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家有小龍女
女兒快滿四歲,九月就要讀幼稚園了。 仔細想想,還真的是歲月匆匆,翻看女兒嬰兒時期的照片,那一顰一笑的可愛模樣,像是昨天,呀呀學語的聲音猶在耳畔,彷彿眨眼之間,女兒已然長大到要讀幼稚園了,快得那麼自然而然,但又快得讓人有點措手不及。想來當年我開始要讀書時,我的父母必是如同我現在,心中充滿「吾家有女初長成」的喜悅和感慨。 人氣紅不讓 女兒千禧年出生,是名副其實的小龍女,所以我特地給她取一個乳名:洋洋。希望她永遠遨遊在幸福的海洋自由自在、快樂平安。也有許多人叫她「小龍女」,女兒嘴巴很甜,又喜歡逢人打招呼,深受親友鄰里的喜愛,每次帶她出門,一路上,不管認不認識的,總是一邊走一邊收集別人的讚美:妹妹好可愛唷!而每當有人誇她漂亮,她一定會笑笑的用她軟軟的童音說:「謝謝。」讓對方聽在耳裡更是歡喜在心頭。 有一天,記得是春節期間,店裡店外,滿坑滿谷都是放假的阿兵哥,女兒站在店門口玩耍,她那天的「造型」是我精心給她裝扮的「蒙古風」,暗紅格子的背心式洋裝、桃紅色的小馬靴、毛茸茸的雪白皮草披肩,再搭配頭上幾十條耗費我一個多鐘頭才編結而成的小髮辮,儼然一位電視上才看得到的草原上的小公主,她看著街上鑼鼓喧天的舞龍舞獅,竟開心的跳起她自創的舞蹈,這一跳不打緊,馬上吸引一群路過的阿兵哥駐足圍觀,女兒向來不怕生,「觀眾」越多,她跳得越起勁,翹翹的小屁股扭呀扭的,真可謂「電動小馬達」,不輸阿妹和蕭亞軒。 一位阿兵哥客客氣氣的問我:「我們可不可以跟這位小妹妹拍張合照?她實在是太可愛啦!」我這當媽的早替女兒翹起了尾巴,得意都來不及,豈有不答應的道理?這下可好,那一票阿兵哥全部矮下身形,女兒一時之間化身小明星,被眾多「大葛格」簇擁著,「喀嚓」、「喀嚓」,謀殺了許多張阿兵哥相機裡的底片。拍完後,那些忠心的「fands」還意猶未盡,全部進來店裡繼續逗「小明星」玩耍,當然,每人都點了餐點或飲料,我的寶貝女兒,不小心成了她老媽的金字招牌。女兒不知累的依然在店門口跳進跳出,也依然吸引著行人的目光。 「老闆娘,我要實行十年計畫了,……」 「不對,應該是十五年計畫,拜託,我女兒才三歲好嗎?」 店裡一位阿兵哥笑嘻嘻的走向我,我也笑嘻嘻的打斷他的話。 「咦?老闆娘,你知道我要說什麼?」 「你意思不是想等她長大來追她嗎?」我指指還在蹦蹦跳跳的寶貝女兒,「歡迎你加入追求,但我也要提醒你,你前面已經排了一大串了,你還要等麼?」我據實已告,想讓他「知難而退」。 「是喔?行情這麼好喔,漲停板唷?那我還是算了吧,對手那麼多,我不用痴痴地等囉!」認輸者故做失落狀坐回原位。 大家一片哄笑,小小「女主角」渾然不知內情,也跟著眾人,「咯咯咯」的笑個不停。 警察叔叔說::: 女兒心目中,世上最大,非英明神武的警察叔叔莫屬。當然這也得歸功於我時常有所預謀的機會教育。 如今的小朋友都是人小鬼大,很會充分利用大人給他的寵愛,我家女兒也不例外。早在一歲半的時候,就已學會自己吃飯,也許剛開始自己吃是覺得好玩而已,過了一陣子就沒了興趣而要我餵她才吃。有次吃晚飯,她大小姐又在那裡鬧脾氣等人餵,我軟硬兼施都沒輒,恰巧,兩位警察先生從店門經過,原本正在撒嬌耍賴不肯自己吃飯的女兒,見到警察立刻安靜下來,我見狀心中暗喜,總算撿到一樣法寶: 「看到沒,警察叔叔正在找,哪個小朋友不自己吃飯,他們就會把他帶到警察局喔!」我虛張聲勢著。 女兒轉動著大眼睛:「瑪麻,那你跟警察叔叔說我自己會吃飯飯,他們就不會來抓我啦。」 「可是妳剛剛不是說自己吃飯會好累,要我餵妳才吃嗎?」 「哎喲││,瑪麻,人家剛剛是手酸酸,現在不酸了,可以自己吃了啦!」女兒拿起她專用的卡通湯匙,開始挖飯吃。 她的理由永遠不會「缺貨」,好吧,算妳狠! 但是,從那以後,只要她耍脾氣不合作,我就會把「警察叔叔說:::」搬出來,居然像是唐三藏唸給孫悟空的「緊箍咒」一樣靈驗,令我屢試屢爽。 「洋洋,要乖喔,警察叔叔說誰家小孩不聽話,警察叔叔就會把他帶走喔::: 「洋洋,要自己吃飯喔,警察叔叔說會自己吃飯的小朋友才是最棒的喔::: 「洋洋,要乖乖睡覺喔,警察叔叔說早睡早起才會長高::: (上)
