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論廣場
-
「斗門溪」深層價值與推廣休閒運用
「斗門溪」不僅僅是金門金沙鎮的一條溪流,而最重要的是:她曾經是吾們這一輩(四、五十歲年齡層的金門子弟)童年歲月中很重要的生活與回憶! 雖然旅居台灣多年,每次想念家鄉時,總會想起小時候與小浦頭一起長大的同伴,背著阿爸阿母偷偷結伴到「斗門溪」裏游泳、釣魚、抓蝦子,還有排排坐在河岸上,一起觀賞冬季裏成群結隊的野鴨、野鳥聚集在「斗門溪」及「金沙水庫」水面上覓食情景。 想家的夢也總是會浮現一幅圖畫:綿延二、三公里斗門溪溪水,像處女般溫柔地伸展在雄壯的太武山脈面前,婀娜多姿的穿梭在一大片平坦的高粱田中轉彎了好幾回,才慢慢地流入「金沙水庫」、「金沙港灣」再注入大海,而環繞在榮湖旁后浦(水)頭近百棟的黃氏古厝群,紅色的屋瓦,在金龜山落日餘暉照耀下不停地閃爍著金色光芒,就好像在對夕陽說道別! 我敢說:「這一幅畫最能代表我金門結合人文及好山好水的一幅大自然景觀!」,如果有一天可以搭乘在直昇機上,由上空眼眺用照相機把這幅美景拍攝下來、然後再予以放大,放映在金門航空站大廳廣場中牆壁的電視大螢幕,供來往的旅客及鄉親們欣賞,那該有多好! 可惜的是,『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目前並未將「斗門溪」納入經營管理之範圍,縣政府一向也未重視此條溪流可以發揮給予民眾運動、休閒、觀光及從事人文活動之無比價值!現在除了僅提供農民之灌溉用途外,平常及假日似乎鮮少有人會親臨這條金門最長及最美的溪流,去感受及去品嚐他的美麗及帶給人們心靈上的滋養!若不是於九十三年六月二十一日溪流遭人棄置老鼠毒藥,一夕打響知名度,大概很多鄉親可能已五六十歲,還不知道「斗門溪」的存在! 我們常常在電影裏如「大河戀」、「艾瑪姑娘要出嫁」等,看到歐美國家將河流納入他們生活及人文歷史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不僅是小小的戀人在溪流河畔談情說愛,或在溪流中划船、或是舉辦家庭宴會(婚禮)、或在青青河畔草堤岸席地而坐,享受大自然美景、音樂與美食!或是「大河戀」滔滔不絕的鱗波盪漾中,父親帶著兒子們甩著釣竿、細長透明的魚線揮舞在空中的情景,進行一場很精彩的大自然親子教育! 又像英法國很多別墅就蓋在溪畔,溪畔種植了很多美麗的花草,以及古木參天、鳥禽聚集,很隨興地只要你願意,你便可以很輕鬆地換上運動服或是休閒裝,馬上可以步行到溪流河邊做運動、晨跑、泛舟、垂釣,獨自或與親人共同享受浪漫與徐徐涼風!反觀我們,除了當年我們這一群野孩子成天在溪裏玩耍,現代的大人與小孩,有幾個到此(斗門溪)走一回? 金門標榜是座國家公園,政府何不思考將「斗門溪」納入國家公園內管理經營?或是成立「斗門溪生態園區」?或是最起碼的「生活遊樂區」? 目前可以看到的是硬體方面已進行了護堤整建、舖設散步道,但這些還不夠,未來若是吸引人潮,除了可透過廣告之外,工程方面應該要再投資興建進出道路、停車場、涼亭、公廁、培植樹木如(楊柳樹)、花草(如水蓮花)、架設夜間照明路燈等;並配合招商設立冷熱飲食、簡餐、咖啡屋等;附近的農田可規劃為「花卉栽培示範區」,若栽培成功甚至可用花朵排成一列大字:「歡迎光臨金門」,豈不吸引人又壯觀!另外,可增設兒童遊樂設施、運動設施、廣場及適時假溪畔舉辦各項文藝活動:如划船、釣魚比賽、放風箏、烤番薯、坐鴛鴦馬、牛車等。 