浯江夜話
-
炊煙初起憶灶時
我在高中畢業以前的金門歲月,幾乎都是依靠灶來炊煮三餐的。如今,金門島上,主要以瓦斯或電器燒飯,灶漸少見,然灶在我記憶裡,才炊煙初起。 古早些,金門鄉間,常見屋頂的煙囪,冒出縷縷煙雲。那煙雲,告訴我們,這戶人家正在炊煮晚餐。灶,燒著濃濃古典味,常用紅磚砌成,用的是大大的鐵鍋,燒的是柴火(枯樹的枝葉、花生的根莖葉、高粱的根莖葉等)。 俗知的「炊煙初起」,包含幾許印象。一是用灶作為烹煮的方式,尤其是長長的煙囪,冒出燃燒柴火的煙;二是古老些的煮飯方式,尤其是農業時代;三是利用大自然的樹木或植物,作為燃燒的工具。 之所以說「炊煙初起」,可能是因為,古早時候,用灶煮飯,用柴火燃燒。剛開始,需用火柴,將紙屑或易燃樹葉,加以引燃,算是起火。通常,傍晚時分,金門鄉村就會聞到燒柴火的味道,同時也會看見古厝聳起的煙囪,升起裊裊的輕煙。這就是「炊煙初起」,表示這戶人家在燒晚飯了。如今,這畫面,在金門恐漸少見了。 灶,在夏日中午,邊揮汗邊煮飯,甚是煎熬;不過,在寒風刺骨的冬晚,卻溫暖了整個家。通常家裡的灶有兩個大鍋,一個煮飯的同時,另一個炒菜。雙鍋齊下,晚餐準備起來就有效率多了。乾飯煮熟,盛到盤碗後,還留有鍋巴,算是用灶煮飯的「額外收穫」吧!鍋巴,嚐過的人都說讚:又香又脆!用灶燒飯,還有另一項「紅利」:烤甘藷。在燒飯到最後階段,丟下幾顆甘藷,用燒柴火的灰燼掩蓋,一兩小時後,就有「甜點」可享用了。 灶上的大黑鍋,一個月或更久些,總要清理一下沉積在鍋面的黑垢。我媽會整個鍋端起,到屋外的土地上,輕輕刮乾淨,地上就留下一個大大的黑圈圈,化成對小時金門一圈圈的記憶。 媽有時忙,常將飯菜先煮好,然後放在大鍋裡保溫,等我們放學回來,就能食用。灶鍋的保溫效果,僅一兩個小時,冬天天冷來得更短些。有時吃到的是半溫暖的(lukewarm)晚餐,這情況,等家裡有了電鍋後,才獲得改善。 有一陣子,我們瓊林古厝同時有兩間廚房,一間使用瓦斯,另一間使用灶,能親睹新舊烹飪方式共處一屋,今古相映,真有趣。
-
金廈文化參訪感想
為服務本會(中華民國團結自強協會)會員,本人於10月20日至24日帶會員一團35人前往金廈作文化參訪。本人非旅遊業者,但經過用心規劃,讓參與這趟參訪團員均感很滿意,茲將辦理過程提供讀者參考,或有所借鏡並請指教。 事前就相關地緣及以金廈旅遊為主題之業者,邀請七家旅行社就本會提出參訪規格先成報價,本會參加會員年齡偏高要求安全舒適經各旅行社報價後又請他們來會投標,有5家參與(請本會監事會派一監事監標),投標結果由一家旅行社以16200元得標,本次活動經詢問金門當地旅遊業者均認為便宜。 該得標旅行社安排行程如下: (1)臺北(松山機場)─金門(尚義機場)─廈門(鼓浪嶼─含返程電瓶車、菽莊花園、鋼琴博物館)─泉州,住五星級泉州大酒店,第二天品嚐歐式早餐。 (2)泉州【開元寺、東西塔、文武廟】─廈門【南普陀寺、惠和石文化園「惠女風情表演」、廈門華僑博物館、中山路步行街】,住五星君泰大飯店,第二天品嚐歐式早餐。 (3)華安土樓群(含單趟電瓶車) ─廈門,續住五星君泰大飯店,第二天品嚐歐式早餐。 (4)廈門【環島路、上古文化藝術館】─金門(水頭民俗文化村、翟山坑道、莒光樓)住號稱金門五星級之金沙大地國際渡假飯店,早餐較單調。 (5)金門(山后民俗文化村、獅山砲陣地─砲操實境秀、古寧頭戰史館、金城市區觀光、節孝牌坊、金門總兵署)─台北(松山機場) 活動感想: 一、辦理旅遊其實不能單談價格,更重要的是內容與品質;很多人只憑網路或媒體的便宜報價,結果是參加購物團,到大陸之後便是沿途參訪購物據點,一進店門便關起門來,非買到一定的額度,導遊不肯放人或故意延後午晚餐,這種參訪除了一肚子氣之外,便是再也不來了。