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金門的臺南人
都過了幾年了 你們好嗎 那些地方 海安路神農街 西門路藍晒圖 赤崁樓關帝港 水仙宮國華街 南門路孔廟 中山路旭峯號 東區桑原商店 不要問我,我都不去 既然都不去我怎麼會知道 猶若我不認識你 但我知道你 都過了幾年了 你們好嗎 如果回來臺南 我會帶過去 橋南老街 牛稠子車站 漚汪香雨書院 樹谷迎曦湖 歐威電影館 南化微風山谷 六甲落雨松 台江十六寮 不要問我為什麼 你和你們有聽過 金門式的南國文青嗎
-
尋獅有感
金風颯颯尋獅去, 高粱美景景合宜, 古厝飄香傳千里, 人情溫暖存於心。 屋頂、牆內、湖畔邊, 葫蘆、彩帶各具姿態, 彩球、執筆各具特色, 坐姿站姿、各有千秋, 披風飄飄, 精神抖擻! 揪朋引伴尋獅趣! 樂趣無窮擁歡笑! 金沙處處好風景, 保有文化赤子心, 歡迎一起文化旅, 網美相揪拍過癮! 文史探索當年憶, 拼湊先前史記憶。 值得一探好風光, 金門值得你遊歷!
-
南灣
「南灣」是台灣最南端熱都屏東縣恆春鎮附近台灣及巴士等兩海峽交界處一個壯觀的海灣和鄰近寬且長的海灘。它乃屬於墾丁國家公園管理一部分。它是相當適合大家戲水海邊,這裡提供不同項目水上活動,如:衝浪、帆船、香蕉船、沙灘排球及水上摩托車等設施,既刺激又好玩! 海灘經常可以看見不少陽光衝浪男孩和比基尼女孩在南灣戲水,四季,你永遠都能在「南灣」找到屬於南國熱情和活力存在! 民國七十八年,我在南灣不遠處的一所山地國小任教,我騎機車從佳冬鄉通勤一年,回程時,我經常騎車繞過台灣及巴士等兩海峽交界墾丁公園美麗景點,如:南仁湖、佳樂水、社頂公園、風吹沙、後壁湖、貓鼻頭、鵝鑾鼻、南灣、龜山及海生館等。當我騎車經過南灣時便經常見到來自國內外眾多遊客穿著各式各樣泳衣正在海灘日曬或在水中戲水,場面誠令人亮眼! 南灣附近有座核三廠,如果你想到南灣玩,只要隨著標的物核三廠或恆春鎮西南方等方向前去,或者詢問沿途的攤販及店家,就不至於迷路了! 前些年,我曾跟隨旅遊團先到印尼峇厘島及再跟屏東縣黎明國小師生約二十幾人到泰國芭達雅(Pattaya)做一些水上活動,如:浮潛、海底漫步及海上拖曳傘等體驗活動。我發現「南灣」擁有寬闊海灘、海域及豐富美麗海底各類顏色珊瑚絕不亞於該兩處景點,此也難怪「南灣」經常有國內外遊客前來觀光! 憶起小時,我也經常邀鄰居幾位玩伴一起赤腳徒步到南灣北方約五十公里故鄉屏東縣佳冬鄉台灣海峽海邊一大片海灘戲水及幫漁家牽罟,不僅有趣好玩又可以拿到漁家所分到魚回家孝敬母親,並關心在近海網捕鰻魚苗胞兄,當地漁民及居民在海灘架起帳棚,他們以竹製大型弧形三角魚網與海搏鬥辛苦網完鰻魚苗後,便可以在此帳棚內躲避陽光休憩,以養精蓄銳後再度繼續出發網捕鰻魚苗! 目前,全世界由於氣候變遷關係,讓屏東縣沿海自北到南新園、東港、林邊、佳冬、枋寮、枋山、車城及墾丁等鄉鎮海灘一直往內縮小,便得靠著抽砂機從台灣海峽抽取海砂填補已被海水淹沒大部分沙灘,以挽救往昔這些鄉鎮海灘絕美景色。小時,我和玩伴經常一起戲水的佳冬鄉塭仔村漁港和賴家村海鷗公園等海灘,目前,早已變成預防海水倒灌消波塊、堤防及大型抽水站! 秋冬半年期間,屏東縣從枋山鄉以南至恆春鎮一帶鄉鎮便吹起如颱風般風速落山風,早期我騎機車通勤,曾幾次連人帶車差點就被它吹落路邊旁台灣海峽海岸和撞到另一邊中央山脈最南端山壁,途中我也見到被吹到海岸邊幾輛汽機車!遊客前往「南灣」觀光和回程,大家務必要小心駕駛以保行車安全! 「南灣」確實擁有豐富的自然海洋資源,且氣候宜人,當地居民更是熱情待客,非常適合國內外遊客前往遊玩,必定讓大家不虛此行!
