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課堂隨筆
今天轟出從事補教以來第一次的三分砲,感覺挺不錯。 課堂上跟國三同學分享了一個觀念,補習到底在補什麼?其實是補「覺醒」。 有人國三覺醒、有人高一、有人高三、有人大一、有人研一才覺醒。當你覺醒,才是真正在讀書,成績根本就是必然顯現,再也不是為誰而讀、為誰而補。 有人補習是為了交朋友、有人是為心安、有人是爸媽叫來補的,千萬種理由。 當你覺醒,其實你就自由了! 現在的父母真的要放手,把補習的決定權交給小孩,即使她跌倒,全班倒數又如何?沒有人是在意氣風發、志得意滿時覺醒。孩子一定要跌倒,跌到有感覺,但是身為父母的我們總是不捨得。越晚跌,跌得越痛,越爬不起來。我們一直在延長他的覺醒期,加深他的後座力而不自覺。 沒有人希望自己孩子是媽寶,但是我們一直在盡忠職守的扮演寶媽、寶爸,到學校找老師理論、不能體罰、強調受教權,我真的很慶幸自己是私塾教育工作者,你可以選擇我,我也可以選擇你。 現在的公立學校教育環境太像服務業,家長至上,動不動蘋果日報、臉書,手機就是攝影機,身為老師誰想惹麻煩,教育理念重要還是平安度日重要?老師也是有孩子、家庭,與其花時間在學校不如趕緊回家顧好自己孩子。我常問來補習的學生學校班上狀況,都是玩、睡覺、很吵、沒在聽,補充學習的補習班反而變成學習的主戰場,荒唐至極。 這能怪學校老師嗎?當然不行,這是一種無法尊師重道的惡性循環。我真的很慶幸自己是在私塾教育,如果你上課不尊重師生角色,我就請你離場。也不用手機拍,教室內有三台閉路電視二十四小時錄影,隨時可以原音原影重現。 今天上課有個學生說:我是來給你賺錢的。在我的場子,說這種話就是紅牌了,離場。 我不曉得如果一個老師沒有權力要求學生離場,那究竟「師道」何在,但是在學校,老師沒有這個權利,因為學生有受教權,那老師就必須要有受學生言語霸凌、聽而不聞、視若無睹、若無其事、快速修復的能力。 當這位學生離場後,就是我機會教育其他在座學生的時候了。我真的很慶幸自己是在私塾教育,我可以選擇學生,可以選擇要不要賺這錢。不開心的錢我不想賺。擁有選擇權不論對老師、對學生都是最大的幸福。說實在話,學數學除了應付考試外真的不重要,因為以後生活真的只需要用到加減乘除,而這些數學以外的花絮,才是師者傳道的精華。 今天有另一個學生趴著不抄筆記,不吵也不鬧,但是對我來說是折磨,第二次勸不聽,紅牌離場。學生真的不用花錢在這邊假睡,睡也睡不舒服,寧可你把錢捐給家扶中心,一個月七百元可以幫助一個小孩有飯吃,這樣不是比較有意義嗎? 教育方式千百種,人有千百樣人。因材施教講得好聽,但是沒幾個做得到,當私塾老師不再為學生人數而執著,越放得開時,越會找到每個學生的教育不同的方向,如同上天指引。 (稿費捐金門家扶中心)
-
【黑白攝像】你的海外旅行印記
一方浪潮的風語,自今世的長堤 排列,金門肺葉的蜿蜒 企圖放逐 光點豢養的苔蘚 水草的長髮 柔軟,牽引我閱讀 逃出黑夜,一枚 潮間帶的月光。此刻你 手中,扭轉一本夢的相機 這世界冰河時期來到前 你灑下鏡頭用快門,豐收 珊瑚縫裡一尾尾悠游的 旅行印記 聽說毛筆能吹皺藍色多瑙河的顏色 是一牆裝滿焦慮的藝術,佈置著 前世與今生 鹹魚乾的幾何,吞吐著 陶淵明的竹影,也抽色出 卡夫卡的線條 所有的概念都是拱門,開啟 象形的浪漫 你心中,只有一種 人文,暗了半邊天 那株柳樹旁,沒有翠綠的米 只有撤退的晨光,像那一年 義大利的雷鳴在蛻變 河流的形狀扭曲在天空 你用手指的重量, 轉身。歲月 淹過唇邊,又 漫過你心房
-
【小說連載】島嶼天青
