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小說連載】秋月西沉
而阿母則是孩子長大後,才受到連長甜言蜜語的迷惑,倘若不是被騙、就是被拋棄,如此說並非言過其實。可不是,連長達到玩弄的目的換防回台灣後,早已一腳把她踢開,阿母每天以淚洗面又有何用?甚至還養了兩個準備撬開她的抽屜、偷錢去賭博的浪蕩子。既然他們父親已失蹤多年,那麼養子不教不也是母之過嗎?而且村人言之鑿鑿,說她忘恩負義。可是她始終不承認羊犅曾經幫助她農耕,借錢給她開小舖,還為了救她一命被抓去坐牢,在牢房禁不起獄卒的凌虐而發瘋。提前假釋回家後,阿母則對他不聞不問,村人說她忘恩負義不是沒有道理的。 倘若兩相比較,孰是孰非,相信是逃不過村人銳利的眼光的。認真說來,他們的阿母又怎能跟秀桃比,他們兄弟更比不上太平。尤其是蒙受人家的恩惠而不懂得感恩,那是會被世人唾棄的!如此之行為不叫忘恩負義,什麼才叫忘恩負義!難道阿母的眼睛是被勢利所矇蔽,心中只有金錢,沒有其他。甚至被大頭當面羞辱,還不知覺醒,即使她的兒子不爭氣,但有這種阿母,竟也光榮不到哪裡去!(一六三)
-
《金門兵事史話》簡介
民國一一二年八月七日,第五屆金門文化獎得主李福井先生在《金門日報》刊載〈相須相行、互切互磋-記我與鄭瑞堅將軍的文字因緣〉,九月十四日,曾任金門縣公益戰略發展協會理事長張光海先生相繼也刊登〈戰爭無情、和平無價-寫在安慈賢弟新書出版之前〉,兩篇大作發表之後,鄉親詢問拙著所寫的內容為何?特將撰寫此書的背景、宗旨與目的,加以簡要的說明。 民國一○一年元月,離開了三十幾年的軍旅生涯,空閒之時,以閱讀藏書自得其樂。看了鄉賢李福井的曠世大作-《一九四九古寧頭戰紀-影響臺海兩岸一場關鍵性戰役》,引發筆者研究金門軍(戰)史的構思。為了請益治史需注意的事項,特別專程前往金城拜會,在暢談當中,福井兄不藏私,將其心得與看法傾囊相授,並贈送其所撰寫的各種專著,個人受益匪淺,藉此致上誠摯的謝意! 走入「研究」這條不歸路之後,第一步先到圖書館、書局、二手書店「尋寶」,並閱覽《金門日報(正氣中華報)數位典藏光碟》,當蒐集到珍貴的軍(戰)史資料時,喜出望外,或許這也是人生的另一種樂趣。接下來,研讀所獲得的史料,對重要的戰役或紀事,除筆記要點外,並予以分門別類,俾利往後的查閱與運用。第二步閱讀不同年代的《金門縣志》與五個鄉鎮的《鄉鎮志》,結果發現不論是金門縣文獻委員會(民國六十八年出版)、金門縣立社會教育館(民國八十一年出版)或是金門縣政府(民國九十八年出版)所編輯的《金門縣志》,其〈兵事志〉的內容,基本上皆「相沿成習」,差異性並不大。這是受到不成文通則的規範,也就是說在傳統、慣例上,沒有足夠的證據(史料或文獻),不能修改前一版本的紀事所致。 「兵事」的意義,係指「戰爭;戰事。」研讀《金門縣志》的〈兵事志〉之後,筆者認為部分紀事,是否符合史實確有討論的空間,如何釐清事實的真相,國學大師錢穆曾說:「應該從現時代中找問題,應該在過去時代中找答案,這是研究歷史兩要點。」(錄自《中國歷史精神》)因此依循這兩個要點,以現代的角度去衡量〈兵事志〉的紀事,發現一些「問題」,為了「釋疑」,蒐集相關的文件,包括近(現)代史、國軍的軍(戰)史、參戰官兵的回憶錄或口述歷史等重要文獻,就其所記載的內容,加以比對並抽絲剝繭找出端倪(「答案」),經過綜整研析後,以瞭解其真正的涵義。 從民國一○一年十月起,陸續將「讀書心得」,投稿《金門日報》;到了民國一○三年八月之後,則改寫論文進軍《傳記文學》園地,承蒙報社及出版社的「垂青」,截至目前為止,已登載三十餘篇。