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在好友與愛人之間
幾天前,一位朋友問我:「如果你和你的好友同時愛上一個人,你會怎麼做?」過去總是雲淡風清的回答。「我會選擇退出,因為我寧願一個人受傷,也不願拖著好友及愛人受苦。」 但事實是,一向愛吃醋的我,總是沒有太大的能耐,去包容、容忍好友與愛人之間的相處,特別是當他們臉上流露出甜蜜、滿足的笑容時,心情簡直盪到了谷底。我不甘心,不甘心為何最後他選擇的不是我,難道自己真的沒有他好嗎?充滿好勝心的我,頓時升起了熊熊怒火,怨氣覆蓋住先前所有的愛戀,反而開始憎恨他,也無法和好友自然相處。就這樣折騰了自己,也傷害了三人的情誼。 如今,早已不再年少輕狂的我,總該消磨心中的銳氣,用一個更開闊的心胸及視線去看問題。 「心量要大,自我要小」,既然最後他選擇的是我好友,我就該放下心中所有的堅持與執著,由衷的獻上祝福,不是嗎?尊重他的選擇,明白自己沒有辦法左右、影響他內心的自由意識,並期許遇上一個真正對的人,好填補心中的遺憾,不是嗎? 放縱自己一再吃醋、怨恨,有辦法解決問題嗎?就算最後他勉強的選擇了我或宣布退出,自己會感到開心?得不到什麼,失去的卻不只是友誼,更是心靈的福份與可能遇上另一個對的良緣。所以現在,當朋友再問我這個問題時,我不會再自以為受傷的選擇退出,而是尊重他的選擇、獻上真心的祝福,並期許自己更加努力,好遇上對的人。 等有一天,當我終於能將這段不捨的愛戀過往,雲淡風輕的娓娓道來,或許便會明白:生命裡沒有什麼一定放不下的人,割捨不了的愛情。沒有了他,時間仍然會繼續運轉,繼續沖淡曾經刻骨銘心的一段記憶,而他最後,也會成為豐富自己生命旅程的一段故事,一道短暫卻璀璨繽紛的煙火.....
-
就醫記
大姑娘上花轎 余賤軀微恙,於民國一○四年元月三十日,住進「金門醫院」,經五日診治,未見起色。院方決定,安排後送台北榮總。乍聞之下,感到嚴重,亦覺得新鮮,此乃余一生遭遇頭一回,做夢也沒想到有此特殊待遇,所謂「大姑娘上花轎」,頭一回也。 金門醫院五日所見 發病之初,只覺得小腹微痛。之後越發陣陣劇痛。發言痛苦而困難,腰無法挺直。嗣後勉強用手機呼喊大女兒鳳仙暨女婿李能彰,開車到沙美,送我赴「金門醫院」急診室,經值班醫師診斷後,遂即送入六樓病房,醫護人員即予裝「點滴」及插上「鼻喉管」,用長條圓狀塑膠袋,沾粘鼻喉管,盛接腸胃內積滯污穢雜物。該塑膠帶之沾粘,護士示範一次,囑咐須由病人家屬,自行沾粘及拆換,然後將污濁臭雜物,送去「污物間」丟棄。 我女兒女婿,既非醫護人員,平素又沒受過專業訓練,因此做起來,手忙腳亂,沾粘接頭沒做好,余又頻頻須上廁所,家屬既要幫拿「點滴」,又須兼提「鼻喉管袋」,十分費力。 回到病床,倒身一臥,不小心壓到「鼻喉管袋」,詎料接口脫落,袋內「積滯污穢物」,一時外溢,滿床流闖,床舖被褥及余全身衣褲,皆受污染,其臭味令人作嘔。女兒不得已,掩著鼻子幫我換床鋪被單、衣服皮帶,帶回家洗了兩三回,臭味猶未盡除。 余住院期間,適逢週末假期,但巧遇李錫鑫副院長來巡視隔床病人,無意中瞧見我,禮貌上先打個招呼,走出病房口,遇上一護士,即時囑咐其為我換上正常「鼻喉管」桶袋,再三誠懇拜託該護士。雖然該值班(恕不署名)之護士,事後以其他理由置之不理,我仍然感激李副院長痌瘝在抱心懷! 使我最不滿者,是每回要向該值班護士,索取裝儲沾粘鼻喉管之塑膠袋及膠帶時,或請其更換點滴,每每約須半小時始姍姍來遲。 我女婿是中學老師退休,彼只懂得教書,最不識趣地,他認為沾粘鼻喉管袋及丟棄污穢物,該由護理人員執行,乃理所當然。 我有氣無力地再三告訴他,「你就慢慢等吧」!果不其然,我看著手錶,真的是待了二三十分鐘,才不太情願地來敷衍一下。 當然並非所有護士皆然,好人居多數,我們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儘管「護士荒」,妳可以不做,另選高就,但妳既然在此職位,當一天和尚就得敲一天鐘,不可有害群之馬!故斗膽建議有關當局,「金門的護理服務,還要加強,金門民眾不當二等國民!」 後送人員熱誠可嘉 在金門醫院住了四天,毫無進展,主治醫師始來通知,翌日後送台北榮總。