浯江夜話
-
兩韓砲戰凸顯台海和平可貴
北韓於11月23日下午無預警的對位於兩韓分界線的延坪島發射近兩百枚砲彈,造成兩名南韓軍人死亡,美國與南韓隨即於11月28日在黃海舉行聯合軍事演習,北韓則再度警告,其領海若受到侵犯,將無情反擊,「後果無法預測」。 報載,這是韓戰停火以來,兩韓衝突戰火首度波及地面,也是今年三月南韓天安艦爆炸沉沒以來,兩韓又一次衝突,朝鮮半島緊張情勢引起相關國家關切,馬政府在第一時間也啟動國安機制因應。 對金門人而言,朝鮮半島的緊張情勢並不讓人陌生,作為二次世界大戰後四個分裂國家之一,相較於南北越的武裝統一、東西德的和平統一,兩韓與兩岸迄今仍為分裂狀態,朝鮮半島的局勢,確實值得吾人持續關注。 或云,以兩岸目前交流互動之密切程度,較諸朝鮮半島緊張情勢,如何一概而論?基本上,自2008年馬政府上台以來,在有步驟地推動各項兩岸交流活動下,無論是人員往返、經貿互動,甚至是在外交領域的休兵,兩岸關係確實都有突破性的進展。然而,只要把時間稍稍往前推移,可知兩岸關係不僅在民進黨執政八年期間盪到谷底,甚至在台灣首次舉行總統直選的1996年,北京還對台展開了一連串的文攻武嚇,總計在台灣首次總統直選期間,北京一連進行了18天的軍事演習,其間,還曾經在金門南方海域進行為期9天的海空聯合實彈演習,可以說是自1979年北京停止「單打雙不打」以來,台海關係最為緊張的時期。 雖然自2008年以來,兩岸關係確實獲得極大改善,但和平不僅得之不易,未來能維持多久其實也存在許多變數,兩岸關係的和平、穩定發展,需要兩岸政府與人民更多的智慧與互信。 觀察台灣政黨政治發展,業已形成國民黨、民進黨競爭的兩黨政治格局,以此次五都選舉結果為例,國民黨贏得台北市、新北市、台中市,民進黨則在台南市與高雄市勝出,國民黨雖然在席次上保有優勢,但在總體得票率方面,民進黨則大贏國民黨40萬票;再以四年一次的總統大選而論,未來無論哪一個政黨要長期執政,都將是極高難度的挑戰,亦即,政黨輪替將成為台灣政局的常態,北京應當理解,無論台灣的政權如何輪替,都是台灣民主政治的展現,北京應該尊重台灣民意,並繼續目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總體政策,至於台北方面也應體認,無論由哪個政黨執政,都有責任共同維護台海和平發展的態勢。 兩韓砲戰凸顯台海和平可貴,自1949年兩岸分裂分立以來,歷經多次衝突與危機,作為兩岸衝突的最大受害者,金門人衷心期待兩岸關係能持續朝和平、穩定、發展、繁榮的軌道前進,因為和平發展符合兩岸共同利益,更是兩岸人民的共同願望。
-
滾滾金門學術長江的一波暖流
金門學?金門學學會?金門學學術研討會? 儘管許多人,跟我一樣,一開始,對於金門學是串串的問號,甚至懷疑金門學學會成立的必要性。 隨著時間的流逝,許多的問號,似乎漸次有答案了,許多的懷疑,似乎得到肯定了。認真思考一下,金門學,暫不管如何定義,確有可伸展的意義,有可揮灑的功能,甚至有可期望的使命。 金門學,是筆者高一導師和地理科恩師蔡鳳雛理念的化身。金門學學會,是蔡老師凝聚金門學理念共識的堡壘。而兩年一次的金門學學術研討會,是蔡老師實踐金門學最具體的行動。 過去六年,金門學學會開過三次研討會。筆者有幸參加今年的盛會,印象美好深刻。今年金門學學術研討會,雖不是我見過最具水準的學術性會議,卻架勢十足,有模有樣。主辦單位的用心,歷歷可感;工作人員的熱忱,滿場吹拂。當然,嬰兒時期的金門學、金門學學會,以及金門學學術研討會,還有一大段成長的路要走。 是嬰兒,就一定有所不成熟,一定有成長與改進的空間。