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陽光下的一盞茗香
閱讀今早報章刊登〈咖啡館裡的凝望〉一文,提及愛德華哈潑(Edward Hopper)完成於1958年「咖啡裡的陽光」(sunlight in a cafeteria)的畫作。畫裡呈現出的畫面,是陽光灑落於一大片的落地窗,色彩是明亮的。畫境裡傳達著都會人的心思,欲覓尋一方的靜謐,品啜一杯醇香的咖啡,滌慮沉澱其所思。在咖啡館中,許是「人看人」的風景,移動中的光景,被視作主角,抑或被觀賞者,恐是掌鏡者才知曉的結果。 喜是浸沐在今早的一方冬陽裡,暖呼呼的陽光,逕入心田,帶來滿滿的正能量。此刻,左手握書卷,右手持杯盞,似又馳騁在時空的轉換器中,欣賞著「玉堂仙」的氣魄與格局。詩人一生,擺盪於風雨交加,晴雨川廊,交疊出張張精彩豐富的閱歷。然現實中「雨」的摧殘、迫壓,讓他罩於層層迷霧中的煙雨,攬上了狼狽之象。但因心念一轉,以「吟嘯徐行」之姿、以「竹杖芒鞋」之相,持以勿執、勿戀之態,自然放下,就是「一簑煙雨任平生」的帥勁,焉須執著罣礙。 然而,當風雨已過,回顧所來徑時,前方已是陽光普照相俟著,無須作繭自擾其中。所以,當「風雨是逆境,我們為之憂傷;晴雨是順境,我們為之歡喜;殊不知順逆無端,雨晴不定,事後回顧,當時的悲喜,其實都是一樣的蒼茫模糊……」,在詩人的生命中,已然是擺渡過、釋然過,拋卻枷鎖,悠然地置身於一種無風雨、無晴雨的生命框架中,不捆束、不羈絆的瀟灑超然。 此刻,把盞品茗之餘,無臆於跨穿晴雨,這般地實相中的挑戰,懂得放下。但可否釋懷地道出「也無風雨也無晴」的一種人生哲學與生活智慧?今早,多燦爛美好的一方陽光,灑落在落地窗前,一樣的明亮。這樣陽光下的一盞茗香,茶香味及其溫度,依舊恰如其分。盼,人心亦是如此,這般等地的明亮與燦爛。
-
【短篇小說】 歹命人
志清沒有理會她,問志勇說:「汝敢有看著福生伯仔?」 「這隻老豬哥,伊毋敢來啦!」志勇說。 「無來上好,若無鄉里人一定會擱講伊佮阿母的代誌。咱誠衰潲,好好的面子,予(亻因)兩個老伙仔共咱削了了!」志清說。 「從今以後,咱莫擱倒來這個予咱凊心的所在,踮台灣好好做咱的無本生意。若是繼續按呢落去,毋免擱三年五年就會使共規棟大樓買起來,到時欲娶電影明星抑是歌星,毋免驚無。」志勇神氣地說。 「毋拄抑擱有阿母,伊是咱上大的精神負擔,咱若是無倒來,是毋是會予人講咱不孝。」志清有所顧慮地說。 「莫管伊彼濟啦!反正咱已經寄錢共古厝修理好勢,徛的所在伊毋免煩惱;伊種的五穀一定有夠伊家己一人食,所以食的咱嘛毋免替伊擔心;平常時有福生伯仔咧共伊照顧,伊精神上一定會真快活;賣豬的錢嘛有夠伊一年冬的所費,後次咱也毋免擱寄錢倒來予伊。總講一句,伊過伊的生活,咱過咱的生活。」志勇狠心地說。 「按呢可能會予鄉里人講話。」志清擔憂地說。 「驚啥物,咱跤若離開這塊土地,就聽袂著、看袂著!嘛無想欲擱倒來。阿兄,汝敢無看著,咱好心好意叫菜館欲請人食,鄉里彼濟人拄拄來一半,佮番客佇請人客袂比得,實在看咱誠衰潲。