浯江夜話
-
再論不朽的追求
中國古代不死的追求,以秦始皇最為有名,史載始皇派遣了大量方士入海求不死藥,最後方士或一去不返,令始皇含恨而終。但後世追求不死之人,仍絡繹不絕,漢武無疑是最著者。中國人原始追求長壽的想法至此轉變為對成仙不死的渴望,上行下效,流風歷久不衰。東漢道教流播之後,道教徒煉丹養生之術推波助瀾,求仙故事益演益烈,返璞歸真,存性去偽的思想變成道教徒養生不死的追求,導引避穀、房中之術之類的書也大量出現。兩漢求仙風氣的大盛,引來了不少理性派士人的抨擊,首先發難的當推陸賈,其所著《新語》云:「苦身勞形,入深山求神仙,棄二親,捐骨肉,絕五谷,廢詩書,背天地之寶,求不死之道,非所以通世防非者也。」大賦家楊雄也拒斥長生不死的可能性,其言曰:「人言仙者有諸乎?曰:有生者必有死,有始者必有終,自然之道也。」楊雄之友桓譚附和楊之看法而云人生「如彼禿燈,脂索而炷燋禿,將熄滅」。對於神仙之說,桓譚頗不以為然,他說:「無仙道,好奇者為之。」另王充除在《論衡》〈論死篇〉中論人死後無識無知,無所謂靈魂外,又在〈道虛篇〉中詳論神仙之道的不可行。 雖然理性派士人對於神仙不朽的想法大加撻伐,但並未能阻止服食求仙的風行之勢,迄於魏晉,風氣未曾稍戢,據曹丕《典論》所載方士如郗儉者流,臨鄴城而城中茯苓為之暴漲,左慈所至之處,生徒景從,方士之力,竟至能影響當時政治,曹操也因此不得不將彼等集監視。 曹操之子曹丕雖在《典論》〈論方術〉中痛斥方士之妄,但卻在〈與鍾繇書〉中肯定了延年之術的奇方,他將傳言中可以延年的菊花送給鍾繇,「以助彭祖之術。」曹丕之弟曹植和他一樣,面對方術神仙之道,顯示出一種矛盾的心態,一方面他在〈辯道論〉中申斥方士之偽,另方面他自己又大作遊仙詩,追求神仙不死。曹氏父子之後,神仙之道未因曹操縶方士而戢止,反而變本加厲,此蓋由於魏晉亂世,人命朝不保夕,戰禍相循,世人於是求神仙以避亂世,神仙的追求可謂不絕如縷。
-
島嶼夏夜
小女兒趁著暑假和高中的同窗好友結伴到金門旅行,兩位身上都流著金門血液的女孩子,對於金門家鄉有著截然不同的感受。她們是上了附中,碰巧編在同班又結成莫逆之交後,才發覺原來竟還是金門小同鄉,這份特別的情誼讓她們即使各自考上不同的大學都還常常玩在一塊。 叮囑女兒到了金門一定得抽空去老家探望阿嬤。她面有難色,說是團體行程,還計劃去小金門、廈門,留在金門的時間其實零散而短暫。重要的是,她說老爸啊!我最後一次去金門是念小四那年,我連金門的樣子都印象模糊,更別說阿嬤住在那個地方?我想也是,每年雖說大約總會飛回金門兩三回,但大多是公事或團體行程,來去匆匆,至於清明時節耽心霧季交通不定,通常也不敢帶女兒們回金門掃墓,怕耽誤了她們課業。沒想到這麼一晃,小女生大學都已經唸了一大半。 有長長的一段時間都是老爸老媽來回往返金門台北兩地,老人家顧慮交通花費高,大家又都忙碌,所以想念孫子孫女時,他倆就飛來台北看看,大部分時間,老人家選擇在悠閒的海島家鄉自在生活。 給小女兒畫了一張簡單的地圖,標示出老家位置。傍晚時接到電話,她已經找到下堡的老家,她說這兒好像一座空城,久久不見一個人影,阿嬤不在家,大門沒上鎖。她們一夥七、八人,就闖進屋裡探險。好在阿嬤適時回來,看到一屋子人頭,驚嚇不已,還嘟嚷著干會是遭小偷啊!直到小女兒開口喊阿嬤!老人家才鬆了口氣說:要回金門怎麼沒先打個電話呀! 記得孩子剛牙牙學語時,阿公、阿嬤每天總要逗弄幾回小姊妹:「妳是蝦咪郎啊!」。 