金門學的定義,雖說可大到無所不包無所不容,只要能與金門搭上線的時間、空間、人物、思想和感覺,都在金門學的研究範圍內。但由今年的研討會看來,金門學給人的印象,是重文史而輕自然科學,偏過去歷史的探討,較少對金門現況與未來的研究。 今年的研討會,也難脫大雜燴的印象。說實在的,金門學可研究的太廣泛了,從歷史到地理,從人文到自然,從政治到經濟,從文化到社會,從環保到衛生醫療,從語言到文學,從建築到藝術,從軍事到國防,從地方化到全球化。所以說,金門學面臨的是,艱困的挑戰,一種幾近不可能的使命。 話說回來,金門學所研究的,各門類學科已有專題研究,金門學研討會,所能做的,就剩兩件事。一是集合散佈各門類的研究與論文於一堂,盡蒐集與綜合的角色。二是專注甚少人觸及的冷僻卻必要的課題,加以研究,培養金門學的特色,闖出自己的一片天。 看金門學學會那麼辛苦經營、那麼用心力耕耘、那麼默默埋頭做事,滿心感動。心裡有一股股暖流流過,感受到金門學術的長江,增添了一股股溫暖。金門學,對金門應該具有一些意義與功用的。至少,有幾點是可期待的。如:針對某些基本與重要的主題做長期經營與耕耘,直到開花結果。又如:將研討會的論文出版成書。再如:針對某些新興的課題,邀請有關專家與學者,進行研究,提供開發金門的參考。 給金門學一點時間,幾拍掌聲,相信,遲早它會為金門演出一齣又一齣叫座又叫好的戲!
-
古釀新陳
位於台北鬧市裡的一條小巷,卻有著十分陌生的路名,至少在此之前,腦子裡不曾有過類似的印象。就算之前也許曾經路過、也許倉促間瀏覽過路名,但因為沒有刻意留意,所以基本上,對於「齊東街」這樣的路名,真的是完完全全的陌生。 配合台灣文學發展基金會,和台北市文化局合力佈展的活動「牽手走遠路--台灣資深作家照片展」,正好就選定這一處特別的場地--齊東街五十三巷裡兩棟有著久遠歷史,經台北市政府規劃為歷史古蹟的日式宿舍群。經過建築師費心整修過的 日式木造瓦房,處處綻放著木頭特有的芳香氣息,前後方留有寬闊的庭院草地,讓相近的兩棟新修建築,顯得優雅閒適。 庭院裡還挺立著幾棵高大蒼勁的白臘樹與柿子樹,整個老宿舍園區因此顯得雍容品味,不得不佩服日本人對於居住空間的審思慎密。即使經過久遠的時光,房舍傾廢、倒蹋,又經過幾回翻修重整,以現在的眼光與現實的都市居住環境看來,幾乎是不可思議的理想住宅啊。大夥紛紛討論起像這樣的日式建物,除了並不合適的勉強充當展場之外,應該有更多理想的活用方式吧。有人主張應當適合茶藝館或是咖啡店、小酒館等等,有人提議就佈置成小型的閱讀場所;我依著房舍本身最初的宿舍功能,以及設計師修繕時完全依照原有格局還原,直覺不就是提供背包客旅行休憩之住所了嗎?在鬧市巷弄裡靜享一份簡單樸實的台北城市夜晚經驗,應該夠吸引人的哦。 接近昏黃時候,黃橙橙的燈光一盞盞亮起,從木框玻璃窗流洩而出,老屋子一下子輝煌了起來。我們正結束手上的佈展工作,在靠馬路邊的廂房啜飲外買的咖啡稍作小憩,也不知是屋內的燈火通明或是咖啡的香味,數度吸引了路過的人們好奇的眼光,還有人探頭來詢問展覽何時開幕,外頭鐵欄杆上已經懸掛多時的看板,看來盡職地已經預告了這間重新開張的老宿舍,即將展開新的面貌。 建物是座標,包含建築特色、歷史懷舊元素;但周遭的環境尤其決定了整個區域的可預期之延展性。無論做為一座閒置的歷史古蹟或是古蹟建築活用的可能,整體空間的規劃,我覺得十分重要。先前台灣文學發展基金會一度有意爭取位於台北市南區的另一處修復整建的古蹟--「紀州庵」的經營企劃,但是經過幾檔展覽活動之後,面臨了最大的障礙,廈門街底鄰近環河快速道路旁的「紀州庵」,幾乎沒有可以抵達的公共交通工具,這是很致命的缺憾,你如何要求每個人都花二三十分鐘徒步行走才能到達?