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愛的毛衣
年節將至,加上歲末寒流來襲,媽媽在看到氣象新聞後臨時起意,花了幾個晚上替孫子趕織了一件亮紅色毛衣背心,用光了4捲進口的無接頭羊毛線。收到禮物的那天晚上,媽媽在電話那頭擔心領口版型織的太小,孫子的頭會不會穿不下。隔天一早等兒子起床,第一件事就是讓他試穿毛衣,梳洗完畢後穿去找外婆。紅通通的貼身毛衣穿在小巧的身軀上,像極了紅色春聯印子在滿院子流竄、在沙發上活蹦亂跳的,十分喜氣應景又可愛,媽媽非常滿意。 我的外婆生了6個女兒,媽媽和阿姨都承襲了傳統女性會做辦桌菜、織毛線的本領,我也有幾個表姐、表妹,不過似乎很可惜的,以前普遍的家政事現在卻漸漸以「手工藝」稱之,機器取代手工,卻不敵一針一線滿滿的溫暖,手工的價值提升了,但這些技能卻失傳在7、80年代我們的手裡,有點遺憾。 記憶起小時候,幾乎每個小孩在冬天裡都能擁有一兩件新毛衣。媽媽也會替我們織毛衣,我常蹲站在機車前座和她一起去店裡挑線,媽媽時常選普通的那種,屬於一捲裡有許多接頭或是材質摸了會扎手的粗毛線,隨著棒針上下飛快的飛舞著,無論是套頭、圓領、V領背心或毛衣、圍巾的成品,樣式總是偏大,袖口較長、顏色大多素色或暗色,為了就是考量到隔一年冬天還可以穿,或是比較不會弄髒的緣故,到了較有主見的國中時期,毛衣就也在擇衣的選擇裡消失匿跡。 媽媽可愛的「小模特」很喜歡他外婆織的毛衣,他感受直接的溫暖,而我代他感受了毛衣裡愛的函意。當時不懂事的我可能嫌毛衣俗氣呢!那時不知道扎手的毛衣,其實就是愛阿!
-
【小說連載】 烏番叔
因為她餐餐美食,有足夠的營養可供牠們飽食一頓。故此,牠們不斷地呼朋引伴,在她耳邊嗡嗡嗡,俟機用其細長的口針刺入她的皮膚,吸食她的血液而後飛走。當部分吸食過度腹部鼓脹飛不動時,則難逃人們伸手一拍而死亡的命運。 翌日,曼麗目睹自己被蚊蟲叮咬而紅腫的肌膚已說不出話來,即使再以任何惡毒的語言來咒罵天嘯也無濟於事。況且,蚊子又不是他餵養的,只有自認倒楣。但卻也佩服天嘯和烏番,竟能在這種惡劣的環境下生活那麼多年。而天嘯畢竟是自己的夫婿,所謂一夜夫妻百日恩,她不能那麼沒有良心讓他再承受這種痛苦,必須儘快地把他帶回新加坡,而且說走就走,沒有什麼好猶豫的。 於是她請天嘯叫來烏番叔,開門見山就直說:「天嘯老闆要跟我回新加坡,可能要過一段時間才能回來,這裡的事就暫時由你來負責。魚貨的收入,帳記清楚,錢由你保管;漁船的開支,憑船長的收據付錢、記帳;船長、漁工、沙瑪和你的薪餉,按照之前那份名冊發給;剩下的錢匯回新加坡,我會叫天嘯先寫好匯款單,你只要填上匯款的金額就可以。這樣有沒有問題?」 「老闆娘,妳放心,我會盡力去做。收多少,支多少,我會一筆筆記清楚。之前我也曾經幫天嘯老闆到銀行匯款多次,所以這方面也不會有問題。」烏番叔實說。 「好,我們就這樣說定,新加坡的地址和電話等一下我抄給你,若有緊急的事就打電報或以國際電話跟我們連絡。從下個月起,你可以從盈餘裡面提撥百分之零點五做為你和船長的工作獎金。就比如說:扣除所有開支,還剩下一百萬盧比,你可以留下五萬盧比作為獎金,其他九十五萬再匯回新加坡。」曼麗囑咐著說。(八十五)陳長慶
-
一個特別的年
