浯江夜話
-
「生活良方」
近日,友人推介一篇養生文章,題為「生活方式與身心健康」,作者為洪紹光教授。 洪教授以其醫學專家精研所得,深入淺出的為現代人精闢解說要如何吃得健康、動得健康、活得快樂,言簡意賅,真是惠人良多。 本著「好文章要與好朋友分享」理念,寫點讀後心得與讀者分享共勉。 作者指出,現在這麼多的各種各樣的病,歸根究底就是生活方式不文明造成的。如果我們堅持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就可以不得病。他提出十六個字:「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為養生四大基石,而其中特別強調,一個人心理平衡的作用超過一切保健的總和。他認為「人啊!只要有個良好心態,人本有很大的抗病能力,很大的抵抗力,精神一崩潰,可就全完了。」 常聽人說,憂鬱是一柄無形的刀,它是產自人內心,發自人大腦的一種感覺。一個人心態好,心情好,一切都會變得很美好;反之,自己不高興時,心情一定很難受,就是山光水色也欣賞不了,山珍海味也沒有什麼味道。可見,一個人的心情,影響身心與健康,而要如何保持永遠快樂的心情,特別顯得重要。 總的來說,「生活方式與身心健康」一文,洋洋灑灑二萬餘字,字字珠璣,套用作者的話,精簡的說,有「一個中心」,那就是以健康為中心,因為失去了健康,什麼也沒有了。兩個基本點:一叫糊塗一點、一叫瀟灑一點──度量大一點,風格高一點,站得高,才能望得遠;如果整天計較雞毛蒜皮小事,那才煩人。三大作風:助人為樂、知足常樂、自得其樂,就能永保快樂;四個最好:最好的醫生是自己、最好的藥物是時間、最好的心情是寧靜、最好的運動是步行。加之前述所提的合理膳食等四大基石,只要我們按照這樣生活,生而健康、快樂不是夢,祝福大家健康享受每一天。
-
不 亦 快 哉
清朝「文壇鬼才」金聖嘆,不滿朝廷大興文字獄,奔走呼叫「孔夫子死了」,帶領學生去哭孔廟,被以蠱惑倡亂判定死罪,其子梨兒、蓮子前往探監,父子淚眼相對,金聖嘆賦詩曰:「蓮子心內苦,梨兒腹中酸。」蓮子即「憐子」,梨兒是「離兒」,一語雙關,感人肺腑! 相傳金聖嘆被問斬的那天,正值隆冬時節,白雪紛飛,臨刑前他翹首蒼天,觸景生情,高聲吟誦:「天公何故惜金郎,萬里河山做孝堂,日出東方來祭奠,家家戶戶淚汪汪。」吟罷,劊子手刀起人頭落地,金聖嘆的頭顱連滾數丈,從耳內彈出兩只小紙團,監斬官打開一看,一紙寫著「好」字,另一紙寫著「痛」字。兩字合在一起,是對百姓陷於苦難的呼號,也是為自身不幸的際遇哀嘆! 其實,金聖嘆生平軼事極多,但讓人印象最為深刻的,莫過於三十三則「不亦快哉」的妙文,蔚為今古奇觀,不但為後人所傳頌,更常是騷人墨客仿效的對象。諸如有民國初年文學大師林語堂的「來台後二十四快事」,以及當代大文豪李敖的「不討老婆之不亦快哉三十三則」,都同樣則則膾炙人口,廣為人們津津樂道! 或許,「久旱逢甘霖、金榜題名時、洞房花燭夜、他鄉遇故知」是人生四大樂事,但日常生活之中,也常有一些快慰的事,雖稱不上人生樂事,卻足以讓人心涼脾肚開、或眉飛色舞精神振奮,也只能以「不亦快哉」一語概括! 當然,我不是文人,不敢附庸風雅,但當「夜貓子」幹新聞編輯,生活作息日夜顛倒,除了不利身體健康,其苦楚實在不足以為外人道也,然而,仍有許多「不亦快哉」的樂事,也就不揣淺陋比虎畫貓,試列幾則與讀者分享! ─拆閱投稿,欣見文情並茂,一口氣讀完,不亦快哉! ─審慎選稿,擬定標題,設定版面,當大樣出爐時,不亦快哉! ─凌晨下班,「路上車輛絕,萬徑人蹤滅」,千山我獨行,不亦快哉!
