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小說連載】島嶼天青
乖巧懂事的志堅端著盤子道聲謝後就興奮地走出王家,萬富看著孩子的背影,就想起他的父親添丁哥被匪砲擊斃時的慘狀。當孩子長大後,是否還記得這個殺父的血海深仇?還是這個慘烈的情景會隨著時光的消逝從他腦海裡磨滅? 可憐的添丁嫂,憑她這個弱女子的精力,不知何時何日才能把兩個稚齡的孩子養大成為社會的棟樑?即使自己的處境堪憐,但畢竟是一個無牽無掛的大男人,而且母親生前留有不少的金飾,加上先人遺留下來的田園厝宅,可說衣食無虞。 因此在他的感受裡,添丁嫂的確需要更多的關照,可是除了在農事上幫她一點小忙外,其他又能幫她什麼忙呢?但願她能有堅強的意志,展現出金門女性不向命運低頭的韌性,為孩子們開創一條光明燦爛的大道。 第五章 共軍的砲火似乎有逐漸減弱的跡象,從之前的停火一週、兩週,乃至於目前的單打雙停。儘管島民仍然在砲火下求生存、在恐懼中過生活,但也由此可見,共軍若想攻佔這座小島,卻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唯一的,或許是在夜晚或凌晨打打宣傳彈,試圖以心戰的手法,透過文宣來分化民心。儘管不能得逞,可是宣傳彈仍具有強大的殺傷威力,被擊倒的屋宇依然不在少數,島民的傷亡更是時有所聞,每逢單號莫不提心吊膽,甚而盡量避免在晚間外出,以免發生意外。(四十三)
-
金門縣天后宮媽祖會
香火鼎盛的金門縣天后宮媽祖廟,座落於山明水秀的莒光湖畔。佔地寬廣,鍾靈毓秀,殿內供奉大媽二媽三媽三位媽祖娘娘,后德配天,母儀天下,是眾生忠心倚賴的信仰。點燃神案上的明燈,媽祖光披四射,紫氣東來,照亮寰宇大地,護佑宇宙蒼生。 2013年9月20日,世界媽祖會北港創金氏紀錄,聲勢浩大的姐妹們,護送三媽娘娘到北港朝天宮參與盛會,見證4643神尊齊聚一堂,締造金氏紀錄,留下歷史性的一刻;2014年3月28日姊妹們親手捧護大媽、二媽、三媽搭飛機到馬祖南竿天后宮會香祈福。回程霧鎖天空,搭船返台,體驗不一樣的海、空宗教交流,姊妹的真心誠意讓旅途平安順遂。2015年4月24日護送媽祖回福州浦田湄洲島,恭賀兩岸三地媽祖娘娘聖誕千秋。沿途信眾焚香膜拜,踩街遊行,場面壯觀。 媽祖會成立至今已好些年,跟著成長的陣頭有好幾項:12婆姐、蓮花鑼鼓隊、迎親陣、酬神舞、跳鼓陣等等。這些都是獨樹一格的獨門舞器。廟宇奠安,迎神賽會,尤其農曆四月十二迎城隍這一天,所有陣頭更是使出渾身解數,熱情贊助,在鑼鼓喧天中人氣沸騰,熱鬧滾滾,大街小巷水洩不通。 酬神舞又稱媽祖舞,年節吉慶,薰香乍熱,祥雲環繞,仙樂飄飄處處聞,端莊秀麗,超凡脫俗的仙女,身披彩帶,手提花燈,揮動衣袖,翩然而降,恭賀眾神佳節愉快、國運昌隆、風調雨順。舞出曼妙,舞出柔美,讓有情眾生分享從容仙女的氣韻,陶醉在悠然清香中。感恩唐麗輝議員在百忙中親臨指導酬神舞,每年春節或大小慶典,蕙質蘭心的姊妹們,宛如仙女,婆娑起舞,清風微微搖曳,迴旋在廣場中。 跳鼓陣,是力與美的結合,每個環節都有不一樣的引領,轉折、跨躍、奔跑、搖擺等等,動作嚴謹確實。架式十足的大旗,從甩旗、拉旗、揮旗,立定行禮,颯颯之風令人目不暇給;開四門,四門掀開,左右寒暄,舞力全開,帶著興高彩烈的心情,拉起小圓變大圓,一起巡牒、踩七星、繞乾坤、躍龍門等等,虎虎生風,威攝全場。感恩徐世敏和董娜娜賢伉儷遠從台灣蒞金賜教,深入淺出的講解,循序漸進的練習,生動活潑的情境,完整的架構和概念,讓我們在團練中獲益良多。 心地善良的12婆姐是註生娘娘身旁的美麗天使,也是家庭幸福美滿,孩子頭好壯壯的守護神,是陣頭裡最富神祕色彩之一。頭戴面具,面具下蘊藏著一顆真誠的心,緊緊忠於自己的職責,令人心動和感動。左手持傘右手持扇,傘可以遮涼庇蔭,擋風遮雨,扇可招祥納福,清涼無比。傳說中具有神奇的力量,若能參與祈福儀式,能慰藉身心,人際趨向圓融。 蓮花鑼鼓隊,純淨潔白的蓮花,高雅秀美,出汙泥而不染。蓮花隊鑼鼓隊人多勢眾,花團錦簇;排列組合,交叉相對,像一朵朵盛開的蓮花,氣勢莊嚴,美麗芬芳,隊形變化如行雲流水,輕巧舞步配合鑼鼓聲,線條優美,獨具風韻,令人耳目一新,施展無限風華。 