黃昏時刻、夜幕低垂,登陸艇已隨著潮水緩緩地駛入沙白水清的新頭碼頭,而且順利地搶灘。當船艙厚重的鐵門開啟,岸勤人員隨即以八十加侖大的空油桶,架設通往艙門的浮橋,以便於行走。民防隊員也開始集合編組分配任務,今天因係趁著共軍宣佈停火的空檔,所以運補來的軍用物資特別多,計有:大米、麵粉、黃豆、食油、槍械和彈藥,以及汽油和煤油,可說是運補量較多的一次。 相對地,數量多卸貨的時間勢必會較長,耗費的人力也會較多,而且還要預防共軍是否會不守信用,發現登陸艇進港後加以砲擊。因此今天的任務可說倍加重要,軍方高層特別指派後指部參謀長親自在現場指揮督導,務必在既定時間內完成任務,不得延宕或有任何的疏失,好讓負責運補的登陸艇能順利地卸貨返航。 所有參與搬運軍品的民防隊員,並沒有以原村里為單位,而是重新分組。萬富或許身材較魁梧,和他同組的幾乎都是體能較好的士官兵,必須擔負更吃重的任務,而其他同來的村人則不知被分發到那一組。 萬富他們這一組卸下大米後又急著去扛彈藥,從船艙到指定卸貨的地方,少說也有幾百公尺,加上沙灘難行,如此肩扛數十斤重的彈藥快步走,幾趟下來不氣喘吁吁才怪。有些人只好趁著軍官不注意時放慢腳步或假裝尿急,才不至於被累癱。 可是在現場督導的軍官亦非省油燈,為了順利地完成任務方不致於被處分,為了讓登陸艇能在滿潮時順利返航,幾乎釘得緊緊的,一刻也不讓鬆懈。所有的人幾乎都與時間在賽跑,一趟趟、不停地來來回回,拚命地搬運。 (三十)
-
國防職涯50載
我在浯島金門鄉村成長,面對對岸共軍無情的砲火,目睹「軍民一心、戰鬥一體」共同保衛家園的情景,從小對軍人嚮往之心油然而生。民國五十五年,離開一直庇蔭著我的父母與家人,投考金門第三士校獨立開展自己的人生,從士官、軍官到退伍後轉任陸軍官校雇員,經歷許許多多的事,由於自己學識、資質相當平庸,能在國防單位服務長達五十年知足又感恩。在屆退前做職涯回顧,竟不知如何下筆,雖覺乏善可陳且文筆不佳,但仍要勉力將模糊記憶中值得回憶的事簡要記述,就算是給自己的退休留個紀念吧! 士校畢業後留校擔任助教,其時中壢一士校及鳳山二士校常士班相繼在金門士校接受分科教育,猶憶某次輕機槍分解結合課中,有一頑皮同學拿已鑽孔並已起出火藥的假子彈,做裝填及擊發動作,沒想到該發假子彈底火尚存,致將坐在槍口前的一位同學睪丸打掉一顆,頓時血流滿褲襠,緊急送尚義醫院急救,還好及時搶救得宜,未危及生命及生殖能力,算是不幸中的大幸。這一年的教學相長,也為自己以後軍職生涯奠定不錯的基礎。遺憾的是其時的好同學兼好同事林道崔及林水源均已於數年前魂歸道山,至今仍唏噓不已。隨後分發金門陸軍四一師任八一砲班長,該年底進基地參加營測驗,在五○年代金門草木皆兵情況下訓練何其嚴格,四天三夜的測驗期間結合防區任務現況,實施行軍、營攻防、反擊岸及射擊等課目;營測驗時適逢金門冬天,氣候嚴寒下霜,紮營時只能在砲陣地旁裹雨衣而眠,三餐便當也被寒風凍得難以下嚥,個人能順利完成此次挑戰,除了年輕更要感謝當年來自宜蘭五結及苗栗卓蘭服役班兵的協助。 部隊移防台灣,受到與家父頗有交情的李志熙營長激勵,投考陸軍官校,李營長應可說是我人生中的第一個貴人,沒有他就沒有今天的我。畢業時績優留校任隊職官,期間帶了專修33、35、37、40及41等五期學生,將一期期社會青年訓練成為具備軍事教育基礎的官校生;這短暫三年自認是個人最有成就感的一個階段。隨後到馬祖接連長職,在南竿一年半帶領弟兄參與各項戰備構工任務,把步兵當工兵用,蓋建馬祖酒廠洗瓶間及牛角戰備道,還好當時各種土木工程人才不缺,且樸實認份,在上下一心積極趕工下,工程均能在預定時間內完成,個人也從一個對工程設計圖一竅不通的門外漢,逼到看懂設計圖並能按圖施工,驗收時還獲得馬防部長官的讚許,這也可算是為馬祖鄉親做出的一點點小貢獻。