孩子總是認真大聲的回答:「哇是金門人!阿公阿嬤也是金門人!」老人家向來以生為金門人為傲,一輩子堅貞無悔地守候著這座島嶼,外界的風風雨雨對他們來說,不過是過往雲煙,無關痛癢。這是老一輩鄉人的堅持,島嶼就是他們的全部,榮辱憂歡,是一生的全部,是那個艱苦時代的鄉愿與宿命觀。 孩子們長大以後,逐漸有了自覺,她們意識到有一座遙遠的離島,或許和她們有些關連,有些微妙的牽扯,但那是阿公阿嬤與老爸的故鄉,一座充滿神祕色彩、戒備森嚴的島嶼。最後的記憶是:我們站在臨海邊的小徑路口,荷槍實彈的海防衛兵擋住了我們去路,堅持不准我們靠近,孩子看見遠方的海潮,興奮的嚷嚷著要去玩海水,然而,禁忌終究無法攀越,只能黯然的回頭離去,也離開了對於一座久違島嶼家鄉的眷戀。那是一九九二年,夏天金門,一段遙遠不堪的記憶。 中年的我才開始回首島嶼,開始不經意的懷念追憶起所有關於島嶼的訊息,也才認真的串聯起與島嶼的情感連結。和女兒們認真的討論過,她們堅定的認為,台北才是她們的故鄉,因為她們在這兒出生、在這兒生活,所有關於成長的記憶點滴都在這裡,連身分證的出生地也是。我無意強加這一段苦澀的鄉愁於她們身上,只能默然。 透過簡訊,小女兒語氣興奮:瓊林的夜晚很美麗,亮橙橙的路燈,有風、有海的氣味、滿天星星、許多跳舞作體操的老阿嬤、阿公都聚集在夜晚的廣場上,親切的吆喝我們也一起運動,好好玩…… 很高興小女兒以她親身經歷的方式,接近島嶼認識島嶼,喜歡上島嶼的夏日海灘、熱鬧的村莊夜景,儘管她所描述的歡熱夜晚,是我在島上生活十餘年間,不曾看過的景象。但是有什麼比親身經歷的印象更加深刻而真實呢?或許哪天,也該回去島嶼感受這個時期的島嶼夜晚氛圍,我這離鄉顯然太久的人。
-
決斷與勇氣
人的一生常要作大大小小的決定,有些決定有急迫性,卻無關緊要;就像早餐要吃什麼?喝什麼飲料?必須馬上決定,但決定的結果卻影響不大。但有些決定卻有其時效性,例如現在台金交通機位購買不易,沒有及早訂票,可能就買不到機票,也如六○年代推動的十大建設,當時蔣經國總統先生的名言:「今天不做,明天就會後悔。」及時正確的決斷奠定台灣經濟起飛的基礎。而有些決定雖然看似不緊急卻很重要,例如:攸關身體健康的手術;決定作什麼工作?和誰結婚?這些決定是否正確往往會影響到一個人一生的發展。大至一個地區的發展,需要作什麼決策,形成決策的過程,以及如何去執行這個決策,更是會影響一個地區的發展的重要關鍵。有人說:一個人會成為今天的樣子是因為過去無數的決定造成的;而一個地區的現況則是過去無數公共決策的決斷和執行結果。 決斷需要勇氣,因為一個錯誤的決定往往會讓決斷者付上很大的代價,最近行政院林益世祕書長貪瀆的案件,不但自己得付上成為階下囚的代價,更會影響所屬政黨和執政黨的政治聲望和形象。因此導致許多人不作為、不決定,爛攤子留給別人收拾;責任留待下任首長去扛,作官當一天和尚敲一天鐘,只求平安無事,全身而退就好了。因為怕決斷錯誤,所以缺乏決斷的勇氣。但臨事不斷,智者所譏,甚至貽誤時機。好的決斷是「堅持做對的事情。」並且把「對的事情做好」。 今年六月份遠見雜誌的縣市長施政滿意度,金門縣李縣長贏得四星半的佳績,而最滿意的三項政績是:金大升格和國內多所大學有意願進駐金門招收陸生,朝大學島邁進;去年旅遊首度突破110萬人次,總消費額約75億,成長了60.8%;現有五家離島免稅商店共設立十一家門市,業者又投資30億興建旅館和免稅購物商城。