歲末冬寒,北風已起,寶島雖不像大陸北方氣候變化明顯,但中秋過後一陣雨就一陣冷,進入冬季常有寒流過境,那種寒風刺骨的濕冷也讓人打著哆嗦叫苦不迭。 今歲的年不像往常一樣,因為日本留下的舊房舍全數拆除,日前蓋的水泥磚造新眷舍,已經施工近半年,房舍主體大致已建好,只是門窗尚未安上,內牆也不及粉刷,眼見年關已屆只好停工,各戶在搭建的屋裡擠挨著準備過年。 學生早已於三週前放假,除了寒假作業必須完成外,還要幫忙整理家裡。離除夕不到一週,大人趕著採辦年貨、製作臘肉香腸,磨粉作年糕;孩子幫忙清掃房子,雖然因施工屋子內外凌亂不堪,但是也得收拾一下,至少看起來清爽一些。 在簡陋的廚房裡,家裡大孩子帶著弟妹,將壁上油漬灰塵滿佈的報紙全部刮除,熬上一鍋麵粉漿糊刷在露出的竹蔑泥牆上,再另貼上一層報紙,看起來煥然一新。眷舍雖舊,但是除舊佈新工作仍是不可省略的。 一些桌椅暫擱在未完工的新房內,白天將就著日光,晚上再開著昏暗燈泡照明,這是一個充滿希望的年,過完年未幾就能搬入新家,擺脫自大陸來台後就住的狹窄日式木板屋,日子雖然艱苦,卻是有著願景的美好歲月。 父親到桃園大廟旁街市買回孩子新制服,權充作過年新衣。又採購了糖果瓜子、肉乾、水果等什物,用來招待客人。除夕前數天,再到肉市場買回豬牛肉、豆干海帶等作滷菜;另外尚需熬製凍肉、製作糕點等年節菜與點心,家家戶戶都忙得不亦樂乎。 就在除夕前一天,村內來了一位婦女,可能是入夜進村故沒人發現,她逕自住進了最後一排邊間,房內角落還堆著砂石建材,她帶著隨身包袱,就半躺半靠的在屋內一角過了一夜,村子人清晨上公廁時發現了她,立刻招來眷村自治會長查看,大人與孩童也湊上去看個究竟。 這位婦人皮膚黑黝皺紋佈滿臉上,她顯然精神異常,獨自在喃喃自語。許多人上去詢問她從那裡來,發生什麼事,為什麼不回家,家在哪裡等問題?但是她都不回答,而且防衛心很重,見人一靠近就撿拾地上石塊丟擲,村人根本無法問個明白,於是通知派出所員警來處理,當然也通知了基地。 在這一段時間裡,有眷屬拿來熱包子及開水,她伸手接下來大口吃著,因為氣溫太低也有人送被子給她保暖。有小孩拿糖果給她,但不敢靠近丟在地上就跑。另有頑皮男童用糖紙包了小石塊從門外丟進去,她撿拾後打開看就生氣了,嘴裡哇啦的亂叫,嚇得男童拔腳就跑,停下來還說:「她能分辨出這是不能吃的東西,是在裝瘋。」鄰家大姐看到罵了男童一頓,說他沒有愛心,看到這樣孤苦的人還要使壞心眼整她。 基地的長官和警員一起騎車過來,進屋仔細詢問著婦人,但是也沒有結果,於是警員請所裡派車到現場,並拿起相機拍照存證。這時已近中午,村裡好心媽媽盛了一大碗飯菜及肉湯送來,又從隔鄰搬來一張小桌將飯菜擺放好,請婦人吃飯,只見她捧起大碗用筷子大口的扒飯,好像餓了很久似的。很多鄰居將家中餅乾糖果包了送她,她沒有說謝謝,只用空洞的眼神回看著他們,大約午後不久,員警及眷屬拎著她的包袱並攙扶著她,送上警車離去。 除夕了,各家作最後衝刺,殺雞、拔鴨毛、烹煮各式家鄉美食;傍晚時分各戶貼出了春聯,小孩逐家唸著各式內容,也同時在汲取中華文化的精華。華燈初上,在六十燭光燈暈中,一道道佳餚端上了桌,屋內笑語喧鬧,菜餚熱氣蒸騰,屋外鞭炮聲大作,好一個在簡陋屋子的年夜飯,我想起昨夜在村內過了一宿的婦人,此刻是否已回到家裡,與家人共享年夜飯了呢?