迎親陣,帥氣的新郎和秀麗的新娘,轎夫扛著喜氣洋洋的轎子,俗夠有力的媒公、媒婆領軍,鼓吹、嗩吶、囍牌、聘金,樣樣俱全,吹吹打打,煞有尬事。笑容掛在臉上,喜悅藏在心上,創意無限,魅力十足,帶給大家無限的歡樂。12婆姐,蓮花鑼鼓隊和迎親陣是由多才多藝的李文理老師大卡司大陣仗的精心製作,服裝的設計,道具的完成,舞步的變化,隊形的圖騰,都由老師親自親為,老師博大精深的創作理念,源源不絕,令人佩服。 團隊的形成的確不簡單,素質不一,良莠不全;貢高我慢,竊竊私語;出言不遜,劍拔弩張;若能深思,芝麻綠豆大之事也能爭個面紅耳赤,絕對讓您啼笑皆非,悔不當初。團隊就像個大家庭,家和萬事興,大家敞開心胸,就事論事,互信互諒,互相包容,才能和睦相處。 時間是整合最佳良藥,人性本善,相處久了慢慢了解團隊的重要和感情的培養。姊妹們質地純樸,樂觀善良,效法慈悲為懷的媽祖精神,感受將心比心的重要,創造團隊的默契,因為團結力量大。 金門縣天后宮媽祖會,在會長林明麗副會長蔡能蝦和總幹事徐明華精心擘劃之下,帶領一群真心誠懇,大愛無私的姊妹們群策群力,團隊精神日精月益,不斷成長。不管風吹日曬,千里迢迢;或大雨滂沱,舟車困頓,任務在身的姊妹,堅持本分,勇往直前,能隨侍眾神明左右,心誠則靈,與有榮焉。雖然辛苦,個個身心愉快,樂在其中。 2015年12月20日:12婆姐、蓮花鑼鼓陣、迎親陣,三大陣頭通過金門縣文化局舉辦之街頭藝人考證,順利過關,喜出望外的大好消息,真是振奮人心,樂不可支;寒流來襲,在低溫受凍中一而再再而三辛勤練著,真是感動,姊妹們,恭喜啦!繼續加油!(稿費贈金門縣家扶中心)
-
好人仍在
社會多元,因為多元,所以也充斥著各種矛盾,但肯定的事,好人仍在。 學校教學生要熱心助人,但遇到陌生人要保護自己;一顆友善溫熱的心,常因助人反被誣害的負面傳聞所澆熄。助人與被助者之間,在負面報導的催化下,悄悄的築起了無形的樊籬,兩者之間的距離愈來愈遠。 大女兒自小在肢體協調上就比別人笨拙,多元智慧的「肢體動覺智慧」是她的弱項,所以平路摔跤,懼怕爬高,打破碗更是家常便飯。小時陪著她學騎腳踏車,皇天不負苦心人,她再不爭氣,也總算把車騎上路了。稍長,說好說歹,誘騙她去考機車駕照,幾年前,輕型機車只要筆試即可,所以她也順利拿到了機車駕照,但這一回機車一次也沒騎出去過。雖然家裡有一台閒置的輕型機車,終年停在門前風吹雨淋日曬。孩子越長大,越有他們的想法,做父母的也越難擒刀拿棍的威脅他們就範。 日子就這樣停格了,她跟我出門,有便車可坐。自己出門,偶爾騎腳踏車,有時搭公車,沒車時,寧可走路,即使走近把個鐘頭的路,她也不以為苦。過去譏諷走路為搭「11路」公車,偏巧金門就有11路公車,更絕的是它還經過我們家門口,所以我再也找不出有更好調侃她的語句了。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一個人的個性是根深蒂固的,很難改變。女兒凡事懼怕,對新事物缺乏嘗試的勇氣,這個做娘的又偏偏富好奇心,凡事都要去試試。今年暑假,我故態復萌,又拿出老套,威脅利誘三個孩子一起去學開車,學費全由老媽支付。三個孩子第一次成了同班同學-駕訓班同學。考照結果,正如我所預料,比較脫線迷糊的二小姐考了第二次才拿到駕照,大女兒和兒子都一試過關。兒子開車技術更是進步神速,現在兩人出門,我只能委身坐在副座的份。大部份女生對機械的操作,總是遜於男生,有人說是性別歧視,其實見諸周遭,真的大多如此。兩個女兒拿到駕照,三不五時,只要我有空,她們也得閒,我就會逼著她們上路練習,她們都是以畏懼拒絕多,但只要祭出不要讓學費白交的殺手,她們都會乖乖就範。 一家子全會開車,但車只有一部,所以日子仍像過去一樣運轉。我開車,兒子和二女兒騎機車,大女兒仍是有時騎腳踏車,有時搭公車,有時走路上班,大家各安其事,各順其便。 咱們家沒「寶媽」這詞,所以也不可能培養出「媽寶」,孩子出門,我向來是不接不送,任由他們自己想法子。主要根源於我小時候生活所塑的觀念,當時即使刮風下雨、天寒地凍的天氣,都得自己想法子走路上下學,哪有爸媽到學校門口接送的?除了當時家家戶戶沒車外,父母的教養觀念也是因素之一。