浯江夜話
-
無礙卡自在
有人說:殺死一個人最高明的方法不是動刀動槍,而是憑藉一句話語。或許很多人都讀過「孔明三氣周瑜」的故事,兩人皆堪稱三國當代奇才,然命運的安排讓他們各為其主,雖因蜀吳須聯手方足以抗魏自保的情勢使然,讓兩人有不少攜手禦敵的機會,但同為天縱英才,「瑜亮情結」勢所難免,鬥智鬥法的結果,周瑜性暴躁,不若諸葛亮圓滑沉穩,三番兩次自以為妙計得逞,卻全被諸葛亮破解看穿不說,諸葛亮一封奉勸其放棄攻取西川、保留實力免使曹魏有機可乘的書信,讓屢次較勁皆居下風、羞愧已甚的周瑜,突破不了個人毀譽的心魔,終至羞憤難當,氣絕而亡。幾句話語可以無關痛癢,卻也可以是一道催命符。 孔明氣死周瑜,未落人以刀劍殺害之口實,許多人反而覺得是周瑜太鑽牛角尖又愛面子,未能以平常心看待輸贏,倒像是自己殺死了自己。若從這角度看來,不得不佩服諸葛亮的機智與手段,的確堪稱高人。由此也證明話語的殺傷力,有時更甚刀槍。現實生活中,一句不如己意的話不見得會把人逼死,但往往也會讓人寢食難安,人與人相處,或因對彼此的不了解,或因利益衝突,再要是找不到合理的解釋也只能說是磁場不合,遭人誤解或中傷批評似難以避免,畢竟人很難做到十全十美,就算很努力做到潔身自愛,面面俱到了,也無力去操縱他人對自己的評斷,於是乎,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舉世皆然。 遭到他人的誤解或不實批評,大部分的人或許和周瑜一樣,嚥不下那口鳥氣,積極一點的非跳出來當面理論,討回公道不可;消極以對的則鬱氣內積、寢食難安,形同自虐,兩者皆不高明,既傷身又浪費生命,何苦來哉? 我不犯人,人卻犯我。若真遇上這「犯小人」的倒楣事,最好別跟著起舞,先反求諸己,只要無愧於天地,笑罵由人也就算了。千萬別學周瑜想不開,否則吃虧的可是自己啊!
-
閒話「國飲」
茶,是我們中國人的「國飲」,在國人的生活中,佔有不可一日無之的重要性。 古人講究茶道藝術,曾經談到「茶有九難」,特別是那種所謂的「工夫茶」,更得花上不少的「工夫」來講究,譬如茶壺最好是孟臣壺、茶杯最好是景德瓷,水則以泉水為上,這樣的「雅趣」對一味講求「速食」的現代人來說可能無法體會,不說別的,光是選茶和泡茶,就夠讓人頭疼了! 很多人花高等價錢,買回來的卻是普通的茶葉,有時候買到「貨真價實」的茶葉,泡出來的茶味卻走了樣,這是很多遊走兩岸三地的觀光客共同的感受,尤其是在大陸,受惑於許多賣茶小姐的如簧之舌,那種「茶」不醉人人自醉的情形更是屢見不鮮。 記得有一年遊江南茶鄉,地陪介紹我們到一家紫砂壺專賣店,說泡茶講究火候和器具,一位漂亮的「美眉」為了賣壺則跟我們講了一個有關於茶壺的趣味故事:話說潮州有一位嗜茶的富翁,家中所用的茶、水、器皿無一不是上品,有一天,一位乞丐上門向富翁說:「聽說您府上的茶特別好喝,能不能施捨我一杯?」富翁不屑的說:「叫花子也懂得品茶?」說著就叫僕人端來一杯茶給乞丐喝,誰知乞丐喝了一口就批評說:「茶是不錯,可惜味道不夠醇厚,可能是茶壺太新的關係吧?」富翁愣了一下說:「果真是人不可貌相,看不出來你還是個行家。」乞丐說:「過去我也是個有錢人,就是因為嗜茶才弄得傾家蕩產,什麼都賣光了,只剩一把茶壺捨不得賣,不妨借給你一試。」富翁接過茶壺,便覺晶瑩可愛,試用泡茶,果然清香甘醇,於是興起了買壺的念頭。乞丐說:「我這壺千金不賣,你給我五佰兩金子,賣一半給你,一半的權利仍屬於我,將壺放在你家,每天我來你家飲茶共同享用這隻茶壺。」沒想到富翁居然想都不想的就答應了這樣的條件。 這可能是個笑話,藉以說明茶具對品茗是多麼的重要,至於說新不如舊,從經驗來看,確實如此。只不過到江南宜興買茶壺,一般人都是從「新」下手,不管懂不懂,很多人一回來就誇說自己物超所值的買到所謂的「名人壺」。其實那正是一種拒當冤大頭的心理補償作用,不過是讓自己寬心而已!