-
一天工作十九小時
下部隊當排長後,我幾乎每天工作十九小時,一天當兩天用。一天工作十九小時?聽起來很離譜,我沒想到自己居然過這樣的生活。 一天工作十九小時是這樣算出來的:平時忙到半夜一點睡,夏令時間清晨五點起床,只睡四小時,外加午睡一小時。除了這五小時,我一整天沒有時間好好休息,幾乎都在工作。 吃飯時間在工作。因為我們連長的觀念是,排長要先確認全連弟兄都吃到飯,而且是溫熱的飯菜,排長才可以吃飯,所以每天要照三餐統計全連進餐廳的實到人數,以及確認飯菜是否溫熱等細節。坐在長官桌吃飯又是一陣煎熬,因為用餐時間正是連長教訓幹部的最佳時刻,我們只好放下筷子聽訓,匆匆吃完飯又要趕回連上。 刷牙洗澡的時間非常少。一週五天在軍中,每次忙到半夜一點,累到快虛脫,寧可爬到床上睡覺,好好把握剩下的幾個小時,而不是花最後的力氣與時間去洗澡。刷牙洗臉也是如此,我下部隊以後居然連一條牙膏也用不完,刷牙次數少得可憐。因此我每次放假回家,第一件事便是趕快刷牙洗澡,把全身好好清洗乾淨。 排長會這麼忙碌是有原因的。白天從早點名開始,排長幾乎都要跟大部隊一起行動。而且軍官的角色不一樣,其他士官兵是「被支配者」的心態做事,打混一天是賺到一天,比較消極被動。但軍官是「領導者」的心態做事,必須對長官交付的任務負責,自然必須積極主動。 白天要把握空檔時間處理很多事情,譬如值星官每天必須排哨表,當日晚飯後要公布。下基地期間,還要利用零碎的時間準備受測內容,事情多到根本做不完,沒什麼時間可以休息。 夏令時間晚上十點,部隊就寢。弟兄入睡後,連長通常會召集核心幹部開會,提示隔天的任務重點。開完會之後,值星官根據明日任務,預先規劃全連弟兄的工作分配。沒背值星的排長則是輪流寫部隊工作日誌,一直忙到凌晨一點左右才就寢。 這樣的生活作息看起來非常疲累,但跟隔壁連的排長相比,我的睡覺時間算是相對較長的,因為我堅持要午休,而且睡眠要有最低限度,起碼要睡到三、四個小時。在營上,我聽過兩個其他連的排長一天只睡一、兩個小時,他們一天工作應該超過二十小時,每次看到他們,臉上都是很深的黑眼圈。也是這樣的比較,讓我自己沒理由、沒資格喊苦,因為這幾乎是每位軍官的必經之路。 嚴重的睡眠不足使人極度疲倦,身體的疲倦造成心情低落,尤其每天要思考、處理許多事,剛開始很痛苦,整個人陷入困境。在連長「使命必達」與「命令貫徹」的高度壓力下,我只好把這種痛苦當作一種磨練,並調整生活作息方式,努力適應。 首先迫使自己思考,如何把每天的例行公事減到最低程度,譬如吃飯要快,不奢望吃飽,只要不餓就好。洗澡跟刷牙看來是可以捨棄的事,除非身體真的太髒太臭無法入眠,否則同樣的時間,我寧可早點休息睡覺。 但事情還是多到做不完,只好不斷壓縮睡眠時間。經過一段時間的反覆測試,我發覺自己身體能接受最低限度的睡眠時間是四小時,加上午睡,我逐漸找出一條生存之道。 郭台銘說:「成長,你的名字就叫痛苦。」他在創業初期,每天早上六點多出門,晚上一、兩點才回家,而且他當時結婚沒多久,小孩剛出生,內有家計煎熬,外有創業的風險與壓力。這種高工時、高壓力的生活幾乎是每位創業家必經之路。 高工時的痛苦生活,會使一個人快速成長,也是對未來人生的重要磨練。作家麥爾坎.葛拉威爾(Malcolm Gladwell)在《異數:超凡與平凡的界線在哪裡?》指出,如果要在某個領域成為真正的高手,必須經過一萬小時的持續練習,一萬小時就是敲開成功大門的神奇數字。一萬小時看起來是極高的門檻,對平凡人有兩個困難。首先,要有每天練習的恆心。