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論廣場
-
令人震撼的一句話
第一次走進位在西螺的彰化基督教醫院雲林分院,等候拿藥時,看到張貼在牆上的創辦人蘭大弼醫師的話,真叫人震撼: 「高貴的儀器固然重要,但身為一位醫師,一顆憐憫、溫柔、謙卑、吞忍的心,對待病人更重要。」 是的,視病猶親。剛剛帶父親看的那位年輕的蘇晉民醫師,就有如此的情懷,不禁大為感動。 那天,父親眼睛紅腫,合不起來,而且嘴歪。心中一陣恐慌,唯恐是腦中風,火速送往分院掛急診;經值班醫師的診斷,認為還是送到神經內科的專科診斷最好。感謝急診室的護士為我掛診,而且是掛二號,一號沒人;約早上八點四十分就看到診,可說沒有耽擱到就醫時間。 經過蘇醫師的親切問診及檢查父親的手臂、雙腳及舌頭後,他告訴我,這不是中風,是感冒或其他不明原因的病毒感染,所引起的顏面神經失調。他說吃幾天藥之後,病情應可改善;但為確定是否顏面神經問題,又為父親安排進一步的檢查。這時,我的心中大石頭才放了下來。 不過,他告訴我,需要時常到院做臉部電療復健,雖然效果慢,無法完全恢復,但能有效控制不至再惡化。經過醫師的說明,我們也只有認真做復健,也期待奇蹟能出現,讓父親能早日康復。 由衷感謝,雖然身處雲林偏鄉,能得到彰基雲林分院醫療團隊的照顧,更感恩蘇醫師的敬業、專業及愛心,為家父做的醫療,值得肯定!
-
得了便宜還賣乖﹕一事無成食厚祿居豪宅﹐尸位素餐還有臉喊委屈﹖
教改今年滿二十週年,當時擔任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召集人,成為社會輿論交相指責箭靶的前中研院院長李遠哲日前在台灣師範大學召開的研討會上喊冤,辯稱教改會是臨時編制,僅提供意見,既沒經費、也沒權力執行政策,教改有錯不應全歸咎於他;他認為是台灣教育部長換得太快,很多政策還沒準備好就上路,「我委屈沒有關係,但對社會是非不分,感到很遺憾。」 他認為,教改要成功,社會必須改革,政府鼓勵「贏者全拿」的價值觀,製造不公不義的社會,導致家長的價值觀也是贏者全拿,根本不相信行行出狀元,很難推動多元化社會;社會不公不義,教改不會成功,「我們面對的將來非常黯淡」。把自己該負起的道義與政策責任撇得一乾二淨。 筆者不是教師,所學專業領域也非教育,教改廿年來在實務面暴露的一堆弊端,媒體批判與學術論述早已多如過江之鯽罄竹難書,筆者在此不必狗尾續貂。但我們翻開李遠哲的出身和學經歷,檢視他過去對社會問題和公共事務的看法,他揚名立萬飛黃騰達過程,正是典型的台灣社會贏者圈既得利益階層和機會主義者縮影,他把教改失敗歸咎社會不公不義,更屬偏頗和倒果為因,乃削足適履的工具理性至上迷思,從頭到尾都在為自己開脫卸責。 誠然,每個社會都有不公不義之處,政府推行之政策,就是要矯正不合理現狀,但李遠哲當年強力背書的多項教改主張落實到政策執行面,卻助長既有的社會不公不義現狀,使階層流動停滯化,使教育資源分配的城鄉差距更嚴重,他既未深入體察台灣社會和美國社會間的差異,更沒有善用與珍惜他身為諾貝爾獎得主學術名器光環的「影響力」,和他社會名望衍生的門路導正決策者偏失,使教改衍生的社會不公不義現象互相為用變本加厲,使我國教育走上病入膏肓積重難返的惡性循環不歸路。李遠哲更濫用他的諾貝爾獎得主光環效應肆意介入社會公共議題,為特定政治人物背書誤導公眾認知更是為人詬病。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早已名利雙收的李遠哲就其學術地位衍生的影響力和擔任過的職位論,不能用自己沒有權力這種遁詞迴避他該負起的政策責任難辭其咎。李遠哲不要忘了,影響力是廣義的權力,比法令賦予政府官員權力,更加難以制約、監督與課責。 