浯江夜話
-
掃除塵垢,過新生活
臘鼓頻催,歲次乙酉雞年的春節即將到來! 時序已來到歲暮隆冬。自上個星期起,就看見商家貼出賣「春聯」的廣告;家人和左鄰右舍,亦開始粉刷牆壁、清洗傢俱及掃除房屋的塵垢。希望將舊的一年、一切不好的通通掃除,以嶄新的、亮麗的面貌,迎接吉祥如意的乙酉雞年來臨,冀望未來的一年事事順遂、亨通、平安、成功。 塵,有污垢、不淨、迷妄、沙惑、世事、煩惱、忙碌、羅網、人世間等的意涵。我們稱紅花柳綠的人世間為「紅塵世界」。對於高逸之士,淡薄世俗名利,或出家為僧道之人,或隱居山林,我們稱「出紅塵」,不再被紛紛擾擾的世事、煩惱所羈絆。而,一般世人呢?為追求永無止盡的貪欲、不滿足的生活希望,或為自己,或為他人作嫁,有著做不完的世事,煩惱不盡的煩惱,半刻亦不得清閒,終其一生忙忙碌碌。這就是老一輩人所講的:來世做人,就是要「拖磨」。 佛陀在世,有一位弟子周利槃陀隨哥哥出家。生性愚鈍不堪,甚至四個月內記不得一句經偈,又不在去參加供養的名單中,他十分沮喪,決定還俗去。佛陀知道他的心意後,就教導面向東方,並給他一塊布,要他一邊擦,一邊複誦「去除污垢,去除污垢,不除心垢,除不乾淨。」 周利槃陀依佛陀的教導,努力、專注的擦拭,並複誦佛陀的教言。不久,善業機緣成熟,他了悟到「不只是布塊因為污垢而變髒,人的身心也有貪、瞋、癡、煩惱等污垢。只有除去心中的污垢,人才可以達到修行的目的,具足非凡的智慧和精神力量。」 總之,我們對新的一年有著期待和希望!除舊佈新,當我們忙於洗除傢俱、門窗及房屋的塵垢時,也要不忘將我們心境上的塵埃、污垢、煩惱,一併的拂拭,保持明淨,讓自心的智慧顯現出來,以開朗、樂觀、歡喜、智慧,新的一面迎接新春,相信在乙酉雞年會過得如意、快樂。
-
醫者豈可無德?
「醫德」究竟只是醫護人員養成教育過程中的寥寥數個營養學分?抑或是每一個懸壺濟世者終生信守與自我要求的崇高理念?邱小妹妹遭父親施虐成重傷,卻因醫療體系的人為疏失作出不當轉院處理而延誤治療的黃金時間,原本應該以救人為先的醫生竟是如此輕率處理人命關天的急診個案,淪為醫療人球的邱小妹妹何辜?生了病只能與醫院打交道又不得不相信專業的民眾面對如此的醫療環境又情何以堪? 人吃五榖雜糧,病痛在所難免,生了病得求助於醫生,目的自然是希望藉由他們的專業知識與技術,解除病痛、重獲健康。也因此一直以來,民眾對醫生的期待多半著眼於醫術,技術高超能妙手回春者即是人們心目中的「良醫」,也因求診者趨之若鶩而成「名醫」。然而在病患求診權益意識逐漸抬頭的今日,真正的良醫或名醫不僅須具備精湛的醫術,還要有「視病如親」的醫德,醫療院所內經常可見的「仁心仁術」賀匾,正是每一位從事醫療工作者或有志於投身這個領域的人應有的體認與自我期許。 