-
自信信他
「我看嘸字,你講多少,就算多少!」坐在櫃檯裡的老人家對結帳的人說。老人家對人的信任,好像遇到熟識的人上門買東西,說多少,就拿多少,不用計較。他對人的信任,讓人感佩和尊敬,且是時下年青一代學習的對象。 一個人絕對信守他所說出的話,而且絕對會去做到他的允諾,我們會形容或稱讚這個人是「一言九鼎」的君子。孔子說:「人與人之間若沒有了一個信字,我不知道還能做得些什麼。正如車上的轅木與橫木間,若沒有了個靈活的接榫,無論大車小車,試問它何以行之哉?」 孔子的弟子有子說:「信近於義,言可復也。」有一次,子張提出「行」的問題,孔子說:「只要說話能忠信,行事能篤敬,縱使去到蠻貊之邦,也行得通。若說話不忠不信,行事不篤不敬,就近在州里,行得嗎?要立時像看見那忠信篤敬累累在前;在車廂中,像看見那忠信篤敬如倚靠在車前橫木般,能如此,自會到處行得通了。」子張聽了後,就把這番話寫在他隨身常束的大帶上,欲其隨時記誦而不忘,規範自己的言行,成為「言忠信,行篤敬」的君子。 孔子回答樊遲時說:「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子夏亦說:「君子信而後勞其民。未信,則以為厲己也 。信而後諫。未信,則以為謗己也。」 他與老人家素昧平生,老人家對他所說的標價數字多少,不疑有他,亦不疑人說得對不對,或是會被欺騙。老人家對人的信任,正如老子所說的:「可信的人,我相信、信任他;不可信的人,我也相信、信任他,這樣就人人都可(德)信。」在當今功利現實社會,老人家對人的相信、信任,體現了金門早時農業社會人與人互信的美德。 的確,「信」對於人是很重要的。無論是做人做事,都要「言而有信,敬事而信」。至於治學也要「篤信好學」,若「信道不篤」怎能有所成就呢?一個「悾悾不信」的人,孔子說:「吾不知之矣。」食、兵、信是為政三大要素,在不得已時,食和兵可以不要,但信不能不要,為什麼?子曰:「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所以,信之於人大矣!
-
「視」風日下
台灣的綜藝節目為了搶收視率,往往不得不「下猛藥」,推出大量充滿「腥色羶」的內容,即使少數人對這種低俗不堪的節目不敢苟同,但大多數的人覺得來點「刺激的」又何妨?只要觀眾「反應」不惡,有利於節目收視率提昇,製作單位即使一再遭到新聞局廣電主管部門點名,也仍會「盡心盡力」滿足看倌們的耳目。 綜藝節目既然這麼低級,戲劇節目又老是了無新意,看看新聞總可以吧?只不過弔詭的是新聞怎麼看起來既像綜藝節目又似連續劇?仔細一想倒也沒啥奇怪,畢竟無線、有線頻道這麼多新聞節目,同業競爭極其自然,既然不是做公益事業,當然有營運壓力,雖然都是報導這塊土地上發生的大、小事情,但為了爭取觀眾的注意與支持,不但要努力搶「獨家」,報導內容或切入角度都力求滿足觀者好奇心,往往犧牲了新聞播報應客觀審慎的標準,如此惡質的媒體競爭生態,自然造就出一大堆「新聞綜藝節目」或「新聞連續劇」了。 尤有甚者,國內政治性談論節目更可以僅靠一群立場互異的特別來賓以幾近爭吵的方式「討論」政治議題而成為當前台灣電視頻道上最「火」的節目型態。某個有線頻道晚上九點準時「吵翻天」的談話性節目誠乃箇中翹楚,某些一來就鬧場、情緒永遠處於失控狀態的「歇斯底里型」來賓幾乎是這個節目的常客。他們的任務不是理性討論議題,而是負責叫囂干擾其他人發言,「吵」熱整個節目現場,再加上「叩應」者助威將節目搞得既緊張又刺激,喜好此類節目的觀眾與其說是關心政治,不如說是愛看熱鬧,順便透過「邊看邊罵」或「台上打架,台下喊爽」的互動,發洩工作與生活壓力,甚至讓好鬥的性格適時找到共鳴。 電視與現代人的生活真是到了密不可分的地步,只是如果每天開機搜尋頻道,映入眼簾的盡是這些狗屁倒灶的內容,也許滿足了某些愛吃「重鹹」的收視群,但注重心靈環保的人還是寧可捱餓,也不願吃了反胃!
