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機場點滴錄
一趟不被看好的「固定行程」,意外的老天爺幫了個忙,可以成行,但卻似乎「定格」似的停在機場,來得去不得,一連三天,那「等待」滋味之難受,只有身歷其境的人才最深刻,該放棄?該堅持?該睿智點?該愚蠢些?到底是身為金門人的驕傲抑是身為金門人旳悲哀,回不了家豈是我們所願,老天捉弄人,讓我們這群「異鄉客」嘗盡「無所適從」之苦,彷彿只是「半點不由人」,只有等得「雲開見光明」,等得「霧散」,等得「豪情壯志消磨殆盡」方休!可憐!可悲!可嘆! 在苦苦等待的時光中,我也看人、看事、看人生,似乎隨著一分一秒消逝的光陰中,,整個松山機場也在不停的變換中。萍水相逢的因一個善意眼神的交會,認識了一個來自桃園的男士,他的親切讓我打開了話匣子,我們天南地北,無所不談,頓時感受到人與人之間情感的奇妙交流,他口中的「我們金門」,瘌那間我當他是「同鄉」,話題從各自的服務單位、工作性質,到金門的空氣、景象、小三通,乃至等機時的心情、應變,我這「陌生」朋友且招待我一餐,讓他破費,真是不好意思!他此行金門的目的是去「塔山電廠」做技術指導,負責的他不時的用手機打探金門天氣的變化,越來越樂觀的他不時的露出「好轉」的進展,尤其是同事看到他們的「煙蔥」時,他斬釘截鐵的「放心」,真可惜!天不從人願,我們這一批「鬥士」終於像洩了氣的皮球,灰心喪志,敗給老天爺了,而他可能也「另謀他法」或「投降」了,我藉機看另一位瀟灑來去的朋友,他倒挺樂觀的,不做多餘的「等候」,不做其他的安排,來去匆匆(或該說從容)。 一行四人,為的是去金門看「當兵」的孫子、兒子,第一次訪金門,就等了整整十個小時,怕了,真的是怕了,尤其是心情上的起伏不定,更多的是越來越心灰,儘管聽到我們各自不同的「訊息」傳達,爺爺、奶奶、媽媽是等到「不必等」的三人組,對金門的第一印象竟然被「金門的大霧」、一次一次的廣播「飛機延誤」「取消」所取代,而且也打亂了原先預定好的一連串「探親」行程,真的落到了「無語問蒼天」的境地了。同樣在「候機」,他們與一對來自金門的夫妻談金門,我也因沒事做而加入了談話,這一談,我們竟成了「堅持到最後」的六人組,到各航空公司打探消息,然後互通有無,真的是無去想像人的耐性可以持續數十個小時之久,可敬的我們,不是嗎?雖然,最後我們仍是走出「到站出口」,回到各自的處所,而那探親組則「打消念頭」,重新規劃,我和那對夫妻則準備「養精蓄銳」,為了「回家」而繼續打拚,願老天看到我們的「努力」! 該放棄時不放棄,或許是我可笑之處,可是,怎奈那就是「我」啊!一天的往返,第二天「全天候」的滯留機場,第三天一早,我仍「準時」在七點前「待命」,似乎這是「回家」的意念在支持著我,雖然事總與願違,我還在掙扎:::。一大早,又見到了同樣「歸心似箭」的那對夫妻,再彼此打氣吧!說到打氣,又近中午了,該去填飽肚子再加油,所以走出機場,去買了筒仔米糕和魚丸湯回來吃,正喝湯時,忽見迎面而來那已然熟悉的面孔,我以為已打了退堂鼓的生生,原來他一直在機場的某角落,不曾放棄,真的和我們是同一陣營的。果然,等到好消息,可以候補了,我趕緊打電話給正去吃午餐的夫妻倆,自已辦完手續,急急忙忙找那位先生,有點失望,請櫃台保留機位,無奈櫃台先生作不了主,忽聞廣播:「搭乘飛機前往金門的旅客請登機」,只好先行跑步前去,再「伺機而動」了,好加在,那先生隨後有來,這時,卻又找不到夫妻倆,等等等,該來的總算都來了,真好!沒見過機上一位不剩的景況,這飛機載著滿滿的人們,當然也宣告我們的辛苦換來了代價。在機上,除了我們堅定不移的夥伴,還有坐在我旁邊親切的阿婆,她來台近一年,準備回家過年了,當然,意外的看到那似無緣又有緣的 學長。終於回家了,真是一趟辛苦的回家路。 想不通的是以前坐船喊苦、花費時間多,而今又如何呢?我們終究無法勝天,身心俱疲的情況下,也只能無奈的「聽天由命」,也許只能如是想「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自我調侃。自我調適囉!