-
老市場的滄桑
我和老妻走進了東協廣場大樓。 裡頭熱鬧得緊。商家的擺設,不外是食物和衣飾,以及二手手機買賣,主要客群都是東南亞的移工。大多操著越南口音居多,間雜著印尼、泰國、菲律賓。店員見著我們,立刻會說出純正國語,很有禮貌地吆喝生意。 「你看紅毛丹,那是香茅!我家鄉的椰子,殼上面一叢叢土灰色的長毛,和台灣的不同。」妻童年時在緬甸出生,12歲時因當地排華暴動,僑民紛紛避禍來台定居。如今見著了家鄉的水果,眼睛一亮,格外興奮。我說:「妳說的香茅,就是平時妳煮緬甸麵找不著的香料,對吧?」妻高興的點點頭。「啊,這還有波羅蜜!」妻興奮的說。 我們一間間店家逛過去。我看到一個越南女子嚼著自助餐,不用筷子而是用手抓飯入口,妻說她小時候也是這樣進食,這是東南亞一帶居民飲食文化的特質之一。其菜色有別於台灣,幾乎每樣菜都含咖哩、薑黃、辣椒等辛香料,加上蝦醬、魚露,看來都很入味。我的胃,對這些辛香料都過敏。何以東南亞的菜色都要這麼鹹又辛辣?老妻說,當地氣候炎熱,居民食慾差,佐以辛香料,可以刺激食慾。 一家越南特色的飲食店,玻璃櫥櫃裡擺滿了一條條的長形法國麵包,但看起來軟一些又沒那麼長。我想買一條嚐嚐,原來不可單買,店員會切開來,夾上許多作料,作料裡又有辣椒,我只能邊吞口水,看著老妻大快朵頤。老妻說,越南以前是法國殖民地,所以演變出類似法國的長條麵包,再加上他們當地特有的食材改良而成。我總算找到一家本地人開的臭豆腐,我先聲明不辣,她說有,果然連泡菜都不辣,是用百香果醃製,生平第一次吃到,好吃極了。 記得二、三年前這兒還叫第一廣場,怎一眨眼已更名為東協廣場了? 第一廣場在我童年時,是第一市場,它是最靠近台中火車站的平價傳統市場。我家在台中公園對面,母親每日提著菜籃走十分鐘就到,當時市場僅是一間間平房,我總是像跟屁蟲似的跟著母親,看著這些五彩繽紛的食物以及母親同小販討價還價的情景,挺新鮮有趣的。走累了,母親會買一碗綠豆湯或粉圓湯給我解渴,還會跟地攤上操著鹿港口音的小販買牛舌餅、紅豆麻糬給我解饞。母親喜歡跟一個從苗栗來的客家人買蘿蔔乾,說她的蘿蔔乾最道地!偶爾母親聽鄰居說起,第二市場食材蠻高檔的,去了之後,才知價格翻倍,消費者多是貴婦、醫生娘。 第一市場,不僅是台中市中區市民每日解決民生問題必到之處,即便連屯區(北屯、西屯、南屯)居民也會搭公車前來採買。當時的西屯是一片稻田,沒有科博館、草悟道、七期重劃區,他們到中區來,就如同鄉下人進城。由於火車站就在附近,彰化鹿港、苗栗銅鑼的小販,也不遠千里搭火車前來兜售貨物,據說扣掉車錢,還是很有賺頭。 半個世紀過去了,整個第一市場起了高樓,加上西屯七期重劃,蓋起豪宅,本地人大多遷移過去,中區好長一段時間顯得空蕩蕩的,如今卻由這些東南亞移工進駐,中區又繁榮起來。 我有些惆悵,第一市場不見了,一個新住民的時代來臨了。突然想起在成功路的小巷,一整排的青草店如今安在?匆匆離開大樓,鑽進小巷尋覓,青草店還有兩三家倖存。那是當年我買百花蛇舌草和半支蓮的地方。「菜刀王」還在,我一步步地走著,想尋回往日的足跡。 國家的南進政策才起步,尚未有具體的規劃,反倒是東南亞居民搶先一步,尤其是越南移工,已經將整個昔日最精華的台中中區填滿了。每至假日,台中公園綠蔭下的草坪擠滿了東南亞移工,他們在草坪上鋪上一層塑膠布,圍成個圈,席地而坐,喝可樂、吃薯條,快樂的聊天、歡唱,周遭一群白鴿忽悠而至,在草地上啄食殘羹剩飯,一幅豐衣足食的畫面,使冷清許久的公園又恢復昔時的喧鬧繽紛。