其次,為了加速達到一萬小時的目標,每天必須投入比一般人更多的時間練習。 一般人一天工作八小時,但在部隊裡一天工作十九小時,一天就變成兩天。按照葛拉威爾的說法,要在一個領域獲得成功,必須投入一萬小時的練習。假設一天花八小時,大約三年半才會成為高手,若是一天花十九小時,則縮短到一年半就能達到目標。 每個人一天都是二十四小時,如何增加自己可以利用的時間?只要願意克服人性弱點,減少睡眠時間是一個可行的作法。入伍前的我每天要睡滿八小時才夠,但下部隊後睡眠時間整整少一半,也就是以犧牲睡眠時間為代價,一天增加四小時的自我運用時間。 但是說實話,一天只睡四小時是非常爆肝的生活,長期來說對身體不好。退伍後,評估自己的身體機能,平均一個晚上睡五、六個小時是我可以接受的範圍,這樣我一天就多兩、三個小時可以利用的時間。 透過軍隊裡的高度壓力訓練自己,讓身體習慣這種高工時的狀態。一開始身體會非常疲累,但我們的潛力會被激發,透過一段時間的高強度工作,身體將逐漸適應這種工作狀態。這種高強度的工作狀態對年輕人是一種磨練,可以堅定自己的意志力,而意志力是越磨練越強大的,這是出社會為事業打拚的本錢。
-
從奧運看見運動員臺上臺下的甘苦
當國歌響徹雲霄,莊重的典禮中展現了臺灣的驕傲,感謝奧運選手為臺灣爭光與爭取榮譽,當世界看到臺灣,也點燃了台灣人民為運動員在比賽直播中熱血沸騰的掌聲,那掌聲響起是代表著運動員辛苦的為自己與臺灣奪得獎牌與榮譽。 每一種項目,都是必須要千辛萬苦中訓練與磨練,讓自己知道自己的盲點與缺點,透過每天持續不斷的練習,在練習的過程中曾經也會有想要放棄的念頭,不過他們不怕苦、不怕難,展現強韌與堅忍不拔的決心與毅力,為自己與臺灣加油。從奧運開場時,選手們在大會宣布進場時,那種整齊劃一與行進間充滿著自信與昂首闊步的揮手,與全世界述說著臺灣的不容小覷。 果然皇天不負苦心人,在羽球雙打時,王齊麟與李洋搭配著天衣無縫,默契十足,讓最後的IN,成為奧運羽球雙打的得主。在這個比賽中,看到了臺灣的平凡中的不平凡,也讓全世界了解臺灣的人民團結一致的決心與運動員的絕佳表現,那辛苦是值得的。在李洋的訪談裡,了解到他為了他心愛的羽球,從挫敗到成功的過程,那辛苦只有他自己知道。猶記他在國中時,與王齊麟一起就讀中山國中。當時王齊麟已經是職業選手,偶然在一次握手時,王齊麟手掌中長滿了繭,原來李洋明白了。要成為一位優秀又頂尖的運動員,是需要苦練與磨練,透過每天不斷的練習找出自己的優勢與劣勢,淬鍊成一個成功的運動員背後的辛苦,從他的大大小小傷口得知,成功並非偶然。 因為奧運金牌,讓世界看到臺灣,也讓李洋從默默無名的選手晉身到家喻戶曉的運動員,這辛苦與煎熬只有自己知道。李洋曾經說過:「等待奇蹟,不如為自己留下努力的軌跡;期待運氣,不如堅持自己的勇氣。」所以必須要靠堅持與努力付出,不怕苦與累,縱使全身練習痠痛、疲勞轟炸、手感不佳,皆要有好的心理素質,讓自己把每一場比賽重新開始與歸零思考。 臺灣羽球史上第一組獲得奧運金牌的黃金男雙「麟洋配」,從沒沒無聞、首戰的不順心,到決賽的所向披靡且勇奪金牌,運動家精神令全臺人民熱血沸騰、歡欣鼓舞,這是臺灣人的堅毅與不怕苦的決心。 我們看到運動員在奪牌後光彩奪目,殊不知道一路走來卻也滿身傷痕與迷思自己,在奧運中看到不平凡的運動員,我們深信那是一種苦練的累積與生命的堅忍,造就了他們成就自己。透過羽球的比賽過程,我們深信成功沒有奇蹟只有不斷的累積。即使奧運過了,那歷歷在目的比賽過程,關關難過關關過,在電視機前面的我,彷彿奧運依稀在我眼前,因為運動員造就了臺灣的奇蹟與戰績。
