浯江夜話
-
「視」風日下
台灣的綜藝節目為了搶收視率,往往不得不「下猛藥」,推出大量充滿「腥色羶」的內容,即使少數人對這種低俗不堪的節目不敢苟同,但大多數的人覺得來點「刺激的」又何妨?只要觀眾「反應」不惡,有利於節目收視率提昇,製作單位即使一再遭到新聞局廣電主管部門點名,也仍會「盡心盡力」滿足看倌們的耳目。 綜藝節目既然這麼低級,戲劇節目又老是了無新意,看看新聞總可以吧?只不過弔詭的是新聞怎麼看起來既像綜藝節目又似連續劇?仔細一想倒也沒啥奇怪,畢竟無線、有線頻道這麼多新聞節目,同業競爭極其自然,既然不是做公益事業,當然有營運壓力,雖然都是報導這塊土地上發生的大、小事情,但為了爭取觀眾的注意與支持,不但要努力搶「獨家」,報導內容或切入角度都力求滿足觀者好奇心,往往犧牲了新聞播報應客觀審慎的標準,如此惡質的媒體競爭生態,自然造就出一大堆「新聞綜藝節目」或「新聞連續劇」了。 尤有甚者,國內政治性談論節目更可以僅靠一群立場互異的特別來賓以幾近爭吵的方式「討論」政治議題而成為當前台灣電視頻道上最「火」的節目型態。某個有線頻道晚上九點準時「吵翻天」的談話性節目誠乃箇中翹楚,某些一來就鬧場、情緒永遠處於失控狀態的「歇斯底里型」來賓幾乎是這個節目的常客。他們的任務不是理性討論議題,而是負責叫囂干擾其他人發言,「吵」熱整個節目現場,再加上「叩應」者助威將節目搞得既緊張又刺激,喜好此類節目的觀眾與其說是關心政治,不如說是愛看熱鬧,順便透過「邊看邊罵」或「台上打架,台下喊爽」的互動,發洩工作與生活壓力,甚至讓好鬥的性格適時找到共鳴。 電視與現代人的生活真是到了密不可分的地步,只是如果每天開機搜尋頻道,映入眼簾的盡是這些狗屁倒灶的內容,也許滿足了某些愛吃「重鹹」的收視群,但注重心靈環保的人還是寧可捱餓,也不願吃了反胃!
-
給我片刻的寧定
自盤古開天以來,爭吵一直是一道難解的習題。所謂有人便有事,人多出怪事,我輩凡夫俗子,可以為公事而吵,為私事而吵;夫妻間可以為錢吵,為家務吵,甚至為婆媳間的不和而吵,反正什麼雞毛蒜皮的事都可以吵,吵得天翻地覆,吵個永無寧日,不吵個敵我分明,你輸我贏絕不終止。所以,爭吵在人生道上,便成了一種難以止息的宿命,任憑你再怎麼理性、再怎麼好修養,難免都要與人爭個面紅耳赤,吵出個所以然來! 很多人似乎都有這樣的通病,不吵則已,一吵起來就覺得全世界的人都對不起自己,仗著這個自以為是的觀點全力反撲,結果當然是一發不可收拾,就像風雨交加愈挫愈勇一樣,一副不攻取敵人山頭取敵首級誓不為人的模樣,非要來個你死我活,才感痛快,才肯罷休。尤其是有些年輕夫妻,常有那種「習慣性吵架」的毛病,不但大事吵、小事吵,連那種芝麻小事都可吵鬧不休,若說這樣可以為平淡的生活增添點樂趣,那麼吵得愈兇就愈有成就感了,真不知這是那門子的邏輯。 記得曾有一對新婚夫妻,婚前便立了條約「約法三章」,把彼此的約定和禁忌事項,條例註記在床頭那幅相當恩愛的結婚照後面,只要一發生爭吵,便把結婚照翻過來,然後唸出所犯條款,結果一場即將發生的「男女戰爭」便因「婚前公約」而消弭於無形,恩愛感情依舊,婚後的甜蜜也不易變質,這當然是理性之爭的好典範,吵歸吵,床頭吵,床尾和,誰曰不宜。 也許,爭吵真的非硬碰硬、非出口傷人不可,但所謂「柔能克剛」,與其真槍實彈的「相互毀滅」,不如學學老祖宗「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智慧,特別是夫妻間的爭吵,如果有心攜手偕老,就不能像陌生人一樣,要爭出誰對誰錯、誰輸誰贏,畢竟夫妻本就一體,維繫這份情感的重要因子就是要懂得相互尊重,如果要強分彼此,不如快刀斬亂麻,各走各的人生路。 我們的社會,若大家不麻痺、不陌生的話,看一看是不是已經夠擁擠、夠吵雜了。這樣的生活環境,難道是你我想要的嗎?如果,你覺得這樣的氛圍殊不可取,那麼,定下心來,不要再鬧了,有理講理,沒理依規定,想方設法的在鬧中取靜,享受一下那種片刻的寧靜,那樣的感覺不是挺好的嗎?