部隊返台後,即進入台中谷關山寒訓基地,實施山地各項訓練,並於期末接受基地谷關八五○高地至大雪山之間的山地營測驗,從現地偵查到測驗完畢,上下大雪山約有五次之多,「高山向我低頭,河水為我讓路」帶領連上弟兄咬著牙走過來了,任連長職三年期間最辛苦、最精采,但回憶也最多。 步校正規班畢業,其時政府反攻大陸、解救同胞政策尚在,每年合歡山雪季有一個步兵營要進入寒訓基地接受寒地訓練,作為爾後在寒地作戰的種子;我有幸以營作戰官身分參訓,從摔得鼻青臉腫,到可以取得較佳平衡感從滑雪場頂端慢慢往下滑,到最後每天都要享受飛馳而下的滑雪快感,期間訓練的辛苦,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接任營長半年後下基地,準備接受步兵營對抗測驗,還好個人曾任師參三科作戰官並於營作戰官任內參與營測驗,對下基地各項訓練工作駕輕就熟,從小部隊分組到營戰術綜合演練,要求全營務必人人就定位、事事絕不打折扣。陸空聯合作戰在檢討會中被南考部評為最成功的一次,本營更不負眾望勇奪當年度陸軍營測驗第二名,我也獲頒弼亮甲種獎章乙座。 之前曾拜讀鄉彥黃奕炳將軍「山中傳奇--北大武山訓練筆記」一文,詳述其教官任內,帶領未曾受過突擊、山地訓練的官校生,勇闖北大武山天關的故事,個人深感佩服外,更憶起當年率領全營五百餘人,以全裝備實施的山地野營訓練,其艱難程度應過之而無不及。在營測驗結束後不久,其時陸軍總司令部正規畫以步兵營實施廿一天,五百公里山地野營訓練,因個人曾參加山地訓練及營長特戰專長訓,故被中部軍團柏隆■司令欽點而雀屏中選。營由嘉義中庄出發,途經番路鄉直上阿里山,沿熱門登山路線阿溪縱走下至杉林溪後,再沿溪頭、集集、信義、神木村再上阿里山,途中以阿溪縱走當日遇到山區大雨及坍方最為驚險。當營按既定計畫及時間,不傷一兵一卒而且全裝備安全返回中庄營區時,受到各級長官高度的肯定與獎勉。營長任內經歷的兩次重大演訓,均能順利而圓滿完成也獲得一定的榮譽,但此一榮譽是屬於全營官士兵的。 軍人在戰場上的「錦標」只有一個,那就是勝利,失敗就是滅亡,沒有重來一次的機會。軍人訓練很苦,但各行各業那裡不苦,有了苦的熬煉,才有收成的喜悅,「平時多吃苦,戰時收戰果」部隊訓練古今中外都是一樣的。 營長任期結束時,老連長吳蘊輝正好在官校服務,在他大力協助下,順利調回官校,老連長應可說是我人生中的第二個貴人,沒有他的幫忙,我的後半生將改寫。幹科長屆退前正逢台灣經濟大好,我思及有退休俸再隨便找一個工作即可輕鬆養家糊口而決定報退,但其時正逢國防部輔導成立中央軍事院校校友總會,而陸軍官校校友會為其分會之一,湯元普校長認為官校校友眾多,需有一位專責服務校友及與校友會對口人員,逐以雇員具工作穩定且可服務校友為由,鼓勵我轉任,我也不忍違逆校長之美意,此後的二十餘年秉持金門人純樸本份及與人為善之性格,與各班期校友建立良好關係,只要校友需要服務,義不容辭協助解決,也獲得眾多校友的肯定,可以說這段雇員期間是我人生中最快樂的時光。 個人沒有寫日記及存留資料習慣,若上述的人、事、時、地、物有所謬誤,尚祈相關知情的學長、學弟與同事們鑒諒,並請不吝指正! 金門番薯仔半世紀歲月奉獻國防,前半段帶兵練兵,後半段服務校友,敬業努力,庶幾無愧,家人相互扶持,無怨無悔,更是扮好各個職務角色最大的動力,「愛我所擇,擇我所愛」當軍人,有著至高無上的榮耀,也有溫馨美好的回憶。
-
詩在夜裡更寂寞
