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人性的美醜良知的光輝--談莫言短篇
莫言多次說過,寫作不能站在任何階級、政黨的立場,而應該站在全人類立場來寫作。我的理解,作家不能高高在上,好似一個法官,在文學作品裡對人物做道德審判。社會是複雜的,作家應該站在人性的立場、憑良知來寫他的小說。人性論在中國大陸已經批判很久了,可是它有無窮無盡的強大生命力,莫言寫作題材百無禁忌,在他的多篇短篇中又再次煥發出動人的美麗的良知和人性的光輝。讀他的《糧食》我們會禁不住熱淚盈眶,向赤子莫言脫帽致敬,並為普天下偉大的母親灑下一腔熱淚!當然,還有多篇短篇,都是那樣牽動人心,叫人連讀幾遍都不嫌多。 莫言寫人在極度艱難的環境和條件下的掙扎求存,力透紙背,入木三分。《糧食》堪稱其中的代表作。《飢餓》寫人在飢餓狀態下的聰明智慧和求生本能,《地道》寫捍衛生育下一代的女性權利,《飛鳥》寫特殊年月童稚的潔白心靈如何被「階級鬥爭」污染和毒化,《靈藥》寫如何在死者身上找「靈藥」的駭人聽聞的恐怖故事。我們相信莫言小說的很多素材來源於真實生活。僅是這幾篇都已值得我們細心閱讀,認真思考了。少數人因為莫言的政治身份而擬抗議他獲諾貝爾文學獎,看來根本沒有讀過他的作品,完全不知道他批判黑暗揭露醜惡極為大膽嚴厲,毫不留情。當然,他獲獎也絕不是他作品裡的政治。他的小說的確精彩,幾乎每一篇的藝術性都夠高,他所選的題材都顯示他的世界性、歷史性的廣闊視野。他憑他的良知,站在人性的高度上為我們寫出11部長篇。100多篇中短篇。 《糧食》以五十年代中國大陸土改後到六十年代初期那幾年的大飢荒為背景。在讀之前,我們最好地了解一下莫言的童年經歷。出生於1955年的莫言,從小到七八歲就嘗夠了飢餓的滋味。他的家很窮,五六歲大的時候,他在寒冬臘月裡只穿一件破爛的單衣在雪地上滾爬,因為飢餓,他和同伴整天在大街小巷裡像小狗一樣嗅來嗅去,到處找食物吃。令人吃驚的是,因為沒有食物果腹,他們就啃樹葉,樹葉啃完了就啃樹皮,1961年,村里來了一車的煤塊,他們一湧而上,抓起煤塊就啃。由於飢餓,莫言身體成了皮包骨,只有肚子凸起像個大水罐。莫言的《糧食》主題就是寫飢餓,是以他的母親為原型的,寫他的母親和村里的好幾個女人如何偷食物。偷食之外還偷出技巧,包括豌豆、玉米、穀子等糧食,當時,如果是藏在褲腿裡,那是逃不出保管員的檢查的,母親(小說裡用「伊」作代表)自己一個人偷食,又無法顧及家中老小。她想了一個方法,囫圇吞棗地將豌豆吞下去,然後想辦法再吐出來:小說原文異常生動,不妨引用原文:「伊回到家,找來一隻瓦盆,盆裡倒了幾瓢清水,又找來一根筷子,低下頭,彎下腰,將筷子伸到咽喉深處,用力撥了幾撥,一群豌豆粒兒,伴隨著伊的胃液,抖簌簌落在瓦盆裡………伊吐完豌豆,死蛇一樣躺在草上,幸福地看著孩子和婆母,圍著盆搶食。」僅是過了幾天,母親就不需要利用筷子等工具了,伊的技術大大進步了,只要面對瓦盆裡的清水,條件反射就產生了:「伊的技術精進,再也不需要探喉催吐,伊只要跪在瓦盆前,略一低頭,糧食便嘩啦啦倒出,而且,很多糧食粒兒都是乾的,一點兒也未被胃液玷污………」當時保管員的檢查很嚴,出門時要請所有女工漱口,看有沒有糧食的碎屑,有碎屑即證明有偷食,可是母親是囫圇吞棗,當然沒有碎屑,真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莫言在小說末尾,為這位偉大的母親做了一番重複的描述,猶如一座偉大完美的雕像令人仰視,我們心中真是無限淒楚無限感動,那是一位多麼高大的母親形象,普天下有多少這樣的母親啊--「伊就這樣跪在盛了清水的瓦盆前,雙手按著地,高聳著尖尖胛骨,大張著嘴巴,嘩啦啦,嘩啦啦,吐出了豌豆、玉米、穀子、高粱………用這種方法,伊使自己的三個孩子和婆母獲得了足夠的蛋白質和維生素。婆母的像高壽,孩子發育良好。」讀到這兒,難道您的眼睛不潤濕? 如果說《糧食》引發我們多重思考--包括了人性的本能在惡劣的條件下可以發出驚人的力量、我們應該珍惜糧食、母愛是永遠無償的、超階級的,在文學創作上我們不該有什麼禁忌等等方面的啟發的話,那麼寫生育題材的《地道》無疑也是一曲人性的凱歌、生存尊嚴、生育權利的精彩演繹。在此篇用幽默語調書寫成的短篇裡,莫言令人笑中有淚地寫了農民方山和他的老婆怎樣用特殊的辦法對付幹部們對已經有孩子、肚子卻再大起來的孕婦想再生的粗暴干涉。方山夫婦已經生了三個女孩,為了香火不斷,不甘心「無後」,竟然很早就在家的院子地下挖了一個很深很長的地道。除了防備風聲緊時有關人士的檢查,也好在分娩時有個安全的地方躲藏和生產。