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熱潮
終於爆發了一季的熱潮 到底是南半球還是北半球呢 似在非洲的黑 穿上薄長袖好遮掩 紅到發紫的皮膚 (或遮不住內心的熱?) 設想柏油路面融化的可能 昨夜裡高溫不退 電風扇發出抗議的聲音 總感覺自己 再無法等閒視之 是否也要趕赴罷免的熱潮 彷彿除了外面世界之外 沒有人會自己笑自己 笑的是你吧 握在手中的進度已到第幾階段 知道民生開花 才是當前之急 趕緊開冷氣降溫 是的瞬間 整個人進入到冰窖裡頭 可以快樂的唱吧 可以無所遮掩地說出心裏話 我已經來了 這裡是市中心的大樓 可以擁有屬於自己的天地 純粹的夢
-
花中睡美人
荷花大家都不陌生,其實它們就是荷塘中,高舉葉片與美艷花朵的夏日仙子;來到荷塘旁邊,賞荷之餘,順便享受一下「荷風扇暑」的美好況味。 今夏賞荷之外,順便欣賞睡蓮一下,也饒富逸趣;葉片與花朵漂浮在水面,白天開花,晚上閉合,十足是個「花中睡美人」,因此贏得許多人的青睞喔! 睡蓮的花朵,色彩相當豐富,加上排列成多層的花瓣,著實讓人賞心悅目;那日前往蓮池,滿池蓮葉與花朵,驚見日影落入蓮池,蓮花、蓮葉與日頭的身影,相映成趣,於是將它們拍攝下來,於是「蓮池日影」,便成為今夏欣賞睡蓮,讓人難以忘懷的美麗風情畫呢。 看來寧靜優雅的睡蓮,不但適合觀賞,讓人心生愉悅,同時也是多用途的水生植物;當然看到美麗的睡蓮,不由得想起,日前蓮池賞蓮之際,忽見一隻夜鷺,也前來共襄盛舉。 瞧!夜鷺站在蓮池中間的凸出物,牠不但靜靜賞蓮,也靜靜注視著池中動靜;高雅的姿態,如同文人雅士一般,動靜皆宜,也算是來到蓮池,欣賞睡蓮綽約風姿的另一項收穫吧!
-
絲瓜情
那天一清早,和老公去中埔鄉間閒逛時,無意中看到一片彩繪,將我們帶進了義仁社區,驅車不久看見一大片黃黃的絲瓜花滿,真的美不勝收,吸引住我們的眼光,我提議下車照相,「都市佬」看著花發呆,老公對著我說:「絲瓜,原產於印度次大陸,被引進世界各地,在東亞地區最廣泛種植。絲瓜花是單性花,雄雌異花同株,只有雌花才有子房,可以結出飽滿、好吃的絲瓜。」 照完相後,我好奇地走入園區,仰頭看到滿滿的絲瓜,掛滿整個網室園區,我快樂的遊逛在整園,彷彿是自己辛辛苦苦栽種出的成果,此見絲瓜園的主人來打招呼,他笑的說著:「我種的絲瓜條條翠綠鮮嫩,吃起來更是清香爽口,而且完全沒有用農藥,讓你們吃得安心,同時絲瓜還有美白護膚、防癌抗衰老,增強免疫力的功效。」 看著豐碩的絲瓜,我開口問:「一條賣多少元?」主人說:「此刻是當季的食材,所以五條才賣一百元。」買了付款後,老闆還多加了一條。 中午回家後,我們便迫不及待地煮絲瓜粥,看著老公先以電鍋煮稀飯,而絲瓜切片在炒鍋以少油炒過,加點紅蔥醬、加水,鍋蓋燜熟軟,打開鍋蓋加入粥,加水調整湯量,再加少許鹽再煮一會兒,便盛上桌,老公還準備其他醬料、花生、配菜等,全家便開心吃起來!大家吃得津津有味,女兒還大聲喊著:「我吃三碗,已經覺得吃得很多,沒想到爸爸還比我多吃了兩碗。」那天中午一大鍋的稀飯,就在我們彼此歡樂聲中快樂結束。 再次造訪絲瓜園,只不過一週而已,花開得更茂密,開出的絲瓜更多。園主范小姐說:「現在正是絲瓜結果時刻,因此我每天都會前來巡視,以防絲瓜過熟不好吃。」當然這次我們用了兩百元,帶回整整十四條絲瓜,暗想著分送給好友。 第三次造訪絲瓜園是端午節慶前,教會給予每個老人一顆粽子時,我也興起送給所有參與關懷巷弄團體的老人們每人一條絲瓜,讓他們也能好好分享這份愛。看著他們開心拿著絲瓜照相,我的心也跟著活躍起來。想著過幾天,老公畢業四十多年的大學同學會,我們應該也會再次拜訪絲瓜園,讓同學們也分享到我的這份絲瓜情。