-
【黑白畫】 海德堡巷道
昔日觀賞電影「學生王子」,深深被那浪漫的愛情故事吸引;尤其,對故事發生的地點充滿憧憬。電影中那幕大夥兒喝著啤酒,高歌Drink! Drink! Drink! 至今仍印象深刻。 不久前,有機會到海德堡一遊。這是一個優雅恬靜的城鎮,內卡河緩緩流過將市區分隔成兩半,一邊有著名的「哲學家之道」,另一邊有古蹟、大學城及一些傾頹的古堡。哲學家之道,對喜歡森林步道的我來說,值得好好走一回,但因時間關係只走了一小段,將大部分時間徘徊於街廓巷弄裡。 是日,雨後初晴,空氣清新,巷道靜謐迷人。
-
美麗的弧線
玩具,幾乎等同童年的相似詞,玩具因童年而大放異彩,童年被各式各樣玩具,堆疊成一座夢幻繽紛的城堡,玩具像過客般,浮光掠影地,躍過白駒過隙的童年。 步入中年,仍對玩具癡迷,『玩具』在我定義為,可供玩賞,去細細把玩,童年的玩具,幾不復存在,唯剩一把斑駁的釣竿,它引領我瘋狂的收藏,它是爺爺留下的,小時候,爺爺垂釣我戲水,爺爺豐收回家便能大快朵頤,有時運氣不濟,我也會在岩石般,等到睡著,我真不懂爺爺到底哪來的耐性,他總望著遠方,好似溶入的溪景中。 忘了何時,我拿起釣竿,逃避成堆考卷的升學壓力,或是厭惡疏離的人際關係,不用言語,淡漠的等著,魚上鉤,隨著鬢角的霜,技巧也越發成熟,釣竿的數量,開始不受控的增加,如同運動迷追求球鞋般,瘋狂的收集,但垂釣沒有明星選手,早年的收集,看品牌強調功能,市儈的追逐漁獲數量,到後來,瞧的是順眼,挑的是手感。 溪釣夜釣磯釣,各有千秋,隨行的夥伴,也有所不同,為此我無懼嬌妻碎念,特闢一處房,藏著這群嬌客,撫摸著它們,心也跟著沉澱下來,釣起鮮味的那一刻,冉冉炊煙,配著爽口啤酒,你會發現純粹的美味,隨著美麗的弧線拋出,一把把釣竿,爭相在你面前,呈現它的優雅。
-
紅色小字典
突然看到小學時使用紅色學生字典翻著泛黃的紙張彷彿訴說著歲月在它身上留下了痕跡。 從剛開始學習時字典陪伴著我們我不記得我是不是第一個使用它的人但是我從目不識丁到開始學習寫字、認字、造句到寫作文一路上陪伴著我當我帶著小本字典上學時班上的同學有些人拿出更強大的「辭海」字典厚厚一本彷彿收錄了更多我小小字典裡面所沒有的字彙打從心底不禁深深羨慕起同學但是回家時必須走上一段距離這時候就覺得……其實字典小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在以前學生時代時電腦並沒有那麼普遍而現在是個資訊爆炸的時代電腦、平板、智慧型手機能上網就能查資料不用天天跑圖書館獲得數據的速度非常訊速對善用這些資訊的人很便利只是那段手翻字典的歲月真的很懷念查到了作業需要用的字非常有成就感及輕鬆感畢竟我那時候尚未認識萬能的Google大神趕緊查到需要的資料才能將作業完成才是王道。
-
【小說連載】 烏番叔
