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七巧板的啟示
七巧板也像取巧板。它有5個三角形、一個正方形,還有一個梯形,7塊拼起來變成一個大正方形。當你拆開它的時候,想要再還原,往往就塞不進去了,因為我們人腦的地圖有限。後來我找到了一個方法,原來兩塊大三角形組合成一個更大的三角形放在底部,中的三角放在上面,中間剩下4塊小的就容易組合了,三角形的順序由上而下是中小大。 七巧板可以拼成數十種形狀,分別代表各種東西、意向,只能抽象的意會。 我們的人生也有很多取巧的捷徑,或者是簡化到一個成語,例如「謙謙君子」留下一世英名。有人晚節不保,只留下「惡名昭彰」。尤其是抽象畫或素描,只要一個神韻到了,就有人說,很像了,但是有人做事情,一定要按部就班,不走投機取巧的路線。因此有時候被人家笑笑為傻子,但是他仍然堅持自我,不理會別人的訕笑。 做學問到底有沒有捷徑呢?參考別人的或抄襲別人,而不是原創的,這樣子的學問,是否真實呢?做人做事,有沒有捷徑呢?走後門送禮都是捷徑,買官賣官在宋朝就很流行了。 有個親戚開印刷廠,為了爭取到一個案子,過年的時候到官員家裡送禮。 他在禮盒下面放兩個紅包,一個紅包放2萬元,說是要給孩子們當壓歲錢的,後來他就拿到了那個標那個案子了。事後他說:「這官場真黑呀!」但是他又說:「沒有這樣做,就攬不到生意呀!」 考試的時候,有人作弊走捷徑,結果老實的人被偷看了,成績還考得比人家差呢。後來老實的說:「我沒有作弊,成績卻比人家差呢!」真是壞風氣呀。 泉州人說:「有一個門路,較贏過一批布。」又說:寧可擰牛頭,毋通擰牛尾。這也是取巧的方式。 歌壇栽培新人,請一批老前輩來帶路,新人就可以少走一些冤枉路。但這位新人如果沒有真正的實力,也將在滾滾的紅塵中沒落了。或者是一個窮書生,娶了富家千金,可以減少奮鬥20年,這個都是投機取巧的路線。我見過這種事,他們終究沒有到達幸福的終點,因為那富家千金,把那個丈夫當成是什麼的?丈夫不堪受虐,終就簽字離婚了。 長輩常說:「憨人有憨福。」太過聰明的,不一定贏得最後的勝利,腳步踏穩,穩紮穩打的總是有良好的根基,遇到考驗和風暴都不怕。取巧或速成的,也有人奉行不變,其中的得失考量,就要看當事人的智慧了。
-
真摯的同學情感
很久以前就讀專科學校時,在外住宿二人同寢室,室友有個連接天線小小電視機,是小虎隊乖乖虎的鐵粉,有時會邀請我共同觀看節目,我看書;她會把它轉成為無聲,還蠻有道德良心的,考試她只求all pass;我只求用功,也在沒有電視機為伴,只好用眼睛與書本對話做朋友,至少不會拒絕我。因為如此,還曾一度在班級考上第三名成績。 以為是優秀學生嗎?不不不,仗著有最要好同學,她家有個錄影機,彼時它是不得了的現代科技,她的令妹會幫我錄八點檔連續劇,當下太迷戀沈孟生、劉松仁、蘇明明。假日總會到府上,追劇一星期集數,遇到不喜歡橋段、廣告時間還可快轉跳段,節省時間又方便。當然還有其他同學,這樣比較有伴,可是他們聊天;只有我在看。我們還被留下來吃飯,不知叨擾過多少日子。 某些有個不安狂野靈魂存在,伊東息,我是沈孟生的粉絲,今丫,則純粹欣賞沒那痴情。角色放蕩不羈,喜歡他演技,有個錄影機,眼睛為之一亮。真是太好了紓解仰慕小救星! 久違了,我最要好同學巧慧,謝謝妳的家人包容,使我深深地感動,百感交集思緒萬千,心境再度點燃淘氣洶湧澎湃。
