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秋 水
怎能忘記 來自高山 流水從夏天的眉梢 行經數公里 轉個彎 風涼了 卻不知從 哪季節來的浮標 游來 游去 流瀉而下 華髮再添銀白
-
手足 情深
親情可貴,能擁有兄弟姊妹是一件多麼幸運的事。猶記在小學時代曾經讀過「孔融讓梨」這本書,其故事內容敘述:「孔融有五個哥哥和一個弟弟,有一次父親買了梨子,叫他把梨子分給兄弟吃,按照常理來說弟弟應該是會分到最小的,但他把大的梨子分給了兄弟吃,而他只挑了一個最小的。父親問了他原因,他說他做為弟弟應該把大梨子給兄長,而自己又做為兄長,也更應該把大梨子讓給弟弟吃。」由此可見孔融真的是一位懂得禮讓又如此照顧兄弟姊妹的好手足。 好比自己,過了二十有八載的歲月,兄弟姊妹間爭吵在所難免,多少次也因為意見不合彼此有摩擦。小時候的天真無邪、無憂無慮,每天都快樂過日子,正因為童年美好,對比現今個個都長大也成家立業了,雖然分散金門與台灣兩地,但親情一樣不變,多的是久久過年過節見一次面,回來金門走走看看父母親,齊聚一堂快樂無比。上有一個哥哥下有兩個弟弟,我是家中唯一一個女兒,回憶過去,父親對我疼愛有加,果真是人家常說的,女兒是父親上輩子的情人,一家人和睦相處,也不會因為彼此利益互相爭執,儘管多少會有摩擦,但總能把話講開一切就好了。 手足間應存有關心、互助、包容接納之心,正因為有緣大家也能成為一家人,還能有多少時間能手足情深下去不得而知,只知道能把握現在,手足間能和睦相處,再難再累的難題也都能一起攜手走下去。這不是最難能可貴最幸福的事嗎?
-
【小說連載】 老枝伯仔
數年來,他農作物的收入,以及他每月的工資,加上父子倆節衣縮食,可說已累積不少錢財,即使不是村莊首富,亦是小康家庭。現在的老枝伯仔,已非當年受到村人歧視的匪諜,而是受人尊重的鄉里仕紳,兒子亦是可獨當一面的鐵工師傅,他的婚事更是馬虎不得,所以不得不慎重其事。 然而,儘管兒子是一個循規蹈矩、勤奮務實的年青人,家庭經濟亦差強人意,一旦準備徵婚,或許會有諸多媒人上門說親才對,但往往在論及男女雙方時,也會連同他們的父母親,一起拿出來品頭論足一番。不可否認地,他們的父母親在人格上是有瑕疵的,一個曾經涉及匪諜案被抓去關,一個則是趁著丈夫坐牢時,不守婦道討契兄、偷生囝。在女方家長的想法裡,怎麼能把自己的閨女嫁給他們家做媳婦。所以說男方要挑選一個家世清白的好媳婦,女方何嘗不也會有某些要求。縱使海山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好女婿,可是一提起他的父母,女方莫不退避三舍,也因此而耽誤他的婚事,讓他遲遲未婚。 (一四○)
-
新加坡的金門人「僑批局」