親朋好友本來希望筆者將已發表的作品,彙集成冊後出版,但由於年代相近,已刊登的每一篇,其歷史背景的敘述內容相似,致重複又繁瑣,而且「時序」不連貫,讀者無法瞭解金門「兵事」的全貌,所以將原著重新改寫,做有系統的記述,同時為了以昭公信,重要的論點均註釋出處。另外,撰寫時之所以採用「史話」的體裁,是因「講古」的方式與通俗的內容較「淺顯易懂」,有助於提升鄉親閱讀金門軍(戰)史的興趣。 民國四年,金門單獨設縣,八年後(民國十二年),海軍陸戰隊來金門駐紮。民國二十六年「七七事變」之後,駐金部隊調回大陸,參加對日抗戰。查閱金門的歷史文獻,這一段期間的駐軍史並未詳實記載,致無法瞭解其全般的駐防概況。民國三十四年八月,抗日戰爭勝利後,一直到民國三十八年四月,空軍傘兵第二營(欠)才由廈門來金戍守。三個月後換防,由空軍地面警衛第二旅(欠)(金門人習慣稱為「空衛」)從廈至金接替,一個月之後,該旅又回到廈門。由於兩空軍單位的駐守時間都非常短暫,已逐漸被金門人所遺忘,但凡走過必留下足跡,特重建其駐軍紀實。 民國三十八年十月二十五日,古寧頭大戰在金門這彈丸之地發生,這一場作戰,歷時三天五十六小時。戰役結束後,蔣中正的評價:「金門登陸匪軍之殲滅,為年來之第一次大勝利,此真轉敗為勝,反攻復國之轉捩點也!」(錄自《蔣中正總統檔案》)古寧頭大捷之後,軍民的士氣為之振奮,進而使整個國家的情勢轉危為安,所以此戰具有扭轉乾坤之時代意義。戰前,戍島的守軍是基於何種緣由來到金門;作戰時,共軍登島「失利」的因素為何;戰後,福州綏靖公署(代主任湯恩伯)與第二十二兵團(司令官李良榮)裁撤,第十二兵團則於同年十二月一日改編為金防部(首任司令官胡璉)。另外,所有參戰部隊(四個軍部十一個師部)的未來發展,亦就是渠等如何走入歷史的終點,皆是研討古寧頭戰役的範圍。 古寧頭戰役為國捐軀的官兵中,階級、職務最高者是第十九軍十四師四十二團李光前團長。作戰期間,李團長身先士卒、不貪生怕死的精神,展現出忠貞氣節,成為革命軍人的典範;其守土報國的功勳,亦將永垂不朽。戰後,總統府明令褒揚,以表彰忠烈;金門人則建廟祭祀,成為地方守護神。其一生的寫照,正如「李光前將軍廟」的柱聯額:「當年浴血守土,殺身成仁,精忠傳宇內;英明長垂青史,凜然正氣,死為百姓神。」(上)
-
我的金門值星班長週
要值星週,半條命,先去了一半。 說到我的士官軍階,是金防部通訊營通訊士官班修業完成的。 金防部,是四級單位。(連是一級,營是二級,師是三級。) 我修業完成歸建後,回部隊。掛階通訊下士班長,雖然待遇差軍官很多,但優於士兵。每個月多七八千元,加上外島加給三四千。也是可以不用再跟父母親伸手要錢。畢竟我師範大學結業,實習一年抵年資一年。收入也是不錯。 看在錢的份上,多工作多收入是好的。 如不算領導加給,其實不用帶部隊,也是可以不用值星。 另一聲音告訴我,雖然我沒有領導加給,可是我仍然想要當個領導士官,試試自己統御能耐一下吧。 擔任值星班長很辛苦,從早點名開始,清點人數,分配「不利於行」的學長打掃部隊內部,然後帶著整個連去晨跑,中間不斷跟連上精神答數,激勵士氣,充實國防戰力。「雄壯、威武、嚴肅、剛直、安靜、堅強、確實、速捷、沉著、忍耐、機警、勇敢」跑完步,回中山堂集合吃早餐。吃完早餐後,分配公差工作。 基本上公差是做不完的事情,種樹、割草及抓野狗是基本功。就不慮營部師部臨時安排的各種各樣各式的公差。 中午又集合一次,點名分配下午臨時上級長官分配的任務。 下午六點又集合一次吃晚餐。晚上除了電話紀錄交代團康活動外,保養我們二級廠的軍事武器是每日的功課。除了莒光日做精神上訓練。白天是忙碌著不可開交。 一直到晚點名,唱完「我愛中華」「我愛中華」。晚上的活動暫時告一段落?錯!