-
【小說連載】 六個小孩與地仙
警察探頭看了看,吉普車內的衛星導航定位器,農夫不禁笑得前仰後翻。 讓魔神仔牽著茫茫踅?他們不以為然的互相看著,擠上車子,同奔歸途。 「夭壽喔,你們喔!如果這種事情發生在台北,一定會被壞人抓走喔!」沿路回到陳建南家時,剛死了老伴和屘子的他阿嬤,早已一臉憂患的等在庭埕口。 回到許筱純家時,她外婆還沒回來,她弟弟倒是又累又餓的哭叫起來。 許筱純鬆下了一口氣,趕緊幫弟弟擦掉眼淚和鼻涕,又按下晚餐的電子鍋開關。然後,故意擠響泡泡膜,讓自己大嚇一跳地,把這新鮮玩意送給弟弟玩。 弟弟拿著泡泡膜,跑到鐵門旁,說他也要讓外婆大嚇一跳的高興嚷著: 「阿姊啊,妳趕快來看!嘻,阿嬤回來了,阿嬤回來了!──」 門縫外,窄窄壓縮成一線天的農徑空寂如常,哪有什麼外婆回家的影子? 許筱純並不認為弟弟在說謊,也不認為弟弟的眼睛有問題。她一邊想像著,外婆那副終日忙內忙外的老邁身影,一邊反而既心虛又悲喜交集地,替弟弟高興了起來;高興的原因是,一向沒遠離過家門和大人的弟弟,今天走過這趟長路回來,總算看見他內心,可供自己慰藉的另一種地仙了。 六、萬善堂地仙像光暈 學校在一週一次的兒童朝會上,隆重頒發了期中考的獎狀和獎品。 他們一夥人都獲得進步獎,獎品是三枝鉛筆。陳建南因為排進了班上前三名,級任老師外加賞他一本《汪洋中的一條船》的舊書,書上寫有老師的姓名和眉批,顯然是老師年輕時買來仔細讀過,並且珍藏到現在的私人藏書。 課間活動後,李志揚抱著一件新奇東西,神祕兮兮的跑來找陳建南炫耀,但許筱純知道,他是藉故前來向她「展寶」的。其實,許筱純昨晚已經從李美惠的電話中得知,那是他爸爸寄回台灣獎勵他的新筆電,李美惠也得到了一台。 上課鈴聲響起了。李志揚匆匆表示,這個週末上完補習班的下午,他願意帶著這筆電到陳建南或她家,教他們玩「開心農場」和「生存遊戲」。 她有點好奇,但不置可否。陳建南則惋惜的說,週末下午不行,他阿嬤要帶他去觀音堂收驚,又說許筱純和她阿嬤應該也會去;因為,他已經把他們那天被魔神仔牽著茫茫踅的事,全都告訴他阿嬤了。 「觀音堂旁邊,另外還有一間萬善堂,聽說裡面藏著什麼古怪寶藏喔。」 「嘿,收驚是怎麼回事?觀音堂在哪裡,萬善堂又是一間什麼寶廟呢?」 李志揚和李美惠張大著嘴巴和眼睛,眼眸反映出,烏黑筆電的新亮閃光。 觀音堂,距離街上並不遠。站在學校三樓的六年級教室往東看,越過快速公路剛挖開的那處沙崙斷口,半裸露在濃鬱林坳裡的那幢黃瓦屋子便是。 果然,陳建南所言不假,週末吃過午飯,他阿嬤騎機車載著他和半袋土豆,前座踏板上蹲著大白的路過許筱純家,順道拐進來相邀她外婆了。(一二)
-