小說寫得緊張緊湊幽默詼諧。那一天,一方面幹部派人捉孕婦送到衛生院,動用拖拉機把孕戶的屋子拉倒,另一方面是方山夫婦在地道裡的緊張逃竄。他們從「地道戰」(以前與日本鬼子)得到啟發。到了臨盆當兒,丈夫看到老婆的雪白肚皮上竟然寫了兩個大字--「女人生孩子,瓜熟蒂落,自然現象,幫什麼?方山嘴裡說著不幫,但還是把老婆扶到麥秸上躺下,幫老婆脫了褲子,他看到老婆圓溜溜的青肚皮上那兩個紅漆大字:『兒子』,忍不住笑了起來。………」方山在地底下聽到女兒哭著被拖走,聽到自家的屋被拉倒的聲音,但老婆順利生了個男孩,他興奮地大喊:「老婆,我們勝利了!」這個生育題材,莫言還用長篇寫了《蛙》,書寫得更加淋漓盡致。 《飛鳥》和《靈藥》篇幅也很精短,讀來也叫人感慨萬分。《飛鳥》敘述十年動亂年月,人妖顛倒,許多年齡很小的孩童,原來的心靈還是一張純潔的白紙,可是「階級鬥爭」的毒素深深地浸入他們的腦袋。猶如打進了毒針,令他們變得喪失理智,極度瘋狂,把人不當人。他們閒得無聊、悶得發慌,竟然要求揪鬥校長的續弦尚秀珊來玩一玩,他們把她抓到沙灘上百般批鬥還進行人格侮辱,還威脅她要強姦她。不過是孩子啊。他們的心智好似被魔鬼控制了,真是駭人聽聞。還好,小說也在最後露了亮色,他們的家人都嚴厲呵斥孩子「我」,姐姐揪著「我」的耳朵,娘扇了「我」一巴掌,爹接過姐姐遞過來的鐵鍬,把鋒利的刃兒抵到「我」的脖子上,一家人都大罵「我」是「孽障」。幸好奶奶在關鍵時刻出面請大家原諒「我」,正義的力量還是戰勝了邪惡,可憐那無罪的女子尚秀珊卻受夠了非人的折磨。《靈藥》令人想起了魯迅先生的名篇《藥》,正如莫言的《長安大道上的騎驢美人》教人聯想起魯迅的《示眾》一樣,含意深遠,也叫讀者讀之觸目驚心。魯迅的《藥》寫華老栓用被殺頭者的血蘸饅頭為孩子醫病的故事,批判中國老百姓的愚昧無知、麻木不仁;《靈藥》寫「爹」和「我」等候惡霸地主馬魁三和偽村長欒鳳山被槍斃多時,他們死後,還未斷氣,爹就迫不及待地對他 胸剖肚,挖取他們的膽臟,榨出它們的汁液,企圖給奶奶治病,誰知奶奶喝了,一旦知道是人的苦膽,怪叫一聲,頓時驚斷了氣。同樣描述和刻畫人性,這兩篇寫的是人性中的醜惡。在《飛鳥》中,善惡交戰,告訴我們以鬥爭為樂並非老百姓的本性,在此篇裡我們很感動地讀到了莫言的懺悔意識,儘管他用了奶奶的有味笑話結束了全篇,我們卻在啼笑皆非中讀到了莫言的良知和反省;在《靈藥》中,我們讀到的是嚴厲的批判和反諷。兩篇都是畸形年代瘋狂政治的輓歌。 莫言的人性傑作《麻風的兒子》也極為精彩。他塑造人物一向不遺餘力,多數有人物的原型,塑造起來往往有事半功倍之效。除了《糧食》中的母親令人久久不能忘懷之外,張大力這個麻風的兒子也多次出現在他的小說中,至少在《麻風的兒子》裡塑造得非常成功。有一次大家在田裡勞動,保管員將他們的糧食挑到田裡,大家都有自己的搪瓷缸子,可是大家害怕麻風病患者的東西,因此保管員沒有把他的飯包放在大家的飯簍內,而是吊懸在扁擔上,最初張大力並不知道,依然將手伸進了飯簍,張大力的麻風手像電影大特寫那樣出現在大家的視線內--「我看到張大力那隻小普桑一樣寬大的、熱切切地伸向飯簍的手尷尬地僵住了,那隻手骨節粗大,皮粗肉少,宛若一個被囚的響馬。那隻手上沾著植物的汁液,顯得邪魔鬼魅。令人生畏。」由於大家向他投來歧視的眼光,他發怒了,猶如一隻受傷的野獸,「把那包連同包裡的飯連同拴在包襻上的搪瓷缸子」像扔鐵餅一樣甩了出去,這還不足於洩憤,更可怕的驚人之舉,是他還挖起一塊新鮮的牛屎,托在手掌裡,給眾人看了看,然後,大口大口地吃下去。吃完,莫言不忘刻畫他投入勞動的雄渾美麗形態:他「彎下腰去,揮舞鐮刀,割起麥子來。」「我們都站起來,看著那個剛吃了一塊新鮮牛屎的高大青年在廣闊無垠的金黃色麥田裡進行著勞動表演。優美的勞動,流暢的勞動,賞心悅目的勞動。我們都急不可耐地撲向麥田」。這一段寫的很美,讚頌了麻風病患者的勞動品質。 將官場的飯局文化揭露得淋漓盡致的有題目很吸引人的《倒立》,為什麼會有「倒立」呢?原來被提升為部長的孫大盛,有一次請了好幾位官員吃飯,新華書店的副經理小茅房和他的老婆謝蘭英都出席了。謝蘭英有姿色,身材又好,以前還在舞台上表演過「倒立」,於是她很自然地成為話題的中心,所有的焦點很快就轉移的謝蘭英身上;那些官員敬酒勸酒的對象,也慢慢地以她為對象。小說不厭其煩、生動地鋪排對話,將那些官員的意淫及好色嘴臉充分生動地表現出來,小說到最後,還叫謝蘭英表演「倒立」。已經喝得有五分醉的謝蘭英,當然無法拒絕,當場表演起來。但見謝蘭英「咬著下唇,鼓足了勁頭,雙臂往地下一撲,沉重的雙腿終於舉了起來。