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論廣場
-
臺灣第一學府破壞航空史蹟
本地航空迷幾乎都知道,國立台灣大學校園裡,有一架廿多年前由國防部贈送台大機械系實習的除役美造F-100A超級軍刀機,是臺北市區開放性公共空間裡唯一陳列的除役戰機,這架西元一九五三年出廠的戰機被棄置於台大校園內,機身布滿低俗不堪入目的塗鴉,空速管早已消失,座艙罩與發動機被棄置於地,座艙擋風玻璃與儀表板全被破壞景況悽慘,與周遭台大校園裡一棟棟美輪美奐新大樓對照極不搭調,甚至被許多台灣航空迷熟悉的日文航空期刊「航空迷」(KOKU FAN)月刊2009年八月號刊登的「台灣展示機」專題報導裡,被批評為「破損嚴重,作為保存機的價值低」,丟臉丟到國外貽笑大方。 不知是否事出湊巧,在這篇外文報導曝光後,台大校方以興建社會科學院大樓為由,前年七月二十一日(「七二一」空戰五十三週年)將這架古董戰機拆毀當成廢五金處理,雖被台大學生會出面制止,但這架超級軍刀機卻已被電焊截斷尾翼和起落架,殘破機身癱在水泥地上嚴重毀損,復元工作遙遙無期。台大校方主事者破壞歷史文物的無知顢頇行徑,令許多本地航空迷痛心疾首。 F-100 為世界航空史第一種超音速戰機,西元一九五八年八二三砲戰期間,我國空軍經由美國軍援獲得。我國空軍共獲得137架,曾配備於有「皇家空軍」稱號的空軍嘉義聯隊與創下世界空戰史上第一次使用導向武器(響尾蛇空對空飛彈)歷史紀錄的新竹聯隊,包括我國僅五個國家空軍曾使用過同型機,我國更是唯一曾使用該型戰機的亞洲國家,西元1984年於新竹基地除役,使用時間超過四分之一世紀。根據本地航空史家統計,F-100在我國空軍服役期間損失超過50架,廿多位飛行員殉職。F-100也是我國空軍第一種超音速戰機,是冷戰高峰時期台海兩岸關係、台美關係的歷史見證。日本航空迷要欣賞F-100還得大老遠跑到台灣,不識貨的台大校方卻如此糟蹋歷史文物。 根據文化資產保存法第六十七條規定,公有古物由保存管理之政府機關(構)管理維護。又根據前年政府頒佈的「國防文物及軍事遺址管理實施辦法」第三條第一項規定,航空器亦屬於「具國防教育意義而不屬檔案性質」之「國防文物」範圍,前揭行政命令之第三條第二項亦規定「國防文物之分級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複製及監製或其他應遵行事項,準用文化資產保存法之相關規定。」全民國防教育法第十一條條文也規定:「各級主管機關應妥善管理各類具全民國防教育功能之軍事遺址、博物館、紀念館及其他文化場所,並加強其對具國防教育意義文物之蒐集、研究、解說與保護工作。」就文資法與全民國防教育法而論,行政院文建會、台灣大學校方恐怕都有失職之嫌。 同屬國立大學,為何同樣以理工科系見長的成功大學、中興大學,乃至設有航空科系的私立淡江、逢甲大學,縱使預算遠差台大一截,都還能妥善愛惜國防部贈送的除役軍機,保持完整外觀展示,為何經費居各臺灣大專院校之首的臺灣大學,校園裡卻容不下一架除役戰機存身,甚至被當成廢五金拆毀去之而後快?國防部與空軍對自己捐贈的除役軍機悽慘下場,是真不知情,還是對臺大校方破壞國防文物行徑無可奈何?如F-100A般產量稀少(總共僅203架)的罕見機型,在國外會被當成航空博物館爭相蒐羅的寶貝,眼見許多比F-100更古老的軍民用航空器,至今還在歐美國家天空展翅高飛,這種尊重歷史的作法,與台大校園內這架曾捍衛台海領空,卻已面目全非、下場悽慘的F-100形成鮮明對比。 臺大是臺灣高等教育龍頭老大,集政界與社會寵愛於一身。出過三位總統不說,放眼藍綠兩黨黨魁等政壇要角不乏臺大校友,然而臺大近年來的許多表現令人搖頭,除了某些畢業校友的貪贓枉法脫軌粗鄙言行,令台灣社會陷入不安與對立分裂外,臺大校方向大企業爭取捐款,大興土木建築新校舍,陷入開發與擴張主義迷思,整個台大校園淪為一處新舊雜處、景觀突兀的大工地,讓臺大金字招牌的社會形象評價,在公眾眼中一落千丈。諸如此類充斥銅臭味向錢看作法,展現的又是怎樣的高等教育理念?就算臺大擠進世界高教「百大」之列,對台灣社會公眾來說,又有什麼啟發性與正面意義可言?也暴露缺乏人文歷史素養陶冶的臺灣高等教育嚴重失敗。 身為臺大校友的馬總統曾云:「建築物只能使城市變大,唯有歷史文化才能使城市變得偉大。」同理,臺大校園裡一棟棟美輪美奐的高聳大樓,乃至量產汗牛充棟、成篇累牘與國計民生渺不相關的象牙塔學術論文,都不會使台大的聲望變得崇高偉大,唯有豐富的歷史與人文素養精神遺產,才是臺大贏得臺灣社會尊敬的憑藉。
-
金門人在台灣
金門受限於地理位置問題,導致地方發展、人口結構、消費習慣,對企業集團來說沒有投資吸引力,且地方經濟都針對某些特定的產業與金門酒廠的高粱酒,才有發展的空間,也因此過於侷限,導致許多金門人向外移動到台灣或內地發展,使得這群離鄉打拚的鄉親,在各地組成同鄉會彼此互助。 由於本身是金門人的關係,因此對於金門在台灣的消息總會特別留意,不論其地方發展、鄉親動態,都會去特別注意,大學時原本還想於校刊連載『在台灣的金人』,專訪各個階層於台灣打拚的金門人,但由於地域的關係沒被採納,但研究後發現,金門人口雖不多,但卻在台灣造成舉足輕重的角色。 首先,金門人熱情團結,於新北市中、永和、甚至板橋一帶旅居人口眾多,因此每每於各類型地方選舉時,往往扮演關鍵性的角色,跟金門有關的地方政治人物,現任立委 張慶忠、議員 林國春、已故議員 游詩源在選局時,金門鄉親的選票都發揮關鍵的助力,另外前中和市長 呂芳煙也在四號公園成立823紀念公園,由此可證金門人的團結性,在台灣發揮一定的作用。 