本次參訪設定全程不購物,因此與旅行社簽契約後,縱使是團員要透過司機買幾包黃飛鴻麻辣花生也要經本人簽名,這表示大陸旅行業者也跟上制度,跟著契約走,不會胡來了。 二、金廈走一趟才知文化與建設的重要,廈門與金門的面積相當,廈門大約已開發百分之九十;金門大約只開發百分之十。金門現代化建設遠遠落後,在文化上金門與台灣要比大陸好很多,單從交通上看,台金最少還守交通規定;大陸紅綠燈只是參考用。硬體建設在制度與經濟上大陸來得急切與有效,但是軟體的國民文化素質卻需要時間來教養,不是強制制度與經濟起飛可立竿見影的事。 三、金廈海上交通只要30分鐘、但在觀光建設上,金門亟待中央與地方的基本建設:如機場擴建、水電建設、五星旅館、水上觀光建設及夜生活觀光建設等等。金門夜生活極度貧乏,觀光客在金門一夜只能留在飯店看電視,那是多無聊與可惜的事,金門觀光要改進的地方還很多,為何金門人除在金門買房外並不太敢投資;卻敢在廈門大量買房及投資?金門要朝發展觀光旅遊也要應有的現代化建設,除大力招商外,也要鼓勵富有的金門人返鄉投資創業。
-
大海裡的彩色墨囊
每日,我都以一杯咖啡開啟靈思,進入書寫的場域,那終日開機的筆電,隨著光影的移動,以狩獵者姿態等待勾魂的語言進來,我既是獵物也是狩獵者,在字裡行間跳躍,不斷展開和收合,這樣的生活表面沉靜悠閒,內部卻翻湧著海浪。那些我所珍惜的過去的事物之所以沒從腦海裡消失,能鮮活的隨著滑鼠移動顯露文采,仰賴的便是心靈的觸動。新規畫的一本書,經過半個多月的日夜演練、揣摩、試寫、儲存,終於進入穩定的書寫軌道,原來擔心的一些阻礙也順利克服,找到了自在繁衍的文字棲身之地。我終於可以試做David示範教學的「墨魚燴飯」了。 我一邊準備墨魚燴飯的食材,一邊想著David另外推薦的「杜坎纖食瘦身法」,幸好美食與瘦身之間不致產生太大矛盾,因為我不會完全遵循既定法則,而是會變通調理出適合我個人的瘦身版本。就像David一樣,一邊念哲學、計畫輔修電影、社會學、文學,一邊興致盎然的烹調佳餚。義大利、法國、西班牙菜等料理彼此穿插,經營打理三餐,祭拜五臟廟一點也不衝突。 David對廚藝的鑽研,從他教我做菜的認真態度及品質要求上可看見其火候。繼「西班牙海鮮燴飯」之後,為了教我做出「道地」的「墨魚燴飯」,他特別從法國寄來一箱沉甸甸的食材,當我看見鹽漬鱈魚乾、墨魚汁罐頭、黃金蜆罐頭、海鮮燉飯用香料時,我心裡想難怪上次做的「西班牙海鮮燴飯」被他評為七分道地,因為單是米飯顏色就沒過關(不幸買到蘿蔔絲染紅的假番紅花)那尚缺的三分,這一次應該有機會可以進步一些,因為David連「搪瓷西班牙海鮮燉飯鍋」都主動幫我寄來了。 我一邊做「墨魚燴飯」一邊拍照,準備寄去法國給David品鑑。之前他信上已先叮嚀提醒我說:「做這道燴飯不要擅做主張亂添加其他食材!只要墨魚汁罐頭,再加新鮮墨魚圈就夠了!其他海鮮都不要!因為食材比較單一,鹽漬鱈魚高湯的鹽度要控制好。建議妳用軟絲比較理想(因為墨多),也可問攤販有沒有墨囊能賣。要做道地的,高湯用我寄去的鱈魚乾料理,米的顏色要對,盡量忠於原味。」 試做「墨魚燴飯」意外的驚喜收穫是我終於把花枝、烏賊、透抽、小管、軟絲等一堆海產釐清身分了。我在市場走逛了一圈,漁販很熱心的傳授我「專業知識」,教我怎樣分辨牠們的差異,從外觀形狀到各自的特色都仔細的為我解說,細膩到抓來一隻「軟絲」,撥開牠的透明角質內殼讓我看,讓我分辨物種的微細差別。