她腿上的裙子就像剝開的香蕉皮一樣滑下去,遮住了她的上身,露出了她的兩條豐滿的大腿和鮮紅的短褲。大家熱烈地鼓起掌來。謝蘭英馬上就覺悟了,她慌忙站起,雙手捂著臉,歪歪斜斜地跑出了房間。」其中那句「大家熱烈鼓起掌來」真是可圈可點。中國人的飯局文化幾千年不絕,只因花國家的錢來請客從古到今早形成傳統,不受限制和批判,送禮可能會被視為賄賂貪污,但用公家的錢請客吃飯倒是光明正大。中國人不但好吃、好飲,還「好色」,酒酣時心就熱,最好是有美女在座相陪,不但相陪,而且最好能喝幾盃,能為您斟酒,而且最好還是能唱幾首,甚至表演一些特技。《倒立》全篇充滿了意淫情味,莫言寫得很高明,多處多次的對白真是令人拍案叫絕。小說的末尾,見到半裸的美女,官們終於鼓起掌來,徹底暴露了這些高官的醜惡靈魂。如果說文革的災難還比較容易理解和戰勝的話,那麼這類在飯上的腐敗恐怕更隱蔽更難改善,人的靈魂被腐蝕都是不知不覺的。如果說,飢餓的感覺還令人腦子有點清醒的話,那麼吃得腦滿腸肥,肚腹圓圓,只能叫人沉沉,不知今夕何夕,不知自己姓啥名誰了,而緊接著「飽暖」而來的通常就是「思淫欲」了。《倒立》真不失為「官場百醜圖」,寫得精彩絕倫何等好啊! 人性的回歸,讓我們讀莫言的人性短篇時,竟好像在讀一篇又一篇的外國短篇小說。我們應該被他的大悲憫、大慈悲、大批判、大反省致以最高的敬意。
-
想念的季節
咖啡樹上青澀的果子 臉頰逐漸撲上羞赧的色澤 脈息隱隱砰動 在秋風起兮的邊緣 漫染為粒粒分明的相思 窗下無眠的一盞燈 推不開光暈的欲燃熾焰 調不勻的呼吸 在秋風起兮的切入點 氤氳成滿山遍野的酒紅 想念妳的季節 是一杯寧願不拌糖的咖啡
-
另一種形式的同學會
今天,我們大家都來看你了,我就說過,回金門一定不會忘了你的吧!?看到你的相片,真的,思念的感覺騙不了人,如果這世界上有種東西叫做「時光機」,那該多好! 走了…… 你還是走了!在台灣一場無情的車禍,十九歲的你,一條年輕寶貴的生命,就此消逝!經過了一百多天的搏鬥,還是依然贏不了死神的牽引,在心理角落的小小希望,也跟著你的死訊,一起破滅了……。你知道,你這樣很殘忍嗎? 十幾年的友情,你說停就停?你知道你多麼自私嗎?你說走就走,卻把悲傷都留給了我們,你要我們怎麼釋懷??? 當我聽到你有被判定腦死的可能,我的悲傷不會比人家少,植物人!?對你,對你或你的家人的衝擊多大? 那是一輩子的事……,或許,「死亡」是另外一種解脫吧!?我總是這樣說服自己……。 既然,最後你選擇放下一切,那你就別眷戀任何事物了。 因為你,我重新體會原來淚水是鹹的,沒有我們的陪伴,一路上會感覺孤單吧!?如同書逸說的,如果還沒排到你,多花點時間回來看看我們,雖然我們很怕鬼魂,但我們不怕你!相信若有來世,我們肯定還會是好兄弟!在我身邊的你,一定聽的到我們跟你說的話吧!? 人總是等到一切無法挽回的時候,卻發現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去回憶當初的美好,這種場面怎麼那麼好笑!?你走後的第三天,一直努力找出過往的記憶,卻才發現連張照片都沒有,窮的可憐,窮到連回憶,都無法擁有,這就是所謂的好朋友!?十幾年的朋友,身邊有關你的照片,還湊不到十張,只能祈禱記憶永遠的留存。誰叫我們這兩個死要面子的,就是那麼不喜歡拍照,總覺得自己不上鏡,搞得現在找張照片猶如大海撈針一般……回憶沒了,記憶還在!雖然你走了,但是在我們心中,你永遠的存在著! 記得壘球運動一直是你的執著與最愛,當初村裡成立的壘球隊,也就是你一手調教出來的,經由你無私無悔的付出,始能促使他們不斷的成長與茁壯!並獲得無數次的佳績,你可是居功厥偉。 猶記得在 2006年7月22日,一些地區的壘球好友為了懷念你,還自發性的動員參加你的追思紀念盃壘球賽,大家一起追思你,也希望能延續你尚未來得及完成的壘球夢。參加隊伍達六隊之多,兩天的賽程,共進行了將近三十場巡迴賽。那場賽事沒有開幕,是因為希望類似不幸的事情不要再度發生。你知道嗎?更令人感動的是,你遠在嘉義的球友,此次也特別組隊跨海來到金門參加,並相信你的精神將會與他們同在。 當我們要回去的時候,雨下的很大!我知道你收到大家的祝福了,所以你哭了……,不要那麼感動,我們承受不起(雨天騎車很不方便!)。只是在往後的生活中,不會再有你,陪著我們一起去釣魚、一起去吃宵夜、一起騎著機車到處兜風……一切的一切……你都不能參與了,但我們更懂得珍惜!如同今天一起來的同學所言,你不是離開我們,而是去了天堂看著我們,但是你是我們大家永遠的好同學、好朋友,永遠都在我們的回憶裡~~~,不可少了你,~~。松宇,希望你在另一個國度,永遠都快樂!
