浯江夜話
-
退休真好
近年來,多位認識的朋友,紛紛自職場退休,有幾位是才剛滿五十歲,但工作年資已超過二十五年,看他們退休後遊山玩水、養花蒔草的愜意生活,還真令人羨慕。 有位朋友自小舉家遷臺,可以說是在臺灣長大,做了二、三十年的公務員,去年七月退休,退休前幾年,他就把戶籍從高雄遷回金門,每逢過年過節,或者各項選舉,都會看到他返鄉一遊或去投票,家戶配酒他也已買到好幾次,去年退休後他立即返鄉定居,並在家鄉自己的土地上,花了一百多萬元,蓋了一間小木屋,內部設備齊全,三房一廳兩衛加上一間廚房,有時他太太會從臺灣到金住個幾天,或者他赴臺和家人小聚,平時他就在小木屋四週種花種草,也在附近農田種菜,閑暇時偶而打打小麻將,生活過得快樂的不得了。 還有一位朋友,去年七月五十歲就提早退休,退休俸平均可月領五、六萬,退休後熱中於遊山玩水,退休半年多來光大陸就跑了好幾趟,平時喜愛釣魚,每天跑步運動,偶而也會摸上幾圈,他還和朋友合夥做生意,生活悠哉悠哉,誠如他所說,錢不是萬能,但沒錢是萬萬不能,有一份兼差工作,生活也就不會太無聊,而最重要的是要多培養一些興趣,退休生活才會多彩多姿。 另有一位朋友,孩子都已長大,而且都在台灣工作,把一個孫子帶回金門由兩夫妻一起照顧,平時夫妻倆含飴弄孫,他還種了一大片蔬菜,朋友有需要都可以自己去拿,地方上婚喪喜慶熱心幫忙,閒暇時還當志工,生活相當充實。 看到不少人紛紛退休,問過周遭的朋友,你想工作到幾歲?你認為什麼時候退休較好?而五十歲如果年資夠可以退休,幾乎是多數人的共識。而退休後,很多人的夢想,是想過著雲遊四海的生活,普遍來說,朋友們對「退休」的共識不外乎:沒有經濟壓力,能隨心所欲做自己想做的事,這才是人生樂趣。
-
做自己的主宰
有人說,人之所以可貴,主要就在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主宰,不像豬、牛、馬、羊一樣,只要給牠們溫飽,自然就會長大;反之,要是不給牠們吃的,恐怕只有餓死一途。但人就不一樣了,不管環境怎麼險惡、命運怎麼乖舛,總會有人跳出來,在生命的旅程中發光發熱。 當然,幸運的人,無災無難,一生平順到老。然而,正因為生活太平順了,再加上物質生活的提高與錯誤的教育方式,所以,一些不正確的價質觀念,像人生不必經歷苦難、不必奮鬥等等,這些讓人覺得似是而非的印象,乃在年輕人的心中根深柢固。 其實,一個人若活得太順利,免不了會自高自大、任所欲為;同樣的,若生活得太富裕,則難免驕奢傲慢、崇尚虛華。這其間,因為生命少了點阻礙,也沒有什麼波折,所以,一般人很容易就陷溺在自我滿足的世界裡。這種情形,就像職場中一些只會逢迎拍馬的人一樣,儘管不學無術,升官發財卻比別人容易,說穿了,不過是「取巧」的手段,迥異於常人而已。像這種人,因為扯足了順風帆,一生可能無憂無慮,但比起那些歷經苦難,又能屢仆屢起的人群,他們的人生,顯然就少了幾分絢爛與光彩。 在人生的旅程中,每個人,特別是年輕人,一生總要遭遇到幾次挫折,如果是愈挫愈奮,我們相信總有否極泰來的一天;當然,如果一起始就叫苦連天,做起事來毫無立場可言,像鐘擺一樣的東搖西擺,最後肯定只有失敗的份。 做自己的主宰,不過度的仰人鼻息,才有可能在自己的人生開創出一番柳暗花明。新年度、新希望,我們但願有本分的人都能做有本分的事,跟著自己的感覺走,腳踏實地,絲毫不帶一點浪漫情調,用最敬謹之心,做最敬謹之事,如此,絕對不會誤事;反之,若一味的好高騖遠,心懷遠志,覬覦林中的二隻鳥,卻平白的丟掉手中的一隻,這樣的「志氣」豈非愚不可及!