其次是經商的金門人,當事業有穩定的發展時,都會回饋鄉親,不論是金門地方發展,或是在台灣的鄉親,他們都會給予適當的協助,前永和市民代表 張繼遠,每每於鄉親有困難時都會給予適當幫忙、業達群有限公司 蔡志財,當故鄉有體育活動競賽時,常常出錢出力協助張羅,還有不勝枚舉的金門人也一直努力打拚進而在回饋鄉里。 再來,金門人在台灣也是有很多出色的人物,如:演藝界胡晴雯、吳尊,運動界許智超、楊哲宜、何盡平、許績勝、張容軒、陳進寰、羅鈺群,新聞界董智森…等,都是在台灣打拚的金門人,也因為他們的出色表現,間接行銷金門。 縱使金門的人口不多,學習環境、資源比不上台灣本島,但只要努力肯奮鬥,加上同鄉間的團結與互助,還是可以在台灣甚至內地,佔據不可或缺地位;或許金門人在台灣不是值得人注意的百姓,但在選舉時候,發揮關鍵的影響、或是同鄉間困難時的互助、抑或是各行各業金門人的優秀表現,這就是證明金門人團結與價值的所在。
-
再議土地政策﹗
連續兩日於金門日報讀到李福井前輩發表有關金門冷戰的歷史與其影響一文,在其發表的文章之中,對於過往金門地區農民的土地遭政府徵用及人民遭到誤殺之描述,真是令人不勝唏噓,直覺我國憲法保障人民生命財產之宗旨,對於戰地人民來說,只不過是字行裡的事及世界,此情事,著實讓以自由中國自居的我們,無形之中,真實的被蒙上專制的陰影。 2011年是中華民國創建100年,回首過往孫中山先生為了推翻滿清政府,建立自由民主的中國,期間不只一次於僑居地與諸多華僑或愛國志士及先賢、先烈們,共同集資、討論、策劃之拋頭顱、灑熱血的救國行動,最後終於創建了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為了感念華僑對於國家的貢獻,孫中山曾說過:華僑乃革命之母。歲月悠悠,滄海已變桑田,如今國內正處於一片慶祝開國100年之際,做為華僑之鄉的金門,卻擬將地區內之華僑尚未辦理或完成繼承的土(田)地公告,並使用無情的方式,加以標售,以處理金門地區之複雜的土地問題,此政策經筆者於2010年中秋節前後兩次,在金門日報言論廣場提出討論及建議後,方為較多的人知曉及引起鄉親的回應,期間,相關單位亦於2010年10月12日針對此議題做出回復《回應民意》地清條例旨在清地籍維護民眾權益,然而綜觀相關單位之回復內容,真是令人啞口無言,因為土地管理單位,至今仍是以駝鳥的心態,在為過往粗糙的登記方式及現行的政策辯護,此情事,著實令人民深感無奈與感慨,因為根據土地管理單位回復之內容顯示,倘若人民如果想要保住旅居南洋親人之尚未辦理或完成繼承的土(田)地,便必需參加競標,才能購買回親人之尚未辦理或完成繼承的土(田)地,此種利用競標的土地政策,與李福井前輩發表的金門冷戰的歷史與其影響一文中,提及那些被圈進雷區的土地很多因為沒有權狀,已經變成國有地……現在民眾想要索回,則需高價去購買,這些被禁錮的土地,已成為金門的一大問題之情事。著實將造成金門地區未來官民間土地糾紛之最大因素;故中央與地方政府或民意代表,要以苦民所苦及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再次審認及增訂土地補強措施或方案,更應積極的協助金門地區人民解決此種複雜與難解的土地問題,方不致造成諸多民怨之形成。(作者現為中華大學土木系建築組博士生)
-
金門觀光的魅力來自活的文化
金門擁有閩南少見的完整聚落,金門歷經戰地洗禮而挺立,金門更驕傲的是人才濟濟。但觀光吸引人的不僅是歷史古物,更是古物背後的故事,人們的生活方式,使用器具的方式,才是活的文化。這不禁讓我們好奇著:在金門,人們平常的娛樂是什麼?廟口的老者吹奏怎麼樣的樂曲?鄉親們在辛勤耕墾、豐收之餘怎麼表達對神靈護佑的感恩呢?這無一不是金門生活文化。戰地政務結束,許多軍事要地開放成為戰地觀光景點,政府多了許多可利用的公共空間,鬼斧神工的翟山坑道即為其一。兩屆的坑道音樂會使翟山坑道一掃戰時的緊張氣息,悠揚的大提琴聲飄送在燈光點點的水道上,一旁搖著船櫓的水手讓人以為置身在浪漫的水都威尼斯,精湛的演出與人文氣息讓坑道音樂會不僅場場爆滿,更要提前兩個月預約報名。但表演完,音樂家坐飛機走了,人潮散去的翟山坑道又回復冷清,只能等待導遊介紹。 如何是好的觀光?一、吸引觀光人潮。二、令本地民眾受惠,善於運用在地資源是一舉兩得的方式。舉例金門的音樂團體,金門學子組成的國樂團與西樂團曾在國家劇院公演,拿過大大小小無數的獎盃,表演水準令人讚許。試想如果有一天,水手依然搖著船櫓,音樂家是金門的學子們,從國家劇院到波光粼粼的「金門威尼斯」,不變的是高標準的演奏水準,演奏者不僅是家鄉的榮耀,更是日後的人才。一則藉由音樂提昇金門文化的品質感受,再則學子們有表演舞台,意味著有發展機會,也會更認同家鄉。泉州古都在這一點上做得很好,泉州電視台固定表演「傀儡戲」、「泉州戲」等代表當地傳統文化的節目,即使是初來乍到、語言不通的觀光客,仍會為此著迷不已,而表演者也有了生活空間;西安市培養工匠人才,結合教學與實用於一體,學生每日的作業是木製宮殿模型,作品在商品處展售,所得費用即為學費、材料費等;又或者可以參考板橋林家花園的模式,每逢週末於花園戲臺安排穿著古裝的國樂演奏,彷彿進入時光隧道的情境,遊客沒有不停下腳步欣賞的。 這給我們一個思考點:要保持文化,就要讓文化是活的,活的文化就是人們的生活方式,觀光不是只有展示與介紹,觀光是活文化的附加價值。如果在後浦老街能夠聽到傳統樂曲,不論是廟會或老者的吟唱,都會令人駐足流連,而這不也是另一種街頭藝術的展現?從政府到地方應該要建立信心,也要相信金門人文薈萃的實力不僅是在學術上,更在音樂、藝術等各方面也展露風采。
-
年底﹐使我想起前金酒公司的董座雷倩女士