縣長的願景領導和縣府團隊和各級政府民間的努力,我們看到了成果,也欣見這二年來金門的經濟發展確有起色,人潮湧入也帶來商機,許多大型連鎖店和企業如:屈臣氏、康是美、摩斯漢堡、安麗公司等紛紛來金門設立分店;用優厚條件吸引台生、陸生來金就讀的策略也真的奏效;優厚的社會福利更吸引很多人將戶籍遷到金門,在商機和發展方面金門真的已露出曙光。 但在醫療方面,署立醫院的醫生科別、診次和人力確有不足,醫療設備也有待充實,一些較精密的身體檢查項目和醫療手術金門鄉親都須千里迢迢轉診到台灣去。在推動低碳島方面,縣府已有補助太陽能熱水器的優惠措施,但金門地區陽光充足,太陽光電是可推廣的項目,例如:許多路燈和新的建築可採用太陽光電,也以彌補金門火力發電的高成本;此外因應車輛的大量增加,停車場的規畫、興建和道路的拓寬也是當務之急;觀光方面,應發展文創產業,增加夜間休閒展演活動,以永續經營。金門正處於快速發展起飛的重要契機,有賴執行當局發揮高度智慧、道德和負責的勇氣,以高度的決斷力和執行力去開拓更美好的未來。
-
馬祖博弈公投啟示錄
繼三年前的澎湖後,眾所矚目的馬祖博弈公投業於7月7日揭曉,贊成票1795票、反對票1341票,正方以得票率57%、454票的差距勝出,意謂著馬祖居民正式透過公投同意在當地興建觀光賭場,然而,從博弈公投前即針鋒相對的正反雙方,在公投結果出爐後,不僅沒有平息爭議,反而變本加厲、益加針鋒相對。 反方以「反賭聯盟」為主,除表示將在三年後重提反博弈公投外,並宣稱將向廉政署舉發連江縣長楊綏生行政不中立、替財團背書;正方則是呼籲各界理性看待公投結果,尊重馬祖多數民意。 有一種說法指出,馬祖博弈公投的結果,與其解讀成當地民意支持興建觀光賭場,不如說這是馬祖人為抗議中央長期漠視所投下的「賭爛票」。觀察金門地區民意,其實也一如連江、澎湖兩地對觀光賭場之正反交鋒,支持者或視之為振興離島經濟的靈丹妙藥,反對者卻又將其比作敗壞沈淪的毒蛇猛獸,看法南轅北轍,幾無交集可言。 為博弈公投計,為深化金門民主計,筆者再提出以下建議: 一、公投是人民基本權利:我們多次指出,博弈公投的法源是《離島建設條例》,惟卻又在《公民投票法》這個特別法上另立一巧門,博弈公投在法制上確實存有諸多問題。儘管如此,卻無從否認公民投票係直接民權、住民自決的體現,尤為要緊者,博弈公投一旦成案,就會進入公投程序,並以相對多數為通過門檻,以馬祖博弈公投為例,投票率其實僅達40.76%,易言之,仍有高達6成的公民未參與此次投票,大大降低了公投結果的民意基礎,殊為可惜。 職是,無論贊成與否,金門人均應踴躍表達意見,積極參與公投,期能衝高地區公投投票率、確實反映金門真正民意。 二、縣府應做好公投準備工作:要知道,博弈公投之立法原意正在於藉此振興離島經濟,澎湖與連江的經驗顯示,做為主管機關的縣政府,基於發展經濟的理由,很有可能站在支持興建觀光賭場的立場,從而引發行政不中立的批評。 我們以為,博弈公投應由公民發起並進行連署,縣政府做為主管機關,必須嚴守中立,並應致力揭露充分而對等之資訊,為正反雙方營造理性對話平台,期能凝聚縣民共識。 三、中央政府不能指三道四:馬祖通過博弈公投後,不僅輿論分歧對立,甚至連中央政府也不看好,內政部長李鴻源直指:馬祖存在交通、水、油電、腹地四項先天條件不足的困境,令人擔憂「連江縣政府不Ready、中央也不Ready」。 對李鴻源此一說法,竟有論者評為「馬政府中頭腦清晰之人」,實則,李部長的「真知灼見」不僅是普通常識,中央大員在首宗博弈公投過關後發此議論,更足以顯示政府施政之各行其是、毫無章法。要知道,離島進行博弈公投可完全依據國家法律辦理,所謂政府一體,完全執政的馬政府支持、默許博弈公投修法在前,此刻竟又對公投結果說三道四,天下竟有此等政府?此等官員?馬政府應儘速制訂博弈專法,方為正辦。 在澎湖與馬祖之後,可以預見的是,未來金門也終將針對觀光賭場一案進行公民投票,金門人如何看待澎湖與馬祖的公投結果?又能從中得到什麼啟發?考驗全體金門人的智慧。