-
《老照片‧說故事》47年台海風雲密佈金門不幸淪為戰場
民國四十七年八月初,台海風雲密佈,中共海陸空軍開始大量向福建地區集中、兩岸不斷有小規模軍事衝突,緊張情勢升高,六日國防部即宣布「台澎金馬地區進入緊急備戰狀態」。 由於兩岸軍事對峙劍拔弩張,十四日馬祖附近發生激烈空戰,空軍擊落三架中共米格十七型機;海軍在馬祖平潭附近擊沈中共砲艇三艘。二十日總統 蔣公乘艦抵金門巡視防務,鼓舞前線官兵精神士氣。八月二十三日下午六時三十分,對岸一串串紅色信號彈升起,共軍砲兵部隊萬炮齊發,突然向金門實施全面砲擊,短短兩個小時之內,金門落彈五萬七千五百餘發,揭開震驚中外「八二三砲戰」的序幕。 圖為金門民間遮風避雨的瓦房,不堪砲火摧殘,化作一片瓦礫。
-
金門風獅爺
到達金門機場,離開機場第一眼看到的風獅爺是全金門最大的風獅爺,之前還未到過金門時,知道風獅爺是金門人的守護神之一,所以看到這麼偉大的建築物,才知道一直到現在金門人還是非常重視。 在金門生活,其實不會很無趣,而是要從生活及環境中找到樂趣,竟然這樣,我聽說在整個金門島,還有六十幾尊的風獅爺,我決定找幾位好朋友,一起去尋找。其實有書本記錄每一尊風獅爺的位置,但是真要找的話,對於外地來的遊客們,還是一大的考驗,不過還是想看看每一尊風獅爺的容貌,並且要用照片記錄,決定拿著書本,去找吧! 在尋找的過程中,有些風獅爺在路旁或者在廟宇附近,但有些風獅爺的位置還真的很難尋找,祂可能在當地住戶旁邊或者在當地住戶的後面,或者在田邊,甚至有些風化了,如果不認真看的話還真看不出來是一塊石頭還是風獅爺,當然每一尊的容貌都不相同,有些小的只有十幾公分,但有些大的有一百八十公分以上,而且風獅爺還有男女之分。看到比較特別的是有幾尊,有一尊風獅爺特別喜歡吃糖果,還有一尊風獅爺少一顆牙齒,聽當地人說因為這尊風獅爺當初要保謢村內的人,於是和怪獸交手,在過程中才會少一顆牙齒,還有躲在牆壁裡的風獅爺。 也許沒有人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風獅爺站在金門這塊土地有多久,不過不可否認的是,風獅爺一直站在最前端保護著金門所有的每一位村民。
-
《鄉居隨筆》垃圾蛻變為蝴蝶
半年前老家爆發垃圾場危機與環保抗爭,深刻體悟到「垃圾減量從自我做起」才是人類避免大自然力量反撲唯一生路。於是積極的垃圾減量計畫就從金城新家開始。 首先,我仿效台北市政府規定將廚餘分兩類,第一類為剩飯、剩菜(熟食)送到對面的寵物店給老闆調製成貓和狗的美味餐點。第二類為果皮、蛋殼、去除的菜葉(生食)等,倒在後院的百香果樹、芒果苗四周,定期覆土。保特瓶、鋁箔包、紙盒、酒瓶擺在後院固定角落,勞煩附近兩位愛散步、勤做環保的阿桑代回收,紙類則由孩子們定期交給資源回收車換彩券。這樣下來,六口人的小家庭垃圾量就明顯變少了。 對我和家人而言驚奇的事才正要發生呢!自家推行垃圾減量的第一樣賀禮是來自大自然的回饋,四月間春意料峭,喜愛觀察小動物的大兒子發現後院來了一位美麗的訪客穿梭花叢間,一會兒飛翔、一會兒停駐、一會兒飛翔,一會兒停駐在果皮廚餘上吸吮殘留的蜜液。漸漸地,訪客變成了常客,最後變成了家庭的一份子。 六月上旬,兒子又發現成群的幼蟲在草地上蠕動,黑壓壓一片,估計約有上百隻,他說那是我們家的鳳蝶在此產卵所致,還說鳳蝶的幼蟲存活律率很低,交代全家人走路要小心不能傷害到它們,細心呵護毛毛蟲成長。現在我們都在等待幼蟲蛻變為蝴蝶,滿園花飛蝶舞的日子。 另方面,利用第二類廚餘和一般土壤混合而成的有機肥,已讓我們的百香果樹結實累累,站在百香果棚架下,抬頭向上仰望,星羅棋布一顆顆青綠的小圓球,讓我們覺得很滿足。一家人在此有說有笑、或遊戲或園藝,共享幸福的滋味。 其實類似這種處理第二類廚餘的方法,在環保意識高漲的國家,早已行之數十年。金門地區的聚落及建築型態在綠地保留方面和美國是具有一致性的。不論屬鄉村自建風格的獨門獨院式、或城鎮透天厝成屋密集區,或多或少都保留了一點綠色空間。 再者,地區飼育牲畜、養寵物的人家也不少,第一類廚餘的歸處並不難找。