-
【小說連載】大箍呆
可是不管如何,為了母親、為了家,他必須把握機會,只要來福嬸帶來好消息,不管女方開出什麼條件,在他的能力範圍內,他絕對會答應,絕對不能錯過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一旦錯過,不知得等何時機會才會重新來到,說不定等母親辭世時還沒有著落。而且他也相信,女方總不致於像當年秀香出嫁時,母親向美卿姨索取那麼多聘金和豬肉吧! 雖然這些聘金仍然保存在母親的箱子裡,但她已臥病在床,想復元已是不可能。即使留下再多的錢財,想帶也帶不走,最後還是歸自己所有,將來可任由他取用。儘管哥哥拿妹妹的聘金幫自己討老婆有點不可思議,然這是環境所逼,只要自己不出去宣揚,又有誰會知道呢?更何況有部分是他販賣家畜和農產品所得,全部交由母親保管,並非全是秀香的聘金。 總而言之,錢是他們家的,並不是偷來的,也不是發了橫財。倘若用這些錢去娶妻,他也問心無愧,不都是為了要照顧癱瘓在床的母親麼?而且母親也曾經說過,這些錢就是留著要幫他討老婆用的。但卻也因為母親的個性使然,導致她惡名遠播,方圓十八里,沒有人不曉得虎嬸仔這號人物,所以才會沒有媒人願意上門幫他說親。 而當母親中風癱瘓在床,在農事與家事兩頭忙時,不得不放出求偶的風聲,希望有人不嫌棄他家的家境,願意和他共同來照顧母親。終於他的呼聲被媒婆來福嬸聽到,主動來說親。但他在意的是一個能照顧母親的女子,至於女方的家世、身世和高矮胖瘦或美醜,他一概不去過問,甚至一點也無所謂。認真看來,他決定的似乎有點草率,可是為來為去,全都是為了照顧母親,於此,卻也能看出他內心的焦急。(一七六)
-
從金門人的大陸性格與海洋性格,談金門文學的兩種類型
首先申明,大陸性格與海洋性格並不是單一、固定的概念或範疇。甚至,時而是充滿矛盾、弔詭的。譬如說海洋性格是開放、包容的,但大陸性格何嘗就沒有開放、包容的性格特徵?所以這兩種性格是有其游移和辯證性的。 金門人具有兩種文化性格,分別是大陸性格和海洋性格。大概地說,大陸性格是包容、保守、封閉、故舊、安土重遷、傳統……。海洋性格是侵略、開放、外顯、動盪、反傳統、創新、求變、敢於冒險……。大陸性格是第一性,首重在基礎、根柢;相對下,海洋性格是第二性,是派生的。首重在裂變、衍化、發展。兩種是為一而二、二而一的東西。而這兩種文化性格的形成,又可以分別從「自然地域和歷史背景」、「現代性」這兩方面來看。 我們先看自然地理暨歷史社會背景:金門先民基本上源自河南固始一帶,務農,屬大陸性格,但固始地處河南省東南隅,南依大別山,北臨淮河,屬北方與南方、中原與江淮的交匯地帶,是南北交通的樞紐、文化交流的中心,另一方面也善經商,所以也有善變的海洋性格潛在因子。唐代,來自河南幾次大規模的軍事討伐及移民,使得閩南泉州、漳州一帶逐漸開發。為和當地原住民區別,這些從河南來的中原氏族,便以「河洛人」自稱。河洛人遷居閩南後,由於地緣關係,內在的海洋性格因子也受到召喚,便開始造船出海,商賈販運海外,其海洋性格得以日益發展而彰顯。 金門族群大陸文化性格的一個具體表現是宗祠文化活動,宗祠古禮的祭祖儀式,金門保留得最完整。金門的土地面積約有150多平方公里,各姓宗祠有162座,密度為全台灣地區之冠。這無疑就是大陸守故性格最具體的象徵。 金門海洋文化性格的表現是,16世紀中葉以降,東亞海上貿易盛行,已有不少金門船員往來於日本長崎之間。