隨後護士即前來通知應行攜帶物品,准許家屬一人隨行,準備換洗衣物及棉被一床。 二日下午,機場醫護人員(一男一女)亦到病房來關心,說明有關事項,狀至溫和親切。隨後院方護士有人好意,告知棉被太臃腫,自己不必帶,可向醫院借用,只需繳交五百元,到榮總自有人代你送還。 聞之不勝欣喜,蓋女兒為我帶去換洗衣物藥品等應用行李,已然一大箱,彼自己用品也有一袋。一人揹兩大件,兼須照顧老爸,女子出門,又擔心爸爸病情,實在難為她! 三日上午七時多,院方護理人員已來通知整裝待發,119救護車及軍機護理人員共四名,已忙不迭地幫忙提行李,抬擔架床上救護車。 一路警鈴「我醫!我醫!」不停地鳴叫開道,到了尚義軍用機場,130大型軍用機,早已停妥等候,此時陳縣長福海先生,亦派專員送來一份蛋糕美點,分贈八位後送病患,關懷心意,令人覺得非常窩心! 病患分乘八輛救護車,八部擔架床,由後送作業人員,逐一依序抬上機艙,分兩行掛上鋼架,每行頭外腳內,聯接二人,每行疊架三層,兩行共可放置十二人,上下層距約40公分,因為身上綁著安全帶,以致頭無法自如轉動,手亦不能伸直,猶如活豬被捆住,萬一需要小解,不知如何處理?虧得吾女兒多操一份心,為我攜帶一個乾淨「夜壺」。 病患掛搭停妥,然後照護家屬,拎著兩件行李上機,分左右兩邊,背靠機艙對面坐,另外還搭載「軍眷」十餘人。 飛機於十點起飛,十一點左右安全降落松山軍用機場,隨即轉搭八輛119救護車,直奔榮總,約莫十二點多鐘,抵達急診室報到,在此,個人對於一路護送之護理、地勤、機師、119駕駛人等,工作辛勞,服務週到,感到十分滿意,致予誠摯之感謝! 榮總急診室如菜市場 台北榮總急診室,往昔設備非常簡陋,多年未進入該處,此次雖躺臥病床,側目一瞥,覺得更新改進許多。 惟自中午十二點多報到後,受罪才剛開始。朦朧間,計有:胸部X光照相、驗尿、驗血、腦部斷層掃瞄、核磁共振、超音波檢查、胸腔檢查、心電圖檢查等,共有十項之多,病床任人推來搡去,四處轉移,一下子脫衣褲,一下子又須下床照相,鼻喉管及點滴又還掛上,喉嚨癢,咳嗽又痛,吞痰難嚥,吐又吐不出來,真夠活受罪。 急診室擠滿病床,病人、家屬、醫師、護理人員、清潔工、車禍兩造及調解人員、亦有等待奄奄一息準備搶生意之殯儀館人員、司機、送餐點之生意人,總之稱為菜市場而不為過。 偕余同機後送病患八人,除一人指定送某病院外,餘皆入住榮總,此七人在急診室逐一檢查後,已陸續分送各科病房;唯我一人,挨至凌晨二點多,經醫師三度至余床旁告知檢查狀況,拿來手術書表,並說明手術之風險、使用材料價格與自付部分,徵詢我方意見,我均表示同意。 稍後,又來說明,經醫師群研討,需再照一次胸部X光才能決定。迨X光照後,研討結果,始告知暫時不用手術,先住病房觀察些時再說。我的天啊!此時已更深夜靜,護士帶我與小女到十樓617病床時,該房另一病人及家屬已鼾聲如雷,呼呼大睡矣,我們雖然躡手躡腳,輕放行李,護士輕而易舉為我裝上「鼻喉管桶」(與金門醫院天差地別),卻仍然打擾別人清夢,惹得家屬暗暗埋怨,實感歉疚! 見了親人淚汪汪 話說回來,當我等病患甫到急診室,一群鄉親服務人員,蜂擁而來,紛表關切,問候之聲連連。我等小民,實不認識幾位。彼等跟前隨後,或幫推搡病床,或代尋找大夫,或詢問有何需要幫忙,或代找病房,可謂無微不至。此情此景,令我淚眼汪汪,感泣莫名。感覺金門縣政府、與立法委員,真正地「熱切在為民服務」,不是表面工作,不是虛晃一招。 余離開金門醫院前,有縣政府服務中心主任李增苗先生、立法委員楊應雄服務處主任陳泗福先生前來關心; 到榮總後,有立法委員楊應雄國會助理呂有金先生、金門縣政府駐台醫療服務中心主任張朝凱先生、金門縣政府台北榮總金門鄉親服務台主任翁漢文先生、洪素蕙小姐、王秀琴小姐等等鄉親,身負公職,腳踏實地,確實認真做事。彼等雖非醫護人員,但能體會縣長及立委爭取民心、贏得民意之一片苦心,深懷「痌瘝在抱」之「人饑己饑、人溺己溺」之同理心,毫無「當和尚」之消極心態,跟隨病患鄉親,前前後後,熱切爭取院方儘力支援,三更半夜始陸續回家,全無上下班之概念,確實難能可貴。 其間雖有對前後任縣長,關心民瘼深度不同之異議,不過有比較總是好事,無傷大雅。這一群熱心服務鄉親之團隊,讓我們慶幸,讓金門人驕傲!(上)
-
與田野有約
