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孤哀子憶亡母
媽媽自襁褓時,便由祖父母領養並擔任起養育之責。然五歲起祖父母便撒手人寰,與九歲的父親一家人在村裡失依四處流浪。少女時期受鄰居福氣叔公及叔婆照顧居住於其住所,蒙受瓊林鄉親諸多協助,得以在瓊林定居。五歲起便得起灶負擔一家飲食。母親天生聰穎,婦女隊時期雖短暫就學,但因窘困而失學,此一憾事。 由於物質及醫療條件不好,雖生育七名子女,但僅撫養五子女成人。父母畢生勤勞持家,律己甚嚴,祀奉居家祖先甚勤。於民國68年購得目前居住土地,86年啟建四層樓房,後廂房也於2022年完工改建。 父母畢生含辛茹苦,撫育五子女,壓力沉重,為了改善經濟,只要能掙錢的機會從不放過,如海裡捕魚抓蟹,佈置海蚵田,農作方面種西瓜、蔬菜、高粱、花生、玉米、小麥、地瓜等經濟作物。並養牛、養豬當經濟來源、養雞、養鴨、養兔、養羊等為食用。 兒女們在金門接受完基本教育後,都遠渡重洋到台灣求學與工作,逢年過節,兄弟姊妹們必返鄉過節,每次回去總是匆匆忙忙,短暫的相聚雖帶給父母親快樂,離別時卻是更多的不捨,殷切期盼等待我們下次的歸期。 父母雖已含飴弄孫,為五代祖。母親於112年8月26日離世,享年91歲,生前已有三十八名子孫,仍舊省吃儉用。母親於民國108年底中風至今三年有餘,由金門瓊林住家移居新北市中和區請看護居家照顧,兄嫂姊妹每天探視起居,頤養天年。期間腎臟結石手術成功後一年有餘,又遇結石阻塞尿道住院月餘,導致心臟及器官衰竭,痛失生命,子女無限沉痛與不捨。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逝,人生只剩歸途。回憶起和父母的點點滴滴時,總是淚流滿面,心如刀割。門前有車不算富,家中有娘才是福;年少不懂父母恩,懂時已是中年人。 隨著年齡增長,瞭解人與人之間的悲歡離合。這世界,我們總在奔忙,為了賺取碎銀。我們忙,總想著有足夠的條件,享受生活來回報父母,滿足家庭給孩子更好的生活。但忙來忙去,結果卻離開了父母,冷落了家人,疏離了孩子,辜負了時光。 世間的理,從來都是如此循環往復,滾滾長江東逝水。時間就像單行道,有去無回。 遙祭母文 吾母今已歿,享壽九十一,中風三年餘,看護隨侍奉,兄嫂日請安,結石急住院,前後月餘日,天地兩相隔,嗚呼又哀哉,悲痛與哀傷,家人永不捨。 原居前山門,無水多盜賊。曾祖遷瓊林,家道已中衰,父親正九歲,母方年四齡,伯父與父母,長輩均過世,三人成孤兒,流浪於鄉里,感恩有近鄰。母於五歲時,起灶擔飲食,成長之艱辛,常人難體會,有言少年窮,千金難買得,窮困之小孩,終能早當家。 生育七子女,養育五子女,四男又一女。育吾兄與姊,艱辛與備至。摧折與作磨,歷歷皆辛勞。勞碌其一生,兒孫與滿堂,家族三十有八,平安且健康。 吾母高風格,勤檢與持家。光明與磊落,親友無遠近,知福與惜福,厚助與熱絡,年節互探訪。 五代之大祖,享年九十一,福壽且雙全,一生修善果,功德又圓滿,無限之追思,萬般與不捨,一一留心中。養育之深恩,形重如泰山。報之於何時,恩情如大海。
-
多重山水的騷動
山丘無言 山光雲影交叉搖滾 綠葉捧起昨夜雨露 逼近靈魂最湛藍 如果眠夢有流水聲 有綠頸斑鳩鳴叫 每一次翻轉皆看見 青春翅膀 沿岸漂泊
