浯江夜話
-
莫讓英雄蒙塵
俗云:「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搶救一條寶貴的生命,既是功德無量也是人性光輝的極致表現。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憐憫之心是重要的分野之一,見到同類身處危難,不論親疏都該伸出援手,這是身為人類的高尚情操,倘若見死不救,不僅在道德良心上過不去,也難免遭致「沒人性」的負面評價。 遇人遭逢危難而伸手搭救,本是極自然且單純的義舉,但人畢竟是複雜難搞的動物,救人的行為若一切順利,被救的人全部平安無事,那麼一切OK;但如果搶救行動無法達到完美導致有人命折損之憾,或者基於好意出手援助卻遭被救者誤解而成了加害人,這些救人行動中不可預測的變數,讓那些奮不顧身拯救他人的人背負了極沉重而無謂的壓力。 有一則案例頗令人感慨:一位擔任義消工作的楊先生,發現一位騎乘機車的小姐遭後方車輛撞倒,他眼見這位小姐摔落昏倒路中,「本能」地上前搭救,將倒臥的機車橫擋路上避免她再遭其他車輛撞及,他的熱心本應值得讚揚,但肇事者跑了,又缺乏關鍵的目擊者,受傷的小姐事後「認為」他便是撞她的人,於是救人者成了被告,一審雖被判無罪但那位小姐很「盧」的堅稱要再上訴,一段本該是「英雄救美」的佳話,成了纏訟兩年仍未能善了的荒謬官司。記者詢及這位義消先生的心情,他只是苦笑著說很無奈,但不管結果如何他仍會繼續救人助人的職志。 這位義消大哥的情操可佩,而他這場救人記的意外發展也是其他許許多多奮勇救人的無名英雄內心揮之不去的陰影。救人本應是義無反顧、不假思索的,但如果因此要背負非理性的責難與誤解,即便救人的熱情仍在,卻也會掙扎著是否該學著自保,而不是忘我地為搶救他人生命奮鬥? 人與人有賴互助而得以生存,我們的生命除了靠那些以救人為工作的人保障之外,更重要的是彼此無私地互助。救人者需要的是社會正面的評價與肯定,否則豈不是「好心被當成了驢肝肺」?
-
多些建設,少些口水
最近翻開報紙,台灣的縱火案、交通事故、偷騙打殺的事件似乎特別的多,社會上到處瀰漫一股兇殺鬥狠,傷風敗俗的暴戾之氣,而在政冶上,朝野政黨的口水戰,相互批判叫罵的亂象,看在民眾眼裡,更對國家的未來感到憂心。 我們的社會治安為什麼會愈來愈亂呢?民眾對於生活的滿意度為什麼會愈來愈下降呢?說穿了,就是國內的治安不好,經濟發展每況愈下,失業率節節升高,再加上政治上的亂象,讓民眾亳無安全感可言,試想,這樣的情景如果再長期下去,台灣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享受安逸舒適的生活,是每個人所盼望的,但如果連個工作都沒有,生活都成問題,那誰還能夠快樂得起來呢?既使有工作但如果朝夕不保,那不是也叫人提心吊膽,就算大家生活無慮,但如果社會上到處充滿燒殺搶劫,這又叫民眾怎能心安呢?因此,怎樣重振我們的經濟,維護我們的社會治安,這才是我們當務之急,至於政治上的口水戰,對於國人而言,不僅亳無助益,更是阻礙國家發展、人民團結的元兇。 就以最近喊得很兇的台灣正名而言,真的有那個需要嗎?真的有那麼迫切嗎?看在部分民眾眼裡,真的為我們這個社會感到不解,為什麼不用那些精力去找出如何振興我們的經濟呢?無意義的口水戰到底能帶給百姓什麼?難道正名後,兩岸就會共榮,還是台灣的經濟就會起飛,或者就能加入聯合國,難道我們現在就不是一個國家嗎? 台灣要邁向國際,不是靠改個名稱就可以的,只要我們的經濟夠強,在世界上必佔有一席之地,因此,我們希望朝野各黨,大家同心協力拚經濟,不要再拚口水,否則對我們的國家社會不僅亳無助益,更是一種損傷。
