浯江夜話
-
學習為圃者的精神
初冬,余經過後避山時,為圃者孜孜不懈的在墾壤治田鋤草,一鏟一鋤的,說是要栽些自己要吃的東西云云!與為圃者短暫的相晤交談後,余就離去,為圃者繼續荷腰揮鋤刈草,新春的希望似乎就在眼前了。 前些時候,余再次騎車經過後避山,不見為圃者,但新田一畦一畦的,雜草不見了,治田已成。「有志者,事竟成。」其是之謂也。 昨日,余匆匆的再一次馳過,為圃者已在方田四週架起木樁、圍起籬網,預防禽獸闖入肆虐。而且,一畦畦的新田,好似已播種了。胡適云:「要怎麼收穫,先要怎麼栽。」 傳昔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苦於山北之塞,出入不便。於是,愚公遂率子孫荷擔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欲畢力平險北山,指通豫南,達于漢陰,鄰之遺腹亦跳往相助之。最後,天帝被愚公的真誠感動,命夸娥氏二子負太形、王屋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故曰:「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一人修身亦然,曾子說:「吾日三省吾身。」朱子:「日省其身,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其自治誠切如此,可謂得為學之本矣。」讀書做事,就像治田墾壤一樣,一日有一功;除去陋習缺點亦復如是,務必痛下決心,刈草除根而後快!為與不為,有為者還怕不會成功? 為圃者及北山愚公二人,墾壤除惡草務拔除,且有恆心與毅力,懷抱著希望。所以,吾人治身立事亦然,「自治不勇則惡日長,故有過則當速改,不可畏難而苟安。」始能日新又新,止於至善的境地。
-
其實不簡單
如果一件耗時數年、雕工精細繁複的雕刻品要價幾十萬元,或許大部分的人都會覺得還算合理;但換作是一件由簡單幾何造型構成的雕塑,開出同樣的價碼,除非作者已是名聞遐邇的藝術大師,否則恐怕仍有人會不以為然的說:「幾個方塊、圓球拼在一起誰不會啊?值這個錢嗎?」 同樣是創作,都是作者的心血結晶,精雕細琢的作品或許需數年甚至數十年的投入方能完成,而許多現代主義的雕塑作品可能在造型上或製作過程需時較短,但以製作過程的容易與否或時間長短來決定一件作品的價值高低是不甚公平的。巧奪天工的雕刻品固然考驗了創作者的構思與刀工,但一件看似簡單的現代雕塑,背後的創作動力卻也是來自經年累月對各種藝術表現形式的去蕪存菁,並加以吸收轉化再創新,這些投入也許不像雕刻一件藝術品般,一刀一鑿的辛苦都顯而易見,但絕不該被忽視。 曾向一位在廣告界工作的大學同學打聽得知,繪製廣告影片分鏡腳本,每格約十幾公分見方,基本行情少說也有八百、一千元,看來好像很好賺,但沒有純熟的繪畫技巧與取景概念,一整天恐怕也畫不出一格來,而這些「本錢」得靠長期練習累積,絕非一夕可成的,更不是如有些人以為的「隨便撇兩撇」那麼簡單。 藝術創作本應是無價的,但依賴創作維生者,無論其創作過程繁複也好、輕鬆也罷,只要能達到「客戶」的要求,都該得到合理的報酬與對待。試想,一個苦練多年終能即興且快速創作的藝術工作者,卻因創作太有「效率」而使其創作價值遭到質疑,不僅污辱了這件作品,更否定了作者的努力與付出,不管是「慢工」還是「快手」,將重點放在其累積創作實力的過程,才是對藝術創作者最起碼的尊重。
-
好一個「上天掉下來禮物」
一句「上天掉下來禮物」,成為時下最具魅力,悅己娛人流行話,的確為枯燥乏味的生活頻添了無限歡樂。 「上天掉下來禮物」出處,其來有自,還是出自政治人物鄭余鎮立委的口中。這句話在當時還曾造成一陣轟動,鄭余鎮立委與王筱嬋正鬧得難分難解,鄭余鎮為愛走天涯所說的一句刻骨銘心的話,乍聽之下,無不使人動容,感慨萬千。照說這對絕配應該是最幸福的,但是事與願違,如今的鄭余鎮又回到髮妻身邊,與王筱嬋成了怨偶,各自分道揚鑣。 王筱嬋畢竟還是神通廣大、才藝出眾,竟然考上電視台採訪記者,負責採訪立法院在野黨問政新聞,當下的鄭余鎮又淪為無黨籍立委,兩人之間又不知道要擦出什麼樣的火花?也正是一般大眾所急於知道的八卦新聞,且讓看倌拭目以待。今後,相信立院的警衛又要多了一些煩惱。 「上天掉下來禮物」,成了時下最流行的口頭禪。前陣子,當氣溫急速下降,又逢假日,台灣各地民眾舉家駕車湧向合歡山等地賞雪,果然瑞雪紛飛,景色迷人,歡樂的民眾對準鏡頭說出這是「上天掉下來的禮物」,言下之意,大有諷刺意味。不過,有些事情較為切題,若以此形容之,也是生活上不可多得的樂趣。 另一起與此有關的趣聞,乃是發生在美國有位雞隻販售商,載了滿車雞隻準備去宰殺販售,結果在車途中不巧有隻白雞脫困掉下車,老板立即停車撿回,當著寵物雞飼養。白雞天天跟著主人跑,這隻雞真好命,除了免去一死外,並獲得百般呵護,可謂幸運之至,還被主人形容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以上的比喻若被鄭余鎮委員看到,不知是否會產生會心的一笑。在此,我們也不得不佩服鄭余鎮先生天資過人!