自古詩人多愁善感,無論瀟洒也好,潦倒也罷,總一股腦子牽動了現代人的思緒,莫名的把讀詩、寫詩的人,導入澎湃洶湧亦或悲愴哀思的情境。詩情畫意本是尋求生活上的一種抒懷,透過詩人靈犀一筆千秋嵌落,好個敻遠共鳴,一種心靈咀嚼與吟詠,往往讓人忘了庸碌生活的壓力。 只是詩這情境,無論是寫歷史的、經濟的、戰爭的、親情的,都離不開寂寞。然而詩在白天與夜裡的差異,究竟是受到生活環境氛圍影響,而有所不同。白天圍繞都是同學、同僚、同袍,談的不外是課業、陞遷、經濟等攸關人際關係與現實的民生問題,因而詩被堆砌成孤寂的一隅,無論是古典詩或現代詩,都得好好睡上一陣子,除了中文系選讀古詩或新詩者例外。 夜晚跳脫了辦公室、教室或教練場,回到家裡或宿舍,另一種疲憊輾轉壓得喘不過氣來,孩童的課業與交友關注以及職場應酬,都讓書櫥的詩更加寂寞。或許是如此情境襯托,詩人總是把寂寞寫得淋漓酣暢,無論是陰晴總神來一筆。 筆者茫茫然也被唐代詩人吸引神遊去,一曲「渭城朝雨邑清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維〈渭城曲〉)」導引下,不知不覺走入「洛陽城裏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張籍〈秋思〉)」的冥想,因而遶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李商隱〈夜雨寄北)」、「江月去人只數尺,風燈照夜欲三更(杜甫〈漫成一首〉)」、「至今風雨陰寒夜,直到天明痛不眠(白居易〈新豐折臂翁〉)」、「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王維〈山居秋暝〉)」。 如此秋深愁雲的鋪成,好個夜來詩酒會,只是「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酒酣出送我,風雪黃河北」(白居易〈傷唐衢〉)、「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多淒涼的別離與孤獨,讓人頓覺世事無常,尤其是面臨親情的死別,總嘆「鴛鴦可羨頭俱白,飛去飛來煙雨秋」(李商隱〈代贈〉)、「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杜牧〈贈別〉)、「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李商隱〈無題〉),這樣的情境多令人心疼。 也許古代詩人適應環境的軔性,比現代人認命,也挺得住煎熬與迫害,總以超越心靈而習以為常。在入世與出世的禪意裡,詩人總愛享受夜裡空蕩蕩的靜謐,偶然一聲「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張繼〈楓橋夜泊〉)的沉思與靜默,都會感慨「昔日戲言身後事,今朝都到眼前來」(元稹〈遣悲懷〉)。也許,夜裡不適合讀詩,只能把詩藏起來,卻又庸人自擾,深怕詩寂寞。 唉!古人詩裡秋來秋去只因「多事之秋」的咀嚼,一歎狼煙號角不斷,生離死別,觸目皆是。如今21世紀雖已是觸控式遠距戰爭模式,那種肉搏近身的恐懼場景難以描繪,然而透過激進式自殺恐怖攻擊,卻也不斷透過媒體視訊播放,讓人不寒而慄。自911恐攻陰影以迄昨晚巴黎(1113)慘絕人寰的恐怖攻擊,似乎都讓人有種徬徨感慨,不安的訊息圍繞我們周遭。 秋風秋雨愁煞人,臺灣也好不到那裡,從引以為傲的「經濟奇蹟」,在政黨惡鬥下墮落為泡沫化。22K給了下一代漂蕩的心,競爭力消散與自信心瓦解,讓我們更邊緣化也成了國際孤兒。