何況還是在首善之都的台北市區呢。 想起二○○九年秋天,帶領文訊雜誌的一群朋友到金門旅行時,宋夢棋姑娘特別安排了大夥到成功海濱的「文學茶坊」,喝著冰咖啡,眺望蔚藍的料羅灣海岸,聆聽陣陣海潮聲響,真是愉快的下午。很開心金門家鄉有這般美好的角落,也有認真經營的業者,讓旅人感受到離島的美好與享受。只可惜後來聽說,文學茶坊只在週末才營業,平常鮮有客人光臨。我在想著,能調配一手好喝咖啡的阿德先生,如果在民宿密度最高的珠山、水頭一帶也經營一家「文學茶坊」,會不會有更亮眼的成績呢?至少讓夜宿的旅人,有一處不至於太孤單無聊的金門之夜的怨言。
-
我對五都選後的看法
台灣地方自治史上頭一遭的五都市長選舉已經底定,結果藍三綠二,台北市、新北市、台中市依舊「藍天」,高雄市、台南市維持「綠地」;藍營席次贏了一席,總得票數綠營卻贏了四十萬票。11月27日8時秘書長金溥聰轉述馬英九談話,以「勿驕勿餒、團結一心、堅持改革、深化民主」,與同志共勉,對國民黨總得票數落後表示警惕。 五都選舉國民黨險勝一席,國民黨可說是靠連勝文挨了一顆子彈及連戰無私的喊話換來的,如果11月26日選前一晚不發生該槍案,國民黨恐怕要五都全輸,因為國民黨老是以天氣來評估選情;卻不是靠黨員、靠選民來評估選情,真是嗚呼哀哉,無言以對。 因為國民黨馬金領導班底除了靠文宣玩些高調的空洞理念,如要做全民總統,因此不能只照顧七百萬的藍色選民,也要照顧五百萬的綠色選民,因此積極拉攏綠色選民,只要反對黨有何要求,無不全力以赴,生怕被指責;反觀藍色選民的訴求,如請將政府各機關單位中有些不做為或陽奉陰違的民進黨籍事務官作必要的調職或依法辦理,但是馬總統卻以不回應來顯示其寬容大度,結果是很多公共議題因此耽擱,如是否要蓋蘇花高,如果不是一場災害死了幾十個人,花東地區民眾北上抗議,馬政府團隊不得不順勢決意要蓋蘇花高。如果馬團隊無法高瞻遠矚為人民謀福利,那權位將如江水一般,隨時可覆沒那艘船隻。 馬英九競選總統時,黨內那些出錢出力的學者教授何其多(其他各界人士也是如此),當時為馬英九站台輔選,只是不滿陳水扁太髒,相對於馬是期待其清廉,馬勝選了總統後,絕大多數還是做他的學者教授,因為了解僧多粥少不可與不必求。但若不是黨籍同志的全力以赴,馬團隊又如何可能執政?執政後盡說些自得意滿的話,下一次又有誰能請得動他們輔選?他們願意再來輔選、站臺?本次五都小勝一席是託槍案之福,純是僥倖! 馬金的黨內領導們一直瞧不起黨工,非要將黨工趕出國民黨不可,試看金小刀選前即威脅黨工,要砍六成、七成、八成,除了黨內領導們以外全部是志工,因此擺在眼前的是每個縣轄市區30萬人口以上的黨部都只剩小貓二三隻,連上級要求的報表資料都無力完成,又如何去做組織動員輔選的工作?因此黨內空洞化,靠志工?或一時可靠,久了,再說吧。 五都選後,馬主席說「勿驕勿餒、團結一心、堅持改革、深化民主」,誰在驕餒?是金小刀嗎?團結一心?是那些贏得三都的市長還是黨內那一小部份的領導班底?堅持改革?改革什麼?或改革誰?或誰才真正需要改革?會不會是馬金的黨內領導們?深化民主?國民黨內有民主?還是誰是老大說的算?老大說的算才是民主?如果不能謙虛對待黨工,請黨員同志團結一致為民謀福利,進一步贏得過半數公民的認同;如只為少數領導班底謀權位,而去拉攏鐵板一塊的三成綠色選民,我看2012大選,馬金的黨內領導們必玩完了。
-
商品拜物教
