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了尾仔囝
「怎麼,妳想嫁給他是不是?要不,妳打聽這些做什麼?」老枝伯仔笑著問。 「沒有啦!」甜甜有些尷尬,「他出手很大方,曾經給過我一千元新台幣的小費,讓我印象深刻。現在我只是好奇地隨便問一問而已啦!」 「既然只是好奇,跟妳聊聊也無所謂,反正妳也不是要嫁給他做老婆。提起貓仔馬俊這個名字,在我們島上可說無人不知、沒人不曉。他並非是他父親的親生骨肉,而是他母親跟一個副村長發生關係所生的。因為副村長已有家室,他父親卻因腳部有缺陷而遲遲未婚,經親友的撮合,他母親始帶著有孕的身子,嫁給他父親。可是他讀小學時,母親竟又跟一個軍官跑了。自此之後,他父親身兼母職把他拉拔長大,並供他讀中學。但是他卻誤交損友,不好好讀書又在校滋事,終於被學校退學。離開學校後,並沒有徹底地反省思過,反而變本加厲,成群結黨,在島上打架滋事、騙吃騙喝。後來終於踢到鐵板,被人狠狠地痛毆了好幾次,經過如此的教訓後,近幾年來才學乖了一點。但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啊,這種人說的話,隨便聽聽就好。」 「原來是這樣喔!」甜甜不僅感到訝異,亦有些失望。 「他那麼大方給妳一千元小費,可能是妳對他有特別的服務吧,還是他對妳情有獨鍾!」老枝伯仔打趣著說。 「幹我們這一行的,辦完事就走人,特別服務倒是沒有,他花錢加玩一節倒是真的。」 「連續搞妳兩次,那麼厲害呀!」老枝伯仔豎起大拇指,笑著說:「妳可能很少碰到這種猛男,才會對他留下深刻的印象。」 「他沒有你想像中那麼勇猛啦。」 「至少不會像我這個老頭子那樣欲振乏力吧!」 「我們不談這種無聊事。」甜甜顯得有點不耐煩。 老枝伯仔自討沒趣。
-
年年有餘
早在過年前一個月,岳母就問說初二回來想吃什麼,大哉問!考倒一個教授,一時之間真的想不出來,這年年都要吃的一頓飯,每次都是吃完就忘。一方面可能是喝多了,另一方面則是對食物早已沒有想望。人到中年最怕的是沒有欲望,莊子說:「夫哀莫大於心死,而人死亦次之」。有欲望才會產生夢想,能做夢表示還活著,用佛若依德(Sigmund Freud)的話來說,欲望是生命的動力,隨不同發展階段,人會固著於特定欲望客體,口腹之欲是最初始的原欲,不管以後如何昇華,都是本於口腔期的欲望。 常常聽到這樣的話:「40歲的男人,千萬不要只剩下一張嘴」。這句話讓很多男人受傷,姑且不論話中的性暗示為何,其實也還好,至少還有一張嘴,表示能說、能吃,能吃也是一種「幸福」。到了50歲齒牙動搖後,才真是可悲,空有一張嘴,既沒有性的福,也沒有吃的福,即便裝上假牙,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因為問題不在身體、不在體力,問題出在「心死」!倘若心未死,美食與美色當前,豈能無動於衷?「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年紀不是問題,牙齒不是問題。 孟子見梁惠王時曾經談到「不為」與「不能」的差異: 挾泰山以超北海,語人曰:「我不能」。是誠不能也。為長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是不為也,非不能也。 對孟子的辯證論我不是很贊同,「不能」與「不為」不是正反的概念,有能為而不為者,也有不能為而為者,能與不能、為與不為都存乎一心。「愚公移山」的寓言是最好的例子,過程的意義大於結果,今天我們所欠缺的正是愚公移山的精神。 幾年前台北銀行發行公益彩券時,推出一部令人印象深刻的廣告片。內容描述一對父子一起搭火車,小孩看到什麼都想要,爸爸就會說「喜歡嗎?爸爸買給你」。廣告想要表達的是「一券在手希望無窮」的投機心態,但是真正讓人記得的卻是影片中爸爸的那句話,甚至經過了幾年後的今天,還是經常會聽到有人戲謔地說:「喜歡嗎?我買給你」。 我也曾買過彩券,尤其是彩券剛推出那幾年,買得有點瘋狂。明知中頭彩的機率比被雷打到還低,偏偏就是不信邪,這種賭徒精神可以成為社會進步的動力,也可以毀掉一個文明。畢竟我還是比較理性,知道適可而止,雖然有一陣子被數字搞得神魂顛倒,連做夢都會夢到號碼,只差沒有跟別人到廟裡去求明牌了。我相信科學,相信這是一種機率與排列組合的遊戲,適用於博奕理論。遺憾的是運氣從來不是科學可以預測的,財神爺一直沒有眷顧我,而我似乎也漸漸覺悟,就算真的發了財,我拿這些錢財做什麼,吃喝玩樂乎?