-
說謊
小時候 撒謊 挨母親的打 讀書時 說謊 挨老師的打 戀愛時 說謊 得到滿滿的擁抱 長大後 說謊 不想 挨社會更多的打
-
走一條漫長的孤獨路———選讀金門文史書籍側記
二○○一年四月二十六日文建會的官員來金門,形式上在文化中心與地區的文史工作者舉行座談會,與會中筆者建議解除戰地政務前的官方檔案,不僅應妥善整理編纂,同時進行開放,供地方文史研究者參閱,建立良好的文物保存制度。 早在一九九五年大陸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與福建省泉州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泉州市鯉城區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就合作編輯了︽民國時期泉州地區檔案資料選編︾一書。該書依晉江(泉州)、惠安、南安、安溪、永春、德化、金門次序排列,分為一九一二年到一九二八年的北京北洋政府時期和一九二七年到一九四九年的南京國民政府時期兩大部份,收錄內容涵蓋著內政、軍事、財政經濟、文化教育、黨派社團、僑務等類別,對研究地方史志都是頗有價值的第一手資料。 隨著兩岸小三通的開放,出入大陸地區研究文史也較為便利,有計畫的找尋關於金門地區的官方檔案,一九四九年前福建省政府秘書處公報室編印了不少的書籍可供參考,如︽閩政月刊︾,一九三七年抗日戰爭爆發後,每隔十日發行的︽非常時期閩政公餘合刊︾,當這份刊物發行第五號時的第六日,也就是一九三七年的十月二十六日,金門即淪入日本人的手裡,成為福建省失守的第一個縣份,該期刊的封面下著非常醒目的大標題,「你怎麼不買救國公債?你願意當亡國奴嗎?」筆者曾在福州的舊書攤中挑購到單本一九六四年十一月出版的︽福建文史資料︾第三輯,由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福建省委員會文史資料編輯室編著的,出刊的引言中說明了該會是依上級指示對各方面老年人士所提出的「把親身經歷記錄下來,傳之後代」的號召,獲得各有關方面的大力協助和各界人士熱烈響應下,廣泛開展了文史資料的徵集工作。這套選輯的資料,包括從清末到一九四九年前各個時期的軍事、政治、經濟、文教、華僑、民族、宗教、社會風尚、歷史人物等各個方面;標榜著不拘觀點、不求完整、不限體裁,但要求資料要具體真實,內容都是撰寫者的親身經歷和見聞,具有時代性參考的史料價值。 一九九九年八月廈門的鷺江出版社發行了由謝重光、楊彥傑、汪毅夫三人合著的︽金門史稿︾,筆者也造訪位於廈門湖明路的編輯室。此書的撰寫要從金門人呂振南說起(以下內容參閱引述書中資料),他極度關心自己故鄉的歷史人文,鑒於四十年代末五十年初金門屢遭兵燹,本就不多的史冊典籍慘遭損失,近十幾年來雖有︽金門縣志︾的修訂和出版,由於資料的欠缺,歷史部份過於簡陋,呂先生便有從內地搜尋有關金門先賢的遺著和史料,並借助大陸學者的力量,重修︽金門縣志︾的宏願。在他所提供的經費支持下,從福建各地圖書館(主要是省圖書館和福建師大圖書館),查檢了有關金門先賢著述的館藏圖書目錄,並從中選擇復印,抄錄一百多卷;同時邀請有關學者協助查閱,摘錄了︽明史稿︾和︽清史稿︾中有關金門的史料,還從省檔案館翻檢了有關金門的檔案資料。在完善的準備工作基礎上,約請了福建省社會科學院的三位研究員執筆撰稿,歷時三年完成。書後劉登翰在跋中懇切的提出聲明:「一部史著的誕生和完善,不僅承續著前人的豐富創造和積累,也需後人不斷的批評、辨正和增補。關於金門的歷史,當無前人的專門著作可資借鑒,本書仍屬草創,不周和欠缺之處,在所難免。期待兩岸學界和各方面人士的批評。」 回首自己也曾在二十年前,利用在台北市南海路中央圖書館內工讀的閒暇時間,抄錄館內相關金門的目錄資料,默默的走入這一條漫長的孤獨路。如今兩岸面對面接觸的機會漸多,歷史文化課題碰撞之下,各自開闢一片天空。