思及邱小妹妹的不幸遭遇以及仁愛醫院醫師的罔顧醫德,國內長久以來遭人詬病的醫病關係失衡問題再一次浮上檯面。掌握醫療能力與資源的一方始終是強勢而傲慢的,而身心承受病痛煎熬與壓力的病患卻是相對的弱勢,尊重專業卻總是未能得到專業應有的尊重。儘管愈來愈多的民眾開始懂得正視並捍衛自己的醫療權益與尊嚴,加上所謂的醫改團體投入監督醫療服務品質改善的行列,終究因為醫療體系中某些專業人員的自我要求不足,影響了整體的和諧運作,也損及病患的權益。 醫生與教師一樣,都是影響至深的志業,被社會以更高標準期許與要求自是應當,尤其醫生挽救的是一個人的健康甚至是生命,若沒有一顆菩薩心腸,任憑醫術再精湛,卻是能為應為而不為,不僅愧對自己良心,也褻瀆了這份神聖的志業。 醫者父母心,期盼行醫者能善待每一個無助的病人,站在病人的立場設想,多一點慈悲心與同理心,或能避免類似的不幸事件重演,贏得病患與社會的信任與尊敬。
-
人溺己溺
最近的一則熱門話題,高雄張氏兄弟罹患ALD 罕見疾病,需進行骨髓移植治療,因所需醫療費用龐大,事經媒體披露,短短幾天就收到各界捐款達七千萬元。最近,地區有位八十多歲老榮民往生,身後一貧如洗,連喪葬費也沒著落,還留下智障妻兒,儘管溪湖里長熱心跳出來協助其家屬處理後事,籲各界伸援手,奈何地區人情真薄,送愛心到劉家的屈指可數,讓人感嘆地區民眾錦上添花者多,雪中送炭者少。 的確,看著劉老先生的際遇,可說是人間悲情,四個兒子先他走了二個,留下智障妻與殘障兒,唯一正常的兒子又收入微薄,他的往生,我們看到地方上的溫情相送,然而,我們也看到地區的愛心人士似乎越來越少了,而最令人詬病的是,金門一直號稱全國最好的福利縣,但劉老先生是怎樣死的,地方民眾質疑不斷,甚而不少人感嘆縣府的社會福利,是否那裡出了問題,不是光只會分配經費,到底地區福利如何分配,有沒有標準?有沒有輕重緩急?有沒有需要與不需要,最重要的是這起不幸事件,地區的社福單位為何不能第一時間站在第一線,為何要等到地方里長大聲疾呼,和驚動李縣長關切,難怪地方上誤解多,這點也希望相關單位記取民瘼民隱,多下鄉看看,別讓民眾產生誤解。 劉老先生的死,錯在沒錢請看護?老實說,只是冰山一角,地區還有不少和劉老先生的處境一樣,縣府從上到下,不管是不是與掌管社福有關,絕對要虛心檢討,有人住院請看護一天二千元,子女乏人到場,有人住院半個月,自生自滅乏人問津,縣府的社會福利不該好好檢討了嗎? 劉老先生亡故,令人痛心的是,地區一些經常標榜什麼社會團體,捫心自問一下,去拈個香送個奠儀,事情就OK了嗎?好歹也得拿出辦活動或選理事長的精神,多做些雪中送炭和人溺己溺的事,不是嗎?否則豈不失去了成立社團的宗旨?