-
【小說連載】 秋月西沉
天河仔細地看看抽屜,再看看手中那些錢,沉思了一會,然後說:「很有可能,那個連長一副賊頭賊腦的,看起來就不是一個好東西。如果阿母真聽他那些花言巧語而被騙,那不就是失財又失身嗎,難怪她經常暗中流淚。」 天清神情凝重地說:「有一次我回家偷拿錢,從門縫還瞄到連長光著屁股壓在阿母的身上,這種丟臉的事情我都不敢講。」 天河不屑地說:「以前經常聽她說,秀桃討伙伕班長引起村人的譁然,實在是一件丟人現眼的事。而現在輪到村人來批評她了,雖然那些三姑六婆會加油添醋,可是無風不起浪,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而且阿母已到了這種年紀,再跟連長來上這一段,實在不光彩;要是辛苦賺來的錢再被他騙光,跟我們賭博輸錢又有什麼兩樣?阿母實在很可笑,竟然異想天開要帶我們跟連長到台灣一起生活,擺明就是想嫁給他。她也不想想,這個豬哥連長只是想玩玩她而已,要是錢再被騙走,不就是人財兩失嗎?真是沒知識!」 天清附和著說:「有這種識人不清又沒知識的阿母,是我們的不幸!」 天河把錢放進口袋說:「不管她了,不說也罷!既然抽屜只有這幾百塊,我們就認命吧!說不定這幾百塊可以為我們帶來好運。走,去跟大頭一搏!」 天清提醒他說:「哥,我們只有這幾百塊,你要一注一注慢慢來,不要一注全下,這樣才有本錢繼續賭下去。」 天河不認同地說:「賭太小、不過癮,而且沒有成就感。雖然只有這幾百塊,但如果全下,一旦來個10點半或5小,莊家必須加倍賠償;下一千就賠兩千,萬一死牌,就算我們賭運不好。以我的個性來說,就是要速戰速決,這樣才夠刺激!」(一六五)
-
人間有味是清歡的紫色皇帝豆
一 蘇東坡說:「人間有味是清歡」,我喜歡食皇帝豆,蘇東坡喜歡的「人間有味是清歡」是竹筍,我喜歡的「人間有味是清歡」,是紫色皇帝豆。 南部鄉村農家,都喜歡在住家旁邊或菜園,搭竹棚來種匏仔、菜瓜、苦瓜,也用來種皇帝豆。 皇帝豆的豆子,形狀半橢圓形,微凹,扁扁的,很大粒,大的長約三公分,寬約二公分,是食用豆中最大粒的豆,是豆中之王。民間因此叫它為皇帝豆,豆中之皇帝。 就像鳳梨,是台灣的「梨仔」中最大顆粒的,是梨中之王,自古台語(福佬語)都叫做王梨((草部王)梨)。後來才被清代來台文人,以其橫放像「鳳鳥來儀」,另稱為鳳梨。 曾有人說,是鄭氏東寧王國的皇帝鄭經,愛吃這種豆,故叫皇帝豆,應屬附會。 二 皇帝豆屬莢豆,台灣的皇帝豆有三種。我最早吃過的古早種,是有美麗淺紫色花紋的紫色皇帝豆,又叫「花字皇帝豆」。後來有白色皇帝豆,和較少人種,豆子邊緣深紫色的「黑邊仔」皇帝豆。白色皇帝豆比紫色和黑邊仔皇帝豆大粒。 皇帝豆通常在中秋節後下種,豆苗長大竄藤,若長得好,滿棚枝葉茂盛,約二個月多開花結豆,過年前後開始有豆可採。 紫色皇帝豆開淡黃花,白皇帝豆開白花。每莢三粒至五粒最多。採豆要看扁長豆莢一粒一粒的豆子是否已飽凸。一棚就會生很多,而且開花幾次,就採豆幾次。每開花採豆一次,台語叫一「水」,有的到清明時還有最後的一「水」,叫豆仔尾。 鄉村人家煮紫色皇帝豆,都煮同季節的蒜枝(蒜苗)和芫荽(香菜),吃起來鬆軟細緻,入口即化,清清淡淡的,甜滋中帶著特有的清香,令人喜歡,正是蘇東坡詩所說的:「人間有味是清歡」。 