高義薄雲的洪文舉縣長
金門縣政府成立於民國4年,早年(民國38年以前)官派縣長任期皆不長,有如走馬燈,主要是因當時金門地方財政不豐,沒有像「金酒公司」的金雞母,縣長難為無米之炊,故能留下紀錄的建樹也不多。但其中有位任期一年(任期從民國36年4月至民國37年4月)、高義薄雲的菲律賓華僑─洪文舉縣長(圖翻攝自顯影月刊),離職前承購西門岡阜上原為日本海軍軍部獻於金中中學當校舍,洪縣長有如此高義,當然無法從任職一年中的微薄薪資中支出,是從菲律賓僑匯來的。 洪縣長本是出生於泉州南安的菲律賓華僑,其兄就是創設東美、南美公司及環球織布廠,有菲律賓「布業大王」之譽的洪開年。民國26年抗日戰爭爆發後,洪開年任菲華抗敵會委員,菲島淪陷後,捐巨資支持菲律賓華僑抗日游擊支隊,六弟洪文舉跟隨其學習並任要職。戰後,洪文舉歸國任職金門縣長一年,離職前買下原為日本海軍軍部當金中中學校舍,為人生留紀念。 離開金門縣長職務後,洪縣長回菲律賓依然跟隨其兄長洪開年,這時除了織布本業外,另開創金融業。民國42年,洪縣長到香港創設「有餘商業銀行」;其兄長洪開年則在民國52年在台灣投資創設「華僑人壽保險公司」,此公司在民國70年為辜振甫買下,已改名為「中國人壽保險公司」。 洪縣長創設的「有餘商業銀行」投資房地產,代表作就是位在中環德輔道中127號「有餘貿易中心」。但後來深陷房地產市場,遭受極大的財政困難,不得不向香港匯豐銀行求助,民國55年9月15日,根據香港政府財政司的命令,有餘銀行被匯豐接管。自此洪縣長回菲律賓,於民國73年7月逝世,享年77歲。 洪縣長其兄洪開年在廈門「雙十中學」捐贈的「梯山樓」,現已整建擴為生物實驗樓。洪文舉縣長在金門「金中中學」捐贈的「梯山樓」,當時金中董事會擬於走廊間鐫石銘曰「梯山樓」(梯山是洪縣長父親的別號),作為永久紀念,只是數十年來,沒幾人知曉「梯山樓」,談何永久紀念? (稿費捐金門家扶中心)
-
疫下溫情
巷子口早餐店是我每天晨運最後一站,升級三級警戒不能入內用餐,門口總能瞧見顧客等待取餐身影。我是老主顧,還沒走入,老闆娘就用那熱情嗓音放送:「早上好啊,薯泥蛋土司,切邊,不加胡椒粉。」對這體貼默契和溫暖問候,我用陽光般燦爛微笑予以回應。 這日我一如往常前往消費,但見檯前多個立牌,上面寫著:「親愛的外送員:您辛苦了,用餐了嗎?餐點免費提供,祝送餐愉快。」忍不住好奇心詢問,老闆娘說:「疫情以來,好幾位外送員說訂單多忙翻了,飯都來不及吃。看他們東奔西跑跟病毒戰鬥很辛苦,就想做些三明治給他們充飢,才有體力服務更多宅在家裡的人。」 老闆娘真佛心,疫情之下小本生意原就經營不容易,卻還能發揮大愛精神體恤來回奔波的陌生人,令人敬佩,更讓人感受到人間溫暖。而這份溫暖,也出現在市場裡小攤販。 自從市場實施人流管制,採買需要依照身分證單雙號分開消費,這在大賣場或連鎖超市在執行上並不困難,可是傳統市場尤其是開放式攤位實在不容易推進。