-
妥善規劃整建新市里菜市場
報載,新市里菜市場將進行整建改善,新任金湖鎮長李成義,日前並特別邀請縣議員陳恩賜、金湖鎮代會主席蔡西湖等人及商家業者,大家共聚一堂,研討整建新市菜市場相關問題,並初步達成將原有建築物拆除等共識。 的確,新市里菜市場,問題一籮筐,除了髒亂之外,建物新舊雜陳、路面老舊高低不平、市場內巷道狹窄昏暗,尤其是市場內以前規劃整建的攤位,由於設計不佳,業者都不願意遷入營業,甚至連消費者也不願意走到裡面,導致市埸內的攤位變成堆放雜物埸所,影響環境觀瞻,也造成市埸空間閒置,如何妥善利用,成為相關單位相當棘手的問題。 老實說,市埸的整建除要有完善的規劃,也要考慮到消費者的消費習性,就以目前新市里菜市埸為例,消費者的動向大都是喜歡走向廣場上的攤位和周邊道路,這也說明光天化日之下的市埸型態,比巷道狹窄昏暗的攤位來得受消費者歡迎。 再以金城東門菜市埸一帶為例,為何會有「大陸街」的興起,傳統巷道狹窄昏暗的攤位為何會沒落,在在說明消費者的消費習性已經改變,不喜歡走向昏暗髒亂的市集內,反而路邊攤倒是較受消費者歡迎。另以臺灣各個夜市為例,哪個夜市沒有路邊攤,而且路邊攤比兩旁商店要來得受消費者喜愛,足證國人有偏愛的消費習性,足供市埸整建相關單位參考。 新市里菜市埸的整建,計劃辦理原有建築物拆除、地坪舖面、排水改善、照明改善等多項工程,很多民眾都樂觀其成,不過,如何做好妥善規劃,創造業者與消費者雙贏局面,有賴相關單位多花心思。
-
「選舉支票」
阿扁總統日前出席一場農業座談會,南部地方人士建議,老農津貼由現行三千元調漲為四千元,陳總統即指示行政院研擬辦理。 國親兩黨看在眼裡,馬上跳出來表示,願支持總統調漲建議,但四千元的諧音是「死」,政府應考量增加兩千元,加碼為五千元,並就敬老津貼、低收入貼津、身心障礙津貼做通盤考量,不要獨厚特定族群。 言下之意,朝野各政黨競作「大善人」,身為升斗小民的我們,當然也就舉雙手贊成,畢竟地區也有不少老農,生活苦哈哈的,朝野各政黨既然要競向民眾「撒錢」,反正多多益善,我們樂觀其成。 看來,政府還蠻「有錢」的,我們也要為廣大的弱勢勞工請命,他們繳交勞保、健保,,數十年如一日,福利不升反降,是否也該調降保費,調漲失業給付、調高退休基數;而廣大的薪資所得者,生活也不是很好過,納稅時一毛錢也跑不了,是否也該來個「減半」優惠,讓全民「樂透」,中華民國「樂透」,豈不善哉! 我們更要籲請偉大的政府與各政黨,由於您們的「英明」,把大把大把花綠綠的鈔票撒向百姓,那就乾脆叫民眾坐在家裡吹冷氣、看電視,坐領救濟金,如此可能締造另個「台灣天堂」美名,全民歡騰,豈不妙哉! 希望相隨,有夢最美!以上夢想,有的或許會實現,或該實現,有的永遠只是屬於「烏托邦」。不過,我們確知,政府的每一分錢,都是來自於納稅人的口袋,政府只是職司如何把人民血汗錢作合理、精準、有效率的分配,換言之,政府錢須用在刀口上,例如:輔導農業轉型、擴大公共建設、改善投資環境、帶動產業升級,甚至營造兩岸大和平環境:::::,方能提供人民充分就業機會,人民經濟好轉,國家焉能不富強,這才是治國大道。 怕只怕,朝野各政黨,面臨大選,皆以選舉掛帥、選票考量,競開選舉支票,當有一天,選舉支票變成「芭樂票」,成為財政黑洞時,那受苦的一定是人民,國之危也!