皇帝豆都連皮煮,紫色皇帝豆煮後的湯淺紫色,看起來濁濁的,有的人不喜歡,可用電鍋蒸。 皇帝豆煮排骨、三層肉、雞肉和燉肉,或炒豆油糖,或用來綁粽子,都很好吃。 紫色皇帝豆煮好仍有美麗的紫花紋。白色和黑邊仔皇帝豆也都好吃,只是無紫色皇帝豆的香和甜。 三 我家住在高雄大崗山後月世界,荒山野村無處買菜,人們皆按季節在厝邊、菜園、溪埔種各種蔬菜。我家每年都會種一、二棚紫色皇帝豆。 母親是巧婦,雖生活儉苦,很會煮三餐。煮紫色皇帝豆也都用蒜枝,芫荽、茼蒿或其他青菜,也常煮皇帝豆糜(粥)和皇帝豆油飯。不論煮糜煮油飯,都煮成有白色米、綠色蒜枝、菜葉和紫色花紋皇帝豆的多種顏色,看起來清淡而可口。 我從小就最喜歡吃紫色花字皇帝豆。每次看到母親煮好的紫色皇帝豆,粒粒花紋漂亮,就齒頰生津。感覺吃每一粒皇帝豆,都滿嘴香甜,齒頰留香,不想停嘴。尤其是煮皇帝豆糜,吃了一碗都想再吃一碗,都忘了吃幾碗。 母親知道我從小就特別喜歡吃皇帝豆,當我開始離鄉在外工作居住後,每到有皇帝豆的季節回月世界山村的家,第二天要出門走山路去坐客運車時,都會先煮好一碗紫色皇帝豆,叫我吃了才去坐車。 離鄉在外,常常要好多個禮拜才能回家一次,每次回家吃著母親特別為我煮的紫色皇帝豆,都是滿嘴又香又甜的皇帝豆和滿心滿懷母親的慈愛心。 「慈母手中碗,遊子嘴中豆」,都一邊吃,一邊想起那很令我心酸的台灣諺語:「父母疼子長流水,子想父母樹尾風。」總是忍著眼中濕潤的淚水不讓母親看到。 四 母親離開,父親還在的時候,我常帶孩子回月世界的家,每年也都按季節在厝邊菜園,種一、二棚花字皇帝豆,是愛吃,也是種來想念母親。 父母都不在之後,我長住高雄少回月世界家鄉,每到皇帝豆季節,想念起母親當年煮皇帝豆的身影,就想買皇帝豆來煮,找遍附近傳統菜市場,都只有賣白色皇帝豆,都說紫色皇帝豆煮起來湯會濁,很少人要買。 有一回清明回月世界老家,看到有位厝邊仍有在種花字皇帝豆,就向他要了十幾粒曬乾的黑紫色種子,帶回高雄。 那時候我常去高雄大埤湖(澄清湖)東邊的坔埔爬小山,就將種子送給一位常向她買菜的婦人,請她每年種這種古早種紫色皇帝豆來賣我,也可賣給愛吃這種皇帝豆的登山客。 她一聽,馬上高興又親切的說「好」,說她以前也有種過這種古早種皇帝豆,很久就無種子了。 她真的第二年就開始種紫色皇帝豆,種了很多年,我也每年都去買。 每次去,我都把攤上的皇帝豆全買,有時候約時間去她家拿,回來就把豆子一小包一小包放在冰箱冷凍。想吃的時候,尤其是思念母親和家鄉的時候,就拿一些出來煮。 五 五年前,我每週禮拜六上午,常到離家不遠的鳳山婦幼館「有機微風市集」買菜。皇帝豆季節,看到三、四攤有時也有在賣鄉下種來的紫色皇帝豆,真是喜出望外,有如古人說的「他鄉遇故知」,我是「他鄉遇皇帝豆」。 每年,我都向他們買許多包回來冷凍。到現在,家裏的冰箱都一直保持有紫色皇帝豆。 紫色皇帝豆好吃,而且營養價值非常高。我這一生是永遠戀戀紫色花字皇帝豆,而且喜歡煮蒜枝、芫荽、山藥、花椰菜,也常和高麗菜、紅蘿蔔、蓮子等清淡蔬菜一起煮,可以說是愛吃成癡,百吃不倦。 紫色皇帝豆,是我最喜歡的「人間有味是清歡」。
-
驚魂颱風夜
