浯江夜話
-
少政治‧拚經濟
經濟不景氣,失業率節節攀升,國人的痛苦指數也愈來愈高。報載,台北市政府環保局招考儲備清潔隊員,結果上千人擠破頭,而且考上不一定會錄用,還要等上個幾年,如此的生活環境,實令人唏噓。 台灣近幾年來,經濟的發展每下愈況,股票價值直直落,加權指數從萬點跌落到谷底,不少人為此傾家蕩產,儘管這幾天似有回春跡象,但暴起暴跌令投資人搖頭,尤其是銀行存款利率降了又降,讓很多靠利息過活的老年人節衣縮食,有如過著寒冬,台灣的經濟到底要等到何時才能回春呢?這是所有國人最關心的事,甚至耽憂台灣的未來是否還會向下沈淪。 的確,國內經濟已壞得不能再壞,很多企業廠商倒閉的倒閉、出走的出走,留下來的也很多是負債累累或苟延殘喘,如何振興國內經濟,是政府當前主要課題,但令人遺憾的是,迄至目前我們仍不見政府拿出有效的振興經濟方案,反而一直是在政治議題上打轉,如此長期下來,怎不令人憂心台灣的未來。 老實說,大部分的平民百姓和企業廠商,要的是有個安定的工作和良好的投資環境,想的是如何賺錢來提升生活品質,如果民眾連工作都不保,或者工廠都快倒閉,又有多少人還會在乎什麼根留台灣,這是相當現實的問題。 經濟不景氣已是很長一段時間,很多國人都感受到生活愈來愈艱苦,無不盼望政府多多拚經濟,畢竟經濟搞不好,人民的生活水準也跟著遭殃。
-
「再試一下」
對很多人來說,可能是天性脆弱,一旦遭受到挫折、打擊,便把自己閉鎖在狹隘的天地裡,然後鑽牛角尖,讓一切不如意蒙蔽理智。 同樣的,有些人在遭受到失敗後,便將信心牢牢的隱藏起來,要不便以酒、以藥來麻醉自己,認為只有如此活在小框框中,才是最安全、最沒有風險的。 其實,隱藏是一種逃避行為,麻醉自己的感官更是懦弱無知,因為不管是那一種人,生來都有一份責任,也就是要為自己的言談、舉止乃至於行為負責,如果一味的將自己閉鎖在那小小的天地裡,從此不管外面的陽光多麼美好,草皮多麼綠,微笑多麼美,那是對自己健康的不負責任;至於不在失敗後檢討失敗的原因,卻以酒來麻痺每一根神經,致使因宿醉而引來不良的後果,那是對自己舉止行為的不負責任。試想,一個對自己不負責任的人如何能夠成功?又能拿什麼顏面去立足社會? 有一首兒歌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記得其中有一句歌詞是這樣的:「這是一句好話,再試一下。」很多為人師表的也常拿這首歌來鼓勵學生不要怕失敗,因為失敗了可以再試一下,一試再試試不成,再試一下,總有成功的一天,這是人生道上顛撲不破的至理。 做為一個成年人,其實更應懂得這首兒歌的三昧,失敗了真的不要緊,重要的是信心不能被擊垮,更何況在人生道上失敗的機率遠比成功的機率大多了,如果只一味的害怕、逃避,不敢迎向挑戰,那人生還有啥意思! 所以,勇敢的挺起胸膛吧!在那裡失敗,就從那裡站起來;再試一下,你會發現,你的勇氣回來了,你的信心回來了,成功之路更是光明在望。
-
無悔的信守
廿六年前剛進報社的時候,擔任日班工作,午休常跑去編輯部,裡面台、港報紙應有盡有,更有許多雜誌。而且,專人負責更換整理,徜徉其間閱覽,真是不亦快哉! 當時,筆名風衣的編輯顏伯忠,他的辦公桌玻璃墊正中央壓著:「權勢固然可畏,義理不可不爭!」的座右銘,用毛筆寫的,字跡蒼勁有力,紙質已泛黃,顯然已放置一段很長的時日了。 或許,自從看過風衣的座右銘,仿如鋒刃銘刻心版,特別是他提攜我入行擔任新聞編輯,曾安排在他家書房上了三天課,將其所學傾囊相授,一再叮嚀做新聞守門人,應善盡社會責任,一輩子要堅持信守的,就是不畏強權脅迫,維護公理正義! 因此,在我的腦海深處,時時銘記教誨。軍管時期,曾不為威逼利誘,被羅織「暴行犯上」罪名調職,兼「留社察看」處分,委任職務只剩「臨時交辦事項」,擔任送報工作。也曾主編言論版,因採用反對金門「開賭場」的文稿,被匿名電話恐嚇警告,仍堅守平衡報導職責,繼續刊登反對者投書,卻突被調離編輯桌,荐任職在工廠印報三年餘,而且,連續四年考績乙等。幸好,個人深信公理自在人心,俯仰無愧天地! 當然,任誰都知道,小蝦米難敵大鯨魚,服公職不懂哈腰奉承,等於自毀前程,可是,權勢所能禁錮的畢竟有限,並不能壓抑一個人的意志與潛能。這些年來,激勵更加奮發,似是因禍得福,自認活得很有尊嚴,倍覺何嘗不是收之桑榆?如今,回首前塵往事,深信假如時光能倒流,依然無悔當初的信守,有所為,也有所不為! 歲月悠悠,前編輯主任顏伯忠先生離開我們十年了,只嘆庸碌如昔,無以回報提攜之恩,唯一足堪告慰他在天之靈的,正是當時殷殷教誨,旦夕不敢或忘,以前如此,將來亦不敢稍怠!