福建、廣東各地歷史文化名城,皆稱「海濱鄒魯」,一水之隔的廈門市,自一九九二年十二月起編輯出版︽廈門文化叢書︾,計劃編為兩輯,每輯十二本,第一輯由廈門市人民政府撥款資助出版,內容分為歌謠、掌故、民俗、方言、話文、地志、諺語、戲曲、史話、景觀、詩薈、人物歷史篇、人物海外篇等。該書的編輯委員會在總序文中提出期許:「希望這套叢書的出版對發展地區文化、民族文化,提高民族凝聚力,自豪感能起到促進的作用,同時為廈門文化的研究,開闢更為寬廣的前景。」。一九九六年起發行第二輯,並由廈門協興發展公司、廈門傲能電子公司、廈門篔簹新區開發公司、廈門國際建設實業有限公司等各單位樂捐出版,內容有考古與文物、海外交通、廈門與台灣、民間故事、成語、教育、僑鄉、海防文化、科技文化、科技史話、飲食、宗教、新文學、報業等項目。而以研究「泉州學」著名的泉州歷史文化中心從一九九三年起便籌組發行︽泉州歷史文化叢書︾,陸續推出的有︽泉州訪古攬勝︾、︽泉賢著作述評︾、︽泉州方言與文化︾、︽泉州海外交通史略︾等書,這一群接受泉州文化熏陶的文化人,借出書的熱誠來拋磚引玉,希望把「泉州學」推向世界,助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這座古代海上絲綢之路起點的歷史文化名城,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項目內。 一套完整的文學或歷史文化叢書編輯,都是一項不可或缺的長期規劃,因為這些書籍足以代表地方特色的涵養,也是現代城市的亮麗名片,金門縣政府已從一九九六年七月起,陸續推出三套︽金門學︾叢刊,共三十冊。而即將開放大陸廈門籍人士來金門觀光參訪之際,擁有兩百萬人口的彼方,早已把文學土地經營得成最能滋潤心靈的花園,集結廈門優秀文學作品中的詩歌、散文詩、散文、小說、報告文學、文學評論等成叢書,︽南國文學叢書︾及︽東南亞華文文學大系叢書︾都是豐盛的收成果實。 或許金門該重新審視自己的島嶼文化,和寬闊的大道接軌,才能真正的徜徉在兩岸浩瀚的藝文星空中。
-
人生
何謂人生呢?有些人一生快樂,有些人一生痛苦,然而為何有如此大的差別呢?我想這完全是每個人對於人生所下的註解不同,而所產生的不同結果。 我們生活在這新世紀,對於生命及人生應該要有更不同的見解,有人因為壓力而受不了,有人因為失業而受不了,有人因為感情而受不了,這種情形好像是逐漸升高的趨勢,我覺得這除了抗壓性的問題,再來就是我們對於人生的見解,大家都把事業、感情當做是人生的全部,以至於當他們在這兩者間感到不如意時,就認為人生沒有意義了,所以我們要有正確的人生觀,那什麼才算是正確的人生觀呢?我認為我們應該把眼光放遠,感情、事業只是人生的一部分,不必太執著於此,人家說:「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或許您在感情上不如意,但卻促使您在事業上能夠更全力以赴,沒有了大事業卻讓你有更多的親情,許多事其實換個角度看就會有很大的改變,人生就是如此,要好要壞完全在於個人。 我們常聽人家說:「人生其實是來贖罪的。」我個人對於這樣的解釋有點不認同,因為你一旦用此一觀點來解釋人生,那每一個人生活的目的,不都是為了要贖罪,先總統 蔣公說:「生活之目的在於增進人類全體之生活,生命之意義在於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我覺得這才是最終的目標,因此我們要把眼光放遠,用宏觀的心來生活,因為人生是漫長而豐富的。 人生這簡單的兩個字,卻有如此深的意義,每個人都希望在他的一生中是一帆風順的,但反過來說若在您的一生中都是平順的,那人生似乎又沒什麼意義,人家說:「籠雞有食湯鍋近,野鶴無糧天地寬。」難道您願意像籠雞一樣,生活無憂但卻毫無目標,只等著被殺的命運,還是要像野鶴生活雖然不好過,但牠卻可以體驗生活,並從中成長,答案我想不用說大家也都知道,可見我們要享受人生,不要虛度人生,因為畢竟人生的抉擇可以說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 總之,人的一生中必定會遇到很多問題,一個有正確人生觀的人,必定活的很快樂很精彩,相反地,則整天怨天尤人,一下那個不好,一下又是誰對不起他,一點也不快樂,我們既然知道如此,那何不改變心態,用一顆樂觀的心來看待人生,使生活更加的充實,更加的有意義,人生也一定更美滿。