然而W記魚丸老闆為了避免市場成為群聚感染重災區,發起響應分流政策買一送一義賣活動,顧客憑身分證末碼數字可以折扣消費,義賣的錢將會捐給疫苗基金,幫助疫苗採購和預防接種工作資金。雖然只是小額捐款,但是同島一命善心不落人後的高尚情操,讓人折服。 頑劣病毒肆虐全台,搞得人心惶惶,踏出家門,每個人臉上總是口罩戴好戴滿,保持社交距離成了生活法則,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看似越來越遠,然因疫情卻也拉近彼此關懷的心意,有人捐醫療器材,有人捐復康巴士,有人透過三明治和魚丸等自家小物,也希望能為防疫盡些棉薄心力。這些出自內心的良善和溫暖,見證台灣最美風景是人心。 兒子從事長照工作,染病風險很大,我不時電聯叮嚀他注意安全保健身體。前日得知他奉命施打疫苗後有發燒現象,身為人母擔憂不已,想打電話關切狀況,卻又強壓忍住,希望他有充足時間可以好好休息。直到隔日收到他報平安訊息,一顆懸著的心才稍稍放下。在閒聊中,孩子告訴我,雖然在家觀察休息,無法親臨現場照護病患,就透過電話跟個案噓寒問暖,幫他們排解孤寂。 長照個案經年宅居難以出門,加上疫情來襲更是足不出戶,心情鬱悶,脾氣不穩,長照人員成了他們心靈導師。孩子說物理治療和藥物服用只能照顧到身體,其實空虛和寂寞更需要被看見和被撫慰,所以他會打電話和個案聊天解氣。我聽完後,欣慰不已,孩子真的成熟長大了,在這苦悶疫情下,孩子就像發光的小太陽,默默散發溫暖和正能量。 「疫」下溫情,愛在「疫」起時,相信這份愛與溫情,一定能夠早日清消難纏病毒。
-
【小說連載】 六個小孩與地仙
「那請問這位叔叔,我們要去哪裡,才能找到地仙?」 「地仙嘛,最喜歡四處遊玩,防風林有一座水流屍的姑娘廟,祂們最有可能聚在那邊泡茶聊天。不過,那裡不乾淨,你們沒大人陪伴,最好還是別去!」 農夫這麼奉勸時,看了看瓜寮空床,看了看有著一座姑娘廟的防風林。大家隱隱發現,他眼睛一亮,倏忽閃過了一抹,類似他們渴望巧遇地仙的期盼來。 一夥人既感動,又傷逝。心想農夫口中,所說的他老爸之死,如果不是鞠躬盡瘁的累死在這間瓜寮內,應該就是不幸淹死在這條老河裡的吧? 他們並未聽從農夫的警告,爬上溪堤進行短促討論後,便急著越過咕嚕咕嚕打漩的溪隄涵洞上方,貿貿然走進防風林。 從溪埔仰觀縱長一脈如黛,又從溪隄俯瞰才只幾百步橫幅的防風林,豈知一走進後,竟然搖身變成了一座撲朔迷宮似的幽陰森林。 一夥人踩在厚如地毯的木麻黃針狀落葉上,窸窸窣窣而行,不時被誰踩到半截枯枝的蹦斷聲,或被自己踩進半窪暗坑的尖叫聲,驚嚇了一跳。 龐大木麻黃林特有的疏落光影,深淺陸離恍似幻境,大白和陳建南走在前頭開路,李美惠和許筱純緊擁著阿弟仔,王金旺和李志揚殿後。他們繞過無數棵被風沙摧折的腐死木,傾斜苟活的橫倒樹,又回頭穿越無數棵壽終正寢的枯立木,茁壯漸長的次生樹;一遍遍親眼窺探,這座百年防風林的死死生生,一回回試圖訪尋,那些百年地仙的一鱗半爪。 往往返返,已經不知重復多少趟的來回踏尋下,李志揚的手機又響起了好幾次。李志揚都沒接聽,最後乾脆厭煩嫌吵的關掉它。 