-
成長的壓力
許多人喜歡自孵綠豆芽,不過孵出來的綠豆芽總是細瘦疲軟,口感欠佳。從報上,我們學到一個經驗,如果用培養箱來孵,綠豆上要加一層如砧板這樣的重物,豆芽為了要向上伸展,就會全力以赴,長出來的豆苗當然堅挺壯碩,吃起來的口感也就不一樣了。這樣的孵育法說明了一個道理;讓它們在困境中成長,孵出來的豆芽反而碩大飽滿,食之有味。 同樣的,有一個類似的例子令人回味再三:日本人喜歡吃西伯利亞外海的一種魚,但受限於輸運的不便,每次將魚運送到日本時,往往有百分之四十左右已告死亡。聰明的日本商人想到一個有效的方法,他們把螃蟹置入魚箱中,魚為了躲避螃蟹這個天敵的攻擊,不得不全神貫注,死裡求生。這種方法把魚的死亡率降到百分之五。 因為有壓力,所以豆苗便在困境中奮勇的成長;而為了躲避天敵,羸弱的魚兒竟能在險象環生的魚箱中展現強大的求生毅力。這種現象,其實正如同一棵大樹,它必然得面臨成長的壓力,只有經歷過無數的風霜雨露,大樹才能成長茁壯。 諷刺的是,這年頭給孩子一個無壓力的空間,讓孩子輕鬆學習,快樂成長,成了頗為流行的一種論調。這讓不少現代父母以為,給孩子壓力是一種罪過,只有讓孩子恣意呼吸、自由伸展才是民主開放的新時代好父母。 然而,想要超越顛峰的人,豈有不迎向挑戰的,我們都知道,世上絕沒有一山直聳雲霄直達天際的,因此想要攀登絕頂,沒有躐等的捷徑,必須從這山爬過那山,不斷的上頂下谷、下谷上頂,才能登臨絕地。我們也相信,一個人的成長,必然有一道起起落落的曲線,任誰也擺脫不了它的順與逆。所以,面對壓力有其必然性,一味的排斥壓力,反倒使很多人無法承受壓力,如果你能這樣思考,相信多少有助於我們重新瞭解成長的重心與意義。
-
「快樂才是至寶」
最近坊間有本暢銷書,書名為「成功不重要│快樂才是至寶」。這本書個人還沒閱讀,不過,光瞧書名,倒也令人心有戚戚焉! 尤其是在現今這個號稱知識經濟的科技時代,大家都在喊衝!衝!衝!生活的步調更是忙啊忙!忙著功成名就,忙著出人頭地,忙著張羅一家大小生活,忙著忙著,結果出現了一個很大「盲點」,有人或許成功了,但是賠了健康,所謂「賺得全世界,卻賠了性命」,驀然回首,哎啊!真是所為何來?這不是一個很健康的遊戲,當然,也就無從快樂得起來! 其實,人生在世,只要知足,心無邪念,必然少卻煩惱,就是最快樂的人。說真的,今天這個社會,或許還有少部分窮人,有待社會伸出援手,但是絕大部分的人,只要肯努力、肯去奮鬥,圖個溫飽絕對沒問題。 貪婪,每每使人希望擁有越多越好,只是,這些身外之物,都能真正享用到嗎?這也使人聯想到一句名言:「如果你不能對現有的一切感到滿足,那麼縱使讓你擁有全世界,你也不會幸福。」的確,「養心莫善於寡慾」,所謂「富貴無根,貧賤無苗」,翻開一個人的總帳簿,沒有人能夠指出這個人是富有還是貧窮,因為使人真正富有的是內心│精神上的自由之樂。 人之富有,不是表面上的成功,或是看他所擁有的財富,而是看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富而不仁」為人所不齒;窮得有骨氣、充滿鬥志,富而好禮、好施才是真正的富人。 總之,貧與富,樂與不樂,常在自己的一念之間,一個人窮得快樂是聰明的,而一個人富得不快樂是愚蠢的。成功重不重要?我想應該也是很重要,但是,最重要的是「快樂才是至寶」,我們有自由拒絕做一個不快樂的富人,而寧願做個快樂的人,希望大家都是一個快樂的人。