-
淺談新譯哲學
當我是華夏哲學的研究生,在漫長六年做研究的時光,發現海外對華夏文化相對生疏;海外人士在研究所謂的漢學時,外文翻譯十分混亂。例如,有關宋明理學的哲學名詞,無論是理、心、道、氣、禮、樂、格物、致知、中和、良知、已發、未發……,三綱、五常等等這些穩定社會人心的古代品格理論,正需要有強大中英翻譯團隊,給與符合時代意義的新翻譯,讓現代人及外籍人士因為熟悉而喜歡。甚至願意透過操練這些品格,使生活脫離後現代社會相對紊亂的節奏,恢復安詳幸福的日常生活。 例如,史上有名的林語堂先生,使用英文之精準名聲在外,如果有類似等級的人才,與他所帶領的團隊,多參與中西哲學重要學理名詞之詮釋,重新深入建構華語文與英語文的優美體系。 如果吾人能效仿林先生,曾寫《生活的藝術》之幽默,並在美國用英文撰寫《吾國與吾民》之精神,共同發揚與時俱進的傳統思想、哲學和文化藝術。哪怕只是簡單詞語的解釋,各種激勵人心的哲學小故事;持續使外籍人士了解華夏文化,人們有這些品格與義理的薰陶,世界文化品質必然會獲得提升,人類生活也因文化交流而更美好。
-
積雪中被凍得槓槓硬的玉米
在東北黑土地上,俺們農村老家一到冬季下大雪時,屋外就是一座超級自然大冰箱,絕大部份到冬雪前的秋天所採收的,都是已成熟的玉米,這些玉米等適當時候,可以脫成玉米粒,當成家畜的飼料,人也可以食用,當然更能磨成玉米粉,和各種玉米碴子,後者又能做成各種麵、餅、窩窩頭。而玉米碴子更能煮成玉米碴粥,在俺們小時候,如此放了大紅豆與玉米碴子一起熬得又黏又糯的玉米碴粥,就是當時俺們家裡的主食,也是童年時自認最香甜的主食了。 這些早已搶在大雪前就已搶著採收玉米,就整齊地堆在寒冬的大雪露天院子裡,如一道道高高的高牆,這些玉米高牆任由大雪一場場累積掩蓋,有的玉米就如小山地推起,夜晚時分,它們是老鼠和黃鼠狼們的在冬季食物缺乏時的美食。俺們小時候的冬天,即便是屋裡的地上也冷的不行,所以搓玉米粒時,就先將在屋外凍得桿桿硬的玉米,先放入大大由凳子架起來的大木箱中,等過了一段時間解凍後,俺們就坐在木箱旁的凳子上,將玉米手工搓成玉米粒,再把玉米粒收集到大麻袋裡。在過去的農村裡,有人家就乾脆坐在冰冷的地上脫玉米粒,而俺們家很幸運的還有大木箱用來解凍玉米,否則長時間坐在屋內冰冷的地上,即便屋裡有燒炕的溫度,但也不免屁股被凍得哇哇叫。 搓玉米粒時,因為一隻手要緊抓著一根從雪地搬進屋裡凍得桿桿硬的玉米,另一隻手就抓著已脫玉米粒的玉米芯,將又冰冷又桿桿硬的玉米芯,對準另一支玉米,用力搓,搓掉上面的玉米粒,這對還是小孩的俺們還說是很痛苦的任務,因為沒法偷偷跑出去玩,就老是被老媽盯著做這件搓玉米粒的工作。然則,如今想想,那樣的歲月,就如同越來下得越少的大雪一樣,也如同這些老家的東北農村被所謂的現代新農村建設取代一樣,童年歲月與場景記憶都已逐漸遠去。 但還有值得回味的是,如果要吃水煮的黏玉米,就需要在夏末秋初時到玉米田去摘,然後用水煮,此時的玉米吃起來口感很黏又糯,且香甜,故很受俺們東北人的喜愛。水煮的黏玉米若依時吃不完,還可以繩子將這些玉米串起來,掛到屋簷下風乾,等到冬天來臨,再取下重新水煮過,也一樣的又黏又糯,又香甜,一樣倍香的好吃到不行。 這些準備脫粒,暫時堆放在屋外院子中那些數十公分厚積雪裡的玉米,如今這樣的景象也早已逐漸消退了,不見了,因為現在的玉米只要一收成,就會用機器立馬剝成玉米粒,很快就被收購商載運走了。誰家還會讓收成後的玉米暫存在自家的屋外院子積雪中呢? 如今,誰還會留戀著原生態的東北農村模樣? 誰還會懷念坐在冰冷地上或木箱旁凳子上搓玉米的童年時光? 誰又再見得著這堆放厚厚積雪中,已被凍得如短木棍的桿桿硬的玉米? 這一切的一切,都只能從這厚厚積雪中已被凍得如短木棍的桿桿硬的玉米影像中去慢慢尋找,回味了。