因此要推行垃圾減量並不會造成居民太大的負擔(話說回來,環保即使帶來不便還是要做且非做不可),看看全國有這麼好的條件可像美國一樣推行自家處理廚餘的縣市還真不多,我們是得天獨厚的縣市。如果主政者沒有積極有效的做法,只是一味等待中央撥款、再執行消化款項等制式化行政作業,沒有化育、民眾也沒有深切來自土地的反省,那麼我們的「明天過後」首當其衝便是垃圾浩劫! 「惰性人皆有之」,倘若政府沒有祭出公權力徹底實施垃圾分類,又有多少比例的人願意捨惰就勤主動分類呢?強制垃圾分類後的垃圾處理機制若沒有確實分類處理、回收再製,不管三七二十一的垃圾通通倒入掩埋場就算了事,又何必強制民眾分類、又何苦犧牲掩埋場附近居民的土壤和飲水呢?明確選擇危害較小的垃圾處理機制,政府應走在人民的前方。 垃圾對某些人而言,或許尚未有切身之痛,對另一些人而言,可能會帶來焦慮與不安。焦慮的是周遭的人沒有在地的反思、沒有集體垃圾焦慮現象,焦慮的是我們四周環海,土地是有限的資源,要孕育萬代子孫。 也許當局可以不必伸出公權力的手,以避免強大的指責力量形成一股勢力威脅執政者,但長期以來的施恩政策,已讓我們忘卻「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使用者付費」感恩、回饋的概念。受人恩惠我們常掛心圖報,受大地的哺育卻常聽不見大地的哀嚎。一場生態悲劇才剛在中部地區上演,我們更應對土地有更深切的反思。相信不顧生態、慢性自殘的垃圾政策,有為的政府比民眾更唾棄,永續家園才是政府與民間要共同努力的方向。 我們夢想並計畫著,要挖更多的土坑堆放果皮復育鳳蝶,讓我們居住的鳳翔社區變成滿山遍野「鳳蝶飛翔」、「花飛蝶舞幸福滿天」的社區。
-
《金門憶往》屬於戰備的往事
當漢光20號演習,幻象2000戰機在高速公路仁德段「戰備跑道」完成降落、加油、掛彈、起飛升空執行「戰備演訓」任務,期間國內平面或電視媒體一連報導了三四天,只要打開電視機,任何一家電視台的新聞節目;全天24小時整點報導這一則新聞,談話性質的節目也在討論這一則新聞;是左提一句「戰備」右提一句「戰備」,戰備的聲音,聲聲入耳,魔音似的盪迴入腦海,隨著餘音如同進入時光機,勾起倒回到與「戰備」有關的許許多多「憶」境:::。那咱們金門有關「戰備」的東西那可就真的是不少喔!小的任何民生用品到大型武器彈藥:::許許多多物品必須要有一定的安全存量,套句軍方用語要有「戰備存量」。雖然現在時空變遷,但是「戰備」這一個詞句在金門這塊土地上,它不是口號,它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不只是看得到,還用得到,吃得到。 在戰地政務未解除前,金門的老一輩長者們吃的;除了自產的主食地瓜外,吃米飯是很奢侈的糧食,那時候所謂的「米」,是駐軍部隊的軍糧,用麻布袋裝的,是新米進倉庫,舊米出清,所謂的「戰備米」。煮食時常是黃白或黑白芝麻飯(黃色是米過期產生的黃麴素,黑色是米產生的蟲蟲,「一包米」這個單位,也成為許多老一輩們計算日常生活的一種價值標的,如什麼東西是一包米的價格來計算。)這一種米一吃是四五十年的時光歲月,也伴隨著病痛││肝癌纏身,是許多老一輩長者們的痛。 吃;是人一天最重要的一件大事,所謂的吃飯皇帝大,水則是維持生命不可缺的三元素之一(三元素:日光、空氣、水分),在五○年代以前,自來水不普及的那個年代裏,部隊營舍、坑道、碉堡內或外,在門前在左或右都建有或大或小水池,水池外牆上除書寫最常見的「消防水」再來就是「戰備水池」(有的水池外牆上還畫有水池容量刻度提醒節約用水),也常常看見部隊大卡車上載著一個大大的鐵箱(水箱)在瓊林村入村口處右側一處營房邊一車車排隊裝水,這個負責載水的單位叫給水排「駐地在下坑(夏興)」,要把水分送到各部隊裡。 小時候(六○年代以前)很喜歡吃阿兵哥的「野戰口糧」,尤其是美援的方塊牛奶餅更香。