放暑假回金門陪陪母親已近三個星期了,剛好遇到杜蘇芮颱風直撲金門,有許多年沒在金門經歷颱風了,真是令人難忘的驚魂颱風夜。此時此刻,真想唱「剛好遇見你」,「因為剛好遇見你,留下足跡才美麗……」。 深夜裡,一樓到三樓的門嘎嘎作響,外面風聲鶴唳有如鬼神怒吼,今晚家中只剩下三個弱女子,睡得不安穩的夜,雨水已滲透到家裡了,三樓的門擋不住強風,母親發揮母愛,想像自己是無敵女超人,趔趄著使用身體擋住玻璃門和強風對抗,終究無法以肉軀之身與之對抗,聰明的姪女拿了兩支拖把交叉扣住門檔,我和母親提了幾桶水擋住大門,希望可以撐一陣子。 突然,聽到一聲巨響「碰!」鄰居的花盆吹落滿地、母親辛苦在菜園架設的支架全倒、馬路旁的木麻黃樹也抵不住強風,大部分都連根拔起,場面混亂,慘不忍睹。 家裡的門縫滲透了雨水,一樓到三樓的都有雨水滲透流進了客廳地板,我們幫忙拖地,以免雨水滲透的面積擴大,又聽到外面風聲呼呼的吹,不知哪家的金爐蓋吹落地板,好大的一聲:「喀!喀!喀!」,應該是連翻好幾個跟斗。野貓喵喵喵的叫著,好淒慘的哭聲,彷彿在對人們求救,貓兒們應該也被這狂風暴雨驚嚇。內心有一股衝動要出去帶這些流浪的野貓回家,畢竟平常都是母親在餵食這些流浪貓,貓兒們應該期待母親的出現。 怒吼的狂風,猶如火冒三丈的獅子大聲嘶吼。滂沱的雷雨,彷彿來勢洶洶的敵軍發射的飛彈猛烈攻擊。驚魂的颱風夜,沒聽到蟲鳴鳥叫聲,沒聽到嘰嘰嘰的老鼠聲,只看到躲在門旁邊的蟾蜍嚇得發抖,臉色慘白的呱呱叫。 我們心情沉甸甸的守候家門,期待風雨快點結束。清晨,外面仍風雨交加,經過一整晚的折騰,我們已筋疲力盡,看著氣象的颱風動態,午後才會脫離暴風圈,還要守候幾個小時,姪女吃著冰淇淋,我們一起玩桌遊打發時間。 漸漸的風雨變小了,我打開窗戶稍微觀察外面景象,飛砂走石、滿目瘡痍,心情沉甸甸的感受到重新整理家園的無奈,每次颱風過後,花盆傾倒,落葉掉落滿地,水溝積水,總是需要花很長時間整理家園。 颱風過後,班機也正常起飛,我載姪女到機場準備搭機返台,沿途看到連根拔起的木麻黃樹,辛苦的工人正馬不停蹄的忙著整理倒榻的大樹,相信很多停電的受災戶正等待電力恢復,此時台電工人正胼手胝足搶修復電的電線,我開著車繞著金城河堤公園、再到總兵署逛逛,哇! 總兵署的屋頂上的瓦片已殘破不堪,問了早餐店老闆才知原來是在颱風夜被大樹壓到屋頂,真可惜呀!前幾天才來拍夜景,現在手上留存的是颱風前後兩張對照組的照片。車子開著就到了古寧頭的自然生態濕地館,好懷念曾在古寧國小教書二年的日子,金門的家長有濃濃的人情味,金門的學生純真善良、個個有潛力。金門的老師教學認真,對學生傾囊相授。純樸寧靜的金門,真美呀!我獨自在雙鯉湖畔散步,看到湖中的水鴨嘎嘎嘎的叫著,彷彿在跟我打招呼,歡迎我回到故鄉。享受眼前的美景,享受悠閒愜意的寧靜片刻。放眼望去,到處都有工人在整理修剪路樹,感謝這些默默為大家付出的辛苦勞工們。這次颱風過境,讓人忙得人仰馬翻,唯一感到幸運的一件事,就是家裡沒停電,家人都平安,否則,可能在黑暗中創作一首驚魂颱風夜-悲慘的命運交響曲了。(稿費贈大同之家)
-
聽聲
山崗 空中傳來東北古道瓜嶺 機械碾碎岩石的轟響 來來 去去 鳥爭鳴 海口 鐵礁鋼刀 怒吼 浪花問 見與不見滄海橫流 山澗 聽自己呼吸 泉眼 汩...汩... 蟲在爬行 悉悉 窣窣 空靈 夜靜閑坐湖邊碑亭 流轉《心經》 蝦笑 魚遊 香燃燼 新書陳酒 書裏 林黛玉葬花淺唱低吟 今日我送你 明月何時 西遊 是妖 是人 紅樓 聊齋 三國戰馬長嘶 水泊梁山 生死一碗酒 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