-
抓漏大做戰
「醫生驚治嗽土水師傅驚掠漏」懂得台語按怎唸,這句話挺有意思的。 晚間九點多踏進四樓的佛堂,準備關掉大燈和前門時,突然在供桌前踩到一灘水。 最近沒下雨呀?抬頭看天花板也沒水漬呀?這灘水哪兒來的呀?蹲下來瞧個仔細。地板鋪著白色大塊磁磚,順著磁磚與磁磚間的細縫,一路追尋終於發現這灘水來自西面牆的踢腳。 十多年前買下這房子時,四樓原本是樓梯間,前屋主是成衣商,將樓梯間改建成儲藏室。 那時牆面沒有裝璜,樓梯間打掉後牆加蓋鐵皮屋,成了一間大儲藏室。而隔鄰是一位富商,同樣的樓層則以水泥灌漿的方式增建了一間套房,更在上方加蓋鐵皮屋保護兩隻不鏽鋼大水塔。 富商不住這兒住在鳳山,這兒只是他種花休息的地方,前院還有假山魚池的造景。 有一段時間大約兩年吧?富商不曾出現過,滿院子雜草叢生,魚池上方棚架的炮杖紅藤蔓已經爬上保護水塔的鐵皮屋,整棟房子幾乎變成野戰部隊的偽裝碉堡一般。 環保局想開單子給他卻不知他住哪兒?這裡登記的名字卻也不是他本人(環保局有這般積極去查訪嗎?天曉得!),只好嘀咕幾句留下罰單走人了。 住在他隔鄰,深怕雜草叢中住著長虫。利用一個星期天,動手將所有藤蔓都砍除了,還花了一個星期的時間送走所有的垃圾和廢棄物。 就在此刻富商出現了,非但沒有一句感激卻又面帶怒容的說:「誰把我的院子弄成這樣子?」 不得已請他看一看屋內那張,泡水快爛掉但字還清楚的環保局罰單說:「他們做的!」 一個月後,竟然大興土木的裝修,他美麗的老婆說:「過年後要搬過來住了!」 秋去冬來,春節也過了,卻看不見他們的喬遷之喜。 突然又開始敲打了,原來二樓的浴室漏水了,牆面敲開後才發現馬桶管路破裂。三天後,竟然將屋內與玄關的大理石地板全掀了,換成紅滴滴的花崗岩。 個把月的整修後,又消聲匿跡了一年,正當那不清楚佛堂那灘水哪兒來時他又出現了。 電熱水器也裝了,這一回鐵定要來進住了。 當初儲藏室裝修佛堂時,發現與之隔鄰搭建鐵皮屋的矮牆上,建商留有太陽能熱水器的管路,但在裝璜前都以鐵螺絲帽鎖死,不應該有滲漏的可能。 找來對門領有水電證照的朋友查看,水電工語出驚人的說:「鐵定是隔璧的滲過來,相同的建築格局我家也發生過。」 兩人討論時,富商又送了一車傢俱過來,正好請求進屋查看求證。 富商倒也大方的讓我們進門,直到四樓水電工二話不說,手指頭一搓牆面鬆了,還有熱水滲出來。 證據確鑿,但富商卻不承認是他的管路,他說:「浴室的熱水出不來,但不一定是這兒漏呀?」 相鄰的牆面壁癌都長出來,怎會不是他的管路呢?佛堂這面牆我這一方根本沒管路呀! 難道是屋頂的水塔管路滲漏的嗎? 上到屋頂卻沒發現任何水漬,真是奇也怪哉! 滲漏愈來愈嚴重了,突然有一天簡直是水漫金山寺一般,除了佛堂更漫到後方的儲藏室,最嚴重的是滲入地板中順著電線管路走,滴滴答答的淌進三樓女兒的房間。 晚間十一點,和老媽在佛堂拚命舀水,女兒房間也放著大臉盆接水,忙到三點多水不再滲出來時,早已手腳鬆軟沒力氣開車去上班了,只好請半天假補眠一番。 三天後凌晨一點半,突然門鈴聲響。 原來老婆的車擋住富商的車庫門了,老婆腳傷下樓不便,老媽拿了車鑰匙請他幫忙移動,進門時富商說:「這幾天還滲水嗎?我的熱水已經可以用了……。」 這兩天卻是十分離奇沒有滲水,富商說:「那該不會有問題了,若再滲漏應該是妳們家的問題了。」 