我因此上了一堂海洋生物課,發現漁販的生活工作經驗,累積儲存了許多大海的奧秘。更讓我意外的是,我發現新鮮的軟絲「墨囊」不是黑色的,它是彩色的!像拇指一般大的墨囊,活像一隻小魚兒,頭部是土黃色,透白的身體映現出淡青和淡綠色,尾端有黑色的圈點,那墨囊表層有一層薄膜包裹著,閃閃發光。我把鍋裡的蒜頭、軟絲捲、米粒都炒香時,加入David寄給我的墨魚汁罐頭,接著便把墨囊的薄膜撕開,一坨新鮮的黑墨傾出,那黑也是有生命的,很快就融進所有食材中,增添一層新的滋味。 「這類墨魚飯,在西班牙的吃法是,配上一小碟的美乃滋。吃的時候可用小匙舀出來配配看。我有試過,很不錯。」David信上如是說,我也試了這吃法,真的很不錯。
-
莫言與魏德聖
十月中旬,我應文化局與聯合文學邀請,參加「喜福會」文創會議,負責主持與座談。意外的收穫是魏德聖提前一天到金門,同住水調歌頭,聊至暗夜,才翩然告別。魏德聖已來過金門幾回,協助拍攝短片,在繁星映照的庭院中,他述說籌辦電影的始末,看遍「白道」、「黑道」利用電影汲取名利的嘴臉,尤其是「白道」,更是惡形惡狀。魏德聖於許榮哲主持的文創會議中,扼要說明「錢要用」、「夢要做,也要實現」。雖然言短,卻都來自生活體驗。 我開他玩笑,若我有了《海角七號》的獲利數千萬,就不幹,退休了。魏德聖說,不幹不行,總要做點事,於是把獲利投入《賽德克˙巴萊》,雖然賣座佳,卻多落入他人口袋。魏德聖結束座談後離去,他說這段時間常往返台金,如候鳥,好像當了一陣子的金門人。 文創會議前幾天,正巧公佈大陸莫言獲頒諾貝爾獎消息,報載評審委員讚許莫言「以魔幻寫實手法揉合中國鄉土民間故事、歷史及現代生活」。莫言作品自民國八十年間,即陸續引進台灣,《十三步》、《豐乳肥臀》、《生死疲勞》等等,以奇詭魔幻贏得讀者青睞。 近十來年,台灣本土化化鼓動了家族寫作風潮,一時間,政治力驅動文學,隱約成為創作的背後靈,島國的作家,幾乎人人都有已完成的、或者待完成的家族小說。然而,我卻甚少讀到以宏觀論述台灣作家群的家族寫作現象。意外的是,莫言已在多年前,就發表了他的家族或者地誌小說論調,他表示,好作家雖然寫的很可能只是他的故鄉那塊巴掌大小的地方,很可能只是巴掌大小的人和事,但由於他動筆之前就意識到巴掌大的地方,是世界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所以,他的作品就具有了走向世界,被全人類理解和接受的可能性。 莫言的見解,對台灣、金門,以及正撰寫家族小說的人,都充滿啟發。不少評論家認為我的《火殤世紀》是家族、也是鄉土小說,我以編年史寫它,主要在消解外界對金門的「陌生」。外界都以戰地,以高粱酒、菜刀、貢糖等物等認識金門,這是不夠的。金門具備台灣消失的閩南建築群、戰地風光、淳樸野園,但是,金門希望在特產與景觀之外,獲得更多認同,而非排擠。 每逢選戰,無論如何規避,為贏得選票,總是外省、本省,有錢、窮困等二分法,凌駕一切價值。集體的政治瘋狂,讓我知道,我來自一個孤絕的島。我的島、我的故鄉、我的金門,當它不再「反共復國」,竟淘汰於歷史洪流。寫作,成為一口抒發的氣。 嚴格說來,我是情緒大過情感,若更能淡定,也許成績會更好。但我也必須承認,那口氣帶領我,走到了原先沒看到的領域,縣長李沃士多次關懷、文化局李錫隆局長督導完成的小說《遺神》,就透過風獅爺尋找身世,推向神與神話的領域。 文創會議期間,一連幾晚都遲睡,最後一晚,人歸樓靜,我遍尋開關,逐一關掉民宿的燈。透過天井往上望,才看到依稀可辨的童年天空。