清明時節雨紛紛,大地的和風帶著口哨吹上嘉南平原,水稻聞聲隨之款擺舞起浪花,一眼瞧盡綠野風情的搖曳弄姿。 下午五點過後,陽光稍歇,在老家三合院前庭閒晃遠望天光,也等著妻下班,能換上輕鬆衣物跑鞋散步。當與妻步到村道,天色仍大亮,啁啾的鳥兒在兩旁的村落屋舍紛飛,為大地歡唱著喜樂。我們攜手同行至耕作的田園,看看莊稼的成長。 來回三公里路,邊走邊聊,一趟路五十分鐘,但感覺還好。產業道路的沿途一望無際平坦的田野,不同層次的翠綠和多樣化的莊稼,是平日騎單車或開車上田所未曾留意到的景致;路過正在忙碌的村姑村婦和老農,不免要停下向他們打招呼,順便討教農耕情事。 從農曆年前至今的四月上旬,依然有人插秧種稻,早種的稻子近日已逐漸芒花結穗,可以期待豐收。而有的田地才因高麗菜、美生菜等蔬菜收成而請耕耘機來整地,農人也才灌溉,僱插秧機插秧。水稻種植期前後將近四個月,呈現農業多元種植,也唯有大家能錯開整地插秧的時間,將來的收割採收機器才能應付。 看到一整排的村婦拿著小椅凳在剪蒜頭,今年嘉南平原因為蒜頭豐收,一斤價才十元左右,根本不敷成本,蒜農叫苦連天,而一箱高麗菜不到百元,依然賠本,有的農人放棄採收,直接做綠肥,即所謂「菜金菜土」,令人不捨。 當我們在正在田間遊巡,看到契作的香米相當青翠,也看到插著牌子的「先知稻」,也發現某些水稻得到的嚴重的稻熱病,巡視到我們時,也有部分受災。聽說台梗十一號的水稻收成較多,卻容易得病,而十四號的稻子野性,不易得病,收成會少些,我家一甲地種的正是台梗十一號。近日,看到因天熱又下雨潮濕,以及稻叢密不通風之故,不少水稻遭殃,得噴藥解決,期待能除蟲害而起始回生。 暮色四合、華燈初上,西邊繽紛彩霞帶著朵朵的美麗飛上我們臉龐,胸臆中湧現著與夕陽、老婆攜手共行的幸福感。
-
某晚在故鄉的私人筆記九則
一、某晚,夜下飼養一幢自己 用故鄉月光佐料。一盤人生 對準節節高升的黑暗緯度咆哮 那些擎起映照的修辭字粒 欲言還休。靜止可以抵達的遠方 二、某晚。空酒瓶有潮汐喘聲 像寥落星辰掉在案几上。魂魄名字 我為突來的友人添加一碟貢品 像後宮。微服登臨這夢的輾轉 繼續我們時光倒流的應酬和縱情 三、某晚。想起您小小輕盈謊言 虛構方方正正入戲的一齣肉身 您笑笑嗓音。在凌晨二時七分最好聽 抖動我們平庸日子裡的輝煌 在我一個人無端想起您的時候 四、某晚。對著老去的故鄉說話 有人會想我嗎。搖搖欲墜的自戀 此時世界一團漆暗。像寡婦 在我撥開的心膛不斷唱著輓歌 像被擦撞的七○年代。黑膠的滾燙 五、某晚。彷彿簡主義的坐姿 一根菸喃喃自語。散佈謠言 彷彿安息。十二點過四十七分的龐大寂寞 我堅持等一直詩的臨盆 對話。關於生命冥想的動靜 六、某晚。郵差送來半箋水經注 逆流而上。看見無法平復的聲浪骸骨 一整夜被困在自己的十二月之上 有雪叩門。有人掩護。有路曠野 那些小小支流已淹過今生懸崖 七、某晚。我在今天將過去的葬禮簽字 在潦草帳本讀著來日以及未知 我伸出一個根皺褶的姿勢,像形而上 在接近鄰家雞啼的黎明以後 我還是喜歡仁慈的現在。高粱酒和麥穗的哭聲 八、某晚。我的夢是水藍色的 第十七次在軌條砦聽見同情死亡 那些從前故鄉的尺寸。歪歪斜斜 像我的夜晚。像中古世紀的荒蕪 我默誦著島嶼獻身偉大的無數音節 九、某晚。糧食不是很多的年代 我擅自耕植七畝的擁抱意義 享受捕獲豐茂的孤獨幸福 一個人。詩和視覺盈盈的一窗水露 紀念今夜沒有您的氾濫日
-
再見讚地金門
距離臺灣二百二十七公里的金門,是美麗島外的美麗小島,亦是岸與岸、島與島情感臍帶的緊密相連,連結在地金門人和所有曾與這座島、這片海有過牽繫的人們對於金門鄉景、鄉情、鄉愁的濃厚情感。這股濃濃的鄉愁,不只流淌在島鄉人的血液裡,更經由「金門體驗」植入了島外人的念想之中,哪怕是任何一位短暫停留的征人或過客。 緣分,讓記憶中的金門,成為眼前的現實。十年前的金門,佇立在湛藍無雲的蒼穹下,木麻黃沿途夾道相迎,而不遠處的太武山兀自綠著、燦爛著、以迤邐著。那麼靜好的美景,令人無法將眼前的金門與戰地前線劃上等號,更難以想像這座島嶼已經歷過無數次劇烈戰火的考驗,在此長年戍守的軍民們為了國家的安定繁榮,流過多少血淚。多年來,這座海上小島不斷地從百廢待舉中浴火重生、成長茁壯,並在「軍人無所不能,金門無所不能,兩者相結合,還有什麼不可能!」