三點左右突然驚醒過來,浴室的燈怎是亮的?不!是樓梯間的頂燈亮著!起床查看,佛堂也亮著燈! 上樓一看,怎是老媽在舀水呀?水勢之大更甚於前幾回,這下可好了,不到片刻女兒也起床找臉盆接水了。 臥房在一樓的老媽說:「突然聽到下雨的聲響起來關窗,突然覺得不對因此上樓來看看,怎知就發現水又大量的從那面牆的踢腳滲出來……。」 趕緊翻過兩家相鄰的矮牆,請富商是否先關熱水器試試。怎知喊了半天,不開門就是不開門! 水還是不斷的滲出來,祖孫母子三人舀水已經累到不行。 最後老媽宣佈收工不管了,明天再想辦法! 五點起床上樓察看,滲水依舊,只是眾人皆乏力了。早飯後送女兒到車站坐車自行回學校去,好一個假日回家卻換得舀水又失眠,好在星期一早上沒課,回宿舍補眠去吧。 找來精於木工裝璜的師兄,小心翼翼的將裝璜的牆面拆下來,果然答案分明揭曉清楚又明白。 我的記憶沒有錯!相鄰的矮牆這一方是我家的鐵皮屋,一陣又一陣的滲水正從鐵皮與水泥矮牆的接面滲過來。 找來水電工朋友,一起喊醒正鼾睡中的富商請他過門來看看。如今證據確鑿,他無話可說,紅著臉說:「怎會這樣?」 三人再度進到富商家,和佛堂等高的加建套房也滲進不少水,相鄰的牆面雖然已經糊上水泥,但明顯的可以看出水正不斷的滲漏進來。 水電工再度說:「摸看看一定是熱水!」果真牆面是熱的。 這不是富商家的熱水管路滲漏又是如何呢?富商沒話說請水電工把它敲開堵漏! 水電工卻說:「不是這兒的問題!是樓上!」 果然!水塔的鐵皮屋內,同一位置延伸上來的水管正冒著水,同時還是熱水。 不鏽鋼熱水管和水泥無法親密黏著,同時水塔比這出水口高出許多,熱水器啟動水塔開始落水,連通管的壓力逼使熱水不斷冒出,沿著熱水管和水泥間的縫隙往下滲漏,只要買個封水管開口的螺帽將它封死就解決了。 抓到罩門果真一切都解決了,半夜舀水的惡夢終於過去了。天下事處處是學問,水電工專業的說明今日終於獲得證實,隔行如隔山,專家豈在高學歷或口袋裡錢多多? 此刻想到的是,九十多年前國父孫中山先生說過的知難行易,記得他說過水電工的故事。
-
遊莒光公園
遊園記 稚語童言屢屢催 輕盈展翅鳥群飛 莒光湖面魚凌躍 野叟憑欄喜上眉 望天興懷 萬里行雲似水流 一腔熱血冷如秋 無情春燕高飛去 還抹長空點點愁 註:莒光湖上的九曲橋東側有共融公園遊戲場、兒童遊樂設施、花草綠地與樹蔭,另有椅子可供休息,或觀賞落日晚霞。 (稿費捐金門大同之家)
-
夢的一日遊
我進入神話的敻遠。冥想之中 在夢的海上駕馭自己巡弋獨行 去找狐步而來的稀鬆踝聲 你來。微疼愛恨徒勞的潛意識 我們是一則水的斷章野史 像老水手占卜。踏過的虹橋就會失足 而你以虔誠的無伴奏恩典追隨而來 在迷宮的半圓肉身修繕漆黑的零件 收回流亡眼神。以及腹部詠歎弦音 找一條回家的路。冉冉亮起 彷彿是春天小小遺址的截角 有詞語如謎的浪沫敲擊著 你穿行而來。我們已被原諒的那些葷素謊言困住 日月滑過的臟器以及駛過的斑馬線 你是延燒的煙火。而我在骨肉勻整的扉頁擱淺 無法丈量的渾濁。差點。我不是我 我願用海的音聲量測波濤閃過的彼此 那些尚可自燃而自燬的傾圮體內 有一種搖晃語言。搖晃著好聽的悲欣交集 在我們的安息日。擎起那稍縱即逝的高聳甜苦酸辛
-
王鍾秀傳