-
「機」事不容小覷
國內機票傳出「漲」聲,民意大幅度反彈,交通部緊急召開記者會強調,年底之前不會漲,但明年就不敢「掛保證」了!這樣的結果雖然暫時止住調漲壓力鍋的爆發,但看在離島金門民眾的眼裡就很不是滋味,因為最近許多民眾因為一個月前就訂不到機位而抱怨連連。 台金航線並沒有隨著暑期旅遊旺季的結束而退燒,金廈「小三通」過境人潮居高不下、班機與去年同期相較足足少了兩成以上,再加上旅遊團隊持續成長,也難怪在地民眾經常出現一票難求的窘境。 在商言商,航空公司為了追求更高的利潤將航務重心移往「大兩岸」直飛航線的動機可以想見,但離島航空事業豈可完全基於商業考量,更何況台金航線還是國內最賺錢的路線,那澎湖、馬祖等其它冷門離島路線又將面臨何等的命運,交通部身為主管單位,絕對必需拿出具體辦法來徹底解決問題。 過去這一、兩個月,尚義機場幾乎天天有人無「機」可乘,機位甚至擠到連縣府緊急民眾後送機制都補不上;搭不上飛機的人數多了,縣長、交旅局與中央、地方民意代表就有壓力,必需協調民航局、航空公司加開班機,雖然航空公司多能從善如流,但已造成旅客相當的不便。 這樣的情形對推展觀光的金門是很不利的,因為交通是發展觀光活動的必要條件之一,大家試想,來金門旅遊卻買不到回程機票,甚至還要夜宿機場,以後還有人敢來嗎?金門人還敢說自己是「觀光立縣」嗎? 再者,許多在地民眾原本對於「小三通」過境旅客沒有太多好感,認為他們「生雞蛋嘸、放雞屎有」、沒有實質經濟效益,而如今又排擠到機位形成諸多不便,只怕政府苦心經營,塑造的全民觀光概念與友善旅遊環境,將更難推動。 經濟蕭條、原物料漲聲不斷,民眾痛苦指數逐步攀升,金門幸有金酒這隻「金雞母」讓民眾頗感幸福。但隨著房地產的持續飆漲、物價居高不下,如今又有機位一直喬不定來攪局,民眾的幸福感還能持續多久,值得中央政府關注、民代居中協調與地方政府重視,合力積極尋求解決之道,以免「民意似流水」,來得快、去得更快。
-
浯島話文藝滄海生風雲
921大地震時,我刻在松山參加職訓,退伍前夕再度體會到黃埔大地震威力。告別軍旅後,方才重捨三十年幾已忘懷的「天天可與家人相聚」幸福滋味,同時也加入文化志工行列,漸漸熟識文化立縣宏旨下的浯島鄉親們。 不久,因緣際會參與地區文化事務,並沈浸在藝文天地中,我由老行伍成為新秀才,在摸索中探出一條書刊編輯之路。有位朋友自勉「逆來順受,順來看破」,人生每一條路有甘有苦,編輯之路正是如此,在文稿採編之間,常會遇到許多樂趣,實際也是檔苦差事,但在苦中作樂後往往也成長得更快。 退伍後的黃金十年,就這樣與文化工廠結緣,這段日子,我明白到金門的前世叫浯島,也漸漸熟識文化與文藝分野。在奉命投入《金門文學》叢刊編務後,便時而在編輯檯上自責,因這它的前世正是《浯島文學》叢刊,常讓我有愧對提案人水富兄之感,雖然許老師為人寬容,甚是體諒,這種愧疚卻如影隨形跟著我,工作情緒頗受干擾。 2011年秋天,《金門季刊》主編易人,《金門文藝》預算歸零,許水富、徐心富與呂紀葆聯袂返鄉舉辦「榜林──三個寫詩的人」新詩發表會,我帶著贖罪的心去參加,實則一直期待脫離這樣的氛圍。這一年,我遇到貴人,原來有人讀出編輯檯邊的苦澀氛圍,我也樂於配合劇本走台步,在文化園區當了三個月志工後,帶著滿頭白髮與感恩的心追求更寬廣的視野。 實際上,去年七月份起,我即參與幾個知性課程,年底終於通過縣府解說員測驗。