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小說連載】大箍呆
大箍呆沒有再回應她,既然母親急著為他成家,他只好接受她的安排。但婚姻這種事,似乎也不能強求,必須靠緣分,只要緣分一到,便可水到渠成。可是媒人喙糊纍纍,若想要覓得一個好姻緣,勢必得由老天爺來安排。可是,往往天不從人願,因為凡人無法與上蒼相抗衡,倘若不接受,也得承受祂加諸在人們身上的苦痛。 第十三章 可是左等古等,等了好幾個月,媒人並沒有為虎嬸仔帶來好消息,但她卻在一次與鄰人爭吵時,因情緒過於激動,導致血壓飆升而中風。只見她右肢癱瘓,臉部歪斜,眼球偏向一側,口齒不清,無法理解或表達,嘴角又不自主地流口水,大小便也無法自理,身為獨子的大箍呆,必須擔負起照顧之責,可說是家事與農事兩頭燒。即使秀香偶而地來分擔他的工作,畢竟她有自己的家庭和孩子需要照顧,往往都像蜻蜓點水般,來也匆匆、去也匆匆,但大箍呆亦能體會她的難處,並沒有怪她不盡孝道,自己一肩扛起照顧母親的責任。 雖然餵食沒有問題,可是大小便幾乎都拉在褲子裡,而且又不定時。或許尿液較好處理,只要幫她換一條乾淨的褲子就可以,若是大便沒有即時清理,除了沾滿褲子,臀部也會沾著糞便,必須先清洗過後再替她換褲子。而滿是尿騷味和屎味的臥房,可說是臭氣沖天,沒人敢靠近,搞得大箍呆一個頭兩個大。(一六五)
-
【小說連載】老子西行
公元前六世紀末,周室衰微,禮崩樂壞。這時孔子的儒學才剛萌芽,釋迦牟尼的佛教還沒誕生。當時老子任職周王室檔案館,負責典藏文獻、檔案等工作。老子有通天徹地之能,但行事低調,從不顯露。 西元前六三五年,周王室發生內亂,楚國趁機入侵,搬走大批典藏。亂平後,老子遭到免職,隨後潛隱清修,與孔子時有來往。《史記‧老子韓非列傳》:孔子問禮於老子,離去時對弟子們說:「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游;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罔,游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矰。至於龍,吾不能知其乘風雲而上天。吾今見老子,其猶龍邪!」孔子將老子比喻為龍,可能是第一位知道老子具有超能力的人。 老子或許對時局心灰意冷,或許別有用心,決定離開中土,西出函谷關,前往西域看看。函谷關關令尹喜,本是天水人,和西域頗有淵源。他母親在一次午睡時,夢見天上降下紅色的雲氣,如祥光般籠罩在身體周圍,不久便有了身孕。尹喜出生之時,家中久旱的田地竟奇蹟般長滿了潔白的蓮花,香氣彌漫數里。長大後的尹喜,眼睛炯炯有神,光芒四射;身體修長挺拔,神采奕奕;雙手下垂竟過膝蓋;體格魁梧,儼然有神仙般的容貌。 尹喜從小便癡迷於古代典籍,尤其擅長星宿天象。他為人低調謙遜,樂於助人卻不圖名利。他曾擔任周朝的大夫,因精於觀測星象,預知天象變化,遂上書請求調任函谷關關令。由中央大員,自願調任邊境,當個關令的例子古今似乎不多見。 