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論廣場
-
ECFA簽訂後的金門
如果問今年以來台灣社會最火紅的話題是什麼?ECFA絕對可以名列前茅,從早期的ECFA該不該公投,到現在早收清單的幾家歡樂幾家愁、ECFA簽訂後到底是「黃金十年」或是「災難十年」,接下來就輪到立法院審查ECFA的方式應該採「全案表決」?或是「逐條表決」?看來台灣政壇還會為ECFA熱鬧上一陣子。不過一水之隔的金門,似乎對ECFA不太感興趣,近一年來,在金門本土媒體的相關報導中,幾乎看不到ECFA簽訂對金門經濟發展影響的任何討論,彷彿ECFA簽訂與否,與金門毫無關係,令筆者十分驚訝。 ECFA的本質是一種兩岸之間的自由貿易協定,也就是透過關稅的減免,達到市場開放之目的,尤其台灣對大陸的貿易依存度高,ECFA的簽訂,無疑使台灣產品在大陸擁有更強的競爭力;加上最近鴻海「跳樓事件」所導致的大陸人工成本上揚及「台灣製造」(MIT)與大陸同級品相比擁有較高的價格優勢等因素的激勵,一股台商返台設廠的熱潮,正開始醞釀之中,其中金門當然是可能設廠的候選地點之一,廈門大學台灣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非指出:「海峽西岸經濟區可作為ECFA的特定先行先試區域,可先行實施某些正在商談或將要商談的項目和條款。」金門擁有最緊靠大陸的地理優勢,若有所謂ECFA的特定先行先試區之存在,金門豈能置身事外? 石斑魚一列在早收清單之中,屏東縣的魚塭即告供不應求,而金門可以養石斑魚的埤塘,所在多有,有關部門有無進一步的輔導計畫?同樣的,文心蘭也列在早收清單中,蘭花培植需要溫室和技術,有關部門有無積極的獎勵措施,以吸引蘭商到金門設置溫室?台南縣長蘇煥智現正汲汲於兩岸,蘇縣長計畫將某些高科技產品先在大陸製作,然後輸至南科組裝,打上「MIT」字樣後,再回銷大陸或東南亞,在綠營一片反ECFA的聲勢中,蘇縣長是少數贊成的綠營首長,應該是想執行此一產業分工策略有關,只不過這樣的產業分工策略如果可行,金門不比台南更具有「緊靠大陸」的地理優勢嗎?過去金門念茲在茲的「加工出口區」或「自由貿易港區」,何以簽訂ECFA後,反而噤聲了?同樣的,嘉義縣正爭取福斯汽車設廠,整車輸出雖未列入此次早收清單,但汽車零組件列入,整車未進,零件先行,而金門設汽車廠,條件不如嘉義嗎?公部門有無積極招商的具體行動?以上所述只不過是ECFA中539項早收清單中的4項而已,更別說金酒未列入此次的早收清單之中,其對大陸市場行銷之影響為何?幾乎看不到金酒公司對外的任何說明,相關的分析評論,更完全付之闕如,金酒是金門的「金雞母」,金門人有權利知道為什麼此次ECFA早收清單中沒有金門高粱酒?中央衡量的理由是什麼?而金門未積極爭取的原因又在哪裡? 此次ECFA簽訂過程中,金門各界給我的整體感覺是「事不關己」、「作壁上觀」,遠不及台灣中、南部某些縣市的事前的積極爭取及事後的密切配合。好在ECFA尚未走完法律程序,距離生效日仍有一段時日,金門還有急起直追,亡羊補牢的機會,筆者建議金門各界不妨運用這段時間,針對後ECFA時代,進行公共討論,依據金門的優勢與條件,研擬出重點發展的策略性產業,並據以擴大招商,輔導設立,以期全面帶動金門的經濟發展。去年有位大學教授應邀到金門演講,認為金門在未來海西經濟區的角色將是「引導巨龍騰飛的一顆龍珠」,願景繪製,極為美麗,不過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金門想當「龍珠」,請先由ECFA所帶來的商機做起。