一場看不見的硝煙戰火瀰漫著,在政黨割喉「凍蒜」聲中,連基本的生命共同體認同,完全斲滅。 臺灣一種毫無覺醒的政黨鬥爭,鬥垮了自由、民主與祥和的社會,也斷送了民族自尊心,更加深了族群情感的裂隙,連那窄長的土地都要被切割成「跨越濁水溪」與「跨越淡水河」,一種藍綠版塊的分裂圍剿。如此尖銳,到底臺灣老、中、青三代未來,如何走出陰霾,一種自絕於泱泱國魂的戕害,說穿了都是政客間的私欲與暴利糾葛。因而人們被迫選邊站,莫名的、險峻的與孤寂的氛圍,就把人心給迷惑了。 詩在夜理很寂寞,當疲憊軀體走出了紛擾的世事,是否還有動力翻閱堆疊的詩本,溫故知新翻動一頁詩的芬芳。當李商隱陷入無常的世態裡,只能騎著快馬馳騁於古原喟嘆:「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那種孤寂與落寞,意味著詩更不願意躲在闃寂黑夜裡,讓人悵然若失。 當筆者走進岑岑黑夜,是否詩人的魂魄也追了上來,無法與古詩人開懷暢遊。只因陳子昂給了一股時空交錯的悵惘,「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這寂寞得非常、非常可憎,瀰漫的不只是絕望更是寂寞。啊!夜闌星稀的當下是否能邀請李白一同回味:「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別讓詩在夜裡更寂寞。
-
火車
在月台間忙碌的奔走 一站一站的停留 上上下下的人潮 每個風景在停靠之餘稍縱即逝 是過客嗎 存在過嗎 會不會有一天駛進哪個月台 有個人影 追著你的鳴笛聲說別走
-
公車上的人生風景
今年下半年因公務調整之需,我又開始了搭車上下班的生活模式。離開十多年慣有的步行上下班,每遇有像沙丁魚般的擁擠車況,心裡不免犯嘀咕。不過,轉念的速度也很快,現在我相當享受車程中遇到的人事物。 有一回公車等待綠燈的時間頗長,我瞄到鄰車上一個捧書的身影,可知這樣的畫面於今智慧手機當道,是多麼難能可貴。直到兩輛公車起動分道揚鑣,我仍不忘那美好的晨間書香。豈料,我轉第二班車時,那位小姐竟然和我搭同一班車,且就坐在我旁邊,奇妙的緣份,讓我滿心歡喜一整天。 又有一次,我將到站時,一位婆婆拐著菜籃和我同一站下車,看她佝僂行動緩慢,很擔心她拖著菜籃會有所不便,更怕司機疏忽不慎傷到婆婆,於是主動開口幫她將菜籃拿下車。婆婆很不好意思直說很重喲,我看著不過才半籃子的食材,順口回她:「沒關係,我可以的。」哪知比起想像中要來的重多了。待下車我問婆婆:「哇,您好辛苦,每天都要這樣搭車買菜啊?」婆婆笑著說:「沒有啦,今天是因為來看兒子,特地買一些他愛吃的東西。」她眼中閃爍的慈祥光芒,我也同感偉大的母愛。這樣的舉手之勞,溫暖了彼此的心。 某個週末公車乘客稀疏,後排座位突然傳來歌聲,一位婦人戴著耳機,沉醉在樂音中,跟著哼唱幾曲,偶有五音不全,卻不失陶然自得的愉悅。我雖然聽不很清楚她唱些什麼,但也被她的音符感染,添了輕快的好心情。 這段日子以來的所見所聞不只如此,喜歡用心觀察並編織故事的我,有時連進辦公室大門前一刻,腦袋還在振筆疾書。把當日的公車感動寫成一篇篇的人生小品,這就是生活樂趣,即使日常,也能挖掘出砰然心動的小驚喜。
-
【小說連載】島嶼天青