-
紅塵情事
世間男女,愛恨情仇,剪不斷理還亂。良緣孽債,緣起緣滅,總尋不著道理,理不出頭緒。有著美滿姻緣者會讚頌愛情,歌詠愛情;情悔觸礁者,由愛生恨,不免詛咒起愛情,愛情的是非題,很難寫下正確答案。 綜藝節目中那個和丈夫同甘共苦,打拚生活的元配妻子,透過節目,痛斥介入她婚姻生活的第三者,如何明目張膽,公然挑戰,恣意任行,憤怒的表情難掩激動,扭曲的臉龐不停抽搐顫抖。 鏡頭一轉,那名不正、言不順、理不足的「小老婆」也不甘示弱,張牙舞爪,逞其潑辣之能事,對著鏡頭大罵男人的元配妻子:「老女人、醜女人,自己也不照鏡子看看,也不撒泡尿自己照照,憑自己那副德行,可以帶出門嗎?果真帶出門去,不嚇死人才怪!我這麼年輕、這麼可愛,妳拿什麼跟我比呀?」幾句逞強鬥狠的話,同時罵盡天下的老女人、醜女人。 這位說話不高明的介入者,仗著年輕、仗著為那有家室的男人生下兒子(男人的妻子只生了女兒),便理直氣壯的視一切不合法為理所當然,得理不饒人,疏不解人情理法,是非對錯,將自己的快樂建築在別人的痛苦上是何等自私。在她叫罵別人的同時,何以未曾思量:幾十年後,時光輪轉,青春不再,自己也會變成自個兒口中的老女人、醜女人,甚至是─棄婦。 兩個女人對峙叫戰,越演越烈,倒是那真命天子,坐享齊人之福的男主角,卻似無事一身輕。節目主持人找到他的時候,他正一如往常的教練鋼管舞,訓練著少女舞者哩!並且在主持人告之他嚴重狀況後說:「她們爭吵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既然愛吵,就由她們吵去!」說得實在輕鬆,好像每天發生在四周的八卦新聞,屢見不鮮,不足為奇。有人會納悶,何以這中年男人如此有魅力,讓兩個女人拚死拚活?原來他是野台鋼管秀的老闆,典型的多金男人。 幾經波折,主持人(受委託人)請他做出解決辦法,元配妻尋死要脅他起誓對家小負責,小老婆也逼男人做出承諾。男人下跪立誓:對原來這個家庭的一切全權負責,元配大老婆點頭表示同意;男人回頭又對小老婆說:「我每個月給妳十萬元生活費,也負責培育孩子成長。」一句十萬元暫時堵住小老婆的一張嘴。 看似圓滿的結局,叫人不屑又不平。整個事件是否表示真正落幕猶令人質疑?尋常夫妻尚且爭執時有,何況是一夫配二妻的景況?為什麼多金的男人就難安於現狀?不金屋藏嬌,搞個名堂,似乎就不能凸顯其魅力所在似的。 許多男人用金錢換來愛情,許多女人無知又無奈的出售愛情。願打與願挨的情況下,讓多少痴男怨女如出一轍上演愛情戲碼,卯足全力且絡繹不絕的在情路上顛簸。看待這些不平等的愛情使旁觀者憤憤不平,甚至破口大罵,事情一旦面臨到自己身上時,卻又手足無措,欲振乏力且身不由主。 兩情相悅是無上的幸福,堅貞信守的愛是多麼偉大,一廂情願的付出又何等無奈,反目成仇的愛更屬不幸。有人說:「男人不越軌,世上那來棄婦。」其實,愛的雙方若忠於彼此,紛紛擾擾必然歸零。選擇自己所愛,就當愛自己所選擇。環境、時空的誘惑不能是不變的藉口。 時下男女之於愛情,表現得自然又公開,速食愛情來得猛同時去得快,年輕人標榜著愛情紀錄輝煌如同小學生炫耀著好成績。牽手太容易,分手說拜拜也是家常便飯。不夠理智的愛情,一旦對方變心,離心背向,也往往採取激烈的報復手段,弄得玉石俱焚,兩敗俱傷,如此這般,怎不令人唏噓! 人群中,愛侶穿梭,濃情蜜意,愛語呢喃,也總不及花甲白頭卻不忘相挽著的一雙手,我們以欽羨的目光,見證他們「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不離不棄,共持一生的信守。世間男女,互誓盟約,求的不就是結婚賀詞中的「鶼鰈情深」與「白頭偕老」嗎?