-
我的每個呼吸﹐都這樣重複低語著
原是夕陽的珊瑚紅,僧侶,款款,沒入僧團,成了亮澄澄的橘;之後,橘,也紅了,變得更加扎根,而且,根回大地。 生命的流轉,猶如螺旋盤升般的,回旋反復著。人真是可愛又矛盾的綜合藝術,我們,總是在「人性」的通則與「個性」的特例之間,起舞擺盪著,而這,也正是所有創作,之所以能瑰麗多彩的要素之一。 但就像之前,長慶老師在多年創作不輟之際,聊著新作《槌哥》的創作因緣時,道這句話時的語重心長─「人總是要根回大地的」;也像那個黃昏,猶如「十全」美人一般,有靚女陪伴在側的秀竹教官,自家田園裡幸福滿溢地與我們一一細數著,在耕讀歲月中,果實盤結、瓜熟蒂落時的驚豔與力美;像巢安在綠精靈有機菜園裡,和我們分享著洛神花開的喜悅與觸動;也像從菜園裡抱回一捧捧地瓜葉和九層塔時,悠然著的我們,也豐盛一如樂擁華國的君臨著天下。 是啊!我們終究,是要根回大地的。然後,再扎根大地、回返天父地母的懷抱裡,以養精蓄銳之後,再次,安然,並靜待著,風起的日子。 也像昨天,在這鷺島芙蓉池畔的廈大文學院,參與「紀念姚一葦先生誕辰90周年學術研討會」時,有學者,以這「臺灣話劇現代轉型的先行者」姚先生的生前劇作之一《X小姐》,和蔡名亮的《天橋不見了》進行比較研究時,落下的這結語,不斷探求自我認同的《X小姐》,和《天橋不見了》裡苦苦尋索自己身分證的婦人,雖不同時代,卻有著的「共同表徵」。 是啊!其實大多數的我們,也算是單向度、且尚未解得人生方程式的《X小姐》吧?但也仍都不放棄地找著自己不同世代的身分證,同時,也都在人生的不確定、和人性的難以變動,之間,試圖尋找一己的定位、認同、體解,以及超越與實踐之路,並構築與織就著獨一無二的心靈地圖。是啊!「人是什麼?」「人應當如何活著?」或「我們還可以選擇如何活著?」這樣的提問,我們代代相繫、也相續著。嗯!我們真的就是,這可愛的,芸芸眾生! 完稿在即,一家五口,十月下半,陪我再訪金崙,延續著前後半年的氣場調理ACC訓練課程,當在高雄美麗島轉乘捷運時,驚豔著華裔美籍水仙大師這類「光行者」,於2009年所創作的「光之穹頂─風、火、時間」;此玻璃材質之裝置藝術,似為了2012此刻的我而生,同時,也因緣何其美妙的,為這圖文書,下了極美的註腳: 多變的風向 熾烈的火焰 編織了一條多彩多姿的紗─時間 陰陽兩極:生命的原動力 由天而降 由地而升 操控了 生死輪迴之間期 萬物消長之氣息 創作毀滅之力勢 空實一線之距離 這麼有趣的「同時性」,真是無時不在、無處不有。才剛下火車並回望著它又依山傍水的穿越過花東縱谷,繼續前行。竟又在這台東,ACC靈性諮商師第二區塊的訓練內容裡,聽著關於地、火、風三種力量的描述。當知道自己和老鷹,原來,緣深如此,也不禁宛然,是啊!自小,就常納悶,「這裡是哪裡啊?」原來,和許多朋友一樣,我也一直扮演著過客的戲碼,直到我終於願意也學會,當個歸人,也才真能下戲,並且,是個歸人。 我流浪的、自由的、老鷹的,以及迎風的基因記憶,的確是偷渡到此,或說是過去的印記也忒深了。所以自小就沒來由的迷戀這肆無忌憚的陽光、無盡的星月藍空,甚至常人避之唯恐不及的空無、寂寥或冷清,竟也是我間歇性的渴。以至長年,每當沐浴在亮晃晃的陽光裡,那風雲馳騁的嚮往與懸念,總令我騷癢難耐。 所有的發生,真是,剛剛好的美麗。那個焚風狂野的臺東夜半,乾姐家的屋頂隨著神舞奔馳,細讀姐因學生不幸意外往生,所感體悟創作的臺語詩,忒有感觸,當下央求讓妹子收錄進這書的跋裡,於是有了這首曹麗華〈放乎你飛〉選輯,在此: 想起你 我著目tsiu罩烏雲 目屎撥袂離 花謝落土嘛有聲 你欲走thai3會攏無講啥 總是你 逐工歡頭喜面 總是你 逐工攏真趣味 是天公伯仔 看你古錐 欲tshue7你做伴 抑是你佇世間的工課做了啊 風吹風吹 風底吹 風又閣底吹 我愛 放你飛 放你去飛 你是我永遠的─ 心肝寶貝 有幸學習也漸能品賞生命這最後芬芳的我,真是越來越不願錯過生命中,的任何一次悸動、相遇、心靈洗滌或是重回平衡的機會了。我學著把每一天,都當作最後一天,活著;只說真心想說,只做真正想做;也不再勉強自己,說什麼「只要活著就好」的傻話兒了。 普魯斯特《追憶似水年華》裡,絮叨著: 生命流逝,帶著對存在的種種失望。在祖母的唇上,似乎留著一絲微笑。 死亡像一位中世紀的雕刻師,在最後的平面上,刻畫出,她還是小女孩時的面部線條。 死亡,的確只是「在與天地連結的愛裡被融化」,而已;只是再度自由、回到來處、回到天地的懷抱裡,而已。我的靠近死亡,就只是為了要,更能擁抱生命,而已。 每個人,生命裡不同的階段裡,對於人生的目標都不盡相同,無論是絢爛、或是平淡的選擇,都值得我們敬重。只要彼此都清楚自己的選擇,就好了。 「當我從塵世中望向,我彷彿視盲而復見了。」這一程,我們學習著,從不認識自己、到認識自己、認出自己的神性,以及一切皆有神性,這就是我們此生,以及《心動了 花開了》的此程,之所為何來。是的,最美好神性的彼此,在此想遇。「我的每個呼吸,都在重複低語著,要要。」 全新的我們,全心的金門,終於在這裡,合一。 廈大 芙蓉池畔 凌雲樓
