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春寒行不難
不為春天催淚,只因為久違的凜冽才剛離別,傍晚的鞭炮聲落下,一陣鑼鼓喧闐後,酒足飯飽的我,默默地與暮色同行。 從暮色到黃昏,目送滿地堆積,未曾捨得的昨日黃花,明朝應該已隨風吹,化做了款款春泥,在雨後新晨,迎著初春的冬雨,與冷冷的黑夜星子,互擁,繾綣。 沿著濱海大道,鹹鹹的海水味,隨著潮汐而至,此刻的風,逆流但堅忍,我壓低帽沿,一點兒也不畏懼……從麒麟山刮來的風,帶霜如刀,海的風,風的海,在漫漫的風吹沙裡,不停的打圈圈,一圈一圈的,飄向八荒九垓,也漂向千里江河。 走過南山頭,我看見遲歸的候鳥,形單影隻,像極了中年返鄉的我們;來到沙溪堡,湍急的海流,千百年不變,站上瞭望台,遠方的大輪正從眼前駛過,應該是要趕在黑夜之前入港,一如我們年關前回家;才到貴山,暮已低垂,我正好和廈門的七彩霓虹,一起迎接夜生活的到來。 這一路,是有微微春意,卻未到花開時候,樹梢尖上,還看不出有露頭的新芽,腳底的小草,在寒風中始終昂揚,以一脈不變的翠綠,和乍暖還寒的季節,辭舊歲、迎新年,縱然是北風刺骨的天,它的心依然熾熱,伸展的姿態,彷彿要跟春天比賽,看是誰比較搖擺。 不管走到哪裡,路,總有盡頭,四季,如晝夜交替,只有無盡的力量,方能不捨紅塵,無愧如來,傲然的與身後的黃昏、晚霞和霓虹,翩然起舞,在海洋之濱,在國境之西。
-
勇敢的長者
楊誠殊是楊金通老師的爸爸,是壓玉心目中最尊敬的公公,他老人家排行第二,大哥楊誠都早年過世;三弟楊長壽遠赴印尼;四弟楊水車則是遠去新加坡謀生。 他老人家育有三子三女,大姊楊選治,嫁到沙美陳榮燦夫家;大哥楊夏火在一九四七年遠赴新加坡謀生,並在新加坡成家立業;二姊楊來鶴嫁到山西村李仁興夫家,三姊楊明黎則是嫁給沙美張成炳夫家;二哥楊金櫃娶陽翟女兒陳良淑。 他老人家是個木訥老實的農家子弟,每天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生活非常有規律。一輩子都是任勞任怨的守著自己的家園,從沒離開過金門。 這一次,台灣獅子會舉辦一項活動,「阿公阿婆遊台灣」就是招待金門的阿公阿婆們去臺灣遊玩,它強調的重要條件是從沒出過門的老人家,到臺灣遊玩。 「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幫爸爸爭取看看!」壓玉興匆匆的說。 「很難啊!一個村子才只有一個名額。」金通面有難色。 「試試看嘛!」壓玉好希望爸爸有機會出去台灣玩一玩。 果然「皇天不負苦心人」,爸爸終於幸運的得到這個機會,我們都好高興。 我們趕緊幫爸爸準備行李,帶爸爸去買新皮鞋,當爸爸第一次穿上新皮鞋,那開心的表情,跟小孩子似的。 誠殊爸爸長這麼大,還是第一次出遠門,心情格外的高興。誠殊爸爸真是一個好爸爸,終日為子女操勞,守著田地,守著家園,一輩子辛辛苦苦的工作,從沒有自己的玩樂,這次很難得的機會,能夠去台灣開開眼界,見識外面的世界,爸爸的心裡自然是興奮的,平常不茍言笑的爸爸,也難得的露出了笑容。 但是沒想到,就在要出發去台灣的前幾天,爸爸突然發生了緊急的狀況,一下子,把大家給急壞了。 原來是爸爸在吃飯的時候,一粒小魚丸卡在喉嚨,不上不下的,大家試著要爸爸用力吐出來,努力了半天,也沒效果。 壓玉忽然想到遠在台灣的姐夫何之宜,他是國防醫學院畢業的牙科醫生,他的好朋友楊天農大夫,目前正在金門尚義醫院服務,也許可以幫得上忙。 「我們明天去醫院看看,好不好?」壓玉提出意見說。 「好!我明天請假,陪著爸爸一塊去。」二哥金櫃贊成的說。 第二天,我們陪著爸爸,到達尚義醫院。 見到姐夫的好朋友楊天農大夫,他很熱心的幫忙,把爸爸仔細的檢查,拿著手電筒,照了半天,但是一無所獲。 楊大夫只好先開個化痰水,讓爸爸喝看看。 然而這個法子,根本無效,因為喉嚨卡住東西,連一滴水也吞不下去,才喝一口,就又吐了出來。 看到爸爸這個情形,大家著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真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就在大家茫無頭緒的時候,突然聽到爸爸的聲音,大喊著說。 「下去了!下去了!」聽到這個聲音,可把大家樂得什麼似的。 「爸爸!您喝水看看。」