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黑白攝像】日落舊巷
老街像一雙手 捧住壓縮好的氣候,引導 太平洋深呼吸,午後 天空為你點燃鞭炮,放響 一連串細雨 那時,你在旋轉的下午茶裡 閱讀一杯故鄉,不加糖 卻甜膩了哀愁的窗景。 盤據的鞦韆還霸占著 剛翻譯好童年夢想的 一只蜻蜓,與 千枚足印 你是否說過,剛飛過天邊的 笑聲,集合了霧色 於是,駝背的雲朵 才會悠悠地,緊繫著你愛情裡 所有美麗而依稀的 黝黑日落 老街像一隻手 捧住,緣份。 遠方,你的喜樂在托缽裡 沉浮,佛用眼眸 輕輕敲一敲,霎時 切割經文,也切割 輪迴
-
想念
海的彼端藏著思念 化成漂浮海上的泡沫 心底深處的懸念 沉入海底的勇氣 老是提不起 僅在夜半時分嘆息 蹉跎著光陰歲月 烙印在某個角落
-
【小說連載】島嶼天青
飯後,添丁嫂準備了兩個小籃子,裡面各裝了一個膨粿,一把線香,以及墓紙、紙錢各一疊,夥同萬富和兒媳一同出發,準備替自己的夫婿添丁與萬富的母親戇嬸婆掃墓。 雖然以前都是各掃各的,但從今年起必須稍做改變,因為兩人都有相互照顧的十足誠意,甚而出乎意料之外,兒媳居然比他們更積極,還趁機替他們安排好一切,讓她備感欣慰。況且,添丁與萬富自小一起長大,戇嬸婆更是對她照顧有加,今天兩家合而為一,同時去幫兩位至親掃墓,並不會感到突兀。 萬富肩扛鋤頭,志堅與志弦各提一個小籃子,蔣麗挽著婆婆的手臂在後,一夥人抄著小路怡悅地往山上走。或許,這片廣闊的田野對生長在這塊土地的人來說不覺得新奇,可是對長年居住於都市、首次偕同夫婿回到這座島嶼的蔣麗而言,簡直讓她大開眼界。 她看到白浪滔滔的碧海;看到蒼穹下的藍天白雲;看到海岸線青蔥翠綠的木麻黃;看到麥田裡一大群麻雀在啄食;看到戴著斗笠的農夫在犁田;看到包著頭巾的村婦在播種;看到低頭吃草的牛羊……,不禁興奮地搖晃著婆婆的手臂驚呼著:「娘,好美的藍天碧海、山林田野啊!」(二○九)
-
請勿嘲笑衰老
讀到一篇文章,其中一大段寫歲月對自己所認識某某某的外貌、身體如何無情「摧殘」,如何衰老不堪的模樣,如何今昔非比,我很不以為然;雖然其本心可能不是太有惡意,但歲月的「魔手」本就是雙重性的,在成就、回饋人的同時,也需要人的生命付出代價的。那是大自然和生理的規律,那又何必那麼寫呢? 誰沒有衰老、百病纏身的階段?誰沒有滿面皺紋、步履維艱的時期?誰沒有來日苦短的緊迫感,因而事事著急、總是在爭分奪秒似的?有時覺得那種描述,幾近殘忍,帶點憐憫不屑,帶些不堪入目,彷佛自己尚年輕,可以超然物外、不需要經過那個階段,我們好似看到一個人,站在歲月的邊緣,叉著腰恩施同情,頻頻搖頭太息,歎一句慘不忍睹! 總感覺到隱隱之中有那麼一些嘲笑的意味。 其實,嘲笑衰老,不就是嘲笑自己?描述老的醜態,不也等於在描述自己?嘲笑衰老,更可以推而廣之,那就是嘲笑我們的父母和所有的長輩,就是在嘲笑我們社會的長者一族?嘲笑衰老,其實是對培育我們付出大半生精神體力的長輩一種無情背叛和忘恩負義! 