金門素有僑鄉之稱,旅居南洋的僑民居多,在金水國小的僑鄉文化展示館裡看到了有關「僑匯」運作的介紹,在明清或民初時代金門僑民的匯款大都透過民間的所謂「僑批局」的運作。新加坡以優勢的地理位置而成為東南亞的中心,既是移民東南亞的華人集散中心,也是僑批的中轉中心。新加坡信局收寄或中轉周邊地區的僑批。如北婆羅州和沙撈越、荷屬東印度各島或各埠(即獨立後的印度尼西亞)、馬來亞的柔佛邦等各地如沒有設僑批局的,都要到新加坡寄批或由新加坡批局派人到周邊各坡收批。距離新加坡較遠的華僑聚集地有設立僑批局的,與新加坡信局建立代理或委託關係,除了方便郵政傳遞信件外,通過貿易調撥僑匯頭寸也是需要通過貿易來完成的,這正是新加坡的貿易中心發揮的作用。 金門的第一大洋樓─陳景蘭洋樓、金東的第一大洋樓─陳清吉洋樓,其主人皆有在新加坡成立民信局(僑批局)。陳景蘭的成源信局是於民國十三年一月一日開張,當時在《叻報》有刊登廣告「本號經營土產生意,歷有多年,幸蒙僑界垂青,用勘自慰,茲為利便海外同胞匯寄銀信起見,特添設匯兌一局,專僱經驗幹員,接收信銀,代寄閩南各處所,算貼水概從克己,遞送辦法務求快捷。謹訂十三年一月一日,開始收信,兼理匯兌,同僑惠顧,毋任歡迎,新年相見,恭祝進步。新嘉波源順街門牌240號成源信局謹啟」。陳景蘭的「成源商行」原在源順街40號經營土產生意,後又在源順街240號開設「成源信局」(圖一)及「成源匯莊」(圖二),家裡保存十幾張由堂曾祖父蕭顯傳透過鄉紳陳景蘭在源順街240號開設之成源信局及成源匯莊寄回的匯票,受款人是曾祖父蕭顯回,蓋了東蕭村門牌14號的蕭顯傳洋樓。成源匯莊印章下有「陳景蘭」及「楊允泡」名字,其中楊允泡先生就是今年一月十五日文化局剛公告的下湖村91號「楊允泡古厝」縣定古蹟主人,文化局公告資訊僅寫「長居新加坡」,並無進一步說明是從事何種事業,事實上楊允泡就是成源匯莊的股東之一。後來陳景蘭先生於民國三十年二月二十日逝世,「成源信局」及「成源匯莊」也結束於太平洋戰爭前期。 陳清吉的「和通商行」也是在源順街經營「九八行」土產生意,民國二十一年另在吉寧街109號開設「立誠信局」,在當時的《南洋商報》長期刊登廣告「我們應將勞力的代價節儉下來,以便寄回家供給父母妻子使用,豈非較勝於許多無益的花費嗎?諸君寄信回唐,欲求利便快捷者,請到吉寧街門牌109號立誠信局去便能滿意。」另在廈門設有「金南信局」專人負責。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佔領香港與東南亞,僑匯被迫中斷。戰爭結束後,僑匯立即恢復,利潤優厚,歷有數十年(碧山陳怡情耆老記述)。 僑批已由中國大陸申請列入世界記憶遺產,金門由於耕地少而貧瘠,早年居民多向南洋謀生,旅居南洋的人數,超過金門在地居住人口,僑眷仰賴僑匯維生,僑匯多賴僑批局派送,僑批文化積累豐厚,我輩們應全力挖掘和研究。 (稿費捐家扶中心)
-
金門憶情懷
來到金門旅遊,春天賞油菜花海和霧季的朦朧之美,夏天可來到沙灘戲水踏浪,秋天則有一大片金黃的高粱田,冬天賞鸕鶿夜歸與過冬候鳥來訪的壯觀景色,一年四季都有美景可賞。 秋令時節來金門旅遊吧!這裡有美麗的農田景致,燕尾、馬背等閩式建築,在秋高氣爽的時節裡來場醇厚氣息的古蹟之旅,在高粱田裡一起追逐我們青春;尋夢,不,那是尋找金門的─守護神,一起田間小路深入田野,調查並探訪他的身影。爬山古道尋訪幽靜,順路採採蝶豆花或來杯香醇的咖啡,順手可找找咖啡明信片,寄一份回去餽贈親友,好玩又有趣! 在地傳統美食小吃更是不可少,沿襲傳統閩南風味,並揉合地方特產所研發出來的風味小吃,如海鮮系列的蚵仔煎、蚵仔麵線、炒沙蟲,小茶點系列的一口酥、寸棗糖,還有廣東粥、包餡燒餅,以及其他各式生鮮物產,都是饕家極為喜愛之美味小吃。 