金櫃二哥趕緊倒了一杯水來。 看到那杯水,緩緩的流進爸爸的嘴裡,嚥下喉嚨,沒有吐出來,大家心上的大石頭,總算落了下來。 「爸!還好!沒事啦!」我們慶幸爸爸的問題,總算解決了,大家終於鬆了一口氣。 「爸!這下您可以安心,放心地去臺灣玩啦!」大家開心的逗著爸爸。 「楊大夫!真是謝謝您啊!」我們都感謝楊大夫的熱忱協助。 「那裡!我也沒幫上什麼忙。」楊大夫客氣的說。 爸爸終於如願以償,實現了去臺灣遊玩的心願。 這對一個從未出過門的老人家來說,意義是很深遠的,因為這樣的旅遊,對爸爸而言,是他這一輩子從不曾有過的,這是一種難得的經驗。 爸爸節儉持家,從來都不曾為自己著想,這趟旅遊,是他老人家這輩子,唯一的一次,也是他人生當中,最後的一次。 有時候,沒有下一次,沒有機會重來,沒有暫停繼續;有時候,錯過了現在,就永遠永遠的沒機會了。 人在的時候,以為來日方長,甚麼都有機會,其實人生是減法,見一面,少一面。 生命,每個人只有一次,或長或短;生活,每個人都在繼續,或悲或歡;人生,每個人都在旅途,或起或伏。 你在世上的這一生快樂嗎? 你在世上這一生,有沒有幫助別人,找到快樂? 當誠殊爸爸的喉嚨,卡住東西的時候,我們就發覺爸爸的情況不太對勁,心裡有一種不祥的感覺,但是眼前大家先把這個謎團,放在心底,一切等爸爸去台灣遊玩回來之後,再說吧! 當行程決定後,壓玉趕緊寫信,告訴臺灣的家人,公公這次難得去臺灣,大家一定要找個機會見面。 健威爸爸和媽媽接到信,立刻去台北教師會館探望公公,倆邊親家見了面,特別的高興。 親家互相之間言語不通,一個是湖南騾子,一個是金門地瓜,芋頭和甘藷在一起可有趣啦!只有傻笑,所有的千言萬語,都在緊緊握著的雙手中,感受到了,他們都是忠厚老實的性情中人,對子女都同樣的,有著深厚的感情,一個眼神、一個微笑,就代表了一切。 「哇!您真好啊!臺灣還有親家來看您啊!真好!真好!」一起來遊玩的金門阿公阿婆們,都帶著羨慕的眼光說著。 兩個爸爸笑得合不攏嘴,這真是他們最開心的時刻了。 雖然這次的旅遊,只有短短的四天行程,但是它給了金門的爸爸最美好的回憶。 這其中還穿插有一段很感人的小故事,當時我們一直不明白,台灣的健威爸爸,跟壓玉提及說誠殊爸爸想買燈籠。 「買燈籠?買燈籠做甚麼?」壓玉一臉的困惑。 「大概是想買給小孫子玩吧!」健威爸爸試著解釋。 事實上,誠殊爸爸想買的燈籠,並不是小孩子玩的小燈籠,是掛在大廳堂上的「新娘燈」,我們台灣親人不知道金門的習俗,誠殊爸爸想趁這次台灣行的機會,替我們彌補,只是我們沒有明白他老人家的心意,事情也就不了了之。 到後來了解之後,才感受到誠殊爸爸的用心良苦,可惜我們始終沒有意會到,還誤會了他老人家的心意,最後台灣的爸爸沒有買成燈籠,以為只是買給小孫子玩的玩具,就買了個波浪鼓,兩位老人家交談,真是雞同鴨講,講了半天,仍然是一頭霧水,最後還是讓誠殊爸爸他老人家失望了。 阿公阿婆遊台灣的活動,真的辦得很有意義,舉辦這項活動的獅子會很用心,讓這群生長在金門土地上,卻從沒有出過遠門的老人家,能夠在人生已經走到盡頭之前,有這麼一段美好的時光,到台灣遊玩,留下難忘的美麗回憶,真的太讓人感動。 帶著愉快的心情,回到金門的家之後,我們帶誠殊爸爸去醫院檢查,終於證實了病情,當爸爸獲知自己得了「食道癌」的時候,他老人家的表情很平靜,沒有一點抱怨,很勇敢的接受這個殘酷的事實。 他老人家對生命的看待,是那麼的平和自然,不由得讓人打從內心,深深的敬佩他的豁達。 在生命最後的一年日子裡,讓爸爸最開心的事,就是跟我們敘述,這次臺灣旅遊的點點滴滴,每當病痛來襲,老人家提及去臺灣遊玩的趣事,總是笑得很開心,忘卻了疼痛。 想到這裡,深深體會到,能給父母快樂的時光,真的要好好把握啊! 這一年是民國六十七年,因為誠殊爸爸無法吞嚥食物,孝順的金通把食物用果汁機攪碎,另外還學會打針的技巧,親自用打補針的方法,來維持爸爸的體力。 這時候,台灣的月英媽媽和壁貞姐姐帶著兩個小孩,來金門探望關心。 公公雖然身體虛弱,但是他還是努力撐著身子,陪著台灣的親家到金門四處走走。 這一次,我們踏遍了金門許多的名勝古蹟,在優美的風景區裡,留下了歡樂的足跡,為了珍惜這相聚的時光,壓玉特別買了相機,拍了很多相片。 人生的許多機會,往往是一閃即逝,如果沒有留下痕跡,待時間過去了之後,就再也追不回來了。 歡樂的時刻,過去得很快,從相片裡,可以重溫美麗的回憶,生命中過往的點點滴滴,真是最美好的感受啊!