早期的野戰口糧使用白色透明塑膠袋包裝,裡面有餅乾、牛肉乾、桔子粉,後來有薑糖,現在的野戰口糧改為綠色包裝,又分ABC三種形式,裡面有咖啡包,三合一麥片、牛肉乾或豬肉乾、果醬,薑糖,不管是什麼樣式包裝的「野戰口糧」,它被統稱為「戰備口糧」,部隊實施「戰備日」當天一般都發口糧及水果罐(鳳梨罐或芒果罐;新品有葡萄汁)、八寶粥、花生罐等食用,回想起口糧裏餅乾的那種口味,忍不住流口水、口舌生津往肚裡吞。現在的阿兵哥偶而到營站或村裏的小店買買泡麵、飲料、麵包、零食:::等戲稱為儲存作戰備用的「戰備糧」,儲存戰備糧以備執勤熬夜加班填飽肚子食用。在物質缺乏的四○、五○年代,金門吃的副食品罐頭、麵粉(麵粉袋還可作成內衣褲穿,是中美合作生產的哦!)、水果糖、許許多多是駐軍部隊的東西,儘管它是已經過期的食品(並不會在意期限),仍然令人回味,豬肉罐炒米粉、炒白麵、牛肉罐拌豆腐紅燒、鰻魚罐配飯,還有後來許多的各種罐頭,麻油雞罐、吳郭魚罐頭…等許多「戰備罐頭食品」是很多人曾經吃過的食品。 金門有許多的池塘,不管它是大池塘小池塘或湖,在池塘邊,豎立的牌子除了「水深禁止游泳」,「禁止釣魚」外,屏東龍陵湖碑亭還豎立著一座水泥牌,上用白底紅色漆寫著「戰備用水,嚴禁垂釣」,龍陵湖的水是戰備用的ㄟ,是「戰備湖」,那麼湖中的魚,就是「戰備魚」,釣龍陵湖的魚起來吃,就是「吃戰備魚」囉,湖水是戰備用水,飲用的水井被稱為「戰備井」。部隊某些單位現今日常戰備食用水已經改為礦泉水,按日配給分發飲用。部隊行軍演習為了掩蔽所以走「戰備道」,現在的桃金路以前叫「火牛戰備道」。 金門的民宅牆上或營區有許多標語,湖前新湖漁港有句標語寫道:「為作戰而加強教育訓練、為從事整備而提高「戰備」,為培養戰力而從事建設、為積極打勝仗而犧牲奉獻」;金城民生路金門縣退除役軍人協會後方有座水塔,上寫道:「莊敬自強、慎謀能斷。時時「戰備」、日日求新。」,北碇島燈塔寫道:「戰備為先」。戰備簡言之就是有備無患。以前只要路過瓊林往後沙村或中央公路(現稱伯玉路)國校(開瑄國小)十字路口會經過一個反空降堡,會看見堡頂把偽裝網拉下;退下炮衣在跳炮操或「戰備警戒」,或作防衛武器裝備保養(此景象在早期任何一個軍事區域的反空降堡是家常便飯常見的事。)。在兩岸軍事對峙緊張時期,風吹草動,就會有所謂「提升戰備;加強戰備」。在兩岸局勢漸漸和緩的今天,當夜幕低垂,晨吐曙光,捍衛國家安全,駐守金馬外島海防第一線據點的國軍部隊絲毫沒有鬆懈解除「戰備」。
-
金門的「時間隊」
「那時候,金門人好厲害!」老一輩的常提起四十年前那一段︽黃金歲月︾,「金門,可以說,完全是一個︽鐵的紀律︾、︽鐵的意志︾、︽鐵的教育︾、︽鐵的信念︾:::從沒有人願意放棄如此的信心,去追求自己的利益。」 「想當年,吃飯五分鐘、洗澡五分鐘、上廁所大號五分鐘,」曾伯伯說:「誰也不敢踰越這︽三五︾碑的律令。大家都非常自愛。」 「可不是,」王小萍說:「我家就住了一連︽時間隊︾的,看他們那種嚴格的訓練,每天天一亮就到海邊去跑沙灘、作蛙人操、伏地挺身、摔跤、柔道:::個個練就一身銅筋鐵骨,英氣煥發,好像永不疲倦的無敵鐵金剛!」 透早就出門,天色漸漸光,為了顧三餐,不怕露水霜。 這是每天天一早,就能聽到門口的吼叫聲;有時大人們也摻和著大聲、大聲的嘶吼。他們都想喚醒沉睡中的人們:「早起的鳥兒有蟲吃。趕快出來吧!別再貪睡了!看,大地都甦醒了!連露珠兒都趕早把水氣凝聚成珍珠,不讓冷姐兒將它們哈成冰涼的霜;趕在時間之前,人們這樣,水珠兒也是如此這般;這就是無畏無懼的意志,也是一種跟時間賽跑;永不放棄、永不退讓的精神;是金門人的精神,也是中華民族大漢血統的精神!」
-
《老照片‧說故事》阿篤仔選子婿
一九七○年初冬,美軍顧問團長史密斯上校,陪同女公子安妮小姐,參訪「金門高中」,教官囑咐同學列隊歡迎,諸同學自小歷經戰火的洗禮,不僅有一股沸騰的熱血,亦有高昂的戰鬥意志,但多數生長在純樸的農村,個性略顯羞怯,面對阿篤仔美女,不知如何是好,因而紛紛走避,甚至躲進廁所,還得勞駕教官透過廣播「曉以大義」,始敢返回教室上課。 安妮小姐長得嬌小玲瓏,面貌甜美清麗,皮膚白皙紅潤,是一個人見人愛的小公主。據說她對金門青年那種「不怕苦」、「不怕難」、「不怕死」的戰鬥精神,景仰已久。此次蒞金最大目的,就是想在金門尋找如意郎君,覓得乘龍快婿。