浯江夜話
-
相識相逢,自是有緣
二十幾年,八千多個日子,可說是一段很長、很長的歲月:::。 那麼長久的時間裡,彼此一直沒有再聯絡過,音信全無。余也不知對方人在何處?是否安好!總教人思念。憶起那一段相處不算長的美好日子,有著許許多多的歡笑。 以為對方忘了!余想。要再相逢、再見面,不知要到何年何月何日呢! 人生,總是會充滿著許多令人意想不到的驚喜。讓你從沈入平淡的生活記憶裡,再激起歡欣、喜悅的心情,沈醉友情的溫馨裡! 八月初秋,陽光燦爛,大地一片的翠綠。這時,剛好電話鈴響,余想是從台灣帶孩子回來娘家渡假的小姨子,她打電話要找姐姐講話;或是小朋友要來家裡和小朋友一起玩!抑是:::。總之,沒有會想到,二十幾年沒有聯絡、不見的人,會突然地在電話裡出現。 「喂!你好!」請問金驤的家嗎?金驤在不在!電話頭傳來的聲音很陌生,一時無法憶起。您是:::!我是林,金驤以前台北的同事。腦海裡的記憶快速的一頁頁翻動,余心裡頭念著:以前台北的同事、以前台北的同事:::。 你是林?真的是你!是:::。見面時,內心裡又是驚,又是喜的!記憶盒子打開,二十年前的種種,如海浪一般的湧現,興奮莫名,那麼的熟悉,又回到了當年的時光一樣。他沒有多大的變,只是彼此的年齡都增長了,亦都各自成家立業了。 事隔二十餘秋,彼此倆人又在金門的土地再相逢。當年,余離開台北返鄉,他也入伍服役,隨部隊移防駐守金門,保民衛國。再見面,也是因緣使然。詩云:「人生動如參與商」。相逢相識自是有緣,彼此的情誼,會歷久彌新。你若也有如此的友誼緣份,更應倍加的珍貴與愛惜,互相的祝福,人生的旅程會更增添溫馨的色彩。
-
堅持到底最難得
公益彩券上路以來,創「連槓」次數新高,頭彩彩金高達十二億的大樂透,讓全民陷入前所未見的瘋狂境地,連對岸的「大陸同胞」與「阿度仔」也來湊熱鬧。最後,終於如北銀所預測,「連槓」次數終止,頭彩鉅額彩金由兩位幸運兒平分,羡煞所有彩迷與旁觀者!坐擁六億橫財是何等心情,確實令人好奇。但令我更感興趣的是,一度傳聞其中一位幸運兒靠著持續簽注特定一組號碼,終於在財神眷顧下如願以償。若果真如此,那麼這「億萬富翁」的頭銜不僅是好運促成,似也該歸功於投注者的那份堅持與執著。 俗云:「有志者,事竟成。」玩樂透全憑機率,中不中獎固然非人力所能左右。面對這種賭運氣的金錢遊戲,不論是每期砸下重金包牌下注,或是細水長流的一次買一點希望,在不確定財神何時光臨又不願輕易放棄發財美夢的前提下,唯一能做的只有持之以恆的玩下去。而在不斷變動的各種數字排列組合中,獨鍾一組而能一路走來不離不棄,終於等到開花結果的一天,也可算是這句俗話的最佳體現了。 當多數人選擇以自行圈選或電腦快選方式,不斷變換數字組合追逐著同樣變動不羈的幸運之神,執著地固守一組號碼等待好運降臨的人需要更大的勇氣,也更顯難得。這個社會又何嘗不是如此呢?看看我們周遭,不也充斥著變來變去、毫無準則的人?換個心情、換個位置,就換一套做人處事的標準。居上位者朝令夕改,在下位者見風轉舵,只問功利不見風骨。相較之下,能堅持個人原則而不隨波逐流者,倒成了可敬的「稀有動物」了。玩樂透看機率靠運氣,隨機應變也好,從一而終也罷,無優劣之分。但做人還是多一點擇善固執,少一些詭變虛妄。畢竟,無論時局如何混亂多變,能不役於權勢而堅持自我者,或未能飛黃騰達,但至少無愧於心。
-
想法決定未來