-
ECFA早收成果遠超過國際標準
最近在ECFA在即將簽署之際,傳出有些項目沒有放在早收清單之內,於是有人認為政府的努力不夠,甚至要求政府應該道歉。 在FTA般的國際談判或協議中,由於會牽涉到雙方給予或是取得項目的取捨問題,因此很難拿到自已所要的全部,對方也不可能拿到他們所要的全部。一些沒有被納入開放的產業難免出現不滿,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因此要求政府道歉,或說政府「喪權辱國」,對於努力參與協議的人員來說是相當不公平的。 就以ECFA協議內容來說,目前所知我方已取得五百四十項的產品開放,金額一百三十多億美元;而中國的早收清單只有二百七十項,金額約卅億美元。台灣在項目、金額及比例上都比大陸要高許多,這也就是大陸所謂的「讓利」。以國際上一般協議的標準來看,台灣的確佔了很多的便宜,這已經是很不錯的結果了。 當然,在經濟部原先的早收清單中有一些產品沒有放入,這些產品的業者會有所不滿;但是如果從中國大陸的角度來看,他們也必需滿足他們國內業者的聲音,而不可能完全依台灣的清單來「照單全收」,否則他們回去又該如何交待呢? 除早收清單的實際效益考量外,我們覺得ECFA還是應該愈早簽署愈好,其中有兩個重要的考慮因素,第一個是兩岸應該利用這一次大規模的談判來建立彼此的互信。只要這次的協商能夠圓滿完成,未來後續還有很多次的協議也應該可以順利達成。 其次是未來台灣的國際經貿空間。若兩岸協議可順利的進行,就表示兩岸關係和諧,未來我們與其他國家進行FTA協議時也會比較容易。 我們認為在經過長時間的討論早收清單之後,雙方應該彼此退讓一步,因為ECFA早簽要比早收更為重要。一方面因為依國際慣例來看,台灣已經享有比較多的利益;再說ECFA本來後續就還有很多項目要協商,因此剩下來的早收項目再放到後續的協議中儘早去協商就行了。
-
嘜擱騙農民了
ECFA早收清單已出爐。就農業而言,八三○項目前禁止自大陸輸入的農產品並未開放,相反的,還爭取到好處,文心蘭切花、六項茶葉、香蕉、活石斑魚…等十八種農產品銷大陸享有零關稅。該守的守住了,可以爭的也爭到一些。但偏偏民進黨為反對而反對,從開始即恫嚇農民,也矇騙農民,鼓勵農民上街頭,無寧是台灣的悲哀! 當陳水扁執政時,在野的國民黨透過國共論壇,陸續向大陸爭取到十五項水果、十一項蔬菜以及八項漁產輸入大陸享受零關稅。當時執政的民進黨即酸溜溜的批評「可能是短多長空」,「最後可能落得水中撈月、畫餅充飢的下場」,「寄望中國市場解決台灣部分水果生產過剩問題,完全不切實際」,乃至「不要從農民變農奴」等。而馬政府致力推動簽訂ECFA,又恐嚇農民會失業,大陸農產品會大陸壓境,農民單純,奈何政客竟予利用,矇騙至今。 我們聽不到民進黨到底要推動什麼政策,馬、蔡兩主席的辯論,蔡主席說明的也只是模糊的想法,何況又不切實際。嘜擱騙農民了。
-
催生金門百年圖書館