-
愛與希望
生命,往往是不平等的,當城市的孩子吃厭了冰淇淋,山區的孩子也許正在忍飢挨餓,在為買不起一本作業簿一支鉛筆而哭泣;當城市的孩子在網咖、在的士可舞廳揮霍自己的青春,很多同齡的孩子卻因為交不起幾百元的學費,被迫提早中輟了學業,過早的擔起養家活口的重任::: 像這種不平等,在我們的週遭俯拾皆是,如果,他們的不幸深深的震撼了你的心靈;如果,你願盡一個普通人所能去關愛那些生命;如果,你願意享受幫助別人的快樂,那麼,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啟動自己對生命的熱愛,點燃愛的火苗。如此,人生將充滿希望。 真的,當你面向陽光,黑暗就會躲在你腳底;當你迎接困難,成功就不會棄你而去。更何況,生命最最動人的地方,或正因美好與醜惡同時存在,人性又是個凹凸不平的立體,從不同的角度看去,就有不同的印象。 記得有一則小故事,頗值玩味:有一位老先生,看到大馬路有一塊大石頭,老人家一時興起,躲在大樹後看路人的反應。第一位路過的是個公務員,不小心給石頭絆倒,雖然沒有大礙,但公務員起身後還是忍不住的破口大罵,罵完後悻悻然的離去;第二位路過的是個小販,走得正累,小販乾脆就坐在石頭上歇了歇腳,一邊納涼還一邊調侃的說:「是誰這麼沒有公德心,在馬路上擺這塊石頭,不怕害到人嗎?」說完後,小販也拍拍屁股走了。 後來,路過的行人雖然一個接一個,但躲的躲,罵的罵,就是沒人想要處理它。正當老人家自艾自嘆,想要自己來時,一位小學生蹦蹦跳的走出來,叫道:「好大的一塊石頭,天快暗了,會讓人絆倒呢,我來把它搬走吧!」費了好大的勁,小朋友卻搬不動石頭,這時,一群剛下班的朋友看到了,趕緊過來幫忙,一下子就把石頭搬開了。 看過這幾幕「人性」的即興演出後,老先生笑呵呵的從樹後走出來,開心的說:「這世界還是有希望的。」真的,人性的面相往往如此,學著多用正面的角度來看待生命的不如意,用熱情來關愛世情,這個世界將充滿愛與希望!
-
永遠的「家」
日前,報社全體同仁舉辦餐會,歡送楊皆再和許永富榮退,社長致贈「功在日報」紀念牌,推崇他們在工作崗位傑出表現,也提及報紙出版作業通宵達旦,由於過去實施宵禁,報社同仁均「以社為家」,工作在一起、吃飯在一起,也都睡在報社寢室,大家擁有一份「革命情感」,相處的時間遠比自己的親人還多! 繼社長致詞之後,永富兄在同仁熱烈掌聲中發表榮退感言,面對同仁的盛情及離情別緒,激動得幾度哽咽說不出話,他感謝報社是他的衣食父母,訴說民國六十六年自憲兵退役,於經濟最困難的時候進入報社,靠每月二千多元的薪水養活一家人,也感謝同仁在工作上的協助,這一份情感將永難忘懷! 尤其,永富兄還特別強調,雖然離開報社,但永遠把報社當成自己的家,過去每天凌晨負責操作的機器,今後若發生任何故障,只要撥一通電話,立即火速趕回報社義務協助排除。簡單的幾句話,道盡感恩和惜緣,難怪博得同仁熱烈的掌聲。 記得十幾年前,戰地大家長葉競榮司令官,是「浯江夜話」的忠實讀者,每天閱讀並剪輯隨身攜帶,據以向官兵訓勉,曾派人到報社要求執筆群巡迴各部隊演講,礙於天天出報不克分身,最後決定在擎天峰召見共進早餐,曾剴勉大家:「一個人要讓大家感到他的重要性,離別會感傷和懷念,那個人就成功了;相反地,一個人若讓大家恨不得他趕快滾蛋,縱使有天大的權位和本領,也微不足道!」 不可否認,在我們的生活周遭,有人敬業樂群,讓生命散發光和熱,處處受敬重和愛戴,既使分離,亦是情感的延長。相反的,有人心存刁難,自認誰都拿他沒輒,藉以凸顯自己和邀功;更要不得的是,下班後職務上的電話不接,還大言不慚身在人權國家,誰都不能侵犯其隱私,搞得人人唾罵還自鳴得意,真是愚昧至極! 報社是一個大家庭,永富兄屆齡榮退,廿八年來他身在報社,熱愛報社,獲贈「功在日報」,絕對是受之無愧,尤其,他心懷感恩,且自認報社是他永遠的家,相信同仁將永遠感念他、歡迎他!