因為這樣的生活鍛鍊,每個孩子都塑造了吃苦耐勞、不怕困難的毅力與精神。 那晚雨下得淅淅瀝瀝的,加上「北極震盪」之後的寒溫,大女兒上班得至晚上十點才歇息。晚餐時,湊巧休假在家的二女兒說:「姐說她下班後要自己走路回來!」我一聽甚驚,沒騎腳踏車,沒公車,下雨的低溫,要走近一個小時的路程,尤其是女孩子在近深夜時分一個人走路,這是多麼危險的挑戰啊!這個為娘的怎能擱手不管?即刻我就作了開車去接她的允諾。不知是平時就沒接送他們的習慣,還是屋內的暖和,讓我忘了屋外的寒冽與危險。睡覺時間一到,我就不假思索的上床,跟周公約會去了。 隔天,直到下午,我突然想起昨夜的允諾,這一驚,竟嚇出一身冷汗。大女兒昨夜真的在寒風徹骨的冷雨中,走了近一個小時的路回家?當晚餐桌上,大女兒慢悠悠的說: 「有一個年約四、五十歲的阿伯載我回來的。」 「嗐!陌生的阿伯?」「妳也敢坐他的車?」「妳不怕被載到別的地方去?」我焦急的發出一連串劈哩叭啦的責問。 「他說他住東坑,順路而已嘛!」女兒委曲的解釋,只差沒淚眼以對。 我的內心一陣陣的掙扎,在恐懼與尋求援助之間拉拔。平時開車,遇到路上有需要協助的人,我也是會停車問是否需要幫忙,雖然我是弱女子一個,但被拒絕的次數仍不亞於願意同車,或許他們是真的不需要我的協助,但人心的隔閡與畏懼,我也相信是有的。 「一顆老鼠屎攪壞一鍋湯」,多元的社會,鼠類是必然有的,但不可置喙的,原本的那鍋湯仍是美味的,我們不需要為那幾顆老鼠屎,而餓著了自己的肚子吧!
-
金門植物園半日閒
綠樹成蔭 歲月用智慧做骨幹撐起了一把遮蔭的保護,用安息設置了舒口氣的椅子,請坐,偷得浮生半日閒。 春光 冬的冷威力尚未完全褪去,新綠在陽光溫暖的懷抱中,像初生的嬰孩,用好奇的眼光,迎向明媚。 牆 曾經撐起,負責,保護;免於屋外的風風雨雨,帶來屋內的平安歡愉。如今卸去一切重擔,放開胸懷讓萬物生長、包圍。 樹林 或慢步穿過,讓地毯似的落葉以沙沙的聲響回應腳步;或佇足,觀看陽光下的樹影互相追逐;或閉眼,聆聽風兒在林間的歡唱。 碉堡 曾經以最嚴肅的心情裝下毀壞的武器,以最堅強的力量,對峙不安的敵意。如今,用簡單盛裝一斛水,也盛裝最豐富的樹影和藍天。 流水 看似平靜,只在落差處顯出內心的澎湃。確是平靜,流雲,飛影,只在心頭溜過,連咚一聲的石頭,也只能掀起短暫的漣漪。 竹林路 陽光走過,留下疏疏身影。風兒走過,留下吱吱嘎嘎的騷動。我走過,在內心留下舒坦與寧靜。 老獅子 不再是需要張牙舞爪,保持安全距離的年代了。退隱山林,用最平和的心情,迎接你走入這幽幽的竹林。
-
【小說連載】島嶼天青
「不,」志堅搖搖頭,並沒有接下盤子,「我娘說你幫我們家很多忙,而且還教她犁田,我們一家人都很感謝你。如果你不留下來吃,就是嫌棄我娘的手藝不好,炸得不好吃。」 「志堅,不是這樣啦!」萬富惟恐孩子誤會,趕緊解釋著說:「我是說我只有一個人,而你們家人口多,會不夠吃。」 「我娘拔了一大把青蔥和一顆很大的高麗菜,又特地下海剝了些海蚵,用美國番仔救濟的牛油和麵粉下去炸,整整炸了一大盆。我娘說這幾塊只是讓你嚐嚐,我們家還有很多、絕對夠吃啦!」 「既然這樣我就收下了,代我向你娘說聲謝謝。」萬富說後把它倒在自家的碗裡,並取了三條早上剛煎好的青鱗魚放在盤子裡,「這幾條魚是我早上煎的,你帶回去吃。」 「不,我不能拿,我娘會罵的。」志堅推辭著。 「你告訴你娘說,這幾條魚是叔叔要給你吃的,又不是要給她吃,她就不會罵啦。」萬富笑著說。(四十二)
-
台北的天空
昏黃的路燈,在迷迷糊糊間飛撲而來又飛逝而去。 悶熱的空氣加上寒冷的冬夜,使得車窗上凝結成一片白茫茫的迷霧,以至於外頭的世界,都暈成了一片不知為何物的光景。 幾個原本站著穿著軍裝的年輕人,禁受不住疲累,已蜷縮在通往車廂下方廁所的階梯旁呼呼大睡。車廂內大部份的人們,隨著車體行進的轟轟聲響,一個個以詭異的姿勢歪扭著身軀,進入夢鄉。 素嬌坐在車前右側靠窗的位置,凝視著窗上偶爾閃過的光影,細細想著心事。 「嘔!」 素嬌身旁的金蓮姨突然抽起座位前的嘔吐袋張嘴作嘔。 「姨仔,你有安怎沒!」 素嬌連忙起身,伸手幫金蓮姨安撫背部胸口。 「哎喲……曉倖,每次來台北都要坐這趟車子,真的是夭壽骨,再來檢查幾趟真的這條老命就去了……我看我以後不要來了……」金蓮姨面如白紙,邊喘息邊向素嬌怨嘆。 