或許,阿篤仔講究的不一定要「門當戶對」,但至少要懂得一點「洋文」,因此,在史密斯上校的授意下,來到戰地的最高學府,尋覓一位懂得「弄」和「也死」的意中人。 在帥哥排排站的隊伍中,只見安妮小姐來來回回、東挑西選,最後卻停留在陳順德同學的面前,除了仔細地打量他一番外,並緊緊地握住他的手久久不放,讓同班同學(左起為張國禎、陳順德、陳清纓、蔡天福、李炷烽、孫水標、王士朝)羡慕不已。如果不是陳順德有強烈的愛國心,不願成就這段姻緣,或許,早已生出一大群「中美合作」的「炮種仔囝」。 我的朋友海明兄,從事獸醫工作五十餘載,不僅對動物的生殖器官有深入的研究,對人的「面相」亦有深一層的探討,他曾說過此生最欣賞二個人的鼻子,並戲稱兩人是他「無緣的子婿」。然而,他並不能說出一套令人信服的理由,僅隨口說出「大鼻大卵師」這句「土話」。而安妮小姐相中陳順德,是否與海明兄的推測有密切的關聯,只有安妮小姐心裡最清楚,其他人卻看得「霧煞煞」。
-
《生活札記》永遠的「他」
記憶就像電影膠卷的底片,串聯起人生一格一格的畫面…偶而,觸動了有些人、事、物,啟動回憶的開關,快速的搜尋那些人事已非但情景猶在的畫面,將某一段影片點選在腦海,重新放映一遍。 今天,突然想起了「他」::: 他是我兒時的玩伴,印象中他常常掛著靦腆的笑容,大而明亮的雙眼,笑起來時總瞇成一條細縫,像早春的花苞正等待綻放!愛運動的他,在球場上,毫不經意地任陽光沐浴在他身上,是如此的耀眼;愛狗的他,逗弄狗兒的表情,卻又帶著些許溫柔。或許是女生比較早熟的緣故,比我大兩歲的他,感覺跟我差不了多少,我們有時孩子氣的鬥鬥嘴,有時像哥兒們般的一起玩耍。對他的感覺,有點崇拜、仰慕,更帶著一點點的││喜歡。 下課時,我老待在窗口,望著球場,心裡不願意承認自己到底在看什麼,但兩顆眼珠子往往不經意盯著有他的方向,脖子上鮮紅的胎記,像是夏夜裡的北極星,使我在混亂的球場上,能一眼便看見他。每天放學時,同樣一個路隊的我們,總是「不小心」的排在相鄰不遠的地方,也常常「不小心」的一前一後走著,如此,便有了交談的機會。我們常常邊走邊聊今天學校發生的趣事,那個討厭的老師是如何的被整,那看起來超乖的女孩,今天又被毛毛蟲嚇哭了。我們的笑聲填滿了回家的路。他家養了許多隻可愛的小狗,同樣愛狗的我,常常在他家玩得不亦樂乎,總忘了回家的時間。 還記得那時,流行一種算命遊戲,還搞不清楚什麼是「愛情」的我,只知道算命結果告訴我,我將會是他的新娘,那種單純的甜蜜,卻說不出的感覺,我想,不論是現在或將來都不可能再有那種感覺了。(但那算命應該不準了吧…) 在朦朧的回憶裡,也記不得多少了,只記得不知不覺中,他畢業了,升上國中,剛開始偶而見面還打打招呼,但不久也失去了聯絡。 直到我也畢業,和他就讀同一所國中,滿懷期待打聽他的消息,但沒想到,他卻變了許多。成為公佈欄上的常客,從曠課、吸菸、打架、無照駕駛到留校查看。從前那帶著靦腆笑容的男孩,變成了一位滿嘴粗話,令師長頭疼的「不良少年」。真的好難過,打從心底萬分的不捨,不願相信那一直存在我心中的男孩會變成如今的模樣。多少次在心中祈禱,願上帝能眷顧他,當他在徬徨無助時,能指引他走向正確的道路。懊悔自己一點忙也幫不上,可是我總會站在離他不遠的地方,望著他,或許哪天我仍可以幫忙,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事。 從他國中畢業後,他上了職校,偶而有聽說他的消息,聽說他在做工,聽說他又進了警察局,傳聞不一,好像輟學又復學,又退學又復學,可是可以肯定的是,聽說他是他們學校的「校草」,多少女生心儀的對象。 升上了高中,日子在繁忙的課業中過去,和他的距離越來越遠,他的消息也跟著減少了。去年的中秋節,看到了他,頭髮染上了炫麗的金色,手中握著香煙,和他那群「朋友」吆喝著。但是,在他日漸成熟的臉龐,見到了許久不見,令我懷念的笑容。 如今,放學時仍習慣的從他家門前走過,看著曬衣杆上的衣服,努力的想看出些端倪,不知現在的他在哪裡,又在做些什麼,只希望他能找到人生的目標,帶著以往的笑容和我的祝福,快樂幸福的前行…
-
《金門憶往》高粱豐收時
