浯江夜話
-
「自慰」
嘿!嘿!像這樣激突又曖昧的標題,平常,我是連碰都不敢碰的。不過,自從我們的心靈導師林清玄,他媽的先把人家的肚子搞大再來搞婚變後,很多事情我就比較看得開了,人嘛,光是說話好聽,有個屁用,想到什麼就說什麼,愛怎麼寫就怎麼寫,那才是真情流露啊! 也許,你們會覺得我是很喜歡「打槍」的那種人,其實不是「醬」子啦!在我的人生道上,我不過是比較懂得自我安慰而已!打從廿多年前入行,最讓我念茲在茲又族繁不及備載的,其實就是我的「自慰」史,想當年,從工廠調到校對室,我不就哭爹喊娘了好一陣子嗎?要不是同事的鼓勵和自我調適得法,這份飯碗恐怕早就不保,其後,因緣際會的上了編輯桌,師傅的諄諄教誨和長官愛的提攜,雖然常讓我感動得不能自己,但起始的適應期,還是讓我面目可憎,生活品質乏善可陳,還好,在痛定思痛後,我用「別人能,自己何嘗不能」這句話自我寬慰了一番,總算,這份新聞志業,到今天還得以永續。 又幾年,銜命在方塊這個小天地裡耕耘,剛開始長官盯得緊,又能恣意的揮灑自己年少的熱情,是有點志得意滿了,直到碰觸了一些不該碰觸的問題,喜歡在字裡行間含沙射影的和長官玩文字遊戲,屢為告誡,為了自己的五斗米,終究只能在職場折腰。其實,那年頭,說話帶刺,不但長官不喜,更不為當道所容,有種的,甚至懷抱理想性格的,都沒有什麼好下場。所以,「好人」一下子都出不了頭,我們也只能龜縮自己的勇氣,不帶種的安慰一下自己! 最近,我們的老闆換人,流放多年的「幫主」班師回朝,在與我們「交心」的一個場合上,老幫主說了很多「帶種」的話,雖然忠言難免逆耳,很多人也都無福消受,我也不太相信時空已然轉移,不過,舊瓶新酒,大家也只好把招子放亮,也許,我們都不怕嚐「新」,但把皮「ㄍㄥ」緊一點總是對的,當然,是愛之深責之切也好,是恨鐵不成鋼也罷,你我大概也只能用同樣的心情來安慰調適一下自己!
-
運動
運動是健康形象的最佳代言;體育即是國力的最佳展現。 美國是全世界的體育王國,職籃、職棒、美式足球::風靡全球,全民瘋運動,大家有目共睹,所謂「強國必先強身」,美國可以稱之「典範」。 更令人嘖嘖稱奇的是,他們的運動行銷手法,運動不僅是強身,也是一種娛樂,還是一種時髦的表徵,一個潛藏無比的商機;透過他們對運動商品的巧妙包裝,加之全球衛星轉播的科技行銷利器,正在向全世界輸出、推銷他們所精心打造的運動影集與商品,造就多少體壇名利雙收風雲人物,為大老闆們敲進大筆大筆運動財,成為一項賺錢的大型運動娛樂事業,真是厲害。 運動是人類最共通的肢體語言,選手們的「手舞足蹈」,力與美的動感呈現,最能扣動人們心弦,讓人為之瘋狂,為之喝采,成為忘憂解勞的一項最佳娛樂,更是鼓舞民心士氣的一項最大利器。 這次雅典奧運,跆拳道兩位金牌得主,為我國打破了零金魔咒,帶給國人無限希望,他們不僅為我國體壇寫下光輝一頁,讓我們能晉身成為奧運金牌俱樂部一員,更難能可貴的是,這次經驗,讓國人相信我們也能拿第一,重新燃起全民對體育的熱衷,希望這股引導全民運動、重視體育風潮,就此在國內生根,蔚為風尚,讓人人運動,全民運動,個個成為未來奪牌種籽的希望之星。 總之,運動是個人健康的最佳保證,多運動,免煩惱,更是人人稱許的養生之道。根據國人調查,全民最喜愛的活動是看電視,養了一堆軟腳蝦與四眼田雞,怎能與人在運動場上爭鋒,關掉電視,走出室內,全民來運動,營造一個更有活力與朝氣的社會、更健康與美麗的人生。
-
資格是挑戰開端
