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歲月之歌
南台灣的艷陽帶蓋鼓聲,騰騰蒸炙好一個爽麗的人間。即使到了夜晚,小巷仍餘溫迴盪,大口喘著熱氣。這時候,隔鄰飄來沉鬱的夜來香;就更教這南國之夜像是浴罷的少婦,慵懶地整理梳妝。 從多雨陰霾的北部遷居來此;從少年邁入中年,這疏懶慵逸的氣氛,與我此刻的心境如此契合。造化多情,直教人生的坎坷路,走來像一曲樂章,哭笑都由不得你。卻不知是先有了底稿,我們只是一路順著唱?或是我們所遇所感而寫就了自己的命運?我們彷彿隨著起伏節拍,「巧合」地升、沉、浮、降。 尤其今晚重讀多年的習作和日記,深深驚悸於那赤裸狂烈少年心靈的掙扎與矛盾,不禁感慨萬千久久能自己。並不是傷痛個人的舊創,而是想到每個少年若都要經過這一番煎熬,豈不太殘酷了嗎?總括來說,少年遭遇的困擾,大概不外乎愛的憧憬與什麼是生命的本質。這種探索,是生而為人偉大的責任,也是人類精神進化的動力。有些人經歷這段過程的時間短‧層次淺;有些人則一頭栽下去,幾乎就是「萬劫不復」日月無光了。這兩個問題,實在很難找到圓滿的答案──或者根本沒有?少年們需要的只是耐性,歲月是最溫柔的母親,在她的懷裡,你必能得到安慰。 古人秉燭夜遊,那是何等的豪情!足見人若有情,歲月之歌更值得珍惜,唐朝有一位少女杜秋娘,在十五歲時寫了一首詩: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 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十五歲,正是「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年齡,而她的詩中卻涵蘊著積極樂觀,可見那是個健康的,令人自信的時代。若要問今天的少年,他對生活抱持什麼樣看法?可能多半瞠目以對,無法回答。這是時代的趨勢。為什麼? 因為有科目繁多做不完的功課::: 因為有無窮無盡的日考、周考、月考::: 因為有外觀華麗內容膚淺的電視、電影,如果還能剩下一點可憐的時間::: 過於注重外在形式的生活,幾乎完全斲喪了少年思考的能力。彷彿一層層絕緣體,將天生俱來活潑的本性封閉了,無由觸及原本自在生活的核心。少年歲月,我的歌聲曾是多麼的暗啞孤獨,不免對如今仍摸索唱著荒腔走板的少年深懷悲憫。 柴可夫斯基有一首「夜歌」,描寫夜晚微風拂過樹梢,蟲鳴和星光的閃熠;就像平靜水面上些微的波光吸引我們注意,而事實上,沒有夜的靜謐來包容音符的跳動,沒有水的含蓄來承載光的舞踊,則一切多彩曼妙的聯想都只是無根的飄萍。生活之於歲月,恰似音樂之於靜夜、水光之於湖海,彷彿過眼雲煙;人之一生不過百年,而歲月啊,她的歌由少年嚐到白頭,由盤古唱到未來,正是浩瀚無邊,宇宙之大聲。我們何幸生而為人,雖然一生轉眼則逝,與吟蛩一季鳴唱無別,但我們更能感覺歲月如何在我們身上走過。不論悲喜憂歡,只就這一層意義,已該心存感激。 夜已深,經過一天工作,我極欲在歲月的曲聲中,舒適地安眠。為蓄有充沛的活力,給明天譜上新聲。
-
平生寄懷於寫生──談洪明燦的寫生繪畫創作
藝術‧生活‧態度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這兩句名詩是出自唐朝溫庭筠的︽商山早行︾,由文字鉤畫出一個情境;寒冷的清曉,夜幕未除,四周冷瑟凄清,卻蘊含著即將而起的生命躍動。 觀賞洪明燦的作品,頓時腦中浮現出這幅詩境,文字與圖畫產生的共同意象,久久不能忘懷。五、六年來陸陸續續的看過洪明燦的作品,儘管題材有更加豐富、技法表現有更臻圓熟進步,欣見他執著努力、成果斐然,畫境仍然顯露一股冷逸的風骨,生動感人。尤其是素描作品,一經炭色拂拭的天空,愈增添幾許幽深玄奧之美。這似夢幻般的畫境,源自畫家獨特心靈之感發,以及特有的表現手法所致,他的作品都是在家鄉面對真實景物寫生而成,以樸素寫實的畫風,鉅細靡遺的詳加描寫,圖象內容則保留較多的原地原貌,呈現濃厚的鄉土氣息。 在現實的職業生涯上,洪明燦是一位專業的地理老師,然而在藝術的投注與表現上,卻不亞於美術科班出身者。在學校授課之餘,他臨池揮毫,沉浸於書法的天地之中;而週末與寒暑假日,輒與畫友在金門四處寫生畫圖,少有間歇。從事藝術的活動非關謀生之需,也無法勉強而為,能夠長期不畏烈日寒風,不辭奔波辛勞,此熱情與毅力十足令人欽服。 