在溽熱難當的考季裡,曾看過這樣一個清涼有趣的故事:有位秀才第三次進京趕考,住在一個經常住的店裏。考試前兩天他做了三個夢,第一個夢是夢到自己在牆上種白菜,第二個夢是下雨天,他戴了斗笠還打傘,第三個夢是夢到跟心愛的表妹脫光了衣服躺在一起,但是背靠著背。這三個夢似乎有些深意,秀才第二天就趕緊去找算命的解夢。算命的一聽,連拍大腿說:『你還是回家吧。你想想,高牆上種菜不是白費勁嗎?戴斗笠打雨傘不是多此一舉嗎?跟表妹都脫光了躺在一張床上了,卻背靠背,不是沒戲嗎?』秀才一聽,心灰意冷,回店收拾包袱準備回家。店老闆非常奇怪,問:『不是明天才考試嗎,今天你怎麼就回鄉了?』秀才如此這般說了一番,店老闆樂了:『喲,我也會解夢的。我倒覺得,你這次一定要留下來。你想想,牆上種菜不是高種嗎?戴斗笠打傘不是說明你這次有備無患嗎?跟你表妹脫光了背靠背躺在床上,不是說明你翻身的時候就要到了嗎?』秀才一聽,更有道理,於是精神振奮地參加考試,居然中了個探花。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積極的人,像太陽,照到哪裡哪裡亮,消極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樣。說得更明確點就是,想法決定我們的生活,有什麼樣的想法,就有什麼樣的未來。你可以選擇你要的人生,但消極抱怨只會讓事情更混沌。你可以選擇早晚抱怨別人,也可以在覺醒後力圖振作,它不一定會推翻過去所有的生活步調,它可以是一個當下念頭的轉換,或是一個行為的修正。所以,不放縱自己的言行,也不要輕易斲喪自己的志氣,我們相信,懂得趁機造勢者,機會的大門將永遠為你而敞開。總之,現在開始,永不嫌遲。一個好的故事可以純欣賞,但也可能成為改變一個人的契機,知道自己要改善的地方,並且致力去完成它,才是真正有勇氣的人,而成功總是屬於那些堅持到底的人。
-
「問題在信心」
說實在的,在後五二○,生活在中華民國的人們,都有一份不太快樂的感受。 綠營勝選,沒有太多歡呼,藍營敗選,卻是義憤填膺。從藍綠的嗆聲,到驗票,到追求槍擊真相,政治紛紛擾擾,連帶的,也把兩岸關係搞得緊張兮兮,劍拔弩張! 屋漏偏逢連夜雨,一個颱風,一陣暴雨,唏嚦嘩啦的帶來個「土石流」。土石流誠可怕,但隨土石流奔騰而來的口水,才教人民心寒。家園破了,猶可重建,人心被撕裂了,真的很難彌補,這才是我們的悲哀! 反映在最敏感的經濟櫥窗│股市,就是跌得鼻青臉腫的一片慘綠。大家也都知道,股價跌得過多,本身就是一個大利多。無奈,有的股價已跌到腰斬再腰斬,股民仍是無動於衷,甚至有的還認賠了事,失望的選擇離開市場。一言以蔽之,就是信心脆弱到了極點!真是嗚呼哀哉。 何以致之?為什麼?為什麼? 元大集團總裁馬志玲,日前就曾面對低迷的股市感嘆說,現在台股的本益比實在太低了。他認為,只要兩岸關係好轉,台股就一定會漲,甚至房地產也是如此。 真的是這樣嗎?這或許只是其中重要一環。所謂「安內攘外」,如果沒有清明的政治,嚴格的金融監理制度,良好的治安環境,一切的一切還是猶如緣木求魚。 因此,如何內修政治,搞活經濟,外與美國保持良好關係,改善兩岸關係,實為現今當政者責無旁貸之大責。 雷根競選時有句名言:「笨蛋,問題在經濟」,切中時弊,打動人心,躍登美國總統寶座。現時國人的問題則在信心,而國人的信心,建立在執政者的有所作為,治國若烹小鮮,執政如能端出一道道好菜,果真如此,不信民心喚不回,必能重拾往日的希望與快樂!