以我現在的體力和精神狀況,非不為也,是誠不能也。 當人連發財的夢都不想做時,就真的是老了。年關將近,到處都可以聽到「恭喜發財」的聲音,這應該是過年期間大家最愛聽的一句話,大賣場一直重覆播放<財神到>的應景歌,電視的廣告也是一片紅通通,喜氣洋洋,商家用盡各種手段來刺激買氣,例如送福袋與抽獎,過年期間要不發財也難。大財可遇不可求,小財沾沾喜氣,雖然無濟於大事,但心裡愉快,因此也不會排斥。受到廣告的吸引,我突然想到是不是需要走一趟迪化街,採辦一些年貨。對這個提議,有人陷入沉思,有人一口回絕。人擠人、車擠車,光是想像就心灰意懶,窩在沙發上看電視還是比較實在。顯然吃已不足以成為行動的誘因,堆得像山的南北乾貨、鮑魚、魚翅,再怎麼珍貴,不會烹煮,如同廚餘。 吃的問題比較好解決,這些年,碰到重要的節日,或特殊的日子,幾乎都是上館子,尤其是飯店的歐式自助餐,我真的吃到怕。有必要弄一百多樣菜嗎?為什麼會有「吃到飽」這種折磨人的吃法?我吃飯的速度原本就比較快,不用十分鐘就站不起來了,勉強再去拿盤子,繞一圈回來,盤中只放一隻蝦子。人到中年,最能體會什麼叫作「心有餘而力不足」,吃飯雖是小事,吃不下時就是吃不下。每次讀到辛棄疾的「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幾乎都得掩卷嘆息,能不能吃飯,居然悠關國家興亡! 以前的人常說「小孩盼過年,大人怕過年」,我從小孩到有自己的小孩,雖然不太能體會父親那個年代對過年的擔心,但我也同樣怕過年,不是經濟上的問題,是怕吃太多,怕吃個不完。從年夜飯開始,整個春節期間,都在大吃大喝,三不五時還會有人約喝春酒。如果可以用一個字來形容過年,「吃」是最貼切的單字。而吃也真的是一門大學問,先不談美食專家那些自以為是的虛詞虛語,光是吃的場所便已夠讓人煩惱。在家或在外,看似簡單的選擇題,而且無關乎對錯,但絕對是個不容易回答的兩難。 或許是我比較傳統,多年來我仍堅持在家圍爐,雖然又得讓母親辛苦,但我相信這是甜蜜的負擔。看著一群女人家,婆媳、妯娌,擠在小小的廚房,這不也是男人的一種成就嗎!不一定是有說有笑,但總是可以聯絡一下感情。現在的我幾乎沒事可做,看電視等吃飯,比起小時候,早已感受不到任何年味,甚至連貼春聯都有點意興闌珊。記得在金門老家時,每次過年至少得寫一、二十幅春聯,從室內到戶外;從防空洞到豬舍;從大門到窗戶;從佛龕到神壇,無一倖免,尤其是讀大學那幾年,自認書法稍有進步,於是猛力揮毫,寫得愈多愈能顯示書香門第。 只是好景不長,金門風大,春聯容易被風吹走,必須使用大量地瓜粉作成的漿糊,才能牢牢將春聯固定住。壞處是一旦乾了很難撕下,碰到清潔檢查時,苦了母親,怎麼涮洗都弄不掉,因此,春聯就越貼越少,如今再回金門,已看不到當年的盛況。這些年住在公寓大樓內,只有一個大門,窗戶也不像窗戶,偶而有想寫春聯的衝動,一想到沒地方可貼,熱情頓然消失。隨便撿一張民意代表送的春聯,用透明膠帶一粘,到明年之前,就算刮風下雨都不會掉,需要大掃除時輕輕一撕,一點痕跡都不留。至於春聯的內容寫些什麼,有何意義,似乎沒人在意,感覺上大家都變成文盲了,見紅就好。去年是「兔年行大運」,今年是「龍年行大運」,每年都希望行大運,究竟大運落誰家,就看誰的命好,終歸一句,「大家恭禧」! 按照習俗,年夜飯要吃得愈慢愈好,長長久久,有為父母祈福之意。西晉周處的《風土志》說:「除夕夜,圍爐而坐,達旦不寐,謂之守歲。」孟浩然也說:「續明催畫燭,守歲接長筵」。意思是說,這頓飯要吃到迎接新年到來。面對大魚大肉原本就有點辛苦,若再加上長時間的折磨,我早已不戰而降。望著滿桌的豐盛菜餚,只能以一種「年年有餘」的心態自我安慰,但是一想到幾天後,山珍海味可能會變成廚餘時,心情突覺沉重,「有餘」,該與不該? 無論如何,「年年有餘」是句好話,如同「恭禧發財」,大家都愛。當然,我也不排斥發財,然而,除了財富有餘之外,我更盼望時間上有餘、體力上有餘,在各方面的表現上也能「游刃有餘」。期許五十歲仍像一尾活龍,但這不能只靠「我心未死」,也要氣力有餘。雖然孔子說:「五十而知天命,不知命無以為君子」。孔子畢竟是聖人,我等凡夫俗子但知盡人事,人事有餘,天命不違。 「年年有餘」這張春聯,暫且貼在冰箱上,等過完年再移到書房,也可以摺起來隨身攜帶。對中年男人來說,再沒有比這更貼切的警語了,一則以喜,一則以憂,至於能否因「有餘」而幸福,就看各人造化了!