記得九十年代我就讀過香港一位著名女作家的短文,題目就是〈請勿嘲笑衰老〉,我就大有同感。所有人都會進入衰老的階段;我們的年輕本錢,其實有限得很,日子轉瞬即逝,歲月不也像蠶兒吞噬桑葉那樣慢慢在消磨和耗損年輕嗎?有什麼值得我們驕傲的呢?如果不加以珍惜,浪扔青春和光陰,轉眼自己也就衰老了。 其實,老,是人生的必經階段;衰,也是生命和生理到了一定時刻出現的正常狀況。衰老,不等同于樹木的腐朽、衰敗和凋零。 老,稍微的衰,那挺正常的,只要不是衰到十分嚴重,那麼--老,是智慧的象徵。像一些水果,成熟時,蜜汁四溢;老,睿智的同義詞,他走過的橋比我們走的路還多,人生經驗,無可匹敵;老,許多名、利他已經看淡看輕、人生負擔已經放下,無為無求品自高;老,才華處在頂峰,癲狂狀態,藝術成果臻于圓滿,創造了無數比擬的、超越的人類藝術瑰寶;老,依然可以老得很優雅、美好;老得漂亮,精彩;依然可以老得成為偉大的人版。 文學藝術上的大師許多都從八九十歲跨越到一百多歲,而他(她)與老伴牽起手的模樣,豈不就是對衰老嘲笑的最好回敬?他們在夕陽下漫步的樣子,就是人類最美的生命的圖畫。縱然沒有什麼偉大貢獻,他們對兒女子孫的培育,難道沒有辛苦過!? 看,他那三千條發亮的銀絲,有時看上去,就像一頂完全沒有雜質的雪白絨帽,何等的美,美得令人感到心悸;看,她那雙眼炯炯有神,哪怕臉上皺紋縱橫交錯,看上去絕對是一種出色好看的地圖,橫的是河流,縱的是鐵軌,何醜陋之有!看,他快一百歲了,還走得那麼穩,真值得我們為他寫一首讚美詩。為社會、家庭創造無數財富的前輩們,其一生的奉獻,不是一句衰老就可以輕輕否定的;我們完全不需要在他(她)生病時偷偷為他照相,擅自發表然後還得意的號稱獨家,將殘酷的虛榮建築在他人的虛弱身上! 請勿嘲笑衰老。 那不是無知,就是愚蠢。 嘲笑衰老,你就是嘲笑上蒼的傑作--生命的偉大成熟。
-
胃癌找上我
最近兩年老是咳嗽,擔心感染了肺結核,或是罹患肺癌,所以去金門醫院及台北榮民醫院桃園分院就肺部做了一系列的檢查-照X光、驗痰、驗血、電腦斷層等檢查,兩家醫院檢查的結果都顯示我的肺部正常。之所以常咳嗽只是有點過敏性支氣管炎,他們都說可能是我年輕時抽菸把肺功能抽壞了(我已經戒菸14年),醫師開了咳嗽藥及氣管擴張劑的噴藥,咳得嚴重時用一用。 父親、三舅、二弟都因罹患肺癌去世,所以我才對自己的長期咳嗽這麼在意,一直朝肺部做檢查。 去年在肺部一系列檢查過後,榮民醫院桃園分院的胸腔內科王國書醫師建議我:「胃食道逆流也會引起咳嗽,你去照照胃鏡檢查看看」。事實上,我從年輕時就有胃酸過多的毛病,只要多吃些糯米製品、澱粉類食物或甜食,胃就冒酸水不舒服,也曾經在金門醫院給林仁鑫副院長做過胃內視鏡檢查,檢查後給藥治療期間胃部回復正常,藥用完了症狀又來。所以王國書醫師說的當下我也不以為意,沒去檢查。今年一月份再去時,王醫師問我有沒去做胃內視鏡檢查?我答沒有之後他竟以有點冒火的口氣質問我,為什麼不去檢查?你這樣一直吃咳嗽藥只是治本,把胃食道逆流的毛病治好咳嗽也就好了,那才是治標! 