-
【繽紛詩樂園】獨處
想做的事自己來, 時間任由我安排, 他人心思不必猜, 輕鬆愜意好自在。
-
【小說連載】秋月西沉
儘管天河想得很多,對他阿母也有所不滿,但他始終沒有忘記要夥同天清,趁機撬開她的抽屜,竊取現金到大頭的賭場跟他一搏。自從跟大頭較量到現在,他發覺他並不是一個賭場老千,所有的賭客幾乎都沒人說他作牌,或許是運氣好的關係。但既然是靠運氣好的緣故,運氣就像風水一樣總會輪流轉,他已輸掉不少錢,按理說也該輪到他贏了吧!難道他真的那麼衰潲,一直輸、一直輸,要輸到傾家蕩產才會翻轉。然而一旦傾家蕩產,即使運氣再好,也沒有賭資可下注了,空有賭運又有何用,所以他們必須按原計劃進行,而且要把握機會。 於是他們趁著阿母上街補貨時,眼見良機不可失,天河囑咐天清說:「阿母上街補貨,不會那麼快回來,你趕快去拿起子和鉗子來,把抽屜的鎖撬開,拿到錢後我們馬上就去跟大頭一搏。說不定我們已受到賭神的眷顧,賭運來了,輪到我們贏了。」 當天清拿來工具,因為抽屜是木板做的,而且使用的時間已很久,三兩下就把上鎖的抽屜撬開。可是讓他們大失所望,裡面的錢已不多。天河訝異地說:「阿母的錢不都是放在抽屜裡嗎,怎麼只有這幾百塊。」 天清不死心地把抽屜往外拉,裡面並不像之前滿滿都是錢,於是合理的懷疑說:「會不會被連長給騙走,不然錢拿到哪裡去?」(一六四)
-
《金門兵事史話》簡介
民國三十八年,金門地區處於兵荒馬亂的年代,在古寧頭大戰後,十一月三日,縣政府遭撤置,進入「軍事管制區」。民國三十九年三月,改為軍事管制區行政公署。民國四十二年二月,又恢復縣治,改為「軍派」兼縣長,這是戰地政務的雛形。爾後,民國四十五年七月,金門又進入另一種形式的「軍管」,只是名稱不同而已-「戰地政務實驗」,一直到民國八十一年十一月才終止,總共「實驗」了三十六年,始恢復軍民分治,這也許是金門人的「宿命」吧! 古寧頭戰役之後,被國軍俘虜的共軍(大陸稱為「金門戰俘」),後送至臺灣,民國三十八年十一月起,前往新生營接受三個月的感化教育。結束之時,有意願加入國軍行列的,既往不究,宣誓後成為國軍的一員;希望回大陸者(大陸稱為「歸俘」),在民國三十九年七月起,陸續予以遣返。嗣後,共軍成立集訓隊,要求「歸俘」開始學習。民國四十年七八月間,作出結論,每一個「歸俘」的「黨籍、軍籍雙開除」,有的還被判刑-「死刑八人、死緩一人、一至十五年有期徒刑四十九人。」(錄自洪小夏的《血祭金門》) 大陸蔣柳清所著《落潮-金門戰俘沉浮記》中,說出「歸俘」的「心聲」:「心想,如是這樣,當時還不如『光榮』了好。有的人甚至在想,早知這樣,還不如留在臺灣。」雖然提出申訴,最後也「平反」了。針對此事,大陸洪小夏在其所寫《血祭金門》內,表達看法:「(「歸俘」)有的死於貧困的生活,有的死於罪惡的疾病,有的死於歷次的政治運動無休止的批鬥,還有的死於平反後的過度興奮,多年的壓抑已積鬱成疾,生理和心理上都難以承受。」「金門戰俘」返回大陸都是其自己的選擇,常理推斷中共會給予禮遇,但李福井先生點評「歸俘」的結局:「苦戰三天,受苦三十年。」