-
漲跌之間
近年來,鋼材漲、房價升,連麵包等民生物資都悄悄的在喊漲;新年度伊始,水電要雙漲,機票、健保也皆表態要調漲,漲、漲、漲!漲得小老百姓真箇一個頭二個大。 與此對照,經濟櫥窗的指標─台股,卻一連驚爆「地雷」,嚇得投資人有如驚弓之鳥,不少股票已成壁紙,還有不少股票還再跌跌不休。跌、跌、跌!跌掉上市櫃公司多少總市值?瘦了人民多少荷包? 一漲一跌之間,民眾一條牛被剝了多層皮,損失最為淒慘。其實,不管是物價漲跌,股市起落,自有其景氣循環之道,小市民也只能無奈的概括承受。只是,我們不解的是:有些東西是否漲得有道理?有些東西,為何又會跌過了頭?其中所隱含的意義,或說所顯示的警訊是什麼?這才是值得大家關切與探索。 眾所周知,健保費率二○○三年才調漲一次,如今又以撐不下去為由,擬再調升;有趣的是,健保局口說撐不下去,今年的員工年終獎金仍可高領四‧六個月,這真可謂是世界奇聞。再說,以前的公勞保,包含健保項目,如今又得分頭繳費,面對調漲,道理何在? 股市也是一樣,是個講求投資高報酬率與高風險的地方,漲漲跌跌,投資人早已司空見慣,了然於胸,所謂「願賭服輸」,任誰也不會去怪誰,要怪只怪自己「學藝」不精。問題在於,政府既然「做莊」收稅,但又無力防患未然,任由不少公司做偽帳,掏空資產,他們所傷害的,不僅是數萬股民的投資夢想與百億股款而已,如此掏空手法,更已嚴重撼動了社會的互信基礎,也傷害了我們未來的經濟命脈,這叫投資人如何信服?也是小散戶痛心所在。政府、司法,整頓資本市場,嚴懲經濟犯罪,還得加一把勁。 總之,漲跌之間,所呈現的數字躍動,不僅是個景氣循環,也是一個社會現象縮影,更在檢驗政府決策作為與應變能力,其中大學問,真是不可小覷!
-
閒話「白色恐怖」
記得以前看過一則短文,情節是:抗戰期間日軍攻佔某一個部落,為了殺雞儆猴,藉口有一名士兵被殺害,抓了一名山地青年準備當替死鬼,於是,集合全部落的人觀看公審大會。日本軍官問山青:「你有殺死皇軍嗎?」翻譯用土話問山青:「你喜歡吃山豬肉嗎?」但見山青直點頭!日本軍官再問:「你是怎麼殺的?」翻譯:「山豬要怎麼殺?」山青作出持刀刺死山豬的動作;日本軍官臉色驟變,喝令把他推出斃了,可憐的山青瞬間一命嗚呼! 過去,金門實施戰地政務,黨政軍一元化領導,人人鞏固中心領導,異議分子毫無生存空間,不識好歹者挨了悶棍,常常連自己也莫名其妙。曾經,有高中老師投身立委選舉,雖然執政黨提名人穩當選,但為求「一票不落、一票不錯」高支持率,因而凡是與教師候選人接觸者,差不多都遭受關切或打壓;曾有一個政委會單位員工家族經營文宣生意,被貼上叛逆的標籤,有一天,其同辦公室的員工,一個個被軍人主官約談,調查「暴行犯上」事件,在威逼利誘下,大家均矢口否認看到犯行,但仍在「專案調查」的十行紙尾端簽名後離去,然而,幾天後一道「暴行犯上」一次記兩大過的懲處案往上報。原來,五個被約談者在十行紙尾端簽名,事後被自行在上方杜撰犯行,據以成案。事實上,全案兩個主角都完全被蒙在鼓裡,軍管體制下要修理一個人,比揉死一隻螞蟻還簡單,和日軍統治下的山青一樣,去向閻王爺報到時,尚不知自己是怎麼死的! 不久前,在立委選舉投票前幾天,有一群學生聯名刊登廣告,由於版面早就被四位候選人訂購一空,實在無法再提供版面,文稿因而要求改在「言論版」刊登,然投書者應附真實身分基本資料,以便確認文責及稿費支付,卻得不到要領。最後延宕到選後才以廣告見報,但事後出現攻訐報社「打壓言論」、「白色恐怖」的陳情和言論。 說實在話,我們無意責怪年輕的學生,因為,他們非常幸運,沒有經過軍管歲月,什麼才是「白色恐怖」,恐怕只是聽說而已!