一日尹喜夜觀天象,驚見東方有紫氣向西湧動,氣勢磅礡,綿延數千里。他心中大驚,掐指一算,大喜道:「此乃聖人西行之兆!」於是,立刻命人將函谷關內外的道路仔細清掃乾淨,又將關內的客棧、驛站打點整齊。隨後,他召集所有關吏,鄭重地囑咐道:「若有器宇非凡、車服脫俗之人前來,切勿放行,速速稟報!」 不知過了多少個日日夜夜,這天,一名關吏神色緊張地跑來稟報:「大人!有一老者騎著青牛,正要過關。那老者神態不凡,似乎不是個普通人!」尹喜聞言,雙目放光,興奮地說:「今日我終於能見到聖人了!」他連忙整理好官服,三步並作兩步衝出官署。 只見一位白髮蒼蒼的老者,正安詳地騎在青牛上,面容慈祥,目光深邃,渾身散發出一種超凡脫俗的氣質。尹喜一眼便已確定,此人就是他日夜期盼的聖人,當即撲通一聲跪在地上,懇切地說:「懇請您暫時留住在這裡!」 老子見狀,微微一怔,隨和地笑著說:「我只是一個地位低下的老翁而已,你為什麼要留我呢?」 尹喜再次叩首,誠懇地說:「今觀您神采奕奕,超塵脫俗,我知道您將西遊,風餐露宿已有時日,願您在我這裡稍作歇息,希望您不要拒絕。」 老子饒有興趣地問:「你是怎麼知道我要過函谷關的呢?」尹喜恭敬地回答:「去年冬天十月,天理星向西運行經過昴宿,到本月初一,東北風三次吹過函谷關,東方的真氣形狀像龍蛇,向西而去,這是大聖人出現,向西而行的徵兆。因此知道必有聖人過關。」 老子笑道:「善哉,看來你是了解我的。我也早就知道你,你有通神之見地,必將超脫塵世,位列仙班。」尹喜再次向老子作揖說道:「敢問您的姓和字,是否可以讓我知道?」老子說:「吾姓字渺渺,從劫至劫,非可盡說。我今天姓李,字伯陽,號老聃。」老子在中原時,從未輕易傳授學問,如今見尹喜根骨奇佳,命中應當得道,於是便暫住關中。 尹喜欣喜若狂,將老子迎到官署,好生款待,並恭恭敬敬地行了弟子禮。此後的百餘日裡,老子毫無保留地將自己的修為心德,寫成《道德經》五千言,授予尹喜。尹喜蒙老子同意,將《道德經》抄寫若干份,使之便於傳抄,從此《道德經》得以廣佈天下。 尹喜跟隨老子這段期間,日夜苦學,廢寢忘食,收穫豐滿,不僅聆聽了老子的教誨,更是親眼見證了諸多神跡。他愈發堅信,眼前這位看似平凡的老者,實則是擁有通天徹地之能的聖人。 終於,老子決定繼續西行。尹喜毫不猶豫,決定拋下一切,追隨老子一同踏上未知的旅程。尹喜帶著老子授給的《道德經》上下卷,以備途中研讀。他們離開函谷關,朝西行去。函谷關位於現今的豫西,過了函谷關就進入現今的陜西關中地區,即秦國地界。再往西,就進入現今的甘肅,由此穿過河西走廊,就進入西域。 到了河西走廊,老子師徒開始跟隨隊商往西北行去。隊商們都說,此後氣候愈來愈乾旱,一俟進入大漠,連騾馬都不能用了,非得換乘駱駝不可。老子笑著說:「我這青牛沒有問題,儘管放心。」老子讓尹喜買了兩頭駱駝,一頭供尹喜乘騎,一頭用來駝載物品。 走了約莫一個月,進入大漠,黃沙漫天,烈日高懸,熾熱的陽光毫無遮攔地灑在大地上,烤得地面滾燙。氣溫雖高,但濕度極低,汗水一排出來,就立刻蒸發,所以不覺得出多少汗。 