由閩南人於1628年所建立長崎福濟寺,目前仍存有339座墓碑,其中約四分之一的墓主籍貫是金門,可為實證。除了長崎,日本神戶也有許多福建金門人所創立的商號會所。 清朝同治年間金門人大規模下南洋;1842年廈門正式開港、1860年華工出洋合法化,吸引了包括廈、漳、泉及金門的大批青壯人口外出謀生。 到了19世紀中葉,隨著1859年橫濱、長崎、函館開港(史稱安政開港),金門人再次東渡:試舉三位在日本長崎的金門商人、貿易商號的經營主。新頭陳國樑家的泰益號、山后梁有道家的和昌號、英坑黃聰明家的福興號。黃聰明於1897年創辦福興號,址在新地七番地。黃聰明在事業發達時返回英坑老家興建宅第「奉直第」,這是一種開放進取的海洋性格和安土重遷的大陸性格二合一的具體表現。 再從現代性看:現代性這辭彙有其文化、政治學、哲學、社會學,甚至音樂、美術等藝術審美意涵,法國哲學家米歇爾.傅柯(Michel Foucault,1926-1984)的看法,他把現代性理解為一種態度,而不是一個歷史時間概念。他所說的這種態度,指的是人與當代現實相聯繫的模式,一種思想和感覺的方式,行為和舉止的方式,這種方式標誌著一種歸屬,最後,表現為一種的精神氣質。 依德國社會學家韋伯(Max Weber1864-1920)所言,人們現在通常所稱為現代性的這一個時代,是以理性化為基本特徵的。這種現代性特徵是在西方的啟蒙運動過程中形成,日後逐漸型塑、確認「理性」及其「主體性」為其基本核心(康德為及其大成者)。而這種人與當代現實相聯繫,體現在各個方面,它既表現為西方文化的世俗化過程,也表現為現代社會的發展過程,又表現為日常生活受到文化的社會的理性化的影響。現代性既是全球又是區域性風潮及運動。 我們這裡講的現代性,主要是指現代性本身的一種動能、一種規範法則:衍化、裂變、自我逆反。海洋性格是由大陸性格衍化而來。同樣的,大陸性格也是海洋性格的一種物極必反。把現代性的「自我逆反」特質講得最透徹的,想是霍克海默和阿多諾兩人合寫的《啟蒙辯證法》,這裡的啟蒙並非指發生在18世紀歐洲的啟蒙運動,而是對滲透在人類社會文化中的進步思想的總稱。其基本特徵是把對德國希特勒的法西斯主義之批判追蹤到啟蒙精神的自我摧毀,把納粹的種族滅絕歸因於科學的邏輯,進而對西方社會和思想進行批判。發跡於西方現代性的進步觀法則是一路往前捲滾,直到把自己也毀滅為止。但我們這裡講的現代性的自我逆反、自我否定,指的是事物不滯留原地、都具有趨向對立面傾向的這種特質。在這種現代性的趨動力之下,大陸性格和海洋性格雙重向度地彼此流動。 緣於現代性的啟蒙理性具有一種自我逆反、自我否定的特質。而把現代性的兩面性、自我逆反的本質,講得最直白、最具意象的人,則是寫《惡之華》的波特萊爾,他說現代性一面是永恆的臉孔,但它的另一面是瞬間、剎那。我們或許可以比附地說,大陸性格是永恆的一面,海洋性格是瞬間、剎那的另一面。 現代性這種雙面向性格,主要是啟蒙理性精神之神祕質變的產物,但無疑也是思想與社會結合的產物。金門人一方面安土重遷、封閉、確定、守故……等等,另一端就是動盪、不安、流離、不確定性、游移、衝撞……。這種精神文化的質變,從阿多諾的啟蒙辯證法、波特萊爾的現代性兩張面孔、盧卡奇的總體性歷史辯證法等等,都可一一窺透出來。 大陸性格和海洋性格兩種文化性格衍化,或者說是形塑出來的兩種文學類型大約如下:一是強調人與土地的關係之鄉土文學,二是強調主體性,個體性靈的現代主義文學。 鄉土文學例子如盧若騰的詩文,基本上他算是偏大陸性格的鄉土文學,他的現實生活雖動盪不安,但內在保有一顆持定的心。身逢社稷顛危之際,心仍穩若磐石,憫念弱者,觀其《島噫詩》反映現實,如〈甘蔗謠〉、〈蕃薯謠〉、〈老乞翁〉、〈哀漁父〉、〈抱兒行〉、〈田婦泣〉、〈海東屯卒歌〉、〈哀烈歌為許初娘作〉等作品,所詠都是反映戎馬倥傯中的社會狀況,其詩可作史料解讀,所以後人稱讚其為「詩史」。 (上)