金門地處偏遠,民眾取得新知不易,雖網路取得資訊容易,但網路資料過多,莫衷一是,反倒難以抉擇;雖有進修管道,但一般有工作的民眾,未必有充足時間選讀空大或金大課程;雖有書店數間,但以舊書居多,幾乎皆已淪為文具店,在金門想看到新書,恐怕只能到便利商店,或許還能夠偶爾如願;金門未來欲有所發展,不論是大學島、免稅島或是其他規劃,都必需先提升縣民素質,欲提升素質,讀書是最快也最有效的方式,故圖書館之完善勢在必行。 金門雖有鄉鎮圖書館,但並無規劃完善之縣立圖書館,就個人印象所及,民國六十年代社教館借用朱子祠,規模甚小,藏書甚少,每至雨季甚至偶爾漏水沾濕文物;七十年代移至金城國中旁,設立中正圖書館,初見規模,也是看書的好地方;八十年代移至文化局旁現址,但就幾次使用經驗而言,目前空間太過老舊及狹小,早已不敷使用,與其每隔十年左右就搬遷一次,不如趁縣庫充裕之時,早做規畫,逐年編列預算,蓋一棟能長久使用的多功能圖書館。 期待中的縣立圖書館要夠大,至少要能藏書百萬,同時容納三千讀者;開放時間要夠長,至少從每天早上八點到晚上九點,才能讓學生和上班族都有時間使用;要妥善設計及施工,最少要能使用百年。 這樣的圖書館需要花很多錢嗎?未必,以兩間近十年完工的大學圖書館為例,東華大學圖書館為地下一層、地上六層建築,總樓地板面積18,748平方公尺,造價4.49億元,民國87年4月17日動工,90年5月11日完工;金門技術學院圖書館為地上五層建築,總樓地板面積7,910平方公尺,造價2.44億,96年1月20日動工,97年9月12日完工;以使用百年、藏書百萬為規畫,大約達到東華大學圖書館的規模即可,考慮物價波動因素,再加上土地徵收,建材要求,預算提高到八億應該就夠了,以施工期四年預估,每年所需的經費也不過2億 ,若由年底開工,將預算期拉到五年,則每年平均經費為1.6億。 縣府97年度預算支用101億,98年度117億,99年度編列105億,每年1.6~2億的預算雖然不少,但應可負擔,況且除縣府自籌外,亦可申請中央政府統籌款補助及環保署綠建築補助,最近政府又有推動低碳島計畫,亦可申請部份補助,所以,錢,應該不是問題。 貧者因書而富,富者因書而貴,金門人平均收入遠低於台灣,所謂的海濱鄒魯,又真正造就多少知名人物?不是我們不認真,不是我們不求進取,而是環境封閉使然,看書、讀書、愛書是讓鄉親即使身在外島,也能與世界同步最快、最有效的方法。 這間圖書館既然負有提升民眾素質的功能,在買書方面就要有所取捨,打發時間用的小說類應盡量少買,尤其武俠,言情,玄幻,靈異之類,於吸收新知無益,想看這些書的人自行到租書店看;但對於投資理財、商業開發、旅遊服務、科技新知的書就要多進一些,最好能和台灣的金石堂、博客來同步;金門目前只有一間科技大學,大部份學生高中(職)畢業後還是選擇到台灣升學,介紹台灣大專校院的書籍也要多準備(這部份應可免費索取)。 這間圖書館應該設有視聽室和幾間討論室,以方便學習、討論,並鼓勵鄉親組織讀書會定期討論,但以設在地下室為宜,比較不容易吵到其他讀者。 這間圖書館要設有金門藏書專區,不論是古人、今人所著,有關於金門的圖書,或是金門人寫的書,各類電影,短片,宣導片……皆置放於內,以便查閱,也讓作者的後代與有榮焉! 這間圖書館離車站不要太遠,最好步行五分鐘以內,最遠不要超過十分鐘,也要規畫充足停車空間,才能讓其他鄉鎮居民也能便於使用,也可以採用館際合作方式,讓不方便前來的民眾能借到想看的書。 這間圖書館要把設計者、承包公司負責人,以及所有施工者、監造者、驗收人的名字,在明顯的地方立碑;蓋得不好,這就是無聲的控訴;蓋得好,這就是最好的成果,可以讓後輩子孫也與有榮焉的證明。 這樣一間可以藏書百萬、使用百年,利在百年、讓十歲到百歲鄉親都能悠遊其中的金門圖書館,可以期待在民國一百年看到預算通過嗎?