既然鄉里人彼呢無情,後次咱就是佮這個鄉里,切予清氣清氣,啥也無欠啥!」志勇激動地說。 「我敢接呢講,番客是好名好聲爾爾,大部分攏是佇番爿咧做苦力,替人搬貨舉包頭,好名好聲的大頭家,比咱較不如的規四界。佇台灣的股票市場,啥物人毋知咱兄弟仔的名聲,有一屑仔欲倒欲倒的公司,(亻因)的股票經過咱的操作,一翻就是幾落倍;投資人趁一百,咱趁一千,敢抑擱有啥物比這較好趁的。但是無水準的莊跤人,聽著番客倒來,就趕緊來共伊捧膦脬,共伊當做神來拜。咱這次好心好意叫菜館欲請(亻因),竟然拄拄來一半,實在予咱誠無面子。」志清激憤地說。(四○)
-
街語
那一條街道,始終靜靜地凝視著,屬於這裡的曾經、現在與未來。 後浦喧騰的街路上,兩旁林立著琳琅滿目的店家,人車來來往往。三五成群的學生,放學後,手中拿著剛出爐的滿煎糕,一口咬著夾餡燒熱的花生,一邊高聲闊論著等會兒要搭哪一路公車回家。相鄰著這條熱鬧的北門街,卻有著另一幅截然不同的景象。轉進巷口,是一條寂靜的街道,那街道如一沉靜的女子,雙脣微張,欲道些什麼,但隻字片語到了喉頭,卻又嚥了回去。時間的流逝在她的嘴裡凍結了住,歲月恍若已為此抹上了好幾道面霜。 冷風呼嘯,它似乎不甘寂寞,硬是要聽聽這兒過往的故事,時不時擾弄著街上家戶的鐵門,挨家挨戶的問候著。每家前那斑斕的鐵門被搖得伊呀作響,這才吞吐出幾個字,被風兒撿去拼拼湊湊了起來……。 從前,這街道可是充滿孩童聲的,熱鬧著呢!家戶裡,舉凡孩子餓了大聲啼哭、爸媽帶著孩子在空地學騎、街坊鄰居談笑風生,討論著誰家媳婦生了個新娃、誰家孩子高中了哪間大學……。而後,日子一頁頁的飄落,那時年幼的孩童們長大了!到臺灣工作、讀書,甚至舉家搬遷的,多有人在。整條街上,守著時光的,是一個個步履蹣跚、佝僂著的老人家。 午後陽光斜射,稍微不熱的那會兒,阿芬拄著四腳杖走了出來,身後跟著的是個異國面孔的女孩,她拿了張藤椅出來,讓阿芬坐著,凝望著過往的行人。也不只她,其他人家的屋前,同樣也映著歇坐的人影,偶爾寒暄幾句。望進她們的眼眸裡,過往的歷史似乎仍在翻騰著,從來沒有停歇。 日子再往前跨上一大頁,幾十年前,這兒的樓房和寬敞的街道可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兩座古樸的四合院。阿芬也住在這裡,和其他的家庭一樣,她和家人的日常在這兒每天不間斷的輪播上演。 那一年,國共內戰的砲火從未真正停歇,三天兩頭便聽著忽遠忽近的轟隆聲在這兒、在那兒投擲開來。島上的人民,面對一發發疾衝而來的烽火,也從一開始的驚慌四竄、手足無措,逐漸變成了機械式的反應,如同成了習慣似的,隨時豎起耳朵來判斷下一步該做些什麼,耳朵就像雷達般,能夠偵測出砲聲的距離。其中一個四合院的天井中,住著阿芬一家,他們用汽油空桶圍起了一面牆,上頭還層層堆滿了沙包和木板子,充當臨時的防衛場所。平時,家人們一如往常般的生活著,耳朵卻十分伶俐的注意著遠方的動靜。當耳梢傳來聲響,大夥兒立刻放下手邊的工作,跑進沙包疊起的臨時防空洞裡,等待煙硝散去的時刻,又回到各自的崗位,望著被砲彈削去桌角的家具,繼續忙活。