「姨仔,不行啦,你膝蓋的骨輪才剛換沒多久,醫生叫你要定期回來檢查,你要聽醫生的話啦!」素嬌急切地說。 金蓮姨拉起褲管,露出膝蓋上一條長長的傷疤,像一隻扭曲而醜陋的蜈蚣,說:「也不知道這條腿這麼不中用,摔了一下,就說骨輪壞掉,要換,當初想說換一下就好,就換。誰知道,現在這樣折磨我這條老命……」金蓮姨把褲管放下,嘆了一口氣說:「唉,若是像卡早,直接從松山機場,下飛機,搭計程車到三總免十分鐘,快活。現在松山機場沒了,來台北都要搶車擠客運,到三總,命都沒了……」。 素嬌安慰道:「攏是這樣的啊,在建設,大家都是要慢慢去習慣這種不方便啊,政府有他們的規劃,咱就多忍耐啦……」。 「政府……政府,不知道政府官員擠過客運沒有?說要蓋一條桃園到台北方便的捷運,結果勒?蓋了,今天機場這種恐怖的人潮,那小小的車廂是要怎麼載?擠上去能有位子坐嗎?不是更加艱苦」金蓮姨搖搖頭,伸手撫摸因為彎曲太久而過於麻木失去疼痛感的膝蓋。 素嬌沈默不語。 2015年,在台北「天空解嚴」的口號呼籲下,政府下定決心要在2020年完成松山機場遷建,之後就開始風行鶴唳辦理相關事項,包括擴建桃園航空城、加緊建設桃園機場捷運、拆除松山機場設施、整地、建設……。終於,很順利的,在政府預定的時限之前,完成了搬遷。 精準而有效率的一次政府運作。 「喂,素嬌啊」金蓮姨拍拍素嬌的手背,問道:「啊我問妳,政府到底是為什麼要遷松山機場啊?」 「嗯……詳細怎樣我也不知曉,好像是為了要蓋公園的樣子……」 「蓋公園?為了蓋公園!拆散我們這些老骨頭喔?」「阮也不知曉……」。 走道一側鄰著金蓮姨坐的一位戴著金邊眼鏡、穿著西裝的斯文男子,倚身過來說:「抱歉打擾,就我所知,松山機場的遷建,可不只是為了蓋公園喲!」斯文男高舉一根食指搖了搖,繼續道:「松山機場的遷建,主要還有飛安以及未來運載容量的考量。因為松山機場附近有部分公共設施超高,有可能影響飛航安全。而且國際線包含兩岸線的旅客量已漸逼近設計年容量,國內旅客量則已超過設計年容量,為因應旅客量持續成長之趨勢,需即著手規劃擴建,而在缺乏擴建空間之情況下,『遷移』為唯一可採行之方法」斯文男抬起手指,輕推了一下金邊眼鏡。 「其實政府也有規劃了相應的配套措施,像是興建桃園機場捷運線,從A1台北車站開始,全程51公里長,有22個站,從台北車站出發,經過三重、新莊、林口、蘆竹,最後到桃園機場,未來也將延伸到桃園中壢。這樣一來,台北車站到桃園機場只要35分鐘,首都生活圈將進一步從雙北擴大到北桃園。」斯文男嘴角帶著一絲笑意看著瞠目結舌的素嬌與金蓮姨「況且,松山機場的航班太過頻繁了,國際線飛航的時間也越來越晚,機場附近的居民,都感到不堪其擾,紛紛反映噪音所帶來的不便……」。 「恁祖媽聽你們這些台北人在放臭屁啦!」 後排座位傳來一聲驚雷似的巨響。睡著的乘客們都被嚇得起身張望。 素嬌連忙回過頭說:「憨嬸婆,你卡小聲一點的啦!大家都被你嚇醒了啦!」 「小聲什麼!恁祖媽又不是在討客兄,驚人知!」憨嬸婆梳著油油的髮髻,穿著一件過於寬大而顯得臃腫的細花紋綿衫,臉上白粉狼狽地剝落而顯露出畫著口紅的方形血盆大口。憨嬸婆因為要來台北,刻意打扮了一下。 「講到你們這些台北人噢,別以為恁祖媽不知道你們在想什麼!阮村那個火旺仔的養鴨場,每天丫丫丫吵得要死,阮村內的人有怎樣嘛?沒有!大家攏要過日子,攏愛生活,有不方便,大家互相嘛!」憨嬸婆氣呼呼的講著。 「若是大鴨子發春,叫個不停,真的太吵,村裡大家商量一下,把發春的大鴨子送到村外,把一些需要照顧的小鴨子留在村內,這樣不就解決了?講到這些政府官員齁,腦筋比我這個不中用的老太婆還糟糕。你這個目鏡的!你講得嘴角全沫,阿我問你,這種時節,你有辦法坐上捷運?阮女兒嫁到南港,為了要返鄉照顧伊老爸每個月要花半天時間趕車趕飛機來回四五次,你有法度沒?」憨嬸婆對著斯文男指指點點,斯文男噤聲不敢再說。 「這些政府官員嘛真奇怪,當初我們這些離島的小飛機飛得好好的,你們愛讓飛國外的大飛機進來亂,現在被抗議了,害我們這些沒心命拖磨的離島人要跟那些有錢有閒的阿兜仔、大陸仔一起飛到桃園搶車子。怕吵,是不會叫大飛機飛去桃園喔?說松山機場不飛,現在還不是一堆軍機每天在飛?