創作過程中須面對種種疑難之克服,酸甜苦辣百般滋味反復在心頭激盪,其中隱含著一股探險的新奇與奧秘,最終不論作品之成敗,成長與進境已在心頭萌養,得失寸心知。而當作品達到自己的預定目標與效果,亦足欣慰生平。藝術之有令人著迷之處,它是一種正面成長的無盡追求,為有限的生命留下永恆的註腳。正因如此,從事藝術工作也必須具備相當的才華秉賦和堅貞實踐的意志。藝術之可貴也在於其有無可限量之自由與可能,正因如此,也給冒充者、投機者、僥倖者、偽作者莫大的機會,甚至有劣幣逐良幣之實,在良莠難分、真偽莫辨的紛亂之中,有良知、有真誠,不欺世媚俗、不沽名釣譽耿介之士,皆高蹈獨往,埋首努力耕耘。 洪明燦誠懇樸實,辛勤耕耘藝術天地,孜孜不倦探求繪畫之奧妙。每因強調局部之精描細寫以直抒藝境,而較忽略潤飾的工夫,呈顯出生拙粗礪的原形原貌,因為不習慣套用一些純熟流暢的成規來表現,所以每每進行得格外艱辛與吃力,所以每一次的寫生體驗可說是個別的學習專案,他從做中學,以經驗和實驗來累積他的畫藝與知能。 在台南師範學院求學時,洪明燦曾研習素描、水彩、四君子等基礎繪畫,對媒材與繪畫學理有相當的奠基。而在爾後的創作表現上,一直持續著水彩、水墨、素描、畫法等不同媒材與種類的經營,冀求有更寬廣的接觸面,以取得觸類旁通的融合,使藝術的表現更為豐富與深刻。 形式‧技巧‧筆墨 欲把思想情感,抑或靈感意象顯現為作品的過程,就是形式與技巧。不同的媒材有不同的處理步驟和方法,而各個畫家也都有獨到的表現技巧,經過千百年的沿襲更易之發展,因不同地域、種族、時代而造就了豐富多樣的藝術面貌。 畫家除了具先天之稟賦外,仍須研習各種技巧和運用各種美的原理原則據此進行創作,所以直覺和表現之間仍有一道難以克服的鴻溝,也是所有畫家努力的課題;如何表現事物的色彩、質感、立體明暗,如何安排畫面的構圖形式、如何表現透視結構、如何顯現媒材的特質,都需深入探討研究,俾能夠隨心所欲淋漓盡致去發揮。 素描是習畫者最基礎的門徑,探討的就是形體的掌握和意念的構思之呈現。通常素描具有四種作用與意義: 一、素描是訓練作畫能力的基本方法,簡言之,亦即入門的訓練,其目的在透過客觀理性的訓練過程,以培養觀察和描寫能力。 二、素描是速寫(Sketch)藝術家被眼前事物所感動時,或是由心裡引發出某些靈感和想像,快速簡易的將此情境描繪下來。 三、素描是一種獨立完整的簡便繪畫方式,在畫具畫材的選擇上和技法表現上比較單純直接與簡便,甚至是一種單色畫。 四、素描一種預想圖,或做為素材的收集與準備,又稱為習作、粉本、草稿、草圖、下繪、設計稿:::等等。為某些大型成複雜的創作做事先的構想安排,以及局部和細節的研究。 洪明燦的炭精素描包含了前三個意義。他在寫生表現的同時也包含了觀察和描寫能力之訓練與提昇。洪明燦發揮了筆線的優點與長處。強韌、蒼勁、古拙而與金石畫派的筆道有異曲同工之效。他的筆尖直入紙心、鉤勒出具體形象,如:屋舍、山石、林木、人物、器皿等,悉以中鋒直率的線條做輪廓刻劃;而陰影、天空、水面、地表以及形體之內的內容則採用撫、擦、塗、抹,這些比較模糊的效果來表現,頓時使賓主、輕重、虛實都能得到一個恰如其分的發揮。 有人質疑水墨寫生是否和炭筆寫生作用相同,只是拿毛筆取代炭筆罷了。或者以為水墨也只是一種單色的水彩畫。其實水墨畫除了與素描或水彩一樣重視造形、明暗、立體、質感之外,並且強調畫境之意蘊,心靈層次的提昇,以及更嚴格的筆墨規範。要求細節的清晰,作畫步驟之順序,以及不耐塗改擦拭,所以要付出更多的時程與耐心。 洪明燦的水墨作品大致以小筆鉤勒,細密的線條排列堆疊成圖畫。重視細節局部之特徵,而筆線犀利如刀刻的痕跡,形體細密而複雜,畫面殊少留有空白,稍有輕鬆之處,僅存天空,而天空也常用淡墨或淡彩渲染過,因此呈現一種凝重的壓迫感。 畫家大概可區分為二種極端的類型:一是視覺型,重視自然與秩序,技法純熟流暢,畫面合乎理性規範,強調客觀的寫實。一是觸覺型:偏重情感的抒發,強調細節與局部之特徵,主觀意識較強烈,技法古拙,甚至形體有扭曲與變形。洪明燦應該是偏向觸覺型的畫家。視覺型的畫家以古典主義、寫實主義的畫派作代表。而觸覺型的畫家如:梵谷、高更、孟克:::等。多數畫派與畫家不是這麼絕對的處於鐘擺兩端的絕對立場,只是對性格與表現風格傾向之大略區分而已。 內容‧題材‧主題 洪明燦的作品以風景為主。許多人苦於尋找題材為表現內容尋尋覓覓,一再變更而無法定著。金門島上孕育的獨特自然與人文景色,提供了源源不絕,深刻動人的題材。島上雖然沒有高山峻嶺,瀑布激流、古木參天、千里江山這種雄奇壯闊的景象。