晚點名才是大戲。全部做完體能有時是基本盤。算總帳才是精彩。有時新兵摸不到狀況,值星一班長要訓示提點一下。罵三字經,罵涉及人家媽媽的那堆髒話:是要自我訓練的。我那時不打草稿,至少也可以罵他媽個三四十分鐘以上。做體能,大專兵或是表現不好的菜鳥,是可能被叮在牆壁上。 其實這些例行公事,還好。最怕怕學長涉入其中,如果值星班長的梯次「菜」於「愛管事學長」的狀況,在論梯次不論軍階的情況下,得罪老鳥的那個新兵會死得很慘。 晚點名加強體能時間,老兵欺負新兵的時刻,也很容易發生。我值星時有幾次幾乎壓不住老兵,還是「軍中九袋長老級」的士官學長幫助,那些借勢、借端的跟學弟借錢,欺負新兵的壞學長,才被反制回去。 處理梯次,處理人際關係,才是值星班長的課題,處理了很多,了解很多人性,我真正學習到很多,收穫滿滿。 值完值星週,另外半條命,去了一半。
-
秋夜
仲秋的湖濱 清風徐徐 水波不興 夕陽西沉之後 轉眼夜深人靜 萬籟俱寂 月色掩映 昂首天際幾許浮雲 點點疏星 看風煙萬頃 聽陣陣蛙鳴 坐擁無邊夜景 十里波光如鏡 憶故人 蕭然鬢影 今宵不寐到天明 (稿費贈金門家扶中心)
-
找出那個坎兒
那年天氣炎熱,我在駕訓班學開車,越開越生氣,教練也會罵人,年輕時候,當然不願意教練這種教學方式,教練也說:「笨蛋,都不會開車,那還來學開車?我心裡想,真是好笑,就是不會開車才來學開車。 結果那年的暑假,在考駕照的那一次,我卻讓大家刮目相看,我居然一次就考上了,還買瓶飲料請教練喝,終於了解為什麼教練要這麼兇,因為馬路如虎口,而且真實在馬路上開車一點都不是開玩笑,必須戰戰兢兢,非常小心、因為稍一不慎,就有可能危害到別人的安全。 我不敢開高速公路啦!總是在省道、都市中的大街小巷轉了轉,就是很少開高速公路,因為總覺得高速公路那麼長,而且也要限時速,不是想開多少,就開多少,同學都笑我不開高速公路,就不等於會開車。但我還是堅持不開高速公路,即使現在仍然沒有開高速公路,只要遠程,搭高鐵、公車、捷運、Mike、都非常的方便,沒有必要一定會開車不可。 下雨天會開車就好了啊!所以從來不去碰那個坎兒。
-
【小說連載】秋月西沉
反觀他的阿母,都已四十幾歲了,每天還把自己打扮成彷彿是村中一朵花似的。之前還告訴他們說,等連長換防到台灣後,她準備帶他們兄弟到台灣去,不要再住在這個到處都是三姑六婆的村莊,因為很多人都說她的壞話。其實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啊,難道阿母沒有聽過這句話。某次天清回家拿錢時,曾經聽見阿母跟連長關在房裡說話的聲音,因為趕著要拿錢供他下注,所以也就走開了。他們到底在房裡做什麼,外面早有傳聞,但為了沈迷賭博,為了想打開抽屜拿錢,因此不想得罪阿母,兄弟倆只好裝聾作啞。 說一句不客氣的話,阿母為了賺取阿兵哥的錢,為了跟連長關在房裡說悄悄話,對他們兄弟並沒有善盡做母親的管教之責。他們不喜歡讀書她也不管,她們決定輟學,她也說好;每天四處遊蕩,她也無所謂;在外喝酒滋事,她也視而不見;欠大頭一千五百塊賭債,她卻願意賠他五千塊,自以為是村中首富,卻是名符其實的冤大頭。兄弟倆今天會淪落歧途,雖然必須歸咎於自己不爭氣,想必做母親的也有責任吧! 儘管秀桃之前的行為不當,她卻孕育一個爭氣的孩子,而且每天上山下海,種菜賣菜,伺候罹患精神病的夫婿,為家犧牲奉獻的精神,博得許多村人的讚揚。而經常取笑秀桃不守婦道的阿母,其操守又能高尚到哪裡去?秀桃是年輕時犯錯,但她已悔改,且善盡一個主婦的職責,教導兒子、伺候罹病的夫婿。(一六二)
-
【浯居吾述】 迷霧廬山,迷茫人生