腳下的道路崎嶇難行,駱駝踩在沙礫上,發出嘎吱嘎吱的聲響。四周是一望無際的沙漠,沙丘連綿起伏,仿佛一片金色的海洋。狂風時不時地席捲而來,揚起漫天的沙塵,讓人睜不開眼。在這惡劣的環境中,說也奇怪,老子騎的青牛可以像駱駝一樣,不吃不喝好幾天,隊商們都把那頭青牛當成神牛看待。 這一日,他們正艱難跋涉,突然颳起一陣龍捲風,飛沙走石,遮天蔽日。商隊的隊伍頓時陷入混亂,駱駝受驚,嘶鳴著到處亂跑。尹喜焦急地四處張望,尋找老子的身影。只見老子安坐在青牛背上,雙目微閉,神情平靜,右手輕輕撫摸著青牛的頭。 奇異的是,以老子為中心,周圍數丈之內,風沙竟自動避開,形成一個安全區域。尹喜和隊商趕忙衝到老子身邊,驚嘆不已。老子緩緩睜開眼睛,微笑著說:「風沙乃天地之怒,順其自然,自可化解。」待風沙漸漸平息,商隊們紛紛圍攏過來,對老子敬服有加。 當時西域至少有三十六個國家,隊商沿著大漠南緣西行,沿途每到一個國家,隊商們忙著做生意,老子師徒則訪查風土人情,在好幾個國家顯露過神跡,老子的名聲漸漸傳播開來。不知走了多久,他們來到于闐國。于闐國的國都毗摩城,城內熱鬧非凡,車水馬龍。 于闐王早就聽聞老子的大名,得知老子到來,親自率領公卿、百姓出城迎接。他們只見老子騎著青牛,緩緩而來。于闐王立刻上前,恭敬地行禮,說道:「久聞聖人之名,今日得見,實乃我于闐國之幸也。」老子微笑著點頭回應。老子當然不諳于闐語,但隊商可以充當翻譯,一路上溝通起來不成問題。于闐王將老子等人迎入城中,安排在一座精美的宮殿中居住。 在城中,于闐王向老子請教:「何為道法?」老子回答道:「吾所行因機教化,盡入法門。」他認為,教義道法並非一成不變的刻板教條,而應該針對具體情況進行分析,大道皆源於此。于闐王聽後,若有所思,連連點頭。老子在城中停留了一段時間,向人們傳授道家的思想和修行方法。他的教誨如同一股清泉,滋潤著人們的心靈。百姓們紛紛前來聆聽,對老子的智慧敬佩不已。 然而,城中卻有一位頗有威望的巫師,對老子的到來心生不滿。他認為老子的學說威脅到了自己的地位,於是暗中施展巫術,在城中散播瘟疫。一時間,百姓們紛紛染病,臥床不起,人心惶惶。于闐王焦急萬分,無計可施,只好請求老子相助。老子掐指一算,便知是巫師從中作梗。他來到城中央的廣場,口中念動真言,手中拂塵輕揮。頓時,一道金光閃現,籠罩整個城市。與此同時,那巫師身體劇烈顫抖,臉色慘白,巫術被破,無力地癱倒在地。老子並未懲罰巫師,而是語重心長地教導他:「大道至簡,無為而治,施惡只會害人害己。」巫師愧悔不已,從此拜入老子門下,改邪歸正。 師徒離開于闐國後,一行人往北,他們穿越了沙漠,翻過了蔥嶺,歷經無數艱難險阻,終於抵達了位於現今喀什米爾的罽賓國。罽賓國國都位於喀布爾河流域,這裡山川秀麗,景色迷人。老子等人暫時棲身於洞窟之中。(上)
-
安昌古鎮尋幽
春風蕭蕭楓香捲水 簑笠翁不見江上清風 幾隻零落鷗鳥飛掠 誠然分不出是誰的江湖?疏林遠樹 讓烏巢船斑剝如漆,如懸垂落日 明清重建拱橋石樑依舊 古街被解剖魚身、醬鴨掛滿 據說是禽中明珠啊 順著三公里的煙雨江南 河水清清如穿梭小舟 百年拱橋苔蘚蒼鬱 遠離塵囂也可聽江聲 聽北宋飛瀑溪石,聽富春山居圖 聽千戶搗衣聲,如江帆坐擁 百年風水清明 如胸中曲流