-
列車
無數的臉模擬無數的命運 控控車輪聲沉重、沉重、沉重 什麼影子落在心頭喲 使得他們陷入了驚瞿 這是輛生命的列車 是開不到任何終站的 假如誰察覺到這個 他將欣喜若狂 因為命運是無限的自由
-
永不褪色的年味
有人說,春節過年的氣氛,像似一種難以忘懷的記憶,而且也可以醞釀成為一種味道,然而那卻是一種無法回頭的趨勢與潮流,所以只能夠往前推進而無法往回走。 壬辰金龍年的春節假期,幾位年屆半百中年人偶然相聚,經過三杯黃湯下肚之後不禁感慨:為何過年的氣氛越來越淡薄呢?而且也找不回當年歡天喜地迎新年的氣氛? 他們環顧週遭家人與朋友,發現很多人竟日圍在麻將桌上廝殺,滿室煙味熏天而嗆鼻;至於家庭主婦則忙著準備作飯,在廚房煎、煮、炒、炸的忙個不停;年輕人若不是跑到外面找朋友玩,就是整天開著電腦沉溺於虛擬世界裡;尤其平面電腦與智慧型手機興起之後,幾乎是人手一機而不離身,隨時享受即時通訊之樂趣。 「當年農村社會喜氣洋洋的過年氣氛,和當下的情況全然不同,尤其少了到處走春與互相拜年的聯誼,就連迎神廟會的活動也變了調,難道這就是其中最大的差異嗎?」感嘆年味變淡的老賈,以一副想不透的表情有感而發的說。 老賈之感觸確實是一個逐漸轉變的社會現象之一,由於在記憶深處所積存的過年氣氛,或許還停留在當年農業社會的環境裡,好比繁文縟節的拜拜儀式,或是大吃大喝的飲食習慣,還是街坊鄰居之間的互動,乃至於整個休閒活動的性質,無不反映了農業社會的淳樸結構與內涵。 提到農村社會的結構和內涵,也許可以用更簡單的思維來說,就是比較容易滿足於傳統習俗,所以有諸多禁忌與民間流傳的儀式,把整個春節時分,當作藉以充分休息、真誠感恩,以及歡樂慶祝的節慶假期。 這樣的內涵與生活方式,傳統上從人文的角度出發,然後配合大自然的運作與氣息,用來當作歡樂節慶的主要內容,所以在這個農閒的節慶期間,人們樂於犒賞自己與家人,並且四處訪友、同飲春酒而達到聯誼之目的。 由於農村家庭一年到頭都忙於農耕,所以有了春耕、夏耘、秋收與冬藏的節令之分,到了歲末年初的季節裡,當然要充分的休息、養精蓄銳,然後儲存來年繼續打拚的動力,所以才會那麼的注重年節氣氛和儀式。 因此許多人大多會發現,當年的過年氣氛,在農村的繁文縟節與熱鬧程度,相對的比起都市的情況還要熱烈;尤其鄉村的廟會或神明遶境活動,也比都市更為莊重與熱鬧。 基於這樣的情況所致,人們對於春節過年的感受,當然會留下深刻的印象;然而整個社會環境與潮流的改變,當年諸多習俗已經逐漸蛻變,而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也變得和從前不太一樣,所以在現代社會環境所體會的年節氣氛,顯然會覺得年味逐漸轉淡化,因而懷念起孩提時期的記憶了。 不過若以現代的小孩子或年輕人而言,他們的過年方式與經驗,其實早已經脫離長輩們吃喝玩樂的範疇;至於前往廟宇禮佛、拜拜的繁文縟節,恐怕已經不再受到大家的重視,因此即使保有部分的儀式,也會趨於心誠則靈的儉樸供奉態度。 「時下年輕人所享受的新年樂趣,也許是呼朋引伴的到處冶遊,其內容或是三兩好友結伴旅行,還是與親密伴侶出國度假,甚至精心安排合乎自己意願的活動,以便好好享受一次難得長時間的假期。」一位年輕的大學老師在除夕特別節目中,作了如此的表示。 因此年輕人對於春節年味的感受,也許是徜徉在馬來西亞沙巴的浪漫海灘,或是在德國天鵝堡漫步,還是登上巴黎鐵塔舒展身心,抑或到日本北國賞雪、堆雪人、打雪仗和泡湯的記憶,甚至到海上金門公園旅遊等,絕對和父執輩的長者截然不同。 倘若我們能夠體會到這樣的轉變,那麼對於古早年味的懷念情結,也許就可以釋然而開心的接受,並且能夠享受因為順應時勢潮流而改變的春節氣氛,那麼就不會覺得每一年的春節年味愈發淡薄。 不過在懷念年味的時候,人們也發現童年記憶是一種珍貴的情懷,所以大家想起孩提時期歡樂的過年氣氛,其實也是一種很不錯的生活經驗,尤其在忙碌的生活當中,此種情懷也是值得珍藏的生命瑰寶吧,不是嗎?