孩子高中畢業剛年滿十八歲,利用赴台升學的空檔進駕訓班,經過一個月的駕駛訓練,我載他進監理所完成報名手續,旋即離開考場,希望讓他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獨自接受駕照考驗。 或許,既然已載孩子進入監理站,沒有陪他考完全程,似乎有點不近情理,尤其,當孩子順利通過考驗,從手機獲知過關的訊息,平白失去一次親子共享喜悅的機會,誠屬可惜! 事實上,在駕訓班或考驗場開車,四週沒有行人、或往來車輛,只要按照教練傳授的幾項撇步小心操作,不壓線、不走錯車道,幾乎都能輕易過關,可是,「馬路如虎口!」四面八方隨時都有危險,可能是橫衝直撞的砂石車,或是出沒無常的摩托車、腳踏車,隨時可能從支線、巷口出來,甚至是不懂交通規則的孩童、小貓、小狗突然竄出,令人防不勝防;倘若不留神閃避不及,可能車毀人傷,或肇禍負刑責,換言之,開車上路,面對各種路況,時時有危機、處處有風險。還得小心謹慎看清路旁號誌,遵守交通規則,否則,隨時都會違規受罰,或被吊扣駕照。 當然,孩子順利考取駕照,我真的為他感到高興,除多次陪他開車上路,實際體驗路況,熟悉行車安全應注意的要領。更提醒他這是一個證照的時代,很多行業都要通過證照考驗。如醫師、護士、律師、老師、土木技師、廚師、水電工匠、股市營業員等等,統統要有證照才能執業;沒有證照形同無照駕駛,可要依法受罰或吃官司! 的確,無論那一個行業,有執照只是取得入門基本資格,並不代表一定能完全勝任、或從此一勞永逸。君不見,多少人考取駕照,卻不敢開車上路;同樣的,有執照的開業醫師,若不繼續充實新的醫學知能,病菌會產生抗藥性或變種,倘一成不變使用舊的處方,可能無法「藥到病除」,類似有執照的醫師,亦將被潮流所淘汰! 誠然,孩子通過駕照考驗,該為他高興,但更應該讓他知道,有駕照只是取得開車上路的資格,實在沒有什麼了不起,因為,那是接受挑戰的開端!
-
營造優質學習環境
第五屆全國經典總會考的前夕,就讀國小三年級的女兒打電話說,早上要記得早一些起來,不能再跟往日一樣,睡得晚晚的才起來,那就來不及陪她去金城參加經典會考了。經典會考時,學校專車接送、由老師陪同會考學生到考場,校長亦到場為學生加油。由此可看出學校對鼓勵學生從小接觸經典,從讀經中進而陶冶人格品性的用心和重視。 女兒就讀的學校,向來重視鼓勵學生閱讀及培養讀書風氣。每一學期定期統計學生課外閱讀心得寫作件數。績優的學生,學校會頒給獎狀或獎杯,以資獎掖。新學期開始,學校每週三,舉辦四、五、六年級學生背誦富有啟發、教育、智識性的文章;一至三的低中段學生則是唐詩的背誦。每週四,則是領域補強教學,從中培養學生讀、說、寫的語文能力,自此建立學生閱讀的良好習慣。 自新學期開始,女兒就讀的學校亦配合新課程提出了以「愛的教育,溫馨校園」、「七大學習領域,六大議題」、「主動勤學,勇於創新」、「教育專業,學習型學校」;「親師合夥,愛心關懷,團隊合作」、「基本能力,八大智慧,終身學習,人本情懷,競爭力強」等六大課程目標,以實現學生能在生活學習中、人際互動中、生涯規劃中,達到健康成長、勤學向上、感恩惜福、創造革新的四大教育願景,培育出全人發展的二十一世紀優質學生,以及營造一個學生用心、教師細心、家長放心的學習型與社區優質化的學校。 經典,是聖賢們留下來的珍貴智慧結晶,歷久而彌新。經典,讀了豐富我們的生活與內在,增進對人生的淬煉。由學校到社會,大人小孩一起來讀經,開啟智慧之門及多元的人生價值觀,共同營造一個富而好禮的書香社會。
-
家醜何忍外揚?