-
找出真兇才是真的
纏訟十多年的蘇建和案,經再審判決推翻過去死刑定讞,改判三人無罪,這項判決的大逆轉,引起社會很大震撼與關注,到底這三人以前是被誤判,還是有外力介入,或者他們真的沒有殺人,兇手另有其人,還是因為缺乏有力證據不得不改判無罪,種種原因讓社會大眾看得霧煞煞。不過,不管如何,如果不能將兇手繩之以法,把真正兇手找出來,國人對於司法公正的信心將蕩然無存。 蘇建和案之所以倍受矚目,在於很多線索直指他們涉案並有他們的自白,但所有涉案情形又缺乏有力證據,甚至當時的兇刀、錄音帶也都失蹤,在在顯示當時的檢警單位以及法醫鑑定的缺失,導致證據薄弱,最後三被告改判無罪,顯然此案還可向最高法院提起上訴,但引來社會的震撼卻非同小可。 老實說,蘇建和三被告,如果他們真的無罪,法律應該還他們清白,何況他們已坐了十多年冤獄,但反過來說,如果他們三人真的涉案,司法應該「毋枉毋縱」,以還給被害者一個公道,畢竟只要兇手沒有找出來並繩之以法,此案將永遠是一項謎,並將嚴重打擊國人對司法正義的信心。 蘇建和案,還有很長的官司要打,他們是否是兇手還無法定論,同時也正考驗檢警等相關單位的辦案能力,因此,如何抽絲剝繭找出真正的兇手,以還給被害者一個公理,才是當務之急,否則國人必定會對司法的公正性產生質疑,甚至失去信心。
-
愛人者人恆愛之
看過這麼一則故事:從前有個國王,權傾一時,他有個為他所鍾愛到極點的兒子,茶來伸手、飯來張口,幾乎要什麼就有什麼。因為他父王的鍾愛與權利,這位年輕的王子,實在沒有任何欲望是不能滿足的,可是再怎麼席豐履厚、無憂無慮,王子卻總是眉頭深鎖、面容戚戚。 有一天,一位大魔術家走進王宮對國王說,他有辦法讓王子快樂,國王聽了很高興的回答說:「假使你能辦到這件事,則你要求任何賞賜,我都可以答應你。」於是魔術家將王子帶到一間密室,用白色的塗料在一張紙上畫了畫,然後把紙張交給王子,囑他走進一間暗室並燃起蠟燭,看看有什麼變化。說完,魔術家就走了。 王子遵照而行,在蠟光照耀下,他發現那些白色的字跡幻化成美麗的顏色,而且出現了「日行一善」這幾個斗大的字。照著魔術家的提示,日行一善的王子,不久之後果然變成了一個最快樂的人。 王子用一顆善良的心、一種愛人的性情,還有一份坦誠、寬恕的精神去包容、幫助別人,結果,在一陣你情我義後,愛人者人恆愛之,試想這樣一個有情天地,誰能不喜、誰能不樂? 所以,寬以待人、常存愛心,可以說是一宗財產,當然這與有些億萬富豪的市儈與浮誇也截然不同,有些人儘管窮到一文不名,然而只要擁有一顆善良的心,又能懷著一份樂於助人的好心情,則那種日行一善、載愛的豐盈,又豈是那種財大氣粗的庸俗所能比擬。 職是之故,一個人假使能夠大澈大悟並盡心努力的去服務人群,那麼他的生命必能激盪出愛的火花,在人生道上,那種相互扶持、有情有義的大愛篇章,也必定感人肺腑。
-
挑戰未來