-
壓花趣無窮
早上看到報紙上「金寧數位中心」壓花班招生,名額有限。放下報紙速用「一陽指」撥號,可是,哇咧,電話怎麼撥都打不進去?不死心的我發揮國父的「革命精神」,電話尚未撥通,小女子仍須努力。 終於,皇天不負苦心人,話筒傳來美妙地女聲:「喂,金寧數位中心….」。「報名喔,抱歉,都額滿了…。」聽到額滿,額頭馬上冒出三條線,真是「傷很大」,頹然放下電話。心想,每天繼續多看報吧,等待下一次開班,無論如何都要「搶得先機」。 知道壓花,也看過壓花書美麗的作品,可自己從來沒體驗過壓花的過程與樂趣,因此興致勃勃滿心期待。下午,仍在「鬱卒」頗不甘心的我又去電騷擾:「那我和我朋友報名『候補』好了,有缺額請通知我。」 唉,一星期過去了,壓花班開課了,我和阿英在「美麗的星期天」裡就照樣混日子吧。第二星期日前一天,電話響了:「啊,有兩人因事到台,妳們兩人還要學壓花嗎?」李小姐問著。哇咧,忽然聽聞此言,喜出望外的我好像中樂透,忙不迭地連聲應允。 早就由報上得知,金門高職主任劉溪丁老師對壓花學有專精,在校也傳授壓花技藝多年,因此金寧數位中心特別聘請前來教學「壓花」。 真是有幸,如今能加入壓花班,真是太開心了。進了教室我與阿英雙雙找了位置坐下。劉老師已開始在上課講解色彩學及位置配置原則,大家都全神貫注認真聽講。理論課上完後,我們已有些基本概念。接著是每人領兩包花材和十個小紙杯墊,哇咧,要開始操作壓花了,我像得到糖吃的小孩似的好興奮喔。 剪開塑膠袋,看著各種顏色鮮艷、大小不一的美麗花朵,看著各類造型不同的青翠葉子,我們都迫不及待的趕緊動起手來小心翼翼地預先「構圖」,再輕輕擠出那「媒人」似的膠水,讓美麗的花朵與葉子在輕吻它後,雙雙對對地在大、小紙杯墊上「貼定終生」,呈現出一幅幅賞心悅目、美麗浪漫的精緻作品。 紙杯墊完成後,老師拿出了第一星期裡製作的成品-書籤(卡)一一來讓學員們互相欣賞,並對較不足的、需要加強改進的地方做解說。劉老師教學的認真態度,真令人敬佩感動ㄟ。 我們每個星期天做的作品都不一樣。有書籤、大、小紙杯墊、冰箱磁鐵、磁鐵小相框、透明壓克力杯墊、立體掛飾,但其中我滿喜歡由金城數位中心的梅英小姐所設計的一系列「金門鑰匙圈」很棒很有特色,它有砲彈型、馬背型、圓型、金門地圖等四款,很實用很有經濟效益,希望能發展成地區婦女們的副業。 在連續六個星期日的壓花班課程中,學員們都捨不得缺席,大家都像「畫家、設計師」似的,快樂的沉迷在那美麗的花花葉葉之壓花世界中。 當然,每一次次的花材應用下來,有時我也會面臨「花材不夠、顏色不搭、同色系」的窘境。這時真像是在「考試」,我都要「絞盡腦汁」苦思良久。還有,壓花講究的除了是美麗的配色、對稱的角度、和諧的構圖外,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雙「巧手」。 乾燥花,顧名思義就是花材已處理得「極度乾燥」。乾燥的東西又當然的「極度乾脆」。所以,在用鑷子夾起花花、葉葉時,天啊,都讓我提心吊膽,緊張萬分。因為那花材都薄薄的像脆餅似的,稍一使力一碰就碎。此刻,我的心都揪起來了,往往情不自禁地連聲驚呼「天啊,天啊」。可見在壓花世界裡每一朵花、每一片葉子在我們眼中都是十分珍惜的。 有時,更因為太過於專注壓花而做得頭昏眼花、肩頸酸痛,這時就要站起來轉轉脖子、捏捏後頸、拍拍肩膀,舒緩一下僵硬的肩頸。但即使是如此情況,我還是興致高昂樂此不疲。 當然,在整整一天的壓花樂趣中,我們也不可能各自「閉門造車」。我們都會互相觀摩前後、左右鄰居的精心創作。 在一一觀看、欣賞「同學」們各自呈現的不同風格的美麗作品時,真的讓人讚不絕口。那精緻的功力讓小小的蝴蝶彷彿就真的翩翩飛舞在百花叢中;那可愛的米老鼠也十分生動、逗趣,若沒看仔細些,真無法想像這是「壓花」哩。