根據瑞士洛桑管理學院評比,台灣在生產力、外匯存底等許多項目均名列前茅,在政治穩定方面,卻在列入評比的六十個國家中排行第五十六位,比俄羅斯甚至是中國大陸還差。不論我們自己給自己打了什麼樣的分數,從外國人的觀點看來,台灣的政治生態似乎還在「發育階段」。 現今民主國家無不強調與落實所謂「政黨政治」,台灣自不例外。每個人可以有各自的政治理念,理念相同者凝聚在一起,組織政黨力求貫徹中心思想,本是極其自然的事。不同政黨因各自堅持的信念不同,在許多事情的立場上難免互異,所以需要溝通協商,設法在異中求同,在國家與人民利益優先的前提下,暫時拋去一黨一己之私,為眾人謀福祉。 看看咱們的政黨互動,只見格局狹小的對立衝突,少有宏觀豁達的包容妥協。藍綠之間涇渭分明,缺乏互信基礎,眼裡只看得見政黨色彩的明顯區別,卻總是忽略大家都在同一塊土地上生活,有著共同的命運與未來。一場夾雜著槍擊疑雲的總統大選擴大了政黨之間的對立,政治人物如此,民眾又何嘗不是?政黨的衝突與互不信任,延伸成為人民情感的分裂。如今槍擊事件真相未白,一個真調會的成立又引發朝野政黨爭吵不休,政治人物不能體察人民渴求真相的心,反而忘情於「為反對而反對」的意氣之爭,長此以往只會加深仇恨嫌隙,政治焉能穩定? 政界諸公不妨捫心自問,堅持的是國家與人民利益,還是一黨一己之利益?在朝也好,在野也罷,無不背負著許許多多人民的期望。政治與選舉只是一時,為國家與人民貢獻幾許才是一個政治人物的核心價值。台灣的政治惡鬥,國人痛心疾首,連老外也看不下去,至盼政治人物反躬自省,找回榮譽心與責任感,給人民一點信心,讓國際刮目相看。
-
澈底掃除路霸街霸維護交通順暢
報載,有民眾透過縣府網站留言板一再陳情,指出山外街長期有商家佔用街道,堆置大型貨物與雜物等等,造成該街道人車出入及通行不便,不僅影響公共衛生、交通安全,也影響街容觀瞻,因此要求相關單位正視,為此,山外里長曾專誠和業者溝通,對於置之不理者也盼望公權力介入,至於迄至目前到底己改善多少,到底由那個單位應該負責,有否派員前往勸導取締呢?還是仍任由公權力睡著了。 以前地區常在清除騎樓違建,或掃除路霸,也有什麼所謂的「路清專案」,但總是雷聲大雨點小,總沒有三分鐘熱度,通常都是很快就無疾而終,尤其最讓民眾詬病的是,相關單位在清除路霸的工作,好像只在做表面功夫,老是在幾條道路打轉,譬如山外民眾陳情的山外街,早就被任意堆放雜物,甚至車輛任意停放,這些種種難道以前實施好幾遍的路清專案都沒清過?一旦這些地方發生火警消防車能夠出入嗎?再以地區一些老社區為例,原本狹窄的巷道都被缺乏公德心的民眾佔為停車位,只圖自己方便,嚴重影響他人出入,按理,像這種路霸絕對應該取締,然而在一些老舊社區卻經常可見,也不見有關單位取締,我們希望相關單位,像這種路霸絕對應該加強取締「還道於民」,以免危及公共安全。 其實,地區還有不少巷道,跟山外街狀況類似,如何澈底清除路霸,有賴相關單位負起責任,最起碼要清理到讓人車可以通行,對於任意堆放雜物者應給予限期清除,否則相關單位應予開單告發,或派員予以清除,至於在巷道內任意停車,甚至把巷道佔為己有作為停車位,導致其他車輛無法通行或根本通行不易,尤應嚴加取締,以維交通順暢和公共安全。