-
【小說連載】大箍呆
「俗語不是說『人比人氣死人』麼,這又何苦呢?她當她的富婆,妳做妳的窮婆,她吃大米飯,我們喝蕃薯湯,照樣生活,為什麼要跟她比呢?」 「我就是看她不順眼,氣死我也甘願!」 「不只有美卿姨讓妳看不順眼,在我們這個村莊,妳看不順眼的人簡直太多了,但也有不少人看妳不順眼的。而且妳不是說要我趕快討老婆,替妳生一個孫子,這樣妳死後才會感到欣慰嗎?要是因為和美卿姨鬥氣而氣死,來不及看到我替妳生一個孫子,那不是很遺憾!」 「那是我的事,跟你這個夭壽死囡仔毫不相干!我再次警告你,要是媒婆來說親,只要是黃花閨女,不管是『貓臉』或是『跛跤』、『破相』,你都要接受,沒有你說不的權利。」 「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難道妳不怕被人家笑說,虎嬸仔娶一個貓臉新婦,或是跛跤、破相新婦。見笑啊,誠見笑啊。娘向來是一個愛面子的人,妳能忍受別人的嘲笑嗎?」 「我只是打一個比喻而已,不管是那一個媒人,她絕對不敢幫我介紹一個貓臉或是跛跤破相的媳婦。如果真是這樣的話,不僅拿不到媒人錢、媒人肉,她祖宗三代也會被我請出來咒罵一番。全村子的人都知道,誰惹我誰倒楣!但高矮胖瘦或是美與醜則是天生,這些倒也無所謂,甚至也不會去計較。唯一的是,你必須快一點結婚,愈快愈好,好讓我早日抱孫,早日有孫子叫我阿嬤,不要讓我遺憾終生、死不瞑目。」 (一六四)
-
一次吃掉七支
小倩真是個活潑的女孩,以前還未擔任她的導師時,在校園裡見到我就打招呼:「嗨!帥哥!」雖然是打招呼,但聽起來還蠻開心哦!只是這麼個小四生,怎麼會有這樣大人化的社交模式。 小倩的媽媽我可認識,在我來到這小學時,小倩的媽媽當年是小六生,小倩和媽媽長得像,和舅舅更像,舅舅是我帶過的學生,這感覺又更親切了。 小倩的外向活潑個性,除了遺傳之外,我覺得這和她經常在媽媽上班的檳榔攤有關。生意場出入人雜,看多、聽多了對購物客人的招呼,小倩自然就會了。 升上六年級的小倩更懂事,也更懂得上進,是長大了!較起五年級時的經常請假,四年級時三天兩頭就缺課的狀況,升上六年級後,作息似乎一夕間全都正常了。 記得六年級上學期初,我還是苦口婆心的鼓勵她生活作息要正常,當時她自信說:「老師,真的,我不會再請假了!」從此,她的作息就正常了。六年級後,天天準時上學,因為,她已意識到自己要多學習,以往請太多假,缺過多的課,以至於她現在很多數學單元根本銜接不上,儘管我努力的拉著她,她自己也覺得辛苦。 小倩是個有責任心的孩子,要是生病請假了,也從不因此而藉口缺交作業,不管多辛苦,還是會跟我報告作業的進度說:「老師,我數學習作明天會寫完;先交國語作業……好嗎?」知道她奮進了,請假隔天的下課時間,她總是努力的追趕作業,所以,我也同意、肯定她的努力。有時會趁機再鼓勵她說:「想想,四、五年級常請假,是不是影響自己的課業很大!