-
早簽ECFA比早收全拿更重要
第五次江陳會於6月29日在重慶舉行,並完成ECFA的簽署。針對綠營質疑,早期收穫清單未將當初因應「東協加中國自由貿易區」成立時衝擊最大的石化、機械及汽車等三產業列入,但事實上,經過兩岸兩會三次協商之後,台灣早期收穫清單項目已從300項增至510多項;其中,台灣早收清單產品出口金額超過100億美元,約占台灣對中國大陸出口總金額的13%;而中國大陸早收清單,占其出口至台灣產品的6%,而出口金額為20億美元。 在政府堅持不再開放大陸農產品和大陸勞工進入台灣的前提下,中國大陸目前提出的早收清單只有200多項;就此看來,政府近幾個月在洽談ECFA的努力與堅持是值得鼓勵的。 由於ECFA中加列早收清單的談判,就是希望爭取到最大的獲利;因此,政府在正式洽簽ECFA之前,一定會再盡力爭取將石化產業的聚丙烯與聚乙烯、工具機中的數位控制機床、汽車整車等項目納入台灣的早收清單。然而,兩岸首次洽談經濟合作協議,雙方若能給予若干彈性,將有助於順利洽簽未來後續的相關協議。在目前早收清單的規模和金額已經很大的狀況下,一時未能列入早收清單的產品,仍然可以在ECFA簽署之後,啟動後續的協商並進行合作。 ECFA如果能夠如期簽署,會比堅持早收清單一定要囊括所有項目來得重要;換言之,早簽會比早收重要。因為除了早收清單之外,台灣更希望能夠透過簽署ECFA,增加台灣參與東亞區域整合、擴展國際經貿空間的機會。因此,若能即時洽簽ECFA,不但外資可能因為看好台灣投資環境而進駐投資,台灣也有更多機會與鄰國進一步強化經貿往來,或簽署其他的自由貿易協定;都將比等待早收清單項目更為實惠。
-
是挽救司法公正性的時候了﹗
陳水扁總統被控國務機要費等六大案二審法官「從輕量刑,從寬認定」從一審的無期徒刑改判20年有期徒刑,還真驗證民間那句話「一審重判、二審減半、三審豬腳麵線」,是的「證據到那辦到那」,沒有「直接」、「確切」的證據,我們司法總是讓受刑人大嚷「司法迫害」或是高喊「司法終究還我清白」,實在叫人哭笑不得,也看多了聽多了怎不約而同大家竟有這樣的「共識」,雖然下自庶民上至王子犯法一律平等,但不覺有的犯罪手法高級甚至能將證據湮滅叫你拿他沒辦法嗎,明明知道買了碎紙機會有怎樣作為,但就是沒有碎紙機裡面收集的紙屑,也就無可奈何!這叫人如何信服,像是知道扁家瑞士有一些贓款,竟要等他一點一點的匯回後一審一審的減刑,讓人傻眼!阿扁當總統,海角有七億,還能從輕量刑,從寬認定,司法可真是「保障人權」到極點,當阿扁想到他「卸任」總統的身分,法官有判斷他大筆存款也是因為「總統」的關係嗎? 在貪污犯罪中,小小公務員和達官顯要是否適用一樣的審判以及貪污所得金額多寡的求刑量刑,應該訂出一個標準值得商榷,要讓民眾相信司法、粉碎民眾心裡想法,我們以為何妨從扁案著手改革,挽救司法的公正性此其時!