還記得有一晚,那家的孩子工作了一整天,累了,就倒躺在院裡熟睡著。深夜,一發火藥便這麼朝著睡顏而來。就差那麼一點點,狠戾的武器不偏不倚的插進一旁的沙包裡,便悄然沒了聲息。好在那砲彈不忍敲醒正沉睡中的孩子,僅僅用呼嘯聲引來院裡的家人們的關心。而那臨時的防空洞,說也神奇,不曾有任何砲彈擊進裡頭,在戰火頻仍的時期,守護著這一大家子。 後來,鄰著阿芬家旁的另一座四合院,住著稍富有的人家,望著這綿綿無期的躲避生活,便決定在屋下挖出一個防空洞。洞口平日用木板掩蔽著,砲彈聲一來,附近的居民便一溜煙地跑到他家地底集合,在暗黑中躲藏,一起數著今日又將捎來多少砲火聲,數著昏暗的空間裡血脈的跳動。歲月的流逝,跟隨著烽火拜訪的腳步,從原先不定期且緊蹙的隆隆巨響、令人紛亂不定,消轉而為單打雙不打的血火年歲,煙硝如約定好的,每當停火的那夜,十二點一過,隨時而至。 「鎮敵一柄劍,戍邊一桿槍,金門聲威天下揚……。」八二三砲戰後,戰火停息。人們不用再提心吊膽的躲藏在摸不著天日的地底,時時聞風喪膽。終於能張開雙手,擁抱和平的鐘響。 而後的某一年,聽聞有個重量級的人物即將踏上這片土地,這類的消息總令當時的人們感到興奮不已。那一日,只見那人下了車後,繞著路,從大路上彎進了一條小巷,再沿著這街道,朝著戰地政務委員會的白色洋房走去。住在島上的人呀!早已耳聞這號大人物的來訪,不管大人、小孩,便一個個跑出家門,在路上探頭探腦的聚集,想會一會傳說中的他。而他也不拒絕道路間滿赤著的熱情,一路上握著好奇的居民伸出的雙手打聲招呼,隨即穿過小巷,往洋房走去。那條小巷,至此,便有了個富麗堂皇的名號──「總統巷」,至今在那一代人的腦海裡仍記憶猶新。 日常的生活裡較早的屋子裡沒有沖水馬桶,若要「方便一下」,就得拿個尿盆子接起自己的產物,再抬到農家擺置在街角的糞桶裡倒。不但解決了穢物無處放的問題,還能免費幫農人收集種菜用的粗肥呢!於是,偶爾可以在街道看見有人擔著膽子,聽見:「賣粗屎喔!」這類「糞土也能變黃金」的吆喝聲。 這一區的地下水層十分豐富,幾乎沒幾家就能見著一口井。夏天時,孩子們抱著一顆西瓜往井裡淺淺一捧,浸著清新舒暢的井水,等一會兒就能嚐到冰涼的好滋味。天熱,總想洗淨一身的煩躁,打桶清涼的井水往身上一沖,頓時煩惱都拋到九霄雲外去了。那時,孩子們下了課,便要趕在日頭落山前,憑著餘暉完成作業,要是隨意點了蠟燭來燒可是會被說浪費呢!孩子們的老師就住在隔壁街道上,下了班回到家,也拿著臉盆、衣褲到這條街上的埕,用那口井取水沖沖澡。原先在屋外倚著天光寫作業的孩子們,一見著老師出現,本來低著的頭,這時壓得更低了,心裡只想趕緊將作業寫完進屋。到了冬天的時候,那井水給人的印象卻不若夏季時親近,總令人一想到就直打哆嗦。更不用說要用那透心徹骨的井水來洗澡了,只得挨著一身子的風霜,等到過年前,大夥兒才一起跑到澡堂沖個溫水澡,洗盡冬季的塵埃,迎接過年。 如今,那幾口井,又有幾個逃過時代的掩埋呢? 砲火聲後的平凡歲月裡,工人的吆喝聲和磚瓦的敲擊聲搬進了這條街。為了擴大街道,政府徵收了那條街旁的土地,而原先的四合院硬是被改成了一間間相鄰的兩層樓房。躲過了烽火,卻躲不過政策下的重錘。如多胞胎似的,連著幾間模樣相似的二樓磚瓦房落成了。沒了那時四合院子的大氣,反倒成了嬌小可愛的樣子。而家裡和埕前水量豐沛的井口,也被水泥給填平了,消失得無影無蹤。(上)