的信念與努力下,無畏艱難地向世人證明她的勇敢與堅韌。 從歷史的角度觀之,與大陸福建廈門僅隔一水相望的金門,是我國許多朝代衰敗前夕的退守之地,卻也惹來連天戰火。因此,這塊土地與人民身上經常烙印著戰爭帶來的疼痛傷痕。它曾是明代名將俞大猷「固若金湯,雄鎮海門」的抗倭基地,亦曾是延平郡王鄭成功「反清復明,東征臺灣」的前哨跳板。當國民政府轉進臺灣後,金門更譜寫下一頁頁英勇壯烈的戰史,特別是民國四十七年的八二三砲戰,四十四天中,中共向金門島群發射了近四十八萬發砲彈,整個金門瀰漫在濃濃的炮火煙硝中卻始終屹立不搖。自民國四十五年七月起,金門開始設立「戰地政務委員會」,實驗戰地政務,採取軍政一元的領導體制,直到民國八十一年,因臺海兩岸的局勢趨於和緩,金門才正式終止戰地政務,回歸憲政,同時解除戒嚴、開放觀光,並逐漸成為「小三通」的樞紐,以及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重要地標。或許正因為其獨特的地理位置與戰爭歷史,金門擁有來自四面八方的文化元素。在金門島上的傳統聚落裡,除了可以同時看見閩南文化中的紅磚紅瓦加上燕尾、馬背的屋脊建築,也能發現南洋式中西合璧的洋屋洋房,更有許多各式各樣的軍事工程建築,讓穿梭其間的人們,經常有時空錯綜的奇特感受。 今天,面積僅一百五十三平方公里的金門,已擁有道路三百六十九公里,密度居全國之冠,臺北、臺中、嘉義、臺南、高雄、澎湖都可以直飛金門,六條空中航道,五十分鐘,每年運輸兩百萬人次,「小三通」的十一艘客輪,每日四十四個航班,每年服務一百五十萬名旅客往返兩岸。古蹟多達四十五處,宗祠一百七十座,風獅爺七十八尊,歷史建築一百四十七處,使得整個金門就像一座充滿閩南、僑鄉、戰地文化風情的博物館。確實,十年前的金門與現在的金門,許多地方都不一樣了。隨著戰地政務的解除、兩岸三通與開放觀光,大量的人潮湧入金門,近年來不僅修復古蹟、清除地雷、陸續開放廢置軍事據點做為觀光之用,商店、餐廳、民宿更如雨後春筍般紛紛設立,讓遊人能輕易依循著掌上的地圖,漫遊於燕尾飛簷交錯而成的時間長廊,輕撫每片充滿記憶的碎瓦殘壁,喚醒在斑駁石牆裡沉睡的歷史,重溫金門特殊的戰地風情;而無數的軌條砦、碉堡、防空洞、坑道與精神標語,則見證存在過的每場戰役:從古寧頭大捷、大二膽戰役、八二三砲戰,這些老房子不但見證過真實的歷史,現代與傳統交雜陳列,更讓我們認識到融合了閩南、僑鄉與戰地文化的金門,始終溫柔地接納不同的族群、文化與生活型態。 金門美麗的自然生態,也展現出旺盛的生命活力。金門屬丘陵地形,主由花崗片麻岩構成,島東海拔二五三公尺的太武山為最高點,發源於此的涓涓溪流,匯流入數個人工開鑿的湖泊,除提供灌溉飲用外,也成為金門特殊秀麗景色。此外,三百種冬夏候鳥在此南遷北返,地球上生存了五億年的鱟、與多達三百二十二種鳥種、昆蟲種類八百餘種、瀕臨絕種的水獺、甚至是難得一見的食蟲植物,都因著這塊土地的暫歇而得到復育。金門的行道樹,更是人稱「金門恩主公」的胡璉將軍於民國三十八年押著兩架軍機,裝載相思樹苗六十萬株、木麻黃樹苗三十萬株、三十包相思樹種子,力行「軍民一致、一人一樹」的成果。金門種樹造林超過一億棵,使得數十年前的風沙之島變成綠意盎然的海上綠洲。 然而金門之美,不僅在於誘發思古幽情的歷史古蹟,不僅在於生機勃勃的自然景觀,最美的更是人情。軍旅兩次赴金服務,均深刻感受到金門的熱情與溫柔。記得十年前初來乍到,人生地不熟,金門鄉親善良淳樸、熱情好客,無論是在金籍或是眷設本島的官兵,都當成自己的子弟般照顧愛護,並協助我們融入在地生活,讓浮雲遊子在離家的日子裡也不覺孤單。島休時遍嚐金門小吃,或與三兩知己相約餐敘,品味高粱香。這濃香白酒外表看來如開水平淡無奇,但一飲方知味醇,熱腸回甘。幾杯白酒下肚,酒酣耳熱之際,總能勾起征人相似的愁緒。人在海峽彼端的前線,戍守官兵多的是歸鄉的想念與退伍的盼望。酒入喉頭,話匣子大開,大家天南地北東拉西扯,彷彿所有工作中的、生活上的不快、苦悶盡皆消散。 光陰似箭,十年之前,金門的歷練教會我們堅強、包容與意志力;十年以後,有幸再次踏上這塊土地,重溫之前走過的每一條道路、每一個據點,除了心中滿是感動外,肩上更多了一份沉重的責任感。