-
七月的聯想
七月的風溫暖,催開了夏日的花。一大早,我在萬華國中的花圃,遇見幸運草。 那是新生性向測驗的一天,早晨陰霾的天空,讓傳遞雨水氣息的風,撲面而來。徐徐微風吹起的那瞬間,我和老公都以為會有一場雨,飄墜在今天的早晨。然而,雨終究沒下。烏雲密布得只是帶來涼意。沿著舒適的氣味,我來到校園的中庭前,那裡有個小型空間,幾個萬中學長學姊站著或坐著,以弦樂器拉響寧靜的空氣,他們是弦樂團的成員嗎?聆聽悠揚的旋律,欣賞熟練的動作,彼此是那麼樣的合作無間啊!他們,儼然就是一個默契十足的團體。 孩子們先在中庭集合,等待學長學姊們舉起代表班級的數字牌後,找到屬於自己的班級,再到數字牌前排隊,便完成臨時編班的報到程序。衣著五彩繽紛的家長們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大家在校方的安排下集合成隊伍,準備前往會議室參加家長說明會。隊伍分A和B兩組,浩浩蕩蕩的隊伍壯觀,象徵著,孩子是放不下的心頭肉。 真的不一樣了,屬於自己的年代,我那時國中的報到,父親母親不會跟在身邊,既然如此,校方自然而然也就無須舉辦家長說明會。 歲月在眼前流逝,光陰匆匆,所以人家才會都說往事雲煙。往事如雲煙啊,匆匆掠過,掠過的心頭,有沒有誰深藏了留不住的秘密?也許,時間本來就從不曾能留住什麼,所以我才會用童年離開的足跡,一步一腳印的往未知走去,緩緩地,不疾不徐也從容不迫,終於,抵達了明日世界。中年的我佇立在花圃旁看花、看草、看花草,也看著,一所學校的老去。 新生在教室裡進行測驗,家長兩組分開來,好方便錯開會議室使用的時間。A組先參加說明會,B組則在休息區等待,新生與家長各司其職,在自己的軌道上運作。人有三急,我的其中一急是出外靠公廁便能解決,今日也一樣,我先去洗手間解決問題,再去會議室報到參與。會議室是不大不小的空間,裡面人山人海,我逛了一圈,確定沒有位置可坐也無路可站之後,我走出會議室。與其人擠人,我寧可來到廣大的草地或操場,看一朵花的開開合合,卻也因為這個做法,讓我延遲了兒子制服套量的時刻。抵達二樓套量區,班級已經完成得差不多了,幸虧我還算有點自覺,只是耽擱不久。付完錢;量身完畢;領取長褲短褲「衣服需要繡學號,於是學校會在八月二十五日再發放制服」;走到出口購買書包,就這樣,一切流程圓滿結束。 即使延遲幸好也安全過關。 事情彷彿回到剛開始的原點,套量制服後,兒子去班級繼續下一個測驗;我回到一樓,賞花。 人生有很多的感覺是這樣啊!明明是相同的一件事,卻必須進入輪迴的漩渦,造成意料之外的結果,就像早晨陰霾的天空,掛上太陽後便陽光普照得一滴雨也沒下一樣,靠近中午的十點過後,陽光收束,烏雲又密佈了。陰天;晴日;陰天;晴日,這不正是一種天氣的輪迴嗎?可是,它卻讓我和老公達到了以為不會下雨的聯想。 又放晴了!我在天氣的轉變中,看一朵朵花的開開合合,感受晴日裡陽光的溫暖與風景的明媚。 七月的風溫暖,催開了夏日的花。一朵一朵的花微香,我在萬中的青草地上,看它向著天空生長,而我心中忍不住想著,今日,可以像遇見幸運草一樣的幸運一整天嗎?