-
守法就是對自己的尊重
根據金門縣警察局一份最新發佈的賡續執行酒測勤務資料顯示:今年一月至六月份酒後駕車遭掣單舉發者僅有四十七件,較去(九十一)年同期的一百八十一件,大幅減少了一百三十四件之多,是一件可喜的事。不過仍有二人疑因酒後駕車肇事而死亡及七人受傷的不幸事件。這就是不守法、不尊重自己的惡果。所以,當我們在怪警方取締交通違規、開紅單,讓民眾的荷包「失血」的同時,我們是不是亦該反躬自省:「我確實遵守了交通規則了嗎?」 守法,不僅是對法律的尊重而已,也是對自己的一種尊重、規範,表現出國民法律素養。目前,國內交違規罰款頻繁,據統計:平均每人一年收到一點五張的罰單,許多計程車司機大嘆罰單比鈔票還多。為什麼會多?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不遵守交通規則。所謂:「遵守交通規則,你我都有責任。」遵守交通規則是尊重自己,也保障別人的安全。 台中市就有這麼一對計程車司機夫妻,他們開車廿多年了,就從未「吃」過一張交通違規的紅單。有什麼「撇步」呢?其實也沒有,他說:「趕時間時眼觀八方很重要,交通規則一樣要遵守,紅燈不右轉、不超速、不越線,就更加百無一失。」她的太太說:「開車!最主要是對得起良心,因為舉頭三尺有神明。」他們夫妻倆很驕傲:「廿多年來保持違規零紀錄,從不知道罰單長什麼樣子。」 所謂:「徒法不足以自行。」如果大家像運匠他們夫妻倆一樣,開起車來規規矩矩、一點兒亦不馬虎;秉持守法、尊重的精神,罰單想要找上門還真是不容易,也不用擔心你的荷包會「失血」,自己平安,也保障別人的安全。
-
刷卡買金酒
行政院為落實公務員休假制度,鼓勵於離峰時間從事國內旅遊,因而推動「國民旅遊卡」,以「旅遊消費」取代一萬六千元「不休假獎金」;希望藉以帶動全民非假日旅遊風潮,活絡地方休閒產業,刺激消費提振景氣,增加就業機會。 認真說,「國民旅遊卡」出發點是不錯,但由於規定需「異地隔宿」消費,配套措施不足、指定特約商店太少,特別是核銷手續繁複,種種限制,剛開始實施時,造成許多公務人員無所適從。 據報導,旅遊卡實施以來,全國公務員已有五分之四完成刷卡消費,但其中大部份是刷卡買黃金,買後立即賣出,形同變相拿現金。所以,七月起中央已明令禁止。而金門特約刷卡商店不少,可是,大部份是觀光特產及餐飲店,如何兩天之內把一萬多元花掉吃光,確是一件苦惱的事,因此,環顧周遭的公教朋友,很多人都還未開卡,也不知道到那裡消費結報? 前些時候,聽說地區也有刷卡直接兌換現金。本來,我也認為若能扣除少許手續費換得現金,不失是一個可行的辦法。但繼之一想,萬一那家特約店被查出變相刷卡消費,自已也在名單之中,豈不因小失大? 幸好,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聽說酒廠「職工福利社」可以刷卡消費,不但無需耽心買到假酒,也不怕虛偽造假惹麻煩。因此,趁著連續兩天假,我持卡到金酒公司新廠,以一萬六千元消費額,另再增加八百元,分兩天買了四箱特級酒,第一天兩箱付三百六十元交貨運行托運去台灣送給親友,隔天的兩箱拿回家給老爸品嚐,了卻一樁心事。 其實,以「國民旅遊卡」刷卡買金酒,既合法消費,又可增加縣庫收入,對鄉親都有好處。值得一提的是,「職工福利社」兩位銷售員,其服務熱忱與敬業精神,讓人耳目一新,公家單位能「服務至上、以客為尊」,實在不可多得!