尤其近年來,國軍積極推動募兵轉型,需要更多有志青年加入守護家園的行列,注入沸騰熱血,開創部隊嶄新氣象。儘管在承平時期,金防部的志願役官兵招募成效卻一直以來都在國軍名列前茅,甚至到目前為止,金防部的志願役官兵已有四成都是金門在地子女,盡心盡力地守護著這個島嶼。身為與這塊土地緊密相依的國軍部隊,我們應繼續秉持「毋忘在金」的精神,保衛島上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座營區,經營融洽緊密的軍民關係,鼓勵官兵們安心工作與生活,並招募更多金門的優秀青年學子留鄉服務,進而讓他們藉由從軍的歷程磨練自我成長及完備生涯發展,以強化國軍的戰力與素質,與金門的發展齊頭並進。此外,國軍單位更應全力配合金門縣府的發展政策,運用在地優勢與軍事設施,在年度舉辦暑期戰鬥營、營區開放及支援地區相關活動時,協助推展全民國防教育,提升國軍形象,共創軍民雙贏。 歷史鏤刻在金門的每處古蹟上,每位金門人的記憶裡,每位官兵的軍旅回味中,以及每個到過金門的旅人心底。昨日的歷史是我們今日的基礎,昨日的軍魂是我們今日的精神。即使時光流轉,物換星移,總會有些什麼遺留下來,以不同的方式再度呈現,以文化、以歷史、以記憶,訴說著金門這塊土地百年來的光榮事蹟。此時此刻,再度見證歷史的偉大,也明白了傳承的重要。因此,我們不能遺忘,曾在此獻出寶貴生命的無數先輩的浩氣英魂;我們必須傳承,過往歷史所留下的,「獨立作戰、自力更生、同島一命、甘苦與共」的金門精神,以及發揚「犧牲生命捍衛國家」的高尚人格,並從先人《落番》的故事中,學習下南洋的勇氣與創新。縱然有人離開、有人留下,但不變的是,金門仍會以其獨特風貌繼續存在,就像太武山的燦爛朝陽般氣象萬千。 金門是改變了,從歷史定義的「戰地」變成居民與訪客心中的「讚地」,確實往更好的方向前進了;在此戍守的國軍部隊更要和金門一起前進,每位官兵都應在工作崗位上恪盡職責、求新求變,帶領團隊隨著時代前進,讓每一個人都能夠豎起大拇指肯定國軍,為國軍加油。當我們回顧過往榮光、致力創新與前瞻未來的同時,我們理應認真思考,如何把這裡變得更好、更美麗,打造金門發展成為環保綠能的無碳島,繼續累積更多關於金門的寶貴資產。在此衷心期盼這座美麗的小島,就如同對金門貢獻良多的羅寶田神父墓碑十字架旁寫著的名言:「和平、幸福,永駐金門。」 (作者為金防部政戰主任)
-
《老照片‧說故事》昔日麗影只成追憶
民國57年是823砲戰10周年,為防對岸「報復性」捲土襲擊,防區為制敵機先,年初伊始,即全面備戰,民防隊自亦不能例外,這是利用春節農閒時間集訓時所攝,我家二姊邱能巧擔任心戰組長(左)及任救護組長的侄女邱淑女(右)與同村鄰長兼分隊長許加樹在湖南戰鬥村指揮所前合影。攝影者是駐村警員叫「水平」者(啥姓已忘),這位警員可能剛金中畢業接受短期訓練就派職,村內有年長頑劣者常欺生,譬如集合遲到還公然頂嘴反抗管教,致該警員常於夜裡偷偷掉淚,是否因此而造成其離職不得而知,如是─咱村欠他一個道歉!近年村內有人見其駕駛貨車為業,余聞之心酸不已。
-
牽手
嫁 讓我在你肩上再靠一會兒,再撒一次嬌, 我將啟程,行進的樂曲已從琴鍵上敲響, 說不出口的思念,已成淚水奪眶而出, 我將轉換身分,為人妻,為人母,但我仍是你所疼 愛的女兒,妝奩中裝滿的是 你的祝福,你的關懷,將永遠陪伴我往前 娶 讓我從您手上接下這甜蜜,再深深地看一眼, 我的肩頭並不覺得更重,胸膛卻更加挺起, 說不清的是責任,交代不完的是親情, 我會接手,撐起一把遮風蔽雨的傘,不管天晴天雨, 愛的承諾是不變質的蜂蜜,心中有更寬廣的空間為妳, 妳的手,我用心牽起
-
詩酒嗆歌
我的陳高 到底不是白蘭地或威士忌 沒讓你有微醺的機會 表面張力 緊緊箍住 晃動的繆思 我的陳高 畢竟不是白蘭地或威士忌 沒讓你有微醺的機會 天光水影 隱隱鑲著 乍現的靈感 我的陳高 終究不是白蘭地或威士忌 沒讓你有微醺的機會 烈火沖天 熊熊燒出 反覆的吐哺 我的陳高 真的不是白蘭地或威士忌 沒讓你有微醺的機會 這次 酩酊的你 不忘痛快吟唱 醉人的詩篇
-
重逢