老是跟不上同學,特別是數學的單元,對不對?」當她同意我的說法,我再鼓勵:「六年級的課又難一些,除非生病,要不就不要請假了!」 當小倩的生活作息正常,再來便是提醒她注意飲食了,小倩的身材豐腴,但較起四年級尚不懂得愛漂亮時,其實五年級後已經減重了許多,只是依舊愛吃肉;特別嗜吃炸雞的習慣一直改不了,在學校能說的,我盡量勸歛,要她注意飲食健康。 喜歡看帥哥,熱愛跳韓國女天團舞蹈(其實幾近瘋狂)的小倩,是個有自信的女孩,熱愛舞蹈的女孩,更是個愛吃肉的女孩。 這天學校的營養午餐是滷雞腿,大家一人一隻吃得頗開心的,其實午餐就這麼日常的結束了。 「老師,你跟你們班的小倩說一說,哪有女孩子這樣,把教師午餐辦公室剩下的雞腿全吃光了,七支、七支、七支噎!」午餐後,廚工阿姨就這樣跟我通知,當時,真無法置信,只是點頭答應會好好地問清楚,有可能嗎?小倩一次吃掉七支雞腿,平時都在午餐辦公室當小義工的她第一次有狀況發生,而且代誌是很大條的一次吃掉七支雞腿的大事,你說有可能嗎?相信嗎? 「你真的把午餐辦公室剩下的雞腿全吃光?」其實我是把小倩請到一旁很小聲的問她,而且不解的問:「小義工的工作不就是幫忙把餐桶搬去廚房,怎麼連收拾剩菜的工作也包啦?」 「阿伯說要是我喜歡吃可以吃掉!」小倩眼眶早已噙滿了淚水,她說的阿伯也是學校的午餐義工,協助廚餘的收納和整理。 「可是這樣,也不好全部吃光啊?」我不敢確定是不是這樣,而用了疑問句。「真的全部吃光嗎?」我問,順道安慰:「老師並不是要責備妳喔!只是想了解一下事實。」臉龐上已經滑下兩道熱淚的小倩點點頭,淚水也跟著滑落了幾滴,我很殘忍地要再確認事實的問:「吃了幾支?」瞧她一臉猶豫,到底不好把數字報上,所以一下望天,又一下看地,眼球轉了幾圈仍沒有勇氣回答,我只好開門見山的問:「七支嗎?」她靦腆的點點頭,其實我有點想笑,但還是忍俊不發。 歛歛自己的心情,好好的對小倩說:「吃雞腿沒有錯喔!只是吃太多了!這樣對消化、對健康都不好,懂嗎?」這時她意志堅決的說:「老師,我以後不會了!」我想「以後不會了」,是以後不會一次吃七隻雞腿,那六隻、五隻、四隻甚至三隻都不好吧! 小倩嗜肉的食量一直是我望塵莫及的,只要班上提到雞排、豬排、炸雞塊之類的她就特感興趣,即便經過這件事之後,她依然熱衷。 「一次吃掉七支!」其實原本打算當作我和小倩的秘密,她說要是讓心儀的帥哥知道,絕對是件傷害,所以是不能說的秘密。 為了寫這個故事,我特別徵詢小倩的意見,起初小倩百般不願,但我說服她說,我們只是讓大家知道,不能一次吃太多東西,如果能為人著想更好,就這樣而已。小倩想了想,點點頭,但有了但書說:「可是不能用我的全名喔!」當然,小妮子的矜持我了解的,何況是一次吃七支雞腿的食量,肯定會打退許多帥哥哩! 小倩真的是個可愛的女孩,特別是她領著全班的女生練著韓國女天團的熱舞,而且相當大方的在學校特定節日的舞台表演,那種熱情、那種大方,那種全然享受自我的信心,是我教學二十三年來第一次遇見的學生,所以,我超喜歡她的。 寫下這個故事,其實只是要鼓勵小倩,勇敢做自己,然後雞腿少吃一些,就這麼簡單!