-
「破除」兩岸魔咒
大陸旅遊界有句名言:「北京看牆頭,上海看人頭,南京看石頭,桂林看山頭。」大陸好山好水,滿有玩頭,不過,台灣寶島,四季如春,風光明媚,也是蠻有看頭,加之金馬澎離島,擁有自然海洋景觀、戰地風味、閩南建築聚落,如能串成一動態旅遊網,開放大陸人士來台觀光,不是很有賺頭嗎? 政府口口聲聲高喊什麼「觀光客倍增計畫」,眼前的「大陸餅」有夠大吧?只要政府妥擬配套措施,開放大陸人士來台旅遊限制,這一大餅,才能看得到、吃得到,真正填飽國內旅遊、航空、飯店、娛樂業的肚子,進而帶動地方的繁榮發展,而不是只是單邊的傾斜,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肥了大陸,瘦了國人。 金馬小三通開放許久,被譏為「通三小」,就是民眾對這種單邊輸出、單邊傾斜政策的不滿之怨,難道政府真是「聽攏嘸」嗎? 放眼全世界,各國莫不在大力推介觀光旅遊,發展「無煙囟」事業,以富國利民;開放大陸觀光客來台,真的有那麼難?那麼多的安全顧慮嗎?國有國的機制,假如別人有錢又有閒要來我們的國度觀光,歡迎求之不得,還有什麼好推拒、好怕的,這不是對自己沒信心嗎? 近來,坊間流行「阿扁魔咒」,看來,我們是患了「兩岸魔咒」,一些政治人物,鎮日只會噴口水,少實務,一方面看了「草索就是蛇」,患了「懼共症」,不分青紅皂白,只要與對岸經貿、人員往來,就要扣人賣台「紅帽」,另一方面,中華民國好端端的,為何又要另起爐灶?把人民推向火線,不知伊於胡底? 總之,兩岸經貿往來已是大勢所趨,我們期待兩岸政治人物皆能體察國際趨勢,務實看待兩岸迫切需要常態交流現實,進而透過和平、理性、務實的談判,破除統獨的「兩岸魔咒」,相信時間、智慧會為兩岸打造出另一條不一樣的「康莊大道」,屆時,兩岸全面的觀光旅遊發展也才能有所期待!
-
怎一個憂字了得!