-
了尾仔囝
然若從他匯來二十餘萬新台幣的訂金來看,則是誠意十足,並沒有欺騙她的意圖,甜甜愈想愈懊惱,愈想愈想不出一個所以然來。那晚,她獨自喝了一點酒,隨後卻接了一通應召的電話,本想從此退出這個販賣靈肉的聲色場所,但她卻改變初衷,拎著手提包搭乘計程車前往。而萬萬想不到,經過自我介紹後,這個綽號叫老枝伯仔的王姓中年人,竟是來自對岸的小島上。 在甜甜的眼裡,若從外表來看,老枝伯仔雖是一個紳士,但在床上則是花招百出,猶如是一隻老豬哥,要玩個夠本才甘心。情緒正陷入低潮的甜甜,根本無心和他計較,自個兒躺在床上,就如同是一個木頭人,任由他擺佈。她倒要看看,這個年屆耳順、足可當她父親的老年人,能維持多久?能展現多少男子的雄風?想不到他上面有想法,下面卻沒辦法,不僅垂頭喪氣、欲振乏力,雖然勉強上陣,但很快地就成了一隻鬥輸的敗犬。於是在草草收場後,甜甜趁著這個難得的機會,問他說: 「你可認識楊馬俊先生這個人?」 「當然認識,他在我們哪裡,以前可曾是出了名的人物。」 「聽說他家的事業做很大?」 「妳聽誰說的?」老枝伯仔反問她。 「他有意在廈門投資做生意。」 「妳怎麼知道?」 「我曾經接過他的客,他親口告訴我的。」 「他告訴妳要投資什麼生意?」 「他說準備在這裡投資幾百萬人民幣,目前的計劃是先頂下一家服飾店。」 「幾百萬人民幣?」老枝伯仔詭譎地笑笑,「不錯,他父親是一個忠厚老實的農夫,因為腳部有點缺陷,鄉人都叫他跛跤膨豬。但他安貧樂道、勤於耕耘,加上平日省吃儉用略有儲蓄,一兩百萬新台幣可能有,如果他兒子說要投資幾百萬人民幣,或許有點誇大其詞,也是我們俗稱的膨風水雞啦!」 「楊馬俊這個人怎麼樣?你知道他的家庭狀況嗎?」甜甜試探著問。
-
別有一番滋味的─酒
大年初一,久未聯絡的文友-來自金門的報導文學作家楊樹清突然造訪,非常意外驚喜。進門他遞給我一個紙袋,打開一看竟是兩瓶金門高粱,這應是許多人喜歡的新春禮物,但他很快讀出我的表情,自我調侃的說:我知道妳不喝酒,我是為自己帶的,因為不喝酒的人家中多半不會備著酒。果然被他言中,身為女人又有心律不整的毛病,我自然滴酒不沾,而他生在金門、長在金門,怎能抗拒金門高粱的誘惑?! 席間他開了其中那瓶38%的,叫我淺嘗一口,我說我沾個唇吧!果然不燒不烈還帶點甘醇的酒香,忍不住輕呼:嗯,好酒! 別懷疑我既然滴酒不沾如何分辨酒的好壞?!其實20幾年來,不停繞著地球跑的我,見識過不少各具特色的酒,我說「見識」,避開說「喝」,因為多數時候都是稍做淺嘗。所以在年節氣氛尚未完全褪去之前;在人們忙著邀情親友同事喝春酒相互祝福、以沾喜氣的此時,壯膽跟大家淺談世界各地一些不同習俗的「酒」,讓讀者分享其不同的芬芳。 要介紹的幾種酒是很特別的,大多具有特殊含意、也別有一番滋味哦! 西藏的青稞酒 平均海拔在4千公尺以上的西藏,其地勢、土壤和氣候、最適合種植青稞,可說整個藏區耕作面積的一半以上種的是青稞。