-
「微利時代」的省思
當下,全球面臨一波景氣寒流。大環境不好,利息薄得不能再薄,加上科技革命,大量生產,供過於求,企業獲利微薄,在在顯示一個「微利時代」的來臨,這也意味著繁華榮景不再,教過慣經濟「高成長」年代的人們叫苦連天。 不過,在一片悲情中,也絕不容我們懷憂喪志,畢竟,我們的社會現仍處在一個歷史經濟的「高峰期」,只不過現在正由高峰往下走,人民由於近數十年來過慣著高經濟高成長的生活,面臨景氣寒冬,一下子還不能調整步伐適應,百姓自是唉聲嘆氣,自殺者有之,搶劫也頻傳,處此情況之下,除了企望政府速拿出拚經濟的良策外,國人的心理重建,也極有必要。換言之,心理健康,觀念正確,可以讓大家安度難關,重新過一種快樂、滿足又幸福的日子。 想想從前,沒有電視、沒有轎車、沒有冷氣的時代,大家省吃儉用,還不是一樣的過日子;看看現在,國人普遍坐擁轎車代步,住華廈吹冷氣,個個人手一支大哥大,還想穿名牌喝XO,出入KTV,甚至玩起「金錢遊戲」來,如此放肆生活,一旦景氣一個跟不上來,難免捉襟見肘,入不敷出的結果,自是生活處處有壓力,苦不堪言。 眾所周知,物質生活的追求享受,是惡質文化的一種徵象,精神生活的提昇,才是高品質文化的表現。以目前國人的國民所得來衡量,對於食衣住行四大基本需求,只要節制點,應可應付裕如,要過一個愜意的日子,應該沒有什麼困難才對,怕只怕我們一直沉迷在高成長的奢侈生活中而不知回頭!社會上還有屢見不鮮的搖頭族、飆車族、拜金族,還有許多人在崇尚美容減肥,這又表示什麼?是不是國人驕逸過度、浪費過多、縱欲過頭,在在值得我們省思。
-
厚植實力‧登上國際
金門要登上國際舞台,金門就必需先要有實力才能去推動;同時,金門也必須要有真實的內涵,才能獲得國際的認同和肯定,進而國際人士願意遠渡來金門,一窺金門的神秘面紗,欣賞金門「海上公園」的美麗。 報導:文建會和樂山文教基金會合力推動台灣加入世界文化遺產行列,特別選出包括金門在內的十一處作為「世界遺產潛力點」;而金門是以「文化遺產」為訴求,符合現階段金門以「觀光」、「文化」立縣施政的縣政政策主軸,更是推動金門登上國際舞台的契機。 金門素有「海濱鄒魯」之美譽!自唐代陳淵牧馬啟疆,草萊大闢,人文蔚起,古今歷史上,可能從未有一處島嶼像似金門一樣。金門位居雄鎮海門的戰略要地,又有大儒來訪講學,人文與軍事糾結,建構金門獨特的、剛柔並濟的閩南文化素質和特色。 近幾年來,金門為保存先人留下且俯拾即是的豐富文化資產,八十一年共指定一級古蹟一處│邱良功母節孝坊,水頭黃氏酉堂別業等二級古蹟七處和三級古蹟十三處。另,八十八年經金門縣政府公告縣定古蹟有十二處,依序按部就班推動各級古蹟修護工作,以供踵進的珍貴文化資產。 金門是以「文化遺產」訴求獲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潛力點候選名單。本(十)月底,文建會和樂山文教基金會將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指定審核委員來金實地踏勘。未來,文建會將針對包括金門在內十一處世界遺產潛力點作進一步篩選,並陸續投入資源進行改善與管理經營,俟時機成熟後適時爭取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總之,金門要登上國際舞台,當前必須加速推動國家公園計畫、保護金門文化資產,開發觀光資源,提昇金門文化內涵,機緣成熟,金門才有實力登上國際舞台!