-
當咖啡遇上教育
現代的人,或是工作、或是生活、或是求學的關係,各居一方,兩地相隔,聚少離多。年節,或是週休例假日,就成了家族、親友相聚,和連絡情感、友誼的最佳與美好時光了。 就因求學的關係,孩子獨自在台北讀書。對孩子的關懷和思念,在聖誕節,她特地飛到台北陪孩子歡度佳節,增進親子間的情感,畫面當然是非常的溫馨,且母子情深。 今年元旦假期,家族親友聚會,互道新年愉快,聊聊家常和時事,喝著咖啡,喝出了社會與孩子的教育問題。故事是這樣的(或許聽過): 一個以華人居多的國度,富有的家庭,對於子女的照顧是無微不至的。為了讓孩子得到很好的生活起居照料,富有的人家會僱請一位女傭,專門照顧料理孩子的日常的一切。孩子過著茶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優渥、無慮、快樂地生活。 不料,富有人家的孩子被綁架了。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到了喝咖啡的時間。富有人家的孩子向綁匪說:我要咖啡喝!綁匪為了要能拿到贖金,就去買一包條狀的咖啡給富有孩子。這時,綁匪卻不見富有孩子喝咖啡。綁匪問:你不是要喝咖啡,為什麼不喝?孩子說:我不會泡!綁匪很驚訝,為孩子沖泡咖啡,一邊碎碎念:我倒成了你的傭人了,早知道我連你的傭人也一起綁來就好了。 綁架、恐嚇取財,已是社會重大犯罪問題,大家皆知。孩子的教育,現代的家庭,孩子生得少,加上對子女期望高,通常只求孩子把書讀好就好了,鮮少要求孩子做家事,能有學習獨立的機會。 讀書,求取學問,對孩子的未來的發展和競爭,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但,孩子如僅管讀書,其他的事什麼也不讓他學、讓他做,那也只是個書呆子,對他在未來社會的適應和獨立,是有礙而無益的。所以,孩子的教育,不僅僅只是讀書而已,德行、獨立、自力是不能偏廢。有一天,孩子總要離巢去開創自己的天地!
-
將美麗停格
生態攝影家廖東坤老師發表「風中之舞─金門的鳥」新書的那個早上,我因為睡過頭沒能參加而頗感懊惱。長期的夜班工作與習慣性失眠總讓我在隔天非得睡到日近正午才能稍感恢復精神,雖然得知廖老師力作即將問世的訊息後,幾番提醒自己不要錯過這難得的機會,無奈意志力終究未能戰勝體力,喜愛鳥類的我還是沒能夠與專家面對面:::。 遺憾歸遺憾,我還是買了廖老師的大作,回家好好拜讀一番。我與廖老師素未謀面,開始對他的名字較有印象,大概是從本報副刊陸續刊載探討賞鳥與認識鳥類的系列文章之後。看過了廖老師的「風中之舞─金門的鳥」一書,從描述各種鳥類特徵、習性及棲地的文字中已能感受他的專業與嚴謹,但更令我折服的是他耗費相當多的時間與心力,發揮攝影玩家所需具備的優越的構圖美學與快門掌握能力所捕捉到的一幀又一幀美麗動人的飛羽生態照片。這些美不勝收的鳥類影像,讓整本書在生態知識教育的目的之外,更具備珍藏欣賞的藝術價值。 因為愛上鳥類的美而曾經好一陣子瘋狂地帶著笨重的攝影器材四處「打鳥」的我,稍能體會廖老師捕捉這些精彩鏡頭背後所必須付出的辛勞,只不過我總是考量到自己的身體狀況而選擇較輕鬆而隨緣的拍攝方式,騎著機車邊走邊找機會,有時忙了一下午就覺得很累了,看了廖老師在書中提及的拍攝點滴,不論是烈日當空的炎夏,或者是寒風刺骨的嚴冬,他都得為了獵取一個心中想要的畫面上山下海,動輒長達七、八個小時的工作時間,憑藉著對金門鳥類的熱愛與執著,加上專業設備的輔助,把浯洲飛羽的美忠實呈現,高粱穗上的黑喉鴝、軌條砦上的杓鷸、反空降樁頂端的紅隼或黑翅鳶:::這些絕美的畫面,在在展現出金門獨特的鳥類棲息環境,也顯示了廖老師在構圖取景上的技巧與用心。 平日喜歡瀏覽一個知名的攝影網站,在飛羽貼圖區曾欣賞過幾位金門玩家的作品,也許水準未必如廖老師一般專業,但足證地區喜愛追鳥拍鳥者所在多有,如果這些志同道合者能多利用類似的網路平台,甚至本報開闢的攝影專刊交流切磋,不僅有助於自我成長,或許也能像廖老師一般,為「推介金門鳥類生態之美」盡一份心力呢!