而青稞酒顧名思義當然是用青稞釀製而成;曬乾磨成粉之後的青稞加入高品質的酒麴做成的青稞酒,它是西藏的特產,也是藏胞的最愛,家家戶戶都會釀製;男女老少皆愛飲用,別說逢年過節有喜慶,就算在平日他們也喝青稞酒當飲料,尤其是用來招待賓客,最有誠意,對藏人來說它是友好、幸福、歡樂的象徵!尤其是過年,挨家挨戶去拜年,都得要先過酒關才能進門呢!雖然這種自釀的酒酒精成分不高,味道又酸中帶甜,但後勁可不小,喝多喝急了還是會醉的喔! 蒙古的馬奶酒 蒙古的酒文化源遠流長,酒的種類大致可分馬奶酒、果實酒和糧食酒,在蒙古草原享有盛名的就是馬奶酒,而一般的迎賓下馬酒喝的也是馬奶酒。但迎賓下馬酒可不能端來就喝,必須先用右手無名指沾了酒彈向天、再沾一次彈向地、第三次彈向自己額頭,表示敬天敬地敬祖先,然後才可以喝呢! 奶酒是13世紀韃靼人發明的,邊疆的遊牧民族,都喜歡用牲畜的奶製酒,就是奶酒,馬奶酒便是奶酒之一,以黑馬奶算最高級。它最早是用鮮馬奶與酵母釀製,也有用牛奶靠乳糖發酵來製酒,是不需要蒸餾的。酒一直是豪放的草原民族表達情感的方式,如敖包會、那達慕大會等各種節慶都離不開酒,尤其是「白節」,也就是春節,家家都要擠馬奶釀酒,聽說馬奶酒能壯陽強身、幫助消化,雖然乍聞有點刺鼻,但香味會在口中變化、回味許久。 印度的冬巴酒 在印度錫金喝過一種迎賓酒叫冬巴,有點像我們的酒釀,酒精濃度不高。原來那是一種用粟米發酵成的酒,粟米放在一只大竹筒裡,發酵一天就能喝了。他們招待賓客都盛在一只如小生啤酒桶一般的木製杯裡,用吸管喝,但喝的時候要先加開水稀釋,喝完了剩下的粟米還可以再加水續杯唷! 不丹的月子酒 印度的鄰國不丹,他們也喜歡喝冬巴酒,有趣的是他們的婦女在坐月子的時候,產婦不吃雞酒,也不請親友吃紅蛋,而是請喝月子酒。這月子酒就是以冬巴酒加入炒熟的麵粉、奶油和蛋,所以是乳白色、黏稠稠的,看起來像花生湯,但喝起來除了酒香還帶點鹹味,味道實在很怪異,我們喝不習慣,真是一口都難下嚥呢!
-
街景人生
此路彼路,當腳盤立於其上,你可曾想過每天在走的路與街像是什麼?淺見以為,站在街頭,舉目一看,盡是四通八達的路,南北左右湧向的車流人流,遠看,就像是騰騰奔奔的流水向各處流竄。 走在路上可不要光忙著走路,眼睛直挺挺地盯著前方。走一段時間,稍微停駐一會兒,瀏覽前後經過的腳程,可能觀察到意外的奇景。 一隻小哈吧狗牽著牠的主人走,主人又牽著主婦,主婦又牽的五歲女兒,女兒又抱著芭比娃娃。一個賣紅豆餅的小攤子上,一個幾個月的嬰兒背在母親的背兜裡,他的雙頰是更嫩更甜的紅豆餅。一個騎自行車的少年,玩性一來,順便伸出左腳來,把掉在地上的氣球一踢,順著風勢,氣球經過一對不顧熙來攘往的人群的戀人,竟忘我地當街吻了起來,那騰空的氣球彷彿為他們的熱戀留下了一個插曲。 對啊,偶爾停住會有些街景路景可以觀看,一個路人,最要在意的,圍在這麼多的路,前進或後退,轉左或向右,哪一條是我們該選擇的路才是心中惦記的吧!驀地,我想起常常聽到一句的勸勉的話-「路不轉人轉,人不轉心轉」,倘若此時忘了要往哪一個方向走,心的方向又該往何方呢? 