-
沉默地喧嘩
中午的陽光不太透出光,微微地放著溫暖的光。她往海邊走,陽光探出頭來,嘩啦啦地照個滿滿,但是一路上卻有一朵烏雲相隨,那雨不輕不重地、不多不少地淋了下來。 也只有這朵雲下著雨,那兩旁一邊都照著滿滿的陽光,就這麼地巧妙,就像人生,有的時候不輕不重地很多事就這地擊中你,力道可能不大不小,但就那麼剛好的敲擊著你。不輕不重的雨,讓她有點想放棄去海邊了,但內心卻非常地想去,很需要一片廣闊來釋放那些沉重。 沒有放棄的她終於抵達,海邊很靜,正午時候的人很少,停好車就往海走去,而海水正藍,微微地烏雲與微微地陽光相互映輝著,海非常非常的藍,海浪不輕不重地拍打在沙岸上,留下來的泡沫不一會兒就消失了。 錄了一小段海潮聲,看了一會兒海,雨是一直地落著,好像也不是那麼重要了,雨就這麼地下著,可是海好藍天空好美,就著這樣的天發了一會兒呆。有些事情在此時此刻或許很重要,但也或許不那麼重要,天要變就是變的了,就像我們人生裡會遇到的許多磨難,如何去面對、如何去轉念,換個角度看或許就不一樣了。 沉默地在海邊喧嘩著,內心裡的浪潮洶湧似乎瞬間平靜,天地如此廣闊,我們如此的微小,我們的喧嘩在虛無裡沉默,往前走了一步踩了踩海水與泡沫,雨持續地下著,並沒有停下,一樣的周邊仍然有著滿滿的陽光,僅有著這一片雲雨。 你的世界裡暗黑了,可是並不是全世界的人都是這樣,也許這一面暗了下來,走到有光的那一面就好了。雨突然下的很大很大,於是匆匆離去,只是這一次,這雲雨不再跟著了,離開以後,天空亮了起來也不再有雨。 這條路或許不那麼容易,在跌跌撞撞以後的我們,總會有再站起來的勇氣,重新開始是一件很難也很簡單的事,但看你如何視之罷了,路是一直都在前面,你只能往前走,沒有往後退的。走吧!丟掉烏雲,前面的路很光亮,雨,也都停了。
-
悼念洪鴻鈞將軍殉職二週年
少年十五二十時,投筆從戎赴預校; 忠貞果敢是英豪,一路直升黃埔門; 親愛精誠續永守,只為報國豪志伸; 千中選一指揮刀,實習旅長摘星夢; 萬中甄一突擊兵,校尉已露將才質; 入伍生團連長裡,體能戰技屬第一; 海龍蛙兵營長職,回鄉威鎮料羅灣; 指參戰院菁英群,中西兩邊合為一; 花東指揮參謀長,肩上金星償宿願; 國防聯參襄情次,更上層樓指可待; 伴隨總長乘黑鷹,英勇殉職舉國驚; 鎮國領兵金門將,洪門鴻鈞立典範; 兩棲特戰突擊兵,文武全才冠三軍; 英雄將軍鐵漢身,忠臣熱血孝子心; 智勇雙全大丈夫,魂歸故里太武麓; 今朝一去不復返,英名永留天地間; 怒海潛將終不悔,海龍升天白雲邊; 金門鄉親情意重,感念海龍洪將軍。 (稿費捐金門家扶)
-
克難英雄的鍋