這不是騙肖仔?」 素嬌忙緩和氣氛,道:「憨嬸婆,你不要氣呼呼啦,會氣壞身體。咦!憨叔公勒?他怎麼沒跟妳來?」 「講到那個澎肚短命的喔,恁祖媽更加是一肚子火。講什麼嫌桃園到石牌榮總太遠,跟阿兜仔、大陸仔搶車子、坐車子累,腳沒力,說不過癮來看病。死好!死好!肚子越來越大,人越來越黃,恁祖媽放手不管伊,自己來!」憨嬸婆比手畫腳大聲嚷嚷,不在意其他乘客投來責怪的目光。 「那怎麼不叫憨叔公到大陸去看病?坐船一下子而已啊」素嬌關切地問。 「老番顛啦!講什麼大陸那邊醫生歹,沒榮總好!也不願意去大陸看……又不肯來,在那邊等死,嘛不知道還可以活多久……桃園那麼遠……到時候後送都來不及……」憨嬸婆說到這邊語氣低緩了,竟有些嗚咽。 「嬸婆……叫伊麥這樣啦,雖然比起以前卡不方便,但為了身體還是要忍耐啊……」素嬌柔緩地勸慰著。 金蓮姨嘆了一口氣道:「唉,以前一透早到松山機場補位,以為已經夠辛苦了,沒想到,現在逢年過節,要返鄉的學生囝仔為了省台北到桃園的交通車程,得擠在桃園機場睡地板等機位,這些學生囝仔真正是可憐……」。 「是啊……」素嬌目光轉向窗外。 車廂內,一片靜默。 「啪!」 憨嬸婆大力拍了一下大腿,站了起來,喊道:「恁祖媽不管啦!反正這件事情政府沒有給我處理好,就不要怪恁祖媽出手了!」 車上乘客再度被嚇醒,好奇望向憨嬸婆問:「妳想幹嘛?」 憨嬸婆高舉雙手,神色凜然地大聲說:「這件事情政府若沒有給我處理好,恁祖媽就學電視上那個伊……什麼蘭教國,招宮廟裡面的姐妹來成立一個『觀音佛祖國』,然後,碰!」憨嬸婆擺了一個誇張的手勢。車上的人們都哈哈笑了。 素嬌看著前方的高速公路,像是無窮無盡的浪潮般,不斷湧來,不斷展開。寒冬夜裡飄起了細雨,點點沖刷著窗上的水氣。 終於,車頭緩緩下降,進入了交流道。眼前浮現出巨大而金光耀眼的台北盆地。黑色巨影中有無數金線交織,繁華無盡的燈火映照著盆地上方蒸騰的霧氣,像蛇妖般扭轉纏繞,妖豔嫵媚地發出五彩繽紛的幻影。 那是台北的天空。 不是離島人的天空。
-
金門禮俗傳奇之女兒不在娘家生子之說
筆者在所有金門故事中,發現在地流傳下來的各種習俗和慶典也是一大特色,因這個小島上,具有宗族文化、民間信仰和慶典文化、僑鄉文化、朱子教化和戰地文化等多元性,堪稱是全台灣最豐富的人文史蹟之地,而當地的傳統習俗中,即有一個女兒不在娘家生子的民間風俗,那是有段緣由和故事的。 首先,寫這段故事之前,必須提到清代,因那是金門出產武將最多的時期,若相較於幅員廣闊的大陸地區而言,是不可思議的,而其中最知名的要算是清史列傳裡的「九里三提督,百步一總兵」了。「九里」指的是瓊林至後浦九里路、後浦至古寧頭是九里路,還有古寧頭至瓊林恰好也是九里路,在這三個九里路中,在清代的乾隆和嘉慶年間,各出了一位戰功彪炳的提督將軍。分別是福建水師提督的瓊林蔡攀龍、浙江提督後浦邱良功和廣東水師提督的古寧頭李光顯。他們三位將軍,也都是少壯從軍,等於說就是從基層幹部做起的踏實武將,當然除提督外,清代在金門地區也出了九位總兵官、副將十五人、參將八人。 至於本篇主要是聚焦在李光顯和邱良功這兩人所發生的事情上,其中李光顯曾參平定台灣的林爽文之亂,後來與邱良功又同屬於東南海域,並追捕赫赫有名的大海盜蔡牽和其餘黨,功績卓著。官做到廣東水師提督後,經歷三十餘年軍旅生活,身兼大小戰役二十九次,擋賊20餘黨,攻獲船艦45艘,故兩廣總督阮元贈以「海邦著績」匾額彰其武績。至於邱良功則官做到浙江提督,他在黑水洋一役中,與當時福建提督王得祿共同合擒大海盜蔡牽,也都立下大功,後來王得祿晉升子爵,邱良功受封為男爵,使閩浙三洋為之蕩平。既然如此,或許有人心目中會有個疑問,這又以女兒不在娘家生日有何關係呢?原來他們都是屬於姨表兄弟的親戚關係喔,其中光顯兄年紀較大,大邱良功約有11歲左右,而對方母親為姊妹,也同為小徑的許氏女兒。 話說,這對許氏姊妹出生時,許家門牆上忽然產了靈芝兩莖,舉家欣喜歡騰,認為是個吉祥之兆。不過,因靈芝是長於門楣之牆上,且又是朝外發展的方向,故稍有見識或懂風水運用方面之人,就也曾預言說:「此福運呀!並不在許氏本家,而是在女兒所歸之夫家。」後來,李光顯與表弟邱良功兩人,則先後誕生在小徑的舅家,果真兩人皆屬於顯貴之人。 