-
夏至書
日光繞過桌角 牆面還滲著昨日潮氣 房間內部安靜如井 在語言之前,那些暗流微傾 午後的風,鑽過羞赧 掀起隱忍的折痕與未完成的句型 像沒釀好的葡萄酒,泛著澀酸 卻意外回甘 我學會把空白養得像一本詩集 紙頁鬆軟如潮汐 曾陪一個人走過低谷 也曾對某座島嶼有所念想 有一行詩被刻在掌心: 記憶鹽、木麻黃、鐵蒺藜 海岸線,與一座船型碉堡 被雙手捧起又遺落的熱氣,仍殘留 如舊筆記本背面一枚不肯褪色的指印 我開始長出第二層皮膚 淡薄但可防禦 再長出第三層語氣,以霧為形 恍若從舊軍裝剝離出來的聲音 在夢與舌根深處潛行 夏至是日,以極為陌生的姿勢 在島的東側 一種成熟而詩性的站立 才能在七月之前收拾所有的雨
-
池畔尋芳
台北國父紀念館的翠湖經過重新疏浚,水光瀲灧、寧靜清澈,兩池荷花在初夏時綻放出清麗之顏。 這般花姿動人,吸引眾多尋芳客不請自來,但吾等好「攝」之徒只能遠遠隔岸觀,比不得那隻會飛的白頭鵠仔(台語:白頭翁)君,逕自攀上尺丈的蓮蓬,近距離一親芳澤,讓人羨妒。 若是涉禽類,此等戲水尋歡當是尋常,但白頭鵠仔是棲於灌木林間地帶,如今竟也逐水而來,顯見荷顏之魅,人鳥都無法抗拒。 無風香自遠。這是荷花的迷人之處,即使顏色素淡,但認真地開每一朵花,再化成顆粒之實。 妳若盛開,芬芳自來。
-
【小說連載】大箍呆
虎嬸仔怒氣地警告他說:「你這個夭壽死囡仔,明明是想跟我作對,但我現在不想罵你,以後再來算總帳。不過有一件事你必須給我記住,我已請媒婆四處幫你物色對象,只要好手好腳、能勤儉持家的閨女就好,賢慧最重要,到時如果還敢再挑三揀四、嫌東嫌西、嫌高嫌矮、嫌胖嫌瘦,我就跟你不客氣!要搞清楚,你今年已經幾歲了,不要以為你還是少年家。將來如果沒有媳婦送我上山頭、要是沒有聽到孫子叫我一聲阿嬤,我死也不瞑目。」 大箍呆笑著說:「人死眼睛不都會閉上麼,怎麼還會不瞑目呢?我實在不懂。」 「你這個夭壽死囡仔,不要故意說些五四三的話想來激我。老實告訴你,死不瞑目就是不甘心、不甘願,死後眼睛睜得大大的不願閉上。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我的兒子都已經幾歲了還不討老婆,讓我沒有媳婦,沒有孫子。你這個夭壽死囡仔大箍呆說說看,我死後眼睛願意閉上嗎?」 大箍呆故意做了一個驚嚇狀說:「死後眼睛還睜得大大的,難道不會嚇人嗎?要是我,一定會被嚇死。」 「既然怕被嚇死,就要趕快討老婆,替我生一個孫子,這樣我才沒有遺憾,死後也會感到欣慰和高興。」 「總有一天,一定會讓妳感到欣慰和高興的!只是這一天不知得等什麼時候。」 「只要你不挑三揀四、嫌東嫌西、嫌高嫌矮、嫌胖嫌瘦,這一天很快就會到來。而且錢我已經準備好了,就用當年收取秀香的聘金來幫你討老婆,用收取美卿那個富婆的金飾做為訂婚的飾物,至於送給女方的豬肉和請客用的豬肉,就把我們豬欄裡那幾頭大肥豬抓起來宰殺。而且每一個家戶不應該只請男主人,還要再加上女主人,讓他們一同來『啉燒酒、食好料』。雖然我們沒有美卿家富有,但『輸人毋輸陣、輸陣歹看面啊!』所以一定要把美卿那個有錢人比下去,這樣我才甘心!」(一六三)
-
春風輕拂眾生相