(錄自《一九四九古寧頭戰紀-影響臺海兩岸一場關鍵性戰役》) 民國三十九年六月二十五日,韓戰爆發,七月初,當局為了「集中兵力」等因素,有撤守金門的意圖,但金門是防衛臺澎的前哨,地理位置甚為重要,最後並未付諸執行。撤軍案從開始草擬到撤銷結束將近一個月,以後未再「舊事」重提,反而一再重申絕不放棄金馬外島。這一段往事已逐漸被淡忘,特蒐整此案的多面向史料,以回溯「金門撤軍案」的決策過程,讓鄉親與讀者瞭解。 大、二擔島係金門列島防衛體系之一環,是必守的戰略要地。研判共軍掌握到金門即將撤軍之情資,民國三十九年七月二十六日十八時十分對兩島發動攻擊,國軍奮勇作戰,並殲滅登陸之敵,二十七日十一時四十分結束戰鬥,歷時將近十六小時,史稱大二擔戰役。胡璉司令官在《金門憶舊》說:「大擔島之捷,規模雖小,時間雖短,但卻在最重要的時刻,打了一個徹底的殲滅戰,振我軍威,挫敵狂焰。」守島的第七十五師二二五團一營官兵在史恆豐營長領導之下,奮戰不懈,打贏了這場戰爭,特別向當年戍島的英雄,表達崇高的敬意。 韓戰發生後,美國為了追求其戰略利益,透過特殊的「軍事合作」管道,由國軍正規部隊與游擊隊,以金門為基地,於民國四十至四十二年間,對大陸福建沿海的湄州島、南日島、東山島等實施突擊作戰,以牽制共軍向北移動,減低美聯軍在韓國戰場兵力劣勢之壓力。民國四十二年七月二十七日,當韓戰停火協議簽字之後,對大陸的突擊作戰正式結束,也成了歷史的往事,其功過得失留給後人沉思與評斷。 民國四十三年六月,劉玉章調升金防部司令官(第二任),其子弟兵第五十二軍,在老長官升任之前一個月(五月份),先移防金門,六月改番號為第八軍。原來戍守在金門的部隊,連帶實施大調整,全部調離返臺。三個月之後,發生九三砲戰,劉玉章司令官說:「砲戰期間,金門各部隊官兵,始終振奮努力,不眠不休,克盡本位職守,備極辛勞。金門居民,亦與軍方合作無間。」(錄自《戎馬五十年:劉玉章回憶錄》)前線軍民英勇應戰,未讓共軍得逞,確保了金門的安全。 砲戰改變了美軍對金門防衛作戰的看法,也間接促成中美雙方於當年十二月三日簽訂《中美共同防禦條約》。民國四十四年元月,砲擊停止,歷時四個多月。戰後,益感構築永久防禦工事的重要性。因此,積極的強化防衛整備,增強人員與軍品的防護力,以降低官兵的傷亡與武器裝備之損耗,奠定民國四十七年八二三砲戰的勝利基礎。 就常理而言,金門地區所發生的重大戰事,包含民國三十八年十月古寧頭戰役、民國三十九年七月大二擔戰役、民國四十三年九三砲戰、民國四十七年八二三砲戰與民國四十九年六一七、六一九砲戰等,理應一次連貫地研討完畢,然因篇幅的關係,首以民國三十八至四十三年為探討的重點範疇,並訂書名為《金門兵事史話-中華民國三十八至四十三年》,也就是先寫前三場戰役,後兩場戰役的部分,則留待將來賡續完成,特此說明。至於撰述本書的目的,旨在提供金門縣政府,作為未來修訂《金門縣志》〈兵事志〉或是〈大事志〉之參考,也籲請金門軍(戰)史研究者提出卓見,納入爾後增修本書各章節內容之參據,讓鄉親與讀者獲得正確的認知。(下)
-
后湖海濱公園(閩南語)