清嘉慶二十二年間,邱良功死於揚州,欽賜運棺回金祭葬。並且依照地理師之說,在徵得母親同意和答應之下,選中了小徑舅氏的空地做為墳地。到了拆屋之日時,就有工人發現屋脊中有紅蛇兩條,其中一條已斃,另一條尚存活著,當他們一見到紅蛇,就不知輕重緩急,竟然一陣亂棒急打,那一條蛇也遭到擊斃。結果,任誰也沒想到的是,兩年後,消息傳出來,就是李光顯本人也過世於廣東提督任上。 於是,在金門的民間有個說法,就是李光顯和邱良功這兩位人物,正好就是舅氏家轉世投胎的那兩條紅蛇。也就是由紅蛇轉世為顯貴的外甥,因此當宅地的靈氣一被吸走後,則小徑許氏舅家卻從此變成沒落無聞,所以金門民俗最忌女兒歸寧時在娘家分娩之事,怕的就是奪去娘家之靈。
-
九份老街美食
一個豔陽高照的夏日午後 偕伴造訪九份老街 狹窄巷弄擠得水洩不通 店家使出看家本領攬客以熱忱 賴阿婆芋圓是招牌,口感柔韌軟香 加入紅豆或綠豆,冷熱都受歡迎 挑逗饕客味蕾,每一咀嚼都是極品鑑賞 烘烤麻薯軟Q,恰恰好的溫度不燙人 咬了一口,愛在心裡,再一口,翻轉了 生活視野 原來麻薯也可以熱呼呼暖肚 阿蘭草仔粿口味多種,貼近過往生活底蘊 飽滿內餡隱藏打拚生活背後的艱辛曾經 要你蓄滿元氣,踩過遍地荊棘 魚丸伯的魚丸冬粉湯 超越六十年歷史店家老字號,嚼勁彈脆 湯好料實在,打拚過程也是一帖動人樂章 走一趟九份老街 就像觀賞一場礦場興衰老電影 注入觀光活水的山城悲情不再 座山面海的獨特地形 吸引來自世界各地人潮 以眼以口 喚醒舌尖濃濃蕾香
-
夢
心事 曬了一夜的月光 流星跌宕為墜落的詩句 酣睡在某個章節的 秘密 翻了一個身 遇見前世的自己…… (稿費贈金門家扶中心)
-
【小說連載】島嶼天青
她盛了一小盤,約莫有五六塊之多,囑咐志堅送去給萬富叔叔吃吃看。因為他幫了他們家很多忙,尤其在繁忙的農事中還親自教她犁田,的確讓她感激在心。能夠學會這套犁田的本事,她已不再擔憂日後會趕不上春耕的腳步。甚而也深刻地瞭解到求人不如求己的道理,畢竟她還年輕,如果想務農,往後的路還長呢。雖然沒有男人的肩膀可依靠,但她絕對會想盡辦法克服一切。誰教她生長在這個亂世,誰想到她的人生路途竟是那麼地坎坷。 志堅端著盤子剛踏進王家,牛油的香氣早已隨風飄到萬富的鼻裡。還沒等志堅開口,萬富就誇讚著說:「好香啊!」 「萬富叔叔,這是我娘用牛油炸的,請你嚐嚐。」志堅雙手把盤子遞給他說。 「你娘太客氣了。」萬富接過盤子後順手拿了一塊,又把盤子遞給他說:「這樣好了,我吃一塊就好,你們家人多,趁熱趕快拿回去吃。」 (四十一)
-
緬懷外婆─楊母李太夫人
外婆看病,我則瀏覽藥櫃上的中藥名稱,一排排蒼勁的毛筆字,總令似懂非懂的我瞧得興味盎然又滿心讚嘆,舖內流動著微辛帶甘,中藥特有的香味兒聽顏大夫親切的問診,仔細的把脈,醫師娘招呼著病患、送茶遞水的,熱絡的交談,感受到古早年代濃濃的人情味,和人們對中醫中藥難以割捨的信賴。醫生用毛筆開好藥方:天王補心丹、六味地黃丸,輕柔對外婆說:「記得服藥,多休息。」轉身交代我:「妳們小朋友要聽話,不惹阿嬤生氣哦」我點頭稱是,阿娘也知道的,外婆只是「氣血弱些,體力差些。」醫師娘送丸藥來給外婆,我們又上路了,不回浯江街的住處。 午前先到榜林二表姐的夫家,送了大半芭樂和小紅莓,表姐添進她家的番茄,又拿兩件黑絲綢。她可是大姨母家最能幹的售貨高手。 「阿嬤,您腿酸不酸?我幫您按摩好嗎?」表姐笑問,表姐夫也出來向外婆請安。 「不怎麼累的,妳有曬黑一些喔……」外婆喝著青草茶,坐在藤椅上靠著背,看是累了點。 「阿嬤,這兩件是我娘寄來,要送您和姑婆裁製夏裝,您看還喜歡嗎?姑婆的三媳婦手藝最巧,手工錢她也不收,下月您來就可換上囉,天氣熱起來了……」小孩們也跑出來了。 「衫褲我穿不完哪,還要做嗎?」外婆又啜了口茶,拉著拍著四個外曾孫們的小手,塞了張百元鈔放每人口袋。 「要叫我阿姨喔,請你們吃仙楂餅好嗎?」外甥其中兩個長得比我高壯,我會和他們分享玩具和小點心,馬上就高興的玩在一起。 「阿嬤,這是上月的帳冊,您看一下嗎?再來忙著收割高粱……」表姐接著為大家端上午餐,外甥女小聲對我說:「妳們每次來,阿母都會煮魚呀肉的,妳不要回去好不好?」