-
學習的榜樣
本報資深員工楊皆再、許永富今日屆齡榮退,日前全體員工舉辦餐會歡送祝福,社長致贈「功在日報」紀念牌,感謝畢生為報社奉獻付出,也祝福「人生七十才開始」,再開創另一番事業,並希望經常回報社與大夥敘舊。 報社是一個大家庭,其前身是正氣中華報,民國三十八年隨國軍遷來金門,先在水頭和金城北門發行,五十一年遷成功村現址,五十四年十月三十一日另創刊金門日報,兩報一體,分別向軍中和民間發行。而皆再兄就是於民國五十一年初進入報社服務,歷經四十三個寒暑,見證報社成長、茁壯,在同仁之中,是前輩中的前輩。 話說民國五十年前後,金門剛歷經「八二三砲戰」,到處烽火漫天,能上學受教育者不多,能讀到初中畢業者更是一件了不起的事。因為,再讀一年「簡師」,即能當小學老師,再不然,進入政府單位工作,都能擔任要職。而當年皆再兄即以初中畢業生進入報社,也佔到不錯的職缺,無奈「政委會」所屬單位編制幾次變革,原有的職位裁撤,因而錯失步步高升的機會。然而,他並不因而氣餒或怨天尤人,仍秉持敬業精神認真工作,樂於傳授技術提攜後進,在報社一直是最受敬重的「師傅」,難怪屆齡榮退,同仁咸感依依不捨。 值得一提的是,皆再兄除了敬業樂群,還重視子女教育,所育二男一女,皆畢業於台大等國立大學或研究所,並分別考取律師、或高考專業技師,甚至出國攻讀博士學位。雖然自己錯失升遷機會,但培育子女功成名就,家庭幸福美滿,如今準備返家含飴弄孫,同仁除了依依不捨,卻也為他高興與祝福! 所謂「求名在朝,求利在市」,皆再兄自青春少年進入報社,從八十元月薪幹起,以克難的機器和設備,在敵人的砲火下從事文化傳播工作,不求名,也不計利,安貧樂道奉獻一生璀璨的歲月,雖未臻「髮如三冬雪,鬚似九月霜」的境地,卻因法令限制今天就要交下工作棒子,功成身退離開報社大家庭,然而,他敬業樂群與養兒育女的精神,永遠是同仁效法和學習的榜樣!
-
心頭定,向前行
「不知道自己從那裡來,就無法確定自己想到那裡去!」生活、工作、事業,都要有一個目標。如果沒有目標,那生活、工作、事業,就會沒有頭緒,像河流中的漂木一樣,隨波逐流,一下流向西,一下流向東,彎彎曲曲地,很難以有收穫和成就。 科學在探討生命的起源;哲學在探究生命的終點;宗教在探求生命的歸宿。科學、哲學、宗教,三者不同,但都在探討、探究、探尋生命的始末,以及生命的歸宿。科學、哲學二者的領域,是專門的,一般的人是無法窺其堂奧的,只有退而求其次,從宗教、問卜,去預知自己的命運如何? 人,對自己的未來和過去,財運、氣勢:::如何?是充滿了好奇,欲窺其貌。寫到這兒,想到小女說的一個故事(又要說故事了,說吧)。豈不聞小故事大道理乎!故事是這樣的: 有一個人,非常地想知道,他將來會不會成為一位大富翁。於是呢!他就去請人算命。如其所願,算命的人告訴他說:「你將來會成為一位大富翁。」成為大富翁,誰不想呢?愚人就曾多次去買樂透彩,希冀能一夕致富。結果,是摃龜。只好以「命中有時終須有,命中無時莫強求」來自我解嘲和安慰一番罷了。 懷著做富翁的春秋大夢,他就回家等去,等的結果是成了乞丐,流落街頭。他死後見著閻羅王說:我不是可以做大富翁,為什麼成了乞丐?閻王說:你動都不動一下,你拿鋤頭在你父親留給你的田鋤一下,就可以掘到黃金,你都不要,如何可以成為大富翁呢? 前些年,風行「前世今生」,許多的人去尋求自己的過去和今世。近年來,算命、風水之說大行其道。過去的,已經過去;未來的,還沒有來。只有把握現在。若現在要如何去做都迷惑,去問過去和未來又有何用呢?先知道怎麼做,有定見、有目標,才能知道走向那裡去,不會迷失自己。
-
「宋」又如何?