-
聽 雨
我會想起寂寞吞噬的聲音 夜,試探撩起妳頭髮 困在雲裏的迷濛 看似答案 細讀 踮腳在天井 抬頭吃雨 讓舌蕾習慣溼潤 感覺春天的氣息 窗上玻璃如紙 寫一個名字 暈染開成思念的花 淅淅瀝瀝 名字編織在音符裏 一滴一滴喚醒自己 雨是溫柔下著 像妳離去的吻 短暫相遇 藏好軟弱雀躍靈魂 滂沱大雨開始醞釀 相擁或轉身 都有淚水 無聲 盡管是雨中 下一秒 歌聲隨春天跳舞 看見你在情人節雨中 時光如果 如果埋下一顆種子 我會留在 潮濕土地慢慢發相念的芽 默默聆聽風 交互穿梭輕聲的雨 是你 我失去孤寂擁抱 逃過三兩件戒律清規 放棄關心相信 讓一疊信箋自在泛潮 長出相思的霉 (稿費贈大同之家)
-
天使便利商店
夜晚的城市,被無數霓虹燈點綴得溫暖而陌生。 街道很靜,靜到腳步聲被拉得很長,像是這座城市唯一的回音。緊握著手機,螢幕上通訊錄來回翻動,名字一個個閃過,卻沒有一個能說話的人。 抬起頭,發現自己走進了一條狹窄的小巷。這裡沒有超商該有的刺眼白光,只有一盞溫柔的燈,靜靜地照亮門口。 玻璃門上字跡斑駁,像是經歷無數歲月的洗禮: 「天使便利商店」! 這間便利商店與想像中不同。玻璃門上沒有貼促銷標語 ,沒有琳瑯滿目的商品,只一張溫暖的木質櫃檯,後面站著一個穿著純白圍裙的店員。 那店員看上去不屬於這個世界,笑容安靜得像是一種等待。 「歡迎光臨」他的聲音像一陣微風,「這裡賣的是心靈補品。」 視線沿著他的手勢望去,櫃檯後的架上,擺滿了一個個透明玻璃罐,每個罐子裡都盛裝著某種無形的東西。標籤上寫著: 「一個擁抱」、「一分鐘的勇氣」、「一段遺失的記憶」、「一個最後的道別」。 「你可以買任何東西」,店員輕聲道:「但只能選擇一樣。」 我視線落在「一分鐘的勇氣」上,指尖微微顫抖。 店員微笑,將玻璃罐遞過來。罐子裡沒有任何實體的東西,卻散發著一種說不出的重量感。 「勇氣不是給你答案,而是讓你踏出第一步。」店員說,「但之後的每一步,都由你自己決定。」 低頭看著玻璃罐,心跳莫名加快:「那一分鐘之後呢?」 他沒有回答,只是輕輕的笑:「你會知道的 」 握著玻璃罐,站在寂靜的街頭,胸口的悸動難以平息。 手機螢幕亮起,通訊錄裡的名字清晰地顯示著──她。 曾經最親密的人,卻因誤會漸行漸遠。她曾說:「如果有話要說,就直接說吧。」但我總是猶豫,總覺得時間還長,總以為會找到更好的時機,結果,時間把一切帶走了。 手指顫抖的滑開螢幕,深吸一口氣,撥出了那通等待已久的電話。 第一聲──心臟狂跳。 第二聲──手心滲出汗水。 第三聲──世界彷彿停止運轉。 「喂?」 熟悉的聲音讓我鼻腔發酸,像是被什麼東西狠狠撞了一下。 閉上眼,玻璃罐在手中變得輕盈,彷彿勇氣已經滲入了血液裡。 「……我想你了。」 電話那頭的沉默,像是即將開花的寂靜。 「以為你永遠不會打來了。」聲音裡沒有責怪,只有一種歲月沖刷後的溫柔。 那一刻,我終於明白:幸福與遺憾,真的只差一分鐘的勇氣。 風輕輕吹過,回頭望向那間小小的便利商店。 但它已經消失了。 店員的笑容還在腦海裡,最後那句話,像是一種解答: 「勇氣只是一個起點,之後的每一步,都由你自己決定。」 手心攤開,玻璃罐已經不見了,只剩一陣微熱的餘溫。 這一次,沒有錯過。
-