不覺中,隨影浮蕩的枝椏間隙,陽光斜劈劈的偏西了。始終鍥而不捨,走在前方的大白,驀然一陣東張西望,好像又看到什麼無形怪物的拔腿狂追起來。 他們跟在大白後面跑,林風外好像傳來一些人語和車聲,但幾個轉繞後都悄悄消失了,空氣裡則微微感受到另一縷暗香浮動。暗香源頭,六個小孩視野廓然一亮,終於找到了農夫說過的那間姑娘廟。 他們終於轉出這座百年迷林,也這才發現,這廟其實就近在溪隄對邊。 姑娘廟前,十分意外地,一輛警用吉普車停在農地重劃的新路上。先前遇見的那位農夫,正陪著一名警察,站在廟前點香祈求著什麼事。 「你們為什麼關掉手機呢?」警察看見他們劈頭就問。 「我們不是偷瓜賊喔!」他們看見警察也是劈頭就說。 「誰是李志揚和王金旺?」警察問道:「你們家長報案請求協尋,我從街上找到陳建南家,又從大圳岸找來溪埔和防風林,偏偏你們關掉手機了。」 「這些小孩還好啦,吃西瓜懂得付錢,也沒去玩水啦。」農夫幫著他們說好話:「可能是沒找到地仙,反而被魔神仔牽著茫茫踅,這才忘了回家啦。」 「你知道嗎?他們六個小孩和一隻狗,今天足足踅了六個多小時,總計將近踅過三十公里路,還差點就踅進台灣海峽。」 (一一)
-
四季話金門
春天時 是個披著綠衣裳的小娃兒 總是打亂生活步調 路上跑的、水上滑的 全都臣服在迷樣的春霧中 夏天時 是個熱情活潑的小姑娘 常常要招待一年一度的客人 天上飛的、水中游的 全都沐浴在活力的艷陽中 秋天時 是個技術高超的小畫家 總是將大地染成金黃色 地上種的、樹上長的 全都搖曳在舒爽的秋風中 冬天時 是個溫柔慈祥的老奶奶 總能讓萬物安靜休養 天上飛的、水中游的、路上跑的、地上種的、樹上長的 全都沉睡在呼呼催眠曲中
-
【畫話小語】等待的時光
坐在城堡裡,靜靜聽風兒輕輕吹過的聲音。 坐在城堡裡,靜靜聽落葉緩緩落下的聲音。 坐在城堡裡,靜靜聽蜂兒與小瓢蟲的聲音。 在城堡裡,靜靜欣賞每一刻的驚奇! 等待、等待、靜心等待疫情的過去。 讓內心充滿正能量,少些焦慮,莫讓恐慌變成憂己惱人的聲音。 做好自身心靈防疫,祈願平安、健康、迎接未來美好的日子。(稿費捐家扶中心)
-
晴雨傘
她回想起學長剛回新加坡時,她寫給學長的那封越洋信件,竟被學長外加一個較大的信封,然後原封不動地退回。她還記得當時滿心歡喜地拆開學長的回信,看到的卻是完全沒拆過的自己的信,是如何有如內心被槌一記,又如何與室友們大罵學長。她說她不知道自己哪裡得罪了學長,完全不知道學長這是什麼意思。大四的日子熱鬧忙碌,她並沒有過分糾結在這件事上。大約半年後,學長寫了封簡單問候的e-mail給她,那時她正忙於準備研究所考試,知道學長已經在讀研究所,便回信請教了相關議題。之後他們大約每一兩個月用e-mail分享生活或課業的種種,直到不久之前。她以為他們是比普通更好些的朋友,自己難得來新加坡一趟,學長不該如此冷淡才是。 巧珍沒有研究旅行社安排的飯店與學長住處的距離,她以為新加坡不大,再遠也遠不到哪兒去。與閨密在晚上八點多chack in進了房間後,閨密先去梳洗,往床上一擱的巧珍的側背包好像嘆了口氣。