不久前,聽一位老師大吐苦水,慨嘆「夫子難為」,準備辦理退休,提早告老返鄉歸隱山林! 因為,當下大學院校林立,升學率很高、學習意願卻很低,特別是很多學生懶得動筆寫,考問答或填充題,試卷往往一片空白,學生普遍只會在測驗卷選擇題作答,甚至,有時在考堂上分發試卷,試卷都還沒全部發完,先拿到試卷的學生大筆一揮,只見一百二十題的答案卡上一條線劃到底,全選一或二相同的答案,然後急著離場,老師出面制止,學生還理直氣壯應曰:「考完不出場留下來當傻瓜?」如果再要求他試卷才出四十題,答案卡不可作答一百二十題,學生還很會不屑丟下一句:「沒有題目的空格不計分,不就得了!」 或許,時下的學生懶得動筆寫字,可能與電腦普及化有關,因為,只要操作鍵盤和滑鼠,即能打出各種文字或篇章,而且,字形要大就大,字體說變就變,整齊清潔又快速,不必橫、豎、撇、捺、鉤,一筆一劃逐字去刻繪,尤其,電腦愈來愈便宜大眾化,各種簡易輸入法不斷推陳出新,已有人發明「筆順碼」輸入法,把中國文字依筆劃「橫、豎、撇、捺、點、順彎、逆彎」六種基本筆形,配合「斜鉤、八、十、囗」四種複筆,分別在鍵盤依一至九及零等阿拉伯數字編碼,即橫1豎2撇3:::::斜7八8十9口0。例如打「工」字,按121鍵,「川」字按322,以此類推,連不識字的文盲,都可以輕鬆用電腦打字了。 當然,寫作文不一定要用筆,用電腦更方便,所以,學子懶得寫字,大學聯考廢考作文,應是最大的元凶,畢竟,當前的教育政策,學生只要會考測驗卷、用二B鉛筆塗填答案卡,即能上大學,難怪很多大學畢業生,竟連自己的求職「自傳」也寫不出來,要不然,就是錯字連篇、不知所云!長此以往,五千年的固有文化將日漸淪喪,能不令人引以為憂?
-
開發文化觀光產業
觀光經濟發展,列為金門重大施政之一。報載:金門縣政府計劃籌建「金門媽祖公園」,縣長李炷烽日前親自帶領縣府團隊與料羅居民、地方民代溝通和聽取民意。同時,李縣長也實地踏勘位置緊鄰料羅海濱公園旁的擬建地;而且,料羅人也樂觀其成,將可結合料羅順濟(媽祖)宮之悠久文化歷史與海濱公園自然資源為一體,展金門宗教信仰、人文生態及戰地不同精神層面,進而帶動金門整體觀光的發展,促進整體經濟的提昇和進步。 根據文獻資料考證,料羅順濟宮建於宋徽宗宣和四年,為金門島最早信仰供奉媽祖的廟宇。每年農曆三月二十三日的媽祖聖誕,料羅村都會盛大的演戲、作醮,熱熱鬧鬧地慶祝媽祖生。料羅媽祖的神蹟,保護漁船、地方平安,威靈顯赫的故事,至今仍為村人所津津樂道,信徒遍佈甚廣且眾。 媽祖是中國自古以來就有的水神。︽辭海︾記載:媽祖俗姓林,閨名默娘。生於宋建隆元年(公元九百六十年)三月二十三日,福建莆田湄洲嶼人。她在生時十分的純孝,常常身著紅衣在海上飛涉、顯靈、救助船難。所以人稱之為龍女,雍熙四年九月初九昇化,鄉人感念媽祖恩德,不啻為觀世音大士再生,遂在湄洲嶼上立廟祀奉,尊為神人。媽祖祀廟被賜封為「順濟」之號,累進受封為「通賢靈女」、「天妃」、「天后」、「天上聖母」,成為民間普遍崇信之海神。尤以出海作業之漁民,視為平安之保障的「海上守護神」。 往昔,料羅是十分的繁榮、熱鬧。最頂盛的時期,料羅街多達有四家肉攤,人來人往,贏得有「小台灣」美稱。時至今日,料羅街的榮景已經不在,冷冷清清的,大半以上的街店已打烊、不做生意了。看見今日的料羅街落寞的街景,憶起往昔的繁盛,令人不甚噓唏和感慨! 金門縣政府計劃在料羅規劃籌建「金門媽祖公園」,再度燃起料羅繁榮的生機和希望,對料羅人來講是一大喜訊。因此,我們誠摯地盼望鄉親為地方繁榮著想,能全力的配合,捐棄私見,在縣府的積極規劃、推動之下,「金門媽祖公園」早日完成,創造金門觀光旅遊新景點,也帶動料羅的復甦和地方整體經濟的發展進步。