電視談話性節目正分析著扁宋可能合作背後的權謀與利害,看著一旁父親義憤填膺地批宋悖離經國先生路線與泛藍民眾期望,我不禁想著:金門有那麼多像父親一般流著深藍血液、忠黨愛國的鄉親,此刻是否也一樣焦慮與憤慨? 我也曾是挺宋的人,而且自認已經給足了他面子,細數擁有投票權的十三年來,向來對政治極度冷感的我僅僅投過三次票,一次獻給咱們的李縣長,另兩次全給了宋先生,我的挺宋並非基於對藍色的迷戀或信仰,也不是篤信宋先生具有完美高尚的道德情操,僅只是單純地肯定他的施政能力,希望有能力為國為民服務的人不至於閒置。在兩場重要戰役失利的宋先生,即便在泛藍贏得國會選舉的慶祝氛圍下,稍具政治嗅覺的早已察覺他逐漸失去個人的政治舞台,太多複雜難解的心結阻礙著國親合併的進程,宋若必須走險棋突破個人政治困境,從政治生態角度觀之,倒也不足為奇。 我可以理解父親的情緒反應,當了一輩子忠貞的國民黨員,緬懷著經國先生的德政,看著如今藍軍分崩離析的混亂局面,內心自然產生一股「恨鐵不成鋼」的焦慮。我雖對藍的好感略超過綠,但所幸「用情不深」,還不到「愛到卡慘死」的地步,加上始終深信政治是骯髒而黑暗的,就算檯面上這些政治人物們怪招出盡,我也依然冷眼看待,不為所動。 二○○○年以來,泛藍節節敗退,支持群眾難以承受變天打擊而哭天搶地的畫面幾度上演,直到此次立委選舉泛藍總算扳回一點顏面,但兄弟不同心的陰影仍然令支持者高興不起來,如今扁宋可能合作的傳聞為台灣政治圈投下變數,媒體的捕風捉影,推波助瀾,更嚴重挑戰泛藍支持者的血壓值。 當我徵詢周遭人士的看法,有人同樣極度擔心,卻也有人不以為意。其實,在我看來,政治醜陋的本質始終未變,左右支持者心情的只是堅定的信仰與價值觀,我勸父親大人息怒,也試圖導正他的政治潔癖,不論扁與宋最後是否真會和在一塊兒,操弄政治者唯厚黑之輩,不見聖潔高雅者,畢竟是不爭的事實,就讓他們搞他們的權謀,我們過我們的日子,何苦太過投入?