這是一個被時間遺忘的地方,當我們的年紀增長、當我們為了生活的需要游移在不同的城市、當我們回家的間隔時間愈拉愈長;這裡就從我們的記憶中抹去。 直到這是難得的全家人聚首,又是連日冬雨以來難得的豔陽天;於是,全家人走向了記憶中的停頓點---清水坑紅橋。還記得,距離上回來這裡玩耍,已是近二十年前的事了,這兒一直被我們孩子群視為嬉戲玩水的祕密基地。 穿過了彎曲的果園小路,下了一個長長的階梯,乾淨又舒適的河濱公園就映入眼簾;雖然處處是人為造弄的痕跡,雖然屬於這裡的樣貌已作了多數的改變;但,至少這片土地的美仍繼續照顧這裡更多的人。 櫻花盛開,花瓣隨風飄落,落在清透淺淺的水面上,春天裡的小動物(蝴蝶、小鳥、蜜蜂)也一一歸來;而,我的心受到強烈的呼喚,有了再次停靠的悸動。不忍遠去、不敢直視的是回過頭的足跡,是父母們期盼的眼光,是關於這裡的點點滴滴。 然而,我相信這會是美好的提醒,提醒我去回饋、思念和感激那個讓我豐盛的源頭。
-
伊洛瓦底江的風簌
伊洛瓦底江,蜿蜒自北而來,初冬微涼,南國金陽撫著江水鱗片,水岸邊巨樹參天,風吹來,濃蔭簌簌作響。 做完客,室外天高聳、湛藍一片,陽光極亮,便央主人不要送回旅店,改丟我們在大金寺入口處下。一路走來,整個仰光城到處金塔林立,主人皆稱是和尚廟,思忖這該是多麼虔誠的國度。昂立的金塔,惟我獨尊,輝煌炫目,如無聲召喚,令人忍不住要對它輕扣門把,揭開神祕面紗。 大金塔,傲然屹立,太陽的光影,篩透樹間,如千手觀音幻相生,輕撫著塔外勞動的芸芸眾生們。 下車處,狹窄的街道因兩旁充斥的攤販,行走困難,不時地被迫改道,更要小心橫陳的雜物絆腳,各種食物的異味撲鼻而來,走進的不僅是金塔的大門,更是一覽市井小民活生生地寫真照。唯獨賞心悅目的鏡頭是女人,有著纖細的背影,豔麗色彩的衣著,揉合了印度與泰國的味道,是另類的街頭風景。 我左顧右看,忘了朝聖金塔去,又被前方的一幕吸引了眼光。一個粉紅的背影,撐著一把味道十足的油傘,一襲軟軟的粉紅袈裟。自然地投以注目,原來是光頭和尚,正把玩著手機,邊等同伴挑選購物。隨後三三兩兩的和尚自街尾走上,千篇一律的橘色袈裟,近了好奇觀之,暗裡嘖嘖連連,有人口嚼當地檳榔,有人偕女子同行,這些鏡頭把印象中幽禪古寺裡的肅然扉頁,急速翻開過去,翻到另一頁,這一頁是讓你推翻刻板印象且相異其趣的進行宗教探索來。 「你們在城內看到的大大建築物,不是公家機關就是和尚廟。本地人對和尚廟的供奉十分虔誠,食物與金錢的捐輸,慷慨不吝,因此有些窮苦人家都把孩子往廟裡送,至少免於飢餓。」說話者是華僑第三代─S,一個殷實的商人,他稱金塔為和尚廟。 他又說到:「當地人能夠緊勒肚皮,就是不能不拜和尚廟,或奉獻給和尚廟。」可見宗教的力量,在此表露無遺。 緬甸,位於中南半島西部,東南亞第二大國。東與中國、寮國和泰國相鄰,西與印度和孟加拉國相接。西南瀕臨孟加拉灣,南臨安達曼海。這樣與多國為鄰,是故造就了各種邊境貿易。S的祖父,在貧窮、衰弱的中國二十世紀晚期,隨著兩廣移民潮的客家族群出洋去,找尋生存下去的機會,漂流了伊洛瓦底江流域沿岸諸國,最後停泊在泰國小村落裡。 鎖國的緬甸,關閉了與外界往來的門戶,但是人心如滾滾不息的伊洛瓦底江水,流過樹林與山巔。人類基本民生物質的需求亦如無邊界的江水,隨著S的身影在泰緬邊境流淌,邊境偷偷摸摸的地下貿易,S的冒險與膽識,累積著他的財富與智慧。從早期的販賣商品營生的求溫飽,進而提升添購設備開工廠為製造產業,長期的邊境貿易經驗練就他一身好本事,對於緬甸的財經動態,觀察入微,娓娓道來,比專家更專家。 美麗的愛情故事,帶點冒險與刺激的因子,讓它更動人。從S幾杯金黃液體下肚後,因酒精催化讓他滔滔不絕的細說從前,三番兩次當著他賢淑太太的面對我們說:「她上錯我這賊船,來不及了。」說這話時,他總是眼笑眉笑,因他說他自己沒唸什麼書而他太太可是知名大學畢業。我開始想像年輕的他,如一名商旅騎士風塵僕僕自泰國山巔來,在名喚﹝瓦城﹞〈又稱曼德勒,是緬甸的第二大城市。〉在既是商集又是客棧裡,遇見了來自雲南的店東女兒,溫婉的她與聰明的他,結成連理落腳在仰光城。兩人多年的胼手胝足,開創事業一片天,最叫他自豪的這片藍天,是他的兒子,首位緬甸收到美國耶魯大學的入學邀請。 十來年了他是仰光城的首位朋友,也是唯一的一個。直到近幾年緬甸對全世開放門戶,才開始上門來。去年遊種種令人深皺眉頭的窘狀,如黃澄澄的洗澡水,時而停電啟動發電機唱起交響曲,展場上克難式的流動廁所,……。