哪壺不開提哪壺,若真要講不公不義,李遠哲擔任中研院長任期內罔顧社會觀感輿論譏評,罔顧利益迴避,以「中研院院長李遠哲」身份批可發錢給「中研院院士李遠哲」,左手發錢給右手,公然圖利自己荷包,正是典型不公不義。他擔任中研院院長任期屆滿卸職前夕,核准自己終生每月可支領新台幣50萬元,外加每年「退任年終獎金」新台幣150萬元的離譜優遇,無視於國庫債台高築窘狀,大剌剌從國庫撈錢,不公不義莫此為甚,中研院的學術自治變質沉淪,成了學術自肥和權力傲慢。請問放眼台灣社會,有幾個人能像李遠哲一樣,當了幾年特任官,不僅在國外擁有別墅,更可支領高得離譜的不合理終身優遇?在許多青壯年齡上班族終日兢兢業業工作誠實納稅,卻買不起安身立命方寸之地、遑論累積退休生活棺材本,李遠哲跡近竊國者侯的行徑令人側目,無論就身為政務官或高級知識份子,李遠哲缺乏責任倫理的言行表現對台灣社會堪稱做了最壞的示範。更何況李遠哲是以美國公民身分獲得諾貝爾獎,嚴格說與中華民國或台灣何干?李遠哲何德何能要納稅人以高得不合理的待遇養他一輩子?以諾貝爾獎得主學術名器當藉口流於牽強,面子裡子都要吃相難看。對自私與自大的人來說,正義感是其武器庫中最有力的武器,李遠哲的自私與自大似乎沒有止境。基層退休軍公教人員的退休金18%優惠利息被李遠哲稱作不公不義,那李某在中研院期間涉嫌為己量身修改內規、左手批錢給自己右手的瓜田李下行徑又該如何評價? 對李遠哲諸多不知反躬自省的公開言行,筆者只能用一副對聯形容:上聯是「一事無成食厚祿居豪宅」,下聯是「尸位素餐大剌剌說委屈」,橫批「得了便宜還賣乖」。
-
為讀報教育注入活水喝采
目前對於部份縣市的教育處用心的推動「愛在偏鄉讀報教育」,針對縣內偏遠國中小學,給予補助國語日報,由衷感佩。今年九月,也有善心人士捐助本校人間福報和國語日報,除了提供師生精神食糧之外,另外,有些報紙也提供中小學學生發表作文、圖畫及書法作品,真是難得。 在偏遠學校擔任校長多年,深切了悟城鄉差距的存在。因此在自己能力所及之處,也自費購置兒童讀物贈送小朋友。自從擔任校長之後,家裡看過的報紙便拿到學校佈置在文化走廊,而文化走廊更換下來的報紙變成為各班的精神食糧,由老師指導讀報及剪報,深獲義工媽媽的讚許。另外,我也很雞婆的將各報紙刊登的學生作文、圖畫及書法版張貼在文化走廊的櫥窗上,希望學生見賢思齊也能投稿圖文作品,提升語文能力。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至今學生投稿的圖文作品也登出十多篇,作品刊登後,除了報社給的獎狀之外,學校也給予獎金鼓勵,師生及家長都倍感喜悅,這也是師生讀報的收穫。 很感謝社會善心人士及雲林縣政府教育處,贈送本校人間福報及國語日報報紙,增加師生讀報教育的機會,提升閱讀及語文的能力。最後期待我們能共同為偏鄉學校注入一股讀報教育的活水。
-
國保保費調高不該當SOHO
由於不少民生物資價錢偏高,今年消費者物價成長率可能超過5%,筆者建議二十五歲以上的台灣民眾,如沒夠多本事,就別從事簡稱「SOHO」的自由工作。 或許有人覺得奇怪,物價跟想從事哪個行業有何關聯?關聯大了。 因為依台灣的《國民年金法》規定,二十五歲以上,沒投保勞保的自由工作者,得定期交簡稱「國保」的國民年金保費,不會有老闆代付。但消費者物價指數累計成長率有5%,就得提高保費,才有夠多資金提供各項給付。 尤其這些年物價持續變高,加上未來老人比例變多,需更多資金提供老年給付,勞保局對此陸續提高費率,未來從事自由工作,就得自行付更多國保保費。 所以想從事自由工作?既然現在有不少自由工作者,透過各種方式分享工作經驗,就該認真參考,想辦法得到夠多且穩定收入,維持基本生活,還付得起國保保費。不然該乖乖聽爸媽的話,到民間企業或團體、官方單位上班!