-
健康無價
最近很多單位員工進行健康檢查,當檢查結果通知單發下來後,不少人驚覺健康亮起紅燈,不是高血壓,就是尿酸高、脂肪肝、膽固醇高,甚至有人一身都是病,需要好好進廠保養一下,有人為此憂心得睡不著,也有人泰然處之,會抽煙的照抽、會喝酒的照喝,更有人根本沒有去檢查,認為大病反正醫不了,小病沒有什麼好可怕,真是一項健康檢查,反映出很多人生百態。 我有一位同學,高中畢業後留在金門經商,冬天別人穿厚厚的大衣還喊冷,他老兄只穿薄薄的一、二件衣服,身體壯得跟牛一樣,平常健康檢查也沒異狀,唯一的缺點是體重太胖,十多年前有一次生病,才被診斷出心臟有問題,結果才沒幾天就因心臟擴大而去世。 還有一位同仁,平常的身體也是超好,不抽煙,甚少喝酒,沒想到才退休一、二個月就病逝,真令人不勝唏噓。 早年,地區的醫療水準,確實令人詬病,民眾看診住院任由醫生判斷,既使誤診民眾也自認倒楣,認為命該如此,當年,不少疾病在台灣還有救,但在金門是無法醫治的,甚至有人健康檢查一切正常,但沒多久就因病去世,這些種種都是早年地區的醫療狀況,有人為此到現在還不太相信,目前地區的健康檢查,真的能夠早期發現病變呢? 醫療問題,不可諱言的,長久以來都是金門人的痛,雖然近幾年來地區的醫療水準已大幅提昇,但在醫療設備與人力方面,比起台灣還差了一大截,導致有很多重大傷病仍必需後送台灣治療,縣府每年也因此必需花費龐大經費,用來租用直昇機,緊急後送重大傷病患到台灣醫療,以及補助轉診病患赴台交通費,因此,如何提昇地區醫療設施確實是一大課題,儘管縣府傷透腦筋,但囿於經費與人力的不足,始終無法進一步突破,如今,金門縣立醫院正尋求邁入署化,台北榮民總醫院也有意來金承作,無論如何,我們希望從此後,金門的醫療水準能更向上提昇,如此才是地區民眾之福,畢竟,健康無價,生命第一。
-
此腫非彼腫,此瘤不是瘤!
「醫生啊,我的肝臟有個一點多公分的泡泡,我是不是快掛了!」「醫生啊,請問這是不是癌症,能不能開刀?」自從我的健檢報告出爐後,我便有了這樣的疑惑,像許許多多上了年紀的人一樣,我開始有了那種多活一天就賺上一天的消極心態。夜晚,我更是輾轉反側,不能成眠,而最最讓我倏然驚覺的是,我的人生好像一下子就從彩色的變成了黑白! 幾天後,我就教了幾位好友,他們皮笑肉不笑的打量了我一番,最後還看笑話的調侃我說:「你是錢賺太多了,開始怕死了嗎?我看一切正常,勿會死啦!」問過我的醫師朋友,他給的答案也是一樣,只不過是更加專業而已。 至於我會這麼怕死,除了真的有了點年歲外,怪只能怪,那天在做腹部超音波時,醫師沒有交代清楚,醫師輕描淡寫的說,你的肝臟有個一點多公分的水泡,是良性的。可結果報告卻清清楚楚的寫著,右肝囊腫一點三公分,需定期追蹤檢查。天啊!又是囊又是腫的,那不是大限將至了嗎? 唉!我是「不識字兼沒衛生」,就算不知「肝囊腫」是啥咪碗糕,也該就教專業,或是查一查醫藥百科,不此之圖如我,反而效那愚夫愚婦的行徑,哭天搶地的憂疾畏死,還真是笑話一樁哪! 「肝囊腫」,光看名稱,的確是夠嚇人的,很多人會誤認那是肝臟裡的腫瘤,所以,當一般人被告知有肝囊腫時,常會以為罹患了嚴重疾病而緊張兮兮。其實,換個方式或名字來說,就安心多了,「肝囊腫」就是俗稱的「水泡」啦!一般民眾四十個人裡就可能有一人有肝水泡,是相當普遍的現象。 真的,不要想太多,此腫非彼腫,此瘤不是瘤!雖然同樣有個「腫」字,但境況絕對是大不相同。搞清楚這個狀況,也許,你會發現,很多人之所以會那麼怕死,有錢固然是原因之一,但大多還是杞人憂天的結果啊!