-
戒痕
像套住一個溫暖的光環 神秘咒語在指間滋長 被嚙咬的感覺 顯出承諾的魅力 彷彿圈住什麼,又怕 圈住不了什麼 迫使故事的翅膀打結 飛不出掌心冰冷的漩渦
-
告別
九一年,金門縣政府文藝活動多,我常受邀回鄉,每次,媽都會說,抽空去看看外婆。金門地小,從昔果山或金城去,都不會花太久,但我常說,沒有車,不方便。 不方便?幾百公里的臺灣海峽都飛渡過去了,卻覺得那一哩路、兩哩路,無比遙遠?媽又說了幾次,我不耐煩地說,回去演講、參訪,團體行動,做不了主。媽還沒捨棄,我別過臉,不想多聽。媽看我滿臉決絕,不再說了,閒搭幾句,外出參加慈濟活動。 有一次回家,爸來開門,又急匆匆跑回廚房,以為媽不在,卻看見她跪在客廳誦經。媽以往一毛不拔,忽而樂善好施,她的改變一直是謎。爸也慢慢加入這場改變,不再滿口三字經。撒魚網、持犁、扛水泥磚頭的粗碩的手,這時是拿起了菜剷,在油炸聲四起的廚房,翻攪翠綠高麗菜跟一尾一尾煎得透亮燦黃的魚,完成他對這個家的另一種付出。他還會問就讀幼稚園的孫子,阿公煮的菜好吃還是阿嬤的?他那粗豪的性格居然會在菜肴的讚美裡獲得滿足,也是不可思議。這改變,安頓了媽過多的愁思,透過實踐而不只是言說的慈善,她跨了出去。爸爸反倒是縮回來,變得慈祥。我坐在客廳,看忙碌異常的爸爸,跟安然誦經的媽媽,不禁覺得過去的他們跟現在的他們,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景致,但因為他們已做了這種改變,我也無從想像他們若不變成這樣,又會變成那一種。 這改變當然是好的,但那位年輕窈窕長髮飄逸、怕曬黑而裹得滿面粉妝的媽媽是屬於童年且無法取代的,只有回到成長場景,才能溫夢。我感慨地說,希望能在金門終老。媽卻不這麼想,我知道她在故鄉有許多傷心事,沒料到她卻提起木麻黃。她害怕風颳木麻黃咻咻如鬼魅之聲,尤其是在深夜,爸爸遠洋,家裡只餘幼兒時,風過木麻黃,似哭泣、似躲藏,她越仔細聆聽,越痛恨木麻黃。我卻不同。我以為木麻黃的咻咻作響有股無以模仿的荒蕪,沒了這種風聲,我也將失去追溯往昔的重要線索。 外婆是比木麻黃重要多的追憶線索了,但我回金門,卻是看木麻黃、聽木麻黃的時間多,看她、聽她的時間少。山外到榜林的中央公路(現為伯玉路)是木麻黃林貌最美的一條路,樹幹筆直,井然有序,架起一朵一朵綠色雲。從昔果山到榜林會走過一小段,炎陽下,這景致成了一種餽贈。我無法騎單車時是被爸爸載著,老舊的黑色單車架著囤放廚餘的兩個水桶,我跟小弟各自蹲坐一個,媽坐後座,鍊條哎呀呀響著時,路也一點點退後。幾年後,是我自己騎上中央公路,載著爸爸遠洋捕獲的魚,路後方,大舅、二舅耕種西瓜,我送魚去,載回西瓜,我沒管路的遠近,只管數一團團樹蔭。我從未騎單車走完中央公路,路的另一頭成了一道迷思,它去的不似山外,卻抵達另一個境地。 廟會拜拜跟外婆生日,我都會去榜林村,我去過無數次,卻只在某回拜拜,在榜林住了一晚。同去的有小弟、堂妹,晚上跟外婆同擠一床。外婆帶領我們逛廟會,她買了糖?她買了玩具?我忘了細節,只記得我們徒步來去,帶著滿滿的飽足感穿過一棵接一棵的木麻黃樹回家。外婆也常來昔果山,帶餅乾、糖果。她跟阿公、阿嬤、伯母,坐在門外的木麻黃樹下閒聊。外婆帶來的餽贈對我是一種溫愛,多了那幾包餅,我跑起來特別有風,彷彿練了輕功。外婆午後回去,帶走慶典才有的甜喜味道,不知她何時再來。外婆家也務農,她卻沒駝背,體型高大,阿公、阿嬤過世多年,她身子依然硬朗。她生了七個兒子,兩個女兒,金門開放觀光,交通便利,舅舅們帶她去了美國、日本等地遊玩,她常來媽媽家小住,也來看過我滿月不久的兒子。 外婆的憂、喜,我無緣得見。