-
終結買賣票才是選民之福
十七縣市鄉鎮市民代表、村里長選舉已經落幕,感覺上今年的基層選舉不若往年熱絡,大部分的媒體報導都聚焦於年底五都大選,因為五都總人口已達一千三百多萬,約佔台灣總人口的六成,城市人口才是左右總統大選的重要關鍵。 除五都之外,桃園縣人口也已逼近二百萬,若桃園再升格後,台灣彈丸小島上將有六個直轄市之多,也難怪朝野會將五都大選視為二○一二年總統大選的前哨戰,五都之外的十七縣市,人口共約九百多萬,只佔台灣總人口四成,比重不高亦較不受重視。 也因為鄉、鎮、市代及村、里長選區小,無論是候選人要買票,或是選民要賣票都相對容易,時間越是接近投票日,候選人買票、賄選、綁樁的情形就更加嚴重,尤其以鄉下地方更為常見。諷刺的是各縣市選舉委員會每到選舉期間,無不大力推行反賄選、反賣票,到處也可以見到相關的標語或宣傳海報,民眾也很習以為常,只是反賄選成效仍不彰。 由於大環境經濟景氣不佳,每逢選舉都有選民想要賣票,有些鄉下的莊稼人拿了候選人的錢,覺得票投給人家也是應該的。更有些選民認為沒拿對方給的錢,會被其陣營貼標籤,會被認為是支持敵營的候選人。 台灣已歷經兩次政黨輪替,民主文化理應更臻成熟。各縣市選舉委員會也積極向民眾宣導反賄選,為什麼買賣票的情形依然猖狂呢?除投資報酬率高以外,一般民眾也怕檢舉賄選會惹禍上身,況且等法院判決下來也要一段漫長時間,也有許多地方基層選舉的候選人覺得買票比較保險,既然別的候選人買票,我也要買票以提高當選的機率。 俗話說:「想害人就叫他去選舉」、「選舉無師傅,用錢買就有」,這反映出台灣地方選舉的惡質選風敗壞,一方面候選人撒錢綁樁有效,另一方面樁腳和助選員們也樂於賺「走路工」選舉錢,這也是買賣票的惡質選舉文化無法終結的因素之一。 隨著教育日趨普及及選民日益年輕化,民眾投票自主性的提升,選民投票前應該反思「羊毛出在羊身上」,拒絕不法的賣票行為,況且用錢買是不到人格的!選民應拒拿買票錢,勇於檢舉賄選,讓候選人認知到「選舉無師傅,認真做就有,錢若開了伊閣輸,買票嘛無一定有,後改毋敢驚摃龜。」 隨著因賄選被判刑的案例日漸增多,國人應體認到只有終結買賣票賄選的惡質選舉文化,地方的建設款項才不會被貪污,就怕買票的當選人選後大撈一筆,搞起官商勾結、工程綁標、利益輸送,最後吃虧的還是選民自己,杜絕賄選才是選民之福!
-
從「校務評鑑」到「校長遴選」
日前筆者在本版撰述「國中小校長遴選之我見」引起一些討論,在適逢縣議會開議期間,但見新科議員歐陽儀雄與林金量即在縣府教育局業務報告中發言關心國中、小學校長的任期及儲訓校長甄選任用等議題,並提案檢討「金門縣中小學校長遴選作業要點」欲使遴選制度更為「公正、公平」也順利通過審查將送縣府研辦。吾人以為該「遴選要點」動輒修改才是問題癥結所在,也不知根據那裡的「版本」,每每主管單位修改、縣務會議通過,就發布作業遴選,如原來要辭職才能參與他校校長遴選,之後改成任期一半即可,現在這一半又不見蹤影(見要點十一),遴選條件只要任期屆滿,曾任校長和連任中之現職校長,也就是「遴選要點」和以後的「作業要點」時有不同,這不同就有很大的空間,所以他的遴選委員不敢訂出確切的代表比例,也發生派任代理校長至該學年度結束,但結束後又派同一人代理的情況,因為遴選要點沒有說不可派代同一人,也沒有說學年度結束後要辦理遴選,更沒有說代理人員要有儲備校長的資格,是以遑論能有客觀公正的要點。 