-
南韓舉辦「發呆大賽」的省思
前些日子看到南韓首爾市政廳舉辦「發呆大賽」的新聞,比賽過程中主辦單位會派人干擾,而參賽者則是什麼都不要做、不要想,「發呆」就好。這個比賽的發起是讓人能藉著發呆,從競爭劇烈的社會中釋放壓力。南韓一直是一個具有「軟實力」的創意國家,這個活動展現了與平時生活結合,使人民紓壓的用心良苦。 在生活步調急促的社會之中,能得到一絲喘息已屬不易,能適時的「發呆」,確實能為焦慮的人們提供一個管道。以筆者的經驗來說,大學時有老師曾經分享過她面臨忙碌時的減壓辦法,就是:每當忙碌一段時間後,要讓大腦休息,而那時候讓自己什麼事都不要做,也不要想,只需閉上眼睛「休息」即可,實屬妙方。 確實,若以「發呆」或「放空」來達到身體上的休息是有成效的,但我們的「心」也需要休息,這場比賽的勝利者是九歲的小女孩,小女孩受到外界的塵埃甚少,心自然澄明,但大人們呢?其實,動態或靜態的活動都可以使我們在心靈方面獲得解放,動態方面,可以去爬山、運動等從事自己喜歡做的事,如此也可達到一定程度的舒壓;靜態方面,如從事聽音樂、講座等等藝文活動,充實自身心靈。 以佛教的說法,就是一種「禪修」的境界,「禪修」不只是打坐而已,而是生活中處處修「心」,透過這樣的修「心」,可以減少「我執」,拓展個人心胸,讓我們身處在混沌的世道中讓心靈獲得平靜與休息。簡單說,無論你用什麼方式,就是去找尋面對外界與自我內心的做法,而目的是使我們的身、心、靈獲得休息,因為,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
-
大蒜是健康的萬靈丹
最近,台灣的食品安全問題,又再度的浮上檯面,好不容易前一陣子,強冠餿水油風波才稍微平息,近日又驚爆頂新正義用飼料油混充食用油,接連發生食安問題,已讓政府的威信掃地、台灣美食王國汗顏、食品業者跳腳、廣大民眾更是罵聲連連。 大家都知道,食品安全影響我們健康甚鉅,根據食品專家分析報告,這些黑心混充油含有黴菌、細菌、重金屬、長期食用會影響我們的腎臟功能,也可能導致心血管疾病,專家表示,就算這些油品經過精煉之後,仍會含有毒素,人食用後產生自由基,致癌風險極高。 由於黑心廠商唯利是圖,道德淪喪,黑心的食品,一直層出不窮,事實告訴我們,光是靠政府把關檢驗,是救不了食安的。若不從教育改變人心,重現良知良能,道德良心著手,其他只是治標不治本而已,無法根本解決這問題的,到頭來還是要靠我們自己,那身為升斗小民的我們,該當如何自保呢?那就自己的身體自己救,怎麼救呢?最簡單的辦法,就是食用「蒜頭」。 大蒜是我國最古老的藥草之一,五千年來,它一直被奉為健康的萬靈丹,大蒜的球莖,俗稱蒜頭,它至少含有四百種以上的化學物質,這些物質包括抗氧化劑、抗生素、抗毒物質等、它可以活化細胞、防止未老先衰、預防感冒、降低膽固醇、降血壓降血糖、促進食慾、避免肝功能衰退、增強體力、安定精神、疏緩工作壓力,最重要的是,它可以有效遏阻致癌物質亞硝胺的形成,還可以防止動脈硬化心臟病發作。倘若能在一天當中,食用兩瓣到三瓣生鮮大蒜,它進入脾、胃、肺三經脈後,就會產生驚人的治療效果。