-
漸凍
簡棟原本是一位反應敏捷的人,也有豐沛的創造力;但周遭人們喜歡替他出一些與他想法不同的主意,或者自認為在糾正他,而且同一件事情有完全不同的建議,令堪稱忠厚老實的他手足無措!他們之中,大部分人們都是藉此來表示自己很強,或紓解壓力,也都有見獵心喜的興奮感。 每發生一次那樣的情形,簡棟的腦袋裡就產生一場風暴,使他因為無所適從而不知所措!那些愛出主意的旁人們因此而日愈活絡;但簡棟的天分和能力卻正好反向發展,日漸被凍結得厲害!現在他已經難以動彈,像隻完全被馴服的獵物,也像個病情嚴重的漸凍人一樣。
-
爭妍競豔賞花趣
夏日,白天的時光顯得特別漫長;直到下午六點多鐘,一輪紅日才剛要向山邊滾落!但見西方的天壁上,塗抹著一片片橙紅色晚霞,絢麗奪目,色彩鮮明,像極了熊熊燃燒的火焰,蔚為奇觀! 這時候,我騎車在河堤邊的道路上,優哉游哉地徜徉在大自然的懷抱裡,讓心靈放浪於形骸之外,讓視線馳騁於山水之間,享受看花賞景的逸趣! 極目望去,遠眺山上綠樹蓊鬱蒼翠,近觀農家圍籬上的薔薇隨風搖曳,此情此景,不禁讓我聯想起唐‧高駢的山亭夏日詩境:「綠樹陰濃夏日長,樓台倒影入池塘。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 當我繼續騎向望龍埤的路上,猛不防道路旁,幾簇紅毛莧映入眼簾,別開生面的紅色花冠,讓人嘖嘖稱奇,禁不住下車觀看! 但見紅毛莧,整朵花序係由無數的鮮紅色小花所組成,毛絨絨的外觀,看起來就像「狗尾巴」一樣,外形特殊別緻,有如「狗尾草」一般;又因長得長長的很像貓咪的尾巴,因此又稱為貓尾。花期極長,春至秋季均能開花,夏季最盛。 再往前騎,望見一戶民宿門前盆栽裡的粉紅色繡球花盛開,花瓣的形狀就好像是由裝飾花組成一般,極為賞心悅目!據悉繡球花花色有:白色、粉紅色、藍色和淡紫色。 經過一處果園時,望見道路旁一大片軟枝黃蟬,綻放著喇叭狀的金黃色花朵,彷彿在吹奏著生命的樂章,讓人精神為之一振! 如眾所周知,軟枝黃蟬四至十二月間開花,花蕾的形狀和顏色均如即將羽化之蟬蛹,花色鮮黃,故名「軟枝黃蟬」。 當我經過庄腳所在後,不多時,不經意看到圍牆外從繁茂的枝葉叢中伸出像蔥根似的白色苞片,盛開著數朵鮮艷奪目的紫色花瓣,內帶金黃花心,紫花青蒂壓枝繁,猶如東方晨曦初現時的片片紫雲,也不禁讓人遐想起「金似衣裳玉似身,眼如秋水鬢如雲。」的絕色佳人。此花乍看來像蒂牡丹,後來繼而一想,蒂牡丹沒有藍得那麼鮮豔,也沒有像蔥根的白色苞片,花冠也不是漏斗形,這才決定下車看個仔細。 只見這花朵藍得出奇,就像整罐藍色塗料倒在花瓣上一般,株高約一至二公尺,條枝呈赤褐色。葉呈波狀細淺齒緣。我這才看出來它是在植物圖鑑上看到的立鶴花。看它在晚風中迎風招展的模樣,好像在為能與認識它名字的人相逢夕陽下,而歡欣雀躍呢! 悠遊歸來,頓感心曠神怡,撰詩一首,以記其趣:「盛夏日炎天氣熱,無風靜室若蒸鍋。念頭轉換遊郊外,便見景幽心境歌!」
-
「與神鬼交鋒」後讓我告訴你世上真有鬼神乎
有山就有水,有神就有鬼,鬼神之說科技提不出印證,故而認為世上有鬼與堅持無神論者,都提不出標準答案證明,致而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兩者概無是非對錯。 若遇此問,我會說七成可能有、三成好像沒有。若有鬼神,鬼未必惡,神未必善,鬼界有好鬼,神界有邪神,君不見「社會事件啟示錄」,好心通常沒好報,虔誠信仰反易出意外,真所謂好人不長壽,禍害千萬年!不過此文非是勸人為惡,終究因果報應不爽也。 僅舉「千真萬確」近例,它是我「與神鬼交鋒」整理的個人感應,這世上「確有」鬼神存在,陰陽殊途共用空間,祂們絕非無所不能,也沒佛法無邊這回事,甚至平凡到不行,鬼神也會跌倒相撞,其間關係如同凡間官民,而人做得到的,靈界未必做得到,靈界做得到的,人更多做不到。 