馬克斯在《資本論》(Capital)巨著第一章〈商品〉中,以宗教來比喻商品拜物。其實,物本身不具魅力,拜物意味人類特定的活動賦予了物力量,例如金錢的價值來自於金融系統運作的結果,簡言之,拜物教只有在把物品融入一個意義系統時才會發生,在其中物品被賦予了象徵和想像的意義,鑽石只有在象徵高貴時,對鑽石的拜物(Fetish)才於焉形成。 馬克斯以「神學的精細」(theological niceties)來說明拜物教之下的商品,斯洛維尼亞共和國(獨立前為南斯拉夫聯邦之一員)籍學者齊切克(Slavoj Zizek)解釋這句話說:「商品不僅是社會關係的具體化,更帶有神奇與宗教的力量。」也有學者從拉康(Jacques Lacan)心理學來闡釋,認為商品拜物是人的性驅力不斷尋找那失落的迷戀之物,商品是迷戀之物的代替品,拜物的心理賦予了商品一種崇高的氛圍。布希亞(Jean Baudrillard)則認為對商品的迷戀在於人將商品變成一種符碼,將商品象徵化,商品因之被賦予了一種幻象(illusion)。布希亞在《物體系》一書中羅列了人對物的諸種迷戀,也證實了我們這個時代的商品拜物。 馬克斯在〈經濟與哲學手稿〉(亦名〈巴黎手稿〉)中追溯商品拜物之源頭,指出人類是具有激情之生物,這一根本力量使人奮不顧身去追求欲得之物。又在《政治經濟的批判》一書中指出在資產階級的生產體系中,財富做為一種拜物形式必需具體化於物質上,這種具體化過程就是拜物教的形成。社會學者因之將購物商場比擬成教堂或神廟,商場挑高的屋頂、開敞的空間和教堂並無二致,商場宏偉建築所展示的精品宛如教堂的聖器讓人敬畏,人潮趕赴購物中心則無異教徒的朝聖之旅,例如班雅明(Walter Benjamin)在他研究波特萊爾的著作中就指出,都市的漫遊者只有在商品中才能找到宗教般的幸福感,忘卻現實生活的羞辱,流行則是拜物教者的朝拜儀式。 女性主義則把商品拜物解釋成女性的自戀,女人被商品吸引誘因是「女人與商品互相誇耀自己的影像。」商品櫥窗讓女人看到她欲求的商品,也反射她自己的身影。
-
漂泊的浪花﹐心中有大愛
寫了「貓咪備忘錄」十二條手則給崇明島前衛村的新房東後,我終於踏上返鄉歸途,因為諸事忙碌、行程匆匆,與小貓妙妙別離的愁緒因此被擠壓到心房邊角,而緊湊的趕路行程正好可以遮掩莫名的傷感情緒。 在返鄉途中過渡飛航與船班的旅館裡,我在筆電上展讀白靈老師的「在浪花上漂泊的島嶼--序歐陽柏燕的馬祖詩集」當我讀到序末的:『即使觀光的「商機與宣傳也游來游去」,戰過火過痛過醉過也醒過的金馬女子何嘗在乎,她採取的態度是「既不瞻望/也不回顧/只是安心釣起/一座島」,這座島是金門,這座島是馬祖,這座島是曾在其上掙扎過的每個子民,這座島就是她自己!相較前此的詩作,歐陽顯然已度過她人生的狂飆期,從此隨大海徙盪,如今她已是: 一塊謙卑的石頭 彎下腰來向卵石 學習收斂稜角的智慧(〈回歸,島內島外〉) 這塊石頭是一個人,一部詩集,一座島,一座狂飆過的島,一座永遠「在浪花上漂泊的名字」!』我多麼希望自己可以觸動內心深處的感傷而流下一點眼淚,但是沒有!堅強有時付出的代價太大,大得連想流淚的激動都被遮蓋住了。 當我深深體會一個人在異地生活的艱苦,一再遷徙的無奈時,我也同時被催發出更獨立的創作者性格,以及對原鄉的責任、使命感。 白靈老師幫我寫的詩集序文中有一段寫說: 一座島被訓練成 委屈壓抑的形狀 邊緣化的情緒 彷彿紅花石蒜 一再被呼喚別名 彼岸花(〈戰爭,和平在紀念什麼〉) 歐陽說的是金門與馬祖的委屈,也是島上其上幾十萬散佈全球各地金馬子民的委屈,更是兩岸幾億遭政治任意擺佈的人民的委屈和壓抑,潮來時被「訓練」去幫忙這個主義那個主義搖旗吶喊,等到事過境遷浪潮遠去,又被政客丟棄一旁。歐陽說的豈不是所有百年來全球華人子民的憤悶和不滿? 