-
給我片刻的寧定
自盤古開天以來,爭吵一直是一道難解的習題。所謂有人便有事,人多出怪事,我輩凡夫俗子,可以為公事而吵,為私事而吵;夫妻間可以為錢吵,為家務吵,甚至為婆媳間的不和而吵,反正什麼雞毛蒜皮的事都可以吵,吵得天翻地覆,吵個永無寧日,不吵個敵我分明,你輸我贏絕不終止。所以,爭吵在人生道上,便成了一種難以止息的宿命,任憑你再怎麼理性、再怎麼好修養,難免都要與人爭個面紅耳赤,吵出個所以然來! 很多人似乎都有這樣的通病,不吵則已,一吵起來就覺得全世界的人都對不起自己,仗著這個自以為是的觀點全力反撲,結果當然是一發不可收拾,就像風雨交加愈挫愈勇一樣,一副不攻取敵人山頭取敵首級誓不為人的模樣,非要來個你死我活,才感痛快,才肯罷休。尤其是有些年輕夫妻,常有那種「習慣性吵架」的毛病,不但大事吵、小事吵,連那種芝麻小事都可吵鬧不休,若說這樣可以為平淡的生活增添點樂趣,那麼吵得愈兇就愈有成就感了,真不知這是那門子的邏輯。 記得曾有一對新婚夫妻,婚前便立了條約「約法三章」,把彼此的約定和禁忌事項,條例註記在床頭那幅相當恩愛的結婚照後面,只要一發生爭吵,便把結婚照翻過來,然後唸出所犯條款,結果一場即將發生的「男女戰爭」便因「婚前公約」而消弭於無形,恩愛感情依舊,婚後的甜蜜也不易變質,這當然是理性之爭的好典範,吵歸吵,床頭吵,床尾和,誰曰不宜。 也許,爭吵真的非硬碰硬、非出口傷人不可,但所謂「柔能克剛」,與其真槍實彈的「相互毀滅」,不如學學老祖宗「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智慧,特別是夫妻間的爭吵,如果有心攜手偕老,就不能像陌生人一樣,要爭出誰對誰錯、誰輸誰贏,畢竟夫妻本就一體,維繫這份情感的重要因子就是要懂得相互尊重,如果要強分彼此,不如快刀斬亂麻,各走各的人生路。 我們的社會,若大家不麻痺、不陌生的話,看一看是不是已經夠擁擠、夠吵雜了。這樣的生活環境,難道是你我想要的嗎?如果,你覺得這樣的氛圍殊不可取,那麼,定下心來,不要再鬧了,有理講理,沒理依規定,想方設法的在鬧中取靜,享受一下那種片刻的寧靜,那樣的感覺不是挺好的嗎?
