人把身體退在門後面,不讓女兒發現,觀察了一會兒,不禁流下了眼淚。 原來女兒是這樣的孝順,為了不讓父親在骯髒的房間裡,想要來打掃,又聽了之前的責罵,知道父親不肯讓她去碰觸那些視同聖物的書籍,於是清理了每一個地方,但是維持所有東西原來的位置,使自己不易被察覺。老人這才領悟到這幾個月來,自己一次也沒有整理書房,卻始終能保持乾淨,就是女兒默默地在自己不知道的夜晚時刻,犧牲睡眠來清掃的啊!老人悄悄走下樓梯,回到臥房,看了看妻子仍然熟睡著,又看看時鐘,夜晚二點快要三點鐘,突然有了個領悟,自己看了那麼多的書,比不上女兒辛勤的打掃,以及一顆善良且體貼人的心。實際做人做事是比看書學理論更可貴啊!
-
《連載》小辣椒
不錯,她承認自己賣的東西比其他商家貴,但並非很離譜,可說都在合理的範圍內。其他商家為什麼會賣得較便宜,其一是惡性競爭,其二是打擊同業,看別人生意比自己好,故意壓低價錢來吸引客人。然而這種招數並非長久之計,做生意本來就是為了要賺錢,要不,又何必那麼辛苦。 若以商業成本會計來計算,實際上所賺取的毛利是有限的,其中又必須扣除店租、營業稅、水電費、店員薪津……等等費用。即使有些是自家的店鋪和人手,可是又有誰不想賺錢呢?況且,賺錢有時也是一種機會,當機會來臨時不懂得把握,一旦錯過機會後悔已來不及了。至於生意的好壞,則必須視各人的經營手法。想不到張良山這個小子,竟然說她的貨品加了豆腐錢,真是莫須有的指控。雖然她知道這些台灣兵喜歡開玩笑,但此「豆腐」非彼「豆腐」,她何嘗不知到這兩個字的意涵。他們以小辣椒來比喻她豐滿的身軀,卻又經常藉此說些五四三的輕浮話,這分明就是吃她的豆腐嘛。 於是她心裡暗中罵道:張良山,你們這些人全給我記住!既然認為本姑娘在貨品上加了豆腐錢,以後就少吃本姑娘的豆腐。要不,連本帶利一起討回! 6 小辣椒不僅長相甜美清麗,更喜歡穿緊身的衣褲來凸顯她的好身材,難怪會引起那麼多人的注目。除了那些年輕無聊的阿兵哥與防衛部一些老參謀經常出現外,竟然還有多位三朵梅花與一顆星星的高官慕名而來。 坦白說,那些年輕的充員戰士因放假無聊,找找年齡相當又可愛的女店員胡扯一番,排遣一下寂寞的軍旅生活是極其自然的事。但對於那些未婚的老參謀,因想昏了頭而有癩蝦蟆想吃天鵝肉的念頭則值得同情。惟獨獨那些有家有眷的高官,見到漂亮小姐就流口水的行徑不可原諒。
-
我在金門﹐念大學-入學的日子
去年八月,指考分發結果公布之後,親朋好友街坊鄰居無不見面劈頭就問:「考上哪裡啊?」我都只是先笑笑的,然後默默地說:「金門」,但他們的感覺卻好像我在說笑一樣,每個人錯愕的表情似乎都難以置信我分發到了金門大學,但我沒有說,那是我的第一志願。對,沒錯,「金門大學是我的第一志願」。而問完大學分到哪後總是接著問:「念什麼?」我再一次緩緩地回答:「海洋與邊境管理系」。然而,這個回覆總是會得到另一個有些譏笑的回答:「海邊系?」對,沒錯,我第一志願念金門大學而且還是個第一年新辦的系所-海邊系。而對於海邊系到底是什麼,我真的只能說我也不知道。我只能將招生簡介上的介紹不斷複誦給他們聽:「金門大學海洋與邊境管理系目前是全台灣唯一一個系,主要是上有關海關、海巡、移民的相關法律課程。」嗯,我只知道這麼多,然後我就去念了,這個「海洋與邊境管理系」。一直要講全名很累人,但是「海邊系」怎麼講都覺得怪詭異的,所以我一直很辛苦地不斷重複完整系名。 很快的到了要去金門展開我大學生涯的那一天,匆匆地在登機門和父母道別,我沒有和爸媽說太多話,只怕再多說一句就會掉淚,就會開始後悔去金門念書。所以我匆匆地就進了候機室。 飛行很平穩,望著一片白茫茫的雲海被夕陽漸漸染成淺紅色再轉成橘色然後再變成橘紅色。飛機飛入金門上空的時候已經接近傍晚,視線有些昏暗,我瞇著眼睛看著眼下的土地,仔細地打量著這片我將展開大學生活的地方。