-
火燒埔,殺風景
時序進入秋冬,金門豐富的冬候鳥與留鳥生態成了吸引觀光客前來的一大賣點,賞鸕 旅遊套裝行程的熱烈推出,足見這些飛羽朋友們真是浯島的寶貴資產與重要特色。忝為金門子弟逾三十載,以前不曾仔細欣賞這些鳥類的美,近半年前開始接觸攝影,平日得空總愛背著相機踏遍山間水邊、田野小徑,用傻瓜的裝備與傻瓜的技術,捕捉這個小島的自然生態。 像個神經病似的蹲在草叢間與千姿百態的昆蟲們周旋了一整個夏天,隨著天氣轉涼,微距生態攝影的高峰期漸遠,看著飛舞林間、水濱,同樣多采多姿的鳥類,我熟練地背起相機,再扮演一位瘋狂的「追鳥族」。 回憶今年夏天辛苦的成果,數千幀的微距生態圖檔,若非深入那一片片少有人、車干擾的田野,斷無法有如此豐富收穫,而這些尚未遭到人為破壞的林野,不也正是飛羽朋友們悠遊、棲息的所在?只是,當我再次興沖沖地帶著相機四處搜尋目標,卻看到一處又一處的林野焦黑一片,這種每逢秋冬總會一再上演的「火燒埔」,把道路兩旁原本綠意盎然的景致變成了東禿一塊、西禿一塊的臭頭樣,掃了如我一般只想碰碰運氣拍下幾張鳥類倩影的無聊人士的興頭倒不打緊,威脅到這些把金門當成家或休息站的飛禽們,才是我們應該感到抱歉的。 這些層出不窮的火燒埔事件,或因人們的不小心引燃火苗釀災,或可能是蓄意為之,不論原因為何,對這些綠色的無價資產破壞力甚鉅,更影響到鳥類活動與覓食的空間,雖然大多數人都清楚「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也都知道「天乾物燥,小心火燭」,但只要那不是自己的資產,或不至於殃及自己的身家性命,便未必人人都會小心警惕,結果是不明原因的林火一起接一起,破壞自然景觀與生態,也讓打火弟兄們疲於奔命。 看著之前拍攝昆蟲的茂密林地,如今焦土一片,我想或許裡頭除了「烤小鳥」外,大概沒啥可以入鏡了。或許一段時日後,這些受傷的林地依舊可以恢復翠綠一片,但當冬季觀光客遊島之際,這些「短暫的傷痕」免不了還是有些「不堪入目」。
-
掌握未來
近年來,隨著生活型態的快速變動,婆娑世界的眾生盡是一副螫螫蝎蝎之態,「有所求」似乎成為必然,很多人因利慾薰心,早已喪失了原本清淨無垢的本性,更因為金錢當道,很多人羞愧之心全無,是非之心更是蕩然,也因此,街頭到處充斥著爾虞我詐、你爭我奪又極具侵略性的新新人類,把一個大好環境搞得烏煙瘴氣。 這樣的社會,有人說是社會潮流所造成的,特別是在社會種種思潮的衝激下,很多人不免喪失了出生時那種赤子之心,這也就是說,在生活中,我們慢慢的失去了做人的原味,更因為活不出做人的味道,所以活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其實,富裕的生活儘管讓生命多彩多姿,但過度的欲求反倒讓人性無法止貪,最後不免衍生了無邊無量的煩惱。人們在享受生活的同時,千萬不要忘了為我們的後代子孫保留一些可貴的特質,尤其是從前那種純真的氣質,否則「貪婪之島」、「慾望城國」這些惡名,將永無洗清的一天。 也許,今天的台灣確實成就了中國人有史以來最富裕、最民主、最開放的環境,然而,無庸置疑的,這樣的環境卻也造就了不同於過往又前所未見,最複雜、最令人嘆息的亂象。