其實校長遴選制度自88年8月實施以來應該有很完善的修改空間,儘管各縣市不同,然教育部吳財順「國民中小學校長遴選制度之探討」應該可以做為我們的參考,和日後修改趨公正公平的方向,像今年的「校務評鑑」以前不尋求「連任」者不用評鑑,屆滿二任八年的也不用,因此實施「評鑑」、通過評鑑校長也就無異議的「留任」,今年一任四年的如此,至二任八年既然給予評鑑,通過評鑑校長也應優先選擇學校,若有缺額再遴選現任的校長和候用校長,否則就不用「校務評鑑」,畢竟不想留任和必須轉任的校長應該是和沒有做校長的候用校長一樣,提出他想遴選學校校長的願景和治校理念才是,所謂「評鑑」只供評選委員參考,而一年二次的縣府督學「教育視導」及視導後的缺點追蹤,其實也足夠校務評鑑佐證,我們不想教育視導諸多待改進的缺點在校務評鑑竟然完美無缺,更不想校務評鑑校長們不惜財力物力人力全部全心全意的投入,尤有甚者評鑑報告書的張數加彩色印刷幾乎可以成冊出書,吾人以為應該限制報告的張數、彩色印刷的比例,才能在公平的起點比較,詳看評鑑內容的虛實才不會眼花撩亂,當然,實施評鑑後通過評鑑校長就予以留任或轉任,千萬不要任意作業而致遭非議,不要遴選一次就有一種方式,集思廣益可也看出校長難為,從「校務評鑑」到「校長遴選」,主管機關怎能不訂出妥適的要點、嚴選國中小校長,不要讓我們學校美輪美奐的校舍,裡面還有媲美局室首長裝潢的校長室,不要讓我們校長像導護,大清早站校門口還要喚起學生好成績、好學測,也不要讓我們老師像「進修機器」,週三進修、讀研究所進修、週末週日研習不是教訓輔三合一,就是外配親子、還有環保節能、閱讀推動、就連點燈計畫、樂齡學習也不放過,其他學生比賽活動更不用說,甚至公務人員的講習也分配名額到學校、公廁檢查學校也有份,不問機關大小一樣名額,才十數位老師和工作職員,弔詭的內容是「行政中立」「公務人員保障」「廉能倫理」,數十年不變,有時場地大人數少竟還催促人員往前就座,也難見我們有說「不」的校長,如果配合是校長的宿命,這些也是「校務評鑑」的選項,那是要欽佩校長治校能力,還是要禁止校長教育行政嚴守分際,曾經家長、教師要讓校長留任的「連署」,也不能抵擋得過評鑑委員所謂「專家學者」犀利的眼神、嚴厲的批判,因此,一套「公正公平」的遴選制度已經讓人期待良久!校務評鑑、階段遴用只是其中一項,堅持對的作法不是朝令夕改!
-
從浯島「迓城隍」活動之喝采與掌聲中說起
金門縣第五屆縣長 李沃士先生於98年12月20日宣示就職典禮演說時揭櫫五大施政主軸: 清廉執政 服務奉獻 三高四就 五大願景 建設優先 福利加成 守護金酒 福利長久 接軌兩岸 跨足國際 當時應該有大多數的金門鄉親仍心存懷疑與迷思,而一轉眼已逾五個月了,如果以五個月之縣政推動來檢驗李縣長的政績,似乎太快,如果有人一定要現在下定論似乎不夠厚道與務實,回想李縣長就職典禮演說之結語:「一個選民當選誰都一樣讓地方沒有進步,民生一樣凋敝時,為何不在選舉掠取那眼前一點點的利益?這是人性,選民沒錯,錯在執政者沒有珍惜選民用選票給予的機會。沃士亦以此自勉,不能讓自己成為一個只是空口奢言清廉的政客,而是要用政績,用提昇民生經濟,來導正金門的政治選舉風氣。因此,沃士會用過去服務奉獻的精神和心情,策勵自己,領導縣府團隊,在未來的五年之內,依著個人政見,靠著人民付託,做實事,拚政績。」。這些話猶在耳邊迴響,果然在今年的農曆「四月十二」金門迎城隍活動之空前創舉,讓人為之『一亮』鑼鼓喧天,人潮如龍,其萬人列陣於金城古稱『後浦』小鎮之大街小巷,尤其最受矚目的是全國26尊城隍爺與金門蜈蚣座是330年來的首度交會及遶境巡安,為熱鬧精彩的廟慶帶來驚喜與感動,而 總統馬英九更特別致電祝賀意義非凡不在話下。 