-
花生成熟時
時序輪迴,一年容易屆炎夏,又是花生成熟時! 幾百年來,家裡世代務農,花生是主要的作物之一;因為,過去島上是封閉的農業社會,作物收成沒有銷路,泰半以自給自足為主,而種花生的目的,除了換取一家人食用油,更重要的是,農家靠牛拉犁耕田,冬季草木枯乾,曬乾的花生藤是牛隻的草糧。 小時候,每屆花生成熟的季節,一家人無分老少,天麻麻亮即上山拔花生,太陽高掛的時候,則把花生藤搬到蔭涼的樹下,仔細摘下一顆顆的「土豆莢」,大部份曬乾儲存,以備「油行」前來收兌,小部分則煮熟曬乾食用。 事實上,種田人家靠天吃飯,天不下雨或風災、蟲害的「歹年冬」,三餐都難以溫飽,更別說還有其它「零食」;然而,每年採收完花生,孩子最高興的莫過於每人能分得一小甕熟花生,肚子餓了隨時可抓一把剝食充飢。 其實,花生就是俗稱的「土豆」,可榨油或食用,經炒熟、烘焙之後,特別香脆可口,製作「紅龜粿」,尤其風味絕佳。昔時製成貢糖朝聖,成為有名的皇帝御前點心,相沿至今,更是金門名揚中外的特產。 據鄉野傳說,花生原本和其他豆類一樣,開花結果成莢懸在藤蔓間,因明太祖朱元璋幼時曾躲睡在花生田藤蔓裡,被一顆顆花生莢「苛」得一身疼痛,起身之後隨口說了一句:「頂開花、下結仔,大郎囝仔愛吃仔死!」真命天子開金口,花生真的地上開花,再鑽進地裡結果,所以也叫「落花生」。 如今,雙親年邁無法再養牛耕田,兄弟們皆在外成家立業,無人願繼承耕作的衣缽,家裡的田地逐漸拋荒,已兩年沒有種花生了;而我的孩子生長在市街,他們天天吃麵包,卻不識黍麥,更不知土豆為何「頂開花、下結仔」長在泥土裡! 又是花生成熟時,家裡已不再種花生,日前路過作家陳長慶的書店停車喝茶,有幸分享親友贈送他剛採收的花生,倍覺香脆可口,不自覺地又勾起往日情懷!
-
收穫的喜悅
「要怎麼收穫,先要怎麼栽!」這是胡適之博士所說的一句話。 今年的仲春之際,伊和太太兩人,趁著春雨過後,田園泥地濕潤鬆軟,正是鋤草、翻土、整地的好時機,也是落花生播種的最佳季節。 「你會嗎?」伊對太太的質疑有點不服氣。 小時候,伊曾隨父親下過田,僅於幫忙拔拔草,捉捉蟲而已;要說是真的拿起鋤頭種田,那是還有得學的呢!尤其,十幾年來,伊的太太也沒有看過伊拿起鋤頭下田。所以,說要種田,還是要先知道怎麼栽才成,不是想了就可以有收穫的。 既然決定了,不下田一試,怎會知道好與壞呢? 講起伊為什麼起了要種落花生的興致。有一次,伊和相識多年的友人,聊著聊著,友人說起他明年退休後要過著「歸田」的生活,養一頭牛、搭一間小屋、種幾畦菜,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園生活,好好過自己想過的閑暇生活日子。 於是乎!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伊上五金行買了一把鋤頭、一把鐵耙子,以及必要的工具。萬事皆備,興致勃勃,伊和太太一起下田鋤草、翻土、整地去了。說來還真的應了一句話:「真的不是想的那麼的簡單!」 經過多日的努力,田草弄乾淨了,田畦亦耙作整齊。接下來,依一定的間距,播種下花生種子,然後再耙平,以泥土蓋住花生種子,就算完成播種的工作。期間,還經過二、三次的除草、鬆土,一直到花生開花結果成熟,前後要大約三個月半至四個月的日子。 收穫的日子到來了!經過一百多個日子的期待,那天伊和太太下田收拔落花生,看見努力的汗水,結成累累的果實,內心是無比的興奮,也體驗了「粒粒皆辛苦」的真義。做任何事,又何其不然呢?只要肯踏實、認真、努力、學習,有了付出,一定就會有收穫。