「老闆!你趁這個機會吃掉早點吧!」小聲地對我說。 於是我囫圇吞棗的吃掉了包子,並且打開了礦泉水喝了一大口。我心想:「這傢伙就連他的車票錢都要我替他出,真會敲竹槓。唉!我是不是又做錯了決定。」開始懊惱起自己做的選擇。 天空飄著毛毛細雨,車子行走在彎彎曲曲的山路上,馬路挨著一條不知名的溪流漸漸往山裡爬升上去。四周綠蔭蓊蓊,時而一大片竹林,時而是不知名的參天大樹。但此時我實在沒什麼心情好好欣賞窗外的風景,心情七上八下的,不知道到了山上之後會是怎麼樣的光景,又不知道會發生什麼狀況?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氣,把大衣拉到面前,一股霉味嗆上來,令人難受! 不知道過了多久,車子抵達了一個紅色牌坊,牌坊的中間是蒼勁的毛筆字所寫成的「廬山」大大的兩個字,車子靠在入口處一個類似售票亭的前方,並且打開了車門。一個頭戴大盤帽、身穿草綠色軍用大絨衣的人走上了車子來。左顧右盼的掃過座位上的人們,走道上滿是裝著青菜的竹簍子。到達檢查哨時,我已經事先把大衣拉到鼻子上方位置,我瞇著眼朦朧的看著那位檢查人員。只看到他抬頭往車子四處掃了一眼後就轉身離去,我猜想要越過重重的竹簍子讓他打了退堂鼓。 車子再次啟動、關上車門後,緩緩地往前滑行。我鬆了一口氣,看了旁邊的小李一眼,他對我露出略帶泛黃的牙齒,暗示著已經沒事了。等到下山後我問過旅館老闆,才知道這是為了避免有人沒繳門票錢偷入風景區內,而我就是那位假裝成農民偷入廬山的「不法」遊客。這種經驗,在往後的人生裡大概不會再出現第二次吧! 車子抵達「某一站」後,農民們挑起菜籃紛紛下車,我也亦步亦趨的跟著小李。下車後他要我在路旁一個涼亭等他把菜送去飯店,並且告訴他會安排人帶我一遊廬山。我在涼亭只能望著遠方的青山乾等,完全無法隨意走動,因為此時的我就連怎麼回到廬山鎮上的旅館也是一無所知。 過了二十幾分鐘後,小李再度出現在馬路的對面,他對著我招手示意要我過去他那。我左右看了一下馬路兩邊的往來車輛,跟著就小跑步的往小李方向過去。我氣喘吁吁地抵達他身旁,他說:「我給您找了個專業的導遊,你跟我來吧!」說著他轉身往酒店停車場的方向走去。他把我帶到一輛車子旁,車門打開後,從駕駛座走出一個帶著眼鏡的年輕人(當年在內地旅遊時,一路上我很少看到戴眼鏡的年輕人)。看到這樣形象的人,心情反而輕鬆了一點。對方對我們兩人說:「就只能去幾個點,三點就會回到這裡哦!」 「好!周老闆您就坐小劉的車逛一下。小劉是大學畢業的專業導遊哦!」小李說。 「劉兄,等會就麻煩你了!」聽到小李介紹小劉之後,我拱手對著他客氣的說。 「周兄!等一下要麻煩你充當我師哥。我接待的是一家子,是一位退休官員帶他的夫人和女兒來遊廬山。我會跟他們說你是我大學的師哥,臨時來這裡為工作拍照取景。」小劉有點不自然的對我說。 「師哥……。喔!是學長的意思嗎?」我疑惑的問小劉。 「是啊!」小劉也一臉狐疑的看著我說。 小李將我安頓好,同時也拿走我身上的絨大衣後就自行離開,臨走前囑咐我說:「下午小劉會把您載到這兒,您就在那個亭子等我,我辦完事就來找您搭車下山。」 小李離開後,我和小劉聊了一下,聊開後我就沒向他隱瞞我是從台灣來的身分,他驚訝之餘卻也讓我們聊得更開一些。昨晚這家人就睡這裡的酒店,他是領有導遊執照的專業戶可以開車上山,一早他見過客人後就在停車場等他們吃完早餐。我們一方面閒聊,另一方面也商量了接到客人後的說詞。不久後他看到客人從酒店大門走出來,連忙跑向前去接待,並且跟對方說明了我存在。我看了一下手錶,時間是早上八點二十分左右後,我也連忙跑向前和他們微笑的點了點頭。對方是一個約莫六十歲左右的退休公務員,他看了我一眼,一身白襯衫和牛仔褲,帶著眼鏡的模樣,似乎也就不以為意的對我笑了笑。 