五、六十年代時,父母親栽種的高粱,我們叫做土種(金門種),它和目前地區大量栽種的改良品種不太一樣。現在機械化下大量種植的品種,它們的高度近百公分高,果粒色澤趨近乳白色,高粱穗短而密實,而土種的高粱,高有近兩公尺,孩提時個兒小,更凸顯土種高粱的高挺,只要在雨水、肥力足夠的培育下,土種高粱熟成時,高粱穗結實累累,垂頭而下,有如智者的謙虛一般,讓人看了滿心的歡喜存心中。 金門種的高粱,穗粒和莖梗間的枝芽長而多,利用這特點,咱們家的父老們就以他來做掃把使用,每次在收割高粱時,父母總是特別交代,要留莖梗長一些,最好是在第一節環脈下十公分處割下,長度才夠長,原因是用長度夠的高粱桿,綁起來的掃把柄就會比較長,在掃地利用時,身體可以比較不用彎太深,腰部的受力較小,也就可以避免腰酸背痛的發生。在出售掃把時,它也就比較受到年老的阿婆們所喜愛,往往見他們專挑些長柄掃把,且有時一買就是好幾把,在大家告訴大家的口耳相傳下,欲購買的顧客,皆自動到家裡來挑選心目中的第一把掃把,家中根本沒有餘貨上市場販售,銷路實在好,也很有口碑,這是高粱桿的再利用價值,父母親會綁這掃把,成了經濟來源的另一項大收入,對務農少收入的家庭來說,這份的收入是你眼睛看得到、只要盡心去做就可以得到的酬勞,對於改善家計不無小補。 高粱掃把的身價,從一把五元,賣到我們從台灣學成返鄉後的一把五、六十元,金門種的高粱掃把,還是大家心目中的第一把,雖然市售工業製品的掃把種類繁多、色澤、花樣、長短、大小、琳瑯滿目,任君挑選,但是目前市面上,金門種的高粱掃把,還是佔有它不可或缺的地位,只是近年來的機械化耕作方式,種植的改良品種有矮化以利收割,高粱穗粒集中長著,高粱穗少了細梗,故而不能用來綁掃把,再加上肯、會耕種的識貨老一輩人口,逐年遞減中,年輕者以機械化耕種下,金門種的掃把,可能會成為歷史名詞,而在市面上消失了。 收割後的高粱桿,要能成為掃把,其過程很不簡單,田裡採割下來的高粱穗集中曬於地上,使其乾燥後易脫粒,再找個空間較狹窄的地方,如:小巷道是最佳的選擇,若無,只好用帆布等大型物遮掩,以免高粱粒於打擊後蹦跳一地,因為高粱脫粒是採利用人的手臂力氣,手抓一小把的高粱桿,使勁出力,從背後往前摔打過肩,到前頭地上的高起石塊上,撞擊結果會使高粱粒脫桿跳出,飛濺各處。故而要採用較小的空間施打,以免高粱粒四處跳躍,難以清掃收藏。負責拍打高粱的人,需頭戴斗笠,身穿長衣長褲,以防高粱粒撞擊到身體,造成疼痛及高粱粒、高粱糠、灰土留置身上的結果,尤其是高粱糠,不知是因施灑除草劑,抑或是施肥關係,那可是會引起皮膚的奇癢無比,有如過敏般,滋味令人難以忍受。 一般拍打高粱的時間,皆須利用中午或晚間的農忙閒暇時刻,這工作幾乎都是媽媽在做,她不放心我們來做,怕我們力道不夠,沒拍打出讓所有的高粱粒脫離,這就會造成高粱收成量的減少,也易使收藏期的高粱桿引誘鼠輩的啃食與破壞,而不能加工製成掃把。再來是怕我們身上遭癢,倒是高粱粒打好後,掃成堆的裝袋收集,拿到曬穀處的整地、平舖、亮曬及收成、裝袋前的利用風力過篩、分離時,咱們可就要幫忙,這工作過程中,每每引起整身的發癢,工作未完成前,你只能忍耐到工作結束後,再沖洗去,逃避不得也。 高粱除了酒廠的收購製酒外,自家會留置少量當作隔年的高粱種子,及作高粱糕粿用,高粱做的年糕,呈棗紅色,它是利用高粱曬乾後,用石磨將之磨成粉末狀,再參入糯米漿中混合加糖,調到有一定的濃度後,分別剩裝至入小模具內,加熱蒸煮一段時間,即可製成一盤盤的高粱年糕,小時候吃的味道感覺,比現在購買小金門的高粱糕來得好吃有味。 高粱中比較差,顆粒小的「啞巴穗」,即含有一層殼包裹住的小高粱粒,我們則用來煮熟給豬當飼料吃,高粱粒賣給酒廠、高粱桿綁成掃把用、剩餘的連根帶莖葉的桿,曬乾後可是爐灶的好材料,可以用來當材火燒,整株的高粱都有他利用的價值,對於以前的爐灶煮時方式,高粱可說真是一種好農作物。
-
老酒寶藏鐵堡─馬祖行旅之三