今年的農曆四月十二金門『後浦迎城隍』是歷來金門地區最盛大型廟會活動、也是地區有史以來的大型民俗、文化與觀光結合之表演活動,據文史考紀,金門迎城隍活動係緣於明初建城的金門城坐鎮顯靈,清康熙19年(西元1680年)隨總兵官陳龍「分火」移駐後浦(即今金城鎮),從此後浦民眾每逢遷治日的農曆4月12日,都舉辦城隍遶境巡安慶典,成為金門規模最盛大的廟會。 筆者忝為金門人,但對宗教信仰一直欠缺虔誠,加上隨心自在之個性,已十餘年未參與金門『迎城隍』巡安陣頭及「隨香」活動,今年有幸一睹這次地區有史以來的大型民俗、文化與觀光結合之表演活動。自下午二時,「城隍爺」起駕巡安了,一時之間,鞭炮聲和鑼鼓聲響徹雲霄,擠滿城隍廟前廣場,引起善男信女禁不住的興奮與騷動,現場「神氣十足」。民眾虔誠的跟隨神轎。蜿蜒數里的巡安隊沿著古老的「香路」路線遶行,神輿、旌旗、成千上萬的巡安人員和隨香信眾,塞滿後浦的大街小巷,交織成330年來傳統廟會的精彩畫面與魅力。 今年金門「浯島邑主城隍遷治330週年紀念」活動的特色主要係透過各式陣頭,包括48組陣頭,以及6座蜈蚣座、神輦、鑼鼓隊、蜈蚣座、以卡通世界為主題,妝扮有白雪公主、皮卡丘、蜘蛛人、鹹蛋超人、天線寶寶、美人魚、超人特攻隊及羅賓漢、西遊記、天女散花及十二金釵大秀熱舞、以及以英雄會為主題,所妝扮有五虎將狄青、張忠、劉慶、李義、石玉,號稱五虎將及八寶公主、焦平貴等英雄都全入鏡,另傳統的了亞(大鑼)、托燈、馬上吹、南管、香燈、香擔、十音、鑼鼓陣、藝閣、打花草、笛鼓隊、小獅隊及各境神轎、最受囑目的是有來自英國駐台代表來體會蜈蚣座陣頭節數最多,可妝扮十六人、金門地檢署也不缺席(鄉鎮民代表與村里長選舉即將於六月十二日舉行),亦加入巡安活動加強反賄選宣導等等,更有來自全國各地及的善信「隨香」,不分男女老幼,人手拿著清香,虔誠的跟著城隍爺神駕遶境,祈求城隍爺的庇佑,為活動增添幾許熱鬧氣氛,更讓遊客更深入了解傳統歷史劇的意義與內涵,讓人歡喜、留連、讚嘆不已,不用鏡頭拍下最美畫面都不行。本次參與活動的人潮估計超過三萬人次以上,創有史以來金門舉辦各項活動人潮最多的紀錄。 本次金門『迎城隍』活動金門縣政府在規劃之初,特別組成推動委員會及工作小組籌劃一系列的慶祝活動,自5月1日起陸續展開一連串慶祝暖身活動,包含「城心感動迎城隍文化展」、「踩街」、「妝人遊行」、「陣頭體驗」、攝影比賽、小吃王競賽等等,陣容頗為壯觀,成功釋放了迎城隍活動的民俗、文化及觀光張力,為傳統廟會營造了濃郁的文化氛圍。八個國家的團體來金演出,都造成民眾熱烈的迴響,由於今年的特別擴大舉辦,遶境活動直到晚間七點時許尚未結束,讓「後浦」小鎮越夜越美麗。 金門迎城隍活動,全民皆「瘋狂」,不僅城隍廟人山人海,連廟宇上方也出現爭先搶鏡頭的媒體,媒體人在取得最佳境地,用大小鏡頭為「迓城隍」寫下不朽的歷史的同時,我們不僅要問,在活動成功圓滿落幕,人們喝采與掌聲中結束後,如何思索與創造金門的未來前景,從現在才是開始(不是活動結束後的曲終人散)…。 李縣長 沃士就任以來,推行縣政,行事積極,努力提升觀光人潮,爭取於金門各鄉鎮設置免稅精品購物專區,吸引更多客群前來金門觀光、消費。以創造交通、飲食與住宿之商機,帶動原有產業之發展,增進更多就業機會。積極設計搭配相關主題活動,以進一步帶動客群,形成全面的休閒、觀光、娛樂消費,帶動整體區域經濟發展,今年金門「迓城隍」活動,可視為李縣長就任之初試啼聲(第一炮)之成功圓滿之佳作,雖可能不是絕響,但絕對是空前創舉,本次活動舉辦成功之主要意義與省思,是為金門未來美好前景讓努力的鄉親們有所期待,請用實際行動給金門「浯島邑主城隍遷治330週年紀念」活動之有魄力、有創意與有執行力之幕後推手─李縣長 沃士之縣政團隊加油、鼓勵並致上感謝。 