車上時而聊聊他的家鄉,時而我說說過去兩週在廣西、貴州、雲南和長江三峽等的所見所聞,沒想到能跟這位大叔聊得對味。輕鬆的氣氛,讓駕駛座上的小劉也鬆了口氣。我們去了幾個景點,漫天霧氣下的琵琶湖若隱若現,湖面上偶爾傳來幾隻水禽划水的聲音,要不然還真看不出眼前有一漥湖水。我們在一涼亭裡看著對面高聳的山峰,在白幕之中隱隱看得出一道細細的瀑布自峰頂傾瀉而下,那便是李白詩裡的「香爐峰」。廬山不愧為「雲中之城」,無論街道、樹林和山峰都浸泡在雲霧之中。若不是小劉賣力的解說,我還真不知自己身處何處,就像幼時漫天大霧的金門,連腳邊的水溝都看不清。下午接近三點時,小劉便依約把我送至我下車時的亭子。我向對方和小劉道謝後,揮揮手目送他們離開。 我在亭子裡足足等了將近一個小時,逐漸煩躁起來,在我面前來了又走的公交車已經有四、五輛之多了,深怕自己會被小李耽誤而錯過下山的公交車。正當我焦躁不安,有點火氣上身的時候,小李才漫不經心地站在馬路對面向我招手,示意讓我過去他那,原來搭車下山的地方就在停車場的另一邊。我看了他一眼,瞧他一副沮喪委靡樣,大概是賭輸了個精光。到公交車站之前,他開口問我說能不能再給他十塊錢。我心頭一把火正燒得旺,帶點不悅的口氣對他說:「一百塊不是已經給你了嗎?還要追加啊?」 他說:「不是呀!剛剛手氣不好,都輸掉了!等會搭車要車錢,我也還沒吃午飯。」 我從兜裡搜出了七塊零錢,不情願地拿給了他,生氣的說:「就這麼多了!我也沒吃午飯啊!這包含車資哦!我可沒錢了!」其實中午時,我請了小劉吃了碗清湯掛麵、一盤切肉和兩碟青菜。 他也一臉不爽的拿走了七塊錢。我們等沒多久下山的車子就來了,我猜想小李早知道公交車的時間表,所以接近時間時才到,卻讓我早早在此等候。車子下山的路程,我鐵青著臉一句話都沒再跟他說了。所幸到達我住宿的地方時還不到六點,我拒絕了吃晚餐的詢問,拎著我的背包早早的往火車站走去,深怕自己會被火車遺棄在這座令我惶恐不安的小城。 我在空蕩的車站裡等待夜幕降臨,不時抬頭看看車站裡的時鐘,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車站裡不時有火車停靠,三三兩兩的人下車,從我面前走出車站。時間終於來到八點了,我看了看自己的車票,「廬山→杭州東,15車20號中舖」,確認了車班的號碼無誤。抬頭找到自己車廂的所在處,快步跑上車內。安頓好之後,我坐在車窗前的椅子上,看著車子緩緩離開車站,終於鬆了一口氣。只是面對下一站「杭州」,我依舊是一無所知! 經過這一次經驗的洗禮,我才赫然發現恐懼的本身大多是自己所營造出來的!廬山鎮的居民根本就像生活在我周遭的人們一樣,大家都是卑微的存在,不過就是想平靜的生活著。但「無知」在想像力的放大下,讓我的理智活生生地被自己創造出來的恐懼給吞蝕掉。 (下)
-
【散文詩】遇見
很欣喜的發現,散步慢行是「遇見詩句」的,美好時光。 遇見滿池飛絮 彷若日本枯山水的物哀美學,很淡泊寧靜的化境,頗有溫州溫嶺瑞峰院神祿禪師偈「無絃發妙音」的禪悟:滿池飛絮也是生命盡頭的歸宿,化作春泥更護花……。 漸漸懂得學習用愛和快樂的心,過素樸但美麗的日子;或讓身心,小小歇息,會更清明、安靜自在……。 遇見夕陽 我們是否常常忘記了抬頭看,天空、星星或遠方,風景等著我們去欣賞。 極己所能,走到最遠、最高處,不論走多遠,都要記得欣賞水墨般渲染、閃閃發光的夕陽;夕陽遁去,新月緩緩升起,滿月就慢慢靠近……。 遇見感動 四季不變,但遞嬗;時間,飛越,或滄桑,或幸福了沿途的風景,都似波光粼粼……。 不變的是,那最單純的初心和感動,萬物的本質是純粹、簡單,請深情以待。 