做胃內視鏡檢查畢竟不是很舒服的事,平常我胃不舒服(胃部冒酸水有灼熱感)時就吃個蘋果或水梨中和胃酸,不舒服的感覺立解,幾年來就這麼自以為是的對付著自己的胃疾。這一次被王國書醫師這麼一逼,只好再去做一次胃部內視鏡檢查。 在桃榮掛了胃腸科楊宗杰醫師的門診之後,安排幾天後做內視鏡檢查,也是由楊醫師檢查,檢查後確定我有胃潰瘍,給藥治療,並做了切片檢查,切片檢查發現有幽門桿菌,其他無異樣,他說:「吃完一個療程的胃藥後,我們再做一次胃內視鏡檢查是否徹底治癒」,於是於二月底又做了一次胃內視鏡檢查並再切片,發現我的胃部已經有異樣變化。楊醫師當即開了轉診單並Copy內視鏡照片光碟,介紹我去台北榮總掛侯明志教授的診,經侯醫師再次做胃部內視鏡檢查,確定為胃癌初期,侯醫師對後續治療詳細解說,他說目前有兩種治療方法:一為傳統開刀割除,移由外科開刀,胃可能切掉一大半,影響日後生活品質是一定的。二為以內視鏡切除剝離,此方式健保不給付,需自費,約台幣壹拾萬元,好處是不影響日後生活品質。兩種方式效果一樣,要我自行斟酌考慮。 這種時候「錢」當然不在我考慮範圍內,我毅然決定以內視鏡切除剝離術治療。 四月七日中午一點半在台北榮總中正樓十三樓進行為時近兩個半小時的內視鏡胃黏膜下層剝離術,切除了長在我胃部的壞東西,一切過程順利無痛!以輪椅推回病房後,我馬上可以下床上廁所,禁食48小時之後開始進食流質食物。手術後第四天出院,出院前侯醫師告訴我:「病理切片報告及電腦斷層掃描顯示,你的胃癌已切除得很乾淨,沒有擴散;一星期後回診,以後一個月、三個月、半年回診」。 一月份檢查只是胃潰瘍,二月份檢查出疑有胃癌,三月份確定,四月初即將之剝離,一切真是太神奇緊湊了!手術到今天是第九天,今天早上天晴,我又去爬桃園虎頭山了,生活起居已如常。 我很確定,我的胃癌,絕不是飲食習慣使然,我很少外食,老婆做的三餐可口、美味、乾淨。 我的胃癌來自於遺傳基因,我的長相、個性像極母親,外公、外婆都得胃癌,三個舅舅,有兩個胰臟癌,一個肺癌。只有外公的胃癌在64歲發現切除半個胃,他在20年後因感冒引起併發症而去世。其他幾位都在和癌症纏鬥中去世。 當聽聞醫師告訴我罹胃癌至手術結束,我心中真的一點都不擔心害怕!因我心中早有預期會得癌症,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早做好心理準備。這輩子我無所遺憾,足矣! 聖經傳道書 第三章第二節「生有時,死有時;栽種有時,拔出所栽種的也有時」,我深信神必有祂的意旨!在手術的前一天我在病房打開聖經,未刻意而自然翻到的是馬太福音第八、九兩章,內容是耶穌大顯神蹟醫治病人,只要相信,祂必能治癒你!我的內心更加篤定,我必得醫治! 這整個一切過程,冥冥之中有一雙手在呵護著我,詩篇二十三篇第四節:「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為■與我同在:■的杖,■的竿,都安慰我」,感謝主!一路與我同在!