金城鎮的廣東粥口味更是獨樹一格,「永春廣東粥」,在地八十年美食,不見米粒入口即化,更是在地人大力推薦的必吃小吃;再配上油條,粥汁裹著肉丸子超彈牙,豬肉餡很新鮮,超彈有咬勁,本以為只有一顆,沒想到湯匙一舀還有咧,用料這麼豐盛怪不得生意那麼好,可說是微涼的天氣最佳的絕配,來一碗從心開始暖到外在,這可是連老人家都讚不絕口的庶民美食,跟台灣所販賣的粥有著不一樣的滋味,沒吃到就回台灣絕對會讓你搥心肝,吃過後更是搥不停,只有在金門才吃得到入口即化的粥啊!人情味滿盈十足。 田野風情中,體驗觸摸高粱的莫大感動,一畝畝高粱田,搭配晨光艷陽高掛,藍天為穹,享受舒服與清新的呼吸,放眼望去群山環繞,火紅曙色熊熊垂落於山際,掩沒昨夜的露水殘夢,迅速地吸收在那山間嵐氣之後,漸續隱化在這一片沾染芬多精的空氣裡頭。幸福種子-高粱,除了做酒之外,還可以做高粱醋、酵素、面膜、蛋捲、麵線及泡菜等,對金門人而言,無非是衣食父母般何等重要,頂著藍天白雲,花形姿態萬千盡收眼底,更能領略這天寬地闊之美。 這一波的秋色,秋風引,金門好風景。「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揪也,物於此而揪斂也」,點名秋令是個收聚的季節,將這趟金門憶情懷遊,傳遞在每一個人內心喜悅的角落。金門尋旅,走入神隱時光,更帶給我們一行人,與都市不同的感受,著實令人著迷,放電充電一次完成,呈現出離島獨有的魅力。
-
深情薩克斯風
夢想 在每個公園的出口 都有一團等待演出的樂手 輪流用樂音陪人們散步 迫不及待 在近處鑽入樹蔭公園 人們一起散步、慢跑 這團變身人間康樂隊 存在於非學院派的詩意中 儼如校園外的資深學子 展示不一樣的單純 無憂的成熟款青春 疲累時躺臥草坪 午間一杯珍珠奶茶 在行道椅上的休憩 領悟鬧中取靜樂趣 十字路口車水馬龍 擋不住薩克斯風的深情 從公園中的愛樂涼棚傳出 強勢的樂音悠揚 配合等在身後 正擦拭樂器的預備者 每人心中正唱詠著 〈愛情的恰恰〉 陷入活潑的律動 展示愛樂青春的旋律 總會有悠閒的參與者 終於 散步的人夢想成真 管樂的愛情 已經吹出 快樂的恰恰……
-
【小說連載】 老枝伯仔
經過一段時間的調適,以及與村人互動頻繁,多數村人再也不會以異樣的眼光來看待他,匪諜的身影慢慢地從人們的記憶中忘卻,村中的婚喪喜慶他幾乎都親自參與。尤其較受村人忌諱的喪事,不管是挖墓穴、抬棺木,或是「放金銀紙」、「拍大鑼」,只要村中長老分配他任務,他從不推托,甚而待人客氣也樂於助人,久而久之就在村裡博得好名聲。但因涉及匪諜案被刑求逼供,以及老婆討契兄讓他難以忍受,致使他的身心受到重創,看起來比他實際年齡還蒼老許多,因此大家都叫他萬枝伯仔。但頑皮的孩子卻把他的「萬」字唸成「老」字,導致「萬枝伯仔」變成「老枝伯仔」,於是村中男女老幼竟也跟著叫,老枝伯仔的盛名從此不脛而走。加上他的兒子海山,已當起了鐵工師傅,每月有固定的收入,而且與父親較親近。 然而,即便父母已離婚成陌路,海山每月仍然給母親生活費及弟弟學費和零用錢,可是他已到了適婚年齡,一旦結婚,必須跟母親同住在一落四櫸頭的古厝,總不能跟父親住柴房,如此,是否能獲得父親的同意呢?但他這種想法似乎是多餘的,因為他並沒有像一般年青人交女朋友、談戀愛,或先上車後補票奉子成婚。倘若聘金準備好、豬欄裡的豬養大,而想結婚,也得請人幫忙作媒,找一個門當戶對、身家清白的女孩,兩人才能步上婚堂,並非隨隨便便找一個。 雖然他的母親曾經討契兄,讓父子倆顏面無光,可是他不守婦道的母親,早已被他父親掃地出門。(一三九)