處身在今天這樣的大環境下,回顧過去,也許,我們不能改變,也無從選擇,但是,對於未來,我們相信我們都有能力來加以掌握,只要大家不過分的欲求,又能知福惜福,小心理性的為國家社會盡一分責任,一定可以打造出一個充滿遠景的新未來。 希臘神話中,機會女神的背面是光禿滑溜的,這告訴我們說,當機會錯過了,你就再也無法掌握了。今天,儘管我們面對的是許許多多的亂象,團體中是非不明的言論也煙硝瀰漫,但可以肯定的是,由於我們面對的是這樣的局勢,所以,在愈挫愈奮這個前提下,我們當可看到更光明普照的未來。 雖然,迎接黎明前是要走過黑暗的,新生前的陣痛更不能免,但我們相信,只要大家都能堅持理想、努力去做,必可突巢破繭,迎向光明。
-
為領導者言
隨著總統大選腳步逼近,近來,國家正名、公投,被政治人物炒得震天價響,統獨之爭好似燎起的野火,映紅人們的眼睛,個個有如奔出的「野獸」,意圖撲倒對方,直到躺平為止? 眾所周知,民主政治的可貴,乃是以數人頭替代揮拳頭,透過理性的思辨,政策的辯論,以求贏得人民的認同,進而當家作主。然而,政治是管理眾人之事,是來為全民服務的,而非不白即黑、你死我活的爭鬥,更非「愛台」、「賣台」簡單的二分法可一筆帶過;自古以來,得民心者得天下,然天下之大,唯有德者能以「德」服人。皇圖霸業終究只是一場空,沒有那一個朝代能夠歷久不衰,而能真正留存青史,走入後人記憶的,皆是在動盪時代中所展現的高風亮節和忠肝義膽。 國家正名、公投議題,都值得我們理性的探討,尋求共識,更甚者,更應考量到兩岸關係的現實,而非直接將意識型態的選擇做為總統大選的唯一戰場。 當此全球經濟初露曙光,人民無不期待景氣好轉之時,全力拚經濟,給人民一個燦爛的願景,才是拚大位者當前所必須念茲在茲的迫切課題。 管子有言:「一年之計,莫如樹穀;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百年之計,莫如樹人。」國家的興盛衰敗,取決於民生的富足、人才教育的養成,捨此反其道而行,「兵」者,凶險也,當為仁者聖者之鑑戒。 總之,領導者除要許人民一個光明願景,更須有恢弘器度,廣納人才,察納雅言,方能真正傾聽人民的心聲,全力為改善國計民生以赴,而後審時度勢,以開創國家新契機。
-
開車小心撞到鳥
前些年,台灣黑槍氾濫,沈文程一曲「出門小心踩到槍」風行大街小巷,隱諷治安惡化入木三分;日前,有一篇旅遊報導,介紹金門好好玩,是觀光賞鳥的聖地,至少有二百五十種以上的候鳥和水鳥,放眼山林田野,隨處可見鳥群,由於鳥類太多,已到了「開車小心撞到鳥」的境地! 本來,平時翻閱報刊雜誌,凡是與金門有關的報導,都會吸引目光瀏覽,尤其,看到在金門「開車小心撞到鳥」那麼聳動的標題,自然逐字加以詳讀。因為,近二年來,個人曾兩次開車撞到鳥,記憶特別深刻! 前年秋天,我開著銀白色自小客車往機場的柏油路上,路旁一隻覓食的班鳩振翅驚飛,卻倏地俯衝撞向右邊車體,掉在車後馬路上痛苦掙扎,我費了一番工夫,仍救不活牠的性命!或許,「大路通天,一人行一邊」,我開車走大路,本無傷害飛鳥的意思,班鳩卻撞車而死。為此,我曾寫過一篇「忙與盲」,懷疑是銀白色的車體行駛之中,仿若一片大明鏡映著浩瀚的蒼穹,鳥兒慌「忙」之間眼睛出現「盲」點,以致一命嗚呼! 