只看見淺黃色的大片沙灘沿著海岸線漫開;因為天色而轉成深綠的植被上點綴著幾棟小小房屋;還有一方格一方格有著紅紅屋瓦的小聚落。嗯,這就是金門。機場有很多學長姊準備著迎接每班下飛機的「大學新鮮人」,學長姊們很熱心,當然也很熱情,每個人都為我們忙得團團轉,但我們就只能尷尬的笑著站在原地不知所措。 一個人拖著行李跟著大家魚貫上了遊覽車,途中學長拿著麥克風指著窗外:「這個就是金門酒廠!」我的印象到現在還只是停留在映入眼簾的那一大支金門高粱。接著,就一路搖晃到了學校。很傳統的閩式建築及燕尾屋頂,紅白顏色的相互輝映,柔柔地黃光打著更顯幾分古樸。映入眼簾對金大的印象只有讚嘆。第一次見那這麼閩南傳統式的大學建築,一點都不俗氣,更顯濃厚學術氣氛。 一下車就迎面衝來一大群拿著牌子的學長姊們,個個高聲大呼著:「XXX系的學弟妹請到這裡來哦!」各種學系交雜著,我努力再這混雜的聲音中找到「海洋與邊境管理系」但卻是徒勞無功。擠開了人群後才發現這個「海邊系」,在一堆系所招牌中終於找到了攤位,幾個學長姊對著我笑得燦爛:「海洋與邊境管理系的同學嗎?」我尷尬的點了點頭,接著學長再次用燦爛的笑容:「麻煩交400元哦,新生訓練的餐費,請問吃素嗎?」一開頭就要錢!我搖搖頭回答他的問題伸手抽出錢包拿給他粉紅的四張百鈔。 「學妹那妳等等再去門口等接駁車送你去宿舍哦!」學姊笑得很甜很甜。接駁車?聽到這三個字我完全傻掉了,我的宿舍沒有在這裡嗎?學校公布我住在「金沙三宿」,難道我的宿舍不在學校附近還要搭車嗎?心裡頓時充滿一大團疑問開始翻攪,我還是給了學長姊一個不太自然的微笑再次拖著行李走出去。 坐在門口檔車柱上,感覺距離我走到這裡坐下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學姊說的「等等」到底是等多久?我找了附近一個掛著名牌的學長問:「學長,請問到金沙三宿的接駁車幾點會到?」他看起來超忙,而且好像也不知道這接駁車到底幾點,抓了另一個人來問之後回頭對我說:「學妹,到金沙的接駁車下一班是8點哦!那是最後一班了。」學長又給了我一個大笑臉然後匆匆跑開。噢,8點是嗎?8點!!!現在才6點!!!我要等兩個小時!!! 沒有家長陪同、沒有同學做伴、沒有學長姊帶,甚至連同一個系的都沒遇到!天氣很悶熱,蚊子一家子一直在我身邊環繞,我和我的大行李箱坐在門口等了兩個小時…在天色已從微暗變成黑暗,路燈似乎更亮的時候,接駁車總算是來了。 要重複了一次,把行李扛上車,再一路搖晃。我試圖要看著窗外好把路過的地方記個大概,但是過了幾分鐘後我發現窗外的景色怎麼長得都一樣?原以為金沙宿舍不過幾分鐘的車程,出乎意料的卻是搖晃了將近20分鐘的車程才到位置。而越接近金沙,四周的景色就越來越黑暗,到最後完全是一片漆黑,對,漆黑。 這下子我真的有點慌張了,到了一個伸手不見五指一片漆黑的宿舍住,還離學校遠得要命!這下我真的慌了。
-
走過春夏秋冬
綠色·春 在人間最後一塊樂土追蹤仙跡的日子,回想起來,依然青綠滿眼,花香撲鼻,像是在一頁一頁地在掀翻記事簿,拂動了記憶中的芬芳。 也許驚覺來日苦短,我們有一年率領了兒女們來到這一塊人間最後的天堂,導遊沒有安排到這兒--伯都古湖,那是我記憶中刻骨銘心的山中湖,真想續夢於此。按我們的要求,小車朝伯都古湖進發。 兒女都愛攝影,把我們推向一個以前沒來過的花園。滿眼的花紅柳綠、陣陣的香氣在浮盪,叫人迷失花叢。遠處是湖水天空一色,霧氣朦朧,山山水水都朦朧,炎夏進入了涼涼的秋季;周圍是香氣的飄拂和瀰漫,花也芬芳,葉也芬芳,地綠樹綠滿眼的綠意,綠得流油,綠得蘢蔥和憂鬱。 我們坐在花叢裡,接受兒女們幾架攝影機的瞄準,他們都匍匐在地,而我們滿腹的香氣好似欲噴薄而出,好想坐它一個春季,坐成一對人型的花兒,凋謝時也散發渾身的芬芳。 