但時勢不會因誰的憤悶和不滿有所改觀,如同金馬自狂飆後覺醒,可能是兩岸四地覺醒得最早的兩座小島,最後只能回頭檢視自身、擁抱當下和現狀: 山永遠屹立不搖 流水 即使沒有觀眾 一樣演唱詩篇(〈牛角的想望〉) 我在上海漂流的日子裡,極深的一個體驗、醒悟是:一個人如果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專長,與成長的土地相結合產生力量,生命也會變得有價值有意義。 回到家鄉後,我忙碌的投入教學籌備工作,我祈願自己未來能在生長的地方不斷更新、形塑自己。我也明白自己將會再一次出發,去探望不得已留在崇明島的小貓妙妙,也會繼續努力去連結過去十個月來在上海打下的基礎,包括崇明島一個正在施工中的兩岸農業觀光園區的島嶼系列計畫。 雖然多麼希望返鄉後的自己,可以放心的釋放內心深處的感傷而流下一點眼淚,但是沒有!因為知道前路漫漫,我仍得堅持目標前行,忙碌得沒有時間流淚! 白靈老師說:『然則相較於沒有狂飆過的青春,曾狂飆過的青春,如果傷口恆在、刀痕吻痕同存,不知應算是幸?或不幸?是該深深隱藏?還是打開胸膛,大聲說出來?歐陽柏燕對此並不表意見,只如同她在〈安心釣起一座島〉中所寫,一切如其所是: 解嚴後的風景線上/閒情一路飆漲……(中略)//看見冷戰的時鐘轉動/尖銳的針刺/面對大海/長長的坑道背後/紅花石蒜/依舊盛開青春//無人島上的燕鷗與魚群/飛過來游過去/游過來飛過去/商機與宣傳也游來游去/大海默默看著/釣客/從一粒沙站成一座塔/既不瞻望/也不回顧/只是安心釣起/一座島」』 除了感恩白靈老師的相知、黽勉,我唯一能說的是,看見一朵朵漂泊的浪花,無怨無悔的撞向一座島,那美麗的表面教育我,必須心中有大愛,才能抵擋岩石撞擊的疼痛,笑迎下一朵浪花!
-
湛江行思金門文資保護
本月中旬有幸隨著陳教授所帶領的文化訪問團訪問廣東湛江,這個只在中學地理課本上讀過的城市,比筆者想像中還要繁榮和美麗,不過令筆者比較驚訝的是大陸的文化資產保護,不但能充分結合觀光需求,更能體現於社會之中,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值得金門人參考借鏡。 湛江市下轄的吳川市梅菉鎮,被譽為是「中國民間藝術之鄉」,其中「吳川飄色」更被廣東省指定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即台灣的無形文化資產),所謂飄色,與金門「迎城隍」時所見的「蜈蚣座」,其實大同小異,只不過兩者所乘坐的架子不同,飄色架高,而架子又巧妙被飾演者以衣物遮蓋,因此行進時,可見飾演者彷彿凌空蹈虛,迎風飄舞的景象,蔚為奇觀。每年元宵節時,梅菉鎮會組成三、四千人遊藝隊,各執彩旗、儀仗、宮燈、八寶、羅傘、花籃、魚燈,簇擁著數十板飄色,並穿插有醒獅、貔貅疊羅漢、陶鼓舞、燕獅舞、吹十番、舞藝隊,及各色彩車等,鑼鼓喧天,好不熱鬧,白天欣賞遊藝,晚上則另有花橋、花塔、泥塑可看,目前梅菉鎮已成為廣東省民參與元宵遊藝活動的重要窗口,對於增加觀光收入,改善居民生活,顯有貢獻。 雷州則是湛江另一個下轄城市,其方言為雷州話,所謂雷州話其實是以閩南話為主體,夾雜了部份北京話、客家話所形成的一種方言,而雷劇就是以雷州話為基本唱腔的一種戲曲,扮相與身段均與平劇相似,演出內容大多是中國古典小說,如:白蛇傳、水滸傳裡的故事,偶爾也穿插些現代故事,由於其用語是以閩南話為主,再加上有字幕可比對,所以我們這些來自閩南地區的訪問團成員,自能了解所演劇情而不覺枯燥,不過當地居民似乎對這種戲曲也十分喜歡,在戲院演出時,座位居然也坐了八、九成滿,在今天這個卡拉OK盛行的年代,雷劇能有如此觀眾,實在難得。 