難怪大家上課時所帶去的數位相機一刻都沒閒著,不斷卡擦卡擦地猛照著。 同學中住在陽翟的陳玉玲很有美術天份,每次的「作業」都做得又快又漂亮;而我的同伴殷阿英則是典型的「慢工出細活」代表,她耐心十足,做工精細,每個作品都極精緻漂亮,誇它為「美不勝收」實不為過;而我是歸屬於大而化之的「粗枝大葉」型,有時精緻、有時簡單,哈,只能自嘲著說:「品管不一」。 轉眼間,這連續六個星期天的壓花課程即將結束了。而在上第五堂課時,劉老師觀看了我們班上學員們所有的「心血結晶」時說了這句:「比較起來,在我所教學過的壓花班中,妳們這班的素質最高,做得最好….。」好令人欣喜雀躍啊,說真的,我們這班真的是「臥虎藏龍、高手雲集」不容小覷咧。 啊,最後一星期的「成果展」時歡迎大家攜朋結伴前來金寧數位中心欣賞我們壓花班學員們的每一個美麗的「精心傑作」ㄛ。 啊,最後我得感謝那兩位赴台的姐姐妹妹們,讓我與阿英才有機會體驗感受到這趣味盎然的壓花樂。啊,壓花、壓花、我愛壓花,壓花真是趣無窮ㄟ。
-
廣播器
早期,金門尚在戒嚴時代,為了戰地安全考量,深怕通訊外洩,不但民航機無法飛航,台金人員往返除了靠軍艦負責運送外,僅有高官、仕紳及有頭有臉人物以及利用任何關係者始可搭乘老母雞,享受與眾不同的尊榮,洋洋得意飛往台金,好不威風。在地金門民眾如逢緊急事件必須與台灣親朋連絡,除了上開人員能撥打外島服務處長途電話外,亦只能發電報通知;金門鄉親相互聯絡,也因為自動電話尚未開放,各村落僅架設一台裕民總機,只能撥打電話至村公所,由村丁至該戶通知受話人員到村公所接聽電話,浪費不少時間,甚至佔線過長,一通電話至少需耗二十來分鐘,最苦的還是老村丁。 後來,為了政令通知需要,以及時代進步,各村里開始架設廣播器,無論各項政務宣導、清潔動員、婚喪喜慶、接聽電話等均利用廣播器吶喊,效果頗佳,迅速有效;但是由於部分廣播人員口齒不清、語調不同,常鬧出不少笑話,造成不少誤解,但也只是一笑置之。 廣播器剛架設完成,樂了老村丁,不用老遠奔波,尤其又行動不方便,走路一拐一拐的;每打電話到村公所找人,老村丁就對者麥克風用力喊叫: 「阿山哥也某、阿山哥也洗衫煮飯的緊來村公所接聽電話」被叫的人好不生氣。 有一天,一位老村婦興致沖沖來到村公所,要向村長領取5千元,村長用閩南語問: 「停耕才有5千元也賽領,妳哪有停耕?」 「老妖壽,您嬸婆已經七十幾歲了,哪也還有?」老村婦一臉不高興,好納悶。 「這和賀聲(歲數)沒關係,您厝都沒田,哪來停耕?」 「汝不講睏沒去補助3千元、停經來村公所領5千元!」雞同鴨講。 「噢!不是啦,我是講買噴霧器補助3千元,停耕補助5千元;停耕啦,不是那種停經。」村長恍然大悟,原來是閩南語鬧的禍,停耕和停經同音。 老村婦總算聽懂,好失望步出村公所。 「各家戶請注意,王爺有交代,明日透早辰時,善男信女在佛祖面前相親」一位八百壯士又以生硬的閩南語在廣播。 村婦甲:「講什麼碗糕,一句都聽沒」 村婦乙:「她來幾十年了,講話那狗鬧屎,要請看字的(神譯)來翻譯。」 村婦丙比較常接觸那位八百壯士:「您太差了,他是講明日透早辰時,善男信女在佛祖面前燒金,聽有無?」 其實,各村落架設廣播器可縮短了人與人的距離,節省了很多時間,但是應做好平時維護,保持廣播品質,並要注意死角,校正擴音器裝設方位,已達到應有的效率與效果。
-
浯副徵文啟事
「浯江副刊」歡迎各界投稿,來稿請以WORD檔案寄送投稿信箱,文件格式12級字、細明體,不特定設置行距。稿件一經錄用,將同步刊登於本社相關網站(含官方網站www.kmdn.gov.tw及「電子報紙數位閱讀網」archive.kmdn.gov.tw/kmdnnews/)。 請勿一稿兩投,嚴禁抄襲,投稿者文責自負;有抄襲爭議之稿件,在未確認為投稿者原創前,本社得不支付稿費;若查證抄襲屬實,扣發稿費,來稿永不錄用,並保留相關法律追訴權。
-
金門方言中的成語之四