-
別拿生命開玩笑
小時候,看大人們抽煙,一根根紙煙點燃用嘴吸,然後吐出一陣陣白煙,明明煙味很臭,卻叫做「香煙」;大人們不但喜歡自己抽,還會相互敬煙,真是奇怪! 或許,童年被二手煙燻怕了,成長之後沒有成為癮君子。當然,以前看別人抽煙,自己吸二手煙,只會偶而咳嗽或感到頭暈,並不知道抽煙和吸二手煙,同樣會引發心臟、血管、支氣管炎、肺氣腫和肺癌等致命疾病,對健康造成很大的傷害。 煙害防治法實施之後,規定未滿十八歲者不得吸菸,公共場所全面禁菸,到處張貼「禁止吸煙」的告示,違者將開單告發罰款,經衛生單位大力倡導後,癮君子已不敢明目張膽抽煙,一般人逐漸可免吸二手煙之苦! 以前,從中央電視台看到大陸人手一支煙,連高幹在辦公、開會照樣吞雲吐霧,頗覺不可思議。近年來,兩岸擴大交流,台灣地區人民前往大陸投資旅遊絡繹於途,有線電視頻道卻反而不見中央電視台,因此,大陸地區吸煙情況是否改善,不得而知! 日前,有機會踏上對岸的土地,目睹他們為拚經濟,各項硬體建設突飛猛晉,尤其是交通建設著實讓人耳目一新,但是,環保觀念還很薄弱,垃圾依然堆在高速公路旁燃燒,濃煙蔽天,尤其,滿街觸目可見叼煙的癮君子,甚至,連穿制服的公安,執勤時照樣吞雲吐霧,煙蒂隨手往地上一丟,視為理所當然! 根據美國新聞週刊報導,大陸有三億兩千萬「枝」煙槍,全球香煙產量三分之二在大陸被「噴掉」,但「政府」為了稅收,連香煙盒都不加印「吸煙有害健康」的警語,放任煙害蔓延,所以,八個男性死亡,就有一人因煙害而死,更可怕的是吸煙人口年齡逐漸下降,煙害日趨嚴重,專家預測若無有效改善,到二零五零年煙害死亡率將遽增為三分之一。其實,美國因抽煙引發疾病死亡率高於因愛滋病、酗酒、車禍等,約為總體死亡人數的五分之一。 抽煙,確實有害健康,也會妨害身邊的人,癮君子快早早戒煙為妙,千萬不要拿生命開玩笑!
-
用心耕耘栽種
胡適說:「要怎麼收穫,先要怎麼栽。」 成功的果實是歡欣、慶祝、喜悅的。所謂:「登高必自卑」,一步一腳印,走過必留下痕跡。用心、踏實、鍥而不捨的人,才會嚐到登峰造極,美景盡收眼簾的甜美滋味。 收穫固然很重要,但怎麼栽更重要。甜美、喜悅的果實來自正確的栽種和耕耘。「種善因得善果」,有人年輕時胡作非為,種下了惡因種籽,年紀老了時就遭遇不幸;有人種下了善因的種籽,終於豐收自己辛勤的報償。 林肯,美國的第十六任總統,一生的傳奇事蹟無數。他主張癈除奴制,是一位美國人永遠敬仰與懷念的偉大總統。 小時候,林肯的家境並不富裕,也沒有讀多少書,僅僅上過一年的學。但,林肯不因家境困難,而自暴自棄;他用心的耕耘自己,栽下善因的種籽,無論他做什麼工作,都盡心盡力的將事情做好。 林肯從事過許多卑微的工作,但他並不以為恥。林肯知道,唯有用心栽種耕耘,才會有收穫。不管從事船夫工作,林肯每天第一件事,總先把劈材、生火、打水的雜事做好,才到船上做渡船的工作。或還是做屠夫的工作,他也能把殺豬的本領做的很好。 而且,林肯不恥下問,他說:「只要你下定決心,你就已經成功了一半。」林肯之所以成功、偉大,不是沒有原因的。因為他用心栽種耕耘,創造了不杇的偉業。 每一個成功的典範,都是我們學習的對象。成功,不是偶然,也不是僥倖,更不會是平白無故、天上掉下來的。成功的果實,要憑自己的努力和心血,用心栽種耕耘,一點一滴累積而成的。最後,才會歡欣、喜悅、鼓舞的收割成功、辛勤的甜美果實。
-
吞吐之間,害人害己