外婆因自摔導致纏綿病榻多年,雖有外傭在「安養中心」看護照料,終究敵不過死神召喚,回歸天家。 她在台北內湖獨居住處,遺留大批物什。大舅身為長子,特地徵詢三位嫁為人婦的姐姐,是否需要收藏什麼物件留作紀念,自由挑選,件數不限。 老媽身為大姐,只特別鍾意一只白鐵做成的圓鍋。鍋的厚度約3公分。內圓直徑20公分。無把手,易導熱。老媽在我新婚新居落成時,作為禮物轉贈給我。我說:「妳怎麼捨得?」 老媽回我說:「這是你外公在民國四十年代,他擔任屏東機場『修補大隊』機械車床士時做的。你可別小瞧這個鍋。它可是某架報廢飛機的零件做成的。」 「當年各種物資、原料缺乏,你外公常常『廢物利用』,製作不少實用且耐用的環保物品,別人修不了的飛機,被你外公修好了,因此曾經被聯隊選為『克難英雄』呢!」 老媽說完,瞬間「美食家」上身:如數家珍將此鍋曾經烹調、料理的美食一一說給我聽,訴說期間還不自覺地嚥了好幾次口水。 這只「克難英雄的鍋」餵養一家七口的胃,煎煮炒炸兩代人的飲食記憶;那架走入歷史的飛機,絕沒想到它身軀的某些部位,竟然肩負與傳承家族美好回憶的重責大任! 身為「不勞而獲」的第三代,不僅由衷感念「克難英雄們」的無私奉獻與犧牲,更需要善加利用此鍋和研發各式創意佳餚,才不辜負此鍋「永恆的」精神遺產。
-
【短篇小說】歹命人
即使他們打著如意算盤,但因為村人對他們的印象不佳,尤其是不把當年對他們照顧有加的福生伯仔看在眼裡,更讓村人不能認同。所以出席的鄉親並沒有如他們預期的那麼多,僅勉勉強強坐滿了六桌,剩餘的六桌,寧願擺一邊讓人看,也不許讓人坐,因為零零落落不好看。而且館子距離村子尚有一段路程,當菜餚送到時,幾乎已涼了一半;而碗盤雖大,只是好看而已,並沒有館饡烹飪的口味好、份量多。更何況親友及村人幾乎都是作穡人、食量大,亦無讓他們達到酒足飯飽之境地,更沒有讓親情五月佮鄉里人啉甲馬西馬西。 宴會結束後,喝了不少酒的志清,竟當場發飆,對著志勇開口就是:「駛(亻因)娘較好咧,鄉里人誠無夠意思,百外人來無一半,明明是欲予咱兄弟仔歹看!」 志勇氣憤地接著說:「莫管潲(亻因),欲來食是(亻因)趁著,毋來食就潲煞,無啥物大不了的啦!」 而且離譜的是,六桌沒人動過筷子的菜餚,志清在氣憤之下,竟不許母親端去送人,要志勇拿來餿水桶,一碗一碗倒進去,提到豬欄去餵豬。秋霜面對如此的情境,眼眶噙著淚水,傷心地說:「恁兄弟仔嘛毋通彼討債,人會食的物件竟然倒予豬食,恁敢袂記的咱較早三頓無通食的日子!恁敢毋驚去予雷公敲!」說後,一滴滴悲傷的淚水,滾落在她多皺的臉龐。 (三九)
-
我的感恩──寫給智善長照服務中心的一封信
智善長照服務中心督導鈞啟: 本人陳麗玉經向金門縣長期照顧中心申請需求後,先夫王世昌與我經於去年7月5日通知評估結果:分為第7級與第2級,後來我在老公逝世後又經重新評估列為第三級。 在那段新冠肺炎疫情嚴重的日子裡,外傭勞工一個難覓之際,長期照顧服務員無疑就成為地區解決需求照顧者的「及時雨」。 經照顧管理人員曾枝小姐的安排,先夫世昌與我能受到長期照顧服務的項目計有:(1)每週一到六有中午備餐各一次。