【小說連載】大箍呆
來福嬸不也明說:「要不是你娘癱瘓在床不能言語,憑她那種三口灶點無一把火的狡怪個性,又有誰敢上你家幫你做媒。」總而言之,為了有一個不能跟村人和睦相處,以及虐待養女而聲名遠播的母親,凡事他必須認份與認命,不能怪別人。但今天竟然有媒人進門來幫他說親,為的是母親已癱瘓在床不能言語,不會亂罵人,也不會因不順她的意而與人爭吵;甚至也因為他降低了擇偶條件,才會有媒人願意上門來。 可是來福嬸雖然說得很好聽,她說她幫人做媒是做功德,實際上大家都心照不宣,她為的還不是媒人錢和媒人肉,不可能「食飽閒閒」四處做功德,那是不符合常情的。但那畢竟是她的事,只要能促成這件親事,讓母親有人照顧,讓他可以專心在田裡工作,免得蠟燭兩頭燒就好,如果她要索取加倍的媒人錢和媒人肉,他也願意給。 但對於來福嬸想幫他介紹的這個女子,為什麼已超過適婚年齡還是小姑獨處,不免讓他有點疑惑。而且聽來福嬸說,雖然長得矮小,年紀也稍為大一點,但家事農事樣樣行,亦非是跛跤破相,將來一定是一個賢妻良母。像這樣的一個好女子,應該早已嫁為人妻、過著幸福的日子才對,怎麼會到現在還未嫁人?難道是他們的姻緣早已天注定,兩人才會受到時光的蹉跎而等到現在?還是媒人喙糊纍纍謊話連篇,說的都不是事實?(一七五)
-
不可隨便下跪的文化背後
古人說:「男兒膝下有黃金」,意思是每個人都有獨立的人格,都是該被尊重的,不可隨便對人下跪,更不可隨便叫人下跪。之所以只說男、未說女,是因為古代重男輕女。如今性別平等,女生也有獨立的人格、也該被尊重,所以男女膝下都有黃金。 但是在國中任教的巧珍卻發現:現在有些小孩動不動就下跪,而且是雙膝跪地,例如:要找文具,就跪在自己座位旁翻書包;要問同學問題,就跪在同學身邊講話;累了,就跪在教室地上。巧珍已經五十多歲了,難以接受現代青少年的隨興,覺得不成體統且有礙觀瞻,所以總不免念叨道:「不要跪著,男兒膝下有黃金。只能在特地場合跪天地、跪父母,平常不可隨便下跪。」有的學生聽了就站起身來,有的卻不願起身,如果跪的是女生,有時還半開玩笑地說道:「我不是男兒,膝下沒黃金。」由於此舉倒也無校規班規可管,巧珍只能多勸導幾句,學生若仍堅持要跪,也只好暫時算了。 不過,如果學生來導師桌旁問作業的問題時,突然噗通一聲跪下,巧珍一定立馬站起離開座位,並令學生站起,若學生還跪著在寫作業而不立即站起,巧珍一定站立在側後或乾脆走開,絕不讓自己處在跪立者的對面。雖然台灣習俗只說被長輩跪會折壽,但巧珍直覺被任何人跪都是承受不起、不會有什麼好事,所以避之唯恐不及。反觀班上學生往往被同學跪著也談笑自若、不以為意,真是替他們捏把冷汗。 有一天,巧珍看到隔壁的班導正在走廊上訓誡他班上的一群學生。原來是一位男同學A在網路上寫了對一位女同學B不禮貌的字句,到校時,班上一些學生議論紛紛,認為A必須對B道歉;在道歉的環節,圍觀的同學中某位提議道:「下跪道歉!」A竟也不假思索、嘻皮笑臉地就雙膝著地;跪下後,同學們正嘻嘻哈哈、瘋瘋癲癲地絞盡腦汁,想要A說或做些什麼表達歉意,導師經過看見了,趕緊令其站起,並把所有人訓了一頓。剛開始,有學生還振振有詞地說:「是A先對B開黃腔耶!」這位導師說道: 「A對B開黃腔,可要A對B口頭致歉,或是告知導師,由導師告誡、告知家長,依校規處理,不可以要求同學下跪,因為下跪是侮辱人格,是很嚴重的事情。每個人都會犯錯,那如果你們以後一犯錯,我就叫你們下跪,你們覺得可以嗎?如果是你的家人,在外面犯了一個錯,就被要求對別人下跪,你能接受嗎?」說著轉頭問B:「是誰叫你下跪的?你有反抗嗎?」 