-
保持熱情就對了
記得金門剛開始有知名連鎖超商加盟進駐時,提供了地區消費大眾除了傳統「矸仔店」之外的另一種購物空間,像我這般「拚暝工」的夜貓族也總是習慣在下班返家途中走進那「眾燈皆熄我獨亮」的醒目店面,準備隔日的餐點。事實上,這個遍布各角落且全年全日無休的「好鄰居」吸引顧客的不是價位,而是它無所不包且無時無刻不在的「便利性」,但除此之外,令我感到有別於地區傳統商家且印象深刻的,是店員在制式化訓練下表現出來充滿活力與熱忱的服務態度。 當您走進店裡,總會聽見服務人員「歡迎光臨」的清亮聲音,消費臨去再送上一句「謝謝光臨」,每逢新品或促銷也總會用極精神的音調向每一位踏進店門的顧客「覆誦」,這些帶著十足笑容與活力的年輕人「輪班上陣」,讓一天裡每一個時段上門的客人都得到熱情的招呼,我暗自想著:這樣的服務熱忱,不論是企業化訓練使然,或店員熱愛工作的自然反應,若能一路走來始終如一,那便是十分難得,也不枉消費者的用力支持了。不過,幾年下來,實質的商品服務雖仍不負「便利」精神與宗旨,但店員的熱忱與笑容卻不再那麼「整齊劃一」,一樣的招呼語,也彷彿變成單調的口頭禪,聽進耳裡總少了一份感動:::::。 也許對大多數人而言,購物本身才是重點,服務的熱情增減無所謂。但在這個強調「消費者導向」的時代,有形與無形的服務同等重要,同樣需要堅持貫徹。其實,無論從事哪一種工作,全心投入、保持熱情是不變的法則,不管所服務的機關或企業是否嚴格要求訓練,對個人的工作精神與態度仍應有一定的期許。身處私人企業也好、公務機關也罷,用真誠與熱情看待工作與所服務的對象,必能樂在其中,贏得肯定。
-
修口與修心
「吃素不當,當心賠掉健康」。這樣的論證法則,多年來在我的腦海裡根深不移。特別是當媒體揭發,市面上販售的素食料理,竟然有百分之七十五可能含有動物的成分,實在讓廣大的素食者搖頭嘆息,直呼噁心!出家人更痛批黑心業者根本是「對不起佛祖」。 您吃素嗎?有一些分析料是這樣說的,一般吃素者罹患肝癌的比例是一般人的二點五倍;有過B型肝炎病史者更高達四、五十倍。也許你會覺得這樣的資料危言聳聽,更與吃素有益健康的論調大相逕庭。從前大家都說吃素好,尤其是在學佛、學禪風氣大開的時候,社會上更掀起一股吃素的風潮,拜佛茹素儼然成了主流中的主流。可是證諸營養師與專家的說法,吃素到底好不好卻又是個見人見智的問題。 記得有一位法師在佛學講座中常告誡崇尚素食主義者,吃素最重要的就是「豆類」要夠,因為豆類中含有極為豐富的油脂和蛋白質,這些絕對是人類的營養之源。可慮的是,有些素食者由於食物選擇不當,再加上「黑心素食」充斥,很容易出現維生素B群缺乏的情形。事實上,統計數字也會說話,很多素食者面有「菜」色,全是吃素不當,營養不良的結果啊! 國內專家常說,吃素的人如果也喝鮮奶和吃雞蛋,並從各種不同的素食中攝取養份,那麼素食者根本不用擔心營養不良的問題。諷刺的是,很多人雖然不喝牛奶也不吃雞蛋,可是一見到那些形像畢俱,望之令人垂涎的麵製「滿漢全席」,還不是照單全收來者不拒,這種修口不修心的作風,不論是出於宗教因素也好,或者是為了祈求心之所安也罷,確實有點不倫不類,也讓人覺得本末倒置! 無可否認的,吃素有吃素的好,不吃素者只要慈悲心常在,大概也有「自處」之道,所謂各安天命,各取所需,能「樂在其中」,不矯柔、不造作,修口與修心同在,那就很好了。
-
等待時機