二○○三年翩然來到,很多人都對新的一年有所憧憬與期待! 企業界紛紛畫「大餅」,展望未來;朝野各政黨在歲末年初之際,也各提出種種興革建言與藍圖,以攬人心;廣大的人民,在走過去年國內外嚴苛的經濟大考驗,更是期盼快快的揮別景氣寒冬,迎接經濟回春,讓明天會更好。 新的一年,新的希望,新的願景,所謂「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讓人滿懷信心與希望,甚具鼓舞民心作用。不過,凡事一切都得回歸基本面,唯有落實「大改革、拚經濟」決心,方才是能否重振經濟、贏得民心之關鍵所在。 舉例言之,民進黨興革會議,多位代表高分貝要求提振股市,因為如果下半年台股指數能上升,才有利於民進黨獲得選票、繼續執政。這與一般社會大眾看法甚為貼近,只算反映了部分民意。問題在於,股市固然是經濟的櫥窗,然而,能否重新贏回選票,繼續執政,靠的應是政績,也就是禁得起檢驗與信賴的真材實料,而非只是「護盤」堆砌的美麗櫥窗。質言之,如何大刀闊斧的改善投資環境、改革金融,擴大內需創造就業,讓經濟面有所好轉,人民生活水平自會提昇,股市自然由空翻多,如此,哪怕人心喚不回,不繼續執政也難!反之,一味口水、口號治國,了無政績,終將為人民所唾棄! 挑戰未來,大環境變數仍多,充滿著艱辛,致勝關鍵,個人在於能不斷汲取新知識,企業得面臨「不創新就會遭到淘汰」挑戰,政黨則須拿出政績來供人民檢驗。不過,機會永遠留給最有準備的人,期盼每個人都能以最好的準備,迎接未來、挑戰未來,抓住每一個勝利成功的未來機會。
-
每次下筆
曾經,有朋友問我:你們幹新聞工作常寫稿,駕輕就熟,寫一篇「浯江夜話」是不是像吃豆腐一樣簡單! 其實,每次輪到繳稿,總是搜索枯腸、折騰半日無以下筆,除因才疏學淺,肚子裡沒有墨水之外,更重要的,每次下筆總不自覺地想起一位作家的名言:「小時候撿到一根粉筆,敢在牆上寫字;長大後給一根粉筆,還敢在牆上寫字嗎?」 的確,每次為繳稿交差,都先要問問自己,所寫的主題有沒有人願看,讀者會不會看到題目,即嗤之以鼻不屑一顧? 記得二十幾年前剛進報社時,報社還是軍民一家,「正氣中華報」和本報兩報一體,社長及主要幹部全是軍人。有一天,報社社論大概是轉載自國內黨政軍大報,題目是「祝賀卡特當選美國總統」,一位軍人少校編輯曾不諱言地指出,儘管那篇社論寫得字字擲地有聲,振聾發瞶,但卡特又不看金門日報,有失意義! 其實,當年加入新聞工作行列,一路走來亦師亦友的風衣和博文兩前輩,念茲在茲殷殷教誨,一再叮嚀本報是地方性的報紙,下筆撰述報導,或審稿取捨,刊載的內容以浯島浯民為主,才能發揮特色。 事實上,一份地方性的刊物,如果刊登與當地民眾毫無切身關係的文稿,有誰要看?若空談人生大道理,或八股說教、以及人云亦云炒冷飯,報紙是商品,有誰願花錢受罪?何況,滿街書刊雜誌,應有盡有,篇篇是專家學者嘔心泣血的傑作,換言之,我們能寫得比人家好嗎? 所謂「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報紙發行無遠弗屆,筆下每一字一句,都得對讀者負責,也要為自己負責,寫得愈久,每次下筆顧慮更多,再也不敢像小孩撿起粉筆在牆上亂畫!