-
孔子行腳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2012 Hoping Download 第三屆青年踏尋孔子行腳」首次到達本校辦理,本活動延續2008年「Hoping Download 培養小黑馬-搶救分數大作戰」、「2009 Hoping Download燭光一百-青年踏尋孔子行腳」活動與「2011 Hoping Download 第二屆青年踏尋孔子行腳」活動,以臺師大學生為主,號召大陸、香港、澳門大學生約220位青年學子,進入臺灣(包含離島地區)與大陸偏鄉,為當地孩童進行課輔服務。藉由實際關愛的教育行動,超越政治藩籬,發揚孔子有教無類之教育理念,進行學生強化課業外,並藉由來自四地不同文化背景的大學生,開啟兩岸學生的國際視野,進行文化交流。 此次到金門服務之兩岸四地大學生有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華中師範大學、陝西師範大學、四川外語學院、重慶大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等十位同學,於7月8日至7月14日進駐本校,做為期一週之課業輔導,除本校八年級同學參加外,還開放給外校學生報名參加。課程內容包括國文、英文、趣味數學、人際關係經營、國文戲劇發表會、媒體素養、禮儀文化、科學活動、生命教育、文化課程、體育等,課程的實施活潑多元,讓參與的學生能學習到一些生活所須的知識外,尚能從生活中所碰到的事務,融入學科課程,提高學習興趣與學習效果。並藉由參與活動,發揮社會責任,關懷社會,以實踐參與公共事務之精神,讓較為弱勢的學生也能藉此機會得到教育啟發,加強其努力學習之意志與文化刺激。同時以公益活動連結參與,打破政治上的藩籬與界線,有效促進提昇兩岸互動與整體進步。 本次活動由台師大前校長郭義雄先生發起,親自帶領同學蒞金服務,由台師大校友總會承辦人高春松先生擔任管理。為節省經費,同學們都採取自助的方式,運用學校現有設施,過著簡易刻苦的生活,跟學生打成一片,以自己的教育理念融入學生學習課程中。其次,由於學校並無是項預算,因此尋求各界支援,這次活動承蒙金湖國中家長會、校友會、金湖鎮公所、金湖鎮代表會及金門縣政府的從旁贊助,使得活動能順利完成,圓滿達成預期的效果。尤其看到學生均能專心學習,雖然在炎熱的暑期,同學們都能準時且自發性的上學,並與老師打成一片,更是難得一見的情景。孩子們學到與平常老師們上到不一樣的課程,學生們都感到格外的新鮮。尤其學生跟學生之間還會「吃好到相報」,因為遇到的是不一樣而且有趣的老師群們,更覺得新奇。學生們除了課業上的學習外,也是很需要給他們不一樣的刺激!因此,我們透過這次兩岸學子的理念實踐與實務推動,為兩岸的教育理念建構出共同的理想與目標。 由此次活動,我們應共同思索,未來十二年國教是否也可以用這種方式呈現。「Hoping Download」以閩南語唸就是「和平東路」,意思是「希望下載」由和平東路的台灣師範大學出發,這是具有很深的意義。身為「為人師表」的一份子,都應配合類似「孔子行腳活動」,一起努力發揮。期待未來十二年國教的實施,在孔子行腳活動的啟發下能夠蓬勃發展,順利成功。