但在丘陵地表上,東北季風之侵襲,四面環海、祖國隔岸對峙,在貧瘠且堅毅的民風下,也造就了特有的風土民情。益以戒嚴封鎖、前線陣地的軍管嚴酷,使得生長其中的島民之觀察應世,生活態度也有異於尋常人的深邃。 解嚴之後的逐步開放,讓金門人可以逐漸自由,無恐懼的徜徉於藍天海岸,面對這些既熟悉又陌生的家鄉景物,終能放手一搏,一一采入圖畫之中。 家住金城,在島的遠端,如峰上的海岸有崢嶸的奇巖,浦邊的老宅、斗門的古樹群,這種典型、新奇的景象,格外吸引人,描寫起來也較有特色。天候與環境往往是左右寫生的原因,夏季的烈日與蚊蟲,冬季的勁風與寒凍,或是天雨,在在影響作畫心境。幾年的奔波勞動,經驗的累積與畫藝之精進,寫生也較得心應手,意到興隨時也不必再刻意的挑選,因此,還是以金城鎮附近一帶描寫最多。有時即使景點相同,但季節與人為的更替,心境的不同,也成另一佳構。 完全取決於臨場感的直覺,在現場對景寫成,洪明燦是採用焦點式的特寫方向。如同相機的200M鏡頭,這種畫面本身即有割取與誇張變形的傾向,給人一種焦灼與驚異感。 洪明燦的畫,有一種敏感特質,似乎一經觸碰,就會發生一些連續變化。平凡之中潛藏著一股神秘,在雜樹堆中,在海邊磧石上,在荒村廢園裡,在颱風狂肆後,依稀都有人聲人影存在畫的背後,他們存活過,生命流程生生滅滅,一點一滴都存有一段滄桑的經歷。雖然不是引用象徵或隱喻的手法,投射於作品上的圖像代表何種訊息?舞動的筆線與情感和心境是如何的維繫?這些寓意或秘密,只有面對作品之意會,或從畫家口中探知。 寫生不只是一件手的操作,更是一件心靈的工程,前後洪明燦的寫生經歷如果串聯起來,也不啻一幅曲折迂迴,情節感人的「寫生長卷」,我想今後,洪明燦還是繼續不斷的進行寫生的創作。他的生命寄託於此,也顯示出其不凡的意義。
-
現象學觀的影像書寫
3、空間影像書寫即創作 從 <03:04> 到︿指月記﹀,他又再一次強調了他所謂的無聊。場景、主題雖不同,但我看到黃庭輔一貫的影像手法,影像語彙及形式。︿指月記﹀場景鎖定在台北艋舺(萬華)龍山寺,用長時間的觀察紀錄環繞在此場景進行的事件,大社會下隙縫中求生存的卑微人物,以及衍伸事物狀態的捕捉,再凝為影像剪接的冥想狀態。仍然是沒有預撰的劇本、腳本或人文報導特定的議題,沒有影像載道的陳設,純粹展現作者游牧式的觀照,攝影機作為狙擊獵象的手槍,扣住芸芸眾生相。 就鏡頭運用而言,他仍嗜喜人物半身的近景拍攝,景物與人穿插進行,這些景物如鐘、燒火、擊鼓:::經常被放大特寫,由此而帶出移動的人群動作,分裂、擴散、紛亂,沒有特定目標的人群因而被凝結在一個視覺焦點及環結上,使拼貼的影像有了結構。以分段拍成所採取的影像,如選舉(晚上、雨天選舉時段的紀錄)、日本團參觀、摳腳一連串的動作成為片子剪接中一個較大的主軸。 除了近景拍攝,並且採取仰視,利用廣角之變形造成畫面張力,有時將鏡頭切準人物下半身,不拍上半身,有時拍人的側面,不拍下半身,不直接告訴觀眾是什麼一回事,而預留想像空間。如片中,來回移動的腳影,提椅走動人群的下半身,腳來回的動作。以上,這些顯然構成他在影像上所使用的形式語彙。 配樂,有著極高的水平,使那些平常的影像富有節奏的流動起來,風格類如 <03:04> 內的調性,前衛而現代。 記錄已不是唯一,變成只是素材,更重要的是剪接,轉化。無對白的人群配上節奏性的極限音樂,所有影像中喧沸的人聲都被凝結起來,默片似的留予讓人想像的空間,這時的黃庭輔似乎無暇去批判,他更不是形式主義,影像對他而言,是沒有負擔的,他純讓影像說話,讓影像的歸回影像。 既沒有劇本,在這裡,他從指揮交通誇張的手勢、盲人按摩晃動的影像,黑夜中透視大鐵門深鎖開始:::。緊接是篝火、敲鐘、羅漢金身神像、閱讀佛經等畫面,這中間他拍腳影、椅影,下半身、腳來回的動作,然後是擲筊、擦地、拱手作揖之特寫,影片已從下半身回到上半身,回到白天。 錄影、拍照、日本參觀團的手勢及表情,肢體的捕捉,龍山寺的某一天,他拍攝的全是頭像的特寫,販夫走卒的容顏交織西裝筆挺的朝聖者,以及平日在寺內渡日的人群。如歌節奏的市井小民討生活景象,宗教虔誠的眾生相映照,他又從上半身回到下半身及地上的影像拍攝。 所有繁瑣、平凡的攝錄經過剪接、過濾,一一喚醒這些隱微日日存於百年寺內一角,沉默卻有力的容顏。市聲、人聲、電子混音等拼貼構成配樂,一如 <03:04>,強化了影像的張力。長期的觀察,使他捕捉到許多令人動容的容顏。表情、失序、混亂的影像,消除了文字、語言、對白,剩下只是緩慢中進行影像純粹的移動,以及導演功力的厚薄。 