到馬祖的第一站,就是馬祖酒廠,遠遠就看到堆疊迷人的酒甕造型,再看門上的對聯:「開罈香百里,洗甕醉千家」,彷彿一下子跌入綿延、濃烈的酒香,走進展示館,一系列的造酒過程,以及各種釀酒的器皿,讓人興趣被引了出來,是怎麼樣的素材,可以釀製出香、醇、綿、長的甘甜美酒?是怎樣的島嶼環境蘊藏著天地甘露?讓山海的子民,在如此的天地懷抱,開拓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山海風情。 我們在馬祖的時間不長,但是我們品嚐了馬祖酒廠的老酒,配著花生米,有一種很金門的情懷,同樣的海島,同樣的以海以山為生,酒香裡照見海島子民的堅毅個性。 導遊也帶我們參觀民間的酒廠,沿著牆在陽光下,那大肚的甕,亮麗的釉閃著光芒,酒香也在空氣中飄散,我們分別嚐著在地人自釀的馬祖老酒,一派的順口,和金門高粱比起來,它宛如清秀佳人,讓人深受吸引而沒有防備,都以為有如葡萄美酒,誰知卻上當了,因為紅暈慢慢上了雙頰,行旅間步伐竟然有了高高低低的感覺,幸好我帶了個小跟班,么兒便一手牽著我前行。 「八八坑道」終於映入眼簾,幾次在電視及雜誌上的廣告,都被它吸引,果然「窖藏」的感覺十分醉人,我們走在新鮮的坑道裡,酒香中自有一番熟悉,因為金門也有這樣的「窖藏」寶貝啊!我們的「金門陳高」已經名揚四海,金馬果然是一家親,海島的情懷,坑道的濕冷,是需要濃烈的酒香來調和身體,當年金馬仍是戰地前線,多少國軍健兒長年在坑道裡捍衛國家?靠的就是一口酒香來驅散風濕。 我們第一天住的民宿「依嬤的店」女掌櫃陳金蓮小姐,那自釀的「馬祖老酒」讓我們一行人讚不絕口,即使離開馬祖前的用餐,大家想念金蓮小姐那特別香醇的「馬祖老酒」,有同仁撥了電話邀她帶酒來,這位豪邁的北國兒女二話不說,馬上帶了自釀的老酒來和結緣的好朋友分享,我們自是感動不已! 談起坑道,我們還參訪了「北海坑道」,比起金門的「翟山坑道」和「九宮坑道」,彷彿是兄弟情誼一般,一樣的鬼斧神工,一樣的堅硬節理,展現的正是金馬兒女和大海搏鬥和島嶼爭生存一般的風情,時代的巨輪滾動著,我們都曾經走在歷史的脈絡裡,如今,我們要往前看,金馬擁有的山海風情迷人,而閩南和閩東的風味自有不同的迷人魅力! 馬祖都是島群,因此,當我們在北竿壁山上欣賞機場的風光時,導遊指著附近的一座島,說了一個寶藏的故事,說那個山坡裡埋有寶藏,以前有一個有錢人沒有後代,所有的寶就藏在山裡,只留了一首詩,其中兩句是:「大水淹不到,小水淹三尺」,若是有緣人說不定可以尋到寶哩!我聽了覺得有些熟悉,原來金門后豐港也有類似的故事,聽說洪旭當年做貿易賺了很多金銀財寶,就埋在后豐港,地點也是隱含:「大水淹不到,小水淹三尺」,記得我們住芹壁民宿時,有聽到一個海盜屋的故事,說有一位海盜從大陸請來一位監工,幫忙監督蓋房子的事,但是房子完工之後,海盜不但沒有給工資給監工,而且把他殺了,聽到這裡我覺得不可思議,真是強盜一族的做法,不過後來又聽到續集,聽說海盜是怕監工把他的屋裡設計的格局洩露出去,因此把監工殺了,我們在芹壁時,當地的耆老用手指著右前方的一棵馬祖特有的石屋,告訴我們那就是海盜屋,果然和當地其他的石屋不同,有較多的雕飾,有獨特的風味;所以如果有海盜,那麼馬祖有寶藏是很有可能的,大家就當是一個尋寶的故事吧! 第三天早上,我們參訪了當地的「鐵堡」,來馬祖之後,最讓我著迷的就是綿延不絕的山海風光,而「鐵堡」一處風光更是獨特,海上水氣氤氳,最是迷人!而鐵堡特出之處,是宛如一隻伸出的手臂,鐵堡正位在那手掌中,走在那伸出的手臂,腳下兩側都是翻白的浪花,險象倍出,我只能站在遠處欣賞那巧奪天工的鐵堡,更遙想兩岸緊張時,那國軍健兒是如何的以生命護衛國家?讓人自然肅然起敬!因為我來自金門島,我的家鄉也是無數的國軍健兒守護,所以對馬祖的鐵堡更有無限的感動!那水天一線的美景,對戍守的戰地弟兄來說,曾經是生命交關的場景,真是鐵堡擔重責! 如今,兩岸情勢和緩,我們站在山上,遙望「鐵堡」風情,在堅硬的外表下,山色水景豐富迷人,吸引著人潮擁入,希望讓自然的美景回歸自然,戰爭消失吧!讓我們一起唱著和平的歌謠,融入大自然的懷抱。
-
《老照片.說故事》金中班際才藝賽相聲演出留佳話