-
好戲﹐破殼而出
坐在金門機場的咖啡座,導演、編劇和我一起討論計畫籌拍的一部微電影新戲,該怎樣呈現金門,讓走過不平凡戰地年代、回歸平凡的金門,再從平凡的局面,創造出不平凡的新未來。 時常當空中飛人在世界各地移動的孫導,每一步前進都帶著文化覺醒,每一齣戲都帶著使命感在進行。他說起曾在一周內飛過澳洲、美洲、歐洲的忙碌情況,那必須跨國扮演的導演、評審、論壇交流的角色,堆疊著宏觀的國際視野,談到金門的未來,自然流露出無限關懷與期許。 咖啡座正對著停機坪,我們一邊討論新戲,一邊望著不同機型的飛機在眼前滑行、起飛、降落。航空知識十分淵博的孫導,任何飛機看一眼就能說上一籮筐專業知識,迷戀超速度的他正計畫去學開飛機,因為在空中高速飛翔的快感他深嚮往之。我們望著湛藍的天空,雲朵在眼前不斷的變化並飄移,編劇小雷說她可以望著雲朵獨坐一整天都不嫌膩,而看雲時可以想許多事、也可以什麼都不想,但身、心、靈一樣獲得極大的滿足。 稍早在莒光樓前,小雷用手機拍了金門的藍天與雲朵,亮眼的藍與白組合成極優美的畫面,她說要帶回去給大夏夥伴們「回味」。因為之前來金拍過微電影「婚前日記」後,大家對金門一直念念不忘。正在法國洽談新片籌拍的製作人彭,一樣念著金門的美。攝影師韓也不忘特別訂購美味的閩式燒餅,我想金門的美透過唇舌細細咀嚼,在身體裡也會循環出另一種風情,堪值回味。 為了與友人討論微電影新戲劇情,我們一早就飛抵金門,拎著熱呼呼的廣東粥來到莒光湖畔友人的辦公室。這一碗粥,支撐了我們當日往返台、金的熱能所需。而一齣計畫籌拍的微電影新戲,則撐起了一個等待破殼而出的美夢。 一直努力推展觀光旅遊、全方位行銷島嶼的家鄉友人說,不管春夏秋冬如何更替,海岸與潮差如何變化,島嶼子民終是要迎接新世代的建設,因為可藉此翻轉出新局,在宏觀的遠景計畫中有效益的維繫一座島嶼的樸實、綠能之美。而一部優質的微電影,可以以小搏大帶出金門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因為偉大的藝術力量,可以讓歷史沉澱,走出戰地的悲傷。而我們計畫籌拍的新戲微電影,將帶著金門的歷史背景瞻望未來,但我們不用台詞去陳述過往,而是讓鏡頭直接說話。追事而不追人,以金門作為出發,提醒世人認真思考戰爭與和平的處境,這是兩岸也是國際的議題,誰也不能遺忘。 當我與導演、編劇坐在金門機場的咖啡座討論微電影的新劇情,藍天、白雲與停機坪外的海都是平靜美麗的。起起落落的航班也是平安祥和的。但我們心中堆疊著許多島嶼的故事,那故事有烽火戰役,也有人性善、惡糾纏的哀傷,但一部優質的影片可以讓一切沉澱並轉型,帶出新生的力量。 我一直記得童年在歐厝老家看母雞孵蛋的畫面,我總是趁母雞離窩覓食時去檢視那些溫熱的蛋,那是一個充滿神秘的世界,小雞破殼而出的剎那,是那般強烈的烙印在我幼小的心靈。如今,一齣醞釀中的金門微電影,把我帶進濃烈的等待情境,我相信每一齣好戲必然都充滿掙扎,特別是戰地的背景題材。那些不會隨著時間消失的歷史傷痛,需要靠一齣戲來幫我們紓解、釋懷。透過藝術的詮釋,我們在理解人事物的幽微之處,也能關注個別與歷史的全面苦難,讓生命獲得越來越深刻的體驗和解答。