說來有人會笑我吹噓,近期某幾次地牛翻身與敝人許願有關,且聽娓娓道來:四月九日家母驟逝,無法接受事實亦無法原諒蒼天安排,母親節尤觸景傷情,大清早躺床上「昭告」天地,若媽媽今天不還陽,將開罵神明,魂兮歸來勉強接受,該晚十一點多,哥哥關電視再關客廳燈欲上樓就寢,隔房爸媽主臥室壁燈忽地同步亮起,約莫半分鐘方熄,插座式燈泡開關須用力按,家父從不說謊,他描述小燈自開自關靈異猶起疙瘩,吾則竊喜「媽媽靈魂回家了」。 往鹿港76號快速道路上,忍不住咒罵黑白無常「俗仔」,嗆祂倆「有種」顯像或晚上現身來會,或者來點狀況示意,不誇張,馬上一台小黃沒打方向燈變換車道竄過來,第一時間沒想到怪罪計程車,只偷笑鬼玩真的喔,生氣連罵兩聲「俗仔」,前車居然無預警踩煞差點追撞,又加碼連罵三聲「俗仔」,此時小黃司機「退駕」般加速駛下交流道。當晚黑白無常入夢感嘆沒碰過這般個性倔強的,敢罵勾魂使者及牛頭馬面雜碎、孬種難聽髒話,也只這一家,祂奉命勾魂無權做主,挨罵頗覺無奈,低頭坦承除了嚇嚇人「也不能對你怎樣」,「你們」利用我午后外出空檔抓人,就是欠罵。 列印玉皇大帝神像,得寸進尺磕頭求降旨讓媽復活,並問真有鬼神否?若有,晚上託夢指示;若無,被罵怨不得人。晚間更改許願內容,希望來個自然現象較具說服力,若有鬼神請天亮前來個地震,且設定條件「不大不小讓我感覺得到、夜晚別搖太久、震央在中部但不能彰化」,面向牆壁側睡,午夜3時34分身體被搖正,搖醒就停,竊笑「果然世上有神」,心裡仍罵就算有也沒一好東西,轉身再睡隨即被「無形」壓身及拉被(純錯覺其實夏天沒蓋被),觸感真實拉力兇猛,不甘示弱出拳回擊且大力扯回被子,就這樣僵持一分多鐘「漫長時間」,後靠爾來罵最兇的菩薩佛號始解,有事鍾無豔,無事夏迎春,些許掉漆。 清晨五點醒來,擬開電腦確認地震又嫌麻煩,轉開收音機,電台開場即說:「昨晚也是剛剛而已,有個地震不大不小,4.6級淺層有感中震,震央在南投竹山鎮。」天呀!跟我預設完全吻合,播音員口吻也像極天神代言人,這是5月29日發生的事。但我還是照三餐罵神鬼「死沒良心的」,從玉帝罵到佛祖、菩薩、閻王、鬼差,母親「這樣子告別方式」實在氣憤! 隔日蹲馬桶兼盥洗,愈想愈氣又飆髒話,忽想剛上網瞄到「天庭管不到地府」網頁,乃許第二願,若母親的死老天揹黑鍋,白天再搖個不大不久的震吧,返電腦桌未久,椅子竟抖動,問妻女是否正在地震,答案肯定,餐桌左右晃那盞吊燈「地震儀」敏感不騙人,螢幕跑馬燈出現震央高雄的4級震即時新聞,神明在「澄清」生死簿與其無關嗎? 事情尚有續集。不聽片面之詞致冤屈天地某方,三度許願若地府揹黑鍋也讓地牛運動一下,當晚卻無動靜,夢境則有「地府人士」前來「申訴」鬼無法控制地震,天神才有此能耐,單罵祂們不公平,問祂莫非神明也說謊,卻似怕被怪罪難言之隱,乃恢復鬼神通罵,能註死卻無能讓死者重生,就是「無三小路用傢伙」。 原本篤信媽祖神蹟,因母親的走也不想拜了,晚間新聞播報大甲鎮瀾宮媽祖啟程遶境畫面,心想管他的不信這套了,豈料媽祖娘娘好似感應到且反應激烈,向來身體健康忽然渾身不對勁,但又說不上來那裡不對,家中開始怪事連篇,女兒莫名其妙食物中毒,晚上要回公司的,看醫生而延至早上趕打卡,默念「若媽祖不爽何不晚上也搖一下」,凌晨四點尿急上廁所,「提醒」媽祖婆我的晚上是指早上五點前喔,不意剛躺下,4時19分床突搖晃很大,是6級震呢!好奇問媽祖幹嘛當真如此耍脾氣乎? 載小女上班順道回鄉下老家,九十高齡老爸埋怨我家電話一直「通話中」,還講了他四點多睡醒剛巧大地震的事,我笑了笑「這地震跟我有牽連信不信」,回家果真話機能發不能收,申報檢修電信局線路沒故障,查不出所以然,仍是堅持不向媽祖賠罪認錯,中午炒菜還嗆能讓我燙到不成,明明很注意不被油噴,還是被熱鍋燙手,痛到冰敷降溫仍痛,著實邪門!不信邪續嗆看祂如何,接下來撥皮蛋又被蛋殼刺傷手指,簡直「禍不單行」! 