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無論做任何事,都有時機,時機乃是超乎人類能力的大自然力量。 春夏秋冬,潮起潮落,花開花謝:::莫不是大自然的循環與現象。 任憑你如何渴望,在春天未來臨前,櫻花絕不可能盛開;同樣的,人與事,在時機尚未成熟前,成功也必然還差一步。 百花渴望春天,必須貯蓄能量,熬得過嚴冬的侵襲,方能花枝搖曳的迎向春天。人生要想成功,一切得靠自己奮鬥,方能攀登上所謂「成就」的高峰。 大自然有春夏秋冬的季節循環;人生親像波浪,也有一段起伏的日子要走;股市更猶如浪潮,起起落落,谷峰相連,如何拿捏高低點的進場時機,等待更是一門學問。 然而,消極的等待,無異是企求僥倖。百花雖然靜靜地等候春天,卻無時不在養精蓄銳。沒有蓄存養分、實力,縱使時機來了,仍然一事無成。 機會永遠是留給最有準備的人。不如意的事情過去了,好的時機必然來臨,因此,凡是成大事的人,莫不練就一身「臥薪嚐膽」苦功夫,既不發焦,也不慌張,靜靜地等候最佳時機的到來。 等待是要有耐性的,甚至要耐得住寂寞,耐得住「拖磨」。愈是需要等待,則內心愈顯焦慮,這也是人之常情。苦其心志,絕對是個人性考驗。 股市中有句名言:「希望總在絕望時誕生。」當市場利空罩頂,很多人灰心喪志,覺得「不好玩」,選擇淡出股市時,即使不是谷底,亦不遠矣!這時,也正在考驗著人性的「貪婪與恐懼」,黎明前的黑暗,不經一番寒徹骨,那得梅花撲鼻香,唯有默默的厚植實力(子彈),耐心的等待時機,熬過嚴冬,才能成為下一回贏家。
-
吃苦如吃補
高中畢業那年,我在南宋「小學」嘉言一書中讀過這麼一段文字:「少年登科,一大不幸;襲父兄財勢,二大不幸;有高才能文章,三大不幸也!」當時,戰後的金門民生困苦,一家老小仍住在砲火毀損的斷垣殘壁之中,求職無門,眼看著同學承家族之事業營利,或靠父兄的人脈進公務機關佔職缺,因而讀那樣的字句,倍感人間冷暖,直覺作者欺人太甚! 或許,科舉時代靠苦讀在殿試金榜題名,才能袍笏加身,享受封官賜爵的榮耀,但倘年少登科,「嘴上無毛,做事不牢」,缺少人生歷練,在險惡的官場不易生存,被列為一大不幸,是可以理解的。其次,帝制時代統治者為箝制思想、鞏固政權,動輒大興文字獄,專挑讀書人文章中的瑕疵定罪,輕則發配邊疆;重則人頭落地,或滿門抄斬、株連九族,文人遭迫害列為大不幸,不足為奇! 然而,襲父兄財勢,亦列為人生大不幸,令人大惑不解。因為,年輕人成家立業,若有人提攜或資助,可少奮鬥二十年,應是人人欣羡的對象,豈有不幸之理?可是,三十年後年近「知天命」,回首前塵往事,驚覺人要靠自己不斷地努力,和承受挫折才能成長,也唯有勇敢面對各項挑戰,心智成熟才能立於不敗立地。畢竟,當年承襲父兄財勢的同儕,也許因養尊處優,日漸喪失競爭力,反而是少數在困苦中掙扎者,皆能激勵奮發向上、克勤克儉,今天都有不錯的成就! 所謂「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古往今來,無論功業彪炳的帝王將相,或坐擁金山華屋的達官顯貴,鮮少富過三代,甚至,「第一代鹽薑醬醋;第二代長衫拖土,第三代當田賣祖」。何況,「寵貓上灶、寵子不肖」,寵溺的結果,愛之,適足以害之。 今年,我的孩子高中畢業了,說來真慚愧,個人經過三十年的努力,迄今依然兩袖清風,將來沒有什麼可資助他成家立業,幸好自幼即要求他自立自強,灌輸他「吃苦如吃補」的觀念,相信能勇敢面對未來,憑著雙手開拓前程!