-
牽網
金湖鎮「花蛤季」活動,這幾年越辦越精彩,活動項目不斷增多,吸引無數人潮,儼然已成為金門地區夏日的一項盛會,並成為本縣觀光季的擔綱節目。日前,李縣長與金湖蔡鎮長在陳坑(成功)海灘與村民一起牽網(牽罟),揭開了今年「夏豔金門海洋風」活動的序幕。一時之間,南海岸熱鬧滾滾,清涼的海風,化解了炎陽的威力,歡聲笑語,響遍沙灘,不禁令我勾起年少時參與夏日牽網的種種美好回憶。 對於剛放暑假的青少年而言,能參與牽網,無異是世間最吸引人的夏令營活動了。沙灘戲水、牽網捉魚,實在令人心馳神往。參與牽網者不論老少,都可分到一份工資,小孩是大人的一半數額,雖然這筆錢難免要上繳老媽,但總是可從中留取一些,在那缺乏零用錢的年代,這是一筆令人興奮的酬金。 陳坑位於料羅灣的中間,沙灘潔淨,海岸綿長,從夏興到尚義之間的海灘,是昔日村人牽網作業的範圍。民國五十幾年間,村裡約有十幾艘舢舨,五、六張「大網」。那時的漁船尚無動力馬達,主要靠人力搖櫓划槳,每一舢舨至少由四、五位成人操作,每張大網則須十多人拉縴。農曆五月到八月,是牽網的季節,這期間風浪平靜,魚勿仔魚、苦蚵、白帶魚,甚至黃魚等洄游而至。魚訊時節,全村老少動員,清晨四、五點,人們開始往灘頭集結。天色微明,小舢舨在半浬外的海域佈好網,岸上一端便開始拉起網繩,大人小孩,人人一支腰枷,蹬足用力往後拉。舢舨登岸,半數人馬上靠過來拉著漁網的另一條繩索。收網了,大夥都凝神注視網底,若能捕撈個十來斤魚蝦,便算是小有收穫,半天下來,若能網個五七回合,成果就相當可觀。民國五十七年七、八月間,有一次鄰家漁網捕撈了一大群黃魚,拉上岸來,一條條黃鱗閃閃的大黃魚,在沙灘堆疊得像一座小山丘,大人說那些黃魚至少有二三十擔(二三千斤),足足滿裝一卡車。我的同學陳文森參與那次牽網,聽說那天的工資,讓他後來繳交開學的註冊費綽綽有餘。 一家豐收,諸鄰也都跟著同聲歡慶,因為大家相信,這樣的好運隨時都會輪到自己。魚產豐收,振奮了全村,大家奔相走告,有的忙送茶水點心,有的協助挑擔裝載漁貨,駐足圍觀的人七嘴八舌地爭辯,語氣亢奮。那幾年夏天,母親為了煮、曬、收魚勿仔魚乾,經常忙得廢寢忘食,廳旁常堆放著一麻袋一麻袋的魚勿仔魚乾,滿屋子充滿了腥鹹的鮮味。如今,每在市場上聞到這樣的味道,就會聯想起那些往事。 上高中後,功課壓力重,再也沒有機會參與牽網,從此也沒有這麼令人難忘的暑假生活。也是從那時起,近岸的漁獲量逐漸減少,大概是跟大陸漁民的漁撈範圍擴大,導致金門近海漁業資源日漸枯竭。後來,又因地方當局缺乏國土保育觀念,有一陣子任由軍民在海岸不斷開採海沙,以致幾年之間,南海岸寬闊綿長的白沙灘不斷退縮,村子裡的漁船數量也慢慢減少,夏日在沙灘牽網的景象也難得再現。 牽網,反映了村人同心協力的精神,也展現了業主寬厚的胸襟,同時也讓人感受到許多人情味。年少時,有這麼一段生活體驗,真令人回味無窮。
-
《天龍八部》中的立意
佛經裡面的「天龍八部,人非人等」。雖說眾生平等,齊聚在佛前聽法,但是在有情世界裡,他們依舊化為不同物類,成就佛法的法門也各不相同。而《天龍八部》的立意,即在強調不同法門的原因,不在普遍化的道德感,而在於面對各類特殊性時,能真誠地接受,並基於「異理心」,對其中不合情理的貪嗔癡愛等,寄予同情。使佛法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能透過這項異理心來渡化。 