-
多鼓勵少批評
很多家庭中,父母和子女間的戰爭往往如出一轍,甚至由醞釀到爆發所經過的程序都是一樣的。子女先是說了些父母聽不順耳的話,於是父母責罵他們,在劍拔弩張的氛圍下,許多原本可以避免的「風雨」於焉爆發。 其實,父母批評子女往往於事無補,反而造成不快,還可能造成更壞的影響。經常受父母批評的青少年,不但知道如何譴責自己,也知道如何挑剔別人,這不但使他們懷疑本身的價值,更輕視別人的存在價值。同樣的,他們不信任別人,也希望本身儘早毀滅,對他們來說,批評多半是不必要的,他們需要的是善心人士明確的指出他們應走的路。 俗話說:「一句話讓人笑,一句話讓人跳!」的確,我們應該多使用「建設性表達」,並避免說出「破壞性表達」的話語或舉動;只要「親切加一點、包容加一點、溫柔加一點」,我們的美麗,絕對可以加上個三、四點! 所以,一旦你當上了父母,絕對要回想一下自己童稚時期那些記憶猶新的教訓,凡事認為不當的,就把它忘掉吧,千萬別再錯用在我們自己的子女身上,再怎麼說,人都是會犯錯的,做父母的不可能是完美的神,當然一樣會犯錯,所以,能夠原諒孩子的「愚昧」,就原諒他們吧,想想看,當我們教育子女時,誰來教育我們,又有誰能指出我們的錯誤,做父母的最好能自我反省,多鼓勵少批評,如此才能在反省中尋求兩代間的和諧。 同樣的,我們必須學習不讓「情緒垃圾」進入心中!因為,真正的力量不是「生氣、動怒、出手」,而是「溫和、包容、寬恕」!當我們多一些「寬宏雅量」和「幽默自嘲」,就可以化解不愉快的情境!記得有一句話說:「不適當的批評可使完整的人格受到永恆的創傷。」為人父母者,在「教育」子女的同時,若能時刻銘記在心,絕對可以平安的渡過一切風雨!
-
從災難中學習進步
這幾年來,國內災難頻傳,天災人禍不斷。尤其是近來的幾個颱風大豪雨,不祗造成山區土石流災變,就連都市中也見汪洋一片,民眾苦不堪言,卻見政治人物,一派輕忽模樣,依舊大玩政治口水戰,毫無一點我見猶憐的惻隱之心,民眾無奈、無助的眼神,也就只能無語問蒼天了! 災難當然是不幸的,但災難也有正面意義。回想一九七七年亞洲金融風暴時,南韓搖搖欲墜,但在國際貨幣基金會的協助與監督下,南韓大力改革,置之死地而後生。如今的南韓,不論在政經、產業、文化、運動,都有一番新氣象。台灣近來也颳起一陣「韓流」,高麗人從災難中學習、成長,奮起、成功,好不威風,深值我們借鏡。 再說,不少公共政策與工程品質,甚或行政缺失,在平常或許瞧不出有什麼不對勁的地方,但是屢屢因為災難發生,才會暴露出它的問題,受到大家的注意與重視,進而攤開來檢驗、檢討,所以說,災難的發生,也是一個反省與改革的最佳時機,讓許多弊端得以揭露,讓很多公共設施得以改善進步。 從另個角度而言,災難讓民眾的財產或生命蒙受很大損失,災難也讓我們的社會付出很高的代價與成本,相對的,人民也有權要求我們的政府,從災難中記取經驗,學到教訓,做好預防與危機處理機制,才能在下次的災難來臨,禁得起考驗,繳出一張更進步、更負責的施政成果。 因此,大家須從災難中學習,也須從災難中進步,唯有重視災難,危機才能化為轉機,讓我們再次走出風雨,面向陽光!