若是從高處朝下望,或鳥瞰一座城市,我們會發現都市的組成就像縱橫的棋盤,走在其中,不就像下一盤棋嗎?舉棋落子,衝突廝殺,能不躊躇猶豫?每一步踏下去,便有一番新的轉機,新的境地。真是如此,人人走在街頭,心情一定忐忑,腳步舉起之時,腦海必定思索幾秒。迎面而來的,或是在後頭窮追不捨的,或從半路橫殺出來的,人人都是可怕的敵手,怎能鬆懈輕心。提防猜忌,巧取豪奪,鉤心鬥角,各使本領,各展手段,幾番纏鬥對峙下來,這個世界豈能太平? 若思維再高一點,角度再眺遠一點,將自己從這個生死糾纏的人生競技場超脫出來,迴望我們所生存的空間,亂拱拱鬧喧喧,不就是一幅生動的朝生夕亡的蜉蝣圖。正前方那位穿西裝的男人,左肩頂著手機,臉上帶著笑講著溝通,右手還拿著一台蘋果手機,忙著編寫簡訊傳送。眼前的他只是須臾人生忙與盲蜉蝣的縮影,汲汲營營,到頭來,究竟所謀何事? 當然,壯闊寬廣的馬路周圍,還有許多曲折的小街小巷小弄。小巷風光,有光明也有黑暗,清雅也有殘敗,有歡笑也有眼淚,有溫暖也有冷淡,是另一番不同的景致。 我住在狹巷,您呢?差不多的人都住在巷子裡,既然是巷子,泰半是狹巷。若是巷道寬廣,則成街衢了。人們住在巷道裡的,狹狹的,長長的,早上從那裡走出來,挺著胸膛,晚上走進去,彎著腰。疲倦了,卻有一股期待的的心情,因為,幾米之內,那戶滿窗的白色燈光,廚房正飄出淡淡的爆肉香,太太正在廚下燒您最愛吃的蔥花肉。隻身單影的個體戶,離開朝九晚五的工作,不必再衣冠楚楚,應對進退樣樣酌量,穿上舒服的家居服,海闊天空,陋室也是一片天。 狹巷裡的風景是城市另一種寫照。而寬闊的街衢又給人不一樣的觀感。 重新走進康莊平坦,四通八達的通衢大道,再走過,錯綜複雜,八彎九折的曲折巷弄,您是否會萌生一種很詭異的聯想,感覺自己就像實驗室裡用來,以人類文明發現或人體健康的義而掙扎的小白鼠。牠們經由千百次的嘗試中,記取了些許的教訓和經驗,得以避開電擊之苦。方向感極差的我,即便身帶著一張最精準地圖,身在左彎右拐的路徑中,多方練習腳力和熟悉之後,居然也學會了簡單的指令-綠燈行,紅燈停,用以適應風雲多變的社會生活。 當額頭上多了皺紋,生命增添了滄桑記錄之後,會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自得。就像足下的路,彷彿沒有盡頭,無窮的延伸下去。幸運的是,能夠掌握自己的方向,一路順風,無有差池。最遺憾的是,明知方向卻還是迷失走偏了。擠在蠕蠕的人海裡,低頭望著匆匆奔赴的腳步,一個個跨越自己而去。而自己,竟然還沒有定見,不知要往東或向西行。 瞧,有一對男女就在人潮湧流的路口吵了起來,女生擦乾眼淚,手一揮攔住一部計程車揚長而去,徒留男生在原地怔怔跺腳。有人的所在,大概就會有這許多無奈的離聚悲喜,就有看不完的人間風景。 走出自己的路,一直是人類千百年來尋求的目標。許許多多的腳步,身前身後,一定也有不少人想要走出一番新天新地。 我也走過不少路,還沒有悟出一點眉目。您必定也走過不少路了,請問,您從通衢狹巷,又領略出幾多街景人生?