它可行氣、溫胃、消積、解毒、殺菌、腹瀉、痢疾等功效,相當於是人體細胞青春的注射劑,可以讓您活得健康又長壽。根據現代醫學研究,大蒜含有蛋白質、維生素、胡蘿蔔素、鈣、鐵等營養素,其中以大蒜辣素的成分較為特殊,日本的科學研究發現,大蒜含有豐富的鍺,這種元素可阻止癌細胞的擴散,降低惡腫的發生,證明食用大蒜可預防癌症。 蔥、薑、蒜在我們日常膳食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唯大蒜含有辣素味辛,生食會有點辛辣,雖生食效果勝於熟食,但大蒜只要經過烹調、醃漬、泡酒後,無損其醫療功效,且口味較能為一般人所接受。只是食用大蒜後,口中會散發出蒜頭的異味,光是這點就讓許多人因此而退避三舍。但千萬不要因噎廢食,有一個辦法,那就是食用大蒜後,在口中含茶葉、或是用綠茶嗽口,就可迅速緩解異味。大蒜雖具療效與妙用,但亦不能多食,否則會有脹氣、腹瀉的情形出現,所以不可過量。近日從報載得知,今年的大蒜豐收,蒜農卻笑不出來!因為產量多價格就低,所以呀!為自己及家人的健康著想,多吃點蒜頭吧,既幫助蒜農,又得到健康,何樂而不為呢?
-
文明古國
提起世界上的文明古國,大家腦海一定浮現印度、埃及、中國這三個國家,但如果真正到過這三個國家旅遊的人,一定會懷疑這所謂的「文明古國」到底「文明」在那裡?很顯然,這三個國家的「文明」已經沒落,成為歷史名詞。 髒、亂、人民素質低落似乎是這三個「歷史文明古國」現在的共同特色,尤其是中國大陸和我們同文同種、源出一脈,如今其「文明」程度和我們卻相去甚遠。 現在台灣有很多的所謂陸客來旅遊,在商店、餐館、風景區、機場、碼頭、交通工具上都可輕易認出他們的身影。 旁若無人的大聲喧嘩、隨地吐痰、隨手隨地丟棄垃圾、不分場合吞雲吐霧是他們的標記。月前有一陸客婦人竟然在鼎泰豐餐廳內公然拿飲料瓶讓孩子在座位上小便,還噴灑到桌上菜餚,又神色自若的要求服務生換菜餚,此事件佔據了台灣不少媒體版面。凡是有教養有素質的人,斷不可能有這樣的舉止。一些台灣人以輕蔑的口吻稱這些人為「阿陸啊」。 如果去過大陸旅遊者一定看過,不管是內陸村落或沿海城市到處都是標語,而標語內容強調最多者則是「文明」,可見他們最欠缺的是甚麼?在大陸,誰都知道過馬路不能相信紅綠燈、等公車排隊是沒啥意義的、隨身包包得小心護衛……。 民國六、七十年代以前我們總是脫口而出「我們中國人」怎麼怎麼,而現在大部分國人卻急欲撇清非中國人。當然,政治上的壓迫是主因,人民素質上的巨大差異亦不容小覷。 「人必自重而後人重之,物必自腐而後蟲生」,數十年不同的政治制度與教育背景,造成彼此如此的隔閡與距離。長期在共產主義唯物史觀辯證中扭曲產生的階級鬥爭,發展出人人為求自保,只知有我不知有人的自私性格。十年文化大革命將一些固有道德文化摧毀殆盡,自私自利的劣根性橫行於世,所謂的「文明」在這樣的氛圍中自是蕩然無存了。破四舊的錯誤政策引發出全民的獸性鬥爭,數千年的「文明」在十年中被破壞無遺。「文明」不是口號,而是要從根本教育做起,社會的進化在互助而非鬥爭。半個世紀迥然不同的政治制度與社會背景產生的差異,想要兩岸人民融合到一起,實非一蹴可幾的,當局者還要花費相當大的心力去努力,不是到處懸掛一些標語、口號就可辦到。