傳簡訊詢問女兒狀況,吃藥後居然瀉吐更嚴重,老婆也湊熱鬧似的腰痛復健,媽祖不高興大可「衝著我來」毋殃及家人,祂偏叛逆攻你弱點,確是敢保佑敢懲罰有個性,只好默認「確實靈驗」,說也奇怪,此念頭一閃,電腦呈現電話障礙原因及處理方法,很快恢復正常,女兒無巧不巧也回報身體好多了。 大部份神明平平凡凡,管不了人間動態,菩薩以上等級則跳出三界外,不染紅塵,只剩法力中等的媽祖尚雞婆管事,求祂稍有回應,故而「人在做天沒在看」,求神問卜不管用,投資自己才實用。今後,祖先靈位保留膜拜,諸神總辭,淡化不談信仰,祈眾神原諒!凡夫俗子們,你我休要把生命看得嚴肅,因為到頭來大家都不會「活著離世」。
-
歌頌四季
春天 是個水姑娘 總忙著梳妝打扮 一心想和夏天約會 只可惜-- 她的脾氣像個虎姑婆 晴時多雲偶陣雨 害得夏天遲遲不敢 靠近 夏天 是個陽光男孩 時時夢想-- 追尋秋詩篇篇 於是 他努力站在舞台上 綻放耀眼的光芒 觀眾愈是歡呼 這種天生的明星風采 終於引發秋的悸動 秋天 是個吉普賽女郎 既浪漫又多情 邂逅了夏天之後 選擇繼續完成 她的流浪者之歌 一路上-- 她製造了楓紅的浪漫 也讓人們緬懷起秋潮向晚天 下一站-- 她將尋覓冬之戀曲 冬天 是個酷帥哥 冷漠孤傲難親近 秋娘情殤遠離去 北風起 雪花飄 耶誕鈴聲響叮噹 教堂詩歌頌 和平樂音起 冬陽探頭暖烘烘 莫非喜事近 果真-- 春融冬雪後 大地一片欣欣向榮
-
息息相關
吃 是一個幸福指標 不論在哪裡 或 與,誰 桌上的玫瑰 會釋放真誠的香氣 平衡現實生活中 高低起伏 不平的心 春天,姑姑給我一袋她醃製的紫蘇梅和甜蜜李,我特別喜歡那氣味,總在傍晚能量下降時泡茶喝……漸近地,想到餐廳做的梅子雞很棒,也試著料理。 湯品不容易失手,且療癒;人生再怎麼難,總有合於步調的東西,未曾偏離原貌,一直等待你、陪伴你。生活即是一連串息息相關。
-
當兵有可能讀書嗎?
前政治大學校長張京育在服兵役期間,完成碩士論文的寫作。他是憲兵預官,分發到嘉義憲兵隊擔任少尉副排長,根據他的口述歷史,那時部隊缺乏幹部,他長時間當值星官,幾乎都待在營房裡面,「在沒有特殊公務的時候,我可以做我自己的事情,所以利用這個時間把論文寫完。」 雖然當兵能寫論文的機會可遇而不可求,但這樣的故事讓人好奇,當兵的時候究竟可不可能讀書?我的經驗是,只要「善用時間」、「調整心態」、「掌握方法」,在軍中是可以讀書的。 首先是「善用時間」在軍中讀書跟學生時代不一樣,除了休假,很難有完整的一大段空檔可以專心讀書,所以讀書要「搶」時間、「偷」時間,跟時間賽跑。 第一個要訣是善用瑣碎時間。軍隊是集體生活,尤其士官、士兵是被指揮者,每天有不少時間在「等待」,諸如「等待」下次的集合、「等待」長官的命令、甚至是排隊「等待」洗澡。有時是十分鐘的空檔,因為部隊下課休息;有時是突如其來的原地待命,因為各種偶然因素,部隊在接到命令之前,只好原地「等待」,這樣的空檔無法預期時間長短,也許只是一會兒,也可能是半小時、甚至一小時就過去了。 為了善用這樣的瑣碎時間,可以隨身攜帶口袋書或單字本,知識內容最好可以片斷吸收的,一次讀一、兩頁,或者背三、五個單字,只要願意持續執行,聚沙成塔,一段時間累積下來的閱讀量相當可觀。不過,因為是跟著部隊一起行動,利用瑣碎時間讀書,也要顧慮到其他弟兄的感感。如果還是菜鳥,或者別人都在忙著出公差,就不宜自己耍孤僻躲在角落讀書。 第二個要訣是利用部隊每天規律的生活作息,找出可預期的讀書時間,例如晚飯後的夜間教育到盥洗、睡覺之間,這段時間通常比較輕鬆,趁其他弟兄在排隊洗澡、打屁聊天,就可以在床邊讀一點書。 受專長訓的階段,應該是當兵最適合讀書的時期。第一階段的新訓,部隊作息緊湊,加上新兵還在適應軍中環境,能夠讀書的時間不多。但到了第二階段的專長訓,在兵科學校受訓,比較接近學生時代的上課生活,相對於下部隊之後單純很多,也有更多自己可以利用的時間,甚至還可能有自習課,有一整節課的時間在教室讀書。 另一個可預期的讀書時間,是每週休假的搭車車程。