雷倩在2008年2月在金酒公司臨時股東會暨第六屆董事會議,通過出任董事長,在前縣長李炷烽主持下接任金門縣營的金門酒廠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但於同年9月10日請辭。 雷倩在辭呈中指出:「公司最近數項發展,本人身為法人代表,既不應空白背書,亦不應當概括承受責任。經長考後,特此向董事會提出辭呈,並希望董事會能立即尋求適當人選,完成交接」。 當初她接下金酒公司董事長時曾許下要讓金門高粱酒和中國茅台酒、五糧液並稱為白酒的「茅五金」願景,要金酒成為國際品牌,帶動金門建設和發展。她強調,金酒為國內高粱酒第一品牌,面對未來國內市場開放的競爭,必須要經略全球最大白酒市場的中國大陸,現在大陸公認的白酒前兩大品牌為茅台酒與五糧液,她冀望金門高粱酒能與前兩大品牌並稱為「茅五金」,使金酒成為「原香型」白酒的領導品牌,並帶領金酒成為國際企業。 雷倩為美國賓州大學安娜伯格學院博士,曾任台灣霸菱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新加坡霸菱亞太通訊媒體基金董事合夥人、太平洋聯網科技副董事長兼執行長、美國ABC廣播電視網總公司副總裁、第六屆立法委員、也是金門酒廠自1952年建廠以來第一位女性董事長,她提出金酒品牌國際化、活化資產經營效果及深化社區關係三項努力目標,除持續支持地方公益、文教活動外,並致力創造就業機會,使產業參與縣府重大建設計劃,使地方產業走向國際化。 然而,是什麼原因使得雷倩在任職近八個月(235天)之後無預警地宣布辭去金酒公司的董事長呢?她在交接典禮上語帶哽咽、眼眶泛著淚水感謝金酒員工,從第一秒鐘就把她當成家人(她原任金酒公司顧問)和朋友一樣支持她。她說:「金門酒廠是金門的驕傲,是台灣的光榮,可是這個公司會像台灣所有的企業一樣,碰到經濟的緊繃、國際的競爭。」她送給金酒同仁三篇文章,內容講的就是競爭與團隊精神等,她叮嚀大家要不斷學習充實自己,希望大家好還要更好。 言歸正傳,為什麼今年底,我會特別想到前金酒公司的董座雷倩呢?當初金酒公司原本打算用新台幣22億元購買遠東航空40%的股權,經過地方上部份保守人士一個多月的負面傳播、惡意渲染、偏鋒爭論與恐懼感,使得部份議員們也漸漸覺得「不做,至少不會犯錯」,金酒的老本還在,管它的資產活化效果,於是當年金門縣議會以10比6的投票比數表決否決了她的遠見,金酒投資案破局,讓坐在議會內備詢的董座雷倩難掩失望之情,雷董與遠航雙方都覺得相當可惜。 當年金酒評估購買航空公司已進行一年多,金門縣政府、金酒公司董事會均全力支持金酒投資遠航;金門縣未來發展願景在於觀光、航運及旅遊,金門縣希望擁有自己的航空公司,而遠航是第一班飛金門的班機,因此,金門居民希望挽救遠航。雷倩坦言,「投資遠航需要承擔極大的風險」,根據遠航團隊的評估,遠航財務出現危機,並非「營利性」,而是「財務性」危機,意即遠航本業其實還可獲利,只是因資金操作不佳等因素導致財務出現困頓,未來投資遠航只要轉貸或重新貸款即可,只可惜縣議會有遠見之議員少過保守派。 2008年5月馬政府上台已經是事實,大陸領導人對馬政府所釋放出來的善意遠大過扁政府,兩會之間互動更趨頻繁展開,兩岸城市的雙向包機直航更是勢不可擋,如果當時議會表決同意併購遠航,金門縣今天就擁有一家自己的航空公司,它除了在國內台金航線票價上可以優惠縣民之外,也可以發展兩岸定點航線,新公司的事業財源廣進是必然的,金門縣不必把雞蛋全部放在一個籃子裡(金酒公司),更可以避免兩岸簽署ECFA後大陸白酒即將入侵的營運壓力。 全球景氣回春,航空業今年獲利大爆發,兩岸直航、觀光客增加、貨運量上升等利多因素下,華航今年預估稅前盈餘可大賺150億元,獎金也大放送,每位員工約可領取4.7至6.8個月的獎金,平均推算約有30萬左右,再外加9萬元的定額獎金,創下歷年獎金新高紀錄,同時,華航員工明年平均加薪約3%。 長榮航空今年前三季稅後純益已經大賺110.47億元,更甚華航,外界推估,年終獎金也會超過5個月的水準,甚至更高。復興航空獲利也非常好,年終獎金部分,預期不會太差,唯一感到可惜的就是金門航空缺席了。年底了,不知道金門鄉親會不會和我一樣,會想起前金酒公司董座雷倩女士的前瞻與遠見。
-
金烈大橋應高度藝術化
金烈跨海大橋興建之議係源自家父(原籍古寧頭北山村主房人氏)於民國八十二年二月二十四日在中國時報的一篇投書所發起,回顧家父當年在中國時報的投書,其中有這樣一段載述「…相信來往過大、小金門的人,都曾醉沐在那海陸空如詩如畫、景色優雅迷人的廈門灣風光裡,政府如能儘速籌建大、小金門間的跨海大橋,並配合藝術規劃,不但可解決此間行的便利,更可開發成絕佳的旅遊勝地,民生與經濟價值實不可限量也!」,目前交通部所研擬的「景觀大橋」方案,即是朝此方向所作的完美構想,有鑑於此,我們要敬告金門縣長大人,以其能掌握縣政雄厚的財力優勢,盼仿效古羅馬教皇推動文藝復興的負責精神,積極網羅藝術界的傑出菁英或熱好者,共同參與協助交通部的規劃設計或施作,讓這座大橋成為既美麗又富觀光價值的迷人勝景,以期達成這歷史性的重大責任與使命。
-
妙口回春憶當年