-
莫若以明
人不說話則已,一開口說話,便有是非榮辱的意念表露出來。有縵者,有窖者,有密者。莊子說:「夫言非吹也,言者言其所言者,特未定也。果有言邪?其未嘗有言邪?亦有辯乎?其無辯乎?」每個人心中自有是非之尺,是是其所是則喜,非非其所非則怒。是非齟齬於焉產生,損於人際和友誼,能不慎乎? 寡居多年的鄰居W,是日入夜,天寒地凍的,W猶然獨自在園地裡來來回回,孤零丁的。鄰人M看見W兀自彷徨不歸,M出言欲要W趕緊回家,不要再逗留在外,預防受寒著涼,且天已黑特別不安全。 時,M語意未清楚,出於善意關懷;但W猶有蓬之心,於是W對M的善言有了誤解,疑為諷刺在外鬼鬼祟祟的,似有不良的企圖似的。W就很生氣的說:「M的話是什麼意思?欲要M問個明白,說個清楚?」 言語之相難相爭,甲者以為「非」,乙者以為「是」;乙者以為「是」,甲者以為「非」,成見存乎心。所謂:「道惡乎隱,而有真偽?言惡乎隱,而有是非?」各自是其所是,各自非其所非,不意明白了解何為是?何為非?何為真?何為假?是是非非終究會落個理不清的境地。 孔子說:「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莊子亦云:「莫若以明。」W如果聽清楚、明白M的善言和關懷之意,就不會彼此發生齟齬和相難了。所以,謹言慎行,能悟會彼此所言旨意;不顛倒是非,是為是,非為非,客觀公正的評斷,就不會發生相互爭辯,把忠告當成是逆耳之言了。至於存心惡意誹謗者,吾人默言以對!
-
自由不是放肆
「言論自由」是憲法保障人民的權利之一,也是觀察一個國家或社會是否夠民主的基本判準。今日的台灣社會儘管在是否承襲「中華民國」血統上爭論不休,但論民主化的程度不僅傲視東亞,亦不遜於歐美民主先進國家。在如此自由開放的社會環境下,人民對政府施政不滿意可以批評、可以陳情、可以示威抗議,因為民主就是以「民」為「主」,就是人「民」做「主」,做僕人的服侍得不夠好,主人當然有權利發飆囉! 咱們的言論尺度有多自由,也許大家平常自由慣了,感覺不出它有多麼「無拘無束」。然而只消看看親愛的大陸同胞們對咱們凡事皆能暢所欲言的人權滿懷憧憬,不難體會我們所習以為常的自由生活型態,其實是多麼珍貴啊!不過,大陸同胞雖然羨慕咱們自由,卻也認為自由過了頭的台灣社會顯得有些「亂」,這樣的觀點或許有人會解讀成「酸葡萄心理」,但平心而論,我們的言論自由的確有如一輛狂奔疾馳的車子,只知猛踩油門滿足超速快感,卻不曉得該適時踩煞車以防發生意外、傷己傷人。 言論自由一味被提倡卻未曾稍加限制,已經讓那些憤世嫉俗者像吸毒上了癮一般,劑量只能增不能減,否則必定混身難受、情緒失控,加上可供不平者一抒己見的管道較以往更多元化也更難控管,造成這種自由權被濫用的情形益趨嚴重。君不見現今網路上存在無數由機關團體或個人架設的留言板或討論區供人意見交流,原本立意良善,但卻因遊戲規則太自由少有規範,加上網路留言想刻意隱瞞身分或登入位址皆非難事,於是成為有心人恣意謾罵、發洩不滿情緒的最佳選擇,更有甚者冒用他人名義散佈不實消息或破壞他人團結,卑劣行徑與保防時代的匪諜何異?言論自由固然不該被剝奪,但若濫用之以做為發洩個人怨恨的工具,只是令社會更亂,傷害了別人也有損自己的陰德。
-
營造和平、友愛新世紀
推廣老人照顧活動出新招,中日人瑞義結金蘭,象徵人類崇尚和平、友愛的新世紀來臨,誠為世人所津津樂道。 這項頗具意義的人瑞金蘭盟儀式,是由中日雙方民間社團所發起的,中國方面是台灣的一位人瑞陳女士,雙方人瑞皆達百歲以上,是非常難得的。這種尊重生命,追求和平友善的跨國愛心,正是當下全人類所應走的正確之路,所謂「生命勝過一切」,希望全人類能深體斯意。 嚴格說來,日本的軍國主義一直是挑起戰端的罪魁禍首;尤其對於我國同胞的侵犯與屠殺行徑,更是史蹟斑斑,罄竹難書,為國人所難容。不過,日人的獸性罪行也一直受到國際的譴責與辱罵。因此,也因為猖狂任性挑起戰爭,導致日人的形象一敗塗地,為人所不齒! 經過幾十年的省思、覺悟,終使日本體驗發動戰爭的慘痛代價,回歸愛好和平的天性。這種良知的展現,確實值得世人的肯定與讚揚。畢竟「冤家宜解不宜結」,戰爭永遠是殘酷的,不但能毀滅人類的文明與進步,更能陷人類於萬劫不復之境。 說真的,難得日本的民間社團能及時熱絡參與推廣老人照顧活動,締結中日人瑞金蘭盟,彰顯日人已走出戰爭的陰霾,實質追求和平、友愛的新世紀。希望日人的理性覺醒,能真正喚起世界的和平,打造一個永無恐懼的環境。 我們更期待這股尊重生命、愛好和平的精神,能夠喚醒恐怖分子的良知,停止一切恐怖行為,為世人帶來安定與和平。