-
退休真好
近年來,多位認識的朋友,紛紛自職場退休,有幾位是才剛滿五十歲,但工作年資已超過二十五年,看他們退休後遊山玩水、養花蒔草的愜意生活,還真令人羨慕。 有位朋友自小舉家遷臺,可以說是在臺灣長大,做了二、三十年的公務員,去年七月退休,退休前幾年,他就把戶籍從高雄遷回金門,每逢過年過節,或者各項選舉,都會看到他返鄉一遊或去投票,家戶配酒他也已買到好幾次,去年退休後他立即返鄉定居,並在家鄉自己的土地上,花了一百多萬元,蓋了一間小木屋,內部設備齊全,三房一廳兩衛加上一間廚房,有時他太太會從臺灣到金住個幾天,或者他赴臺和家人小聚,平時他就在小木屋四週種花種草,也在附近農田種菜,閑暇時偶而打打小麻將,生活過得快樂的不得了。 還有一位朋友,去年七月五十歲就提早退休,退休俸平均可月領五、六萬,退休後熱中於遊山玩水,退休半年多來光大陸就跑了好幾趟,平時喜愛釣魚,每天跑步運動,偶而也會摸上幾圈,他還和朋友合夥做生意,生活悠哉悠哉,誠如他所說,錢不是萬能,但沒錢是萬萬不能,有一份兼差工作,生活也就不會太無聊,而最重要的是要多培養一些興趣,退休生活才會多彩多姿。 另有一位朋友,孩子都已長大,而且都在台灣工作,把一個孫子帶回金門由兩夫妻一起照顧,平時夫妻倆含飴弄孫,他還種了一大片蔬菜,朋友有需要都可以自己去拿,地方上婚喪喜慶熱心幫忙,閒暇時還當志工,生活相當充實。 看到不少人紛紛退休,問過周遭的朋友,你想工作到幾歲?你認為什麼時候退休較好?而五十歲如果年資夠可以退休,幾乎是多數人的共識。而退休後,很多人的夢想,是想過著雲遊四海的生活,普遍來說,朋友們對「退休」的共識不外乎:沒有經濟壓力,能隨心所欲做自己想做的事,這才是人生樂趣。
-
做自己的主宰
有人說,人之所以可貴,主要就在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主宰,不像豬、牛、馬、羊一樣,只要給牠們溫飽,自然就會長大;反之,要是不給牠們吃的,恐怕只有餓死一途。但人就不一樣了,不管環境怎麼險惡、命運怎麼乖舛,總會有人跳出來,在生命的旅程中發光發熱。 當然,幸運的人,無災無難,一生平順到老。然而,正因為生活太平順了,再加上物質生活的提高與錯誤的教育方式,所以,一些不正確的價質觀念,像人生不必經歷苦難、不必奮鬥等等,這些讓人覺得似是而非的印象,乃在年輕人的心中根深柢固。 其實,一個人若活得太順利,免不了會自高自大、任所欲為;同樣的,若生活得太富裕,則難免驕奢傲慢、崇尚虛華。這其間,因為生命少了點阻礙,也沒有什麼波折,所以,一般人很容易就陷溺在自我滿足的世界裡。這種情形,就像職場中一些只會逢迎拍馬的人一樣,儘管不學無術,升官發財卻比別人容易,說穿了,不過是「取巧」的手段,迥異於常人而已。像這種人,因為扯足了順風帆,一生可能無憂無慮,但比起那些歷經苦難,又能屢仆屢起的人群,他們的人生,顯然就少了幾分絢爛與光彩。 在人生的旅程中,每個人,特別是年輕人,一生總要遭遇到幾次挫折,如果是愈挫愈奮,我們相信總有否極泰來的一天;當然,如果一起始就叫苦連天,做起事來毫無立場可言,像鐘擺一樣的東搖西擺,最後肯定只有失敗的份。 做自己的主宰,不過度的仰人鼻息,才有可能在自己的人生開創出一番柳暗花明。新年度、新希望,我們但願有本分的人都能做有本分的事,跟著自己的感覺走,腳踏實地,絲毫不帶一點浪漫情調,用最敬謹之心,做最敬謹之事,如此,絕對不會誤事;反之,若一味的好高騖遠,心懷遠志,覬覦林中的二隻鳥,卻平白的丟掉手中的一隻,這樣的「志氣」豈非愚不可及!