她來媽媽家小住,我們算是真正生活在一起,她談話輕緩,不像多數金門人嗓門奇大,她衣物乾爽,衣色不外藍黑,飄飄然,頗有出塵狀。她不嘮叨,也不沈默,安穩坐在客廳時,客廳便變得祥和。直到媽媽向佛,我才隱約察覺外婆身上的氣息是股柔軟。外公早逝,外婆獨力扛家,波瀾必多,她沒提過、媽沒講、舅舅沒說,我不算了解外婆,我連她的一個故事都沒有。我只是用我的眼、我的時間去認識。童年時,唯一跟外婆的合照是她七十大壽,照片中的爸爸瘦削年輕,面貌跟三十來歲的小弟非常相似。媽雖然裹了很多粉,膚色卻比爸爸黑。我穿制服,袋口還插著兩支筆,趺坐,神采奕奕。外婆那時已白髮蒼蒼,多年來,我總覺得她是以七十歲的模樣走過七十一七十二、九十一九十二。八十八年我回鄉看她,她不在,跟牌友們玩四色牌,二舅差人告知我來了,她匆匆趕回,神色閃爍,約莫還惦記著沒有玩完的牌,無法專心說話,我沒法當她是九十幾歲的老人,她還是七十歲。 我對阿公、阿嬤,永遠是以十二歲的孩童對應七、八十歲的老人,外婆就不同,她七十我十二,她八十我二十二,她九十歲時,我結婚生子了。我慢慢從這對應裡發現一個殘酷關係,外婆留在七十歲,我卻一天天老邁,爸媽老了,故鄉變得陌生,阿公、阿嬤去世多時,小外婆幾十歲的伯母也亡故,我總是會在外婆身上看見一切都已經遠離。有一次,參加文建會舉辦的作家登玉山活動,恰與詩人陳義芝同房,他對我隨側攜帶的書籍頗感興趣,右手拿下眼鏡,瞇眼,拿書的左手推得老遠,終於能讀出那是一本什麼樣的書。老了,他說。你幾歲了?喔,三十幾了,快的話,再過三、五年,也會戴上老花眼鏡。老,事物都花了,再不能以熟悉了數十年的距離閱讀完全沒有更變過的一字一行。那是一種推翻。我看著瞇眼的詩人,時光巨輪來了,磅然急馳,徹底把他碾將過去。燈光幽微,燈色溫暖,我訥訥看著詩人,後背微涼。沒有自外於時光的一事一物,若事物定格而沈處寧靜,若記憶猶新而未腐朽,我哀哀地想。我幾乎看見了詩人的告別式,那時,詩人也同我告別。而詩人同我告別時,我也在告別那一晚,告別這一生。 媽媽囑咐我看外婆,我常不搭理,我抗拒的,是遠離這件事,我無法面對者,其實是自己。不過,我每回返鄉,卻還是會繞進榜林,外婆看似一點未老。真正覺得外婆老了,是在九二年九月,我帶妻、子,回金門參加詩酒節活動,當年鈴鐺一響就孜孜而笑的嬰兒已能操控相機拍下外婆、爸跟我。外婆呢?她跟二舅、爸爸說話。爸說,這是阿內(我的小名),伊來看你,這是伊子啦,要給我們拍相。外婆搖頭晃腦,微笑看著我,然後說,這是阿內咧,趕這麼大了,娶某了嗎?爸又說了一遍娶某生子一事。外婆聽著聽著,忽對這解說的男人眼生,問說,你是什麼人?我,我是行仔了,你女婿呀。外婆狐疑地問,你還住在昔果山嗎?爸笑開了說,我已經搬去臺灣二、三十年了。外婆患了「老人癡呆症」,記得深刻的多是她七十歲以前的事,卻忘了剛剛述說的。 三個月後,述說者換成回鄉探視外婆的媽媽,她說伊是阿內,阿娘,你卡認識?外婆躺在病床,我喃喃地想,沒用的,外婆已經不認識我了,再說也是沒有用,媽沒放棄,指著我,那是阿內,這是伊某。媽語調愉悅,六舅也快聲問她要不要去臺灣,他來帶她去。我再一次告訴自己,沒用的,外婆聽不見的。六舅說,外婆最近不愛講話,老愛睡覺。只幾秒鐘沒人逗她,她頭一偏,又要睡。外婆總算是有醒來的時候,她朝我們笑,神態柔和,我握她手,她的手很溫暖。我坐回去,她還在笑。我沒在房間待久,到外頭抽菸。冷風習習,我蹲坐門前矮石,天圜無雲,一排陰黑雲沫壓著另一排陰黑雲沫。風過,不遠處有籃球跳動聲,稀稀疏疏。三舅也回來看中風的外婆,問我怎不進去,坐在這裡吹風? 我進出了幾次,拍了些照片。那天夜裡,我、妻、六舅以及參訪的記者朋友住宿飯店,我整理隔天要用的器具,拿數位相機,刪除或保留照片。