B同學卻笑咪咪地說:「我也不知道是誰,我覺得還好啦,只是好玩嘛!」這位導師訓誡道:「下跪是很侮辱人格的事,有人要你下跪,你不能隨便就下跪,如果對方強迫,你要說不行,不然就離開現場,來報告老師,在校外的話就去報警。你不能自己覺得無所謂就下跪,那你爸爸媽媽若知道自己兒子在外給別人下跪,會是什麼感受?你被要求下跪,老師幫你講話,你卻說只是好玩,讓其他人都覺得老師多管閒事,小題大作,那以後若又有人叫你下跪,還有誰要幫你講話?」 接著,這位導師說了「隨便下跪會害人折壽」云云,學生們雖然不再回嘴,但表情很不服氣,內心大概很不明白:「下跪」這個動作到底有什麼大不了的?如果他們不滿意老師能夠處罰的方式(口頭告誡、告知家長、記警告),為什麼不能依同儕能接受的方式解決?以A同學來說,他寧可下跪、不想鬧大(被班導和家長知道),為什麼不行?這些學生們還覺得剛才明明很歡樂的氣氛,被狀況外的班導給搞砸了,真是掃興;至於從下跪扯到折壽,那更是迂腐迷信到極點了! 巧珍回到辦公室,她深知這位導師的用心良苦、語重心長,絕非在說迷信之事;但血氣方剛的學生此刻未必能理解,可能要再經過多年歷練後,回頭想想才能領悟。想到最近正在講授陳之藩〈謝天〉,與此事頗異曲同工。「感謝老天爺」並非只是迷信,而是表達感恩的心,是一種謙遜、不居功的胸懷。而「隨便下跪會害人折壽」的說法,看似迷信,也蘊含著尊重自己及尊重他人的老祖宗的智慧。 人生天地間,頂天立地,行得端、坐得正,坐有坐相、站有站相,不宜隨便雙膝跪地、矮人半截,若須尋物、撿物或低頭請教,可以蹲其身,再不濟也只可跪單膝;若動輒跪雙膝,就是不夠端莊、沒有規矩。事實上,以巧珍多年教書的經驗,動不動就雙膝跪地的學生多半過於好動,不守常規,從來沒有品學兼優的學生會有事沒事就跪在地上的。 若是犯了過錯,要誠實面對、誠懇道歉、切實改過,除非犯的是殺人放火之類攸關性命的大錯,否則不須進行貶損人格尊嚴的下跪道歉。「人必自重,而後人重之;人必自侮,而後人侮之」,如果自己都不自重自愛,別人就更不會予以尊重了!另一方面,做出「要求別人下跪」這種惡劣言行的人,必是得理不饒人、心胸狹隘、毫無禮貌和同理心,以老一輩的話來說就是「造口業」;在別人因小錯而對自己下跪時,還高高在上毫不迴避,亦是不懂得設身處地、沒做到「得饒人處且饒人」,以老一輩的話來說就是「有損陰德」,久而久之必會因為人處事的不當而遭遇困厄,那麼是否「折壽」不得而知,但也會應了「善惡到頭終有報」這句話。人生過得不坦蕩、不自在,再長壽也無用,所以隨便下跪之害,與「折壽」亦相去無幾。老祖宗要勸導人們和睦相處,以「折壽」之說警惕世人不可輕易下跪,實則是希望人們都能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啊! 再以現代道德規範及法律規定來看,要求他人下跪可能涉及「霸凌」、「強制罪」、「公然侮辱罪」,旁觀者若積極參與或助長霸凌行為,可能會因侵權或共犯等理由,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社會新聞中,也不時有人情緒失控、要求對方下跪道歉,引起路人側目,相關影音被上網公審,相關人物被移送法辦。奉勸年輕學子及社會大眾:別再把下跪當作解決糾紛的選項之一了!
-
回眸
如果站立不動 無數的紅葉將變成 思念的碎片 單薄透明 輕輕搖醒黃鸝鳥 等待夢幻腳步 薄薄的香自髮髻 溢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