這是一件發生於三十二年前的真實故事,雖然它已事過境遷多年,但當時「它」所給我的震撼,迄今仍久久難以忘懷! 民國六十七年三月二十九日,也就是青年節那天,臨下早班(0700L~1300L)前二十分鐘,五樓高雄近場台交管一架英國產製的子爵式四具螺旋槳噴射飛機給八樓目視塔台,該機係屬遠東航空公司自東線花蓮經台東飛來高雄小港機場之定期班機,班次號碼為EF351,該機向我報告其位置在機場西面十二浬,高度二千五百呎,實施ILS/DME RWY09儀航進場程序準備進場落地。如往常一樣,我將有關降落高雄機場的飛航及氣象資料,透過么么捌點拐機場管制波道提供給該機之駕駛員(包括280度7浬的風,8000公尺的能見度帶霾,雲幕高5000呎,高度表撥定值1013毫巴,以及使用09號跑道落地等)並准許其落地。之後因當時只有該一架飛機進場(機場操作區並無其他航機起降),而我和另一位一起在八樓當班的同事顧君,也以為該機亦將一如以往千百架到場航機一般正常而平安地落地,乃轉移注意力於塔台後方小港飛機路邊刻正施工中的民航公寓,正當談到若購屋於此居住將來小孩教育問題之際,顧不經意地側頭往西面望了一眼,起初他還不敢相信他的眼睛,但於再度定睛細瞧之後,始看清該機之機輪並未放下。此時我也看見飛機機腹平坦已然來到最後進場航道之短五邊,機頭對準09號跑道正沿儀降系統中的下滑道繼續下降。說時遲那時快,眼看再過五、六秒該機就要打平飄了(時飛機位置已過跑道頭上空離地不及三十公尺處),顧抓起話筒大呼:「遠東伍么,Go around!伍么,Go around!你的輪子沒有放下來!伍么,Go around!」,或許因為當時操作太忙之故,該機一直均未回答,只見該機貼著跑道上之低空凌空呼嘯而過,至跑道盡端始將機頭驀地拉起。我接著允其加入三邊並重飛一次機場航線(Pattern),之後立即詢問該機駕駛於進場落地前有否檢查起落架之指示儀錶,答稱「忘了檢查」,聲音聽來十分細弱。待該機加入五邊之後,我仍再度頒發落地許可給它,該機於1249L輪胎著地安全降落于小港機場。 常言道:「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假如當時我門再慢五、六秒始發現該機沒將機輪放下的話,該機之命運實在教人不敢設想,因為在打平飄的狀況下,一架飛機若想將機身拉起而猛加油門,極可能導致飛機失速而釀成巨禍;若不設法將機頭拉起,亦必註定觸地後機毀人亡之慘劇!經歷此一事件,油然使我憬悟到從事飛航這門事業之人員,或因人為的疏忽、機件之故障,抑或天候之突變,其生死往往實乃一線之隔,業者能不提高警覺悚然以從事乎?!此次驚險萬狀、千鈞一髮之情景,幸經塔台及時發現並做最快速之反應及最適當之處置,得能保全遠東航空公司之一架航機及機上乘載之六、七十條人命(包括組員及乘客)倖免於難,說來也有幾分幸運!尤其是當驚悸消逝之餘,益發感到管制員身負維護飛安責任之重大,然眼見能將此一即將發生之大禍消弭於無形,心中之快慰實非筆墨所能形容,救人一命果真勝造七級浮屠。
-
金門人的驕傲
金門很小,150平方公里的面積,只有台灣的千分之四,世界的百萬分之一。當你用Google Maps放大金門時,還沒找到家,地圖就解析度不足看不清楚了。 金門很小,號稱近十萬的戶籍人口,也只佔台灣的千分之四,還不到世界的百萬分之15。當你說自己是金門人時,大家以為全部的金門人彼此都認識。 金門這麼小,以至於我們從未認真思考,金門能對台灣、對世界產生甚麼影響。 這個問題對很多金門人來說一點都不重要,如果在家鄉有一份穩定的軍公教工作,大概會想,有生之年政府的薪水應該都發的出來。或者在外地已經有好工作,落地生根也就不必眷戀老家。又或者有些人退休了,除了清閒度日,無多的來日也不必擔心太多。但是對於生長在全球化資訊年代的年輕一輩們,這個問題不僅關係著生存,也關係著存在的價值。 全球化資訊年代強化了區域不均等發展,高樓林立、巨賈雲集的紐約、上海,吸引全世界的人才、資金,享受高科技便利和都市文化的豐富多元性。而貧窮落後的非洲,繼續為內戰、饑荒、疾病、天然災害所苦。金門並未處在這兩種極端,但我們似乎也沒有搭上這班全球特快車。年輕人高中畢業後十之八九必須留在異鄉工作,留在家鄉的也只能靠誤打誤撞賺錢的酒廠,或守著古蹟做點觀光小生意。這樣的生活有人抱著阿甘的心情自怡之,至少可以懂甚麼是鄉愁,也懂斯是陋室,惟吾酒名。但這光景其實不值得自持,在外有成就的金門人,就恰似比喻美國華人的香蕉人,他們吸收的是異地的土壤和養分,成功的標準是他鄉的價值,說穿了,傑出金門人的美譽,不過是一種沾光的自我安慰。那麼家鄉的美酒古厝,總可以安生立命了吧?可是再沒有喝高粱的老兵,地下室又已堆滿陳年老酒無法捧自家的場,更別提地下甘泉說不準啥時忽然變鹹海水。古蹟則無法連結上歐美歷史的思古情懷,又不能騙大陸同胞日月潭、兩蔣還有衣冠塚在金門,對於觀光客嫌我們又舊又落後也只能自我解嘲,暴發戶不懂我們的精緻美。 難道金門的前途真是如此黯淡?只能默默接受金門是台灣的邊陲,台灣是世界的孤島這樣的命運?遠方其實有一線曙光,當世界上的小島國家們形成聯盟,在丹麥的哥本哈根氣候會議上呼籲全世界重視吐瓦魯、馬爾地夫,將因全球氣候變遷、海水面上升而亡國時,台灣作為一個人才、技術、資金相對豐富的島國之一,是有很多機會和能力可以協助這些小島國家,進而在國際上發聲。而協助台灣達成這個願景的關鍵可以是金門,金門有穩健的財政條件,海外僑鄉的溝通網絡可聯繫上西太平洋的島嶼國家,鄰近中國市場可增加投資新興事業的誘因,當然還有數十萬優秀的金門鄉親-像是正在看這篇文章的你。 金門也必須做好準備以迎向機會,提出能夠解決島嶼限制的成功經驗,諸如可調適極端環境災害的永續方案,收支平衡的水資源系統,構築能源100%自主,二氧化碳零排放,先進的電信系統,面向全球且具地方行動能力的教育,發展地方中小企業,建立特色觀光產業,完善對內和對外交通,提升健康醫療體系。凡此種種,皆是為了打造金門成為真正的海上仙洲,而非只是邊陲跳板。當我們創造了這種不須離鄉背井的環境,甚至可以海納百川吸引全球人才時,才能自信的說這是金門人的驕傲,也是金門對世界的影響。
-
平衡東西半島發展差距之芻議!