因此,要談《天龍八部》的立意,若欠缺此種「異理心」,就難以進入本書。就宏觀的面向言,《天龍八部》代表金庸從傳統狹隘的民族主義,轉向「地球村」的普世格局。而八種特立獨行的八部眾,正彰顯了民族間的和平,非但不是建立在所謂「民族大融合」的觀念上;也不是簡化成儒家所謂「大同世界」的道德世界,而是以接受個別性,承認民族本身,本就有其不可跨越的殊異性。這就是為什麼在小說中,蕭峰雖已跨越了民族的界限,卻仍然處處顯露出其民族的特殊性:「只有契丹人才有蕭峰這樣的英雄!」 但小說終究是紅塵的愛恨情仇,不是哲學,更不是佛法。牽動我心才是讀者的最愛。由於《天龍八部》含有我佛的觀照,雖說因此超出了俗緣的層次,但在解讀上卻也造成種種障礙。是以在充滿悲憫的難捨中,雖然捨離了我慢,但也同時給讀者造成各種不同的意義。不過至少因本書而使讀者了解到,血統之認同本就是天性,幸有佛法的悲憫,才能化解,僅此點立意,就不負此書了。也只有如此,才能真正深入本書為何以「天龍八部」為名。 的確,通俗小說重在系統化的架構,但本書就敘事層面來說,它吸引人的地方,並不在起承轉合的結構,或章節的編排。事實上,《天龍八部》多線敘事法,是比較接近中世紀,歐洲文壇的騎士傳奇,如文藝復興時期的義大利史詩。因此其重點不在多重敘事的穿插合度,而是其「立意」。易言之,是否前後呼應等細節,其實只是技術性的考量而已,作者在意的是在故事之下,能否產生一種作者所寄寓的「眾生平等」,這才是重點。 世界之大也只有我國有武俠小說,雖說他的歷史可追溯至《史記》中的「遊俠列傳」,但且不談在漢書中被貶為稗,在我們的成人世界,又有多少人能「用心」來觀看?就以蕭峰之死來說,若不從佛法來看,又怎能明白蕭峰以斷箭自殺的用心?況且佛法是最反對自殺的!因此若對本書之「立意」不知的話,就無法對此結局了解。因為自覺的慧識才是最重要的,就如同虛竹、蕭峰、段譽,他們都經過類似大死的經驗;卻正因此經驗,使得他們的俠義行為更有超越「我執」的層次,與《史記》中的「遊俠列傳」,千古呼應,感人熱淚。
-
搶天光的音符
畫畫時我總是定頻在古典音樂電台,讓一曲又一曲的樂章帶領畫筆感應優美的旋律,進入非凡的境界。包括熟悉的交響詩樂、歌劇、爵士樂等,那些跨世紀流傳的經典樂章背後總有一個天才,帶領我思考許多事情。有時節目兼具介紹東方之美,把京劇、崑曲的絕美、地方特殊音樂的迷人都用心介紹。當我一筆一畫的彩繪,畫作也吸收了多元元素,深深的觸動把我推進哲學與美學的氛圍。那些音符跨過時間與國度的界域,一代又一代的迴旋,那靈魂之歌是永世長存的。儘管電台主持人各有不同的詮釋、解讀,音符一直像彩虹一樣,永遠吸睛又吸魂。當我一邊聆聽一邊彩繪,各種色彩也跟著音樂家的靈魂共舞,他們一起搶天光,想要擁有曼妙多姿又神秘難測的自然景光。 當我讀到查拉圖斯特拉的哲思話語「生命想用石柱和階梯築高自己,它像眺望迤邐的遠方和幸福的美景──因此它得升高!而由於它得升高,所以就需要階梯,以及階梯與攀升者之間的變動差異!要提升生命,而在提升中超越生命」時,我正進入修畫的潤色階段,發現非自然光的人工燈泡已無法滿足一幅畫的品質要求。色彩需要有生命的光來檢驗,一幅好畫作不適合熬夜來修潤,所以每天起早「搶天光」畫畫便成了我這階段最重要的工作。 唯有燦爛的陽光能指引人看見真正的色彩與原創力,也是這些純淨飽滿的光,讓我可以保持單純又豐富的心靈,為畫作注入新生命。