回到影像內容:尼丘、風雨、貓、袈娑、僧侶、布鞋,以及雨中等待的路人、牆角:::等等慢速移動。許多過去電影難登畫面的瑣碎動作,他也毫不猶疑納入。對他而言,也許真實等於影像真理。 提麥克風的婦人、雨中張惶失措的歐吉桑、龍山寺整修中的平面看板、建築、揮扇、摳鼻、抹汗擦額、哈欠、張望、自囈、摀臉、吶喊、打噴嚏、唸佛書、擴散的水滴、純粹光影變幻的廊柱、描金的羅漢、趴在地上的貓、飄拂的書法旗令、飄拂的袈裟:::,我們看到了沒有劇本、沒有主角、配角、沒有對白的影像,純粹流動的影像,建構了他的影像美學:簡潔、細緻、詩意。許多細微處的拍攝,例如:拍袈裟的飄拂、轉動的法輪,其畫面詩意唯美。 他繼續玩味影像:忙碌的蟻與忙碌誦經的婦女、歐巴桑與老嫗的表情歷時共生,與酣睡、腳癢、摳腳、抽煙、平凡的流浪者或市民所有存在的狀態,共生在真實的那一刻。 他一點也不避諱人世的美與醜、善與惡,修指甲、唸佛珠,並時共存的影像後,他更刻意指向那些表面質感、形體的傳達:指甲、肌膚、畸踝、皺皮、蚊蠅沾腳的大特寫,使前面如詩的畫面有個意象大翻轉。影片行將結束前這數分鐘的影像捕捉,在視覺上給予我極大的觸擊,我認為這部份是整部片的精華,若把這一系列摳指甲、摳皮的影像錄影獨立出來再予強化,置於當代美術館,與其它國際錄影大師創作相比也毫不遜色。這一系列慢動作,富質感的影像是謂神來之筆,顯示了黃庭輔「時光雕刻」的概念,或顯示出他隱微不張的極大企圖,走入當代錄影藝術創作的企圖。 ︿指月記﹀從影片一開始到結束,幾幾乎顯示了他兩種不同的影像構成,其語言差異頗大。前者游離在一般紀錄或詩意的影像處理;後者卻極為精鍊,由寫實漸轉入為抽象的語言,讓影像自身說話,讓視覺的回歸到視覺,影像顯示更大的視覺張力和力量。 我認為空間影像書寫即創作,黃庭輔沒有太多人文紀錄報導的包縛,他甚至不要這些,然而,他是否為純印象派抑或純表現主義的創作者?從 <03:04> 開始,他的作品中找不到人文紀實的語言之對話、口述、旁白,卻營造了一個更開放的影像空間,更一步小心成就了他的「黃氏風格」。 這「黃氏風格」的延續性及未來,我們正拭目觀察等待中。 (二○○二年八月十三日脫稿)
-
生活藝術家:弘一大師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這是一首動聽而感人的「送別」歌,詞曲配合得恰到好處,也是學生時代人人耳熟能詳的歌,作詞者是「中國近代藝術之父」李叔同先生。 李叔同先生也就是出家後的弘一大師。他是中國最早留日學習西洋音樂的音樂家之一,不只在音樂方面很有成就,對詩詞、書畫、篆刻、戲劇等,也有極高的造詣,是一位多才多藝的名士高僧。 李叔同家境富裕,未出家以前的他,狂放、熱情、揮霍、浪漫、玩世不恭,鋒芒畢露。李叔同留日時,經常涉足劇場,以劇場為日語教室,耳濡目染之餘,和一群留日學生組織「春柳社」,一九○七年二月在東京神田區青年會演出了中國人有史以來第一齣話劇──小仲馬的「茶花女」,他反串茶花女,剃去了他那兩撇美術式的鬍子,取藝名為李息霜。同年六月,又在本鄉戲院公演五幕的「黑奴籲天錄」,他先反串愛美柳夫人,又在第四幕恢復男身,客串跛醉客,為了扮演女角,他還花了不少錢訂製女裝。他可以說是中國話劇的創始人,為中國近代戲劇播下了新的種子。李叔同留日是在東京上野美術學校研讀美術,習水彩、油畫、圖案。他曾花錢專門雇用一個模特兒來習畫,雖然留下的作品很少,但是他是最早將西洋畫介紹到中國來的,對美術教育的影響,不可謂不大。 青年時代的李叔同原是個花花公子。他眷戀名妓謝秋雲,與詩妓李蘋香酬唱,交歌童金娃娃,捧女伶楊翠喜。據說,李叔同在天津時,曾在晚上提燈籠,偕同唱完戲的楊翠喜步行回家,倆人感情很好,他到了上海後,還寄了兩首菩薩蠻詞給她,其中一首詞為:「曉風無力垂楊嫩,日長忘卻游絲綠。酒醒月痕低,江南杜宇啼。癡魂銷一捻,願化穿花蝶。簾外隔花陰,朝朝香蔓沾。」詞意纏綿,可以想見他當時的風流浪漫。 像他這樣一位才華洋溢,生活多彩多姿的富家公子竟會忽然由絢爛歸於平淡,立意埋名遯世,過著芒鞋藜杖的刻苦生活,確實叫人很驚訝。他的出家,並非由於厭世,而是他認為如果不返樸歸真,找尋真正的自我,就不能求得一個生機煥發,清逸超脫,自在無私的真實生命,所以在三十九歲那年,他毅然地拋下了一切身外的名利,為體驗更深一層的生命境界而去學佛了。 出家後,法名演習,號弘一。他跣足芒鞋,雲遊國內各地,生活刻苦之極,和以往的揮霍完全判若兩人,有二十年在晚間從不點燈火的紀錄。 