再者,日前開車路過環島北路瓊林段,一隻若飛鷹的大鳥,突然從路旁的行道樹竄出橫過馬路,說時遲、那時快,我立即踩住煞車,可是,大鳥驚惶失措飛躍起來,先撞上引擎蓋,再撲向擋風玻璃,倏地掉落在左側路面滾動。待驚魂甫定,發覺緊急煞車後,自己幸運平安無恙,但因後方有多部來車,無法停車察看,因此,那隻被撞的是什麼鳥,真的「莫宰羊」;命運如何,想必是凶多吉少,時感愧疚! 過去,金門童山濯濯,經過軍民綠化植樹,加諸砲聲遠颺、農地日漸拋荒、以及重視生態保育,鳥類棲息、繁衍愈聚愈多,已成島上重要的觀光資源,個人兩次開車撞到鳥,足以證明金門鳥多傳聞不虛!我已叮嚀自己,往後開車上路,除要遵守交通規則,注意行人和左右來車,更要對路旁飛越千山萬水來到金門的鳥兒,多付出一分關愛與疼惜!
-
愛惜自己
我們現在擁有的身體,是我們的父母全而生之的。︽孝經︾云:「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將死知免,免即全而歸之也。」曾子得了重疾,召門弟子說:看看我的手和足吧!詩經上說:小心呀!小心呀!像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自今而後,我知道能免了。小子呀! 佛經︽入菩薩行論︾說:「暇滿此身極難得,既得成辦人生利;倘若此生利未辦,往後怎得此圓滿。」我們這個八暇十圓滿的有法人身是非常難得的。怎麼個難得呢?就好比一面大牆,牆上有一個如綠豆般大小的小孔洞。有人用手捉一把綠豆用力往牆上擲去,要把綠豆丟進小孔洞裡。這個要把小小的綠豆一次就丟進小孔洞裡去,是不可能的。即使擲丟個五百次、一千次:::都很難丟得進去。我們要得到一次人身,就像丟擲綠豆一般,一旦失去人身,要再獲得一次人身,就是這般的困難。 現代人的價值觀已經改變了。古人所言的「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已不太苟同了。縱慾、嗑藥,任意的傷害到身體。尤有甚者,有人為了區區一點小錢,就甘願出賣身體及挨上一刀,聞之不得不令人惋惜和感嘆! 據報導:有一位青年人,為了籌措出國留學費用。他在網路刊登出賣自己的一顆腎臟,好讓自己能夠順利出國留學讀書。所幸,在沒有人上網訂購之前,即被衛生疾管單位發現,展開了涉及人體器官買賣調查,適時遏阻一件不法悲劇的發生,挽回青年人的健康。 另外,傳出有準媽媽投了多家的保險。然後呢!她再設法取得不實的證明,進行剖腹產。她不是為了母子的健康著想,而是為了區區新台幣五萬元至十萬元的保險金,而甘願把自己推上手術台挨一刀。如果為了那麼一點點的小錢,而賠上了自己的健康和寶貴的生命,那就太不值得,亦也太愚昧了。 孔子說:「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從小我講,為了自己的學業、事業,要保持身體健康;從大我講,為了家庭和家人、為了服務社會,利益人群,更應要健康。沒有了健康,說要有學業、事業、家庭、服務利益人群,都會成為痴人說空話。有了健康,才會擁有一切;維護健康,尊重自己的身體和生命。
-
是該打掃了