-
誰家庭際伴蛩聲
蟋蟀自然純淨的鳴唱,是山水田園詩中最相宜的配樂,直可說是「詩中有樂,樂中有詩。」唐代詩人長孫佐輔在山林漫步時有〈山行書事〉詩云:「迎霜聽蟋蟀,向月看蠨蛸。」花間派詩人韋莊在旅居山郭時寫下〈早秋夜作〉:「傍砌綠苔鳴蟋蟀,繞簷紅樹織蠨蛸。」香山居士白居易在遊湖攬勝後寫〈南塘暝興〉道:「蟋蟀啼相應,鴛鴦宿不孤。」歸隱廬山的李咸用在〈小鬆歌〉中歌詠悠閒自在的幽居生活時,不忘稱道清新嫻雅的蛩音:「短影月斜不滿尺,清聲細入鳴蛩翼。」(蛩,蟋蟀古名。) 然而,由於「蟋蟀秋聲處處同」,也使得異鄉遊子難免聞蛩聲而興嘆,如唐代詩人皇甫冉在因公前往壽州的途中吟嘆道:「蒹葭曙色蒼蒼遠,蟋蟀秋聲處處同。鄉路遙知淮浦外,故人多在楚雲東。」(語見〈使往壽州淮路寄劉長卿〉)宋代大文豪蘇東坡仕途乖蹇,被貶謫時「謳吟思歸出無計,坐想蟋蟀空房語。」(語見〈送劉寺丞赴餘姚〉)更有詩人直截了當地說道:「蟋蟀喚鄉夢」(宋‧釋行海〈送先上人歸越〉)、「蟋蟀聲中念故鄉」(宋‧葛紹體〈入竹西道院〉)。 * * * 新潔纖弱的白娘子掙脫了狹小的舊殼,顫巍巍地站在木屑上,動也不動。明明是和暖無風的天氣,卻令我感覺她正在凜冽寒風中瑟縮。我和女兒小羽隔著透明塑膠罐,屏氣凝神地注視,不敢驚擾她絲毫,內心直替她加油,見證著這蛻變的奇蹟……。 * * * 為我們家這隻蟋蟀王子擇偶的過程,並沒有想像中順利。 在台北民權東路上,水族寵物店林立,其中有幾家店內擺著兩三個大型整理箱,裡面塞著一團團舊報紙,或擺著一片片紙蛋盒,密密麻麻的蟋蟀若蟲在這些報紙或硬紙盒間流竄,仔細一看,箱底總有不少死屍,無人清理,而飼料寥寥無幾,可謂「僧多粥少」,似乎秉持「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主義,任由蟋蟀自生自滅,甚至啃食同伴的屍體。 原來,老闆飼養蟋蟀,是為了提供店內其他魚類或爬蟲類──如紅龍、蜥蜴、守宮、大蜘蛛等──蛋白質豐富的飼餌,並不對外販售,而蟋蟀繁殖力強,即便死亡率高,「貨源」依然充足,因此老闆對於些許蟋蟀的死活,也就並不在意。 我和小羽走過整條街,好不容易才看到一家水族店的蟋蟀箱上,掛著「一隻一元」的牌子。但箱子中都是翅膀尚未長出,還未成年、雌雄難辨的「若蟲」。詢問了老闆,可否替我們挑隻成年的母蟋蟀,老闆卻搖頭不迭。想來具有繁殖價值的成年雌蟋蟀,早已被請進店內,擔任傳宗接代的工作。 本來想討個體格、品貌、年齡皆與我們家「蟀哥」速配的兒媳婦,這下只好先討個稚齡的「童養媳」了。我和小羽只好蹲在蟋蟀箱旁,仔細尋找身軀稍大、稍能辨識性別的若蟲。根據小羽在學校習得的知識,蟋蟀在若蟲期要蛻殼九次,每蛻一次算一齡,八齡之後,雌蟋蟀尾端會長出一根產卵管。