看過這些藝文活動,不禁讓筆者聯想起金門文化資產的保護問題,同行中恰好有位林教授,他是文建會文化資產的中央審議委員,筆者因而向他請教,據他表示,金門是台澎金馬25個縣市中,唯一未登錄文化資產的縣市,文建會曾多次要求金門登錄未果,文建會最希望金門登錄的文化資產項目是:風獅爺、迎城隍及南管,文化資產登錄後,不但可獲得文建會的經費補助,還可配合其他文化資產,作整體的國際行銷,大有利於觀光產業的開拓,例如林教授這次就應當地政府邀請演講,介紹台灣的民俗文化活動,演講中就不見介紹金門的迎城隍活動,不僅如此,金門文化資產未登錄的結果,將使得這些文化資產無法獲得國家制度的保護,可能因而導致文化資產的質變、損毀、甚至滅絕,後果不可謂不嚴重,金門人要深思。 筆者不願揣測金門拒絕向文建會登錄文化資產的目的為何,不過既然其他24縣市都登錄了,顯見登錄確是有助於文化資產的保護,潮流所至,風從影行,金門人不需要去和潮流對抗吧!
-
談校外教學
校外教學的目的是打開孩子的視野,讓他們和所處的生活環境與課堂的教學產生連結。校外教學帶給孩子的學習是藉由感官與環境的直接接觸,對真實生活的親身體驗,引發孩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創造思考的能力,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不斷地增進孩子的經驗、拓展視野與思考領域,讓他們更加地對自然生態環境、人文史蹟的生活世界產生特殊的情感,並開拓更廣闊的生活空間。 教育部為推動「國民中小學校外教學資源整合及獎勵支持系統」,針對當前之教育缺失,主動推展校外教學,整合教學資源,挹注經費補助學校實施校外教學,帶領學生進行校外主題課程的探討以及建立良好的校外教學場域。根據杜威「做中學」的理念,將可改變學生學習視野,由學習過程的親身體驗,實際感受校外教學的好處。因此,這個理念顯現出經驗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性,若能再加強校外教學資源之整合,豐富校外教學的內容,將可讓孩童擁有更多的學習經驗,對自然環境保護、社會資源利用、及野外探索方面的學習與刺激,提供許多更富教育意義的活動,從實際參與活動獲得豐碩的知識及經驗,這也是下一波教育改革之重點與主軸。由此,未來教師將經過校外教學有系統的設計,依據課程綱要與指標,利用校外教學的資源與情境之體驗,將可提升及強化學生的學習效果。 其實本縣自民國82年起就已開始和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合作編撰戶外教學手冊,並推行全縣性之校外教學,陸續編撰太武山探索、中山林巡覽、慈湖賞鳥之美、烈嶼地質與人文史蹟探索、榕園與太湖周邊巡覽及金門海岸地質與生態環境探究等活動手冊,並推廣至全縣各校,培訓教師。並透過校際交流,推展生態遊學。近年來,每年辦理全縣國中小校外教學示範觀摩,以國小五、六年級或國中七、八年級為對象,每班1至3位同學參加,效果非常好,也受到各界人士之好評與肯定。 美國教育改革領導者John Holty曾說,孩子在校外的學習能力,遠超過在室內的學習。其成效不僅是知識層次,其所型塑的生活態度與身心的陶冶,是可以碰觸到孩子心靈的深處,體驗到人與自然的關係,無形中對孩子的人格發展,將可受到更大的影響。