遇見開花的樹 那天,雲很淡,天空很清雅通透,風也輕,空氣微微香甜,樹花很溫柔,迷人……。 彷彿世界瑩亮寧靜了,拂風如詩瀅瀅……想擁抱甚麼,韶華彈指,別蜻蜓點水……。 遇見飛鳥 陽光、天空,就是infinity舞台。或天闊、或天遠,飛鳥找到最棒、最完美的環境和方向。 適合,就是最棒。天空之於飛鳥,豔陽之於葡萄園,闊遠藍穹頂下燃燒著熱情的想望,生命,釋放生生不息的能量……。 遇見野草莓 華枝夏滿,夏陽太過潔淨,小徑延伸著叢叢緋紅青綠,映襯得清新出塵,恍若那紅豔就自然熟透,宣示它盎然飛揚的青春。 緋紅蘊孕出恬甜,喜悅的紅豔之蜜,諂媚地向大地張揚:請吃我吧!(稿費贈金門家扶中心)
-
【小說連載】 秋月西沉
一旦翻本又贏錢,會先把偷來的錢如數放回抽屜裡。萬一阿母發現抽屜被撬開,但只要清點錢未減少,或許就不會追究。假如賭輸了,又被阿母發現抽屜被人撬開、錢被偷了,再怎麼樣也不能承認是他們偷錢去賭博。就編一個謊言告訴阿母說,可能是遭到小偷光顧,要趕快到村公所報案,叫副村長趕緊去查,早日把小偷抓起來,關進防空洞餵蚊蟲,不能讓小偷逍遙法外。如此,相信阿母會信以為真,而且不會懷疑是他們兄弟倆幹的好事。 但無論他們的想法如何,唯一的,還是希望老天爺能多多幫忙,讓賭運降臨在他們兄弟身上,贏錢是他們最大的祈求和夢想。將來一旦有了足夠的本錢,他們也要開賭場,把大頭打垮,讓他永遠不能翻身。萬一他欠他們賭債,也要叫他去打掃羊犅那個瘋子的房間,讓他聞聞那股濃濃的臭屎味才甘心。搞不好會像他一樣,腳踩在糞便上一滑,整個屁股就跌坐在惡臭的糞便上,成為不折不扣的臭人,那是他罪有應得。 他實在很佩服太平這個秀桃討伙伕班長所生的小子,他竟然把羊犅當成親生父親來對待。每天除了幫他洗臉送餐,又不畏屋裡的髒臭,甚至有時候就坐在他身旁溫習功課,讓他不會感到孤單。可是羊犅已發瘋,不管如何對待他,他依舊茫然無知,但太平課餘仍然經常陪伴在他身旁,從不嫌髒嫌臭,難道他們上輩子就已註定今生是父子,要不,怎麼會有這種絕配的父子情緣呢?如果再加上年輕時不守婦道的母親,他們一家不也是一種奇特的家庭組合麼?聽說太平已考取台灣某國立大學了,秀桃正四處幫他籌措學費,或許不久就要到台灣就學,照顧瘋子的責任只好落在秀桃一人的肩上。認真說來,這個女人還是很可憐的。 (一六一)
-
【浯居吾述】 迷霧廬山,迷茫人生
對於廬山的嚮往大致上來自兩首千古名詩,一是李白的《望廬山瀑布》,另一則是蘇軾的《題西林壁》。李白所描繪了香爐峰位於廬山西北,峰前掛瀑激起水霧,雲霧如煙在陽光的照射下猶如輕煙般,加上山形尖圓如同香爐,故此峰被稱為香爐峰。詩吟:「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最後的十四個字的描繪,成了我心中廬山的樣貌。蘇軾的:「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則是一首看似寫景,卻是充滿禪學的隱喻。廬山就像人生,就看你怎樣看待,但總是無法看清自己的生命,只因為逃脫不了「當局者迷」的自我迷失。來之前我找不到關於西林寺的相關資料,想必是無福訪一覽西林寺。 一早我刷牙洗臉後整理好行囊,將相機、重要證件和錢財都帶在身上後,坐在椅子上等待旅社老闆來叫我。低頭看了一手錶,時間是清晨五點四十七分,我深深吸了一口氣,心想不知道今天會遇到怎樣子的狀況。沒一會兒就聽到輕輕地敲門聲,門後是昨夜那位旅社老闆的聲音,說道:「小哥,您醒了沒?」 「我醒了!」回答後,我就起身向前打開了木門。 「您昨晚睡得還好嗎?聽到您一直咳嗽。」他笑容可掬地問我說。 「前天感冒了!不過還沒事,昨晚有休息到。對了!這附近有早點能買嗎?」