天嘯無奈地把萬金油放回抽屜,心裡未免滴咕著,這種嬌生慣養的女人還真難伺候。從下飛機到現在,無不嫌東嫌西的,幾乎沒有一件事能讓她稱心滿意。俗語不是說:「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嗎?假若之前跟隨他到這裡生活,或許將永無寧日,遑論是嫁雞隨雞、嫁狗隨狗。 然而,即使娶了一個有錢人家的女兒曾經讓他享受到榮華富貴,可是在劉國棟老先生不正眼看他的情境下,自己竟連一點男子漢大丈夫的尊嚴也沒有,一切唯命是從,只差沒有喊聲:「岳父大人萬歲!」及「太太萬歲!」而已。因此,他不斷地反覆思考,有錢不是罪惡,娶到從小受寵的有錢人家的女兒才是罪過,得不到岳父大人的認同才是主因。所以他早已知道,必須有當一輩子奴役及受人奚落的心理準備。 當晚,曼麗躺在床上被那嗡嗡嗡的蚊子叫聲吵得難以入睡,正當她即將入眠時,則發覺手臂癢、頸部也癢,而且不經意地用手指去抓。向來懂得保養而露出被褥外的白皙皮膚及臉部和頸部,現在已是東一塊紅腫、西一個硬塊,或許蚊子想吸取的正是像她這種有錢女人的鮮紅血液。 (八十四)
-
僑星高照 光映金門
「善且薰其鄉大馬僑領以故里興衰榮枯永繫于心;沒而祭於外金門耆德唯人間真善美愛恒致其力」 沒有華僑即沒有今日之金門,識者每有此(定)論,愚先曾祖輩即有下南洋之紀錄,祖父一輩昆仲四人,除家祖父留守家園外,餘皆先後追隨前人腳步羈旅於異域,其直系後輩鮮有返鄉者,迨家父兄弟二人,亦分別於抗日前夕與二戰結束前謀食於南洋。若非梓鄉依閭盼望之雙親,且家無男丁,家父恐將一去而不復返,愚亦自無此奇緣為我景仰崇敬的長者楊忠禮先賢(下均尊稱楊老)以此文字表達無盡的追思與感念。 台灣解嚴後開放國人出國觀光的第三年(民國七十九年)夏,緣於久思一窺先父羈旅南洋十三年之足跡,而有「新馬之行」雪蘭莪僑社之訪,首見巴生金門會館主席楊老,民國一○六年十月十八日午後突如其來的惡耗,令愚不知所措,平復之後,深覺若非靈前告別申致最後的禮敬,此生必將抱無涯之憾。大馬弔喪之行,為時三天,親謁楊老遺容,慈祥安睡,幾與生前無殊,祇是頷首致意,不見回應而已,嗚呼哲人其萎,百感交集,伏念其一生,伉儷情篤,同德同行,厚德利生,楊老遐齡遠颺,一笑歸真,蒙主寵召,圓滿無缺,足令後輩如愚者之艷羨。至其事業有成,蘭薰桂馥,騏驥驊騮,濟濟一堂,楊老之修為,乃其謙和慈悲,為長天所厚賜。及至扶柩赴大馬汝萊孝恩園者,絡繹於途,綿延數里,楊老為人之成功可見一斑。 溯念初見以迄永別近三十年,祇是時空乖隔,彼此俗務紛羈,幸得親炙左右而恭聆教益者幾稀。其後愚退隱林泉,屢蒙邀約南下再敘舊誼,再暢真情,祇是有感於楊老伉儷每次之接待體貼細緻,耗費其體力不少,為免增其負荷,雖然應允赴約,終仍一延再延,除親賀楊老賢伉儷六十鑽婚之慶,其餘均未成行,「天時有限,人生無常」,於今思之,憑添咎恧與慚愧,徒呼負負。 然而楊老霖澤故土之情懷與愚矢志服務公門敬恭桑梓之心志,了無二致,因而每有聚敘,愚多心直口快幾無遮攔,少有晚輩之拘謹,而楊老知愚心性亦不加罪,仍然語多勖勉,愛護有加。其族弟副縣長楊忠全先生同座時尤然。唯話題常圍繞於華僑標竿陳嘉庚先生與百年學府廈門大學,歐洲中世紀大學之啟蒙與城市興起之關聯,梓鄉長遠發展飽受中央集權桎梏,地方首長欲振乏力難有重大突破之無奈,台灣藍綠惡鬥不眠不休日益加劇,毫無轉圜易轍,每況愈下之憂心,而對台獨者之數典忘祖,獨台者之苟且偷安,為中華優良傳統文化之淪喪而扼腕……種種,悉以金門梓鄉之興衰榮枯為念。而最欣慰者乃尊夫人教育家陳開蓉女士課子督孫,親授子孫歡樂滿堂,美語盈庭,分享其家庭美好氣氛之經驗談,令人難忘。 因緣聚會,諸承教誨,鼎惠有加,深埋內心而日夜縈懷者。 