-
活體幸福兌換券
如果能時時幽默一下,是給自己幸福快樂的兌換券。兌換券可以有很多種,結交志同道合的朋友,也是給自己幸福快樂最好的兌換券之一。 記得那日,朋友莉(化名)跟我分享她少年時騎單車的心情,讓我腦海的畫面頓時進入她人生的倒敘,青少女時期的莉騎單車戴著同學,為了秀騎車技術放開雙手表演;結果,兩個人都摔倒在地上,莉的右眉還縫了幾針,當她讓我觸摸她縫痕小突起,我的思緒才回到現實。 莉熱情邀請我去新店碧潭騎自行車,我馬上說,好哦。還有,她說,她想畫國畫。畫圖這件事,我也荒廢了很久很久,曾買過畫譜也自己畫過,可惜忙於工作和學業近期一直還沒時間動筆,莉和我約好,未來我們要一起畫呢!第一次看到莉,就知道她是我的同類,很高興我的生命中開始有她。莉和我一樣,都喜歡寫作投稿,只是她不太會用電腦打字,但是如果她不想打字,我告訴她其實也不用太勉強自己求快,每天慢慢能寫50~100字都無妨。期待有空時我能去陪她打,讓她發現打字是很有趣的,順其自然地熟練,我相信莉會喜歡打字的。 每當想起莉這位騎單車的文友就讓我很興奮,正好她與小書來找我,於是我跟他們分享最近的心情。是日,當我從捷運站騎單車回家,面對眼前一山迷霧中,恍如隱士漫步的翠青山居,雨,輕輕地觸摸在我身上,有如天堂音樂的韻律,整個宇宙在都對我說話,告訴我「你是我們的一份子」! 這時,倏然發現,雨,真的很美、很美! 這是有生以來第一次發現雨的美,以前總覺得雨讓我很不方便、很煩,而今,居然覺得雨也是讓我的人生美麗的因素之一。心情如同三年前我在騎單車時,發現自己開始對會干擾到我的公車沒有嫌惡感時的怡然。 很幸運地,自從有了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怎地發現萬物皆美(包括我自己)連我以前最討厭的某人(其實她對我很好只是不懂我)也開始變美。我以前看到某個本土歌星覺得他很醜,前兩天在戲院遇到他,發現他也變美了。 真的無從得知,這到底是怎麼了?一會兒覺得像在夢中,一會兒覺得像剛出生,甚至忽然狂喜,有時有像要爆炸。怎會這樣呢?不禁懷疑,我是不是在幸福邊緣? 經歷生活嚴厲的考驗,我確實曾被摧毀了,生命破碎又重組了。 曾經,我從冰庫拿出一個冰棟的瓷盤子,不小心猛然倒入熱水,盤子瞬間裂開。經由毀滅與重生,盤子的靈魂應該得救了(如果它有)現階段的我如這盤子,曾經在煉獄般的過往我毀滅了,現在-遇到莉和某些愛好哲學的朋友,或許他們覺得自己什麼都沒做,只是沒事時聊天。因為朋友的哲學氣質屬性,和莉的生活此客體屬性情境,鏡照出我過往生活的盲點,冰釋之前因為許多事之烙印與糾結不安,讓我回到17歲和21歲時的熱情。 拾回力量的我重新尋回生命的主軸,那是重生之後的力量,現在我恍如被「朋友們」相濡以沫的溫暖救贖了,進入從未有過的靈魂自由之生活中,我很想說朋友謝謝您們。小書聽完我的分享,也跟著對我說出他的生命故事。 朋友是互相傾聽和訴說彼此故事的活體幸福快樂兌換券,當我們有朋友,世界更美麗,連造成外出不便的雨,都會是美的。你有幾張幸福快樂兌換券? 註:朋友是化名。
-
回不去的從前
喧鬧夜店在悸動 你變成是誰 舞曲吐出吐壺裡的男男女女 走在莎士比亞的舞台上 我聞到了造就威爾第歌劇的氣味 張愛玲十八春半生緣的對白 杜媺到底看破了的決絕 旋的不圓砍的圓的春梅 蘇曼殊如此這般情悟 送別傳奇非弘一亦非寶玉 書中發聲經常不和我的身分節拍 但也僅僅此刻相同 飲冰傷及他的黑色胃洞 我沉醉其中的心肝仍舊不碎裂 你想暢唱一首夢中人 窗外月述說著青春得多愁善感 恍惚聽見你我陳舊的光陰故事 水晶閃燈之下 你是真的可以不喝醉
-
生日
誕生之日 代表一個人的冒險展開 闖蕩一生的源頭 代表一個母難日的痛楚 一生最深刻的體悟 代表家庭的一位新生命 是最甜蜜的負荷 撲通撲通 一上一下地跳動 是最真實的存在…… 遙想回味 現在的自己是不是不一樣了?