今年初,再參與兩個月的觀光密集課程,也幸運通過考試院導遊與領隊等兩項國考,如今,不僅順利完成相關職前訓練,並認識到許多夥伴與貴人。退伍後的第二個黃金十年正式開始,編輯檯上的苦悶氛圍已遠去,未來同樣得面對新挑戰,我卻心安理得迎向未來。 若說文學是鍛鍊心智的一門功課,則導遊是推介金門的秘密武器,「即將耳順之年才投入這個行業,需要更多實力與努力」,貴人的話天天繚繞耳際,我卻信心滿滿向前走。或許是第一個「黃金十年」的志工歲月,已厚實了個人某些能量,而這段期間所相知相遇的師長朋友們,也都成為我的貴人。 告別軍管後,文化與觀光始終是金門建設發展的重要課題,在退伍後,我竟不知不覺以熱誠響應著家鄉的未來,相繼參與文化與觀光功課;但有著前車之鑑,為避免不必要困擾,還是避免越界踩線,節外生枝,果真如此,我必然會選擇退讓。 《金門文藝》的前世今生,有生活版,也有文獻版。一份從不牽扯政治議題的刊物,在各路英雄刻正籌辦金門解嚴二十周年前再次冬眠,實在可惜;而這份漸在海內外華文世界發聲,且能讓金門發光的載體老被消遣,雖然可惜,依然是許多金僑與鄉親,及兩岸文友們對金門的美麗記憶。
-
老怕病來磨
人老了,就怕病來磨,古人早有先見之明,宋朝蘇軾〈次韻答黃安中兼簡林子中〉七律一首言及自己年老病肺,春天很難再飲酒:「病肺一春難白酒,別腸三夜繞朱弦。群仙正欲吾歸去,共把清風借玉川。」明朝初年的劉伯溫有一首〈老病嘆〉,說自己還不到六十歲,身體衰朽,百病纏身,眼睛已花,筋肉顫抖骨髓枯竭,皮膚長了瘡瘤。朋友送來藥,剛吃還好,不久再度發病,「肺肝上氣若潮湧,舊劑再歠猶淋沙。」而且眼睛不像自己的眼睛了,牙齒不像自己的牙齒,用盡各種藥,也還是沒用,大概老來器官退化,生病難免,只能任其自然,「不如閉戶謝客去,有酒且飲辭喧譁。」以酒自我安慰。蒲松齡六十六歲時為牙病所苦,因此寫有〈上元日食粥隱落半齒〉、〈殘齒大痛〉、〈病齒〉、〈告齒〉、〈齒答〉等,看來牙痛連心,不是沒有道理的。 文人多讀書,而讀書傷眼,因此為眼病所苦的也不少。白居易、歐陽修、黃庭堅都寫有眼疾方面的作品。白居易〈與元九書〉中自述身體欠佳的原因,來自青年時期的苦讀:「晝課賦,夜課書,間又課詩,不遑寢息矣。」因為辛勤攻書,身體一直不佳,壯年後「未老而齒髮早衰白。」不過比較嚴重的是眼睛的疾病,「瞀然如飛蠅垂珠在眸子中者,動以萬數。」這無疑是飛蚊症了。〈眼暗〉一詩、〈眼病二首〉,寫自己早年因看書太多造成眼病,「千藥萬方治不得」,無藥可醫。歐陽修的身體在中年後,出現了狀況,而眼睛不好的毛病由來已久。〈鎮陽讀書〉詩說:「春深苦夜短,燈冷焰不長,塵蠹文字細,病眸澀無光。」,慶曆八年〈與王郎中道損書〉說:「目病十年,遽為几案所苦。」寫此詩時不滿四十歲,可見視力早衰。 黃庭堅〈次韻元實病目〉一詩,很詳細的說到「閱人朦朧似有味,看字昏澀尤宜懶。」無法像蘇東坡讚美李臺卿讀書廣博,眼光如月亮一樣,任何縫隙都能照到。不知為何眼睛會生病,讓人傷心流淚,「如何有物食明月,淚睫隕珠衣袖滿。」此詩任淵把寫作時間定於崇寧三年,是黃庭堅去世的前一年。我自己五十不到已患老花眼,較之前人,已經很幸運了。
-
大陸豪門喜慶見聞