其一:世界金門日之舉辦若非楊老之鼓舞與持續恐難以為繼,金門的力量固自存於本地,然蘊蓄於外,俟機待發者尤獨多,楊老以其睿智與眼光,早有識見,而愚訴求「讓兩岸認識金門、讓金門走向世界」之想望如何轉身為實際,遍佈而聚集於外之僑社,是為以一當十,動見瞻觀之舞台,第一屆世界金門日於金門本地圓滿舉行之後,楊老自告奮勇,自期全力於大馬吉隆坡續辦之,引發「金門人海內外大團結之高潮」,僑社就近輪流辦理,尤可使一時無力勞途千里返鄉者,得以就近躬親參與匡襄,從而全面激發其故里的情懷,埋藏其溯本崇德之抱負與爾慎終追遠的行動。此外不同僑社皆有其特殊的營商環境與舞台,倘因僑社彼此交流,尤可傍生「共營互利、合作經商」之契機,進而滋長「金門人團結奮發共榮發展」之雄心與壯志。邇來,海外僑社青年,婦女團組蓬勃發展,僑社生機盎然,各自組團返鄉祭祖,尋根掘源者絡繹於途,豈非「世界金門日」之開花結果。而第三屆「世界金門日翔安大會」,選擇金門舊轄之「英雄三島」所屬翔安,意在勖勉浯江子弟,金門雖小,卻可「以燕雀之姿,仍可高翔鴻鵠之志」,以我舊地大小嶝、角嶼為跳板,躍馬中原,事在人為,志在四海的金門子弟,豈能劃地自限。藉此,尤不無使數典忘祖的台獨與苟且偷安的獨台者以當頭之棒喝,以台灣本位思考之藍綠政客自李登輝以降,續以金門為芻狗,視金門如無物之行徑,而我不肖者驥尾之隨,猶沾沾自喜,已是十足不堪,何況盲從於「駑駘之末」猶不自知,楊老之高瞻遠矚,理應發人深省,愚頑如我感受獨深。 其二,「不入僑社無以知曉僑親的偉大」,十餘年前,愚曾深入巴生港數十哩外之吉膽島,其乃高腳屋叢聚之海濱沼澤地,見其生活條件與環境之窳劣,較諸五六十年前簡陋不堪之金門猶有不如,惟如對照本縣諸多村莊小學建校誌所載,出自吉膽島華僑捐資興學者頗夥,僑親「捨已為鄉,不為已謀」之襟懷,豈只僅是「偉大」二字而已(至更艱困求生之僑界,一仍回饋梓鄉者,亦必有之,祇是吾人識見所囿,未能盡知而已)。梓鄉閭里受惠予鄉僑者實多,建縣、興學、對外交通,反對梓鄉貪墨不正之縣官者……等等,倘無僑親之獻替,勢無今日之局面,而金門高等學府之出現與成長,終至綜合型「大學」之正名與成型,楊老秉持其桑梓之情,曾多次親自修書,致台灣領導高層,陳詞懇切,甚以自身投入之真誠與行動,終讓有權勢之台灣當局難以置身事外,楊老不懈之努力,實現了鄉人喁喁之期待,唯外人鮮少知悉,楊老亦隱而不宣,「不事張揚,功而不名」,乃洵洵之真君子也,高山景行,遺愛金門,雖不能至,然衷心向慕之,當此金門衣食無缺羽翼漸豐之際,飲水思源,理應是我輩反饋僑社與僑親的時候了,深以「海賓鄒魯」自期自許,甚至自負的金門鄉親,非此覺悟,進而行動,豈不辜負中華優美文化薰育之價值。 其三,楊老一切之美好,知之、識之、見之者,固深有同感。茲此哲人遠去,高風長留,謹舉二○一七年十月二十三日《星洲日報》「感恩恩惠,延續精神-楊忠禮逝世,『胡祿銘撥十萬令吉助人升學』」報導一則,宣揚一生致力慈善事業的丹斯里拿督斯里楊忠禮悲天憫人的精神,值得後人發揚……」報導略以:胡君十餘年前難得獲准英國牛津大學碩士班入學許可,困於一時沒有足夠的抵押金以申請取得學生簽證,束手無策之際,寫了九封求助信,分別寄給知名的華商,結果八封石沉大海,不沉的一封,唯獨楊老迅即責成屬員匯寄了一萬令吉的支票,並語多勖勉的附上祝福語。