在全球反菸意識日益高漲的今日,雖然吸菸仍是一種無法強制禁止的個人自由,但對於癮君子們來說,不顧旁人感受逕自吞雲吐霧,不僅容易引人反感,更可能遭到較具道德勇氣者舉發而損及荷包。 反菸宣導已行之有年,「禁止吸菸」的貼紙也老早就遍佈各公共場所,只是這種缺乏強制力的規範措施,只對那些較懂得尊重他人的癮君子有意義,至於自認抽根菸死不了人而罔顧他人健康的吸菸者,是絕不可能為了這區區一張小貼紙「三思而後行」的。如今有了菸害防制法的舉發制度,好像對吸菸者的規範強硬了些,只是實施至今也不見有多少「違規」的癮君子被檢舉,為了路人甲在公共場所吸菸而鼓起道德勇氣予以舉發的案例尚且不多見,更何況要告發的是自己的親友或同事,多數人終究還是「算了」。 我有一位好友是標準的「菸槍」,一天抽掉半包甚至一包是常有的事,我雖極厭惡他的抽菸習慣,但若因此拒絕與他交往,也許減少了一些曝露在漫天菸霧的機會,代價卻是失去了一位至交。明知要他戒除很難,只能每回見面就苦口婆心勸他少抽些,不時也常向他反映菸味令人難受,雖然沒能令他「大徹大悟」向香菸說拜拜,但基於為朋友設想,他開始學著尊重我,每回菸癮犯了,總會先問我是否介意他抽菸,見我急忙掩鼻,他會起身到門外或陽台「解決」,犧牲自己的一點方便,換取他所關心在意的親友的健康。 雖然我的好友懂得尊重我拒絕菸害的權利令我欣慰,但我卻不敢天真地以為周遭其他癮君子也能有這種風度。抽菸對自身與旁人健康的嚴重危害已經有太多的醫學研究足以證明,只希望還在吞雲吐霧的朋友們多衡量其中的得失,不為他人著想也該想想自己的親人,就算不在乎親人健康也應多愛自己一些。用法律的強制約束來遏止吸菸行為畢竟是不得已的做法,只有吸菸者主動意識到菸害之深,痛下「戒」心迎向健康,無菸家園的夢想才可望實現。
-
別再上當受騙了
經濟不景氣,社會上各種騙術花招百出,令人防不勝防,儘管相關單位一再呼籲民眾,千萬注意別再上當受騙,然而,金湖地區日前又傳出一位婦女被騙近十九萬元,為什麼地區老是會有民眾一再上當受騙呢?值得相關單位深思並採取預防之道。 地區一向民風淳樸,也因為過於單純,很容易輕信各種不實廣告與謠言,而詐騙集團似乎也看準這一點,無所不用其極的利用各種騙術進行詐財,導致地區民眾受騙上當的事情一再發生,保守估計,地區最少已有數十人上當,被騙金額總計也已好幾百萬元,另外,自認倒楣沒有曝光的有多少呢?這些都沒有辦法統計,相信受騙的人一定也不在少數。 如何防杜受騙呢?民眾最起碼應該了解,金融提款機只能提款和轉帳,也就是說,你可以把帳號裡的錢轉給別人,沒辦法把別人的錢轉入自己戶頭,尤其當有人要你依指示操作提款機,那絕對是騙人的把戲,千萬不要上當,提款機的密碼更不可以隨便讓別人知道,還有,無論是何種退稅或者補助,相關單位都會直接匯入個人的帳戶,絕對不會要求你操作提款機,否則其中必有詐,民眾千萬要小心。 其實,所有詐財騙術都是利用人性的弱點,以退稅、發放補助款為例,是利用民眾不了解機關單位的作業方式,以及自動提款機的功能,進而達到詐財目的,民眾要防止受騙,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拿起電話簿,直接打電話給退稅或發放補助款的單位進行查詢,那就不會上當受騙了,如果對方留的電話,電話簿找不到那就別理他,如果對方留的是手機號碼,那就根本不要管他。 所謂「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當你無緣無故接獲中獎、退稅、補助款等,千萬不要信以為真,務必三思而後行,以免上當受騙。
-
「查某嬰仔菜仔命」?