-
漲跌之間
近年來,鋼材漲、房價升,連麵包等民生物資都悄悄的在喊漲;新年度伊始,水電要雙漲,機票、健保也皆表態要調漲,漲、漲、漲!漲得小老百姓真箇一個頭二個大。 與此對照,經濟櫥窗的指標─台股,卻一連驚爆「地雷」,嚇得投資人有如驚弓之鳥,不少股票已成壁紙,還有不少股票還再跌跌不休。跌、跌、跌!跌掉上市櫃公司多少總市值?瘦了人民多少荷包? 一漲一跌之間,民眾一條牛被剝了多層皮,損失最為淒慘。其實,不管是物價漲跌,股市起落,自有其景氣循環之道,小市民也只能無奈的概括承受。只是,我們不解的是:有些東西是否漲得有道理?有些東西,為何又會跌過了頭?其中所隱含的意義,或說所顯示的警訊是什麼?這才是值得大家關切與探索。 眾所周知,健保費率二○○三年才調漲一次,如今又以撐不下去為由,擬再調升;有趣的是,健保局口說撐不下去,今年的員工年終獎金仍可高領四‧六個月,這真可謂是世界奇聞。再說,以前的公勞保,包含健保項目,如今又得分頭繳費,面對調漲,道理何在? 股市也是一樣,是個講求投資高報酬率與高風險的地方,漲漲跌跌,投資人早已司空見慣,了然於胸,所謂「願賭服輸」,任誰也不會去怪誰,要怪只怪自己「學藝」不精。問題在於,政府既然「做莊」收稅,但又無力防患未然,任由不少公司做偽帳,掏空資產,他們所傷害的,不僅是數萬股民的投資夢想與百億股款而已,如此掏空手法,更已嚴重撼動了社會的互信基礎,也傷害了我們未來的經濟命脈,這叫投資人如何信服?也是小散戶痛心所在。政府、司法,整頓資本市場,嚴懲經濟犯罪,還得加一把勁。 總之,漲跌之間,所呈現的數字躍動,不僅是個景氣循環,也是一個社會現象縮影,更在檢驗政府決策作為與應變能力,其中大學問,真是不可小覷!
-
閒話「白色恐怖」
記得以前看過一則短文,情節是:抗戰期間日軍攻佔某一個部落,為了殺雞儆猴,藉口有一名士兵被殺害,抓了一名山地青年準備當替死鬼,於是,集合全部落的人觀看公審大會。日本軍官問山青:「你有殺死皇軍嗎?」翻譯用土話問山青:「你喜歡吃山豬肉嗎?」但見山青直點頭!日本軍官再問:「你是怎麼殺的?」翻譯:「山豬要怎麼殺?」山青作出持刀刺死山豬的動作;日本軍官臉色驟變,喝令把他推出斃了,可憐的山青瞬間一命嗚呼! 過去,金門實施戰地政務,黨政軍一元化領導,人人鞏固中心領導,異議分子毫無生存空間,不識好歹者挨了悶棍,常常連自己也莫名其妙。曾經,有高中老師投身立委選舉,雖然執政黨提名人穩當選,但為求「一票不落、一票不錯」高支持率,因而凡是與教師候選人接觸者,差不多都遭受關切或打壓;曾有一個政委會單位員工家族經營文宣生意,被貼上叛逆的標籤,有一天,其同辦公室的員工,一個個被軍人主官約談,調查「暴行犯上」事件,在威逼利誘下,大家均矢口否認看到犯行,但仍在「專案調查」的十行紙尾端簽名後離去,然而,幾天後一道「暴行犯上」一次記兩大過的懲處案往上報。原來,五個被約談者在十行紙尾端簽名,事後被自行在上方杜撰犯行,據以成案。事實上,全案兩個主角都完全被蒙在鼓裡,軍管體制下要修理一個人,比揉死一隻螞蟻還簡單,和日軍統治下的山青一樣,去向閻王爺報到時,尚不知自己是怎麼死的! 不久前,在立委選舉投票前幾天,有一群學生聯名刊登廣告,由於版面早就被四位候選人訂購一空,實在無法再提供版面,文稿因而要求改在「言論版」刊登,然投書者應附真實身分基本資料,以便確認文責及稿費支付,卻得不到要領。最後延宕到選後才以廣告見報,但事後出現攻訐報社「打壓言論」、「白色恐怖」的陳情和言論。 說實在話,我們無意責怪年輕的學生,因為,他們非常幸運,沒有經過軍管歲月,什麼才是「白色恐怖」,恐怕只是聽說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