2012年「富比世」中國富豪排行榜出爐,賣礦泉水、有中國飲料大王之稱的「娃哈哈」董事長宗慶後,以淨資產人民幣630億元拔得頭籌。值得注意的是,在大陸排名前一百名富豪中,福建省就有23人上榜,「新華都」董事長陳發樹排名全國第22位,蟬聯福建省首富。 中國大陸這些富豪們大多出生於1949年前後的艱困時期,在當年政治掛帥、經濟凋敝的悲苦歲月,於貧窮「共慘」的環境中成長。他們幸運的搭上改革開放的順風車,機會、運氣加上自己的努力,快速的累積資產、富甲一方,每個人都有充滿傳奇的一頁。有錢以後的大陸人,有的默默行善,回饋社會;也有高調散財,濟助弱勢;有的財大氣粗,揮金如土;或者藉機揮霍,炫富攀比,所謂「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在貧富差距懸殊的社會,形成極大反諷。 日前,我那寶貝女兒和廈門大學求學時的幾位死黨相約,分別從台灣、香港、澳門到廈門敘舊,並去晉江參加一對修成正果的學長、姊結婚喜宴。回來後,提到他們在喜宴上的見聞,席開百桌,不收禮,其學姊頭上頸上首飾琳瑯滿目,金鐲子掛滿手肘,看起來珠光寶氣;陪嫁的嫁妝是澳門房屋兩棟、廈門別墅一座、寶馬(BMW,大陸人最愛的進口車)一輛,外加人民幣1500萬元銀行存摺。這位當丈人的,出外拼搏有成,財產數億,有女于歸,如此闊氣,好不風光。 中國人愛面子的民族性經常表現在世俗的婚喪喜慶中。2008年歲末某日,廈門好友相邀,去泉州參加與我有一面之緣、他的至交林先生娶媳喜宴,在某廣場擺開五百桌,延聘香港名廚,高檔的山珍海味,菜色極佳,筵席開銷號稱二百萬人民幣,非但不收禮,有些遠道而來的至親好友還獲得200元紅包,說是補貼交通費,是我在大陸第一次領教到這樣擺闊的場面。之後,某次聚會同席,詢及有錢又有閒,是否投入回饋鄉里的公益事業?回曰:大陸社會貧富差距太大,法律保障不夠完備,顧慮身家安全問題。 大陸富豪從幾年前的五十大到現在排名一百,成長迅速,這些富豪們默默行善者有之,亦見炫富攀比者,喜慶舖張講排場;渠等雖有回饋社會觀念,惟相關法律配套不足,善行推動不易。因此,引導富豪投身公益事業,且能蔚為風氣,必然有助社會和諧,台灣這方面的法令規章及配套尚稱完備,可資借鏡。
-
合作學習開發潛能
十二年國教之實施,已經迫在眉睫,可是大家為何都還在質疑它的可能性?實施成功與否?教育部為將分組合作學習的理念與十二年國教相連結,特別召集各縣市校長及主任代表在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辦理說明會,由張新仁校長主持,國教司邱乾國專門委員及武曉霞科長列席指導。課程內容包括教學影片建置與合作學習教學系統,如何做好適性學習與發展,以因應個別差異,進而激發學生無限潛能,減低學習落差,消除學習表現「雙峰」現象,熟習分組學習同儕互助以提升學習成效。 日本東京大學佐藤學教授針對孩子失去學習動機、不知為何而學及從學習中逃走等問題,提出「學習共同體」的教學改革理念,在日本掀起一場寧靜革命。孩子透過協同學習、分享表達、共同解決問題的方式,不僅讓孩子們找到學習樂趣,而且讓老師們找到教學成長的動力,也讓畢生從事教育工作者找到所追求之教育理想與目標。而我們所謂的「合作學習」其實與日本所提之「學習共同體」是一致的理念。 合作學習應建立在團隊合作、平等參與、互惠雙贏、尊重差異及適性揚才的基礎上,是成就每一個孩子的理念與作法,並落實團隊、創新、溝通與實踐,和國際終生學習的求知、實踐,做人、與他人共同學習及改變等主張相呼應。合作學習的方法,包括六六討論、六六分享、異質共學、共同學習等,以學生為學習中心,如:知識拼圖、互相學習、專題研究、腦力激盪、問題在本位學習、學習共同體等,如此配合下,將會發揮整體之教學效果。 為提升國家未來教育品質,就必須提升教師專業發展之能力與素質,更需要政府永續經營與大力投資!