藍色·夏 那一年,我們在蘇門答臘南端的楠榜海邊,流連了一個夏季。 那一年,實際上時分已經進入秋季,但楠榜在赤道之國,太陽的夏威,依然散發威嚴,我們只好湧向海邊,看一泓藍色的海在靜靜地喃喃絮語。 望不見遙遠的克拉克火山的影子,卻在沙灘上看到一株孤獨的樹。 寂寞孤獨的、已經落光了葉子的樹,陪伴了單調的海,雖然海是那樣廣闊博大:我們來到枯樹周圍,議論紛紛,嘰嘰喳喳,我們陪伴了單調的樹,雖然樹是那樣傲然不語。海有了樹,增添了色彩;樹有了人,生氣勃勃。 簡單原來也可以這樣美,只有獨樹、一條長長的木椅子。不知哪個善良的人兒,為單調的海、為孤獨的樹,在幕後設計了那樣特別的道具? 爬上樹,尋尋覓覓,我的最愛在那方?原來尋她千百度,她就近在身邊。叫我油然想起了年輕時候的瘋狂追求,冥冥中似乎早就是緣訂三生的、童年時候的她。那個難忘的短暫的夏天,我們在一個島的南端,留住了美,也捕捉了美回來,定格在這一幅海中樹和樹中人的永恆中………。 紅色·秋 從不知天地可以這樣紅。紅得驚心動魄。 從來以為紅樹林是童話裡的營造和想像,以為楓葉紅似二月花只是詩人的美化和誇大,一直到上海郊區的崇明島,才知道有一種驚奇叫「不可置信」。 那時隊伍行得急,腳兒匆匆,就這樣與美擦身而過。這一生,我們多少次和美失之交臂?多少次和機緣只剩一線之隔?多少次在最喜歡的事物面前熟視若無睹? 紅樹紅葉紅地氈,在鋼骨水泥的森林裡生活了半世紀的我們那裡見識過? 想起了無數辛酸和美好的往事,想起了和她牽手的走過的春夏秋冬,走過紅地氈的一刻,為兒女走上紅地氈的辛勞,參加和分享親朋走上紅地氈的喜悅,啊,人的一生,可以多少次走過紅地氈……… 秋季,踏上厚實柔軟的紅地氈,處處累累的花果,遍地豐收的秋實,我們相約每一年都要一起收穫一次,在金黃色的收穫季節裡出遊,千萬不要錯過。 白色·冬 亞熱帶一年都是夏,一雨便成秋;亞熱帶的火山地區,竟是如此好冷好冷。 那一次我們從爪哇島一路西行,誰曾料到,氣溫漸行漸涼,愈來愈低。 抵達白火山口,突然白魔突降,天地白茫茫一片,湖水茫茫,山也茫茫,我們也一頭迷茫。望遠處,山在白茫茫的煙霧中,只勾勒出灰灰黑黑的灰線條,完全是一幅連著一幅的中國淡墨山水畫,叫人驚異萬分。 湖上冒著團團白煙,凝留在湖面上繚繞不去,看來好似沉睡在天地大床的美人哈出的涼氣?手兒試試,燙燙,溫溫,原來是火山恩施的一湖溫泉。太不可思議啊,湖上不是寒氣是熱煙,陸上的嚴嚴寒冷卻叫人抵受不住。人,處在冷熱交織中,天地,依然睡在昨夜星辰中。有一些樹木浸在水中依然活著。 同行者的圍巾大派用場,男士紛紛借出自己的一副胸膛,哪怕瘦骨嶙嶙,只要慷慨地獻出自己,雄性的臂膀都會變得厚實有勁,每一副胸膛都成了女性背後可以牢靠的城牆。 在她感到寒冷的歲月,我都要在她的一側,讓疲倦的她暖一暖,靠一靠。 相牽,走過酸甜苦辣;相扶,走過日夜風雨、陰晴圓缺。 相隨、結伴,走過我們人生的春夏秋冬……。
-
蜈蚣座
串連的不再是防禦的長城 或深掘的戰壕 鑼鼓替代了槍炮 仍是懾人震耳 昔日的敵人跨海而來 匍匐在城隍爺的腳下 原就是虔誠的子民 就讓我們攜手 把百足真人化身為長長的花車 或把長長花車祝禱為百足真人 讓我們遊街 踩踏 那曾經被炮火挖掘的土地 讓我們書寫 刻印 戰爭後另一頁凸起的記錄 就把下一代的稚童少女 扛抬過肩 可以望到更遠的前方 真人已出動蜈蜙已邁腳 宵小邪魔與災燹請讓步 傳承的動力強大 行進的方向卻始終未變 四境平安 喜慶如海水在島嶼四周 蕩漾 金氏記錄只是腳下一個 足痕 註:金門民俗技藝「人力蜈蚣座」在建國百年曾締造金氏世界紀錄,今年台開公司贊助經費,將於4月27日由金廈兩岸人員合作,以蜈蚣座102節,遶境遊行1.68公里,擬再創世界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