成年蟋蟀背上有一對翅膀、尾部有一對尾鬚,雌蟋蟀在一對尾鬚中央還有一根產卵管,看似有三根尾巴,所以俗稱「三尾子」。 在一堆黑豆般的蟋蟀若蟲中,尋尋覓覓,好不容易看到一隻體型較大、尾部有一根疑似產卵管的黑尾巴,正待捕捉,她縱身一躍,鑽進報紙堆,便芳蹤難覓,或是一撈之下,卻抓著了尾部光溜溜的公蟋蟀若蟲。如此折騰了許久,才抓著了一隻體型適中、模樣端正、而且很可能是個小姑娘的若蟲。雖然只要一個銅板,倒也費了我們不少心力呢! 小羽的自然老師曾經交代小朋友們,除非是求偶期,平時蟋蟀必須隔開飼養,否則必會打鬥而有死傷。嬌滴滴的若蟲自然還不能洞房花燭,所以一到家,小羽便趕緊找了個原本裝餅乾的透明塑膠桶,布置成另一間雅房讓蟋蟀小公主居住。兩間蟋蟀屋擺在一塊兒,王子天天對著公主唱情歌。但年幼的公主還天真懵懂,王子要向她求婚,還得有耐性地再等一等! * * * 蟋蟀壽命短暫,有「百日蟲」之稱。然而時間的久暫,是相對而言的。對朝生夕死的蜉蝣來說,蟋蟀的壽命悠長得超乎想像;而對浩瀚宇宙中的某種外星生命來說,人類的壽命可能短促如電光火石,直可與蟋蟀、蜉蝣的壽命等量齊觀呵! 人生苦短,青春難再,吾人應該把握當下,秉燭夜遊?還是焚膏繼晷,充實自我?在伊索寓言〈螞蟻與蟋蟀〉中,蟋蟀的鳴叫是及時行樂的歡唱,他看不慣螞蟻們勤勤懇懇、未雨綢繆的生活態度,他只願在年華正盛時彈著吉他、四處吟遊,不願為明日憂慮。相反的,在著名的童話故事〈木偶奇遇記〉中,蟋蟀的鳴叫是誨人不倦的忠告──蟋蟀吉米尼總是言者諄諄地勸導著小木偶皮諾丘,不要只顧著吃喝玩樂,要珍惜有限的生命,努力學習、認真生活。 蟋蟀在中國文化中,也擔任著惕勵人們「及時宜自勉」的角色。蟋蟀通常在秋天鳴叫,提醒婦女們氣候轉寒,該趕緊製作冬衣了,因此蟋蟀又名「促織」,民間且流傳著「蟋蟀鳴,懶婦驚」的俚語。善感的詩人,聞蛩聲「急急」而驚覺「一年容易又秋天」,宋代陸游在〈聞蛩〉中深感韶光易逝,思考著如何無憾地度過餘生:「蟬聲未斷已蛩鳴,徂歲崢嶸得我驚。八十光陰猶幾許,勉思忠敬儘餘生。」唐代白居易則在蛩聲中〈感秋詠意〉,曠達地表示無須為年華老去嘆息:「炎涼遷次速如飛,又脫生衣著熟衣。繞壁暗蛩無限思,戀巢寒燕未能歸。須知流輩年年失,莫歎衰容日日非。舊語相傳聊自慰,世間七十老人稀。」 * * * 「媽媽!不好了!蟋蟀蛋都被螞蟻吃掉了!」 凌晨被小羽驚慌的叫聲擾醒,趕緊衝向用球鞋紙盒改建的蟋蟀卵飼養箱,定睛一看,我鬆了口氣,開心地說: 「不是螞蟻,是小蟋蟀孵出來了!」 小羽仔細一看,高興地拍著手,說:「真的耶!好可愛唷!」 把搓碎的魚飼料粉,撒入「蟋蟀育嬰室」的木屑中,小蟋蟀們鑽進鑽出地覓食,牠們正在認真地長大! 牠們的媽媽,有些與眾不同。一般的蟋蟀蛻變羽化之後,全身會在大約八小時內由白轉黑。我們家的蟋蟀公主蛻殼變色之後,右邊的翅膀卻始終鑲著一道白邊。我們說她就像迪士尼動畫《冰雪奇緣》中的安娜公主,因被冰魔法波及而在滿頭金髮中綴著一綹白絲。可惜蟋蟀公主遭受的寒氣沒能像卡通的圓滿結局那樣獲得破解,身體始終較為孱弱的她,在當了媽媽之後不久就平靜地做了天使。蟋蟀媽媽離世後,蟋蟀爸爸的鳴聲不再那樣高亢嘹亮,那帶點喑啞、較為徐緩的呢喃別有風味,像是一位長者拉著南胡,演奏著令人懷念的調子。 很喜歡唐代詩人吳融〈紅葉〉詩中的兩句:「幾夜月中藏鳥影,誰家庭際伴蛩聲。」如詩的蛩吟,響亮了故鄉水頭村的夜,也在台北的公寓中,豐富著我們的生活。 蛩聲為伴萬事足,願蛩音如訴如慕,不絕如縷……。(下)