-
眾樂樂不如獨樂樂
據報載又有一名美國婦人控告菸商未盡到告知吸菸會導致癌症之義務,致使她罹患肺癌,並據此求償鉅額補償金獲判勝訴的案例。雖然菸商強調該婦人吸菸成癮的原因複雜,不能全然歸咎於香菸,並且將尋求上訴,但這類的求償案愈來愈多,顯見反菸害已成了現代人追求健康生活環境的重要訴求。 拒絕菸害是許多現代化國家正努力推動的社會政策,國內對於菸害防治措施的推動也可謂不遺餘力,除了民間團體不斷宣導之外,政府也訂定相關法律約束癮君子們尊重不吸菸者擁有呼吸清新空氣的基本權利。只是,不論採道德勸說,抑或是祭出罰則,普遍看來成效似乎仍然不彰。道德勸說只能用在理性且願意接受逆耳忠言的癮「君子」,碰到那些不想當君子的人,你說你的大道理,他抽他的菸,真的被唸煩了,還可能不屑地回道:「我吐出來的二手菸,有燃燒廢五金釋放出來的戴奧辛來得毒嗎?」弄到頭來反倒像是我們小題大作似的?祭出罰則應該有用吧?錯矣!現在有強烈道德勇氣敢檢舉在公共場所吸菸行為者實在不多,倘若要檢舉的是自己的親朋好友或工作同仁,心裡的壓力與掙扎恐怕更大,真的把心一橫來個大義滅親,被檢舉的人頂多損失個幾千元,不痛不癢的,難收遏阻之效。 吸菸若是「獨樂樂」只能算是個人行為,無權加以干涉,但吸菸者所吐出的「二手菸」會危害周遭吸入者的健康已是公認的醫學事實,吸菸者即便不在乎自己的身體,卻也無權讓不吸菸的人賠上健康。為了兼顧吸菸與不吸菸者的權益,許多公共場所現在都劃設了專屬的吸菸室,只是癮君子們仍嫌麻煩,照樣在人群往來的場所吞雲吐霧,逼得拒菸族隨時得飽受菸害之苦。如果吸菸者討厭被「集中管理」,那麼基於尊重他人,請隨時自備塑膠袋往自己頭上套,OK?
-
天道存乎一心
還記得今年的夏天嗎?因為過度炙熱使人難耐其苦,必須藉助冷氣才能高枕無憂,尋求香甜的美夢。有人說,這是罕見的異象! 春、夏、秋、冬,一年四季運轉如恆,人類才得以正常生活,創造不凡的成就,庇佑眾生,這全要歸功蒼天之所賜。不過,近年來天災頻傳,一些不應發生的事,竟然接踵而至,還匪夷所思,十分離奇。若說這是老天故意的安排與懲罰,亦不為過,畢竟種什麼因必得什麼果,不容你不信。 據鄉老透露,目前的情景,是人類無惡不作,自我毀滅的原因,才會激怒老天,罪有應得。地區還好,看看台灣景象,真的一團亂,許多人往往泯滅天良,脫序而為,只為達成目的,將會不擇手段蠻幹到底,到後來不但害了別人,也毀了自己,真的划得來嗎? 所謂「人不按天理,天不按甲子」,正因為這個因素,當下的社會才會如此混亂失序,導致人人自危的痛苦;而老天的不按牌理出牌,也攪亂四季的運作,衍生種種災象,由每次台灣地區發生不可思議的災難判斷,無疑是對人類的一種警告與懲處。 天道即人道,上蒼本有好生之德,故能四季正常循環運轉,風調雨順,民生樂利。人在福中應知福,不能存有非份之想;尤其人與人之間應和睦相處,不忌妒、不惹事生非,團結一致,才能維持既有的成果。 人總是嚮往安定與進步,因而,凡是國人都應努力來實現這個理想,讓眾生能夠活出快樂、活得幸福。
-
改善水質從治本做起
報載,小太湖最近又佈滿布袋蓮,不僅影響排水,也污染太湖自來水源,水廠為此又不得不僱工清理打撈。小太湖幾乎每年都會孳生大批布袋蓮,而有關單位也是年年清理打撈,但仍無法根絕,其實,打撈工作只是治標,唯有妥善疏濬,並杜絕污水及上游布袋蓮隨溪水而下,才能治本。 金湖地區的自來水一直倍受民眾所詬病,很多民眾不敢使用自來水煮食是項不爭的事實,寧願拿著水桶前往金城、瓊林等地或汲取地下水飲用,至於自來水,民眾只用於盥洗,原因是金湖地區的自來水除了口感不佳,三不五時水質變色外,民眾眼見山外溪的遭受污染,對太湖的自來水總有心理障礙。 太湖水質的不佳,主要原因包括山外溪遭受污染、小太湖污泥淤積久未疏濬,以及魚類太多等等都是污染太湖水源的主因,要澈底整頓太湖自來水源,決不是光靠打撈溪中與湖內的布袋蓮就可解決的。 以山外溪為例,每逢雨天,上游的布袋蓮與污泥就會順溪而下,晴天溪水就變一潭死水,加上魚類繁殖快速,溪水常變成一片污黑,如此的水質怎叫金湖鎮民敢安心飲用太湖的自來水呢? 要澈底改善太湖的自來水源,非花大筆經費給予疏濬整頓不可,這點有賴相關單位向中央爭取經費,以為金湖鎮民提供乾淨的自來水源,不然,向大陸引水也不失是一項解決辦法,否則金湖鎮民還需長期忍受自來水質的不佳。