-
再辛苦,也得學!
相信對不少人而言,學英文可說是學生時期既無奈又掙扎的苦差事。學得好的人沒啥抱怨,學不好的卻免不了要發發牢騷:我是黑眼睛、黑頭髮、黃皮膚的「龍的傳人」!幹嘛要學「阿度仔」的「ABC,狗咬豬」呢?其實道理很簡單,大家也都懂,那就是「形勢比人強」,雖然華人人口數「壓死」其他族群,講中文的人數想必也很可觀,但這樣的「優勢」仍不足以將中文推至國際溝通語言的地位,畢竟不論你接不接受,世界上多數國家或地區在進行各項交流時,用的還是英語,甚至還將它訂為官方語言,台灣無法自外於國際舞台,為了確保國家與個人競爭力,再苦也得學。 全球化的腳步未有一刻停歇,台灣為了與世界接軌,各方面均積極調整。學英文這項任務從「唸國中的學生才該頭痛的事」擴大成現今的「全民運動」,不僅孩子們從小學習(有的甚至學齡前就開始啃「豆芽菜」),面臨台灣可能走向國際島,各行各業都得學上幾句好做國民外交。於是,夜市擺地攤的要學英文,開計程車的要學英文,連阿公阿嬤都得卯起來學,為了具備國際觀與競爭優勢,也為了讓台灣上得了世界的檯面! 當大家都很認命地學英文時,我突然想到咱們的政府高層,很多位居要職者好像更需要「和國際接軌」,畢竟當政府不斷強調學習英文攸關國家競爭力,如何如何重要的時候,卻又看到阿扁總統不學英文反而卯起來學山地話、客家話,游揆則尷尬地自嘲英文「很爛」,不免讓人學習意願低落。不過可別因此心理不平衡甚至賭氣「拒學」,人家英文爛可以請個翻譯官代勞,雞同鴨講照樣與國際接軌,照樣高官厚祿、地位穩固,咱們要是英文也爛,恐怕是謀職不易、遭人唾棄。如果自忖沒那種好命,還是用力地學起來,讓自己不至於被淘汰吧!
-
綠美化工作需妥善規劃
金門最近幾年正展開行道樹更新工作,部份路段老舊木麻黃都被砍伐殆盡,改種其他觀賞樹種與花木,以金門最寬廣筆直的伯玉路為例,早已換上另一番風貌,以前蒼翠青綠的綠色隧道早已不見,部份開車的朋友,現在每當途經該處,就會被刺眼的大太陽逼得睜不開雙眼,這時也就會懷念起以前綠蔭夾道的好處,並感嘆有樹真好。 的確,以伯玉路為例,拓寬有其必要,伐除兩旁老舊的木麻黃,避免傾倒壓傷路過人車也是很充分的理由,可惜的是,現在更新的樹種,不知要到何時才能長成大樹,以讓途經該處的各式交通工具,能避免日曬與太陽刺眼之苦。 金門早年光禿一片,經過軍民努力植樹造林,才有現在綠意盎然的成果,由於金門位處海島,試想,如果沒有這些樹木,金門的夏天會有多熱呢?更別說樹木還有水源涵養、國土保持、抵擋風沙、美化環境等功能,而任何一株樹木,從它栽植到長大到可以遮陽,至少要幾十年,因此,大家怎能不珍惜它呢? 以前,地區曾發生多起人車被傾倒的樹木壓傷的憾事,這些大都是因樹木年齡老舊或因颱風肆虐所造成,絕對不可因噎廢食,再說,行道樹更新並非一味的要種植觀賞樹木,觀賞樹種有觀賞樹種的好處,但木麻黃也有木麻黃的功能,如何使兩者的好處兼具,才是地區執行行道樹更新的目的之一。 地區還有不少路段,要辦理行道樹更新工作,我們希望相關單位要審慎選擇樹種,不僅要塑造美麗景觀,還要能和當地的環境搭配,再以伯玉路為例,兩旁的花草樹木美雖美矣,可惜稀稀落落、青黃不接,尤其是刺眼的艷陽亳無遮攔,讓途經該處的開車朋友沒有那閒情逸致去欣賞。
-
生命的原料