打從「家暴法」通過,正式宣告家庭暴力不再是「家務事」,而是「社會事件」後,任何人似乎都有責任和義務挺身而出,避免暴力的發生和傷害。過去,金門「民智」未開,婦女受虐通常是「查某嬰仔菜仔命」,落在什麼地方,就生成什麼樣子,反正除了認命事了,又能如何?最近則不然,聲請家庭保護的婦女時有所聞,顯見許多姊姊妹妹們已勇敢的站出來了! 記得曾看過這樣一則報導:有一位歐巴桑從年輕時就被老公飽以老拳,典型的鄉下村婦,在老母「三從四德」的教誨下,自然是能忍就忍了!在歐巴桑的年代沒有「離婚」這兩個字,只要不被婆家休掉就已是萬幸,所以她一路忍將了下來。有一天她中風了,她的男人被人從賭場追回來,卻只會在病床邊說風涼話:「不要救了,救活了也是躺在床上的植物人」。 這當然是那個年代身為女性的悲哀,現代女性可就不是這麼好易與了,她們決不可能像歐巴桑一樣的「善待」自己的枕邊人,這從媒體的社會版中,女性復仇者的花樣百出不難看出端倪,比較斯文者拿出驗傷單,歹戲拖棚的告上告下一番,比較八卦的則公開一些不為人知的「秘辛」,讓男人灰頭土臉,更有人一不做、二不休的剪下男人那話兒,然後快意恩仇的沖入馬桶裡:::,聽聽新世代歌手阿妹的歌吧!「愛,什麼稀罕,就是要從現在,把你趕出我門外!」 女人被揍也許活該,誰叫妳識人不清,要嫁給這麼一個有暴力傾向或紀錄的男人,但法律終究是站在姊妹這一邊,假如老婆躺在醫院了,打人的仁兄還「得理不饒人」的跑到醫院動粗,那麼受害人、檢察官、我們的政府大概都可鳴鼓而攻之,只要一張「保護令」,把這打人的仁兄趕出家門怕不是難事吧! 你曾經和你的愛侶拳腳相向嗎?你的「阿娜達」已經變成「可愛的冤讎人」了嗎?處當今世,這些問題實在讓人輕鬆不起來,雖然,很多事情叫聲痛也就過去了,但真槍實彈的家庭暴力,那種切膚之痛,總是讓人難以禁受!
-
明天會更好嗎?
扁政府上台伊始,時值全球經濟不景氣,時任經濟部長的林信義,曾經拋出忠告,謂:「民眾要有過苦日子的心理準備」。果不其然,歷經國內九二一大地震、美國的九一一恐怖事件、美伊戰爭、SARS風暴,加之新手上路、朝野意識型態爭鬥,國政虛耗、空轉,壞消息接二連三,把民眾嚇得如驚弓之鳥,生活一時好似從雲端跌到谷底,小老百姓著實過了一段飽受「驚嚇」的苦日子。 如今,SARS暫歇,全球經濟景氣曙光乍現,國內景氣對策信號也轉呈代表景氣穩定的綠燈,股市更從今年的股底─四千多點邁向六千大關逼近,一切的一切,好似又嗅到那麼一點「繁景」,但是,民眾既期待又怕受傷害::。 所以,當日前陳總統出席工商協進會會員大會致詞時指出:「我們的苦日子已經過去了。」但不僅在座企業界領袖感受或有不同,我們小老百姓也只看到某些指標開始上升,可是實際生活並未體認到,更不代表好日子已經來臨了! 眾所周知,近幾月來股市的攀升,主要靠外資的大力支撐,號稱「熱錢」,玩其所謂的「股匯市兩頭賺」策略,待其炒到某一預期水準,即會大放利多、獲利了結,到時又會套住一大堆散戶,何樂之有?再者,對外經濟出口已恢復兩位數百分之十三成長,但其主要依靠為對中國大陸出口增加一點三二倍的貢獻,但是大家心知肚明,隨著總統大選逼近,統獨紛爭無日不有,國內政治亂象,萬一擦槍走火,造成兩岸磨擦,影響到對大陸與香港出口,將會嚴重打擊台灣整體經濟,執政當局能不密切注意嗎?此外,國內失業率仍然居高不下,多少家庭仍陷於痛苦之中,顯示國內經濟仍然存在許多隱憂,絕對不能掉以輕心。 總之,苦日子真的過去了嗎?明天會更好嗎?以上種種問題,在在有待執政當局有效因應,展現魄力,力挽狂瀾!因為,小老百姓不只期待脫離苦日子,更希望過好日子!