民國六十一年,金門高中舉辦班際才藝賽,每班推出一個節目,在「白宮」大禮堂比賽,有歌唱、舞蹈、話劇、相聲、樂器演奏及特技雜耍等等,應有盡有,台上演出競爭激烈,台下觀眾爆滿掌聲不絕於耳! 當時,六○○五班推出「相聲」參賽,由李榮商︹左二︺和薛永貴︹右二︺粉墨登場。因演出者服裝造型和化妝,以及全劇之編導,皆出自班導師蕭毅虹︹左︺之手,加上與歷史老師韓彩華︹右︺攜手籌劃,致台上有超水準的演出,不但博得滿堂彩,也贏得獎項,比賽結束後師生合影留念。 原來,蕭毅虹老師是赫赫有名的女作家,更是「華視」節目主持人,因適逢退出聯合國,毅然放棄電視台高薪,自動請纓上戰地前線,來到金門高中任教,參與指導班際才藝比賽,自然屬專家傑作。其實,演出者之一的薛永貴,雖在「八二三砲戰」中腳踝中彈受傷,行動略為不便,可是,天資聰穎,自幼熱愛文藝,文思敏捷,是「正氣副刊」作者群的常客,且具有表演天分,經常上台大展歌喉。參與「相聲」演出,事前經縝密演練,自然唱作俱佳,贏得滿堂掌聲。 註:蕭毅虹老師隔年返台後與經國先生的秘書馮滬祥結婚,生下一對雙胞胎女兒,卻不幸因病遭誤診以三十六歲花樣年華辭世。
-
「酉堂」之「酉」非「二酉」
金門水頭黃俊的「酉堂」別業,為何取名「酉堂」?對於這個問題,因為我沒有深入研究,也無法預設任何答案。但是,正如本文篇名所透露的,本文用意只在說明一個問題:「酉堂」的「酉」和「二酉」這兩個語詞,能否輕易就劃上等號? 茲先臚列關於「二酉」的材料如下。 查大陸修訂版︽辭源︾,在「二酉」條之下,便有這樣的記載:「指大酉小酉二山。在今湖南沅陵縣西北。︽太平御覽︾四九︽荊州記︾:『小酉山上石穴中有書千卷,相傳秦人於此而學,因留之。』後稱藏書多曰二酉,本此。清.張澍所輯叢書名︽二酉堂叢書︾。」(引文已將標點符號略加改變。) 再到「中央研究院漢藉電子文獻/小說戲曲暨其他」網站中,鍵入「二酉」搜尋,又得到以下兩條關於「二酉」的材料: 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十九齣︿逮社﹀:「︻鳳凰閣︼(丑扮書客蔡益所上)堂名二酉,萬卷牙籤求售。何物充棟汗車牛,混了書香銅臭。賈儒商秀,怕遇著秦皇大搜。」 李汝珍︽鏡花緣︾第十六回,︿紫衣女殷勤問字,白髮翁傲慢談文﹀:「多九公道:『不知二位才女可有見教?老夫於學問一道,雖未十分精通,至於眼前文義,粗枝大葉,也還略知一二。』紫衣女子聽了,因欠身道:『婢子向聞天朝為人文淵藪,人才之廣,自古皆然。大賢世居大邦,見多識廣,而且榮列膠庠,自然才貫二酉,學富五車了。』」 由上三面三條材料加以分析歸納,可得幾點結論: 「二酉」的原始傳說是否可信,不必深論。但「二酉」指藏書豐富、或其他引伸出來的相關語意,則可以確認。所以,無論「才貫二酉」或「學通二酉」,它的意思可說和「學富五車」相似。 孔尚任的時代在黃俊之前,李汝珍的時代在黃俊稍後,因此,可據此推估:「二酉」一語,至少在黃俊時代的前後,應該是一個普遍可以被讀書人所瞭解的詞彙,而非偏僻的典故。 「二酉」應該是一個專有名詞:有人編叢書叫︽二酉堂叢書︾;有書店名為「老二酉堂」;︽金門縣志︾中也有一位名字叫「二酉」的先生(今年七月回金門,文化局李錫隆局長送我︽金門縣志︾一套三本,謹此致謝。)。此外,也有人的文集名叫︽小酉山房文集︾,這是單指「小酉山」。以上數例,或可證明:「二酉」有它的特定意涵,就像「學富五車」不能簡化為「學富車」一樣,沒有理由認為「二酉」一詞的意涵就可以簡化為「酉」(除非在其他文獻上,也可以找到相同的用法;但至少目前為止,才疏學淺如我,並未見過有這樣的用法)。 以上所述,只是筆者簡單就一般辭書及網路上查詢所得的資料,來說明不能遽然將「二酉」等同於「酉」的理由。如果這個結論是可信的,那麼,我們就可以將──「酉堂」的命名,是黃俊期望子孫能夠「學通二酉」這樣的推論,先排除掉。排除一種「不可能」,未必就可以獲致最後「可能」的真相,但至少就歷史學的考證方法來說,這就意味著向「可能」的真相又邁進了一步。至於「酉堂」命名的真正用意為何?它有沒有「紀年」以外的其他涵義?則如本文開頭所言,這不是本文旨趣所在。這個謎題,就有待心思縝密的研究者去解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