-
「破除」兩岸魔咒
大陸旅遊界有句名言:「北京看牆頭,上海看人頭,南京看石頭,桂林看山頭。」大陸好山好水,滿有玩頭,不過,台灣寶島,四季如春,風光明媚,也是蠻有看頭,加之金馬澎離島,擁有自然海洋景觀、戰地風味、閩南建築聚落,如能串成一動態旅遊網,開放大陸人士來台觀光,不是很有賺頭嗎? 政府口口聲聲高喊什麼「觀光客倍增計畫」,眼前的「大陸餅」有夠大吧?只要政府妥擬配套措施,開放大陸人士來台旅遊限制,這一大餅,才能看得到、吃得到,真正填飽國內旅遊、航空、飯店、娛樂業的肚子,進而帶動地方的繁榮發展,而不是只是單邊的傾斜,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肥了大陸,瘦了國人。 金馬小三通開放許久,被譏為「通三小」,就是民眾對這種單邊輸出、單邊傾斜政策的不滿之怨,難道政府真是「聽攏嘸」嗎? 放眼全世界,各國莫不在大力推介觀光旅遊,發展「無煙囟」事業,以富國利民;開放大陸觀光客來台,真的有那麼難?那麼多的安全顧慮嗎?國有國的機制,假如別人有錢又有閒要來我們的國度觀光,歡迎求之不得,還有什麼好推拒、好怕的,這不是對自己沒信心嗎? 近來,坊間流行「阿扁魔咒」,看來,我們是患了「兩岸魔咒」,一些政治人物,鎮日只會噴口水,少實務,一方面看了「草索就是蛇」,患了「懼共症」,不分青紅皂白,只要與對岸經貿、人員往來,就要扣人賣台「紅帽」,另一方面,中華民國好端端的,為何又要另起爐灶?把人民推向火線,不知伊於胡底? 總之,兩岸經貿往來已是大勢所趨,我們期待兩岸政治人物皆能體察國際趨勢,務實看待兩岸迫切需要常態交流現實,進而透過和平、理性、務實的談判,破除統獨的「兩岸魔咒」,相信時間、智慧會為兩岸打造出另一條不一樣的「康莊大道」,屆時,兩岸全面的觀光旅遊發展也才能有所期待!
-
怎一個憂字了得!
不久前,聽一位老師大吐苦水,慨嘆「夫子難為」,準備辦理退休,提早告老返鄉歸隱山林! 因為,當下大學院校林立,升學率很高、學習意願卻很低,特別是很多學生懶得動筆寫,考問答或填充題,試卷往往一片空白,學生普遍只會在測驗卷選擇題作答,甚至,有時在考堂上分發試卷,試卷都還沒全部發完,先拿到試卷的學生大筆一揮,只見一百二十題的答案卡上一條線劃到底,全選一或二相同的答案,然後急著離場,老師出面制止,學生還理直氣壯應曰:「考完不出場留下來當傻瓜?」如果再要求他試卷才出四十題,答案卡不可作答一百二十題,學生還很會不屑丟下一句:「沒有題目的空格不計分,不就得了!」 或許,時下的學生懶得動筆寫字,可能與電腦普及化有關,因為,只要操作鍵盤和滑鼠,即能打出各種文字或篇章,而且,字形要大就大,字體說變就變,整齊清潔又快速,不必橫、豎、撇、捺、鉤,一筆一劃逐字去刻繪,尤其,電腦愈來愈便宜大眾化,各種簡易輸入法不斷推陳出新,已有人發明「筆順碼」輸入法,把中國文字依筆劃「橫、豎、撇、捺、點、順彎、逆彎」六種基本筆形,配合「斜鉤、八、十、囗」四種複筆,分別在鍵盤依一至九及零等阿拉伯數字編碼,即橫1豎2撇3:::::斜7八8十9口0。例如打「工」字,按121鍵,「川」字按322,以此類推,連不識字的文盲,都可以輕鬆用電腦打字了。 當然,寫作文不一定要用筆,用電腦更方便,所以,學子懶得寫字,大學聯考廢考作文,應是最大的元凶,畢竟,當前的教育政策,學生只要會考測驗卷、用二B鉛筆塗填答案卡,即能上大學,難怪很多大學畢業生,竟連自己的求職「自傳」也寫不出來,要不然,就是錯字連篇、不知所云!長此以往,五千年的固有文化將日漸淪喪,能不令人引以為憂?