有一次,他路過寧波,掛褡於七塔寺,夏丐尊得知就去探望他,並堅請他到白馬湖小住幾日,到了白馬湖後,他打開早已稀疏寥落的破舊席子鋪在床上,攤開被,再把衣服捲了幾件作枕,拿出黑而破的毛巾去洗臉。夏丐尊忍不住想為他換一條新的,他卻說:「那裡,還好用,和新的也差不多。」供應香菇、豆腐類的素食,他也拒絕,只吃白菜、蘿蔔,他喜悅地把飯划入口裡,鄭重地用筷夾起蘿蔔來的那種了不得的神情,使一旁坐陪的夏丐尊感動得幾乎要流下淚來。 以前的李叔同是詩人、是畫家、是音樂家,出家後的弘一大師仍是受藝術之神恩寵的生活藝術家──他豐富而真實的精神生活就是一種至高無上的藝術。 一九四二年,也就是民國三十一年九月初四(陽曆十月十三日)下午八時,弘一大師右、而臥,圓寂於晚晴室。圓寂後七天在承天寺火化,一百天內,在骨灰中揀出一千八百粒七彩舍利子,這些晶瑩的舍利子就是弘一大師留給人間最後一件的藝術品了。
-
<金門村落之歌>系列 水頭
談起水頭 鄉親們流傳著一則傳說 有水頭富 無水頭厝 可是啊 通往水頭厝的 卻是一條漫漫人生路 得月樓的建築 讓人忍不住豎起拇指 高聳的砲筒 守住的是水頭人家的財富 那年頭 海盜流竄 如狼似虎 堂皇的金水國小 是村子的智庫 民族的傳承 由這裡起步 洋樓古厝 盡情展露 來自南洋僑匯的支助 讓水頭建築更豐富 說到出洋客的心事 句句皆酸楚 遠走異鄉尋出路 為的是家中妻兒老母 幸運的 擠身南洋社會翹楚 更多的是 化成一堆無名白骨 新世紀開始 水頭成為新門戶 漫漫的金廈海域 變成一條淘金路 落番的故事 會不會再重復 望著繁華落盡的水頭洋樓厝 想起故鄉的前途 禁不住對天發問 只是 天地變得恍惚 一切愈來愈模糊
-
「平生寄懷」書畫展前序
一九九六年首次「平生寄懷」個展,重新燃起了心中蟄伏已久的藝術熱情。在個展的書畫集裡我曾寫著:「過往已烙下痕跡,未來尚有一段路要走,我看我是不能就此罷手的。」給了自己這期許之後,就毫不遲疑往前。倏忽之間,過了六個年頭了。今年十一月二十三日起,將再次舉行個展,心中一則欣喜,一則戰兢。欣喜的是這些日子以來,未曾忘了承諾,有了一些收穫;戰兢的是這是一條「自強不息」的漫漫長路啊! 這次展出仍採書畫並展的方式。書法,在徬徨失措的年代進入我的生命,豐富我的生活領域。繪畫則是早年的夢,一度停輟,中年再度挑起那根心弦,再度拾起畫筆,也再度享受我的愛。對於它們,我無法偏心,都一樣喜歡。 臨習古碑刻是一輩子的功課,但隨著年事日增,多少也體認自我呈現的必要性,雄渾古樸的書風,一直讓我情有獨鍾,所以漢魏石刻始終是我兢兢業業臨寫的對象。但一旦鋪紙揮毫時,心想的是能將各種體勢、筆法等試行自運,貴有自己的風貌。雖有這樣的期許和企圖,但終究不是一蹴可幾的事,仍有待自身再咀嚼意會,努力以赴。 中年再拾起畫筆,艱辛困澀已在意料之中,但一路走來,總使自己有酣暢淋漓的滿足和喜悅,不能不歸功於「寫生」了;若捨棄了「寫生」,我將感到索然無味。此次展出的張張水墨或素描,都是行走在家鄉許多角落完成的。在風吹或雨打或日曬之下,貼近了土地的脈動,感受人事景物的滄桑變化,那豐饒的情意、快活的心情,都是我難以忘懷的。而且,讓我這四體不勤的人有了活動筋骨的機會,所以我更要大聲地說:「我喜歡寫生!」 一九九八年「驅山走海」的成員開始結伴「上山下海」,搜尋自己繪畫的題材,大家互相切磋,共同提攜,彼此激勵,讓我感到不少的溫暖情誼。其中唐敏達兄和我較「有閒」,有時其他人無法成行,我倆就到處「趴趴走」,山巔水湄共徜徉,舍前村後任留連。而在寫生之餘,評評圖畫、話話家常、談談人生,其中的滋味,真是點滴在心頭。 本次展覽和書畫集得以出版,承蒙文建會、金門縣政府、縣立文化中心的鼎力支助,金門縣美術學會、書法學會同好的關心,在此一併致上無盡的謝意。 二○○二年十月上旬於北樓
-
漫談牙痛
鯊魚的嘴裡有數排朝喉部堆疊的牙齒,一旦前面的牙齒壞了,第二排牙齒就朝前生長以取代壞牙。自從我得知這個事實後,就非常羨慕鯊魚,也對「人類是最進化的動物」這種說法產生極大的懷疑。如果人類真是上帝最得意的傑作,應該會被賦予這種無限換牙的可貴本能才對。 我的牙齒本就長得不整齊、縫隙多,加上小時候愛吃糖、又常懶得、甚至捨不得刷牙(小時候喜歡糖果在口中甜甜的感覺,「齒頰留香」,刷掉可惜),牙齒一顆一顆的蛀掉,長大以後知道牙疼的苦及刷牙的重要了,不但三餐後刷、睡醒睡前(包括白天的午覺或補眠)刷,連吃一點零嘴也要刷,一天刷幾次牙齒,自己都數不清了,有時還會用牙線、漱口水等;但是牙齒、牙周都已經不健康了,每隔一陣子,就會有一兩顆牙齒出狀況;記得有一次朋友聊到牙疼的事,我開玩笑說:「關於牙齒的事,什麼場面我沒見過呀!」