-
了尾仔囝
「甜甜,這點錢算不了什麼實力啦!妳放心,我不是一個無情無義的人,不會辜負妳的!往後正式營業時,妳可要多費神,不要忘了,妳也是這家店的主人。」 貓仔馬俊極其自然地說。 「只要你信任我,我義不容辭,絕對會任由你差遣、使喚。我也會善盡一個女人的職責,全心全意來服侍你,絕對比之前我們纏綿在一起時,還要讓你感到興奮和歡悅。而且我也必須向你保證,今生今世,我甜甜的身體完完全全屬於你阿俊一人所有!」 「我能體會到妳的心意,在我的眼裡,妳始終是一個值得令人疼惜的好女孩,除了美麗善良外,之前和妳在床上繾綣纏綿時,妳激昂的情緒和熱情,至今仍然讓我回味無窮。甜甜,但願往後的人生歲月,妳真的只屬於我一個人所有,我會讓妳過著幸福快樂的美好時光!」 「阿俊,但願如此……。」 「甜甜,我的寶貝……。」 在一陣濃情蜜意的電話交談後,貓仔馬俊的煩惱才要開始。二十餘萬的訂金雖已付,繼而地將是那筆三百餘萬的貨款。倘若扣除父親的資助款,尚不足二百餘萬元,他實在想不出任何辦法去籌措。當甜甜再次以電話來催促時,他不得不編一個故事來圓謊。 「甜甜,真是不巧,我跟了三個五萬元的會,原以為標兩個就足夠付他們的貨款。當我急著用錢的時候,竟然連一個也沒有標到,妳說氣不氣人?」 「還有其他辦法嗎?」 「銀行有一筆五百萬元的存款,存的是我老爸的名字,又尚未到期,如果中途解約,我爸一定不肯。」 「那怎麼辦?」 「是不是能請他們暫時緩一緩。」 「要緩到什麼時候?」 「等我標到會。」 「如果標不到呢?」 「那是不可能的……。」 甜甜原本火熱的心,此時已涼了半截。她不自禁地想,三個五萬元的會,如果有心要標,了不起標高一點,多付一點利息,焉有標不到的道理?他老爸的五百萬存款,如果為了創業而中途提款,又能損失多少利息錢?從種種跡象顯示,根本就是在欺騙她。
-
美場與道場──寫於《八方風雨姜一涵米壽展》及《書品》出版前夕
一、書法是中國文化的精華? 近來,我異想天開,想利用「場」的觀念,把人類社會中的大大小小的事物,劃分為六個「場」:(一)市場:一切現實生活中的供求場所;(二)電磁場:大自然動力場;(三)重力場:即一般所說的「萬有引力」,整個宇宙靠它維繫著;(四) 道場:一切知識場、智慧場和境界場之綜和; (五) 氣場:生命動力場;(六)美場:由一切藝術所共同營造的場。以上六場可各自成為「獨立王國」,也可互相串連成一「共和國」。 世間任何分類都必然互相重疊,也必有漏洞。此時此地,我只是想把書法(書道)歸類到美場中,進一步把美場和其他場錯綜複雜的關係梳理一下。讓「書道」在人類文化中佔有一個適當的位置,讓它有個生存的空間,而不至於滅絕。──用不著高唱:「書法是中華文化的精華」一類高調。 二、「書譜」? 「譜」,是譜系、譜緒之意;又隱含楷範之意;故有「書譜」、「畫譜」、「樂譜」。一件大事有了藍圖或已規劃好,就叫「有譜了」!自己信手塗抹的東西稱「書譜」,難免挨罵;事實上,我只是想把自己的書法作品,分為(一)對聯、(二)匾額(榜書)、(三)現代書(少字書)、(四)陶謝詩、(五)李杜詩、(六)板橋詩、(七)白石詩、(八)自書詩、(九)嵌名聯、(十)禪詩。分別成帙,次第刊行。現在第一集將付梓,也算「有譜了」!至於能否成為楷範?還要看我的造化!有了兒孫,取名「希聖」、「希哲」;未必能成「聖」、成「哲」,也只是「希」而已! 三、中國書道的厄運 中國書道如果也是一個「生命體」,她確確實實是流年不利。倒退一百年,青年人找飯碗,要看書法;談戀愛,書法也有用;做大官,更不必說。在今天,寫一筆好字,交了運可以成為秘書,做教授;只有傻瓜才學書。靠書法成名、發財的,終究是少數人。 另一個原因是學書一定要修道。今天的「道場」、「美場」,都很寂寞。「市場」人人都要進;「道場」、「美場」(境界型態之存有)太高調、高蹈,少有人懂,而望之卻步。 另一個原因是,書法的最高境界(成就)難訂一個客觀的標準。今(2011.10.25)日報載,曾雅妮在LPGA台灣高爾夫錦標賽中封后,謝依旻在女流名譽本因坊稱霸,一夕爆紅,名利雙收。她們成功的標準,從無人懷疑。書法的好壞,從來沒有一個客觀而確切的標準。假定有識之士能為書法設一大獎,另創建一套評選制度。書法界出現幾位「曾雅妮」、「謝依旻」也是當然或也必然! 