海濱成公園,后湖人仾問。垵海隨人去,各人的意思。 中路南北線,有狹亦有闊。船遠人顧看,近涌拍相疊。 抵罾看著頭,閘網等退流。踏水拍拼滂,海釣船出動。 沙遂掊矣掊,海風吹矣吹。水蚶刮矣刮,倒退掄拖逝。 講是囡仔癖,見沙坐咧搤。吩咐囡仔囝,大人則起行。 大遍的沙埕,閣再揣一跡,沙面相空目,掊著無阿差。 厚矣大細粒,雙手相賽捷。大粒抾入籃,細粒放生啦! 偌掊偌咧呾,泗湖撓喳喳。好骹數出工,停看邊仔人。 摳削沙雕巧,故事則發表。沙濟好勢抦,舀水來加添。 中國八卦陣,外國出戰神。主題隨人想,齣頭無相樣。 看矣誠心適,評審出第一。百項褿看完,順行沙坡線。 螺蚶賰空殼,抾屹來相捌。行矣遠溜溜,耍頭喝戽休。 海景亦咧想,水堀等洗手。熱天公園在,歌聲出東海。 后湖講烏礁,涌來四踅攀。賽勇拚暗流,提命作交割。
-
【拾穗集】一口井
一口井 一口井對現代人可有可無 昔日它可是生活的中心 飲水、做飯、洗滌,樣樣少不了 井口護欄保護汲水人 花崗岩鑿出洗衣盆、搓衣板 古味的青石板圍繞著井口 曾經 婦女井邊浣衣、聯誼 閒話家常、說笑、也講八卦 曾經 夏日孩童井邊喧鬧沖涼 垂吊西瓜入井,當冰箱 一幅活生生往日生活樣貌。
-
餵食秀
話說豪讀二年級時,有次上體育課,那時課程是分組跑步,他跑完幾圈後蹲在跑道旁觀看,忽然他不知是要幹什麼,突然往前傾站起身來,但是好巧不巧,說時遲那時快,凱凱一陣風似的飛奔而來,兩人霎時相撞在一起,雙雙摔倒在地……。 老師當場檢視災情,凱凱還好,並無大礙。但是豪卻手腳受傷了,腳只是小擦傷,手部比較嚴重。豪說他痛的都哭了(阿嬤秀秀哦),兩位同學帶他去保健室給護士阿姨擦藥。午餐時(此刻,重頭戲來了),他正想拿湯匙吃飯時,同學佳佳走過來了,停在他旁邊,隨即拿起他的湯匙,開始一口一口的餵他吃飯、吃菜,看看他吃的差不多了,才回自己的座位吃飯……。 這是豪放學後告訴我的班上故事。我的直覺是-哇!佳佳好有同學愛喔!看到他手受傷,主動來餵食。然後我問他:當時你感覺怎麼樣?為什麼不告訴她說,你還可以拿湯匙吃飯,你要自己吃?豪說:當時我嚇都嚇死了,什麼話都不敢講,只好張開嘴巴讓她一口一口的餵我吃飯……。我再問:那老師呢?同學呢?有何反應?他答:老師也看呆了啊,笑笑而已(老師笑而不語,靜靜觀賞,畢竟這是友愛同學的表現),同學也就邊看邊吃啊……。連在走廊巡查的糾察隊也站在窗外看啊! 我聽了真是快笑翻了說:有同學這麼照顧你,那你有沒有謝謝佳佳同學?豪答:我那時都緊張死了,心臟都快跳出來了啦……。老師、同學、糾察員都在看我吃飯,哪還會說什麼謝謝啊?我都覺得好丟臉喔!我想自己吃的啊……!我說:那以後你有什麼意見時,要勇敢說出來哦!豪點點頭說:嗯!我知道了。 孩子的純真,真的是未經歲月的污染,一切言行都是那麼的自然無瑕,毫無心機與做作。 豪將升上三年時,雖然我希望豪和凱凱(幼兒園就同班,很活潑的孩子)、佳佳還能夠在同一班,但電腦選號編班,終究無法如願,凱和佳和豪皆各自不同班。 豪讀三下時,有次帶豪去共融公園,原本自己在玩的他忽然跑來對我說:阿嬤,佳佳和她媽媽也來了呢!我說:真的?你沒看錯?怎會這麼巧?他說:真的啦!然後指著她們所在的位置給我看。當下我快步走過去,聊起這低年級的往事,當面謝謝佳佳母女,感謝佳佳的熱心,樂於助人的精神,真是個很棒的孩子!佳佳媽咪笑笑說:她天生就是個樂於主動幫助別人的個性啊! 現在他們都是小四生了,但這段(餵食秀)的故事,相信我家的豪小子會永遠銘記在心的。因為,印象真的太深刻了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