此語雖然博君一笑,背後卻是多少心酸淚呀! 說到牙疾,我所見過的「陣仗」,雖說不可能比牙醫豐富,卻也稱得上是「多采多姿」了。不過我仍然覺得,只蛀了一點點、要把壞的部分磨掉補起來的時候,那種酸刺的痛,實在不容小覷;因為這時牙神經還健在,能敏銳地感應到鑽刺的痛,那種令人冷汗直流、臉都綠了的痛,勉強可以用針一點點地刺進指尖來加以形容吧!醫生也不可能為了那一點小蛀洞而動用麻醉針,所以每當我在治療某顆難纏的病齒,醫生「順便」檢查一下其他牙齒,若無其事地說:「有兩顆牙齒有點蛀掉,順便補一下」,由於「長痛不如短痛」這個包含了多少無奈的古訓,我雖是冷靜地說好,其實是緊繃起全身的肌肉,屏氣凝神,準備來一場硬戰。 蛀牙不是補好就沒事,神通廣大的蛀蟲還會從補好的銀塊旁蛀進去。蛀了又補,補了又蛀,有一天醫生會搖頭咂嘴、彷彿比病人還頭大地說:「情況不妙喔!蛀得很深,應該已蛀到牙神經了,應該要做根管治療,不過我先幫你把蛀掉的地方清一清、把洞補起來觀察看看,如果還是會痛就要做根管治療。」這時我一定會忙不迭地說好,絕不會建議一勞永逸、乾脆就把牙神經抽了算,因為根管治療一做下去,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連醫生都嫌麻煩呢!然而這就好比口腔內裝了個不定時炸彈,運氣好的話,可以撐好幾年都相安無事;運氣不好,沒幾天就痛得吃睡不得,只好再到醫院報到了。 牙齒痛到令人想把它連根拔起的時候,通常就是要做根管治療的時候了。到了這個地步,儘管知道根管治療多麼費時傷神,醫生說要做,我也會迫不及待地點頭,一心希望那根作怪的神經立刻被抽掉了事;抽神經的時候,有時醫生並未上麻藥,因為他認為牙神經已經壞死,應該不會太痛,除非遇到耐痛力較低的病人;所以根據我的經驗,還是不要太逞強,坦白地表現出怕痛的樣子,雖然麻醉針「一針見血」地打在神經上時常痛得令人下巴差點脫臼,但幾秒鐘後麻藥生效,就可以躺著休息了。抽神經的方式有兩種,一是用一根小鑽頭往牙洞裡一直鑽、一直戳,把牙髓都抽掉,有時抽出的神經還鮮紅的、活跳跳地會動呢!有時是用燒紅的鉗子,「滋──」一聲把神經燒死拿出來,這樣抽出的神經想當然耳,就是燒焦的、軟趴趴的,動也不動。 但是「根管治療」並不是用幾分鐘把牙神經抽掉就沒事了,還有一段漫長的路要走呢!牙神經的抽除(更正確的說是拔除牙髓,牙髓的裡面充滿了神經、血管和淋巴管,總稱牙髓)也未必順利,牙髓退化而死亡後,整個髓腔及根尖孔會逐漸變小,甚至扭曲變形;不久前我的一顆臼齒就因為拖得太久,牙神經都歪掉了,增加了牙醫抽牙髓的困難;抽完回家以後患部腫脹、比沒治療時還痛;第二天再看醫生,原來是有一部分牙髓未清乾淨;再清一次,回家後還是痛,冰敷、吃止痛藥,折騰了幾天再復診時,竟又發現還有一點牙髓沒抽掉。如此反覆觀察、回診了好幾次,花了三個禮拜才完成根管治療的第一個手續;抽神經,而且治療期間大痛小痛不斷,真令我差點後悔早知道就不去治了呢! 抽神經的副作用都平息後,醫生就會拿出幾根燒紅的針,從牙洞刷進去,叫做「根管充填」。然後,醫生會把牙洞補起來,要我們回家觀察一、兩個禮拜。運氣好的話,就順利進入下一個步驟──裝牙套;運氣不好,牙齦又紅腫熱痛了起來,有時痛得人半夜掛急診;吃止痛藥、冰敷::又不知要折騰到那年那月。 裝牙套也不是說的那麼簡單。首先,要把那顆飽經風霜的牙齒磨小一圈,直到能合適地把牙套裝上。試裝的時候,往往無法一次OK,這裡還要磨小一點、那裡還要磨低一點,把牙套套上又拔下好幾回,弄得牙齦都流血了;如果一天完工那還算好,記得在我國中的時候,三顆門齒做牙套,由於做得太大,只好重做,重做期間,醫生借我一個又黃又舊的牙套暫用,唉!門齒可是一個人的「門面」耶!尤其對女孩子來說,何只是「破相」,簡直是「毀容」;不過,那時候只顧著聯考、模擬考、補習,好像也不那麼介意「面子問題」,回想起來,真是一段青澀的歲月呀! (上)
-
認識你是一件浪漫的END