-
力量的延伸與凝聚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這首「回鄉偶書」唐詩,以通俗簡明的語言,描摹了歸鄉人百感交集心情。 這樣的一首詩,這樣的故事,這樣的場景,這樣的心情,在素有「僑鄉」之稱的浯島,每每真實的上演,讀來更令人倍感一份親切、熟悉與淒美動人。 有人說:富貴不返鄉,有如錦衣夜行,無以光宗耀祖。但在風光的背後,含隱更多的是辛酸與血淚,君不見,古早的金門,戰爭的金門,生活不易的金門,多少鄉親咬著牙、含著淚,離鄉背井,出外去打拚。他們奮鬥成功了,值得我們欣喜與欽佩,但仍有不少旅外鄉親,仍在與生活搏鬥,更是值得我們關懷與送暖。 一個地方的繁華與衰落,一個簡單的數字會說話,那就是當地的人口數是成長或是外移,即可瞧個端倪。不容諱言的,地區早年貧瘠,不足以養家糊口,於是島民即相率遠赴海外發展,後有國共戰爭,鄉民迫於避難,再次掀起遷台謀生浪潮,但是,歷史時空轉折,有時就是這麼弔詭,出外「落番」金僑,把辛苦錢化為「僑匯」,戰爭卻也帶來大批軍人消費群,浯島,就在這種悲情歲月中成長、茁壯,如今蛻變成為一個「觀光大縣」,恐怕也是大家始料未及的發展吧! 面對未來,我們還有一條漫長的路要走;慶幸的是,這些年來,金門福利冠全國,島內人口數慢慢回流,已見經營根基,誠如世界金門日大會宣言:未來,金門將要起飛;今天,金門正要出發。 這次世界金門日的舉辦成功,可謂海內外鄉親力量的延伸與凝聚,我們正在寫歷史,打造金門成為一個機會與希望之島,指日可待!
-
重讀「圯橋三進履」
話說春秋戰國時代,秦始皇併吞六國之後,焚書坑儒,民心思變,韓人張良散盡家財反抗暴君,不幸失敗南逃來到圯橋上,見一老翁故意讓鞋子掉落橋下,要求他下橋幫忙撿鞋,再伸腳命其代為穿上,且連續重演三次。張良飽受屈辱,老翁卻得意地稱許:「孺子可教!五日之後在此等我。」 然而,往後兩次,張良皆比老翁晚到橋上,遭到訓責:「回去吧,五天後早一點來!」於是,第三次張良半夜即到橋上恭候,久久才見老翁姍姍而來,遞給他一部書:「我乃濟北穀城山下的黃石,這本書好好研讀!」天亮之後,張良取書一看,乃「太公兵法」,日夜熟讀深研,因而輔佐劉邦成就漢朝帝業;此乃張良巧遇黃石公「圯橋三進履」的故事,流傳千古! 根據史籍記載,張良確曾輔弼劉邦一統天下,而目前仍有「黃石公素書」和「黃石公三略」二書流傳於世,足以驗證有「黃石公」這個人。換言之,「圯橋三進履」應是真人真事,只是,其情節是否為虛構的寓言,恐怕就無從查證了。 過去,長輩和老師常以「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勗勉年輕人要忍氣吐聲、韜光養晦,才能成就大事業。可是,類似的情形古往今來也僅這麼一件,才會流芳千古,何況,黃石公悟道成仙,才能慧眼識英雄;而張良為漢朝打下江山,卻能放棄功名歸隱山林,亦非等閒凡人! 事實上,今天的社會,除非在軍營裡「合理是訓練,不合理是磨練」,否則,在講人權、重人性的時代,任何人都無法忍受不合理的折磨。「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的觀念,對年輕人已逐漸失去說服力,任誰都沒有多餘的時間「臥薪嚐膽」虛耗! 最近,孩子赴台求學,偶而翻看他書桌架的故事書,年逾不惑再讀「愚公移山」,不覺莞爾,天底下真有愚不可及,只會蠻幹的人;而重讀「圯橋三進履」,真為張良捏一把冷汗,幸好他不是生在今天的環境,否則,一再受到折磨,工作熱忱可能因而降低,甚至還會罹患躁鬱症,後果堪憂!