近期於金門日報看到有關金門文化園區正式成立及談論家鄉的建設過度集中於西半島的消息及言論時,內心不禁思索著,如果要改善金門地區東西半島間之發展失衡的情事,首先是要將過度集中於西半島的行政機關遷建至東半島及加強金門文化園區展覽物之可看性與迪士尼樂園金門分園的成立,相關的淺見與建議如下: 一、行政機關遷建 1949年以來,政府礙於軍事安全的考量,遂將諸多的政府機構設置於西半島,久而久之,便造成了現今金門東西半島間之發展失衡的情事,為了緩和此情事,地方政府除了要努力與積極的進行東半島城鄉之建設外,中央與地方政府,更需將部分機關,遷往沙美近郊之舊金沙鎮公所至金沙電信機房周圍或山外地區,以改善現今之中央或地方政府機關,過度集中設置於西半島之情事,以區域整體發展及防救災的觀點來看,這不是很好的情事,因為行政機關倘若過度設置於極中地區,就容易造成政府對於整體的都市計畫及建設,會過度的聚集在同一個區域之內,該區域則由於政府長時間的投入行政資源,相對的區域內的建設及人口和車輛,便會高度的發展及聚集與暴增,對於其他區域的發展,自然會造成限制發展及排擠和人力配置不足的情況,然而,更由於行政機關或商業行為過度極中的城市或區域,不可否認的情事,較其他區域容易成為恐怖份子攻擊的對象,而且一旦遭受恐怖份子攻擊或天然災害侵襲後,更會造成多數人員的傷亡及建築物倒塌和交通的中斷,故行政機關及相關救災單位,便無法立即及無暇對其他地區進行強救災或支援及偏遠地區等待支援的時間拉長,著實會影響政府強救災或救援的時效與效率,故遷建或疏散行政機關過度集中於同一個區域是有其必要性。 二、加強金門文化園區展覽物之可看性 2010年底於過往的金沙港灣區域內成立的金門文化園區,對於金沙地區來說,這是一件可喜的事,為了避免使其成為蚊子館,其未來是要朝向及發展為深具金門地方特色的文物、工藝產品或歷史文物和國際化之博物館,簡而言之,就是要有鎮館之寶,仍記2006年底沙美老街歷史正名暨保存公聽會召開前夕,根據國家圖書館提供給筆者過往的新聞報導與資料顯示,民國50│60年代在沙美老街左前方即萬安堂旁,曾經挖掘到一甕的中國古代錢幣,在這一甕的中國歷朝之古錢幣,內有上自唐朝下至近代,當中尤以宋朝歷任皇帝的古錢幣保存的最為完整,過往在沙美老街左前方即萬安堂旁挖掘到一甕的中國古代錢幣,目前放置於臺北歷史博物館,由於金門沙美挖掘到的這一批古錢幣,便有部分長老延續與對照古老的口述歷史說:沙美老街是創建於宋代;不管歷史與真象如何?過往在沙美老街左前方即萬安堂旁挖掘到的中國古代錢幣,著實是金門乃至沙美地區,極具吸引力及獨特的觀光與文化資產,倘若家鄉的文化資產單位,能積極與中央單位協調,並將此批中國歷代之古錢幣要回及放置於新成立的金門文化園區內並搭配國外之文藝展覽的話,除了可充實金門文化園區的內涵外,更可使之充滿可看度,因為人類是充滿著好奇性,應有許多的人在金門觀光或過境金門之時,會前來東半島的金門文化園區,瞧一瞧中國古代的錢幣(孔方兄),究係是長的如何?這樣一來,金門文化園區便能吸引觀光客或人潮不時的前往參觀,如此更可增進及提升前來金沙地區觀光的人數,進而,促進周邊與相關經濟產業之消費或活絡。 三、迪士尼樂園金門分園的成立 為了有效的改善金門地區東西半島間之發展失衡的情事,縣府應該將金沙消防隊後方至述美國小和田墩一帶,規劃為風景遊樂設施及旅館業區,加強區域內之交通及水電和環保設施之建設,並釋出該區域內之公有土地及提出優惠的減稅措施,將之出租給國際迪士尼公司或國內遊樂園營業廠商,使之開發為迪士尼樂園金門分園,如此便能再將金門推向國際性的觀光及將前來觀光的年齡層往下延伸之契機,不再只局限於退伍老兵及年長的觀光旅遊團,因為,金門自古以來,一直處於戰地前線之刻板印象,若要全面的發展觀光,除了戰地遺跡與閩南文化和大學島之外,更需要國際級之好玩的遊樂設施與五星級的旅館,故縣府相關觀光與旅遊單位,如能邀請及吸引迪士尼公司或國內遊樂園營業廠商,前來金門地區之金沙消防隊後方至述美國小和田墩一帶,開發及成立迪士尼樂園金門分園話,現今金門東半島建設落後的情事,未來將逐漸的改善,因為迪士尼樂園金門分園的成立,將吸引全球及臺灣和大陸地區的觀光客,前來金門的迪士尼樂園遊玩及住宿,進而,增加金沙地區的觀光人數及就業人口、長住人口與經濟的復甦,而金門整體的經濟及未來的觀光,真的會變的很不一樣及具有國際級的水準,而且,金門更會真正的成為一個好山好水及好好玩的地方。 歲末寒冬之際,期許上述的淺見,對於家鄉整體之建設能有所助益,因為在每個遊子的心中,永遠都是希望自己的家鄉,明天會更好! (作者現為中華大學土木系建築組博士生)
-
如果你是金門縣長……輕鬆談政治