我喜歡熊天平,他的歌我都熟悉,但他長相,沒有具體印象。 我喜歡你,你的聲音何時何地我都認得,但你長相,實在遺忘。相簿裡的你是尚未認識你之前還在唸專科的二吋人頭照,青澀瘦弱模樣似乎就和路人甲乙丙沒什麼兩樣。你並不愛拍照,尤其退伍發胖之後更甚忌諱。我說過我不喜歡你瘦瘦的樣子,總覺得男生瘦了就沒有扮相了,但你說你朋友戲笑你退伍後是隻小白豬,現在是頭大白熊,再過不久,就會是座富士山了。 我聽著聽著噗嗤笑了出來,你身邊能擁有那麼寶氣那麼逗趣的朋友,是你該珍貴的福份啊!後來,你好似非得要一下子把身邊朋友的新奇事通通挖出來分享似的,淘淘不絕的起勁著往下講。 你說你有一個很年輕的朋友,總愛唱些古年代的歌,每當大夥悠悠聊起傷心往事時,他就會在一旁唱起歌仔戲中苦旦角的哭調。而當大夥沉沉聊著現實功利主義時,他唱的是民謠乞丐歌。或者當大夥悶悶聊著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他就會改唱梁祝黃梅調。他唱的模樣很舞台劇手法,總經常惹得眾人們哈哈大笑,而無法再繼續浸濡自怨自艾的憂愁氣氛裡。然後你學著他的唱腔與表情演唱給我聽,我還來不及等你唱夠,就已經哈哈笑得彎了腰了。熊天平有一首與許茹芸合唱的「你的眼睛」:「::::::.愛是絕境,幸福的人不遠行,斷了春去秋來苦苦追尋,寧願和你飄忽不定::::::.」::::::.突然覺得你這個朋友,很符合這首歌裡的這幾句詞。 你還說你有一位不多話的朋友,你說他並不是不喜歡說話,只是他認為能夠擁有朋友是一件很浪漫的END,這種END是不須要太多言語的。你說你這個朋友是個紅樓迷,他最常掛在嘴上的一句話是:如果此生能遇到一個願意同我暢談紅樓戲碼的人,我便願意化為那落花,埋葬在林黛玉的紅瀟相對有誰憐當中。::::::可是,當你有一天興緻勃勃與他促膝長談花謝花飛飛滿天時,他卻說著說著就恨不得自己立刻一朝春景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因為你把寶玉、黛玉、寶釵這三個名字都給混淆了,氣得他好一陣子不再跟你講話。::::::「能夠擁有朋友是一件很浪漫的END」,那麼,他怎會是真的在和你賭氣而不再說話了呢?我看過幾本關於紅樓夢的書,可以細細為你解釋那書中眾多人物的身份與彼此相互的關聯,那麼下回你與他碰面了,就可以真正花謝花飛飛滿天啦。 你還有個在科學園區工作的朋友,據說在他父親眼中所看到的這個兒子,縱使內在如何超卓也比不上外在不夠帥氣來令他老人家耿耿於懷,所以他父親一心一意要拆散與他同在科學園區工作的女友,理由是他女友長像不夠美若天仙。他父親嫌自己兒子已長得醜,若老婆不挑個超級大美女來均衡一下,那麼將來若再生下了醜孫子,那麼他怎有臉帶孫子出門散步呢。所以,他父親總很熱心慫恿兒子帶女友上台北玩,因為他非常自願擔任司機,好以載他們去拜呂洞賓廟::::::。你說你這個朋友很幽默很樂觀,大夥兒都很喜歡與他相處,而且他還是你們當中最具異性崇拜愛慕的人呢! 很高興你周遭的朋友都是真誠相對,並且不是以貌取人的人。我想,是因為物與類聚才使你能與這一群如此可愛的朋友湊成一塊兒。而也因為你的緣故,才讓我有如此榮幸分享了你們為生活注入樂趣的點點滴滴。 末了,你說你有個每年都記得送你生日禮物的朋友,你說他在你今年生日時,神秘兮兮遞了一包說是他親手製做的東西送給你,你充滿期待興致勃勃的打開來一看,裡頭竟是用過期雜誌摺成的三百六十五個垃圾袋。你說你朋友記不住摺紙鶴方法也弄不懂摺愛心步驟,所以就摺了可以讓你一天使用一個的彩色垃圾袋,要讓你每天都把不好的心情全往紙袋裡頭丟,然後留在身上的,就可以只剩下開朗笑容了。 我聽著聽著眼眶就不爭氣紅了起來了,你能被那麼多關心你體貼你的朋友包圍著,我竟感動得而吃醋落淚了。我喜歡你,也喜歡你身邊的朋友,雖然我並不認識他們的長相,但他們帶給你的貼心與喜悅,與你所帶給我的一切甜蜜與誠懇,感觸是一樣的啊!熊天平的「愛情多惱河」是你介紹讓我聽的。你說你和他一樣長相都不是耀眼,言詞也不擅表達,但對待情人的心,卻是一樣真實清徹的,我笑你怎認識得出熊天平的心啊,你說他把心都寫入這張專輯了,只要多聽它一遍,就能多一些了解了。 所以我多聽了好幾遍,聽出了他的真心,也聽出了你的心;所以我喜歡上熊天平,我已經把他的歌都聽熟悉了;所以至今我依然喜歡你,你的聲音一直到現在我都還記得,但你長相,真的遺忘。 你不愛照相的,可是發生事情的那天上午我們卻在西門町卻照了好幾組大頭貼;那是你心血來潮要鬧著玩用的,所以跳出來的貼紙二個人的模樣都很不正經,都是擠眉弄眼、騷首弄姿的怪模樣。 如果,你早知道那些大頭貼將會是你留給我唯一的具體影像,那麼,你會正正經經的擺好姿勢嗎?凝視著被你偷偷放進我皮夾的你的專科大頭照,感覺上那個你,好遙遠、好陌生。 在你的告別式上終於見到你那群朋友。他們也的確如你所描述的那個樣子讓人感到很窩心。 很高興認識你,真的。