我幫外婆拍了些照片,包括一組十五秒的錄影。畫面裡有六舅、媽、妻。外婆只是微笑。菲傭在她完全裸白的頭髮上綁了兩個辮子,繫著玲瓏可愛的紅結。妻牢牢握著外婆的手,外婆後來也握著我,牢牢地。我睡了一覺醒來,才凌晨兩點多,妻已睡沈,我掩著棉被,縮著縮著,試圖再睡。我越努力睡,越覺得自己越像一隻手、那隻被外婆牢牢握著的手。我掙開她,我走到外頭,一個被當時的我疏忽掉的溫度跟巨大卻在夜裡不停朝我伸將過來,握住我。外婆怎麼忽然老了,我不安地進進出出,原來還是一種抗拒,抗拒自己長大,同時抗拒她變老、變啞,變如嬰兒。 我是在逃離,還沒到跟參訪團約定來接的時間,便急說時間快到了,跟妻、舅到中央公路等候遊覽車。中央公路上居然不見森然貌美的木麻黃林,新植的樹栽還幼,路的兩旁似被淨空,路仍筆直,卻似斷截。我問導遊,方知八七年登恩颱風來襲毀了一部份,再被人為疏失悉數毀滅。路周圍,一片空蕩,路後方,滿眼瓜田,路前方,卻還是我獨自騎著單車,載著魚,數一團團林蔭,興高采烈轉進榜林村九十九號。 那一年,外婆七十歲,我十二歲。
-
楓園情
(一) 去年深秋 熱忱的邀你到楓園賞楓 而你卻說 這兒的楓葉不如想像中的美 你的話 遂化成了一陣風 蕭瑟了滿地落葉 而我 只能撿拾那黯淡的葉如凋零的心 那時,第一次聽到葉輕輕喊疼 今年 再度邀請你 你 推辭了 只好 自己一個人 去賞楓或者去告別 今年的楓葉火紅般美麗 卻溼紅我的眼 陣陣秋風輕扶翩翩起舞的楓葉 響起的卻是哀淒的輓歌 心也跟著微微顫抖如風中的葉 這一次 終究 未帶走任何一片楓葉 畢竟 破碎的心 是拼湊不起來的 (二) 你說 她迷戀於美麗的事物 所以當你驚艷於滿溢的楓紅 你迫不及待與她分享 她去了 不讚嘆滿山遍野的美 只皺了一下眉 輕輕的 卻重重地擊在你的心坎上 而你仍癡癡的以整年的時間呵護那片焰紅 今年 楓園的楓燒得更是撲天漫地 也燃烈了你熾熱的心 你再次邀約了他 但她 卻推辭了 只留一場雨予你 這次 葉真落了 恍然間 懸掛在樹上的 是你哭紅的眼 你也該清醒了吧 她 終究不是個能陪你賞楓的人 (三) 世間的情愛本無道理可言 那狂風 本應屬於冬季 若闖入秋天 只會讓楓紅掉落 而我漂泊的個性裡 藏有風的靈魂 所以 對於你的好 我只能心領 所以 當你以整片的美鋪陳在我眼前 我只能皺眉 藉以驅逐那陌生歉疚的眼 而當你又不識趣的邀約了我 那時你熾熱的心幾乎燒著了我 我遂只能後退 並離得遠遠的 我知道 這一次 我必須拒絕你 堅決且瀟灑如風的 或者還原我本性的 用最無情的方式 來回報你的自作多情 我是迷戀美麗事物的 可你知 自由中有最美的視野
-
向榮行──第十九驛站的迴響
年年,秋蟬夜夜長鳴 恆於生之旅的每一個驛站中 激發盪漾湧動的心湖 生之喜;生之怒;生之哀;生之樂 在時間與空間交錯上 萬千感悟縈懷昇起 生命穿梭歷史的長廊 在無數的驚濤駭浪中揮汗掙脫 而走上了第十九個人生驛站 於欣欣向榮的行程上 一心循著軌道拓墾 而累積了每一朵生命的火花 溫馨繚繞;醇情濃濃 生活注入盎盎勃勃的豐盈 常以虔誠感恩的心懷 叩謝世上一切的寵渥與恩懌 遂切切在意的綴拾希望的經緯 瞳孔中終究有了明確的方向 年年,秋蟬夜夜長鳴 於秋高氣爽的碧空下 於青山綠水輝映綴飾中 生日的歌聲淺吟而起 祝福串成圈圈熟稔的親情與友情 謹記所生之莊嚴 年年秋蟬時分 是一個積極醒目的前進指標 具體創造每一個日子的鏗鏘
-
輪迴之說