-
有得有失
貧窮本身並不丟臉,除非它是由於懶惰、散漫、放蕩、浪費及愚蠢而來,而這些原因所造成的貧窮是自作自受,不值得旁人去多加理會。 在中國的稗官野史中常見一些綠林好漢及貪瀆昏官,他們共同的特徵是有一張貪得無厭的嘴臉,以犧牲別人、嫁禍別人來成全自己,或是利用非法手段來獲取金銀珠寶、豐厚自家的產業,所以「人無橫財不發,馬無野草不肥」這句名言,想來就是出自於這些野史中,因為他們把這句話發揮得恰到好處啊! 如果我們把時空拉回台灣現在的社會中,你可能會發現很多人放著正事不幹,專門去效法古時候所謂的綠林好漢,聚攢鑽營無所不用其極,甚至這些人A錢的本領還比古時候高明呢! 以最近一些高學歷的所謂科技人來說吧,他們非法吸金歛財的本領就讓人瞠目結舌,這些人因一己之貪,不但禍害不淺而且震撼人心,特別是他們A錢手法之高、數額之龐大直可比擬五鬼搬運,你看好幾十億甚至上百億的金錢,就這麼一晃眼的便進入他們的口袋,而哭天無力、悔之無益的恐怕是那些吃虧上當的升斗小民了! 一般小老百姓大概很難想見一百億元到底有多龐大,據專家表示,如果一百億元全部換成千元現鈔,用一次載重一公噸的運鈔車來載,一次至少要十輛運鈔車才運得完,夠龐大吧! 認為金錢可以做出一切事情的人,常會被人懷疑他們為了錢什麼都可幹,而當他們為了錢財闖下滔天大禍的時候,才了解到將付出的代價,其實是再多的金錢也無法換取的。 所以,千萬不要因為有人聚攢了財富而艷羨不已,也許他們的負擔不是我們擔當得起的,因為我們不會像他們一樣,寧可犧牲健康、榮耀甚至良知也要攫取財富,這樣的代價不可謂不大,如果你夠聰明,不跟著隨波逐流又能安貧樂道,那才是至高無上的福氣呢!
-
「機會」
一位老師在黑板上點出一個白點,問下面的學生說:「你們看見了甚麼?」學生幾乎異口同聲的答:「一個白點」,老師頓了一下,課堂鴉雀無聲等答案。老師慢條斯理的說:「錯了」,反問學生說:「那麼大的一片黑板,怎會只看到白點呢?」 從前有二個鞋商,相偕到非洲找商機,看到非洲人都打赤腳,一人喜形於色,一人面帶愁容。原因,一個看到了商機,一個只感到絕望。一人心想,非洲人現在都打赤腳,以後若穿起鞋來,豈不商機無限;一人直覺的反應就是──非洲人窮,根本是不穿鞋子的,來這裡可說白跑一趟了。 以上兩個小事例,是一個「見樹不見林」與「視野遼闊」的觀點問題,也是一個樂觀者與悲觀者的看法問題,同時點出了一個「機會」,教我們看事情,不僅要看點,更要看面,才能宏觀。 說到「機會」,讓人想起近來全球黑壓壓的股市,利空不斷,很多個股直破底,有的甚至創下歷史新低價,是不是也是提供投資人一個買進的「機會」?恐怕還要日後才能找到答案。 不過,股市有句名言:「行情總是在絕望中誕生。」現在人人看空,絕望到了極點了嗎?如今是否真正谷底?相信也沒人敢斷言。但是,根據台股指數數據顯示,台股現已回到歷史的相對低檔區,是一事實,只不過低點還有低點,甚至化為壁紙,這在股市多有前例,也為投資人狠狠上了一課,所謂「高報酬高風險」是也。現在是不是提供投資人一個逢低分批布局績優股的「機會」,看來,仍有待投資人的慎思明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