-
開發文化觀光產業
觀光經濟發展,列為金門重大施政之一。報載:金門縣政府計劃籌建「金門媽祖公園」,縣長李炷烽日前親自帶領縣府團隊與料羅居民、地方民代溝通和聽取民意。同時,李縣長也實地踏勘位置緊鄰料羅海濱公園旁的擬建地;而且,料羅人也樂觀其成,將可結合料羅順濟(媽祖)宮之悠久文化歷史與海濱公園自然資源為一體,展金門宗教信仰、人文生態及戰地不同精神層面,進而帶動金門整體觀光的發展,促進整體經濟的提昇和進步。 根據文獻資料考證,料羅順濟宮建於宋徽宗宣和四年,為金門島最早信仰供奉媽祖的廟宇。每年農曆三月二十三日的媽祖聖誕,料羅村都會盛大的演戲、作醮,熱熱鬧鬧地慶祝媽祖生。料羅媽祖的神蹟,保護漁船、地方平安,威靈顯赫的故事,至今仍為村人所津津樂道,信徒遍佈甚廣且眾。 媽祖是中國自古以來就有的水神。︽辭海︾記載:媽祖俗姓林,閨名默娘。生於宋建隆元年(公元九百六十年)三月二十三日,福建莆田湄洲嶼人。她在生時十分的純孝,常常身著紅衣在海上飛涉、顯靈、救助船難。所以人稱之為龍女,雍熙四年九月初九昇化,鄉人感念媽祖恩德,不啻為觀世音大士再生,遂在湄洲嶼上立廟祀奉,尊為神人。媽祖祀廟被賜封為「順濟」之號,累進受封為「通賢靈女」、「天妃」、「天后」、「天上聖母」,成為民間普遍崇信之海神。尤以出海作業之漁民,視為平安之保障的「海上守護神」。 往昔,料羅是十分的繁榮、熱鬧。最頂盛的時期,料羅街多達有四家肉攤,人來人往,贏得有「小台灣」美稱。時至今日,料羅街的榮景已經不在,冷冷清清的,大半以上的街店已打烊、不做生意了。看見今日的料羅街落寞的街景,憶起往昔的繁盛,令人不甚噓唏和感慨! 金門縣政府計劃在料羅規劃籌建「金門媽祖公園」,再度燃起料羅繁榮的生機和希望,對料羅人來講是一大喜訊。因此,我們誠摯地盼望鄉親為地方繁榮著想,能全力的配合,捐棄私見,在縣府的積極規劃、推動之下,「金門媽祖公園」早日完成,創造金門觀光旅遊新景點,也帶動料羅的復甦和地方整體經濟的發展進步。
-
火燒埔,殺風景
時序進入秋冬,金門豐富的冬候鳥與留鳥生態成了吸引觀光客前來的一大賣點,賞鸕 旅遊套裝行程的熱烈推出,足見這些飛羽朋友們真是浯島的寶貴資產與重要特色。忝為金門子弟逾三十載,以前不曾仔細欣賞這些鳥類的美,近半年前開始接觸攝影,平日得空總愛背著相機踏遍山間水邊、田野小徑,用傻瓜的裝備與傻瓜的技術,捕捉這個小島的自然生態。 像個神經病似的蹲在草叢間與千姿百態的昆蟲們周旋了一整個夏天,隨著天氣轉涼,微距生態攝影的高峰期漸遠,看著飛舞林間、水濱,同樣多采多姿的鳥類,我熟練地背起相機,再扮演一位瘋狂的「追鳥族」。 回憶今年夏天辛苦的成果,數千幀的微距生態圖檔,若非深入那一片片少有人、車干擾的田野,斷無法有如此豐富收穫,而這些尚未遭到人為破壞的林野,不也正是飛羽朋友們悠遊、棲息的所在?只是,當我再次興沖沖地帶著相機四處搜尋目標,卻看到一處又一處的林野焦黑一片,這種每逢秋冬總會一再上演的「火燒埔」,把道路兩旁原本綠意盎然的景致變成了東禿一塊、西禿一塊的臭頭樣,掃了如我一般只想碰碰運氣拍下幾張鳥類倩影的無聊人士的興頭倒不打緊,威脅到這些把金門當成家或休息站的飛禽們,才是我們應該感到抱歉的。 