國內學者周儒、呂建政教授也曾提到:教師透過校外教學,帶領孩童走出校外,接觸不同的學習環境,不但可延伸學習過程,擴大學習領域,跨越教室,讓孩童學習各種不同領域的知識,使孩童能有更多的理解及更清晰的意識體認。因此,校外教學的重要性實不容忽視。 校外教學的範圍非常廣泛,只要有異於教室內的課程均涵蓋在內,若兩者能相輔相成,互相配合,將可達到理論與實務相互印證,不但可以提升學生之興趣,而且可以提高學習效果。目前世界各先進國家也都積極地推動校外教學,並倡導國際化與地球村之學習理念,所以今後我們亦應大力推動校外教學,才能與世界接軌,提升國家的整體教育水準。
-
再造金門史
日前第三屆「金門學學術研討會」在閉幕前,邀請縣籍臺灣大學歷史系教授楊肅獻博士講述「金門史的研究與書寫」,頗有感觸。楊老師以為現今金門史的研究(其所指的係為「歷史學」,不復其他學科),與金門史書的纂修歷史,有數百年的差距;而且金門歷史再發現,很少有專業的歷史家參與;以及重建二十世紀前半葉的金門歷史,猶有努力發掘資料,補足黑洞的空間。這些議論,一語道中當前金門歷史研究的困窘。 表面上看來,近十數年來金門地區文史的研究,熱鬧滾滾,論述品目繁多,投身其中的工作者亦眾。然而細究這些著作,大半是將舊有的史料重複的鈔錄轉引,未增添發現歷史新事實;而投身其中的文史工作者,雖然努力的開發議題,然而卻沒有章法,亦無史觀,以至呈現所得,資料性大過學術性。所以讓今日金門史的研究,呈現出百花綻放,而飄芳不足的現象。 當然這一現象的產生,來自於地區性研究者的先天條件囿限,舉凡各地的文史研究都是兼職的業餘工作者,其本身專業學科的訓練,自有不足之處;又地區性的文獻資料,又常常是孤本祕珍,或是付之闕如,因此要產生具有學術性的地區史學研究,自然比較困難。所以如何吸引專業研究者的加入,與史料的再次建構,乃成為今後金門史學研究,是否能夠突破現今窘況的關鍵。 不過人才的吸引與史料的建構,卻都是相當困難的工作。盱衡當今,人才的吸引,有其主觀的條件,公部門或許較難施力作為;但是在史料的再次建構方面,政府單位則有努力作為的可能。身為公部的一份子,我們也注意到這個關鍵,因此近期以來,我們努力的蒐整金門研究相關的史料。例如我們透過各類型的委託研究,遍尋在地各個角落與世界各地圖書館,爬梳理整出金門先賢散佚各地的著作與殘篇斷簡,進而匯編成目,為未來研究者提供新史料的出處;再者又積極的訪佚耆宿,進行口述記纂,將鄉野傳說與近代歷史暫存記憶;還有建置電子化的圖書系統,打破時空界限,將搜羅所得,找到一個永久而且公開的存放之所………。 凡此我們都是存著一個終極的希望,金門史乃至金門學的研究,雖然根基在於金門,然其研究的界限應是無遠弗屆的,而最終更希望能夠吸引更多更優秀的人才投入這片園地的研究與發展,使「金門史」或「金門學」,不再只是屬於金門人的區域之學而已,而是眾所注目的新學術園地。
-
浮世繪─金瓶梅繪本
二十多年前我回師大美研所進修,上李霖燦(故故宮副院長)的課〈古畫鑑賞〉,講到興高采烈時,「風流絕暢」一詞總掛在他嘴邊。上張德文(故系主任)的課〈國畫類考〉,他用神秘的微笑介紹「秘戲」,只可惜無圖可考。一天,王秀雄所長請我與楊忠德吃午餐,他說在美國某大學圖書館發現一套明萬曆版的《金瓶梅》,裡面精彩的插圖是唐伯虎的繪本傑作。是台北重新出版的,台灣禁售。王所長致電出版社,曉以藝術大義,偷偷買一套典藏在美術系圖書室。我衝到系圖書室借出《金瓶梅》,麻煩看管圖書的小學妹,就有插圖的頁面影印兩份,一份是楊忠德要的。我一份帶回家,不知藏在哪一個箱底?還好老夫膝下無女,不急著作嫁,改天再慢慢找出來複習。