-
指 甲
最近腳趾因為踢撞流血受傷有些裂傷,醫師叮囑不可碰水運動要好好休息,雖然不是什麼大傷,但是想到之前弟弟因為摩托車腳趾甲翻起來小診所折騰不夠送去急診落得拔甲的下場,那可是一場漫長的浩劫。 指甲,看似沒有什麼,但是,在無形中給予美觀保護的作用,且有時還有生活上的幫助,記得那時弟弟要等腳趾甲長出時可真是如人魚走路,且每次換藥洗澡都得小心,偏偏腳趾又長得比手指甲慢,讓人不禁覺得好生心急─身體總是這樣,在無形中,你不善待等你輕慢時才知道他的可貴! 以前看小姑姑總喜歡留著很長的指甲,長到一定讓它自然斷了,我有時好生好奇這樣不會痛嗎,他總說不會,只是我那時也沒多想。 現在流行美甲彩繪,有的人還會戴假甲,我也曾為了美替他上彩或塗保養液,不同顏色像是我不同的心情,但是,發現有時即使只是上了透明的亮澤都沒讓在意的人發現,或者說一整天都沒發現自己的不同,後來知道很傷指甲,也就愈來愈懶於花心思在上面了。 有次看到媽媽的指甲都是黑黑的,黑得不對勁,我知道有時指甲也象徵健康情形,尤其是她的大拇指特別奇怪:有點裂開又黑帶點瘀,我們逛著市場時,我去美妝店,要她試試看藥水。媽媽不是特愛保養,但是又好面子,雖不喜歡花錢,但是也在意言語。 雖然之前我曾經要她試試指緣油那些,但是她覺得哪有這麼多東西,是我愛花錢,做家事本來就是如此。 幾天後漸漸起色,她也高興起來,問那是什麼。 其實,上帝賜給你的每個器官都有功能不可小看,再生非常困難,他的一點變化都不要輕忽! 如今網路資訊蔓延加上健康節目可得,可大家又作息不正常,又追流行,常常讓人不知道要說什麼。一邊轉不知道真假的健康資訊,一邊追流行或汲汲營營什麼,卻無法承擔任何東西! 有人為工作奉獻一生,但是隨時都可以替換!有人為家庭,不論如何,你的人生你花多少在哪裡都是你自己可以決定的。 指甲是透露許多秘密,不論你什麼時候,就像你的毛髮一樣,他也每天在新陳代謝。 如果你真的愛自己,就連指甲也不要放過。 以前聽人家說,晚上剪指甲會見不到父母最後一面。或者不可以把指甲指著月亮會被割去耳朵。 雖然不知道為什麼,但是就像小時候過年時,總是打著精神希望可以為父母守歲,而父母為我們壓歲。 一年一年過去了,我們的指甲長長短短不斷的變化著。 常常自問我人生的課題是什麼,我一直努力在追尋著,我看看我的手,只想擁有當下的溫柔,希望我有完整的時光。 沒有手的人可以有人生,何況是有指甲的人呢? 「聞道綺陌東頭,行人曾見,簾底纖纖月。舊恨春江流不斷,新恨雲山千疊。 料得明朝,尊前重見,鏡裏花難折。也應驚問,近來多少華髮。」那些過去的隨著指甲刀喀咂喀咂的過去了,長的很慢好的很慢的傷口不知道要多久才能碰水,不能修得太短,那樣也會讓我發疼。
-
時光流轉
歲月與時光的流轉 總有喚不回的遺憾 風吹過耳畔 總留些許寄盼 已溜過指尖的 千金不換 遺留在世間的 聲聲呼喚 拂晚留下霞光 寄予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