突然房間電話響起,巧珍一接,竟是學長的聲音,巧珍驚訝地幾乎要尖叫: 「學長!你怎麼知道這裡的電話?你在你家嗎?我跟我朋友去找你!」 學長卻是氣嘟嘟地說:「我在妳飯店樓下的大廳啦!妳自己下來就好,我有東西要給妳,交給妳我就要走了!」 巧珍向正在洗澡的閨密說了一聲,就匆匆背了側背包往樓下去。學長提著一個紙袋站在大廳中,連坐都不打算坐,而且好像在生氣,不知是在氣巧珍任性不懂事,還是氣自己那麼笨地跑這一趟。 學長把紙袋交給巧珍,巧珍一邊接過、一邊問著:「從你家到這裡要多久?」 學長幾乎是一邊回答、一邊就轉身了:「兩個多小時啦!我要回去了,明天還要早起!」 巧珍見學長走進夜晚的濛濛細雨中,她拿出側背包中的白色摺疊傘,打開來追了上去:「學長!這把傘給你用!」 「不用啦!」學長連腳步都不停:「妳自己也要用啊!」 「沒關係!我之後跟朋友共用就好!」 「我就說不用了,很晚了妳趕快回去!」 正僵持不下,閨密撐著她那漂亮的透明傘跑過來了:「巧珍!」她興沖沖地追上來,站定後端詳著學長,頑皮地說:「這就是『傳說中的學長』啊!」 學長略感詫異,巧珍笑瞪了閨密一眼,勾起她的手臂說:「這就是我的『最佳損友』。」 學長說:「我以為妳是跟男朋友一起來玩的。」 「她沒有男朋友,她現在的『老公』是我!」一向嘴快的閨密大剌剌地說著,還摟起了巧珍的肩膀。巧珍有點不好意思地說: 「如果你是說,上次你在花蓮看到的那個人,我和他早就分手了。」 學長突然正眼凝視著巧珍的臉龐──本來一直沒仔細看她的──看了至少有三十秒之久,看得巧珍有點不知所措。直到閨密咳嗽一聲,學長開口說話時,已經很平靜溫和,沒了原本那樣莫名的火氣: 「本來我應該盡地主之誼,帶妳們去逛逛的,但是太晚了,我現在半工半讀,早上要上課,晚上要上班,我剛才是一下班就趕過來的。」 「嗯,學長,」巧珍點頭表示理解:「那你趕快回去休息吧!這把傘你拿去用,我跟我『老公』一起撐就可以了!」 學長終於接受了白傘,在兩個女子開心地揮手中走進了暮色。有說有笑的她們進房間後拿出了學長紙袋中的物品,卻不是新加坡名產,也稱不上生日禮物,而是一張喜帖、一本詩集和詩集中夾著的一張信紙。 喜帖非常簡樸,只有時間地點人物,新郎是學長的名字,連一張新人沙龍照都沒有,所以巧珍始終不知,能套牢學長這位才子的,究竟是何樣女子。 詩集的作者是學長,才出版不久,其中幾首是她曾讀過的。詩集中夾著的淡藍色信紙上,學長娟秀的字跡抄錄著一首十行詩──不要懷疑,不是用A4紙列印的細明體。親自手寫就是學長的風格。 這首詩沒有收錄進詩集中,但看了前兩句,巧珍便思潮起伏;讀完整首,已視線模糊。雖然學長的詩,仍是那麼凝鍊稠密,在她眼中卻不再有隔膜,她看出來了,每一句每一字,寫的都是她。她突然讀懂了,為什麼學長退還她的信,又寫e-mail給她;為什麼說不來,又突然出現在大廳。她非常感動,這輩子第一次有人為她寫了一首詩,以後想必也不會再有了。 