我說。 「車站附近有幾攤賣早點的。等會我請小李帶您去搭車時,您可以在那裏的攤子買些早點在車上用。」他說。 我拎著行李(一個大背包)走了出房,對他說:「行李能寄放你們這嗎?我下山搭車前再來拿。」 「沒問題,您就放房裡就可以了!您回來的時候我應該在,到時我給您開門提領行李。」他說。 我轉身把行李拿了進去,放到書桌旁後就走了出來。這時旅社老闆掏出鑰匙,向前將木門鎖上,轉身對我笑了笑。 「好!你說帶我上山的是…?」我說。 「他是本地的一個農民,早上會擔一些菜上山去。他姓李,您叫他『小李』就行。」他說。 「那……費用是要交給……?」我說。 「待會您就直接拿給小李吧!」他回說。 「嗯!好!」我應了一聲。 我們兩人尷尬的對視了一下,然後他趕緊說:「我出去看看小李到了沒?您先那邊坐一下。」他指著昨日他們吃飯處的鐵圓凳子對我說,就快步地往門口走去。 大約過了二、三分鐘就看到他對著門口右方的遠處招手,一個瘦瘦高高看起來也是三十歲上下的年輕人快步跑到了門口。他的模樣瘦瘦高高的身材,臉頰略為凹陷帶點鬍渣,身上穿著是軍用絨布大衣,手上也拎著另一件同他身上一樣的大外套。一進門他微微抬起右手指向我說:「我先將兩籃青菜送到車站才過來!這位是老闆嗎?」 「是啊!這位是周老闆。」旁邊的旅館老闆說。 「叫我小周就可以了。」我說。 「那我們趕緊走吧!發車時間快到了!」小李說完轉身往外走出去,我趕緊快步跟上他。 「你等一下,我先把費用給你。」說罷(我可不想在大街上掏出「鉅款」),我便從口袋裡掏出一張一百元大鈔給小李。看他接過錢時,滿臉笑得樂不可支。 拿到錢的他就更加積極帶我往車站去,我們迅速地穿過幾條小巷子,腳步連停一下都沒,根本無暇注意周遭的風景,不到五分鐘的時間就到達公交車站。看到眼前一部已經啟動的公車,一排年齡有大有小穿著打扮和小李相仿的人,肩上挑著兩簍竹籃裝的青菜陸續進入到公交車上。 小李將衣服遞給我要我披上,並且低頭對我說:「周老闆,等會上車後您就坐我身旁甭管別人對你說什麼,我來應付就好。」說完,他擔起了車站柱子旁的兩籃菜,往公交車走去。我趕緊快步就最近的攤子買了兩個包子和一瓶礦泉水,慌張的跟在他的後面上公交車去。上車後他領著我坐到最後面的位置上,我被他引導到最裡面的位置上。坐下後他看了我一眼,眼神指向我的照相機,於是我趕緊將大衣拉起來蓋住相機。等到所有人都上車後,司機站起來從前方開始往後收起車資。小李低頭跟我說:「車資四塊錢,一會你就將大衣蓋住一部分臉,車子開到半路你才吃包子。」 我心想:「事以至此,也只能乖乖聽話配合了!」 沒多久,司機走到我們旁邊,看了我一眼後又看了小李一眼。 「我江西來的老表,帶他上去看看老闆那裡有沒有工作可做。」小李說完後把手上的四塊錢交給了他,同時對著司機使了一個眼神。 司機乾咳了一聲,說:「等會過檢查哨,你就讓他假裝睡一下吧!如果出了事,我只能請你們下車哦」。 「好的!我會提醒他。」小李點頭如搗蒜的回答司機說。 司機說完後就走回駕駛座,隨即關上車門,車子慢慢退出了車站,往城外開去。(上)
-
風吹過島嶼的記憶
遙遠,究竟有多遠? 風來自遙遠的遠方 台灣,不過是飛機那端的地名 「o仔煎應該很懷念吧」他們微熱的文字裡(註1) 我只從善意的泥沼 翻攪出唯一聽見的陌生 風在同樣的文字間周旋 相似的生活與類似的制度 卻總有一群會被遺忘 風,也吹過了大橋 橋其實也是 不被刻畫在地圖上的風(註2) 金色的風絲勾起燕尾 大海臉紅的左手伸向沙灘 不是那種太平洋式的激情 而是黃金年華裡的第一支舞 謹慎的足跡踏在迂迴的小碎步上 (歷史聳立起一道道帶刺的傷痕)(註3) 或許在那天際墜入大海的線上 曾有很輕很輕的一點 連吻也稱不上,那火紅的溫柔 (餘燼燃起城市的燈火) 灼熱的歷史與天際的白噪音 (故事被時間風乾) 歷史的裂紋滲出了 風,吹過昨夜的風 海岸持續遙遠 那岸的火光從未熄滅(註4) 僅是煙硝置換成為二極體 鼓譟的潮水匍匐上岸 (鹽分吞噬了傷痕) 靛藍的淚水在時間裡擱淺(註5) 耳鳴是昨夜仍在燃燒的嘆息 (外來種蠶食土壤 島的面容在鋼筋的人叢裡走失) 只要堅信記憶的風向 是流淌於大海上的浯江 便會聽見風中不變的耳語「家」 註: 1、「o」為「蚵」的台羅拼音。