「你愛生命嗎?那麼請勿浪費時間,因為那正是生命的原料。」 諸如這類勸人珍惜時光的話,自古以來多如繁星,也許,我們會覺得這些字句太八股、太無聊;然而,換個角度來看,這些老調所以一再重彈,不是因為它悅耳,而是因為它真實。 美國一位效率專家曾說:「時間是計畫和生命決勝的顧問。」他不但指導過企業家、名歌手如何來有效的利用時間,也一再的告誡人們「時間即人生」,這其中的含意也無非是告訴我們,浪費時間就是無謂的消磨人生,一旦讓生命平凡的逝去,自做時間的殺手,那真是愚不可及啊! 諷刺的是,這樣淺顯的道理雖然人人能懂,可是放眼滔滔紅塵,甘願如行屍走肉自做時間殺手的人卻比比皆是。我們的社會似乎永遠存在著這樣的現象:時光資本愈多的人,愈是揮金如土;而愈是知道節省時間的人卻愈沒本錢。就像許多老人,他們都願做「早起的鳥兒」,好像只有這樣,人生才能拉得更長,日子才過得更有況味。反倒是許多兒童,「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句子,雖然都能琅琅上口,可是教他們背背句子容易,真要他們把握時間,恐怕也只能說說而已! 西洋人說:「光陰是一條無可抗拒、不息的河流,匆匆前進,然而,它行進的步履卻輕得像午夜伸進守財奴枕下竊取財物的賊。」仔細的品味這段話,的確,時間正不斷的從我們的身旁流逝,然而它的腳步卻輕得讓我們一無所覺。 是的,在我們的人生中,時間正一分一秒、無聲無息的超越過我們每一個人,你是該靜靜的站在原點,讓它超越然後開始追悔?還是該奮起直追,積極努力的超越人生呢? 很多事情,我們在追悔之餘猶可亡羊補牢一番,可是時間是絕對不留情的啊!中國人說:「醉過方知酒濃,愛過方知情深」,時間不也如此嗎?只有當它流逝了,你才會倏然了悟,時間是生命的原料,那是非常珍貴的。
-
在變動中學習成長
近些年來,失業率始終居高不下,很多人不禁要感嘆:「畢業等於失業」,但是,不管職場如何競爭激烈,為了安身立命,人們也莫不鼓起勇氣,只有向前衝!衝!衝! 然而,衝也要有衝的法子,否則,衝來衝去,也會像無頭蒼蠅似的亂撞一番,鎩羽而歸。質言之,衝也要有衝的方法與本錢,像打籃球,如欲躋身頂尖高手行列,不但要勤練好球技,更須有過人的體力耐力,還須有顆冷靜的頭腦,輔以無私的團隊精神,方能冷靜的處理好每一個球,成為一流的籃球選手,如此好的運動員,那個球隊不想網羅呢? 職場上也是如此,人求事,事求人。好的人才,真金不怕火鍊,都是企業的眼中「寶」,成為企業爭取對象,「頭路」對他們來說,只是「幾選一」的問題,一個擇「良木而棲」的抉擇罷了! 為什麼有人能在職場一帆風順,有人則是佈滿荊棘,關鍵在於您學藝是否精湛,武功是否高強,講白一點,就是要能擁有「一技之長」,掌握住自己的核心能力與知識,加上不斷的努力學習新知識與新技能,這樣,就不難在職場上找到屬於自己的春天。 總之,面對「變動」的新時代挑戰,過去成功的經驗,只能當作參考,而非複製,尤其在這知識經濟喊得響徹雲霄,全球化的浪潮排山倒海而來之際,想要立於不敗之地,唯有掌握住「變是唯一不變」的真理,透過不斷學習,因為學習就像磨刀,不隨時磨利自己的「工具」就會失去競爭的實力;我們也深信,在這變動的世潮中,唯有願意改變自我,懂得順應環境變化趨勢者,方能長存。
-
投書原則