-
【小說連載】島嶼天青
於是為了完成任務,蔡復一只好廢寢忘食,日夜雙手齊書,蔡夫人看在眼裡,也急在心裡。因此有一天她想出了一個妙法,把麵粉加水攪成濃稠的糊狀,在熱鍋上輕輕一抹,做成一張張薄薄的麵餅皮,再把各種菜切細下鍋一起炒,然後用餅皮把菜捲成圓筒狀。每到用餐時,蔡夫人就拿著薄餅,讓正在抄寫邊防文書的夫婿一口接著一口吃,如此既不影響工作,又可正常用餐。在夫人的照料下,蔡復一終於如期完成使命。皇上認為他是一個能吃苦又有智謀的人,故而大力提拔他,後來做到五省經略。蔡夫人做餅的故事也在各地傳為美談。雖然對於先賢的傳說有多種版本,但其意趣則相差無幾。」萬富滔滔不絕地說。 「原來這樣啊!」眾人聆聽後,幾乎異口同聲地說。 「其實不要小看金門這個小地方,古時候出過的名人和偉人簡直不勝枚舉。例如:有泉南名賢之稱的邱葵、開科第一的陳顯、品德完人黃偉、會元傳臚許獬、探花宰相林釬、四留居士盧若騰、南明砥柱洪旭、參贊大臣蔡攀龍、大海揚威邱良功、金石宗師呂世宜、開臺進士鄭用錫、開澎進士蔡廷蘭……等等,數也數不完啊!」 「萬富叔,你又不是古人,怎麼知道那麼多啊?」志弦調皮地問。 「小時候聽我們村裡的私塾老師說的,如果不是他早死的話,一定可以從他的言談中,知道很多故事。」萬富惋惜地說。 「你說的可是住在那棟破落的雙落厝的那位老先生?」添丁嫂問。 「不錯,就是他,先生是一個傲骨嶙峋的讀書人。」萬富說。 「這個人很古怪,我們小時候都很怕他。」添丁嫂說。 萬富笑笑,兒媳則不置可否地沈默著。 (二○八)
-
海風拂金門﹐島嶼映浯洲
我愛金門,有大海有小山的島嶼 我喜歡金門,尤其其特有的戰地文化、閩式建築、自然風光。好幾回,我去了之後,總捨不得離開,因此,我又安排下一次的造訪; 細數過來,純粹旅遊,加上公務,再加上轉乘小三通駛抵廈門,也約莫七、八次了。 金門,對我而言,是台灣最富神秘意象的地方; 但特別的是,金門隸屬於福建省;儘管歸為福建,但不論學生的就學、當地人的生活習慣,仍與台灣本島相似。金門的面積大約一百五十平方公里,共分大金本島和俗稱小金門的烈嶼鄉,大金小金之間有交通船接駁,未來亦會有大橋相通; 金門的人口約十二萬,最大城鎮為金城鎮,約佔四萬人。在金城鎮上,島民與遊客交織,人聲鼎沸,和我所認知的島嶼有些格格不入。 藍眼淚,我在大海旁探尋 我喜歡有水的地方,在金門,四周環海,沿著島嶼外圍行走,時有沿海步道,時有沙灘可供遊賞;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我要欣賞大家口中所說的藍眼淚。 那一年夏天,約莫五月中,我租車騎往金門后湖一帶,有人說,靠近島嶼南方,每當夏季,就可能有藍眼淚出現; 因為在夏天時,吹著南風,陣陣吹來,把南方的一些海中藻類不斷推壓,因而受驚致使其發光; 從高處遠望,一片亮藍,沿著海岸一脈相連,好似一條緞帶一般,這是我在旅遊雜誌的報導中所看過的;也因此,我到金門時,總想一窺真面目。但有好幾次,我總是撲空而落寞的歸去。 在往后湖海灘一帶,會經過金門賢庵國小垵湖分校; 其實在金門,很多地方入夜之後便熄了人聲,更別說是靠海的一些小漁村了。當時,我騎著車,在暗黑的夜裡騎乘著,心裡總有懼怕的感覺,只因前不著村後不落路,四周杳無人跡,只有一叢叢的樹木; 天上的月兒明亮地高掛著,更突顯了這一帶的悠靜; 金門,治安極佳,然而,就是這種心裡作祟,讓我內心惶恐了幾分。 