-
放手,迎向希望
開年了! 新的一年,在你我的眼前舖展開來。縱然,舊的一年裡,有著許許多多地,讓人感到歡歡喜喜的事,為之喜出望外的;也有許許多多的事,讓人感到氣憤難平,為之氣結不已。但,一切的一切,不都是過去了,不會再回來了,都成了記憶。 人要往前看。新的一年,如中午的冬日,散發著和煦、溫暖、燦爛,予人希望的陽光。 舊歲的年尾,奮發圖強(噁心),挑戰自己的耐性,看了幾本大部頭的書。其中,中文版的︽尤里西斯︾,幾度停停看看,終於好不容易,不求甚解地、囫圇吞棗地看完了,作為送別及捉住九十三年尾,給自個兒的紀念。 最後(除夕)看的一本是︿放手﹀,千古傳說不變地愛情故事。書名取︽放手︾很是富有哲理及警醒:「我放手,故我自由!」 人,都有面對抉擇的時刻。何時該放手,何時不該放手,端賴自己的智慧和勇氣。該放手不放手,缺少智慧和勇氣,結果是一團糟,最壞的是淪入不可收拾的地步。放手的時候放手,急流勇退,靠的是智慧與勇氣。至於,壯士斷腕的放手,更是需要十足的智慧和勇氣,迸出生命的正義光芒。 放手二字,用筆寫不過十來劃,用電腦輸寫,更少了,才按四個鍵而已。但,在真實的感情生活世界裡頭,可不是那麼簡單,幾筆或是按幾個鍵就結束得了的,很難去割捨,需要有很大的智慧和勇氣。 無奈,割捨不下,人之常情。該放手時須放手,緊握住已飛逝的風箏線,亦是徒增傷痛不堪,不如放手來得海闊天空。送舊歲,迎新年,用智慧和勇氣,該放手時須放手,迎向希望,新的一年會充滿著光明與希望。
-
健檢心事
前不久報社幫同仁安排了例行性的健檢,面對這種應該做卻又總是有些抗拒的健康狀況評估,不過才三十多歲的我,心理壓力不下於那些年逾耳順的同事,雖然因體弱多病跑遍台金大小醫療院所,也聽慣了醫生宣布的一個又一個的「壞消息」,但還是很怕一檢查又是「每況愈下」的結果,內心的忐忑與掙扎,實不足為外人道。 提及我那一身的病痛,真可謂「族繁不及備載」,對於工作與日常生活所造成的不便也一言難盡,但若說到最早和我「結緣」,至今仍「難分難捨」的,莫過於那頭疼的「近視眼」與衍生的併發症。早在國小升國中時期,我就嚐到了「視茫茫」的痛苦與不便,終日埋首書堆用眼過度,近視度數一路狂飆,高中時代就「晉升」深度近視一族,後來「散光」問題也來湊熱鬧,讓眼睛的問題更形複雜。 大學時期唸的是廣告設計,電腦繪圖是必修的功夫,只是每每繪製一幅作品,動輒得盯著電腦螢幕看上三、五個鐘頭,經常是忙完一份作業便頭昏眼花,大四忙完畢業展這個重頭戲之後,我那原本脆弱的眼睛為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有一天清晨醒來,兩眼視野內冒出了一大片飄動的黑影,驚慌的我連忙求助於眼科醫生,獲告知是所謂的「飛蚊症」,基於我深度近視的背景,加上這些討厭的「蚊子」是突然間大量產生,醫生語帶憂慮地警告我不可大意,必須密切注意可能引起的視網膜病變,從此我懷著一份害怕視力惡化乃至失明的沉重心情,年復一年地赴台定檢,直到如今仍深陷隨時失去光明的陰影。 此次健檢視力量測,我勉強地猜測著視力表上圖案的缺口,一陣胡亂比劃也只拗到了零點六左右,較諸之前,視力又變得更模糊了。從事新聞工作,又是長期日夜顛倒,使原本虛弱的體質更顯得雪上加霜,人也看起來「臭老」多了,用「視茫茫、髮蒼蒼、齒牙動搖」來形容倒也還不算誇張。思及難纏的眼疾以及身體的其他病痛在在成為工作與生活上的羈絆,不免又要老生常談地提醒大家,健康不僅是財富,也是幸福快樂人生的根本,失去的人才能真正體會它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