你問輪迴是什麼 眾人怎能答你? 關於它有許多正解 紛飛若雨若霏羽化成蝶。 不過是蝶失落了雙翼 殞落於人間尋覓居所罷了 為此我聽說了三夜的微細耳語 今日並試圖用眼確認 是否融入無解的宇宙洪流 才是它最美麗的永恆。 所以我答你 如你問我的 那般因緣 那般冥冥注定而令人悸然的存在。 所謂輪轉不息的未了之夢 正是前生未盡之緣、未贖之罪 穿梭時空後以葉的姿態向你飄飄落定。 花開葉落不過是紅塵一夢 你可以直行踏過 或選擇淺淺彎身 拾起葉上的珠露盈握掌心。 不過如此,人生一夢閃爍如夏日晨星。 你問我輪迴為何 為此我凝思久久,久久思凝。 那夢 那蝶 那 虛幻若真若影的 今生前世 只待你躍入就是永恆。 九十二年一月二十七日一稿 九十二年二月十一日完稿
-
盡心盡力都是贏家
人生到處都有競賽,每一次競賽都會在名次上分出高下。但是,名次只是某一個面向的指標,它不能代表全面性的表現。我認為,只要真正盡心盡力去做,每個人都是贏家。 競賽的輸贏只是一時的,若站在歷史的角度,將觀察評比的時間拉長,能真正受到肯定,並不一定是獲得名次的人,而是對別人貢獻最多,活得最精彩的人。 聯考時的榜首,在放榜時非常風光,但是幾年後就被社會遺忘。反而,許多被大眾肯定的人,並非當年考場上的常勝軍。很多成名歌手(包括已經成為巨星的張惠妹小姐)都出自於已經停播的老牌節目「五燈獎」,但是很特殊的情況是│他們並不是一舉獲得五度五關的得獎者,也曾經在半途被挑戰者奪走獎盃。 一時的勝利,並不足以代表是永遠的贏家。一時的失利,也不代表永遠不能翻身。 以競爭激烈的第二屆台北市長選舉為例,代表國民黨參選的馬英九,經過激烈的角逐之後,以第一高票當選。從民主政治的層面來看,馬英九先生當選,的確是實至名歸。 但是,高票落選的第一屆市長陳水扁先生,選舉期間做的文宣十分有創意。不論是「扁帽工廠」的意念,還是孫中山先生:「我覺得阿扁市長做得不錯!」默劇大師卓別林:「阿扁市長做得不錯,我沒話說!」蒙娜麗莎:「阿扁市長做得不錯,我微笑!」:::等,都令廣告業界的專業人士印象深刻。 得票最低的新黨參選人王建先生,在辯論時表現的機智和幽默,教人為之傾倒,他堅持「乾淨選舉」及「母雞帶小雞」的愛心,也讓許多人深深感動。 市長的任期只有四年,卸任之後,視他的政績好壞,會有客觀的口碑。但是,將來幾十年之後,當懷舊的人們再度提及這場選戰,三位候選人克盡全力的表現,各自仍會獲得佳評! 人生,無可避免的有許多競賽,其中不得不以一些公認的標準分出勝負,甚至有些競賽,連所謂「公認的標準」都沒有,就必須有人出局。 每天在市場上為業績打拚的推銷員,有時候已經盡心盡力去進行銷售努力了,卻因為對手說服客戶「綁標」(註:以要求特殊規格篩選競標者),而失去應該到手的訂單,無法順利達成公司訂的業績標準。如果為此而懷憂喪志,豈不是浪費青春。 感情的事,也是一樣。失去一段感情,並不代表「輸」,只要曾經盡心盡力經營感情,懂得付出,也知道回饋,感情結束後,至少贏得自己當初的純真,都不值得那麼傷心難過。 若說:「得就是失,失就是得!」也許境界太高,不容易被所有的人接受。但是一時的失敗 ,絕對不能夠左右一生的輸贏。唯有自己盡心盡力的態度,會成為輸贏的關鍵。 有人將盡心盡力解釋得很好,他說:「盡心盡力對跑道,盡力全力衝刺。」問題是:有沒有盡心盡力去做?只有自己最清楚。無愧於「盡心盡力」這四個字的人,絕對是贏家。
-
流動的雲
是怎樣的大地啊 我想問問活潑的風 是怎樣的屋宇 可以問問飛翔的鳥兒 雲和大地 千古來有談不完的愛戀 屋宇 透過玻璃窗 讀著大地 生命奇幻的故事 藍空 總是為雲朵 編織一抹憂鬱 於是 雲 只有流浪 讓心 像走馬燈 是大地變幻的色彩 為流動的雲 譜一曲 溫柔的樂章 屋宇 是雲 最好的驛站 傾聽 雲 屬於天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