彼時必須調整自己放慢腳步,如調慢了一個半小時與台灣的時差。心情轉換抬頭一望,亮晃晃的陽光,四處耀眼,天空高聳清澈,椰子樹葉恣意開展,白雲悠閒,花朵嬌豔。 那時,一個穿裙子的陌生男子衝入攤位,高喊我的名字。在我還來不及反應他拗口的緬文名字時,他已熱熱絡路地說話,一如老友般。他說,注意我家產品二年了。當晚他用泰國菜款待,彼此熱絡交談忘記時間飛逝,從此變成好朋友,他是C。 C推翻了一般東南亞國家華僑在經濟優越地位的刻板印象,他是道地的緬甸人,擁有成功的事業。他揉合了印度人與馬來人的外表輪廓,深邃大眼懸亮在彎彎的眉毛下,雖是六十來歲的上年紀之人,依然精神抖擻,看不出老態。C的人格特質,望之也溫,即之也溫,具有向陽性與積極性,讓他能敞開心胸,應變了緬甸門戶洞開以後新的投資。最重要的是他溫厚熱情的個性,張開雙臂,對待來客,賓至如歸。 「開了一扇門,又關上窗戶。」他說了一句玩味的話,對鎖國十年的自己國家。是啊,關閉已久的門,一旦打開,豐沛的資源,低廉的勞工,緬甸熱,像熱帶地區的驕陽,朝聖者、冒險家、拓夢者…,皆風塵僕僕,絡繹不絕於途。言談間對他們的經濟環境深深地不滿,因為鎖國太久,無信用的政府讓他們太失望了。 從翁山蘇姬到軍國政府,從紊亂的交通秩序到開放市場,從外匯金融的管制到廠房內需二十四小時的發電機…。他滔滔不絕的說著緬甸史,並且開玩笑補充到,幸虧這國度的房子窗戶多,關不勝關,樹也多,風才進得來, 晚上,晚餐後從他家告辭出來,沿著江水岸邊漫步,大金寺尖塔在黑幕下,閃閃發光。一陣薰風微微,枝幹上樹葉簌簌細語,彷彿曲調的吟唱。我想,這歌,該是關於依洛瓦底江的。
-
打掃治憂鬱
關於打掃,古人的家訓,是看得很認真的,一大早起來,就是要做這件事。 打掃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但是卻是重要的事。我不知道是否有人有和我一樣的想法,即是:「人每一天都應該要做一件使這個世界因為有你變得更好些的事,如此可以證明自己的存在是有價值的。」我在最憂鬱的時候,這個想法使我生活有了目標,而這件事常常被我選擇為打掃環境,因為想要打掃總不會缺少機會,環境經常是需要整理的。 乾淨的環境對我而言是有感情的。我永遠忘不了,當父母吵架準備離異時,媽媽說帶走姊姊,留下我,因為我是男孩,爸爸不會放手的。媽媽對我說,不要難過,媽媽一樣愛你,這是不得已的選擇,不然誰都走不了。我當然不依,哭著拉媽媽,可是她終究在我上學校的時候帶著姊姊走了。在走之前,媽媽把家裡清掃整理得乾乾淨淨,彷彿是要為我盡最後一份心力,奉獻她的母愛。 那天我一進門,爸爸就說媽媽不要老公、不要兒子,是狠心的女人。然而當我看到清潔整齊的房間,我禁不住痛哭,一連好幾天,看到家裡乾淨的各個地方,我都想到媽媽,而淚流不止。而對於爸爸說的那些話,我單看這個就知道完全不可相信。我想到媽媽的手幫我整理書桌、掃地、清垃圾,我知道她是愛我的。 如今我已經是一個父親,有了妻子和兩個女兒。曾經有一段時間,我陷入憂鬱的情緒中而難以自拔,後來使我好轉的,還是我對家人的愛,我想到自己希望能讓他們過上好的生活,如果持續萎靡不振、長期倦於工作,這個家就垮了。然而振作從何開始呢?我從掃地開始,然後把房間整理好,我覺得這拯救了我,我證明了自己還是有用的人,還能為家人付出。 所以打掃不是一件瑣事,而是一件重要的事。 後來我聽到周利槃特的故事,他想學佛,但是資質魯鈍,讀不了經典,於是世尊就叫他去掃地,而且只念「掃塵除垢」四個字,後來就開悟了。 有人解釋周利槃特是悟到了掃除心中貪欲、憤怒、愚痴、邪見、嫉妒等塵垢,然而我覺得使得地上乾淨,使大家能有清潔的環境,感覺當下這掃地的行為是有意義的,這也就夠了。 至於我老婆,她最近買了一本書是講從做家事中健身,說掃地可以強健某些肌肉、擦窗戶可以強健另外某些肌肉等等,她似乎覺得可以減肥並且修飾身材而對這些有了興致,可見做家事可以有各種不同的理由的。 總之,打掃總是有好處,對我而言不是繁瑣的苦差事,我帶著愉快的心情去做,為家人、為自己、也為我喜愛的這個世界和每一天。我這樣想自己都覺得會不會說得誇張了些,但是再想也還真是覺得是如此,那麼就還是保留這樣的話吧!對那些感到憂鬱的人,希望也能有點幫助。
-
吻火KissingtheFire﹗