萬富以為在停火的這段時間裡,能好好把握機會把秋收過的田地整好,以備春耕。想不到連續好幾天,他和十幾個較年輕的民防隊員,都被通知自帶糧食在村公所待命,隨時準備支援國軍出任務,至於出什麼任務,則是列為保密。 當他們按時抵達村公所,只見握有實權的官派村指導員,滿面橫肉、雙手插腰,警告他們說:「你們這些兔崽子,一個一個給我立正聽好,如果不乖乖在這裡待命,誰敢到處亂跑的話,到時候找不到人,你們就倒大楣!」 沒錯,他們都領教過指導員的厲害,只要是上級一句話或一個指令,他無不奉為聖旨,而且說幹就幹,沒有迴旋的空間。尤其他行為怪僻、行徑囂張,復加東北人剛烈暴躁的個性,動不動就是「他媽的」或是「操你媽的屄」,經常神經質地大吼大叫亂罵人。村人目睹他這副德性,即使心生痛恨,卻也敢怒不敢言,任由他為虎作倀,看他要囂張到幾時。 午後,一輛軍用大卡車停在村公所大門口,指導員見狀,高聲地指著他們說:「你們快上車,跟副營長走,不管分配到什麼任務,動作要快,不能有任何的差錯。聽到沒有?」 大夥兒只管上車,並沒有任何人回應他。 「操你媽的屄,你們都是啞巴是不是?」指導員跺著腳,高聲地罵著。 卡車快速地往新頭方向疾駛,大家心裡已有數,一定是到新頭碼頭搬運軍用物質。可是當他們抵達時,載運軍品的登陸艇尚停留在外海,必須等到海水漲潮始能搶灘,如以潮汐來推算,或許要等到晚上登陸艇才能靠岸。 此次被派來的民防隊員,除了他們村莊外,還有其他鄉鎮的民防隊員,少說也有幾十人;如果再加上負責岸勤的人員與野戰部隊派出的官兵,或許在百人以上。整個侯船區,簡直擠滿了準備卸貨的民防隊員與官兵,萬一共軍朝這個方向砲擊,再怎麼躲也躲不掉,到時倒楣的可能是沒有鋼盔可戴的民防隊員。 (二十九)
-
乙未年珠山大道宮奠安活動
人生如白駒過隙,大半生汲汲營營於名利追求,年過中年再回首轉身,方知那股凝聚向心的宗族情感,才是無法取代的安身立命力量。乙未年珠山大道宮進行了一連串的奠安活動,像一圈圈聚向圓心的漣漪,把薛氏宗親的血脈情感,凝聚得更是無比的厚實強壯。 一、請火謁祖 十一月七日一早,鄉民齊聚於大道公廟前,雖有熟面孔,但也不乏生面孔,不論生疏、遠近都是同族血緣的薛氏宗親。很多是三、四十年未再謀面的兒時玩伴,有的已遷徙金門各地,有的甚至遠從臺灣特地回鄉。細數那似夢又如真的臉孔,溯源追根,彷如坐哆啦A夢的時光機,回到了兒時的珠山。一屋一瓦,一草一木,歷歷如昨,連在一起嬉戲的笑鬧聲,也隨著時空隧道聲傳而來。那是多麼令人動容懷念的時光,如今大家齊聚一起,心同一致,有的長者甚至拄拐杖、坐輪椅,行動雖然不便,但都是帶著一顆虔誠熱愛家鄉的心,為了珠山大道宮赴白礁請火活動而來。 隊伍集合過火後,陸陸續續的上車,男丁皆負有任務,擎旗、扛輦、舉牌、燃炮……等,女士們則隨香在大道公神輦之後,浩浩蕩蕩的隊伍迤邐成行出發。瓊林保護廟以及金盤山廣濟廟將軍會鑼鼓陣也來共襄盛舉。一時,鑼鼓喧天,鞭炮聲不絕於耳,各家戶門前香案一早也已拈香等候,恭送大道公聖駕的遠行。 所有的法器和神輦皆安置上車後,請火隊伍分坐四部遊覽車出發,沿途鞭炮聲一路燃放,尚有瓊林外家親戚亦前來助陣,共七部遊覽車集合於水頭碼頭,縣長陳福海更撥冗前來送行。辦好通關手續,搭10點的新金龍號船直抵廈門五通碼頭,又一陣的眾人齊聚出力,將法器、神輦抬下船。這回車陣先行至廈門青龍宮用午餐,排筷拿碗全自助,一時擒碗添飯人潮擠成一團,但亂中有序,四菜一湯,雖屬家常主菜,但料實味美,人人開懷暢吃,最後都撫著肚子說好飽。 填飽肚子後,車陣過海滄大橋,這回直赴白礁請火了。如夏般的炎熱高溫,像大家心中的那把熱火,把白礁的大街照得特別明亮,白礁人們的熱情亦如天空的艷陽,加上廈門腰鼓陣一路的鼓聲助陣,大家放下手邊的工作,全聚在街旁迎接我們隊伍的到來。萬人空巷的迎神景象,可說是此時最佳的寫照。 白礁慈濟宮位於福建省漳州市角美鎮白礁村,供奉保生大帝,是閩台保生大帝廟宇之祖宮。保生大帝姓吳名夲,是白礁村人。