王鍾秀,道光甲申4年12月10日酉時生,光緒丁丑3年10月5日戌時卒(西元1824年-1877年),享壽54歲。原籍金門,名啟浯、字炳璋、號披源、官章鍾秀、諡章秀(日據台戶籍登載)。 鍾秀公自幼秉持庭訓,才識敏練,為當道所知,歷承提軍施公、林公,鎮軍薛公延佐戎幕。道光三十年以儒生之資,得任提軍施得高幕僚,書有「重建武廟」捐題碑記(現存金門內武廟)。咸豐年間來台寄籍,期間隨鎮軍林向榮(字龍江)掌內幕,咸豐十一年,以官章鍾秀之名再書「殉難義塚碑記」,內文記載當時功名已進升同知銜(五品)。 同治元年,鎮軍林向榮(字龍江)討伐民亂戴潮春(字萬生),身陷斗六城,九月間城破軍潰,林鎮殉職,鍾秀公與舉人王獻瑤等數人皆被執,鍾秀公為偽丞相莊天賜所救,後從間道脫回牛罵頭(即今之清水),從泉人(即蔡源順)以拒賊。同治二年八月,左宗棠疏言,調派提軍林文察(字密卿)赴台剿匪,以而延攬內幕,轉敗為功,事平論功,獎五品頂戴,賞戴藍翎。自此遷居彰化,同治四年家變失子(名祖傳)、喪偶,續有彰化城李氏也好(金娘)。(其堂設有「王氏家廟」,廟堂懸有「恩魁」匾、同僚王世清之「狀元及第」匾、舉人王獻瑤之「文魁」匾及五世祖妣翁氏蕊娘「節孝旌表」牌匾。)鍾秀公於光緒3年(戶籍載明治11年),一命嗚呼。 鍾秀公辭世後,尚有僕役、豐厚家產,孤子王三(原名祖榮)亦能接受良好之教育,然其舉止柔和、性格溫吞,其母不忍參加科考,遂罷求功名。及其長也,與埤源頭謝氏金鳳結婚,日子堪稱安逸。不料甲午戰敗,台灣割讓、日人來台,抗日死傷慘烈,乙未(1895年8月)八卦山之役尤烈。鄰友來言:日本番人來台,恐將對官宦子弟不利;王三為反日求生,迫走他處,開始四處避逃,與家人分居,隱沒淡出。生長男番木、次男番水,乃因走避日本番人,史載比比皆是,當時台語土話稱「走番仔反」,其子命名皆取一「番」字,寄寓於此。後遂漸散家財,為保先禰鍾秀及祖宗功德,將王氏家廟以王三之名設規立堂,取名祭祀公業王三規堂,另引據「大槐宮」典故,比喻富貴權勢的虛幻無常,將公業嘗田產業號名祭祀公業王三槐堂,另有先禰鍾秀邀集宗親同僚狀元王世清(直隸南和人)、舉人王獻瑤(嘉邑鹽水港保鹽水港竹仔街王恕記,今台南市鹽水區朝琴路)、疑似彰化宗親後世王友芬(彰化市中正路)之祖考騰雲妻侯氏欽褒節孝派系……等,共組之祭祀公業王公會祀產,初期以王卿淇為管理人,後改王茂盛為管理人,流傳後世。 王鍾秀先祖原籍北直(北京),並推溯自江蘇太倉王氏分支,祖祠楹聯:「炎宋初興聯登五百餘進士,皇明啟運裁入四十八翰林」,因以為世序,有別於「開閩第一」系統,金門王氏族譜為起雲公裔派譜系。 康熙甲子23年(1684年)10月下旬,康熙帝第一次南巡,相傳起雲公十八農夫同救康熙聖駕功勳,賜襲總兵入京(疑似駐滄州),轉而入閩來金開基。傳至五世祖考儒士諱克津(珍)字國彩髮妻,半山人(另說後浦)翁順女翁氏諱蕊娘,生於乾隆戊辰13年7月27日辰時,逝於嘉慶庚辰25年9月10日未時。乾隆35年,時年23歲結婚,迨乾隆38年夫故,氏時年26歲,矢志撫三歲孤諱媽愿(字嘉陞)成立,婚配李氏諱姜娘,傳子諱文溪(字三錫號騰波諡誠敬),又早卒,嗚呼!婆媳、祖孫相依,辛苦貧困,遂復撫育四歲孫三錫成立,守節48年,及至後世曾孫三錫長子鍾秀,軍功五品藍翎頂戴。同治七年,舉人林豪、生員洪作舟等具報請旌,由寄籍侯官縣(倉後舖)請准建旌表總坊提名(設位節孝祠),福建布政使司轉飭金門縣承本籍知照,並得自旌表建坊,節孝聯文:「守四十八年冰霜貞節,撫六七兩世孤苦零丁」。 鍾秀公為慎終追遠表孝思,得取功名後,遂著即考世系、訪查史冊,亦託友人鄭紀南(字蘭汀)繙閱泉州郡志協詢,查考先祖起雲公功績;咸豐丙辰六年蒲月,經考核、推論為江蘇省太倉州分駐直隸省滄州來金,非開閩第一審知公苗裔。