金門改變了多少?你滿意嗎?如果你是金門縣長……你會怎樣做? 一‧平衡金門東西部發展,遷移縣政府至金門中心點。 金門有句古諺:「寧願嫁給過西一欉蔥;也不嫁給過東一個尪」。一直以來,金門就是西半部(金城一帶)開發比較早,至今依然是西半部比較繁榮。金門這麼小,你很難相信它會有這麼大的開發落差,但它確實存在。如果扣除山外周邊,從太武山分隔整個金門,東半部相對落後。金門的重要政府機關也幾乎集中在金城一帶,機場、碼頭也全部不在金門東半部。如果我是金門縣長,我會將縣政府等行政機關搬遷到金門東半部。(中蘭瓊林附近)。它不但可以平衡金門發展,中蘭瓊林附近也位處金門中心點,各鄉鎮民眾洽公等皆方便。 二‧立即指定副縣長。我們需要副縣長,不但增加一個就業名額,而且可以幫縣長分擔工作,提高縣政府團隊戰力。 三‧另外聽說縣政府有意評估在官澳青嶼一帶設立遊艇碼頭?除了積極進行遊艇碼頭外,應該把遊艇碼頭增加功能,讓一般旅客可以進出。以目前水頭碼頭之擁擠,實在不能稱為「國家的出入港口」,大陸同胞一上岸,會以為走錯地方。不到金門一生遺憾;到了金門終身「萬嘆」。(出入境動線凌亂,免稅店比菜市場還狹窄)。在腹地有限的情況下,設立新碼頭分散旅客進出,是一石二鳥之計。目前從水頭到泉州(石井)要一個小時,如果改從官澳青嶼一帶出發,可以節省半小時。 四‧新設的大學、醫院、購物商場等也應該全面以金門東半部為優先考慮,縣政府必須以實際行動幫助金門各鄉鎮均衡發展。 五‧解決土地被國家佔有或無法過戶問題。 日前回金門,飛機座位旁是一位八十歲左右的阿嬤。飛行途中與她閒聊,知道她是到台灣做身體檢查。後來聊到她家住水頭,說幾十年前蓋了房子,因為是自己的地,又不懂法律,有加蓋停車位。她說最近鎮公所要強制拆除加蓋的停車位,她憤憤不平地訴說,自己的土地早年被畫成馬路,也沒有跟政府計較。我不清楚細節,又不能只聽一面之詞,當場只能安慰她。看著她泛淚的雙眼,心中很多感慨。我們家也有一塊地被收歸國有財產局,原因是民國七十年前後政府公告補登記時,因當時全家皆在台灣,並沒有注意到此類公告。雖然父親也曾經向監委陳情,也得到回應,但結論是必須依法向國有財產局申請出售。而且我們並沒有任何優先議購權,說穿了,跟一般國有財產局公開標售案沒有二樣。 國民政府的國有財產局什麼時候到金門?怎麼能有那塊地呢?村子的長者都能證明該地屬於我們家的。那不是一塊多了不起的地,但父親已經九十二歲,上一代交給他的祖產不能確保,父親甚為不安。這樣的例子在金門有很多,有些因南洋親戚已經過世無法轉移登記,當然也有一些人利用當時補登記時佔為己有。但金門人大部分將土地視為家業,不喜歡侵占別人的財產,甚至覺得那樣的土地不一定會庇蔭後代子孫。 縣政府應該全面清查土地,讓被政府保管或有過戶問題的土地,有一個合理的解決。否則再過一二十年,上一輩離開後,土地的登記問題將更難處理。 六‧徹底解決就業困難問題。 看到金酒招考包裝員的空前激烈競爭,很多人都非常感慨! 金門福利賴以維持的金門酒廠經營,以及關乎數千個員工家計責任的金酒,過去四年營業額每年約維持100-110億,幾乎零成長。尤其2008年國民黨執政後,兩岸往來空前熱絡,金酒這股勢頭未能在大陸市場有所突破,無疑是個大警訊。豈可輕忽?難道沒有看見危機?金酒的未來絕對充滿艱困挑戰,但到目前為止,除了人事紛擾,看不出亮麗成績。 金門沒有大型民間企業,所以就業困難。縣政府應該有效地讓金酒、陶瓷廠等公營機關提升競爭力,如此不但可以增加安定的就業人口,並且有能力輔導民間企業投入,帶動周邊產業。如果金酒業績可以成長50%,金門的就業人數應該可以增加1500-2000人,要讓金酒、陶瓷廠等機關成長比較具體可行?還是編列特別預算實施所謂「八百壯士」的擴大臨時就業比較有意義呢?答案很清楚。 七‧最近台開的開發計劃等案停滯不前,其實不難理解。民間投資者也在觀望金門縣政府有什麼振興作為?筆者本年六月份在本言論廣場已經提出「財團或利益團體想的「開發金門」,是土地開發,然後從中牟利,甚至假開發,真炒作」?這類的事件,將隨著金門的開發預期心理而層出不窮。金門縣政府應該更謹慎處理。 針對大型BOT或開發案,應該確實訂出時程表,義務與責任也要明確規範,避免炒地皮、炒股價等不當行為。要建設金門,金門縣政府不要過度指望民間企業,金門縣政府應該善用金酒資源(財源),做適當轉投資,例如興建星級旅館等。把自己定位為開發金門的領頭羊,才能有效帶動地區發展,增加就業機會,並且擁有主控權。「招商」與「弊案」,有時僅一線之隔。不可不慎。 八‧強力要求台金票價調降,甚至不惜抗爭到底。 對中央政府嗆聲,看看花蓮縣政府對蘇花公路的積極作為,帶著群眾北上行政院抗議;對民間企業施壓,雲林縣政府蘇治芬縣長帶頭與台塑六輕集團談判工安事件。為縣民爭取公平、公道的權利,是現代民選的政府無可迴避的責任!民氣可用,金門縣政府在與中央或業者(如台開BOT案航空業者票價等)溝通交涉的過程,或方法,必須充分展現民意(最近新聞報導廈門船票將對縣民大幅降價,令人欣慰)。 政府應該對業者實施特別價格控制,因為業者是由於兩岸政治協商,才在有限度開放航線下獲利,並不是業者自行開發出來的自由競爭市場,所以屬於「政策獲利」。 業者蠻橫不願合理反應價格,政府應該用「政策解決」,要求業者合理反應利潤,而不是任由獨佔失衡的市場決定。如果兩岸開放含外國航空業者也能經營,業者能因航班不夠而坐享其成?全球航空業者一片哀嚎,唯有台灣航空業者獲利,航空業者大賺「政治財」?票價卻吃人夠夠!合理嗎?離島交通條件特殊,政府應該以政策考量,而非放任業者予取予求。 另外根據本人投訴交通部所獲得的部分回答:「目前離島居民票價補貼之財源為民航事業作業基金,該基金主要收入來源為各航空站之業務收入(如場站費等)」。要求交通部或中央繼續尋求財源,以政策考量,因金門無其他適合代替交通工具的特殊現實問題,應該給予離島地區增加補助措施,縣政府應該繼續爭取。金門縣政府也應該自行尋求其他經費來源。如果金門縣政府可以補助縣籍民眾二成票價,將減輕居民的交通負擔,筆者也曾在縣政府民意信箱提出參考措施,不知縣政府是否有所實際行動?