-
忿怒的力量
佛教的神祇世界裡,佛菩薩有寂靜尊和忿怒尊。不管是顯現寂靜尊,或是顯現忿怒尊,佛菩薩的慈悲心,都是無二無別的;不應寂靜、忿怒而有所不同,都是要濟導眾生,在茫茫的五欲輪迴苦海中回頭是岸,離苦得樂,登極樂世界。 寂靜尊的佛菩薩身相,通常我們在佛教的寺院道場就看得到,佛菩薩或立或坐,身相莊嚴,慈眼悲顧有情眾生,攝化柔善易化的有情眾生,如觀世音、文殊、普賢、地藏、彌勒者是。對於剛頑難伏的有情眾生,則顯現忿怒尊身,如赤髮飛揚、鬚眉如火、怒目圓睜、獠牙外露,或頭戴五骷髏冠、項掛五十人苜髮等怖畏相。金門地方有奉祀「大士爺公」者,即是觀世音為濟導剛頑的有情眾生而顯的忿怒身相,令剛頑的有情眾生調伏,離苦得樂。 寂靜,意表著理性、理智、溫和、及慈愛;忿怒則代表著積極、非常、強硬、降伏的必要方法。對於柔善易化的有情眾生,佛菩薩顯現寂靜尊濟導眾生,對於剛頑難伏的有情眾生,則顯現忿怒尊予以攝受濟導之。我們在做人處事亦是如此,有以理性的、慈愛的、獎勵的方式;對於非常、棘手的事,則必須以強硬的、懲治的方法來處理,目的都是一樣的,將要做的事做好,將要排除的困難克服解決。 駐英代表處再度出紕漏,讓拉法葉案通緝犯汪傳浦之妻脫產成功。行政院長游錫得知後極為震怒,認為此嚴重行政疏失「不可原諒」,對相關失職人員應依法「給予嚴懲」,以儆效尤。閣揆的震怒,是因駐英代表處的紕漏被揭發而震怒?抑是駐英代表處「一過三犯」而震怒。如是真震怒,我們希望閣揆的「一怒」,把拉法葉案查個水落石出,早日給國人一個真相,將一干枉法的人繩之以法,以昭公信。 怒,忿怒,無明的忿怒,只會對自己、對別人造成傷害,毫無意義可言。傳云:「武王一怒而天下平。」對於國內目前的政經及社會的紛爭亂象,在位者能「一怒」而平息,給人民一個安定安穩、安居樂業的生活。至於個人,則能「一怒」而改掉惡習,奮發向上,過著光明、幸福的生活日子。
-
正視離島醫療需求
生病是一件極為痛苦的事,但如果生病的時候又未能得到正確而適當的醫療照顧,那更是一種難以言喻的身心折磨。拜讀過「言論廣場」裡一位鄉親的「血淚之作」,更能體會這份無奈與悲哀。文章的作者以自身罹病求診的經歷,點出地區醫療設備有待提昇的根本問題。由於醫院檢驗設備的不足,未能在第一時間找出真正病因,反覆求診皆被以一般腸胃不適症狀處理,腹痛未減反而加劇的作者有感病情不單純方才轉而赴台就醫,因此發現是急性膽囊炎作怪,必須緊急手術切除膽囊,否則可能引發更嚴重後果:::::。作者的及時赴台治療讓病源得以被找出並解決,只是先前白受了五天腹痛折磨實在冤枉。 相較於大都市的醫療品質,偏遠山區或離島的醫療水平一直是當地居民心裡的痛。同樣身為國民,繳著同樣的健保費,得到的醫療照顧卻往往不成比例。雖然如今空中交通便利,民眾可選擇赴台省大醫院尋求較佳醫療服務,但動輒飄洋過海求醫實非正道,誠如文章作者所言,提昇地區醫院軟、硬體水準,不論什麼疑難雜症,小毛病也好,大病痛也罷,即便無法作完善的治療,至少也應有足夠的檢驗設備能第一時間正確找出病因,好決定為一下步的治療做出安排,避免病人承受不必要的身心折磨。 猶記得兒時在一處現已成為歷史名詞的小型軍醫院求診的慘痛經驗,醫療設備不足加上醫師素質低落,讓我只因拔除一顆爛掉的牙竟弄得大出血,險些休克送命!如今地區醫療水平當然不再那麼「蠻荒」,但較諸台省,仍讓鄉親有淪為「次等國民」之慨。除有賴縣府積極向上反映爭取,也希望中央正視離島醫療不足問題,並尋求解決之道,讓離島子民活得更健康、更有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