這些層出不窮的火燒埔事件,或因人們的不小心引燃火苗釀災,或可能是蓄意為之,不論原因為何,對這些綠色的無價資產破壞力甚鉅,更影響到鳥類活動與覓食的空間,雖然大多數人都清楚「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也都知道「天乾物燥,小心火燭」,但只要那不是自己的資產,或不至於殃及自己的身家性命,便未必人人都會小心警惕,結果是不明原因的林火一起接一起,破壞自然景觀與生態,也讓打火弟兄們疲於奔命。 看著之前拍攝昆蟲的茂密林地,如今焦土一片,我想或許裡頭除了「烤小鳥」外,大概沒啥可以入鏡了。或許一段時日後,這些受傷的林地依舊可以恢復翠綠一片,但當冬季觀光客遊島之際,這些「短暫的傷痕」免不了還是有些「不堪入目」。
-
掌握未來
近年來,隨著生活型態的快速變動,婆娑世界的眾生盡是一副螫螫蝎蝎之態,「有所求」似乎成為必然,很多人因利慾薰心,早已喪失了原本清淨無垢的本性,更因為金錢當道,很多人羞愧之心全無,是非之心更是蕩然,也因此,街頭到處充斥著爾虞我詐、你爭我奪又極具侵略性的新新人類,把一個大好環境搞得烏煙瘴氣。 這樣的社會,有人說是社會潮流所造成的,特別是在社會種種思潮的衝激下,很多人不免喪失了出生時那種赤子之心,這也就是說,在生活中,我們慢慢的失去了做人的原味,更因為活不出做人的味道,所以活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其實,富裕的生活儘管讓生命多彩多姿,但過度的欲求反倒讓人性無法止貪,最後不免衍生了無邊無量的煩惱。人們在享受生活的同時,千萬不要忘了為我們的後代子孫保留一些可貴的特質,尤其是從前那種純真的氣質,否則「貪婪之島」、「慾望城國」這些惡名,將永無洗清的一天。 也許,今天的台灣確實成就了中國人有史以來最富裕、最民主、最開放的環境,然而,無庸置疑的,這樣的環境卻也造就了不同於過往又前所未見,最複雜、最令人嘆息的亂象。處身在今天這樣的大環境下,回顧過去,也許,我們不能改變,也無從選擇,但是,對於未來,我們相信我們都有能力來加以掌握,只要大家不過分的欲求,又能知福惜福,小心理性的為國家社會盡一分責任,一定可以打造出一個充滿遠景的新未來。 希臘神話中,機會女神的背面是光禿滑溜的,這告訴我們說,當機會錯過了,你就再也無法掌握了。今天,儘管我們面對的是許許多多的亂象,團體中是非不明的言論也煙硝瀰漫,但可以肯定的是,由於我們面對的是這樣的局勢,所以,在愈挫愈奮這個前提下,我們當可看到更光明普照的未來。 雖然,迎接黎明前是要走過黑暗的,新生前的陣痛更不能免,但我們相信,只要大家都能堅持理想、努力去做,必可突巢破繭,迎向光明。
-
為領導者言