金門走過戰地、戒嚴,以及民主學步的過程已18個年頭,相信在李縣長積極縣政之施政藍圖之5大願景,及就職典禮演說時揭櫫之五大施政主軸下,藉由建設金門成為「國際觀光休閒島嶼」、「大學城」與「免稅島」……等愛金12大建設,更期盼在中央政策支持的配合推動下,金門的未來前景可期,絕對不是夢…………。
-
二十一世紀金門的底力是什麼﹖
據聯合報三日副刊─東京文化現場(林永福)所載,日本去年有一本書《文化力-日本的底力》,作者川勝平太認為:日本戰前發展軍事力、戰後發展經濟力,二十一世紀的日本要發展的是文化力;軍事力是破壞力、殺傷力,是破壞環境、生活、自然的力量。經濟力製造便宜又好的東西擴展市場,席捲世界市場。又說:文化不是中文的「以文教化」的意思,不含政治意涵,文化就是culture,定義為生活方式、生活態度。文化的精華是藝術,人的生活方式產生吸引力時即帶有藝術性。所謂具有文化力就成了以藝術文化為代表的「美的文明」。 反思,金門長期以來強調觀光立縣,極力從事各項觀光建設,為觀光發展而努力施政,花了為數不小的預算在從事閩南文化的保存維護,發掘金門更多元更久遠的歷史文化,甚且將花數億元興建孔廟,復原已成平地的遺址-燕南山書院。對於文化的保存與努力真是不遺餘力啊!然而,對於川勝先生對日本的「文化」的理解似有差距,換言之,足以成為「文化力」的個人life style的集合,也就是常民的日常生活方式與非日常活動所構成的文化。然而,金門的文化該如何體現並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倒是有一些做為可以再精緻一點、再深入一點去思考的,文化的保存應該多面向的,對於金門的歷史也應該是多面向的,在詹京斯的《歷史的再思考》書中,提醒了讀者要留意那些不被記載的常民歷史,因為將常民納入歷史中,才能完整描述歷史與文化的真相。 貝塚的發現,把金門的歷史推進了幾千年,我們不能因為他與文字歷史沒能搭上就忽略了它的存在,相對的要更去珍惜與關懷,十幾年來,金門相繼發現了幾處貝塚遺址,已有多處因為建設而遭破壞,它代表的意義與訊息尚未完整,應該提出具體的保護措施,並著力於深入調查研究。引楊志良所說:選舉禍國殃民。聰明的政治家朝向正確的方向努力,選舉護國憂民,惡質的政客只有選票考慮,選舉損人利己,能對歷史負責者少已。 近日,金門尚存屬較完整的貝塚遺址-浦邊文化第二點─差一點被剷平,還好聰明的文化局搬出了文資法,但這並不是長久之計,金門還有多少遺址呢?又有多少機會我們能早一步得到像這樣罔顧文化資產的工程規劃的資訊呢?登錄為遺址保護才是良策啊!別再重蹈「甲政第」的遺憾了。筆者五年前曾藉貝塚遺址辦了一次認識貝塚的研習,當時浦邊貝塚發現者陳仲玉研究員亦前來參加,座談會中強烈建議申請登錄,希望透過民眾與媒體的努力,喚起保護文化資產的重要性,而不僅僅是政府績效的表現。 在社區發展協會的努力下,居民的文化認同得到了肯定,明白貝塚遺址的重要與價值,它讓我們知道先民「吃蚵的文化」已有幾千年了,潮間帶的蚵田對我們的生活生計是多麼密切,這就是我們的文化,這就是我們得以支撐觀光立縣主軸的「金門的底力-文化力」,期望喚醒珍惜文化資產的良知,讓金門在二十一世紀更有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