「拋棄這個世界 殉我們的戀愛! 我拉著你的手 愛,你跟著我走 聽憑荊棘把我們的腳心刺透 聽憑冰雹劈破我們的頭 你跟著我走 我拉著你的手 逃出了牢籠,恢復我們的自由! 跟著我來 我的戀愛! 人間已經掉落在我們的後背─ 看呀,這不是白茫茫的大海?」 ‧糊里糊塗的愛、無奈的淒美: 〈我來揚子江邊買一把蓮蓬〉 「我來揚子江邊買一把蓮蓬, 手剝一層層蓮衣, 看江鷗在眼前飛, 忍含著一眼悲淚…… 我想著你,我想,阿小龍! 我嘗一嘗蓮瓤,回味曾經的溫存:…… 那階前不捲的重簾, 掩護著同心的歡戀, 我又聽著你的盟言, 『永遠是你的,我的身體,我的靈魂』 我嘗一嘗蓮心,我的心比蓮心苦; 我長夜裏怔忡, 掙不開的惡夢, 誰知我的痛苦, 你害了我,愛,這日子叫我如何過? 但我不能責你負,我不忍猜你變, 我心腸只是一片柔: 你是我的!我依舊 將你緊緊的抱摟…… 除非是天翻……但誰能想像那一天?」 〈我不知道風是在哪一個方向吹〉 「我不知道風是在哪一個方向吹 我是在夢中 在夢的輕波裡低洄 我不知道風是在哪一個方向吹 我是在夢中 他的溫存 我的迷醉 我不知道風是在哪一個方向吹 我是在夢中 甜美是夢裡的光輝」 徐志摩的詩風受英國詩的影響很大。卞之琳說:「儘管徐志摩在身體上、思想上、感情上,好動不好靜,海內外奔波『雲遊』,但是一落到英國、英國的十九世紀浪漫派詩境,他的思想感情發而為詩,就從沒有能超出這個籠子。儘管聽說徐志摩也譯過美國民主詩人惠特曼的自由體詩,也譯過法國象徵派先驅波特萊爾的詩,儘管他還對年輕人講,他的詩思、詩藝幾乎沒有越出過十九世紀英國浪漫派雷池一步。」也正因他承繼了英國浪漫派詩風,使得他的詩多了幾分英國式的優雅與從容。我個人非常喜歡徐志摩的詩,他的詩揉進了他生命中真、善、美的養分,透過他澎湃的情感,發而為詩的語言,讀起來很有感染力。 徐志摩短暫的一生包括三段感情,兩次婚姻。對張幼儀而言,他確實不是一位好丈夫。對於林徽音,徐志摩是情真意切,傾全力而為之,只是林徽音的臨陣退縮、脫逃,給了徐志摩無比沉痛的一擊。於是將滿而溢的情感投向陸小曼,兩人勇敢地與禮教奮戰,終成眷屬。然而,這第二段婚姻,對徐志摩來講,是夢魘的開始。父親對於他離婚再娶大發雷霆,切斷對他的經濟支援,而陸小曼奢華成性,他們婚後住的是豪華的3層洋樓,每月須支付100銀洋租金,家裡還請了司機、廚師、男僕和貼身女僕,這些生活開銷讓徐志摩不堪負荷。他兼教於北京大學,為了貼補家用,同時在光華大學、東吳大學法學院、大夏大學三所大學講課,因此常在上海、南京、北京間往返奔波,課餘還得趕寫詩文,以賺取稿費。他為了陸小曼辛苦掙錢,自己身上穿著打了補丁的褂子,時常精神不濟,整個人看起來蕭索極了。但是,在詩人內心極苦的日子裡,詩人生命裡仍然有詩─淒美的詩。 譬如:上面引的兩首詩〈我來揚子江邊買一把蓮蓬〉和〈我不知道風是在哪一個方向吹〉正是他與陸小曼情愛纏磨中的揪心之作。一句「我不能責你負,我不忍猜你變」道盡了詩人心中多大的苦痛!也使得我們對徐志摩幽幽地心疼!但想起梁遇春說:「志摩就是說出悲哀話的時候,也不是垂頭喪氣,厭倦於一切了,卻是像發現了一朵『惡之花』,在那兒驚奇著。」我嘗試想像著志摩說 「我不能責你負,我不忍猜你變」的時候,也像發現了一朵「惡之花」,在那兒驚奇著,我心裡頭便也好過得多了。 上蒼垂憐,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搭乘中國航空公司「濟南號」郵政飛機由南京北上,要去聽林徽音在北平協和禮堂為外國使節演講「中國建築藝術」。飛機撞山了,這蒹葭蒼蒼的暮秋裡,風,吹散他的苦。雲,帶走他的痛。天空,收納他的遺憾。大地,消化他的追悔。他,卻是瀟灑,將自己化成一陣煙,隨性放逸,於蒼茫天地間悠遊……。 詩人真的揮一揮衣袖,飄然遠去了。哎─深呼吸一下,舒緩情緒。 回過頭問問自己:敢不敢也像徐志摩一樣,以吻火的熱情與勇敢投給這個世界,以真性情創作、以純純的癡心寫詩,以浪漫抒情的文字作羽翼,飛向「愛」、「美」與「自由」的詩歌世界?但請諸君認真活著,好好創作更多的漂亮詩文,為生命織一襲絢麗的彩衣喲!(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