隨著總統大選腳步逼近,近來,國家正名、公投,被政治人物炒得震天價響,統獨之爭好似燎起的野火,映紅人們的眼睛,個個有如奔出的「野獸」,意圖撲倒對方,直到躺平為止? 眾所周知,民主政治的可貴,乃是以數人頭替代揮拳頭,透過理性的思辨,政策的辯論,以求贏得人民的認同,進而當家作主。然而,政治是管理眾人之事,是來為全民服務的,而非不白即黑、你死我活的爭鬥,更非「愛台」、「賣台」簡單的二分法可一筆帶過;自古以來,得民心者得天下,然天下之大,唯有德者能以「德」服人。皇圖霸業終究只是一場空,沒有那一個朝代能夠歷久不衰,而能真正留存青史,走入後人記憶的,皆是在動盪時代中所展現的高風亮節和忠肝義膽。 國家正名、公投議題,都值得我們理性的探討,尋求共識,更甚者,更應考量到兩岸關係的現實,而非直接將意識型態的選擇做為總統大選的唯一戰場。 當此全球經濟初露曙光,人民無不期待景氣好轉之時,全力拚經濟,給人民一個燦爛的願景,才是拚大位者當前所必須念茲在茲的迫切課題。 管子有言:「一年之計,莫如樹穀;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百年之計,莫如樹人。」國家的興盛衰敗,取決於民生的富足、人才教育的養成,捨此反其道而行,「兵」者,凶險也,當為仁者聖者之鑑戒。 總之,領導者除要許人民一個光明願景,更須有恢弘器度,廣納人才,察納雅言,方能真正傾聽人民的心聲,全力為改善國計民生以赴,而後審時度勢,以開創國家新契機。
-
開車小心撞到鳥
前些年,台灣黑槍氾濫,沈文程一曲「出門小心踩到槍」風行大街小巷,隱諷治安惡化入木三分;日前,有一篇旅遊報導,介紹金門好好玩,是觀光賞鳥的聖地,至少有二百五十種以上的候鳥和水鳥,放眼山林田野,隨處可見鳥群,由於鳥類太多,已到了「開車小心撞到鳥」的境地! 本來,平時翻閱報刊雜誌,凡是與金門有關的報導,都會吸引目光瀏覽,尤其,看到在金門「開車小心撞到鳥」那麼聳動的標題,自然逐字加以詳讀。因為,近二年來,個人曾兩次開車撞到鳥,記憶特別深刻! 前年秋天,我開著銀白色自小客車往機場的柏油路上,路旁一隻覓食的班鳩振翅驚飛,卻倏地俯衝撞向右邊車體,掉在車後馬路上痛苦掙扎,我費了一番工夫,仍救不活牠的性命!或許,「大路通天,一人行一邊」,我開車走大路,本無傷害飛鳥的意思,班鳩卻撞車而死。為此,我曾寫過一篇「忙與盲」,懷疑是銀白色的車體行駛之中,仿若一片大明鏡映著浩瀚的蒼穹,鳥兒慌「忙」之間眼睛出現「盲」點,以致一命嗚呼! 再者,日前開車路過環島北路瓊林段,一隻若飛鷹的大鳥,突然從路旁的行道樹竄出橫過馬路,說時遲、那時快,我立即踩住煞車,可是,大鳥驚惶失措飛躍起來,先撞上引擎蓋,再撲向擋風玻璃,倏地掉落在左側路面滾動。待驚魂甫定,發覺緊急煞車後,自己幸運平安無恙,但因後方有多部來車,無法停車察看,因此,那隻被撞的是什麼鳥,真的「莫宰羊」;命運如何,想必是凶多吉少,時感愧疚! 過去,金門童山濯濯,經過軍民綠化植樹,加諸砲聲遠颺、農地日漸拋荒、以及重視生態保育,鳥類棲息、繁衍愈聚愈多,已成島上重要的觀光資源,個人兩次開車撞到鳥,足以證明金門鳥多傳聞不虛!我已叮嚀自己,往後開車上路,除要遵守交通規則,注意行人和左右來車,更要對路旁飛越千山萬水來到金門的鳥兒,多付出一分關愛與疼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