無論是傾盆大雨下的黑傘,烈日當空下的橘傘,還是綿綿細雨中的白傘,終究已成為時間沙中的一抹微影,那隱隱約約的、似有似無的,最後靜定為眼前一張卡片上有藍有黃的晴雨傘。這些年巧珍已不再寫詩了,興致來時便寫篇小品或小說,投稿到適合的刊物。她偶爾在網路上看到學長的消息,知道他在新加坡文壇佔有一席之地,出了幾本書,也經常受邀演講,已經是當代知名作家及文學評論家了。她和學長不常聯絡,大約隔一兩年想到時才寫封e-mail問候近況。不過,學長在她心中始終是既遮雨又遮陽的存在,就像這張卡片中的晴雨傘一樣。 後記:朋友讀了以上這篇小說,認為最大的敗筆,是沒有列出學長為巧珍寫的那首詩。朋友說學長那風格凝鍊的詩要與巧珍那首清淡的詩形成對比,整篇小說的結構才算完整。但是巧珍有將前任照片書信一概銷毀的習慣,學長因稱不上前任,信件留得較久,但也和所有年少輕狂、風花雪月一起被收在一只紙盒裡。結婚時巧珍將那紙盒留在了娘家,父母搬家之後,那紙盒便不知去向。巧珍並背不起那詩句,總不能再任性地去信要學長重寫一遍給她。最後那首詩只變成一股濃蜜的感覺,埋藏在巧珍心頭。對讀者來說,則成了一首傳說。 也許有一天,我們能在疑似學長的詩集中讀到那首詩;也或許有一天,你或我能替學長和巧珍將那首詩寫出來。那麼,就留待想像吧!(下)
-
【小說連載】六個小孩與地仙
大家邊笑邊吃西瓜,只有陳建南沒有,就算李美惠親手拿給他,他也只是客氣的拿著,沒吃半口。陳建南看來有點靦腆,有點自卑,為什麼不吃西瓜呢?這事只有許筱純知道,因為他也在偷偷喜歡李美惠,但西瓜卻是王金旺出錢的。 遠處,溪堤上爬下兩條影子,大白面臨剛才那位老農夫可以視若無睹,卻對著這兩條影子,豎起耳朵、聳起背毛,兩眼戒備以待。 來者是一隻黑狗,一個中年農夫。黑狗先是跟大白低吼對峙片刻,隨後擦身而過的農夫,看到陳建南手上的西瓜,突然張口大罵起來。 「喂,你們這幾個偷瓜賊,今天總算被我逮到囉!」中年農夫罵道。 「偷瓜賊?西瓜是我們剛才向一位老阿公買來的。」王金旺解釋道。 「你們這些白賊囝仔,大片沙埔哪有半個人影?」中年農夫不相信。 「老阿公就坐在瓜寮裡,你不相信,我們進去問他。」大家一起說。 他們重返瓜寮,農夫推門一看,寮內空無一人,但西瓜錢還擱在矮床上。「這裡面哪有人?你們等著警察來吧!」農夫說著重話要報警。 李志揚說我們又沒做虧心事,報警就報警,毫不猶豫的掏出手機遞給他。 「你們說的老阿公,長成什麼模樣?」農夫按出幾個話碼後,不知是被李志揚的坦誠感動,或是臨時想起什麼事,頹然停手問道。 「穿著一件白衫,灰灰的眉毛,黑黑皺紋的臉孔──!」 許筱純有點恍惚,有點感傷。從模糊印象中,依稀描述著聽說自始無心,也無力處理當年父母未婚生子醜事的,「頂溪」阿公的模樣。 「噢,那是五年前,颳來一場風颱大水時,為了幫忙搶收西瓜,突然死在溪埔上的我老爸。既然他老人家已經同意了,那麼你們走吧!」農夫發呆片刻,拿起透出豬油味的兩枚硬幣,一眼便猜出誰付錢的遞還王金旺:「如果我沒看錯,你應該就是菜市場豬肉攤,大胖生仔的兒子,老戲院戲園木仔的孫子吧?」 