(2)二、四、六下午幫世昌洗頭沐浴各一次。(3)二、六家務整潔協助服務各一次。(4)代購代送各兩次。(5)喘息服務一次等項目之服務,很感謝尚有DA01交通接送,讓我能陪老公往返署立金門醫院看診,真的太感恩金門縣政府福利縣民之德政。 日前見金門日報12月12日報導有關110年金照獎長照績優人員表揚大會,由縣長楊鎮浯親自頒獎績優人員和團體,獎勵這一年來這些長照團體和個人的熱心服務績優人員消息後,才令我想起,近半年來的日子,每日按時來家幫我準備中午餐食照顧、代購自用或代送、家務協助以及喘息服務的劉婉小姐,她是一位遠從大陸安徽省嫁到金門的媳婦,來沒多久就報考長照受訓練,經實習合格後就由婆婆鄭銀琴女士一起帶入長照中心的服務行列。 我感恩上帝對我特別的愛顧,在失去恩愛情深、形影不離朝夕相依長達五十二年的老伴後,為他的逝世,哀莫大於心死,恨不能與他一起共赴黃泉,每日神魂顛倒、恍惚不知終日且忍不住哀傷的不停哭泣,造成悲傷過度,眼睛視力變成模糊不清,兒女們身怕我會想不開做出意想不到的傻事來,在孩子們苦心勸導陪伴下,換離了傷心的環境,隨著在做完先夫的頭七當天夜班的飛機到台灣中和市與兒子同住一起,之後由次女芯玫陪同去台北大學眼科診所檢查,結果證實眼睛已因過度哭泣造成白內障增生及有閃光、青光眼等現象,醫生囑咐不能再哭了,否則會有眼瞎的危險。 9月11日我趕回金門為老公拜祭四十九天(十二日),是否是因老公不捨得我如此為他悲傷,冥冥中安排了天使般的劉婉這位溫柔體貼又善解人意的居家服務員來照顧我,經過這近半年來的相處,她對我無微不至的照顧如同對待自己的親生母親般的體貼與呵護,雖然沒到她上班的時間,她常會用手機打電話來噓寒問暖,深怕我又會想不開;不是該代購代送的時段,她也會來電問是否需要代購任何物品;每天中午的餐食照顧,她總是能迎合我的口味及營養需求調配,幫我做出少油少鹽的菜餚;而她最令我欣賞的是很愛乾淨,不管是廚房或家務整潔,都做的很細心很認真,工作有始有終不馬虎,即使打卡時間已到,她依然會把該做的事完成後才離開,每遇周六的家務協助或喘息服務時,說真的,在我最悲傷最需要有人陪伴安慰,更需要有人協助家務處理的時候,劉婉就出現了,我真的太感恩她了,現在每天我都在等待她的來到,不僅是依賴她來工作服務,更需要她如同女兒般親情的噓寒問暖,關懷備至,令我深深體會出「遠親不如近鄰」這句話的真正涵義,她對我種種的好和體貼照顧,不是外人所能體會的,所以我感恩她,也感恩貴公司的調教訓練,培養出如此優秀的服務人員,在此也要感謝陳杰宏服務員那段先夫世昌生病的末期,能來協助沐浴與洗頭,讓一向愛乾淨的世昌,能天天保持清潔舒爽的身子,減輕了我幫先生洗澡的沉重負擔(我腰椎先後動過大手術兩次)。 總之,我對智善長照股份有限公司附設金門縣私立蜻蜓居家長照機構相關服務人員,上至主管負責人吳友欽先生(前任副縣長),居家服務督導蔡謹如小姐,衛生局照顧管理訪視人員曾枝小姐等服務人員,真是個個常面帶笑容,輕聲細語,謙恭有禮的對待需求者,貴公司把他們調教得如此成功,讓許多需求者都能得到妥善的照顧與關懷,真是功德無量啊!再一次寄上我衷心的感謝之意,年關將屆,同時也寄上無邊的祝福:新年新禧,宏圖大展,平安健康,快樂幸福。 居家受照顧者:陳麗玉敬上