春分早過,穀雨將至。仲春轉眼即逝,暮春輕輕敲門,夏季已悄然佇立門前。歲月流轉,如風掠過指尖,快得令人措手不及。 母親總愛偷看我的日記,雖然少不了被她數落,卻從不張揚。那是一種安靜的介入,她只是想多了解我一些。而老公主則不同,她珍藏著兒子的日記,刻意放在醒目的地方,像一座無聲的紀念碑。那裡記錄著幾位無緣媳婦的事蹟,彷彿是一場未曾落幕的舊夢。夢裡的人早已散場,唯獨她,還坐在觀眾席,不肯離去,偶爾還拉我一起觀影。 曾聽某位房東說,她每逢媳婦外出,便潛入房間翻找行李,只因對方是外配,疑心重重,逢人便說她偷拿家中物品回鄉。這等行徑,著實令人無語。若說那也是一種角色扮演,那她演的,不是婆婆,而是警探。 老公主初次來訪,我們一家如臨大敵,把經書擺滿各處,連抽屜裡也不放過,彷彿貼符驅邪。事後想來,那對她似乎毫無作用,倒是我們,似乎突破了某層境界,從「媳婦」這個角色,升級為「驅魔者」。 若她兒子請我帶她出門走走,我倒不介意帶她到後方的羽化館或殯葬一條街參觀參觀。那裡環境優美,靜謐悠然,正好適合沉澱心緒。說到夜總會,在後山就有,雖是每日必經之路,卻沒有宋詞裡「路轉溪橋忽見」的詩意,倒多了幾分現實的滄桑。是了,就是詩裡的邙山,那不是驚喜的風景,而是歲月的鏡像。 仲清心理師像極了三叔公,路上阿媽被他吸引也不奇怪。只求千萬不要對上眼,否則,感覺就像《地海巫師》中,格得被黑影追逐般詭異。 我們面對自己,要學會包容。不論光明或陰暗,都是完整的「我」。但若窺探他人內心太深,迎來的,可能不是理解,而是一記揮來的拳頭。 仲清老師總是感性如光,吸引著老年人,如同心靈界的光禹。直播間成了我們的幸福園地,在歡笑與傾聽中相遇、交談,偶爾也能嗅到空氣中淡淡的台灣百合香,甜美而迷人,如少女的氣息,令人沉醉。 午後,校園忽地熱鬧起來,四所學校的國文老師齊聚本校研習。整個校園車停滿滿,我站在樓下櫃台,看著他們魚貫而入。當宋怡慧老師走進來時,我幾乎一眼就認出她,卻又不太敢相信。直到聽到主持人介紹,方知直覺無誤。 怡慧老師纖瘦高(身兆),天然渾成的美顏,不必濾鏡,自帶光芒。她說自己是個文靜女子,但一站上講台或在鏡頭前,她便成了書本的代言人,總想把所有好看的書推介給大眾。 她的主場從不冷場。即使我身在樓下,也聽得出她語氣裡那份對閱讀推廣的熱愛,彷彿圖書館裡的書本全都活了過來。那一刻,我忽然懂了:有些人演的是老師,而她,早已超越了那個角色,成為閱讀的靈魂,行走的書頁。 牽機車回家時,滿樹的苦楝花在機車小徑蓄勢待發,有些已盛開,大多數還含苞待放。樹上掛了些金鈴子,金色果實繁華落盡,春天花開,夏日將回歸滿眼綠意,這不正是大自然的四時依循嗎? 歲月輕拂,一切終將浮光掠影,唯有那些不期而遇的共鳴──日記裡偷藏的心事、講座中活過來的文字、走過花徑時的微香──才足以在我們心底長存。
-
金門追追追
不少友人都詢問我:「金門到底有什麼值得你一去再去?不無聊嗎?」春節期間歷經過到對岸的遊歷後,深深體會到我終究還是對金門情有獨鍾。 在金門,喜歡一個人騎摩托車去探險,往往原本預計去某個地方,但是隨著看錯方向、騎過頭等烏龍因素就直接更換地點或是且騎且走。換言之,愛去哪裡就去哪裡。而且,金門的景點都免門票,甚至春節期間有些公家景點還會免費請民眾吃冰喔! 正月初一原本想再登太武山看日出,「靠勢」的我沒有使用導航卻忘了轉彎,結果伯玉路一路向前駛去,眼看著剩下20分鐘太陽即將升起;猛然決定接太湖一路向東駛去,反正到達海岸即可。