-
夜讀樂趣多
凌晨下班回家,妻兒早已進入夢鄉,萬籟俱寂,打開電腦,讓自己沈浸在「熾天使書城」網站,享受一天之中難得屬於自己的時間! 按理說,在編輯桌上忙了一整晚,應是精疲力竭需趕緊就寢才是,然而,或許是因分秒必爭趕出報,精神過度緊繃,下班後反而不容易入睡,特別是夜深人靜,任何的雞鳴狗叫,都顯得特別刺耳,常令人輾轉反側,久久無法成眠。 其實,令人睡意全消的,應是繳稿的壓力,每當躺下歇息,想到又將輪值交稿,腦子開始思索,要寫什麼?該寫什麼?年歲增長,記憶力逐漸衰退,像破洞的篩子,靈感來時若不趕快記下,瞬間即流失於無形,因此,每每得趕快再起身,重開電腦輸入建檔,如此這般,天就快亮了。 事實上,「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幹新聞編輯工作,絕不是夜間到報社上班那五、六個小時而已,而是要全天候的關注國內外新聞動態,更要閱讀書報雜誌,不斷的吸取新知和涉獵文史書籍,涓滴匯聚國學基礎,下標題或撰稿才不會空洞乏味!畢竟,「工夫一天不練,自己知道;兩天不練,同行知道;三天不練,台下觀眾看穿了」。尤其,報紙是商品,應考慮讀者想看什麼,題材靠平日搜集、觀察,所謂「文不驚人,死不休!」老生常談的應避開,八股說教誰願看?扣三除四之後,能寫的實在不多,何況,自己天資魯鈍,才疏學淺,平日不利用時間多讀書自修,寫出來的文稿絕對是「面目可憎」,豈能登大雅之堂? 有人說:「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賞月;老年讀書,如臺上望月。」人生過程讀書三種境界,年少輕狂如隙中窺月,難以領略月下全景;中年成穩如庭中賞月,能品嚐其中精華;而老年心智成熟,心領神會,一目了然。如今,年近知天命,讀起書來雖未達「如臺上望月」的境地,但每當凌晨下班回家,夜闌人靜,獨自面對液晶面板閱讀電子書,沒有俗務羈絆,最能融入書中意境,與作者心靈交會、雲遊四海,樂趣無窮!
-
不要活在虛幻中
古云:「名者,實之賓也。」 現代人的生活,拜電腦科技資訊之賜,帶給人們生活上、工作上,很多很多的便利。許多的事,不必再出門,只要按幾個鍵,或是一通電話,就可很快地完成,有多餘的時間做其他的事。但,總是少了一份真實感,這可能就是造成現代人生活愈來愈虛擬,愈來愈虛幻的原因吧! 世上,有實物必有名,依名就可找到物,如象、羊、鹿,只要稱名,就可知何者是象,何者是羊、鹿了。有的有名而無實物,如兔有角、龜有毛、石女兒,均是有名無實的。有的有名,但又好似有實物的,如陽焰、空花、海市蜃樓,看似是有,但要觸拿卻是無有的實物。 今年九月上旬,是米開朗基羅的大衛雕像五百歲生日。每年約有一百五十萬人前往參觀大衛雕像,視之為文藝復興時期男性美的典範。佛羅倫斯市特別為他舉辦盛大慶生活動,擠滿了前來共襄盛舉的人潮。不過,有位健身專家說,大衛有腰痛、骨盆不正和槌狀趾等種種毛病。而且,大衛的姿勢不良及身材不完美,如果來上他的健身運動課程,就自然能矯正大衛的姿勢,回到正確的排列方式。 果真如此嗎?大衛不過只是米開朗基羅的藝術雕像創作作品而已,又不是真人。要求大衛上健身運動課程,無疑是「名不符實」,緣木求魚,了不可得。我們的生活態度,亦復如是,不能生活在虛擬、虛幻的世界裡。如果,生活在虛幻不實的生活中,不僅不切實際,只會更加迷惘迷惑而已。現實實際的生活有苦有樂,不若虛幻的美。但,畢竟如此,生活才會踏實、真實,有目標。