隔年又到台北續修,就已經有人在師大路邊擺攤,推銷彩印精美的春宮大畫冊,拜「改革開放」之賜,還原人性本色,到處都買得到。最近金城國中體育館的書展,精裝彩印的春宮大畫冊,大剌剌擺一排促銷,此書是輯民間繪本、中國春宮、器物彩繪、日本浮世繪春畫於一集,堪稱「風月寶鑑大全」,我一眼就認出,會心一笑取一本翻翻,沒買!網上現代影音情色氾濫,春畫已不入時,等下回書展才去買一本,當作藝術鑑賞。 《金瓶梅》寫風月主人西門官人,煙花總管,檢點金釵,品題羅袖,逞大慾納小星,藏金屋寵專房。西門慶與潘金蓮、李瓶兒、春梅,常常一蹋橫陳,裸露下體,笑言戲謔,繁星點點,長林豐草。唐伯虎精細描繪出他們的性愛畫面,芙蓉帳內每多調笑之娛,玉鏡台前常映裸纏之體,落紅殷褥,流丹浹席,任是丹青盡描紅,漫將彩筆下丹阜。 宋代「存天理、滅人慾」節慾的性文化,在高張道學的帷幕中,不許女人在床上叫出聲,只得悶在棉被裡忍氣吞聲,咬緊牙關埋頭苦幹,只為繁衍毫無閨房情趣。明末清初學者朱彝尊說:「吾寧不食兩廡豚,不刪風懷二百韻」,竹垞先生道德文章堪稱當世之最,身後當可配祀孔廟,晚節不保,寫了一篇千言情詩二百韻「樂府傳西曲,佳人自北方…」,難得明心見性,真情流露,又無道及情色,老年人只剩一枝筆,寫寫又何妨?他寧可不吃孔廟的冷豬肉,就是不刪千言詩!空空道人因空見色,由色生情,傳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為情僧,是道?是僧?上帝也瘋狂!維摩座下曾參歡喜之禪,酒色豈礙菩提路?尼姑還俗,鄭板橋硃批:准!准!准汝嫁郎君,省得「僧敲月下門」。推敲,推敲,吵死池邊樹上的宿鳥。 十九世紀日本浮世繪傳入歐洲,掀起熱潮,從古典主義到印象主義諸大師,無不受到浮世繪畫風的啟發。羅特列克是法國南部的貴族,他可繼承爵位,但到巴黎留戀蒙馬特夜世界,住在妓院樓上,寫生一系列妓女畫,〈姆蘭街體檢的妓女〉撂起薄裙露出豐肥的屁股,蠻誘人的油畫。他當時如能把長期觀察妓女的生活史畫成繪本,肯定精彩,為特種營業留下具體史料。繪本達人李如青下一本繪本是不是該畫《八三么風情畫》?為那個禁錮的年代,作史料文獻性的圖籙。禁閉的小島,「大丈夫效命沙場;小女子獻身國家」,純為軍用,百姓只得禁慾,你我都沒有八三么的體驗,說甚麼軍民一家?雖然我用水墨作很多裸女畫,沒事畫餅充飢而已,並不是箇中老手,李如青趁年輕,《八三么風情畫》您就看著辦吧! 欣見小徑特約茶室展示館,開幕啟用,終於有窯子可逛了!我誤以為要重操舊業拚觀光,虛擬「超貂蟬」的神女,金門國家公園不老實,挑逗我視覺的意淫。看不到真槍實彈,倒不如請李如青繪一本《八三么風情畫》,滿足眾人多年的遐想。本月20日我乘長風登上大膽島,想當年苦悶孤寂的島外島,運補船靠岸,戍守士兵手揚著票,大喊鳥來了!金門有十來處八三么,很多處男因此失身,咽淚裝歡轉大人,有人還把感情一起放進去,把從良的娶回家醞釀很多悲劇、喜劇的繪本故事。大作家陳長慶為金門八三么留下很多史料,多去請教他;「實戰經驗」如何?就到高雄去拷問那該死的「召妓男」,有那麼嚴重嗎?不必太苛責那個小孬孬,「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風流」,他也算是對社會有「點滴」的貢獻。春雨天台,暮雲巫峽,水月鏡花,華胥一夢,不知此身何在?老朽年逼花甲,心花眼花,丟盔卸甲,世味淡,歡情薄,又何必忸怩作態,自取困悴。只剩一枝嘴,頌佳句以寫牢騷,飲陳高而陶吾鬱,空口說說浮世風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