特將給縣政府參考的尋求財源或與航空業者的方案贅述如下:其一:金門縣政府制定法規,對利用小三通之航空公司,課機場建設費或清潔費(本人非法律專家,此提議適法性,請縣政府邀專家研究),再將課得費用,補助鄉親票價。其二:以定期包機方式可否壓低票價?其三:離峰時段之特別優惠票價可能性?(國外有所謂「紅眼班機」,以台金航線為例:早上九點以前,台灣往金門;下午五點以後,金門往台灣,均可視為離峰票價。其四:短期票券使用期限之折扣票價。(如二週或三個月內有效票券)。其五:非全面降價,每年補助縣籍民眾台金來回二次之優待票價,(依實際搭乘才予補貼,未搭乘或超過二次,皆不補助)。這幾項方案有硬有軟,也非全面降價,航空業者應該會有善意反應。 另外小三通的旅客過門不入的問題。如何爭取旅遊配套措施?以真正為地區帶來商機。沒有方便的交通,沒有合理的票價,就沒有發展觀光可言。 沒有「十二大愛金門建設」,也沒有「五大願景」,只想「真真實實」的解決鄉民的食衣住行育樂問題,讓縣民有尊嚴、有未來的希望。沒有激情的喊口號,也沒有美麗的競選支票。「民之所欲,將之實現」。你將在金門歷史留名………
-
教師品德教育外縣市交流活動參訪記
11月24日七點多就到達尚義機場,由專人辦理報到手續,搭乘「立榮航空」客機,於約十點鐘抵達台北松山機場,由專車迎接直往第一站參訪【台北市福安國中】展開這一次的觀摩交流活動。台北市立福安國民中學是2010親子天下全國品格教育典範學校,校長施俞旭為人風趣、自信,親自帶著福安團隊以鑼鼓迎接我們,他說自己跟金門有很大的緣分,在金門服過兵役,施校長很特別的用「金門是塊寶,社子島風情好」作為開場白來為我們做介紹;在簡報的影片裡還讓來參訪的翁老師驚喜的看到了阿嬤的相片喔!福安國中是台北市社子島目前唯一僅存的中等學校,全校9班學生140人;校園風景秀麗,前有觀音山,旁有基隆河,雖然島上工廠林立,交通不太方便,學生超過五成皆屬弱勢家庭,但學生還有專車接送,真是公立的貴族學校。施校長的本科是生命科學,他的領導是以「人」為中心,強調老師的智能一定要提升,才能給孩子更好的教育。福安國中以『尊重、孝順、責任、感恩、誠信』作為品德教育五大核心價值,讓孩子從做中學,養成良好的品格教育,讓孩子能「知善、樂善、行善」。這所品格教育推手學校讓我看到有限教育資源創造出無限教育的可能,孩子也不該有弱勢,沒有弱勢,人總有強項,找出孩子的強項,原來才是教育的最大核心價值。 來到參訪的第二站│台北縣土城國中,已是下午2點7分。陶道毓校長特別安排了他們學校的三個班級實施品德教育現場的教學觀摩,我看的是804班的黃老師以助人為核心價值,觀賞「蜜蜜甜心派」影片│「朋友」、「姊弟情深」來探討如何給人有尊嚴的幫助。黃老師還在班上推動「觀功念恩」(就是觀察別人的功德,感念別人對我們的恩惠),培養孩子因為感恩而知福,因為感恩而惜福,進而做個幸福的人,給了孩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土城國中一連推出了許多有意義的活動:「抓龍小站」│幫老師按摩,「愛的抱抱」│給老師一個感恩的擁抱,「愛的發聲曲」│大聲說出對老師的感謝,「宅急便」│寫封信感恩過去教過你的老師…等進行全方位品德教育,成立品德教育小組,融入各領域教學中,並運用服務學習來實踐品德教育。「台北縣品德教育實施方案」訂定了十個核心價值,分別為「公德」、「合作」、「責任」、「助人」、「尊重」、「關懷」、「正義」、「誠信」、「感恩」、「反省」來進行品德教育,達成「好教、好學、好品德」的目標。 次日起了個早來到了素有「世外桃源」美譽之稱的台北市萬芳國民小學,校地面積3.5ha經過歷任校長的努力經營,如今已成台北市文教區頗受好評的優質學校之一了!值得一提的是萬芳國小在第二任校長吳國基先生於81年7月與金沙國小當時的吳啟騰校長締結姐妹校,隨後辦理校際互訪交流已行之有年。校長戴秀華告訴我們99台北市品德核心價值網路票選結果前五名是:尊重、孝順、責任、感恩、誠信;這與前述社子島上的福安國中五大品德教育核心價值完全一樣。他們有最優質的行政團隊,重視教師專業成長,共同致力營造「愛、尊重、關懷」的校園環境。接著來到了第四站│「台北市康寧國民小學」受到了連德盛校長別開生面的歡迎儀式,水桶樂章的「桶鼓」│用大小水桶、垃圾桶來當鼓,實在令我對節能環保的做法大開眼界,連校長排定與學生午餐約會,讓老師配合導讀活動,推動品德教育,學校進行「品德小劇場」的討論、思考、論辯……激發學生對核心價值的認知;做好親職教育並將品德教育帶入家庭與社區。訓導主任彭雪茵主任說:「對自己負責,為別人著想,就是優秀」足見康寧國小品德教育的推動是從知道│>做到│>普遍化;要讓每個孩子都能從心│〉態度│〉習慣│〉人生,因為品德教育並非教條或灌輸,是讓學生參與,進而學習思辯。 下午來到參訪學校的最後一站│台北縣新店市青潭國民小學,羅美雲校長說青潭國小有著50班的規模,卻是24班的學生在享受,鬧中取靜,都市中卻有著鄉村的純樸,學校的學生少有爭吵。青潭國小的行政團隊將品德教育做了SWOTS分析,透過親職講座增加家長的認識與重視,老師經由6E教學法,將品德融入閱讀教育;並藉由童軍團日行一善,發揮影響力,改變而讓孩子向善。藉由誓死護學生的偉大司機故事闡述「負責」的核心價值:九族文化村旅遊偷口琴的小學生說明「知錯能改」的可貴,讓我看到了推動品德教育真的是一種有能力的愛。