國軍現在週休二日,除非留守或駐紮外島,不然許多官兵週末都會回家,這段通車時間就可以讀書。我受專長訓跟下部隊之後,每週都會固定搭火車來往軍營跟家裡兩地,一趟大約一個半小時,都會帶一本書在車上讀,習慣成自然。 其次是「調整心態」。當兵的壓力已經不小,不需要把讀書當成另一個壓力來源,除非確定本身有很強的自制力,不然肯定無法維持讀書的習慣。如果確定有很強的自制力,則可以用考證照的方式,為自己的讀書進度設定具體目標,在報章雜誌上也可見到,有證照達人利用當兵這段時間認真K書,考到證照。 但我覺得當兵期間讀書的目標很簡單,就是「保持閱讀的習慣」。在心態上盡量輕鬆,讓自己喘口氣,此時已經脫離學校,不需要追求讀書進度與考試成績,所以不要有壓力。我因為升學與就業的考量,每次從圖書館借一、兩本所學領域的專業書,帶去軍中,但不會跟學生時代一樣給自己進度的壓力,只要有空的時候願意讀即可,目的是不要在退伍後與本行脫節。 我的建議是,一方面持續閱讀所學的專業領域,但不要佔太多時間;另一方面讀書內容嘗試求廣不求精,因為在軍隊是一種很特別的讀書環境,很容易擦出不同的知識火花。 有人覺得軍中太忙太累,不適合讀書,但我覺得只要調整心態,會有全然不同的收穫。軍隊裡三教九流、各式各樣的人都有,就是一個小社會,不是每個人都喜歡讀書,但在軍中一定可以找到幾個願意讀書的同儕,而且所學領域跟自己通常大不相同,每天操課、吃飯、睡覺都在一起,有很多時間跟弟兄互動。如果能找到聊得來的朋友,彼此互相借書,讀對方領域的書,或是軟性雜誌也好,聊聊自己的想法,有空時天馬行空的閒聊,往往會激出意想不到的驚喜。 我入伍後持續閱讀本行的專業書,但數量不大,為了退伍後的就業作準備,更多時間是讀一些以前沒接觸的領域,尤其是職場態度與企業管理的書,在受專長訓的時候,偶爾跟同儕聊聊書中的啟發,也嘗試應用在軍中的環境。下部隊後,因為之前讀的這些書,我發現服兵役是進入職場前很好的磨練,在軍中可以印證書中的管理知識,尤其自己透過當幹部的經歷,累積管理基層組織的實務經驗。 最後是「掌握方法」。第一,要慎重選書,不要找生硬的大部頭書、教科書,可以選些自己感興趣的、內容易於吸收的書,輕薄短小者更佳。第二,要做筆記,好處是學習拆解書本知識,化繁為簡,建立自己的知識架構,在筆記上用條列、比較、圖解、關鍵字等方式,掌握重點,再用自己的話說出書上的重點。 第三,要帶著問題去思考,因為在軍中,身體是不自由的,必須服從部隊的作息,但內心卻是自由的,此時讀書不是為了考試成績,也不是為了升官發財,可以更符合自己的實際需求。如果能從書本找出有意義的問題,利用當兵的時間好好思考,甚至與同儕討論,在現實生活中嘗試實踐,收穫會比原本想的還要多。 在當兵這種忙碌疲憊的生活,如果能維持讀書的習慣,那麼退伍出社會,應該能一直保持下去,將讀書養成終生的習慣。
-
石佛塔
石佛塔又稱水尾塔,約有800年的歷史,位於漳州十里藍山景區馬洋溪的下游。 108年6月15日我們揪團遊覽港珠澳大橋,為配合開往深圳的動車時間,便提早一天抵達廈門,領隊張總幫我們增加了十里藍山的行程,算是對多年老友的回饋。 十里藍山位於長泰縣馬洋溪生態旅遊區,從廈門驅車前往約需一小時三十分鐘的車程。景區裡有優美的荷花池、種滿各式奇花異草的庭園、道光年間建築古拙樸實的民居以及鋪滿鵝卵石的巷弄等。最吸引人的是彩虹滑道,可惜我們去的時候正在重新整理,未能一睹風采,只能留一個念想下次再來。 石佛塔矗立在景區最末端的路旁,塔高五層,以石塊堆疊,頂端供有一尊佛像。為保護文物四週用鐵欄圍繞,可以遠觀不可近瀆也!鐵柵欄上被人繫滿了祈福的紅絲帶。值此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暫停所有旅遊行程,翻閱舊照望梅止渴;石佛塔的建造是為擋煞祈福,希望藉石佛塔祈禱疫情早日平息,大家平安健康!