我把表姐夾給我剛要咬的雞腿給了她,另一隻雞腿外婆讓與外甥吃,在來的路上外婆教我:當了阿姨要大方些喔。 大家邊吃邊聊,表姐說乾貨銷得很好,小舅舅快當祖父啦,一頓飯吃到午後兩三點。表姐奉上大姨母和小舅舅們,一堆的全家福照片,家書內附上孝敬外婆的零用金,厚厚一疊呢。 外婆喜孜孜的端詳每張相片,「淑麗長好高了,但怎麼瘦多了?阿寬和阿誠哪,這對雙胞胎才剛大學畢業,怎這麼快戴上碩士帽了呀!回信跟妳阿娘說:別太辛苦,看她頭毛又少些了,可以放手讓小輩們去忙了,妳小舅舅有點駝背,有胖了喔……」其實差不多嘛,老人家忘了不久前才收到的照片,她也仔細看過的。待會進姑婆家,還要看上好幾回,準又會讓她瞧出些不同來。 外婆揉揉胸口,眼裡濕濕的,思念全顯在臉上,表姐趕忙按摩她雙肩,笑說:「阿嬤,我看瘦的是您喔,別儘記掛著他們,大家都很平安,阿娘要您多出來走動,我們都想您念著您呢,快把身子調養好,很多人都可以帶您去南洋,再和舅舅啦,阿寬阿誠見面的…」外婆的思緒似乎飄到遠方,只默默點頭。表姐又說:「我阿娘說生意做得非常順手喔,問您準不準備再進新一批貨呢?請您做主啦!」 外婆開心些了,「妳阿娘做主就行了。」 休息夠了我們走出表姐家,繞過浯江溪和一大片竹林,上了莒光樓後背的小山坡,巍峨八角形頂樓,獨特中透出一股威儀。再望過去是點點風帆的夏墅港,我跟外婆說:「對面是同學的外婆家。放學的午後,我倆常跑去大橋下玩,踩在退潮的沙灘,撿貝殼捉小螃蟹,停泊在港邊的漁船是探險必去的,裡頭空無一人,蠻寬大的,站上高高船頭看夕陽,好大好美啊,涉著淺淺的海路,趁還未漲潮,過去她外婆家吃龍眼,我們不走岸上小路,省得繞上一大圈,每次總要玩到天黑了才甘心回家」。外婆聽我一路吱喳,心情似乎好多了。 我指指這南門海仔,「阿嬤,我另一位同學她外婆,很會織漁網的那位呀,她有問起您還織不織,身體更勇健了嗎?」外婆走累了,坐在樹蔭下涼椅歇息,我幫她拭去後面頸部的汗水。 「妳舅媽好久不讓我織網了,嗯,有一些日子沒見阿富嬸了,她還進城賣蚵吧?」 「早先蚵肥時節,常來的,假日我們還去幫她破蚵哩,她都算一小鋁罐兩元工錢,我一小時可破一罐,工錢阿娘說幫我存當嫁粧呢。我說只要把書讀好,才不想嫁人咧。」 外婆輕聲笑著,拉過我的手拍呀拍,「別再去破蚵啦,存嫁粧?早咧。我不知能看著妳出嫁不?老囉!」外婆乾瘦的手滿是黑斑,辛苦一生,雙手抱過我、拉拔過我,卻總不捨我做點農務啦,幫她洗洗衫褲啦,聽阿娘說,我在小奶娃時,只要外婆一揹,我就不哭鬧,還得哄著我走來走去,待我熟睡了才放回床上,而今她微駝的背更瘦削了,多走點路就喘,記性也差了,真讓我們不放心哪。我再不能整天只顧著玩,該多陪伴外婆,注意她有按時服藥嗎? 「他們都平安就好,有說接我去住,玩玩看看」她掂掂口袋,裡面是小舅舅的來信。 「阿嬤,記得要帶我去哦。」我做夢都夢到跟外婆下南洋。 莒光樓是名勝區,風景優美,阿兵哥們整理得異常整潔,栽植許多花呀樹呀。涼風習習,不時有啁啾的鳥鳴,一隻黃色小土狗,追逐一群在地上覓食的麻雀,它們成群飛起、盤旋、落下,又再被追起,這次換個角度盤旋,小土狗跑得不亦樂乎。 「阿嬤,您吃番茄嗎?我吃芭樂喔。」順手撒出芭樂籽,麻雀飛近身來,歪著小腦袋,啄幾下、踱幾步,蠻悠閒嘛,小土狗躺到外婆腳邊,伸著舌頭哈氣,敢情也皮夠了,莒區的阿兵哥們都看得發笑。 「阿婆,您要上哪做客啊?」他們問。 「賢厝」外婆也笑了,拿出芭樂番茄,叫我送過去,他們直搖手。 鄉下駐軍和村民很熟,下了崗哨會話話家常。每回到湖下,都能吃到伙房班長送的大白饅頭,要不就塞一包軍用口糧給我。去年過春節前,外婆唸著好久沒拍照了,要寄去南洋的,常在家裡走動的阿兵哥們,竟租來照相機,大夥合照留念,說是舅媽常幫他們免費縫補衣服,真多謝啦。有兩位阿兵哥和外婆最投緣,也跟著叫「阿嬤」,休假時會陪外婆進城。那次合照特別請外婆坐上中間交椅,拉我和小表姐分列兩旁,他倆站身後,全都笑得好開心喔。這幀合照多年來我一直珍藏著。年底阿兵哥倆退伍返台,新春正月十五,外婆竟也離開了我們。 十五晚上全家吃過元宵,外婆說不能陪我提燈遊街了,我整天莫名的生悶氣,話也不說,呆呆望著她,只把玩了一會新買的七餅燈,外婆顯得很累很睏,默默起身,不叫我扶她回房,黯然離開了。