前幾年在各大遊樂場中,有一項遊樂設施曾受到許多民眾的青睞,那是一種揮拳的遊戲,玩家戴上拳擊手套,往指定目標區使勁出擊,力道既重且準者可獲高分,那種奮力一擊強弱立判的快感,吸引不少人呼朋引伴較量一番,有些人更將它當成宣洩壓力,轉移內心不滿與憤怒的管道,把諸多的不順與不爽投射到那塊小小的目標區,使盡吃奶力氣,一拳將它們打得粉碎! 現代人想法遠比古代人複雜得多,說得白一些,就是比較「難搞」,人與人相處難免有摩擦、衝突,這種種的不協調若未能及時處理或化解,日久便生積怨。只是若能將這些不滿的情緒透過揮拳的遊戲機「排空」,倒還算健康,無奈有愈來愈多人不再滿足於這種單純的發洩管道,把網路上的交流空間當成了拳擊場,觀眾愈多愈來勁,一記又一記的重拳揮出,打得對手七葷八素還不過癮,最好博得看倌們齊聲附和大喊「呼伊死!」那才盡興! 在筆者看來,縣府網站裡的留言板已漸淪為這樣的一座拳擊場,「進場」前的那篇遊戲規則充其量只是「君子協定」,守規矩講格調的人自然遵守,但那些動機不單純的人可就不當它是一回事了,明明說好理性討論縣政議題,但入內一瞧,台上台下打成一團,挾私怨相互攻訐的篇幅遠超過縣政討論,這樣的混戰日復一日在這個場地裡上演,有人「隔岸觀火」各自選邊加油助威,卻也開始有人厭惡這種只關乎少數人恩怨、無益地區發展的垃圾留言,發出呼籲管理者予以淨化改善的微弱呼聲。 運用網路科技無遠弗屆的特性,凝聚更多人關心縣政,縣府的立意良善,無奈因某些人的誤用、濫用資源,污染了這個交流空間,只靠少數較有道德勇氣的留言者斷斷續續提出「逆耳忠言」,根本治不了那些嚴重「口臭」的人,管理者理應勤加「打掃」留言板保持環境整潔,再不然至少也該考慮分闢「理性討論區」與「八卦批鬥區」各投所好,讓渴望清淨交流空間的縣民們不至於別無選擇吧?
-
聰明勿被聰明誤
美國一位著名的組織行為學者卡爾偉克曾做了一個實驗,他將一隻蜜蜂和蒼蠅放進一個玻璃瓶中,然後將玻璃瓶平放,瓶底朝向較光亮的窗口,再打開瓶蓋,你猜怎樣?看似聰明又勤勞的蜜蜂會在瓶底不斷找出口,直至力竭而死;而智力較低的蒼蠅,只管四下亂飛,卻可以在不到兩分鐘的時間內從玻璃瓶口逃出。 這個實驗構成了一個智者消亡、頭腦簡單者卻得救的警世故事。蜜蜂之死,說穿了是被傳統智慧和邏輯所誤,因為牠總以為,逃生的窗口必然在光線最明亮處,所以只管拚命的撞向瓶底,重複著牠自以為是的動作,結果,聰明反被聰明誤,最終不免成了瓶底的亡魂。 至於蒼蠅,儘管有些無厘頭,但正因牠們不懂得那種「教條式」的智慧,更無所謂「經驗法則」的邏輯可循,一味亂衝亂撞、迂迴前進的結果,反而成就了一番柳暗花明。 卡爾偉克在總結這個實驗時也指出,冒險、試錯、即興發揮、隨機應變及迂迴前進,都有助於應付瞬息萬變的世情。的確,許多功成名就的人,都曾在「誤打誤撞」的情境裡,完成了許多不可思議的事情;當然,誤打誤撞,不全然就不懂得機變,卡爾實驗中的蒼蠅,正印證了這個道理。 比較奇怪的是,常常我們會去做一些初始並不是很想做的事,後來反而不自覺的喜歡上它。這個道理可以說很簡單,也可以說很深奧,而且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因為很多人都相信,思考不會改變情緒但行動會,但有些人永遠不做如是想。也許,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不管你是思考派或行動派,我們都要學會「聰明的失敗」,一旦失敗了,應該分析問題,找出失敗的原因,我們相信,每次失敗都是邁向成功的一步,千萬別自以為聰明,結果反被聰明所誤,這是「智」者所不應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