-
孟母三遷新解
繼小敏被退休後的沒多久,和小敏走得近的小華也閃人了,差別是小敏連半毛錢都沒領,她是狠心丟了辭呈,只寫了幾個字「人生另有規劃」,心知肚明的同事都清楚發生什麼事,只有主管還在做著美夢,總以為我是主權者,我說的就是聖旨,只要人事令下了,你們就得乖乖任憑安排,從來沒事先告知或商量的,工廠剛成立時的開廠元老,一個個感受到時不我予,從一開始的胼手胝足任勞任怨,才幾年就寒心了。 至於小華為什麼丟下炸彈?當然不是為了好朋友兩肋插刀在所不惜,成份有一些些,看不慣者眾,敢怒不敢言,還不至於陪葬,是受不了兩年內被調了五個部門,每次都去收拾濫攤子,掌權者冠冕堂皇揚揚得意地說:「每個同事都知道你要調單位了,所以以你一定要去!」當事人竟然是最後知道的,怎麼事前都不用先詢問一下? 表面上很客氣地說是借用小華的能力,幫忙各部門處理棘手問題解決困難點,說得真是好聽,任何人都清楚找不到人選收拾濫攤子,唯獨小華年輕聰穎善交際,不管是對工廠內部同事相處,還是對外和廠商客戶接洽,只要有她出面就沒有解決不了的難處,加上小華婆家娘家資金雄厚,急需資金周轉的新公司一直有意找她入股,只要有常識的都明白創業唯艱,剛起步還未見成果的營運,根本沒有外人敢投資,主權者的如意算盤打得好? 既然拉攏不了,就想辦法丟難題給她,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員工、應該不會對公司盡心盡力?原來是有如此考量,深怕小華行徑影響同事間忠誠度,只要哪裡出問題就調她去,就是要想辦法讓小華知難而退,回家當貴婦當千金,原來工廠需要的員工是很缺錢的、很聽話的,笨的蠢的都沒關係,就是為家計拚命的才是會忠誠的,是該怪小華太厲害了? 前幾次調部門時,都會找小敏幫忙關說,看在同是開廠元老份上,當然二話不說立即答應,畢竟老大姐說話有幾分輕重的,而且小敏有分析過,小華可以順手承接,就算接了燙手山芋小敏也會幫忙解決,所謂革命情感應該是如此吧! 怎知道小敏「被」退休了,事件突發來不及深思熟慮,還要把小華調到任何有見識的元老都覺頭痛的部門,連預告都沒有,既然沒有革命情感且不念舊了,還要賣命盡心力嗎?遞了辭呈就不再出現了,反正當權者說過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只要多給些錢就有新人會來做,連交接都省下了,人人一本員工手冊明文規定的內容,碰到了也是枉然,白紙黑字蓋了章的,是應付敷衍了事的? 閃辭後沒有領到半毛錢的小華說太幸運了,總算看清楚真面目,從此不用再爾虞我詐揶揄奉承,在職的幾個年頭,感覺是昧著良心很不真實地賺微薄薪資,光是調來調去比孟母三遷還多幾次,怎麼總覺得像躲債似地一再搬家,明明是很真實的職場生涯,卻從沒有過的虛幻不踏實,看過幾個快閃元老及「被」退休小敏,閃辭後才真正徹底明白,職場如戰場,小華莫名捲入別人的家族企業拚鬥爭權戰中,慶幸早早脫身了,再玩下去,可能不只孟母三遷可形容。