雖然金門閩南語與台語的「蚵」字拼音皆為「o」,但實際讀音仍是具有差異的。 2、金門大橋於民國111年10月30日通車,是金門極為重大的交通建設,但截至本作品定稿的民國112年6月26日止,Google地圖上仍未出現金門大橋。 3、金門的海岸處處可見作為反登陸用途的軌條砦。 4、金門與廈門的距離僅約5公里,在夜晚的金門海邊,便可直接看見廈門的燈火。 5、於每年的春夏交替之際,俗稱藍眼淚的渦鞭毛藻便會隨著風向與海流,來到金門的岸邊。
-
運動有益健康
念高中時,讀到唐朝韓愈《祭十二郎文》,有這麼一段,相信大家都有印象:「吾年未四十,而視茫茫,而髮蒼蒼,而齒牙動搖……」當時單純的以為是古代醫療技術不發達且無適當刷牙用用具、民間普遍窮困需要終年辛勞工作才能勉強溫飽,才會讓身體如此虛弱和容易老化。 隨著時光推移,現在的我不過才不惑之年又多兩歲,竟然也感覺身體各方面機能有在走下坡,頂上髮絲不像以前那麼濃密,鬢角髮絲些許斑白,就連口腔裡也因原有牙齒也因斷裂植了一顆牙。韓愈所說的老化症狀,此刻正一件一件地應證在自己的身上,這才驚覺到現代醫療再發達、營養再多,若不勤加保養,不管是古代或現代的人,都很快變老化! 尤其這一年來,有感於體型越來越臃腫,身材逐漸橫向發展,年輕時的衣服越來越穿不下,不得不將舊衣服一件件送到大賣場旁衣服回收箱回收,新購入的衣服尺碼卻一再加大,心情更是很難開心起來。基於此,為了延緩老化速度,又想維持年輕又健壯的體態,就只能選擇運動一途了。 很幸運地,我的住家不到百公尺就有一座綜合運動場,那裡有適合運動的操場,且全天候開放給民眾使用,自然成了我下班後運動的好地方。 有人說運動找個伴,可以互相激勵,走得更長久;但我偏偏喜歡獨自跑步,既不用配合他人時間,也不怕被拖延時間,只要下班時間到,到了操場邁開腳步,速度可隨自己當下狀況來調配,沒有心理負擔,更沒有誰等誰的壓力,運動起來更輕鬆自在。 剛開始運動,要完成五公里的跑步目標很困難,因為很少在運動,常常跑得氣喘吁吁,汗流滿面。每當耐力不足,快堅持不下去時,我總在心裡自我鼓勵:「再忍耐跑一下,快達標了,一定可以的」就是這份執著性格支持著,讓我一步一步的大步邁進,且一次一次的完成預設目標。 持續運動三個月後,突然覺得體力越來越充沛,雙腳不自主越跑越快,即便加長里程到八公里也不是問題。而當體力開始變得很有餘裕時,漸漸覺得自己不再計較於里程數,反而讓雙腿自然帶動跑更能享受運動帶來的歡愉,只要把思緒放空,隨著微風傾聽自己的呼吸,感受心臟快速跳動,直到額頭、臉頰肩膀和後背汗珠如流水般滴下,哇!那種感覺真是通體舒暢。 自從養成跑步運動習慣後,肌力與耐力提升,手腳肢體動作更靈活,無形中也強化了身體免疫力,運動所帶來的好處已悄悄在體內形成,這是還沒開始運動前的我所難體會的!尤其目前正值夏秋炎熱期間,除了要均衡飲食外,靠運動來保持身體健康變得更加重要,晚間在通風涼爽的操場跑步,自然得持續跑下去。 運動有這麼多益處,聰明的你,是否也該拿出鞋櫃上的跑鞋,外出來到操場跑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