-
選舉是一堂很好的民主課程
又到了選舉時刻,各候選人開始競選事宜,個人覺得選舉是一堂很好的民主課程,我們應趁此機會教育下一代學習民主胸襟,包容不同族群,支持各自心目中理想候選人,像我們家是標準芋頭與番薯的結合,來自完全不同的生活背景,每次選舉我們支持的都是不同候選人,但這也不影響家人之間的感情。 本來每個人都有不同成長背景,我們應尊重不同想法,何必弄得壁壘分明,影響家人感情呢?偏偏每到選舉時,都會變成藍綠不兩立局面,只要是某個政黨候選人,不管他是否有能力就是要支持他,因此很多朋友夫妻親人,就因支持不同候選人而反目成仇,或者被迫選邊站,這不是民主該有的狀況,希望我們的民主,能進步到可以大聲說出我要支持誰而不會引起口水戰。 不管誰當政都一樣,我們要混口飯吃還是要靠自己雙手賺,我只要我的另一半和弟弟們不用擔心會被裁員,我只要出門之後能夠平安回家,我只要我的孩子可以快樂長大,我只要過個安靜的小老百姓生活就滿足。 民主社會的好處,就是你可以選擇心目中理想的候選人替你服務,做不好當然要接受選票的洗禮,選舉是一時的,民主素養卻是終身的,要有雅量聽到不同的聲音,也希望能夠選出真正為人民做事的候選人。
-
捐書帶動閱讀不如贊助出版
平常常有個人、團體,舉辦捐書活動給圖書館,希望帶動閱讀風氣。但筆者想問:這樣做,真能提升閱讀風氣? 因為每位讀者的閱讀需求各有不同,且部分書本受限內容,不適合每位讀者閱讀,尤其現有捐書活動,很少提到審核機制。 在沒限定捐書類型前提,就可能捐內容不一定貼近台灣社會,卻是台灣出版市場主流的翻譯書,對台灣文創工作者的支持,更是有限,不利閱讀風氣長期發展。 畢竟現在不少台灣文創工作者想出書,常面臨出版業者認為內容太冷門,不會有讀者想買而退稿;或要求自費出版,卻沒錢可付,很容易因此灰心,甚至可能亂製作作品,影響人心。 所以筆者建議,不一定要捐書,還可透過集體連署,讓出版業者真正了解閱讀需求,再透過像是群眾募資方式,贊助台灣文創工作者製作書稿,讓屬於「內容產業」的出版產業,有優質自製書帶動文創產業發展,更能永續帶動閱讀風氣。
-
道德良心為經商之本
最近談談食安的問題很多,有譴責製造餿水油或販賣餿水油的、有罵政府無能的、有呼籲重視GMP認證標章的,更多的是教導大家怎樣吃才能安全。其實,筆者覺得最基本的源頭,就是生意人要有道德和良心,如果每個環節的商人,都能秉持道德和良心,怎麼會去做違法和害人的餿水油呢?道德良心可能就要從小學的品格教育做起,但做生意的大人們,確實也應該時時刻刻留意自己的一思一考,一舉一動,是否會造成別人的傷害,或對社會造成災難。 做生意有合理的利潤是當然的,但要有道德良心,除了不能違法和害人外,也不能趁火打劫,哄抬物價;例如,鳳凰颱風還沒來之前,菜價就漲了三成,事後也沒有甚麼颱風災害,但市場菜價,卻也小有波動,這符合道義嗎?完全是菜販和中盤商人在哄抬物價嘛! 