胡君終得因此順利取得牛津碩士學位,於今事業有成,成就斐然,其后,胡君與楊老在幾個場合有數面之緣,「我告訴他,我是他所幫助過的無數人眾的其中之一,非常感謝他當年的恩惠」,「他說不必感謝他,但如果有機會就幫助其他有需要的人」,「我一直謹記他這句話,我深信丹斯里做慈善不注重留名,不盼他人回報,卻期望他的善舉可以一路傳承下去,延續開花,以一傳十,十傳百的方法,惠及更多人……」,他說:將不懈地延續並發揚楊老的精神。 「行善不欲人知,提攜後輩不遺餘力」,乃楊老之真性情也,楊老伉儷同德同行,錦注金門大學,同心同力,關愛梓鄉榮枯,其至心至性與至德,愚懍而懷之,將伴隨一生。 「僑星高照,光映金門」,洵非虛語也,敬以此文,永懷追思,藉以表達:對楊老永恆的崇敬與感念,對楊老一手創辦的「楊忠禮機構」,敬祝丕基永固,駿業恆興;並對楊家幕僚後的大功臣:陶鑄群英,愛心無限的大教育家楊夫人陳開蓉阿嬸致以最誠摯的慰候與祝福。 (稿費捐福田家園) 附錄: 楊忠禮博士應聘榮任國立金門大學名譽校長賀聯 懷抱至善純美的心志,引領浯島梓鄉父老兄弟更加敦厚淳良與樸實 綻放積極奮發的光彩,鼓舞金門大學莘莘子衿益愈堅忍自信與超越 楊忠禮 博士 賢伉儷六十鑽婚頌詞 陳開蓉教育家 其一 忠貞情愛性本真 禮樂家庭自榮欣 開士宏願栽桃李 蓉華資質滿園馨 鑽營企業秉誠勤 婚屆周甲仍同心 圓成初衷了無憾 滿懷真摯謝天恩 其二 忠信孝悌承祖訓 禮義廉恥貽子孫 開枝散葉花錦簇 蓉荷長茂郁芳芬 鑽石盟心同攜手 婚約貞固勝黃金 長樂永康期無盡 慶雲氤氳正欣欣
-
詠湖前
濤聲中 樓臺傳來東風和鶯啼 小巷幽邃如夢 深深地,深深地……抵達 石獅爺的眼眸 其實還有更深的 是心海 一個怯生生的身影 那是正凝諦著你 不知自然、青春無邪的(註) 童年 你終於明白 從那身影可以看到 另一個遠方的自己 乘著風的,請給他千帆 仰望天的,請給他虹霓 假如,這座村莊如你 都是一艘船 你將是那浪濤、月暈、旭日 和無垠的廣袤 註:托爾斯泰:「自然之子,不知自然的奧祕。」
-
人牆
--兼記大型出版社與作者之間的合縱連橫 以某人為中心, 一堆志同道合的人 環繞著他 成為一堵堅固高聳的圍牆-- 有些旁人走進去以後 從此困在裡面! 有些被永遠的阻擋在外頭, 不是進不去就是 不想進去! 註: 現在大型出版社與他們欽定的作者之間的合作活動,是大規模的合縱連橫,是「資本化」的那一整套!世界變了!其實,世界變很久了!而「寫作」似已不再那麼「單純」,或者說,不再那麼「純潔」了?
-
【小說連載】 烏番叔
「我劉曼麗向來有話直說,不說假話,也不說小聲話!」說後突然「拍」地一聲罵著:「死蚊子!」可是蚊子非僅沒被打死,反而她的手臂已出現一個紅腫的小硬塊,不得不用手指去抓,「癢死了!」 「不能抓,再抓會破皮。我去拿萬金油幫妳擦一下。」天嘯趕緊從抽屜取來虎標萬金油,輕輕地幫她抹在被蚊蟲叮咬的傷口上。即使感到一陣冰涼,但刺鼻的薄荷味則讓她感到噁心。 「不要擦了、不要擦了,我聞到薄荷味就想吐!」曼麗推開他的手說。 「不擦等一下會更癢,而且還會腫起來。」天嘯提醒她說。 「我聞到薄荷味就想吐!」說後竟摀住嘴,連續「嘔」了好幾聲。 天嘯見狀,連忙把她扶起,並輕輕地拍拍她的背部,驚慌地問:「怎麼啦,怎麼啦,不舒服嗎?」 「我聞到萬金油就反胃,快把它蓋起來、拿走。」曼麗摀住鼻子說。(八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