包括在閱讀查拉圖斯特拉的「有許多酸澀的蘋果,它們的命運無疑是得等到秋季的最後一日──那時,它們都已成熟,卻也枯黃乾癟了」時,能夠會心一笑的迎接光帶來的各種變化,讓它牽引我在畫布上留下美麗的足跡。 連續畫十幅120號畫布,讓我對光充滿崇仰敬意。當抒情的文字飄浮在空靈境界時,落實的繪畫正好把人拉近土地。因為一幅好畫會自動吸收光、形、色、彩,讓人變成一塊落實的海綿,盡情的吸收養分,儲備更好的成長。當我因急著搶天光作畫而不小心讓身上沾上許多顏彩時,我一點也不介意,因為那些紅、黃、藍、綠的色彩自動連結了彩虹,一起奔向遼闊的天空。 繪畫,對我而言是搶天光的音符,當我沉浸色彩忘我的修潤一幅畫作時,我也同時修潤了自己的人生。因為每一幅畫在我畫出草圖時它便已有了自己的生命,它無時無刻都在和我對話,提醒我加深思考,感應它的存在。任何壯闊、婉約、深情、孤獨、淒美、寂寞的時刻都是一抹色彩,有它鮮亮的一面,也有它黝黑的陰影。也許不完美的人生,可以仰賴一幅畫修潤得臻於完美。就像聆聽交響詩樂,那天籟自然撫慰了所有的靈魂。那柔軟而飽和的潤澤境界,在抵達之前必須先學會付出,捨得付出越多,攀登得越高。因為每一幅畫都是一次演練也是一項挑戰。在搶天光作畫的日子裡,色彩與音符都是我的靈魂骨血,我是那畫中的一點紅、一片綠、一抹藍、一道水波蕩漾。我也是透明的,文字、色彩、音符也都是透明的,因為靈魂的歌唱讓人忘記顏色、忘記一切,只剩一個意念隨著永恆的光在宇宙中飄浮、飄浮、飄浮……。
-
烏鴉
烏鴉因其全身黝黑再加上呱噪的叫聲一般並不討喜,甚至被視為另一種不祥之鳥。有民意代表以烏鴉自居,強調自己的與眾不同、敢說敢做,但筆者則認為用烏鴉來形容傳播媒體更為貼切,因為在民主國家,傳播媒體所能發揮的社會功能往往比其它權力來得即時,特別是其「嗜血」的個性也愈能迎合社會大眾的胃口,其所能發揮的功能就愈大愈快。 當然媒體「第四權」的權力愈大,傳播媒體的社會責任就更重,所以上自企業經營者、下至第一線採訪記者都應自律,才不會落得「社會亂源」的罵名。 媒體或因其經營者理念、政黨傾向及組成背景不同而造成立場差異,但也可能因讀者預設立場的不同而有著差異性的看待。理性的讀者是可以接受這些差異的存在,因為某種程度可從此看出每個人各自民主素養之高低。 記者身為第一線的採訪人員,有時候因其看待問題的角度不同,有時候則為了迎合讀者胃口、長官需求及其媒體屬性等因素,對於同一新聞事件報導的立場有所不同,但這不正是民主國家、多種聲音能同時存在的可貴之處嗎?誠如一位同業前輩所言,同中求異才能看出記者的功力,同時才能讓讀者從各個不同的切入角度來看待每個新聞事件與社會問題。 隨著社會的逐步開放,媒體已逐步從政府機關掌控的陰影之下走了出來,因此記者的報導空間愈來愈大,甚至報導方向愈來愈負面而不受政治人物、公務部門的歡迎,甚至許多人視記者如「烏鴉」、避之唯恐不及。幸好大多數主政者還有接受批評的雅量,讓其下屬投鼠忌器、不敢踰矩,彼此相互箝制,讀者知的權利才不會遭到損害,所以新聞開放程度才會被視為是一民主國家、社會的重要指標。 金門日報是金門第一大報,揮別軍管時期已大大提昇其社會功能,而隨著幾任縣長的輪替,再加上主政者接受批評的肚量日大,報社編採人員的發揮空間自然愈廣。金門日報的存在有其功能性與必要性,相信許多讀者都認同,也許還未能盡如讀者之意,但其尋求轉變的態度愈來愈明顯,其開放的腳步也已邁出,各位讀者且耐心的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