-
救失業要有長遠之計
經濟不景氣,國內失業率頻創新高,政府為解決失業問題,推出「公共服務擴大就業」方案,將動支七百億元來搶救失業率,雖然短期內可提供不少就業機會,但一年或二年後,這些人又要面臨失業問題,對於這種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作法,最近讓朝野政黨吵翻天,畢竟這項看似利多的政策,只能暫時減少失業率,但從長期來看,有如「飲鴆止渴」,並非國人之福。 老實說,解決失業率並非暫時「巧立名目」找出一些可有可無的工作機會,讓一些失業的人來做,如果如此不如將這些經費直接發給失業者讓他們自己來創業還來得有用,畢竟臨時性的工作非長久之計,唯有從擴大重大工程建設,帶動內需成長,才能創造更多可長可久的工作機會,否則只能工作一、二年的工作機會,只能說是暫時救了失業,但未來將造成更多社會問題。 筆者認為,只要政府有餘力,拿出幾百幾千億元來搶救失業並無不可,而且可說是國人之福,但如果政府必需舉債,那為何不從獎勵投資、鼓勵創業著手,如此才是長遠之計,否則難怪有民眾質疑這是政府為了選舉之故,先給你一顆糖吃,至於未來再看著辦吧! 國內經濟不景氣已落到谷底,失業率之所以屢創新高,主要是很多工廠關的關、逃的逃,有辦法的則早已外移,而造成這種現象的主因是國內投資環境不佳,為振興國內經濟,政府應拿出有效具體的解決辦法,決非暫時胡亂找些工作讓失業者來做,畢竟只能給他一顆糖,不如給他一個可以長久謀生的工作機會。
-
世事無常
佛陀在宏法傳道時,曾告訴我們說:「世事無常,沒有永遠的真理」。換句話說,佛陀認為人世間的東西,沒有一種是能夠維持永久不變的,這也就是說:世間的東西,永遠都在變化中,也無時無刻不在變化中。 就像生命,有些人活得長、有些人活得短;有些人前半輩子風光至極、後半輩子卻窮愁潦倒。總之,「黃泉路上無老少」,冥冥之中自有定數,絕沒有那種一成不變,一輩子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的道理。 所以,當你體悟到這個道理時,你也當明白,在這個無以恆常的世局裡,爭何用?權位、財富,甚至名望又有何用?人一旦兩腳一伸,到了蓋棺論定的當口,還不是夢幻泡影,轉頭成空。 記得從前舜欲讓天下予子州支伯,子州支伯就說過:「我正患有重病,將要去醫治,那有時間去治理天下。」天子的爵位是天下最大的名器,子州支伯卻不肯以生命來換取天子的名位,這是有道之士和凡夫俗子最大的不同。我想,子州支伯如果貪一點,不愛生命愛虛名,去爭那「吃力不討好」的天子做,說不定屁股都還沒坐熱,就蒙閻王爺寵召去了! 因為子州支伯懂得鄙視外在的富貴,並深知養生之道,所以他能全身保軀,安貧樂道;也因為他知道,失去生命就等於失去一切,所以他也不去爭那勞什子的身外虛名。可悲的是,當今許多居高官尊爵的人,寧要富貴利祿卻不愛惜自個兒身體的態度往往表現得十分徹底,這不是很令人迷惑嗎? 其實,說穿了這些人最大毛病就是不知道要潔身自愛,所以,在人生道上,他們總是貪得品味全無,也貪得無法無天。然而,縱使讓他們貪得了天下,當人生的簾幕拉下後,儘管「青山依舊在」,又能「幾度夕陽紅」?特別是當末路窮途、日薄崦嵫之際,試問他們又能留下些什麼?這是聰明人當深思猛省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