這幾天,日圓大幅扁值,央行總裁彭懷南向日系貨品進口商喊話,日貨至少應降價3-4%;可你說商人怎麼說……:車商說,日系車是採美元計價,沒降價空間;化粧品業者說,貨品早就訂了,要到過年才可能調整;其他的理由,還包括匯率只佔成本微小的比率啦、除非油價跌、員工薪水不漲、不找昂貴明星代言,才可能影響售價下跌……,等種種似是而非的說法。讀者想想,這一年,油價不是一直下跌嗎,大家的薪資也幾乎凍漲好久了,卻少見物價下跌;至於為甚麼要找昂貴代言人,增加成本,也是商人自己迷信廣告的原因。只是,他們總不說明,以前為何日圓匯率上漲,就急急如令,馬上悄悄調漲貨品價格,日圓貶值,請他們調降一下價格,卻推拖理由一大堆呢? 筆者不願說無商不奸,但這社會的確需要更多有道德良心的生意人,社會才不會混淆價值,也才能祥和發展。
-
2014金門永續觀光發展﹕機會與挑戰論壇-從大陸看金門﹕島嶼觀光的吸引力專題心得與感想
筆者於10月3日至4日參加於金門大學舉辦的金門永續觀光發展:機會與挑戰論壇,在本次研討會中,與會學者專家及業界菁英均對於金門觀光的永續發展提出寶貴意見,可做為金門在未來如何發展觀光產業的方向,對在本次參與論壇的主題中,其中令我印象深刻之一,是來自對岸的學者寧志中教授所報告的專題,因為這可讓我們從另外一個角度探討金門觀光產業的發展,從大陸方面的角度來看,在地理位置上,金門屬於大陸東南沿岸的一個小島,大陸地區長達一萬多公里的海岸線上,有著眾多大大小小的島嶼,相較於其他島嶼,金門的優勢在於氣候上,有長達十個月的適遊期,此外在交通設施上,金門也是少數幾個有機場的島嶼,而小三通的通航時間也只有短短三十多分鐘,對疆域廣大的大陸地區而言,算是相當短的通勤時間,另外金門沒有過度開發,仍保有許多閩南文化及戰地風情遺跡,也算是具有某方面的獨特性。 對大陸民眾而言,金門算是相當陌生的地方,即便在調查中,在大陸民眾十一假期最想去的地區,台灣名列第五,可是若提到在台灣地區最想去的縣市排名,金門只名列十六名,另外在大陸幾個重要的旅遊網站,金門被討論的次數有的只有數十次,甚至有的網站上沒有出現過,對他而言金門要如何要如何提升知名度與吸引力是很重要的問題。而在他眼中,金門的既沒有大山大水,海岸線的沙灘也不算是頂級,要在眾多島嶼中找到自己的特質,是永續發展觀光的要件,而在他個人覺得金門有種特質,就是金門給他一種舒適的感受,這代表金門是適合慢活渡假的地方,對於想要脫離喧囂環境的族群,是具有吸引力的。寧教授也有提到自己的父親是軍人曾在廈門服役,就很希望到金門一遊,這也是我們值得開發的一個目標市場,因此,金門觀光要永續發展,需要找出金門本身的獨特吸引力並確定金門所要爭取的目標客群。此外要提高知名度也需要一些事件或是可以舉辦國際的論壇或是賽會,例如與會學者提到的爭取兩岸官員會談在金門舉行,或是金酒公司定期在金門舉辦國際級的調酒大賽,並且以金門高粱酒為指定用酒,以打響國際知名度。 