在這裡又認識了台北縣興南國小李春芳校長和育德國小謝治平校長,他們倆個恰巧都是跟我同梯的無緣同學喔!李校長給了他的寶貝理念:「感動教學法」透過發自內心的感動,自然會有好品德,謝治平校長也強調品德教育是從「自己」做起,從「一件事」做起。關愛因需求而開始,徹底把一件事做成功,然後延伸就有無限可能。金門的宗教觀念濃厚,是一種楷模學習;金門的文風鼎盛,是一種優勢,因地制宜,不同的文化背景,是應有不同的刺激,但品德教育雖有不一樣的歷程,卻有相同的終點站。 有人說:「九年一貫課程是一種缺德教育」,往日尊師重道的鄉土農業社會,小學教材的「生活與倫理」,中學的「公民與道德」如今已不復在。我們都很清楚品德教育必須與生活相結合,但是該怎麼做才能真正落實呢?現在的社會是不是少了以前農業社會時代的那份溫暖?我們的週遭有沒有覺得好像還欠缺些什麼呢?「尊重、關懷、責任、誠信、合作、感恩、孝悌、反省、正義、助人、公德」等核心價值對這個社會的祥和與否的確有著莫大的關聯,願大家都能以美好的心欣賞週遭的事物,以真誠的心對待每一個人,以負責的心做好份內的事,以謙虛的心檢討自己的錯誤,以愉悅的心分享他人的快樂;以喜捨的心幫助需要幫助的人;以不變的心堅持正確的理念,以寬闊的心包容對不起你的人,以感恩的心感謝所能擁有的一切,以無私的心傳承自己成功的經驗,以平常的心接受已經發生的事實,以放下的心面對難以割捨的事,分享人生積極正面訊息,創造宇宙和諧快樂能量,相信這個社會乃至於整個世界的明天一定會更好!
-
學習看護
經過近一個月的學習,瞭解到看護的真正含意。 以前認為看護工作是會被人瞧不起的,覺得是很低氣的工作,通過學習才知道這個工作是如此的偉大,每個人都會經歷生,老,病,死的過程。而看護的工作卻是延續生命,讓每個生病的人都得到最適合的照顧,享受到最舒適的服務。 回想這個學習期間,給我們上課的每一位老師都是那麼認真的給我們講課,嚴格要求,使我們掌握了技術要領,對一些模糊的名詞做到真正的瞭解。比如,什麼是資源?怎樣把自己變成資源。而其中資源的妥適性就是沒有最好的,只有最適合的,讓我感觸頗深。 同時也學到了很多知識。維持體內水份電解質平衡要多喝水,什麼時間冷敷,什麼時間熱敷。前段時間我騎摩托車在轉彎的時候不小心腳踝處被石頭擠了一下,當時立即腫了起來。回家後,我就開始用冰敷,一直敷到腳快好了。可是上了這個課後,才知道自己的做法是錯誤的。正確的方法是受傷48小時內冰敷,48小時後要熱敷。人的生命是脆弱的,也許一個不注意,就會危及甚至失去性命,日常生活中,正確的掌握CPR,掌握哈姆立克法(對有反應的病患進行呼吸道異物梗塞解除法)應是每個人必備急救技能。 生活中,每天必須做的就是三個飽一個倒(三個飽是三餐,一個倒是睡覺)。而人體內所需要的營養物質大部分是在這三餐中攝取,這是大家知道的常識,可是怎樣來獲得這些營養?在學習中我才真正瞭解到食物的營養攝取,我們體內各種維生素的來源。當我們缺乏維生素的時候,表現出什麼樣的症狀。特別是有些生活中錯誤的概念。比如,骨質疏鬆的人,都認為是缺鈣,而鈣的來源通常在人們的意識中是多喝牛奶(我也是認為這樣的),上了這個課後,才知道完全是錯誤的,骨質疏鬆的人卻完全不可以喝牛奶。又如,腎臟病的人不可以吃整穀類食物,洗腎前限制蛋白質的攝取,洗腎後需要蛋白質的補充::等等。 什麼事務按照哲學的觀點都是沒有絕對的,包括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我們生活在大千世界,隨時都會接觸不同的人。而每個人一生避免不了接觸到病人,包括自己。因此,居家看護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掌握的基本常識。 學習結束了,我們開始走進醫院實習。第一天我被分配到ICU(加護病房)。換上隔離衣,走進病房,心裡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病房是溫馨的,床上病人都是八十歲以上的老人,護士們為病人抽痰,灌食,換尿布,翻身,拍背,每一動作都是那麼熟練,充滿了耐心與愛心,尊敬之心油然而生,真正的認識到看護工作如此重要。第三天,我們被分到外科病房,這一科的人比較多,大部分也是老人,在這裡我們開始理論聯繫實際,幫助病人洗頭,洗澡,做復健,看著這一張張慈祥的臉,真希望時間停下來。當我閒下來的時候,我望著這些老人,在他們的臉上我看到了時間過去了,什麼都沒有變,變的是人,他們這一路走來,也望的遠了,人卻老了。 在短短一個月的學習期間,受益匪淺。特別是署立醫院護理師蔡老師,講課聲音洪亮,盡量讓每一位學員都聽的清楚。喉嚨發炎了,卻還是在堅持,從最基本的床上洗頭到無菌抽痰,講解中每一動作,都是嚴格要求我們,指導我們,要求每一位學員都要認真的操作。例如,床上洗頭,她教我們如何讓病人躺的舒服,自己也不會感到累。教我們如何觀察。鼻胃管餵食用她多年的臨床經驗把每一動作分解開來,教我們一個動作一個動作的操作。重要的是洗手,看似簡單,實際上卻是很重要的環節。 我慶幸自己學習看護,服務於大眾,讓有需要照顧的人得到更好更舒適的服務,感謝金門縣政府,社會局給我們學習的機會,感謝蔡玲敏等給我們上課的老師,讓我們掌握這份技能,使我們自己成為一名優秀的居家服務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