在推動十二年國教之同時,政府不要吝於經費之投注,補足需要的物力與人力,以避免例如目前將各校因教師課稅所減少的課或因領域研究輔導而減少的課,均以聘用代課教師授課,這將影響合作學習之推動,而且會降低教學品質及學習效果。 目前有大部分教師都以為教完教材及趕上教學進度,就代表學生完成學習。其實,教完並不代表學會,若能建立學習社群,分組合作學習,必能提升學生學習效果,教師並能共同備課,課堂學習研究,建立專業學習社群,教學創新主要精神,在合作學習及專業協同教學運作下,必能達到學習的理想目標。 十二年國教強調「因材施教」,這也是孔子三千年前就有的理念,那應該怎麼做才能達到因材施教的目標呢?根據教育專家指出:應從分組合作學習做起。洪蘭教授認為「現在已是協同合作學習的時代,教育應該去適應孩子的天性,而不是把孩子拿來適應教育」。因此,我們必須發揮合作學習的機制,讓孩子在同儕合作的學習中,開發不同的潛能。其實人類生存在這世界上,就是身處在一個合作的共同體,事事都需與他人有關,所以各種學習也需以共同學習為主軸。因此學校老師都要有「學習共同體」之專業理念,才能與學生、家長一起形成教育之共識與理念,也才能將「合作學習」融入十二年國教的理念中,誠實的面對教育品質的提升與平等教育的機會,以開發學生無限的潛能。
-
煙花一現
安靜已是一種難得的享受了,在所有的電視電腦音響都關閉了之後,屋內只剩一片寂寂靜謐,聽得見秋夜裡微微風聲淡淡涼意,偶而車聲劃破闐靜,偶而狗吠,但無妨這片清靜的美好,雖然我們早已習慣這些電子產品所製造出來種種假象的熱鬧來蒙騙我們的空虛寂寞,即使並不在意那裡面演繹的是何種劇情何種節目內容,我們只是需要那些嘈雜人聲陪伴著,感覺自己並不孤單罷了,是吧?而一旦習慣了這樣的熱鬧氛圍,便很難再回到離群索居的安靜生活了,所以,我們總喜歡去人多的地方,去搶頭一炷香拜拜,去搶周年慶的便宜,去追星去看煙火,去各式各樣的活動湊上一腳,所以,那些政客為了滿足民眾的需求,總是會挖空心思去辦一些五光十色眩麗奪目的活動來吸引選票,弱勢團體可以不給補助經費,偏遠地區的兒童可以沒有營養午餐,政府的基礎建設也可以一延再延,更別談那些文化精神糧食了。雙十國慶都過了,璀璨的煙花還此起彼落的綻放著,人山人海的人們真的有那麼喜歡雖是美麗但瞬間即逝的煙火嗎?或者只是喜歡那一種湊熱鬧的氛圍呢?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每燒一次煙花,就要燒掉許多的錢,和噪音和空氣污染和滿地遺留的垃圾;煙火,真的有那麼輝煌燦爛嗎?同一個國度,有需要浪費那麼多經費在這一場又一場的短暫美麗嗎?而實質效益何在呢? 十月將過,幾乎空轉的一年,總瀰漫著白忙一場的頹廢氣息,經濟不景氣的看法持續到下個年度,無法提振的經濟壓扁了大家的荷包,挖東牆補西牆的結果只是讓大家一樣窮罷了,能有往上提昇創造雙贏的更好辦法嗎?其實也不能否認掉大家的努力,只是,沒有主見、舉棋不定的舵手似乎也迷失了方向,在世界不景氣的迷霧裡迷航了嗎? 十月的璀璨過後,是否該回歸平淡平實平凡,踏踏實實的落實基礎建設刺激經濟消費,讓大家都有錢賺、有錢花,這才是最親近民心又體貼民眾的良策。 煙花一現,果然燦爛奪目,就像一場大拜拜過後的殘局,等待著收拾整理的場地,在期望振作的氛圍裡醞釀著一次又一次的重新再來,但,我們究竟有多少的機會重新再來呢? 喜歡湊熱鬧的民眾們又能給政客多少次重新再來的機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