金門其實還是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就因為沒有太多的開發,所以許多東西有保存下來,數十年的戰亂與軍事的管制,對金門來說是限制,可是也因此形塑了金門的獨特性,許多國際知名的觀光島嶼,就是靠著一些獨特的人文或是自然景觀來吸引人,金門是個小島,絕對無法負擔太多的遊客,過多的遊客量也會衝擊到本地的居民,因此金門未來的觀光發展方向,最好還是重質不重量,與其衝高遊客人數,還不如能夠把讓遊客能夠多花點時間留在金門,提高遊客的消費金額,這除了政府的政策推動外,也是全金門人都要一起共同努力的方向,其實對於一個觀光勝地,人的因素是一大關鍵,如果第一線的觀光從業人員或是本地居民,能讓到訪的旅客有賓至如歸的感受,那遊客自然而然會源源不絕而來。以上為筆者參加論壇後的一些想法,身為金門在地居民,當然希望金門的觀光業能夠永續發展,邁向更好的未來。
-
金門永續觀光發展
這兩天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辦理翟山坑道音樂會,讓我回想起日前有機會參加「二○一四金門永續觀光發展:機會與挑戰論壇」會中印象最深的就是有一位學者提到,每一個人來到的金門第一個印象是什麼?是貢糖、是菜刀、是坑道、是戰地?但很多人的印象最深的是高粱酒,是餐桌上的雞頭魚尾(一個屬於金門人的故事),其實這也就是金門人散發出的熱情與感動!是一種生活型態、是一種動態的觀光,這就是可以思考發展觀光的動力。觀光是小本小利的產業,那我們要如何將價格轉換為價值,怎麼將二塊錢的東西加以轉換呢?不只要透過行銷更要透過文化創意,讓他變成一種生活、一種概念,包裝成讓使用者可感受到幸福與快樂,而這樣的價值就可能由二塊錢變成五十塊、一百塊或是更高,這就是永續發展觀光的概念,機會是要靠掌握,金門是有能力的,金門擁有地緣優勢以及自身的魅力存在,金門要看的是全世界觀光的發展,金門是要走出去的,發展出觀光品牌。 觀光業是屬於無煙囪工業,對於金門這樣海島中的海島而言,是正確的產業發展選擇,金門有文化資源、自然資源、戰役史蹟,並擁有低碳的慢活環境等優勢,是非常適合發展觀光。金門以推動觀光業為主軸,而永續發展重要的是創造出獨一無二的個性,不要一味的因為別人有我也要有,這樣就沒有個性,金門的個性在哪裡?其實有些由東西是由小變大變成個性,有些東西是由大變小而變成個性,有些東西是別人有而我沒有而變成個性,所以金門的個性是甚麼呢?如何找出金門的「牛奶與蜜」呢? 文創是一個發展的利基,利用金門原有的元素再加上一些創意,將價格創造出價值。如同台灣好基金會董事長柯文昌指出,文創要從泥土裡長出來,必須一步一步從生活與文化走向產業。文創產業更要帶給社會共利、正向的效應。回到研討會的主題金門永續觀光發展:機會與挑戰,金門的創意就好像金管處舉辦的翟山坑道音樂節,運用因軍事用途而建的坑道,利用花崗岩洞渾然天成的音箱,波光瀲灩的美景,創造出浪漫優雅的音樂饗宴,曾有義大利學者在專題演講中還特別放上坑道音樂節的照片,讚許金門的創意。 金門需要創造出獨一無二,別人所沒有的,這樣全世界才會聽到你「金門」二個字,也才會想要踏上這塊土地,金門的觀光也才能永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