真人生於宋太宗太平興國四年(西元979年)農曆三月十五日,宋景佑三年(西元1036年)五月初二,於文圃山麓的龍池岩懸崖石壁採草藥,不慎墜崖,被救回白礁,自知修道行滿,囑咐親人及眾徒於當日午間乘白鶴一齊飛升,享壽五十八歲。他死後鄉里在白礁村修了秋龍庵紀念他,宋高宗時,命人重修,就是現在的白礁慈濟宮。 宮裡進行請火儀式,宮外則鼓聲陣陣,腰鼓隊身穿桃紅艷服,在炎陽下配合鼓聲變化著各種隊形,圍觀的人潮不畏烈日當空,爭睹盛況。請火儀式完成後,車隊回到青龍宮前,隊伍下車,先沿著安兜街道繞行一周,熱鬧的街市,店家、路人皆放下手邊工作,引頸翹首,駐足觀賞,有的遊客與當地住民,也自己備了香,跟隨大道公神輦之後隨香。一時,我們的隊伍更為壯觀。大道公神輦暫時安置在青龍宮後,活動召集人宣佈,這回要去薛氏宗祠拈香謁祖,竭誠歡迎不是姓薛的親朋好友,一起共襄盛舉,來為我們觀禮。小至如此細節禮數,都顧慮周到,難怪每個參與活動的人,都能感受到禮遇,一股暖流竄滿胸懷。 浩浩蕩蕩隊伍出發了,大家扶老攜幼步行前往,沿著熱鬧的街道,三三兩兩交頭接耳,一邊寒喧敘舊,一邊指指點點觀賞街容。謁拜了兩間薛氏宗祠,還有一間白蓮庵,在串串鞭炮燃放聲後,夜幕已低垂,大家陸陸續續的回到青龍宮廣場,廣場上已佈置安排了晚宴的桌椅。一陣忙碌之後,大家就座,十道好菜上桌,包括燒黑耳鰻、羊肉煲羊肚、清蒸龍虎斑、閩南八寶飯……等,連每人一盅的文蛤蓮子湯,都精心製作上桌。台上精彩的表演節目,讓大家在大飽口福之下,也能耳目盡興。廈門薛姓地主熱情的款待,讓我們有賓至如歸之感,感受到金廈薛姓同一家。 晚宴結束後,已是八時有餘,經過一天的忙碌,有的分配借宿青龍宮寺舍,有的下榻天成飯店。隔天一早,離返金集合,尚有一小段自由活動時間,有的就在飯店附近逛逛,有的則忙著大道公神尊回駕之事。11時準時上車,車陣這回抵達五通碼頭,再搭12:30新金龍的船返回金門。 大道公神輦回到珠山大道宮前,依例繞行村外一圈,這時鞭炮聲更是不絕於耳,村人皆恭迎大道公聖駕回座。謁祖、請火返金後,將擇十一月二十三、二十四及二十六日(農曆十月十二、十三、十五日)舉辦奠安慶典活動,大道宮管理委員會歡迎十方信眾,屆時前來大道宮上香祈福。 二、奠安活動 大道公赴白礁請火回珠山大道公安座後,奠安委員會執事幹部們,仍日以繼夜的討論與策畫佈置。經過半個月的運籌帷幄,奠安活動終於十一月廿三日揭開序幕。 整個活動從廿三日(農曆十月十二日)子時起鼓,掀起奠安一系列活動,廿四日(農曆十月十三日)亥時閉宮門、廿六日(農曆十月十五日)卯時再開宮門。 十一月廿三日(農曆十月十二日)天未亮,追龍活動展開,從龍頭龍尾、鋤龍井到擔龍水,燃放鞭炮、撒鹽米各有分工。有的則舉頭旗、虎頭旗、五方旗,在珠山鄉老帶領下,中壇元帥神輦、涼傘、武轎、大道公神轎、下壇將軍神輦等各有其司職。還有沿途攝影,負責紀錄活動過程,男丁們約六十人,在天未光亮前就完成了追龍活動。經過瓊林大道公神譯:追龍回程,由東宮口經大夫第後面~將軍第~祖厝口~大道宮終點。 奠安活動也請來了歌仔戲的助陣演出,不僅酬神,娛樂了珠山鄉民,更吸引了外村子民扶老攜幼前來觀賞,為這難得的百年盛會,掀起了更熱鬧的高潮。奠安委員會主委薛承琛說:「我們用最公道的價錢,請到了最棒的劇團。」他又說:「皆是年輕俊俏的演員,在這傳統戲劇日漸衰微,傳承難接的現代,真是難得。」高雄知名「尚和歌仔戲劇團」於大宗祠前廣場進行三場公演以及扮仙。廿三日首演「按君龍來」,廿四日戲目為「府城奇願」,廿六日最後一天壓軸戲為「夜嫁」。共演出六場。結束珠山奠安這三天演出後,他們將腳不歇停,即刻啟程前往新加坡公演。 