四、道藝背離是書道的致命傷 書道寂寞除了現實問題以外,另一關鍵問題是道和藝的背離。道藝分道揚鑣,不只是表現在書畫上,整個中國文化也出現了這一大裂痕。單以書法言,一九八○年以來,大陸上出版的書法美學,少說也有三五十種。可是講理論的只管談本體、論形象;弄創作的只注意筆法、結構;兩不相涉,只是自拉自唱。五十年來,並沒有相容互補。這現象何時才能改善?看來還遙遙無期。 人類文化的另一大危機是古典的寶貴遺產被拋棄,剩下的只有流行文化。不只書法,全世界所有古典的、精緻的文化,都在沒落中;所以,學術精英要重新找出新的價值標準,重新尋找新的出路。單就書畫言,舊的審美標準,已經不適合於這時代。因之,開啟新的美學觀,尋找新的方向,也很重要;至於書法的新美學觀是什麼?新方向又往何處去?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我自己也「老驥伏櫪」、「奮鞭揚蹄」。 五、《書譜》能做點什麼? 這一套《書譜》能產生點什麼作用?我完全不能自主。當年江兆申和李大木先生少壯時,訪于右任問書道之大計?右老曰:「為往聖繼絕學」。二人哦然!右老釋曰:「走一步,算一步;做多少,算多少!」。於今我也只能做多少,算多少! 我的重心工作,也只是要「道」和「藝」相融通,而使之相輔相成,剛剛在書架上瞥見一本師興編譯《杜詩今譯》(四川文藝出版社,一九九八)。據杜詩,我撰成對聯多副,特選錄二聯於下。以說明詩與書是有密切關係的。 (一) 古詩新畫一輪月;白雲青山萬里風。 (二) 冬去梅竹更爭秀;春來花鳥自相親。 像這樣的句子拈之即來,如此這般時空錯位,古今相融,自我陶醉,享受晚年,也只是盡其在我。走一步,算一步。書道是一條崎嶇的路,是一條艱苦卓絕的路。要想走這條路,就要準備吃點苦;更要能悟入,不悟就沒有希望。 總之,把書法融入詩和禪中,把書法融入一個「大美場」中;通過詩、禪、畫、音樂…,使中國文化的「道」和「藝」鎔為一體,這是每一個書家的責任。至於如何鎔?真可謂「千頭萬緒」,最主要的還是要「開悟」;不「悟」就沒有生路走,老停在一個地方打轉,活著也是死的!所以書家要「活」,書法才能「活」! 「湛然常寂」,是生命的無限內斂、內化,是生命的靈光閃爍;不動而大動,是書道的最高境界。那裡是「道場」的事,太關心「市場」,就不懂這些。 我在每件作品之後,加了一小段「導覽」,多是從「道」和「藝」的相鎔說。有關「書道美學」的話,我將有新著《情場、美場與道場》刊行。有緣者,自然會看到。 六、將《書譜》改稱《書品》 這一套書法集原名《書譜》,已經打字排版了,覺得《書品》更恰當些,乃決定改稱《書品》。品者,品類也。我學書的經歷,是從顏柳入,後改學隸書和北碑;繼之,發現秦漢權量銘,漢石刻中,多有奇跡,偶一臨摹,亦頗有會心處。此次選印五十七件,多係近半年所作,或取其詞意,或因其書法意趣,附加「導覽」和「中國書史上的黑暗時代」一長文(約13000字),以助清興,藉以知我提筆而立,躊躇滿志之樂。長文則是我表達對中國書法的關懷,多言人所未言,或許值得看看。 二○一一年十二月廿五日于青山白雲塢迎壬辰龍 青山不老仙將八十七矣 (八方風雨 姜一涵米壽邀請展,101年2月1日~2月13日于金門縣文化局舉行。2月4日上午十時開幕茶會,邀金曲獎最佳原住民歌手及校園歌手演唱。下午2:30~4:00在三樓會議廳姜一涵藝術講座,談「我的生活美學與易學」)
-
藍鵲外一首
〈藍鵲〉 清早,你們又飛來窗外的雜樹林。 紅唇總帶有聽不出表情的笑聲, 陰陰的 有點想下雨; 十幾隻靛藍的影子,隱約在彈跳, 綠蔭中的涼風、闊葉片、長尾翼。 你們已經不是去年我遇見的 那一批,就像我已非先前的我; 但我們都守著這座森林, 我們愛她! 這裡的山嵐不帶汽油味 和嘈雜的火藥味,且阻隔了, 不懷好意的盜獵者槍火; 在大自然的香氛臂彎裡, 我們都是無名小卒,做可親的芳鄰, 往來如白丁。 〈窩巢〉 荒蕪田野中, 叼拾回蘆葦桿、羽毛、 小樹枝、松針, 你歡欣地收下每件禮物, 十分讚賞我的勤奮, 彷彿都是偉大的戰利品。 我因此受到鼓舞, 成了靈光湧現的建築大師, ──喜孜孜的紅胸小鳥, 要興建出金碧輝煌的宮殿, 為你擘劃 的偉大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