一路顛頗路況越來越窄,慢慢蜿蜒曲折往下,最終抵達海岸,橘紅可人的朝陽已經起床,跳出對面的小島微笑等待著我。看著染橘了的海浪緩緩流淌,海岸線只見幾根開花的瓊麻和枯黃的雜草。冷風凍得我都不想脫掉安全帽,只拔掉一隻手套拍下金門首張的日出照片。 看了一下Google地圖,得知這裡叫做蓮庵里,距離峰上巡檢司和曾和女兒一起看海的復國墩不遠。接著先去參訪了仰天長嘯的「東村風獅爺」,接著抵達峰上三哨。爬一段坡後,左側遠處岩石可以遙望天后宮的媽祖神像,右側看到難得的國旗飄揚佇立在冷風中。寫有「固若金湯」的巨石上,佇足一隻如我一般的孤鳥。 位於金湖鎮的峰上巡檢司,是明朝時期江夏侯周德興為抵禦倭寇興建而成的防禦據點,為金門5個巡檢司城之一,目前大家看到的樣貌是西元2013年整修後的景象,因為其特殊的城門造型,成為熱門的社群打卡景點,許多人也稱它為「金門小長城」。 下午兩點去拜訪友人,喝茶之餘聽他們同學間訴說童年的記憶。住在台北的女士期盼退休後可以回到湖下居住,直言不適應台北的生活步調。發覺他們只要說起閩南語,金門腔就會顯露無遺。住在高雄的大哥則說從前都不太敢說母語,因為很快就會被發現來自何方。他們還說到「物配」這個詞,乍聽之下以為是棉被,竟然是配菜的意思。 大夥兒紛紛表示往返金門的機票越來越難買,假期都被拉長或是硬生生被掐斷。他們也回憶起尚未有機場出入金門都要搭船的年代,「到港口都要自備報紙或是紙箱,墊在甲板上好睡覺,非常克難。因為航行時間不定,有時甚至要數十小時。」眾人陷入回憶模式。 告辭後前往北山拜訪。因為第一次到北山適逢雨季,在蘇東坡的《定風波》陪伴之下,才能身著雨衣或撐著傘完成古寧頭行程。換上紅色新裝的風獅爺英姿煥發,古龍頭水尾塔附近的樹梢停滿各式鳥類,待我靠近即優雅飛走。 在路旁看到有塊牌子標明「李洋的家」,原來是金門縣政府觀光處為表彰「金門之光」李洋於2020東京奧運及2024巴黎奧運連奪羽球男子雙打金牌的輝煌成就,特別在李洋金寧鄉老家及雙鯉古地關帝廟前,特別設置專屬打卡點。 環繞北山洋樓後,決定到不曾去過的播音牆,一路上汽車三兩飛馳而過,諸多獨棟別墅各有特色。播音牆應該是休假期間並沒有聽到鄧麗君優美的聲音。仰望建築物上面的國旗,旗正飄飄。聽著海浪拍打貓公石海岸,望著對岸朦朧的建築,突然好想對著身旁的迷彩擴音器大喊。 往左望去發現夕陽紅暈即將西下,急忙取出手機想拍個環繞一周的景緻。拍到上空竟有鳥群騰空飛過,待鏡頭轉往海岸時,瞪大眼睛拉近距離看到綿延不斷的鳥群一一映入眼簾,然後密密麻麻或是呈優雅弧度或是變換隊形,真是奇特的倦鳥歸巢景象。 推測應該是鸕鶿,或許是回到慈湖或是陽明湖的棲息地,也不枉此行常常撥空就會去遙望它們的「皚皚白雪」,烈嶼的陵水湖和西湖也留下踏踩足跡。與朋友分享影片時開玩笑說:「在北山播音牆巧遇趕著初二回娘家的鳥!」 特別喜歡陳明章為黃妃量身訂做的〈追追追〉:「千江水 千江月 千里帆 千重山 千里江山 我尚水,萬里月 萬里城 萬里愁 萬里烟 萬里風霜,我尚妖嬌……」金門的江山如此多嬌,我想我還是會幻化作栗喉蜂虎或是鸕鶿,在某個特定時節再度走訪浯島金門──我的寶藏之島,繼續追追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