-
冬天遺忘了的雨
思索整座天空沉甸甸的憂鬱 濕度到達淚腺邊緣就蒸發成一片黃葉 乾燥手腳在揚塵裡龜裂 斷線眼神逐漸逝去 一幢幢纍疊極度焦味的愁雲遊走 沒有一個關聯的訊號 每支乾涸舌頭都是空白等待 風向東北。八級 日子在時間上登了老久尋找啟事 關於冬天裡失聯的寒風苦雨 寫信也不行 沒有足夠濕潤黏住郵票 怕這無法投遞的冀盼落了一身黃沙 失了容顏 只好拄著那口枯井空虛仰首 那個冬天的麻油真的很貴 潮濡眼神終被失去了訊息 自小麥與高粱相繼脫水陣亡之後 所有的哀鳴嬴弱乾癟著嘴 濃重的陽光熱情親吻每寸土壤 我們在冬天協尋迷路的雲雨 等待整座沉甸甸的天空 (稿費捐大同之家)
-
初心
我在風景線上 留下影像的年輪 那是無數個線串連在一起 漸漸飽和了起來 每個階段送來一個又一個故事 完整了生命初時樣貌 當陽光聚攏過來 最美麗的中心點 像是一個誠信的忠實者 一切如常轉動 但從來沒有脫離過生活
-
面對不完美的人生
打從公職退休以來,就有的同事問過我;「退休好不好?」當然會問這個問題的人,一般皆是面臨是否要提早退休的同僚,在尚未回答這問題之前,讓我們先來讀一篇古文,看看古人怎麼說: 「看破浮生半百,半生受用無邊。半殘歲月儘幽閒,半裡乾坤開展。半郭半鄉村舍,半山半水田園。半耕半讀半寒廛,半士半民姻眷。半雅半粗器具,半華半實庭軒。衾裳半素半輕鮮,餚饌半豐半儉。童僕半能半拙,妻兒半樸半賢。心情半佛半神仙,姓字半藏半顯。一半還之天地,一半讓將人間。半思後代與桑田,半想閻羅怎見。飲酒半酣正好,花開半時偏妍 帆張半扇免翻顛,馬放半韁穩便。半少卻饒滋味,半多反厭糾纏。自來苦樂半相參,會佔便宜只半。」 這首「半半詩」是清代學者李密庵的作品,為古今奇文之一,其內容富含禪意與哲學,且俯合我國的中庸之道,傳誦至今,拜讀再三,依然令人讚嘆不已。 話說人生旅途,沒有十全十美的事,老天爺不會讓所有的好事,全讓同一個人給佔了,因人世間凡事有利有敝、有好有壞、有得有失。試看看這世上的一切,有人事業正值顛峰,生命卻早夭折,英才早逝、有人官場得意,兒子卻不幸死亡、有人家庭美滿,偏偏卻無法生育;諸如以上林林總總,印證一句俗話所說;「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倘若事事要求盡善盡美,追求一百分的完美人生,是絕對不可能的事,非但是做不到,且會讓自己的人生過得非常痛苦。相反的,所謂:「花看半開,酒飲微醉。」才是人生最美好的境界。只要能領悟李密庵「半半歌」精髓的人,認同凡間的諸多事項,只求「一半、一半」就好,較能過一個愜意又快樂的人生。 至於提早退休,到底好與不好?這是純屬見人見智的問題,並沒有標準答案,純屬個人的人生的生涯規劃,建議面臨這個問題的同事,讀了李密庵的「半半詩」之後,我想您的心中已經有答案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