-
動情
三十五歲,才遇上一個喜歡的男人。 她覺得這種心情好奇怪,像初戀似的,下班後,獨自步行到公車站,一路上只覺得興奮難耐,卻又有一點焦慮,怕沒遇見他。 不是像愛情小說裡描寫的一樣嗎?在殷切的期待中蘊藏了不可預期的恐懼,患得患失。 這真是一種煎熬,兩個月來精神很恍惚,工作上經常會出現小紕漏,同事們似乎都看出來了,幾個相熟的都向她打聽過,而她總是搖頭、微笑,不然該怎麼說呢?說是因為愛上一個男人嗎?她不禁靦腆,已經是三十五歲的女人了,怎麼可以把這些話說出口。 每一天,她在枯燥的工作中等待下班,其實心裡並不奢求,只是想跟他見面,談幾句瑣碎的客套話,然後一起擠到公車廂裡;站在他的身旁,嗅著他身上的汗酸味。 他比她早兩個站下車,每次看他下了公車,總會習慣性地在路上伸了個懶腰,而公車便緩緩開走了,她留在車廂中,反覆回味著當天和他講過的幾句話,或是他說話時的一些小動作,心裡既欣喜,又悵惘。 喜歡一個人,大概不是什麼罪行吧?雖然她已經三十五歲了,不再是織夢的年齡,可是緣份就是這麼奇妙的東西,大家同搭一班車已經好幾年了,卻要等到一個下雨的傍晚,當他遞過來一把雨傘的時候,緣份才真正發生作用。 她還記得那是一把淺藍色黃圓點的摺傘,很秀氣,是誰的呢?女朋友嗎?她在翌日把雨傘還給他的時候,捉狹地問。 不是啦,家裡的小妹把這傘塞進我的公文袋,真巧,不是嗎?他笑著說,兩排整齊潔白的牙齒看來明亮極了,怎麼以前沒發覺呢? 也許生活太枯燥了,才會如此輕易喜歡上一個人,當她發覺自己對他的感情時,原來已像個黃毛丫頭似的一頭栽了進去,不可自拔。 有一天下班,下了一整天的細雨仍未歇止,她又忘了帶雨傘,只好咬緊下唇朝雨中跑去,到了車站時,身子已濕了大半,她四處張望,居然不見他那熟悉的身影。 那樣等了大約十分鐘,雨水從額頭上的髮綹滑落她的臉頰,她覺得這感覺真像流淚。 那天她一直悶悶不樂,回家後洗了一個熱水澡,心裡仍緊緊地惦念著他,怎麼了,沒上班嗎?為什麼昨天沒聽他提起呢?想了很久,她才霍地想起他原來是不需要向她交代什麼的,不過只是萍水相逢。 第二天再遇見他,她刻意不提,對方也不疑有他,依然有一搭沒一搭地跟她閒聊,她那不為人知的悲傷很快便消散了,仍然平靜地聽他說著許多生活上的瑣事,她想,別人會怎樣看待他倆的關係呢?像戀人?像夫妻?啊,她此刻頷首微笑的神情像不像一個賢慧溫柔的妻子? 為什麼要到三十五了,才遇上一個喜歡的男人呢?最近她常常會突兀地想起這問題,尤其是在見不到他的星期天,或是其他公共假期,她總會在這些鬱悶日子裡忍不住胡思亂想。 就像今天,她呆坐在早餐的餐桌前,看著一對兒女在對面嬉鬧,而他們的父親冷靜地坐在一旁翻看報紙上的財經消息,她突然又記起自己已經三十五歲了。 三十五歲,人生中很多事物都已成了定局,她喝下一口咖啡,才發覺還未加糖。
-
《浯洲拾遺》─發現黃氏招娘雄獅堡
浯江溪口亙古以來,總在變與不變中,日夜運行,寒來暑往,溪口與海口交會處,聳立左岸的雄獅堡廿世紀末,彩繪了許許多多的動畫、具象!印象!抽象!意象!不確定吧! (堡岸邊) 秦時月 始皇 建造了萬里長城 姜女夜泣 萬杞良鐵的稱鉈石的心 數千年來 仍然屹立不搖 國共戰爭中 招娘勒石!明清墓碑! 蚵石!橋石! 疊砌成雄獅堡 沒有人吶喊! 沒有人怨嘆! 因為仙洲是花崗岩打造的 甘藷藤編織成鐵絲網 槍林彈雨潤濕了大地 旱田裡 長滿了碩大甜美的地瓜(地雷) 是豐收的季節 胡璉將軍 在寶月庵旁 建造九龍酒廠 地瓜(地雷)成了 釀造金門高粱的原料 招娘及明清親友們 換穿迷彩裝 抿著嘴 中國! 萬里長城名揚天下 金門! 雄獅堡壘舉世無雙 ※奇蹟 雄獅堡 以墓碑群石!同安橋石! 勒石!蚵石! 疊造的特色 堪列世界史蹟遺產 呼籲著! (沙灘上) 畫布 退潮後細沙編織的 潔白純淨 顏料 汗水調融的 雙腿彩繪著大地 直到足跡印滿心頭 獅吼驚動了朝陽 鐵臉當皮鞭 微笑是獎賞 強!弱!次強!弱 快!加快!更快!放鬆! 心脈的鐘聲響起 這是生命樂章的一小節 沒有裁判 對空監視哨的衛兵端著槍 沒有跑道 軌條砦劃一圈弧 沒有觀眾 木麻黃遍佈岸邊 沒有掌聲 風聲!潮聲!候鳥聲! 總伴隨著 初一十五的潮汐是競賽時間表 各就各位!預備! 突然! 紅樹林裡的招潮蟹 誤闖跑道 招娘及朋友們 穿著迷彩服 躲在 同安橋石建造的看台下 偷笑! ※對不起 這幅畫是不賣的 因為金烈水道的浪花 已訂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