◎聲聲句句:指每一聲、每一句,意同口口聲聲。 ◎塗黑漆白:即抹黑塗白,意同扭曲事實、造謠汙衊。 ◎狗呣食芋:相傳狗不吃芋,倘若有人不吃,便以此語消遣一番或間接罵人是狗。 ◎食便穿便:衣食皆由他人供應,方便無虞,有坐享其成之意味。 ◎自悲自嘆:暗自悲傷嘆息,不願向人傾訴。 ◎拍歹感情:傷害彼此之間的感情。 ◎人情世事:泛指人與人間的一切相處之道,意同人情世故。 ◎反倒轉來:即反轉過來,從反面來看或另一角度看。 ◎反起反落:翻來覆去、反覆無常。 ◎四腳兩直:四腳應指四肢,兩直應指人死之後,手足兩者皆呈僵直狀態,由於避諱「死」字,故以此代,也是一種婉曲修辭的應用。 ◎註死呣死:應死而未死,算是不幸中的大幸;或以此比喻運氣不佳,湊巧碰上。 ◎坐咧等死:一指束手無策,只能坐以待斃;另指無事可為,形同行屍走肉,了無生氣。 ◎假死假活:裝死裝活,唬弄他人。 ◎假仙假觸:裝腔作勢,虛情假意。 ◎假 假癲:裝瘋賣傻,故作糊塗。 ◎假鬼假怪:故弄玄虛,欺騙他人。以上四則意近。 ◎汝鬼我怪:同屬鬼怪,表示各懷鬼胎,互相欺騙,意同爾虞我詐。 ◎見鬼見怪:彷彿見到鬼怪,其實並非真實,有「庸人自擾」之意。 ◎挽瓜揪藤:挽是牽引,揪是收聚。瓜藤攀援蔓延、盤根錯節,就如一堆雜亂無章的事情,為了探求真象,務先收拾瓜藤,才能理出頭緒。 ◎美國時間:同為一元,美國的幣值比我們大,用起來比較寬裕,同理引申,美國的時間也比我們長久,倘若說沒有美國時間,表示沒有那麼多時間或空閒。 ◎食一點氣:所謂「人爭一口氣,佛爭一炷香」,表示做人要有志氣。 ◎攝的成萬:攝在此指出手小氣、過於吝嗇,但往往因此致富,正是「小富由儉」的道理,然而儉與攝不同,儉是當省則省,節約而不浪費。 ◎雷霆爍爁:雷霆是突起迅急的雷聲,爍爁指閃電,表示雷電交加。 ◎玲玲瓏瓏:狀聲詞,本指金玉之聲,借指敲打時所發出的聲音。 ◎ 磽磽:指物體細微的碰撞聲。 ◎ 硞硞:一指物體碰撞聲,另指雜七雜八的東西。 ◎久年長月:指一段長久的歲月。 ◎千時萬日:指漫長的時日。 ◎值無半塊:價值不及五角、比喻價值低微,一文不值。 ◎小可代志:即小事一樁。 ◎ 見 笑:見笑即丟臉出醜,加上「 」字,表示不知廉恥,或作「 曉見笑」。 ◎ 按 算:無法依計行事。 ◎ 摸 碰:摸不得也碰不得。 ◎ 孝孤得:孝孤本意是以祭品孝敬死者,供其享用。 孝孤表示很難吃,上不了供桌,後引申為其他方面,如穿衣或姿勢很難看,皆可以此形容。 ◎嘐潲嘐觸:誇語為嘐,潲在此指男人精液。即說話誇大不實,但用詞極為不雅。其反義詞是「 嘐潲得」。 ◎看 上目:看不上眼,即不合心意。 ◎十看八看:十與八代表多數,表示一看再看,非常仔細,或作三看五看。 ◎創空創縫:創是始造,空與縫指空隙陷阱,即故意製造前所未有的陷阱,以便陷害人家。 ◎生空生縫:製造出許多圈套。意近前則。 ◎找空找縫:尋找害人的詭計。 ◎相空想縫:即思考如何害人,以上四則意近。 ◎橫橫隔隔:本指物品橫七豎八、雜亂無章,後引申為做事困難重重或有人從中作梗、橫加阻隔。 ◎長短腳話:說長道短,論人是非。 ◎講閒仔話:背後說人閒話,議人長短。 ◎閒仔若仙:一般認為神仙無憂無慮、清閒逍遙,倘若無所事事、遊手好閒,便以神仙而喻。 ◎罔試看嘜:即姑且一試。 ◎會度罔度:日子能過得去就好,不必太過講究。 ◎差天差地:相差之大,猶如天,意同天差地遠。 ◎嘴角全沫:形容說話滔滔不絕,意同口沫橫飛。 ◎鐵骨仔生:體格瘦小,卻一身鐵骨,結實強健。意同銅筋鐵骨。 ◎呣免偌久:偌當副詞用,那麼地,即不用多久。 ◎精神戽戽:戽字借音,形容精神煥發,意同神采奕奕。 ◎指指突突:即指指點點。 ◎歡頭喜面:即滿面笑容、喜形於色。 ◎七腹八寸:父親生氣時,總以此形容。七與八表虛數,意同七竅生煙、怒不可遏。 ◎起腳動手:提起腳,動起手,意同動手動腳。 ◎起腳起手:捲起衣袖褲管,準備打人。 ◎比拳頭母:緊握拳頭,比出打人架式,比喻不講理之人,只想訴諸武力解決問題。 ◎動拳頭母:動起拳頭,表示打人。 ◎抾頭抾尾:抾是撈取,即拾取頭尾零碎之物。 ◎抾起腳走:收拾之後,拔腿就跑。 ◎鱟腳鱟手:鱟在爬行時速度非常緩慢,借此形容做事腳手慢鈍,也有人說是「鱟腳鱟咻」,莊炳祥同學說是「鱟腳鱟橋」,不知是口誤或是另有他義。 ◎收腳洗手:表示從此不再做壞事,意近金盆洗手。 ◎粗腳大骨:指骨架較粗之人,或形容做粗重之人。 ◎行後尾門:即走後門,表示不依正規管道辦事。 ◎按時按日:依照時日,絕不延誤。 ◎臨時臨要:面臨緊要關頭,即關鍵時刻。 ◎咬嘴齒根:即咬緊牙根。 ◎長暝厚夢:時間過長,可能發生不利變化,即夜長夢多。 ◎暗暝摸貓: 比喻暗無光、黑漆一片,完全看不見。 ◎黑牛大影:黑色的牛加上黑色的影子,似有放大的效果,感覺像一頭龐然大物,比喻有名無實。 ◎雞細禮大:雞在農村社會是家家戶戶必養的家禽,以雞送禮,毫不起眼,但重點不必禮物的大小,而在情意的深重,意同「禮輕情意重」。 ◎胡蠅蠓沾:蚊蠅頗多,到處沾染,表示食物不乾淨,環境不衛生。 ◎七創八創:七與八代表多數,本則有二義:一指一再嘗試、毫不氣餒;另指胡搞瞎搞、亂七八糟。 ◎三三八八:通常指女性舉止輕佻、態度不夠莊重。 ◎狗咬老鼠:貓抓老鼠,是其本能與職責,倘若由狗代勞,往往白費心機、徒勞無功。 ◎食軟驚硬:只敢欺負弱小,但卻害怕強勢。 ◎寵歹嘴斗:嘴斗在此指對食物的偏好,嘴斗的好壞,影響偏食的程度,然而嘴斗往往是被人寵壞所致。 ◎下半世人:即下半輩子。 ◎推風推雨:即冒著風雨在外奔波,比喻工作之辛苦,意同櫛風沐雨。 ◎輸仔貼貼:貼有虧損之意,即輸得精光,一般指賭博。 ◎使三角目:眼眶呈三角形:表示不懷好意。 ◎路多里長:四處遊蕩、東家長西家短,不管任何家事,只是全屬借音字,不知正確用字。 ◎轉彎踅角:即拐彎抹角,一指迂迴曲折的道路,一喻說話不直截了當。 ◎十彎九斡:十與九表多數,彎與斡同義,表示道路彎彎曲曲,意同九彎十八拐、三彎九轉。 ◎迤迤斡斡:彎曲斜行為迤,斡是轉動。表示道路曲折連綿的樣子,意同前則。 ◎斡來斡去:即彎來轉去,彎道甚多。 ◎斡起斡落:即彎上彎下,起起伏伏。 ◎半桶師仔:指一知半解、只學一部分的人。 ◎半暝出月:形客突然發生或來到,意同突如其來。 金門方言中的語,通俗實用,人人愛用,散見日常談話中,數量相當可觀,稱得上一筆珍貴的文化資產,由於一己之力微薄不足,伏望鄉親同好一起思索、一起搜羅,讓浯島成語更加充實完備,則「金門方言成語辭典」,必然指日可待。
-
生活組曲
做我自己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成為「別人」,成為「名家」。對自己沒有信心,認為自己比不上別人,所以做別人成為生活的目標。但做別人,成名家也是需要下一番工夫的。 其實每個人各有天份,有人偏向語文,下筆千言;有人偏向數理,腦筋靈敏,有如金頭腦;有人平凡,但循規蹈矩,是家庭、學校的好幫手,長大後也必定是社會的支柱,這也不錯。 老老老實實,安安分分的做自己,只要腳踏實地,過好每一天,做好每一件事,那做自己也很好,何必一定學別人呢? 點醒 固定的生活型式,刻板的生活步調,有時候竟然沉迷在既定的模式中而不自知。 有一次與妻報名縣電腦研習基礎班,我與妻正好隔個座位,本想與中間的老師調換一下,但念頭一閃而逝,並沒有與妻連坐一起。其實這並不重要,只是。在上課的時候,指導老師介紹了一本電腦書,在調查購書的時候,我與妻理所當然的各買一本。回到家與家兄談起,家兄說,電腦書與電腦一樣,日新月異,並不需要一次同購兩本;與中間座位的研習老師調換一下位子有何不可?我與妻談起此事,妻也恍然大悟說,對啊!何不兩人共看一本,共用一本?何況在家一人做家事、一人帶小孩,也沒有多餘的時間看書,那一個人要讀讓他就是了。 隨後我們在研習時,終於坐在一起,另一本多訂的電腦書也轉賣別人。同時,妻坐在我旁邊,我多了一份安全感,妻以前曾修過電腦課,而且學習能力也很強,一些指令和鍵盤運作,也比我清楚。講師每次講過,她便能將指令鍵入,執行操作,反過來教導我,讓我這個電腦文盲也能跟上時代。想不到大哥的一次點醒,讓我收穫頗多。 疼惜 結婚三年半,婚前與婚後著實差異甚大。在逐漸熟稔的婚姻生活中,感情日益平淡,已不似婚前的甜蜜狂熱,竟日為了生活餬口而奔波。尤其是在孩子出生後,在尿片及奶瓶中打滾,忙亂中已然忘懷所謂的「浪漫」。 我多佩服那些結婚十多年,乃至二十多年以上的夫妻,依然彼此互相欣賞、尊敬,彼此「疼惜」。我總認為,夫妻的情感和生活是需要用心經營的,彼此同心、同體,時時時刻刻關心、關愛對方,婚姻生活才能維繫,乃至持久如新。 我們應該時常記得讚美、感恩,感謝我們的另一半,感激於她們為我們帶來完美的人生,完整的一個圓。因為有這個圓,使我們能滾得更遠,而不怕受傷害。我們未來的生命才能延續,我們未來才有希望。 「疼惜」另一半,你我會活得更好!多找機會把自己從現實俗事中抽離,與另一半共享青春、浪漫之夜,再譜婚前甜蜜的戀曲吧
-
失約
茶冷了 葉落了 天黑了 明天 我還會坐在 你常坐的窗前 凝望旭日含情 清茶冒煙 聆聽最後一片黃葉 向西風歌一曲驪音 等待下一回月圓 下一次天青 雖然 無人看見 我千瘡百孔的心鏡 再也映不出你的 回眸一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