-
失去競爭力的隱憂
「有飯大家吃」和「大家有飯吃」這兩個名詞,五個字排列順序不同,其中含意卻迥異。以前,復興基地台灣自詡在三民主義自由經濟體制下,國民所得超過一萬美元,躋身亞洲四小龍,民生富裕「大家有飯吃」,而大陸實施共產主義,在「有飯大家吃」的人民公社裡一窮二白,民不聊生! 其實, 國父孫中山先生認為民生主義問題,便是吃飯問題。所謂「天生一條蟲,地生一片葉:天生一隻鳥,地生一條蟲。」意即有了蟲,就有葉來養;有了鳥,就有蟲來餵。但人類除要穿衣禦寒,更要食以養生。遠在太古時期,地廣人稀,容易覓果充飢,進入遊牧和農業時代,人人得靠勞力養活自己。而工業革命之後,以機器代替人力,很多人因而失去工作沒有飯吃,甚至餓死。如今,財團更以密集的資本,加上自動化生產,廣佔市場,一般人普遍失去競爭力,想出賣勞力養家活口機會愈來愈少,造成失業率節節高升,社會問題層出不窮。 日前,一位在廈門投資事業有成的台商幹部很感慨地說:「大陸土地取得容易、人力資源豐沛,若加上台灣的資金和技術,很多產品絕對舉世無敵,可惜政策綁手綁腳錯失商機,讓外資大舉登陸,他們提供優渥獎學金網羅青年學子,送到國外深造,人才一批批回國投入商場,各縣市招商無所不用其極,到處工地、廠房如雨後春筍林立,前景一片欣欣向榮。 反觀台灣,朝野政治掛帥,天天為統獨爭論不休,只拚選舉,不拚經濟,且勞工、環保意識抬頭,動輒圍廠抗爭,不僅外資卻步,企業也紛紛關廠;尤其,很多外省族群被辱罵是「中國豬」,很多人也把機器廠房抵押貸款,資金移往大陸另起爐灶,形同債留台灣,無形之中,台灣競爭力逐漸流失,將來怎麼辦? 值得一提的是,旅閩三千家台商,少說有十幾萬人,他們的家人大都在台灣,「小三通」是回家的捷徑,相關部門不但沒有提供必要的協助,還處處以高門檻設限,才叫他們心寒與氣餒!
-
不要被慾望牽著鼻子走
人的慾望,是一種悲哀的東西:::。 這是我從一本書上看到的一句話。只要是人,都會有慾望。有人想做大官,為民服務;有人想成為醫生,濟世救人;有人想一夜致富,成為人人欣羡的億萬富翁;有人的慾望,是甘於平淡,過著平凡的生活日子,只有快樂、幸福。 每個人的慾望大不同,但皆希望自己的慾望都能成真、實現。慾望是一種動力,它促使你追求你想達成的希望和目標。健康的、正面的慾望,讓你向善的一面發展,獲得好的結果,這個慾望就不是一種悲哀。反之,不健康、歪邪的慾望,如果不能立即打煞,丟到爪哇國去,它就會造成困擾,是一種悲哀的東西。 書中有個故事說:有一位博學多聞、信仰虔誠的修行者,連臥病時,他仍然不忘修行。所以,當那位了不起的修行者過世後,大家都認為他一定往生天堂去了。 某天,其中一位弟子接收已故修行者房間,偶然發現架上有個小罐子。那是修行者生前用來盛醋的罐子。弟子隨手打開罐子來看,罐子裡竟然盤踞著一條蛇,還不時吐出紅色舌頭,怪嚇人的呢! 那晚,已故修行者出現在弟子夢中,涕淚縱橫地說:「誠如你們所知,我專心修,一志往生天堂,臨終前也無雜念。不料,就在斷氣那一刻,突然想起架上醋罐,不知死後會流傳到誰的手中,竟化為一修蛇,盤踞在那罐子裡。因此,我無法如願往生天堂享福了。」 大家皆知神仙好,人人都想做神仙。但自古至今,世上有幾人能成了神仙。只是我們的慾望太多了,所以成不了神仙。俗諺說:「人心不足蛇吞象。」痛苦、悲哀的來源,就是我們有無窮無盡的慾望。唯有知止知足,善於誘導無盡的慾望、向善的發展,才不會因一念之差墮入蛇身,找到真正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