我整個人似被釘住,無法跟向前去,本來我每晚必和外婆睡客房,那夜只覺心頭發慌,沒來由的煩燥,卻又說不出口,阿娘奇怪我怎自個躲在小房間,沒跟阿嬤睡?我也不理不睬,才睡一會,阿娘把我搖醒,「快起床,阿嬤回去了……」「阿嬤」我驚醒跑進房內,似信非信,此起彼落的哭聲淒淒切切,外婆真的走了,是安詳走了,不需要說的,我們祖孫心裡是有預知的,這叫心電感應嗎?阿嬤您天天拜佛,一生行善,必是佛祖來接引您升天去了。 事後阿娘對我說:「外婆真是疼妳疼入心,當晚她大限突來,竟然在冥冥中仍保護著妳,必是前世和外婆結下很深的善緣,真令人不得不信,阿彌陀佛!」我失去歡笑,一夕之間長大懂事許多。 常常一再的看著合照,外婆拉著我的手,擱在她溫暖的懷裡,慈祥地笑著。兒時的孺慕之情,鄉居的溫馨有趣,跟隨外婆下南洋的夢想,而今都成追憶,往日外婆的呵護與陪伴,是我此生最幸福最懷念的時光,只遺憾緣聚太短暫了。 又將過元宵節了,對外婆思念之情日深一日,每每夜不成眠,尤其在春寒料峭的長夜,唸及前人寫下的寒山寺: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獨坐冥思,靜靜咀嚼箇中況味,專心入神諦聽,耳聞真有鐘聲悠然響起,聲波由遠而近,愈來愈清晰,竟而觸動一波波心靈的震撼,久久不息,感覺綿密電波環繞周遭,身心溫暖了起來,頓悟佛家所言:「有情眾生緣散又緣聚,三世因果是真實不虛」我長年誦經禮佛,迴向給天上的外婆,此刻何處傳來這溫暖?是與外婆再次心電感應嗎?也是佛祖慈悲廣被,深信我與外婆必能重續前緣。 南無阿彌陀佛!(下)
-
小乖乖
稱他為「小乖乖」其來有自。個兒小小的、瘦瘦的,眼神常隨著我的舉止移動,當我呼喚:「哪位小朋友幫忙一下!」他的服務馬上就到,又快又好,精確度十足,我真心喜歡他,暱稱他為小乖乖,並且告訴他:「這個是你的專屬外號,是獨一無二的,因為你的勤快和服務精神值得讚許。」 四年級下學期他從北台灣轉學,來到我的班級,那是他第二次來金門,第一次來是生母帶來新家庭短暫作客。初來乍到陌生環境,無論是融入新家庭或是適應新學校,都是一種衝擊很大的考驗,於是在第一週適應期他常常因為來不及上廁所而尿在褲子上,到了第二、三週磨合期仍然如此,特准他上課期間隨時有尿意都可以離開去洗手間,並且安排一位鄰座同學伺機提醒。他在學業上的程度因為從小長期文化刺激不足,跟不上同班學生,很少有同學主動接近,下了課常常見他像個獨行俠,往外找低年段學生玩耍,有時玩起奔跑追逐遊戲,為了安全考量,常常請比較友善的學生把他呼喚回班,就近補救教學。 一段時間後,漸漸熟悉校園環境了,有了玩伴,慢慢有了安全感,他的生理情況改善多了,比較能表達了,和同學互動漸佳,和其餘男生漸漸熟絡起來,留在教室裡的時間較久,早已不會找低年級的小朋友玩了。 只是課業方面長期的落差導致自信心不足、學習意願不強,與同儕程度差距太大,有時聽不懂教材,自顧自的玩起橡皮擦和筆芯來。對他而言,三年多的基礎學習沒打好,新學的課業又有深度和難度,實在提不起興致和動力,因此學習成效始終起起落落。四下經過一學期的努力,單課的平時考終於從四十多分進步到七十幾分。 暑假過後開學,長時間的放空,似乎又回到原點。因此補教教學從部編版四上課程著手,進行到四下課程之後,進步雖緩,然漸漸有小幅進展。從以前碰到造句就空下不寫到現在能簡單造出通順句;從選字詞隨便填寫應付到願意針對自己了解的詞意填對數題。 三年級才初學的英語課程,雖然他之前基礎沒有打得紮實,但在上課時神情是專注的,顯得很有自信,很快就拉近與同儕之間的差距,經過補教教學,可以完整的讀出句型和課文對話內容,真是令人欣喜。 撇開成績不談,我發現他非常機靈,在做事方面有積極的行動力,安排負責教室垃圾桶清潔,他做得非常好,乾淨俐落無從挑剔;提醒家課分發簿本,認真執行從不遲緩;代表資源班學生參加全縣徑賽,榮獲金牌為校爭光,儘量展現自己其他特殊的潛質,我越發喜歡他了。 儘管在五年級曾經發生一次門牙斷裂的意外,十足給了我一場校內安全震撼教育,我還是要感謝他,讓我有一次特殊而難忘的經驗,因為他是一位與眾不同的孩子,是小乖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