俟我穿越這一片鄉間小路和防風林抵達海岸時,更是忐忑不安,熟悉的路燈不見了,柏油路不見了,取而代之的,卻是沙灘一片、靜謐一片、海浪拍襲一片; 我努力試圖尋找藍眼淚,想說在這一片漆黑中,應該很容易見到那閃亮的光彩,但卻怎麼找就是看不到; 在月光下,海浪打在沙灘上,時有潔白的點點,起初,我以為那潔白又透著亮光的便是藍眼淚了,定睛一瞧,才發現其實不是,那只是月照之下的海市蜃樓罷了; 我站在海邊,倚在木棧欄杆前,巴望著藍眼淚的出現,卻只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金門的海邊,不斷傳來著夏日南風,時而陣陣清涼,時而陣陣炎暖,吹呀吹著,海面似鼓,雖然黑暗,卻可揣測其形貌,也可略微知曉其拍岸的節奏。有時,我甚至像孩子一般,多希望那屬於藍眼淚的藻類生物,能趕緊拋頭露面,好讓我能不遠千里地躬逢其盛。 建功嶼,生活中的漲潮與退潮 又有一次,朋友騎車載我到建功嶼一帶,這一帶不只是屬於潮間帶,更是遊客喜歡走訪的地方。建功嶼,是金門島外的一個小島,是為紀念鄭成功的,要到島上,必須先看好潮汐表,方能安全登島; 那一次,朋友說現在不適合上島,因為目前為漲潮,他指著海面說:「你看,你有沒有看到水面的水愈來愈高?」,他指著屹立在海中的鐵製標的物,叫我仔細看看水面是否有漸高的傾向,我看著,水面確實緩緩地越來越高,也在鐵製標的物上留下了一些水面拂過的痕跡,雖不明顯,但卻依稀可見。於是我們就坐在一旁,看著水面緩緩升高,把原先可通行的蚵殼步道都覆蓋住了;朋友說,這時候如果還留在建功嶼,肯定是回不來的了;他說,幾年前真的就有民眾因為不熟悉海潮,而在島上逗留過久而無法平安歸來,還出動了海巡來救援呢! 我常在想,我住在高雄,雖然是一個靠海的大城市,但我住在市區裡,離海邊約莫有五公里多吧!我從來不知道潮汐對生活的影響,更別說我會主動去查詢有關潮汐的資訊了,而在金門一帶的村民或漁民,卻對潮來潮去、潮漲潮落如此地瞭若指掌,又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地影響著; 因為他們知道,出海捕魚要知道,採石蚵也要留意潮汐,帶朋友來走踏建功嶼也要知曉。往往,我也覺得,自然界真是無比地神奇,同樣一片海,隨著不同的時間點,竟有著不同的海潮,萬物似乎都是靜息的,但卻靜中有動,而大自然的運轉,雖為天天繞行,「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但有時放眼望去,又好似靜止的層面居多。 朋友說,晚上七點就可以過來了。我們約定了七點。 走過蚵道,踏上島嶼,見識潮汐的神奇力量 吃飽飯,約莫七時。夏日的夜,晚得遲;我們再度蒞臨,果然看到不一樣的情況。彩霞逐漸褪去,夜晚黑幕掀起,星子次第閃耀,活靈活現; 月兒高空掛,在星月的映輝下,依稀可見那一條蚵道,浮現於眼前,上頭依舊有著水痕的印記; 而蚵道的二旁,便是退了潮的海面,像是一般所常見的潮間帶一般,我看到幾隻彈塗魚、小型蟹類、貝類,朋友說,在石道上有一些殼,就是金門著名的石蚵,我們走在石蚵上,往建功嶼出發 ,很難相信,我們所踏著的石道,在白天竟然是淹沒於水中的,是有許多魚蝦在此穿梭悠遊的。我們前往的路是安全的,因為目前正逢退潮,而等到下一次的漲潮,還需等十二個小時。