廿三日中午,全村宗親一起團聚吃宴席,薛姓宗親不論近悅或遠來,把大宗祠前和大夫第前廣場擠得水洩不通,席開數十桌,可惜我因公務在身,無法參與盛會,真是扼腕。晚上撥了空,冒著凜冽寒風,我隻身回到了珠山,未進村,矗立的充氣拱門,上面貼著「金門縣金城鎮珠山大道宮奠安慶典」幾個大字,路的兩排高掛的大紅燈籠,像迎接回娘家的女兒,一股驚喜與雀躍興奮,剎那間將我帶回到了兒時母親的懷抱。車停在大潭邊廣場,遙望大潭對面的大宗祠廣場,一片燈光閃爍,人頭鑽動。走近一瞧,大家正在棚下享用著晚餐,稀少的是熟臉,大多是陌生臉孔,仔細端詳,他們穿著黃色背心,上面寫著「安兜」兩字,我恍然大悟,那情景不就是半個月前,我們赴白礁請火,在廈門接受招待的景象,原來今晚宴請的貴客是遠從廈門前來的薛姓宗親。 棚下好菜接續上桌,大家酒酣耳熱之際,台上好戲也正熱場,男女演員搭串著以珠山為背景的對白台詞,製造了幽默風趣的劇情,把台下的觀眾逗得嘴合不攏,笑聲不絕。 十一月廿四日活動掀起更為高潮,進行「化龍神」、「化六宿」、迎接北門北鎮廟,布橋、靜油、埋磚契,層層神乩把關。這其間縣長親臨進匾,縣議會、鎮民代表會、國民黨主委、北鎮廟、瓊林保護廟也來共襄盛舉,各進匾額,為珠山大道宮奠安活動增色不少。 十一月廿四日亥時閉宮門,在開宮門之前,嚴禁放鞭炮及清掃廟前廣場。隔天(廿五日)正逢先父忌日,近午時分我又回到了珠山,一改前兩天的熱鬧景象,搭建的棚子依舊在,村子卻一片寂靜,棚下桌上一疊參差的碗盤,應該是外燴飯店遺忘收回的,似乎悄悄中告訴著我:「曲未終,人未散」,明天還有好戲等著上場。我們兄妹四人在大廳前天井燒著冥紙,我的心中想,老爸若還健在,看到珠山這百年難得的奠安盛會場景,他老人家不知道要有多高興?想著想著,眼眶竟不知不覺的溼潤起來了。 十一月廿六日(農曆十月十五日)卯時(5時)啟扉,是日沖煞庚子鼠56歲,時沖乙酉雞11、71歲,屬該歲數人等,應迴避為是。未時(13-15時)進金帛,申時(15-17時)恭送玉皇,隨後巡境祈求平安。是晚祖厝口廣場又是一片喧嚷熱鬧,七時,承時、承刻、承煒、祖明發心贊助,宴請全村。這回我終於坐上席桌,享用到這數天來的第一次饗宴。同桌原本皆是生面孔,經過問候寒喧後,才知都是以前住在珠山「大社」的同村人,只是他們已遷徙搬家到台南,這趟也是藉著奠安活動,才有這麼大的動力,全家揪團一起回來參加,並且看看家鄉的人事景物,經過這數天的親臨體驗,每個人的心中都是滿滿的感恩與感動。 是晚寒風中,大家在棚下把臂言歡,享用著美食,台上尚和戲團「夜嫁」壓軸好戲,也熱鬧滾滾的演出。奠安委員會主委薛承琛、副主委薛德民相繼上台致詞,對這次參與活動的人表示感謝,語多勉勵外,也披露了幾點需改進與檢討的地方,期盼大家同心協力,未來珠山村中大事或舉辦的各項活動,皆能更臻善盡美。 感謝上蒼賜予風和日麗、大帝精挑黃道吉日、良辰吉時,讓珠山大道宮奠安活動,從赴白礁請火謁祖,到一連串的奠安活動,都在天青氣朗的天氣下順利的圓滿落幕。感謝這麼多有情有義的鄉親,肯站出來為珠山薛姓的宗族大事,犧牲奉獻,付出自己。生為珠山女兒的我,一顆願相隨相挺的熱愛宗族之心,也如同這次參與奠安活動所有的人一般,日昭月鑑,永遠不變。
-
寫在聽完民歌四十之後
當晚 好聽 好瘋 好感動 好想 為你喜 為你歌 為你狂 為你樂…… 只因為你是民歌 昨日的通俗 今日的經典 明日的傳奇 是我對你的註解 彷彿你是我的 老同學 老朋友 親密的愛人 一樣 青澀的歲月有你 中年的日子有你 即將邁入人生的黃昏 你也一定要相伴 只因為你是我心中 最美麗的依戀 最純粹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