太倉王氏明初子孫昭穆即以祖祠楹聯:炎宋初興聯登五百餘進士,皇明啟運裁入四十八翰林,擬定昭穆序,以三十年為一代,遠接太倉祖祠楹聯編字,推測一世祖為聯文第七之「五」字為序,其後二世及後數世,即以此「五」字之下十餘字蟬聯遞序,並推及後世子孫,庶葛藟繁生,枝葉相接,不敢淆紊!倘後世以此聯文序盡了,可再行編句增序。曰:此系承先制且為後人因源竟委、接續宗枝起見,故不得已而上序祖宗,非敢故蹈不為父作諡之戒也,是為序。昆仲合撰家譜,光宗耀祖。 在臺後隨鎮軍林向榮(字龍江),於咸豐十一年書善化百二甲「殉難義塚碑記」,碑文載誌張丙事件,蔡長青一軍等先烈,初由把總李瑞麟,購地掩諸暴露,後有爵帥王得祿同溫兆鳳等,倡捐廉俸,築為義塚,又置曾文胡厝寮義田,交安平協收貯,春、秋二祭。間因原義塚被溪水沖毀,吳朝良捐貲移築高阜,在曾文溪內,後又崩陷。適林龍江經此目擊,恐其決損,募以抄封曾文百二甲園業為穴所。全台南北、澎湖水陸兵弁捐資移築,再置義田。林公促其記事,勒石陰所,并詳紀移建規條及捐貲芳名,以昭不朽。文刻五品同知銜王鍾秀捐銀八元,並記載「百二甲曾文忠魂義塚」坐向、長寬、面積,增購義田。署名王鍾秀書丹,後遂以官章行於世,見諸史冊。 然於同治元年,鎮軍林帥罔顧帷幕參議,恣意入城駐守,策略失算,全軍身陷斗六城,如鱉入甕,受困糧匱,煮鞋烹馬,九月間城破軍潰,無限哀戚,鍾秀公自城牆壁洞逃出與同僚舉人王獻瑤等數人皆被執,為偽丞相莊天賜所救,後脫回牛罵頭(即今清水),從泉人以拒賊。據歷代口傳(十一世煙山口述),逆賊隨後追殺,抄捷徑至蔡源順家(清水大戶)躲避穀堆中,經蔡先生情義相助,先智勇辭退亂民而獲救,再搭其商船回京聲援,後結為親家。 同治二年八月,左宗棠疏言,調派提軍林文察(副將王世清)赴台剿匪,以而延攬內幕,悉心籌畫,所向皆捷,轉敗為功,事平論功,由軍功加封五品同知銜,獎五品頂戴,賞戴藍翎。 時局暫告太平,遂遷居彰化市,大難不死而後福,正值慶功昇平之際,卻突遭家變而喪子(祖傳)、其母洪氏玉璽(鍾秀原配),不忍愛子猝死,乃鬱抑自戕而亡(葬於八卦山),於同治四年八月三日喪,繼有婢從主殉(或女從母殉),五日三死(十世祖妣梨弟口述),嗚呼哀哉,極度崩潰,落寞寡歡,不思公務,並一度想出家為僧,經主官夫人媒介,覓得彰化城內李氏也好(金娘),遂續聘之。其父誠敬公生平清白傳家,非分之財一毫不苟,恐以司職一兵兩餉,貽累為患,同治八年十一月臨終囑託三弟森田知照四弟鍾祿能習父職,宜陳明上憲,力辭為是!嫡長披源司馬當時已佐銅山陳恭戎內幕,匍匐旋里,遂述先禰遺志,上書夏協軍,以勉先人守分奉公、家風克紹之志,府君因鍾秀公同知銜而例贈五品。隔年六月,生母相繼而亡……。 長子祖傳猝逝,立有嗣子祖繼(亡佚),而後再出祖述(亡佚),終僅存一子,乃九世祖祖榮(名三)傳世。老來得子,得以重建家業,當可補償家變之憾。並倡捐修築彰化城東門外(即今縣議會前中山路旁)南北溝(十一世鏡湖口述)。 鍾秀公前因身陷斗六城得逃脫,抄捷徑至蔡源順家(清水大戶)獲救,連戰公子連勝文夫人蔡依珊,即出自本家族。後事平論功,為報救命之恩,時值當家蔡時超先生病重,乃將愛女婚配其子,試圖沖喜,於光緒年間,家傳為親家(蔡源順家族)因水權與人結怨之事調停,後於飲宴中誤食毒膳,一命嗚呼。 近年訪查,經查訪由蔡家後代口述得知,當年抓獲海盜,就送到彰化給親家(師爺)法辦。令人莞爾!
-
昂首得無垠
自信端詳曾經 縱看腳下浮生 翅展天際萬里 惟昂首得無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