農夫告訴不住點頭的王金旺,說他小時候曾經騙過他阿嬤溜進戲院,偷看過好幾次布袋戲,這錢他們現在就兩相抵銷了。 「不過,你們囝仔也真是吃米,不知米價。一百塊新台幣,現在哪買得到一顆真真正正的,這條西螺溪的沙質大西瓜呀?」 農夫說著,說著,或許由於上述那層關係,或許更因為自己也曾經有過一段天真童年,突然變得友善而好奇的納悶了起來。 「你們囝仔,無緣無故跑來溪埔做什麼?」 「不瞞你說,我們是特地跑來找地仙的。」 「這條老溪,現在除了偷瓜賊、盜沙賊、水流屍以外,哪還有啥地仙?」 「水流屍,那是什麼東西?是神是鬼,還是地仙?」 「水流屍,就是上游山農被土石流沖下,或本地溪農被洪水溺死的屍體。他們是神是鬼很難說,心中有怨氣的就是鬼,沒牽掛的就是地仙,顯靈建廟的就是神啦!」 (一○)
-
玩笑會傷人
傳說李敖大師有次在演講場合的問答中,接到台下傳上來一張紙條,打開一看,寫著「王八蛋」三個字,李敖喜笑自在並無慍色的高舉著那張紙條,輕鬆嘻哈著說,一般人提問,都只寫上問題,並不會寫姓名,這位提問者卻只寫上姓名,卻沒有寫上要問的問題,請問這位叫「王八蛋」的,是哪位? 大師以玩笑口吻,幽而一默的應對這演講場合的意外插曲,可說是他處事態度上,絕佳超然的智慧表現。 但是,幽默是有級數的,也是需要長年學習才得以養成的一門功課,一般人我友朋間的言談互動中,有時,玩笑並非幽默,反而會是傷人的一把利刃。 有位朋友聽到上述有關李敖玩笑幽默之說時,卻很是感喟的告訴我,自從她讀國中時遇到一件事後,她對「開玩笑是種幽默」的說法就很反感,因由於,當時讀國中的她,跟班上一位女同學很談得來,就說,那你家電話幾號?課餘時間可以聊聊天,談談心。 那麼個週六假日時,騎著腳踏車的她,就在拐彎處停了下來,拿起公用電話:「請問○○○在家嗎?」朋友說,當下,自十三歲就沒父親的她,心裡感到被羞辱得很受傷,因為話筒傳回來的聲音是:「我們這裡是生命線。」 後來呢?同學有沒有跟你道歉?我問著她。 好長一段時間兩人都沒再有交談,後來,那同學跟她說,跟你開個玩笑而已啊。 想想友人的心靈轉折,可說是她受傷的心思潛沉在內心的冰山中,使其不自覺的難過多年,也因為友人認定那位同學是可以談心的知心好友,但對方卻嘻哈輕浮的看待這份友誼,因而促使她心神上感到很受傷。想想對方的玩笑,不同的立場,將不會是種幽默,反卻是促使友人傷心得難受;有時,一個不經意玩鬧,的確會傷害到人的。借鏡,深思,深思啊!
-
四面楚歌
詐騙集團像蛇蠍美人 舌燦假蓮花流水潺潺 待宰羔羊手捧元寶 心旌搖惑眼眸瀕垂淚 戰鼓擂台轟隆作響 子夜時分 吟唱達旦通宵的楚歌 一代霸王自刎烏江 醜陋斑痕露出狐狸尾巴 詭譎十面埋伏計中計 被擄獲的靈魂 瘋狂哭了三天三夜 甕中鱉誤為南柯一夢 焦慮尋覓過往的條條路徑 生命的美好 隨著歲月流逝 人生高潮迭起 下弦月的冥王星輕移 四面楚歌也會紅鸞星動 勇敢追夢緊扣深深烙印的夢境 (稿費捐金門家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