-
當代溝上架起一支湯匙
遙遠卻又近在咫尺的滋味是純粹的懷念,挖一匙手中的豆花,充滿活力地在湯匙上歡欣蹦跳。噢!不採用歷經長途奔波,疲勞摧殘的原料,而是與在地農夫合作,才能保證每一粒製作豆花的豆子都是精神飽滿的。吃入一口,嘴中的綿密化成共存共榮的奇蹟,一望無際的綠意,微風徐徐吹拂,汨汨青浪掀開最原始的天然,匯入耳中的窩湖,同時淺淡甜上舌尖,然後頑皮下溜,玩起滑梯遊戲。 安定沉積心底的蒼蒼記憶忽然漸漸上湧,直到與下嚥的美味交融,敘述的故事一個接一個。結果,填滿整個心頭,自這一頭,向那一頭。爺爺看見可愛的孫子放學回家,立刻上前餵了一口豆花,隔著湯匙傳遞長輩的歷史。健康為出發點的低糖豆花,沒有過多的糖分,憑藉清甜和口感絕佳的配合,依然深深擄獲小孩嗜甜的心。文化差異頗大的祖孫二人啟動話匣子,吐露各自的童年,學校的花圃、走廊盡頭的魚池、老師的諄諄教誨,描述的都不一樣,他們接收著彼此的差異。 遙遠的過去不再遙遠,爺孫的距離也不再是距離。此情此景,引來獨居的年邁鄰居羨煞不已,被當作佳話擴散,經過兩週的口沫歲月,生活於老舊社區的人幾乎都被傳染。老人斑遍布的手再次持湯匙,挖起豆花,樸素的豆花在不少人眼裡,早已是溫馨親情的代名詞。
-
思念二字怎生書
台灣疫情逐漸趨緩,社會大眾的生活逐漸要解封,慢慢回歸正常生活。從電視新聞開始出現非疫情的新聞可以看出端倪。最近社會新聞佔據新聞畫面的比例升高,車禍、梅雨致災、名人官司……等,這就是生活。有一則藝人往生的新聞吸引部份的人的注意,那就是吳朋奉,他的名字也許不那麼響亮,但是他主演的電影「父後七日」,卻是許多人在笑聲中流淚,感觸特別多的一部電影。他演故事中擔任喪禮的道士,本業自稱是詩人,串起故事的主軸。電影中小人物的人生,就是我們熟悉的人生。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很難描述,日常生活累積下來的記憶很難一一記錄,總有那麼一刻,看到那景那物,突然思想起,當下曾經那麼平凡的相處,成為溫馨的一抹記憶,那人卻遠離,或者,還來不及說些話,還沒準備好,過了許久,被觸動了,情緒終於找到出口了。愛,是多麼複雜而幽微,無人能精確的書寫與描述。 愛很難描寫,因為愛,就有離情,就有思念,於是書寫思念,表達情感,就可以書寫一部分的愛。思念如何書寫?見景生情,金昌緒的《春怨》「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藉打黃鶯寫思念,晏殊的《蝶戀花》「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見落葉思遠方,思念寫得如此美麗。評論家都說《詩經.伯兮》是書寫閨怨的最佳版本:「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執殳,為王前驅。自伯之東,首如飛蓬。豈無膏沐?誰適為容!其雨其雨,杲杲出日。願言思伯,甘心首疾。焉得諼草?言樹之背。願言思伯。使我心痗。」《史記‧刺客列傳》中豫讓曾說:「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因夫君遠離首如飛蓬,頭痛心痛,思念不可謂不深,情感不可為不重,愛,在其中。 「父後七日」在長達九十幾分鐘的電影中,詼諧的敘述一場喪禮期間的瑣碎與荒謬,卻在最後帶出形式過去之後,真實生活的忙碌,從平凡生活中跳出來的思念,想買一支菸送父親卻人已不在的悲傷,情感一直都在,每個人面對思念表達的方法也都不同,表達可以說、可以寫、可以唱,也可以舞,在小學基礎語文教育中,說讀寫要達到一定的程度,那是要用的,用來表情達意的,雖然資訊科技非常發達,但是那也只是工具,工具是用來解決生活問題,用來創造生活所需的。所以我堅持讓孩子們多看多寫多說,讓他們信手拈來也可以寫一首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