我心中一嘆,大自然果真神奇,把簡單的海面變得如此多端,姿色萬千,也間接影響了各種不同的旅遊活動。 金門、廈門,一海之隔,兩個世界 在建功嶼上,我看見遠方有許多燈火,隱約可見那是一幢幢的高樓大廈,我知道那不是金門,因為就我所知,金門的建築物不高,又多為農村,不會有如此次櫛比鱗次的大樓。朋友說,那就是大陸了!哇!我不可置信,我拿起手機,查閱了一下地圖,金門與廈門竟是如此的近,在地圖上幾乎就是相鄰的兩座城市,而我眼前那幾棟屹立在海外的,便是廈門沿岸的那些五星級旅店、會議中心、經貿大樓; 而從金門搭船,前往廈門,扣除通關、買票、候船的時間,只需半小時,即可抵達。 朋友說,他們假日常到廈門去,他說,金門人和廈門的互動極為頻繁,一到廈門,搭上動車或高鐵,就能馳騁整個大陸了。他也說,金門小小的,要旅遊當然也可以,但在地人畢竟住久了,缺乏了新鮮感,所以大多會向外旅遊。我說,我愛海,喜歡在金門島上旅遊,特別是沙灘、海岸一帶; 他說,金門四周臨海,但幾乎沒有海蝕斷崖,但各處所看到的海灣形狀卻不盡相同: 有的背景是小村莊,有的背景是山岩一片,有的沙灘上留有戰地遺跡,有的望去,就是廈門一帶。 金門特色,在地物產,常駐人心 我喜歡吃金門的在地美食。那一天中午,我們吃了蚵仔麵線;這裡的煮法和台灣的不盡相同,台灣的蚵仔麵線,是為紅麵線,加上勾芡如麵線糊一般;但這裡卻是白麵線,而且碗面上鋪了滿滿的小石蚵,視覺極為飽足;我曾在山后的民俗文化村吃過,也是滿滿的一碗,用料紮實,雖然小顆,但口味卻獨特又可口。以及貞節牌坊前的蚵爹,也是金門在地的店家,許多遊客都會前來品嚐香酥的蚵爹,而這也是環海的金門,所衍生出來的產物,當然還有更多新鮮的漁獲,成為餐桌上的美食。其餘如牛肉乾、高粱酒、貢糖、麵線、砲彈鋼刀,也都是金門特有的產物。 金門的海風煞是強烈,特別在冬季,最低溫可達三到五度,這對台灣本島的人來說幾乎是無法適應的,而夏天,也往往與台灣差不多; 我曾在冬季前往,竟被金門的東北季風凍得不知所措,我真的體會到什麼叫「凜冽刺骨」,冷風直接穿進皮膚裡,在血脈裡竄動著; 我只好連連躲進民宿,鑽進被窩; 而夏天的海風,也是酷暑逼人,日光照在海面,反射出來的光清澈刺眼,金芒一道,待在海邊約莫十分鐘,便讓人感到窒息而皮膚焦灼; 也因四季海風惡劣地吹襲,自古以來,便有風獅爺鎮壓,立於村莊前,整個島上,約有八十尊,這是當地人的精神象徵,也相當地敬重,甚至成為猶如神明一般,予以供眾祭祀。 在金門,還有一種特別的海洋生物,稱之為鱟; 這是一種保育類生物,但我卻無能親眼見著。當地人說,現在也常可以看到在沙灘上看到,而現在在金門,仍保有鱟的保育館。 金門南風,恒久拂動,何時再踏上? 我喜歡金門,它沒有澎湖這麼地熱鬧,也沒有馬祖這麼地靜謐。在金城的鎮上遊走,很輕鬆,很愜意; 我還喜歡金門觀光局在四個鄉鎮所設置的腳踏車租賃站,一輛輛橘色的單車,上頭還烙印著金門的縣鳥--戴勝; 騎乘著,就有置身島嶼的感受。當我離開時,我在金門尚義機場起飛,俯瞰底下,又是一片汪洋的大海,襯著弦月一彎的海岸線; 紅色古屋頂、鄉間小道、磚瓦小路、林木蓊鬱,好像有一種慢活悠哉的氣息。 金門,就懸在海外,像一顆偌大的明亮珍珠一般,島嶼從容,光影和諧,海洋澄澈,也許下次當我再踏上金門時,還會有不一樣的感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