日前一個深夜,大地早已進入夢鄉,只有成功崗上新訊樓依舊燈火通明,同仁仍聚精會神趕出報,突然有位鄉親打電話到報社要找記者,表示因行車問題挨揍,揮拳的陌生人逃之夭夭,希望記者到場採訪作見證! 是的,讀者有知的權利,記者負有報導社會真象的責任,但報社採訪、編輯和印刷作業,有一定的程序和時限,雖然,記者採訪工作無分晝夜,屬於全天候待命,那裡有突發新聞事件,都搶在第一時間趕赴現場拍照、記錄實況,作第一手消息傳播。 其實,類似人與人之間的紛爭,若沒有造成傷亡成重大刑案,都屬於傷害「告訴乃論」案件,與社會大眾沒直接利害關係,欠缺新聞報導價值,何況,發生在三更半夜,已超過截稿時間! 當然,報紙對外發行,能引起讀者關注與迴響,願意隨時提供新聞和批評,象徵報紙有人看,凸顯其存在價值。然而,夜間上班時刻,記者白天跑出來的新聞稿陸續傳回報社,編輯處理後經打字、排版、校對、製版和印刷,像接力賽一棒接一棒跑下去,趕在天亮之前把報紙分送到讀者手裡,其間分秒必爭,一刻不容稍怠。然而,作業期間,我們常接到一些投訴電話,議題從統獨意識型態之爭,到鄰居雞犬相聞,林林總總不一而足,其共同點是要求「來話照登」,實在令我們無福消受! 誠然,這是一個多元開放的社會,理應包容各種不同聲音,任何人有意見要表達,報社都非常歡迎,我們闢有「言論廣場」版,除了每週二定期出刊,也因應實際需求,採不定期機動「加班」版面。此外,若有急迫時效性文稿,更會採「來函照登」在新聞版面見報,但限以文字投書,而且務必要附真實姓名、身分證字號、詳細住址和聯絡電話,我們在查證真有其人其事之後,才能決定是否刊登,因為,站在報社的立場,是對廣大的讀者負責,必須審慎客觀處理,並非所有「來函」都能「照登」,不是嗎?
-
放下心中的包袱
事隔一年多了,她對那樁不愉快的事,仍是耿耿於懷,不能把它給忘記。她一提起心裡就憤恨難平,他說:「事已過了那麼久了,你又何必牢牢地記在心頭呢!這多痛苦啊!放下吧!讓它隨風飄逝,豈不輕鬆、快樂些。」她回說:「怎能不叫人生氣,好話一句,壞話也是一句,伊又何必這樣子對人。」孟子說:「學問之道無它,放下而已。」只有放開心懷,像垃圾一樣的,把那不愉快的丟掉,才能走出來,心才會晴朗、輕鬆、快樂。 這件事,讓我想起阿迦曼尊者的開示,他說:「憂慮從前是沒有用的,它已經過去,而且是無法挽回的。無論我們的希望是多麼熱切,它都不能成為現在。流連過去只會產生沮喪和失望,未來也是一樣,兩者都要如實順其自然。只有現在才是必須善加運用的,因為它才是在我們所能做的能力範圍之內。」 過去的已經過去,你再怎麼的生氣、怎麼樣的傷逝,將都無法挽回什麼,徒增傷惱和無益的痛苦而已。所以,阿迦曼尊者進一步說:「所有這些都緣自你們錯誤的心態,你們為了自己,要改變這錯誤的態度,不要對不可能的事再存任何希望,這才是明智的。」是的,不愉快的記憶要趕快丟掉,陽光才會進入心裡。 講到她生氣的事,其實亦不是件什麼大不了、不能解決的事,只不過是「囝仔代誌」而已。閩南語俗話說:「囝仔代誌起大人事!」斯是之謂也。況且,伊本無惡意,也認為沒什麼,不在意。她就是氣這樣,不能改變心態,苦的還是自己、煩惱的也還是自己。 每個人都會有不如意、不愉快的事。而把這些不如意、不愉快的事牢牢執著或對外物的瞋恨所籠罩著,對自己沒有好處,反而是使自己陷入憤怒、生氣的悲慘境界裡。唯有學會放下執著,才能從自己牢牢的執著中解脫出來,感受到本來應有的快樂與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