-
拒絕散場的電影
十幾二十年前,金門的電影播放業還是一片蓬勃生氣,東、西半島幾家知名戲院生意興隆,每逢星期假日,若再遇上強片上檔,經常是場場爆滿、座無虛席。也許是當年島上沒有太多的休閒娛樂選擇,偶爾到戲院看場電影,似乎是情侶約會、家人互動、朋友共聚時刻自然而然會想到的去處。 記得以前和大人進戲院看電影,除了那塊「白布」上不斷變化的動人影像與音箱裡發出的聲音效果滿足了幼小心靈裡的那份好奇心,還有那陳列著各式零嘴飲料、價錢貴得要死的販賣部,也讓人印象深刻。戲院外的大型手繪看板,具商業氣息卻又不失藝術味兒,出入口的鐵拉門造型獨特別具風格,有著優美弧線的木質座椅在當時已算高級配備。 曾幾何時,戲院逐漸凋零,結束營業走入歷史者,地段絕佳斷不容閒置浪費,於是陪伴著許許多多金門鄉親及台籍阿兵哥度過無聊夜晚與假日的龐大娛樂機器倒下了,不剩一磚一瓦,徒留記憶中拼湊不全的影像。駐軍大幅縮減,加上娛樂選擇逐漸多元,或許戲院的沒落是一種必然,可惜的是這些曾經走過風光歲月的建築,以及其中的設備,因為建設發展的考量而必須徹底犧牲,讓曾流連其中的人除了有些不捨,更深感現實的無奈。 走過繁華歲月,如今地區僅剩一業者守著東、西半島兩處戲院慘澹經營,打著三部院線片票價僅一百八十元的價位,肯捧場的還是不多。我買了票進場,不是貪圖「俗擱大碗」,只想重溫以前看電影的感覺,儘管夾在擁擠人潮中進場的情景不再,熟悉的木椅也換成了沙發椅,「所幸」放映過程不時「斷片」的凸槌狀況,總算找回一絲絲「親切感」!不論業者苦撐是否為了一份理想,樂於捧場的我只是單純希望下一次還有機會走進這充滿回憶的空間,看一場拒絕散場的電影。
-
加強食品抽驗,維護大眾健康
報載,消基會曾在地區抽驗25件乾貨食品,結果竟然發現有19件樣品標示不符規定,不合格率高達七成六,尤有甚者,有些大陸食品還驗出摻有過量防腐劑、過氧化氫,以及重金屬鎘、汞的殘留,嚴重影響消費者健康,為此,我們呼籲相關單位,務必負起責任,加強查驗地區市售食品,尤其是大陸貨,只要驗出不合格或殘留危害人體健康的成份,都應給予公布周知,以提醒消費者注意,並應要求業者立即下架,或給予沒入銷燬,甚至應該依法處罰,以維消費者健康,否則誰來為消費者健康把關呢? 老實說,大陸貨已在金門攻下不少市埸,舉凡農漁牧等各種食品,甚至小孩的玩具、衣服、鞋子,還有各種稀奇百怪的中藥與補品,很多都是自大陸進口的,由於貨品應有盡有,且「俗擱大碗」,市埸銷路普遍不錯,但由於許多大陸貨,不僅標示不清不楚,更存在很多「黑心」食品,諸如過了保存期限照常販賣、殘留農藥、防腐劑、化學藥品,甚至用假品混充魚翅、髮菜,嚴重危及消費者健康,因此,民眾在購買時務必三思,花錢事小,危及健康就得不償失。 這次消基會在地區抽驗的不合格食品,按理相關單位最起碼應劍及履及要求業者下架,甚至可給予沒收燒毀或依法處罰,以保障消費者健康,我們不知相關單位是否有依法取締,或者還是任由這些違規食品在市埸上販賣,果真如此,不僅凸顯相關單位未善盡職守,也暴露出地區在食品衛生的把關上相當草率,如果光只會宣導消費者拒買拒吃,宣導效果有限,而且也只是紙上談兵,尤其有不少市售食品,從外觀上根本看不出來是臺灣製造或從大陸進口,這叫民眾如何去區別呢? 為維消費者健康,保障消費者權益,我們希望有關單位務必拿出辦法,別讓遭污染的食品還在市埸公開販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