為了防止水庫河川被丟棄老鼠藥情事再重演,政府應仿效台灣積極地、趕快地設立「巡守隊」,定期及不定期派員環湖(溪)巡視,以保護水源! 我們知道,高雄市最有名的一條河流「愛河」,這幾年來不僅在河川整治相當成功,近年政府在「愛河」兩岸河畔培育花木扶疏,並相繼斥資成立了大型「工商展覽館」、「美術館」、「電影博物館」、「歷史博物館」、「音樂戲劇表演廣場」等:也假「愛河」舉辦了很多活動,如:「元旦施放焰火」、「端午節划龍舟」等,這些都值得我們借鏡! 「斗門溪生態園區」若能實現,我們可以就地想像:連結「官嶼海堤」、「西園鹽場」、「金龜山貝塚史前遺跡」、「金沙港文化園區」、「洋山、呂厝、浦邊海岸溼地」、「后宅洋樓聚落」、「浦邊貝塚遺跡」、「浦邊洋樓古厝聚落」、「斗門古厝聚落」、「擎天水庫」、「斗門溪」、「花卉栽培區」、「太武山」、「榮湖」、「后浦(水)頭、小浦頭古厝聚落」、「沙美老街」、「金沙水庫」、「鵲山林場」、「林務所」、「碧山洋樓古厝聚落」、「山后民俗文化村」、「東、西山前古厝聚落」、「五虎山」、「馬山觀測站」及分散在各鄉村的「風獅爺」景點等,整個將可以構成一個完整的觀光區域,未來的金門東半島「金沙鎮」將與西半島「金城鎮」並駕齊驅,連結成為一充滿大自然(有高山、河流、水庫、花卉、森林)、生態、人文、歷史、古厝、洋樓聚落等豐富內涵之觀光島嶼,為我們金門的觀光產業,再增加特色與加分!
-
彩妝金門太沉重─撒大錢建設不是唯一
解嚴以後的金門「建設」變了,變得「突飛猛進」,讓人讚嘆,卻也讓人不敢恭維,因為我們看到的始終是那幾條馬路的舖陳、路標的換新、鄉村的整建::等等週而復始改裝,至於新的建設卻是不能用的環保公園、浯江堤收費停車場和失卻原味的古蹟維護、古厝翻新::最近更叫人看不下去的是原來的建築幾乎都要改成花崗岩,可知道花崗石的造價昂貴,政府不是口口聲聲經費拮据嗎?那來的這麼多錢,可千萬不要再動「併校」的念頭了!要知道沒有學校,沒有社區的存在,也就沒有可以申請經費的來源,就像沒有道路、沒有公園,還能像現在能夠「規劃」的整建工程嗎? 因此,動輒數億,數千萬的「整建」││我不稱它「建設」,畢竟只是在原有建物上「彩妝」罷了,像「建功嶼」,它恢復當初「國軍」駐守的原貌嗎?大筆經費的整建,又帶動多少觀光客前往駐足,以地區旅行社和航空公司招攬遊客三九九九元超低價的廣告,我們相信觀光客只能蜻蜓點水式的被趕架。因此,思考怎樣扼止旅遊業者血拚殺價、獎勵特產、產業,帶動金門觀光發展,該不只是建設的投資、軟體設備,還有賴政府對相關產業的教育和扶植! 筆者以為不需要把原有的「建設」破壞翻新,一直是很在意和堅持的看法,當縣府花大錢請來縣政顧問演說、和名導演蔡明亮應邀擔任「碉堡藝術館」參展人發表的意見,更加讓人感慨管見略同,蔡明亮說:金門這些碉堡本身就很像一座博物館,本身已很具有觀賞價值,因為它們有歷史的背景,又有歲月痕跡,似乎增加再多的裝飾,對那些碉堡可能都是多餘的,這是六月十八日全國所有報紙不見報導但是自由時報駐金記者吳正庭唯一的金門報導,主辦單位對金門碉堡藝術展此時是否需要改變另外的思考,不錯,藝術無價,我們知道幾千萬花下去會有它的價值和可能不是這些錢就能請得動藝術大師的參與,但是我們唯一的請求和拜託千萬不能讓不懂得藝術者幫我們的碉堡改妝,那可能又是現代化的塗抹或舖陳花崗岩,千萬記住導演蔡明亮的話,金門碉堡本身已具有足夠的藝術價值,對被選創作人來說是一個「難題」!而不是創作的我們卻很容易在不知不覺中迷失讓它失卻原有的價值! 這種感慨在最近我路過太湖中正公園益發熾烈,因為原來二十幾年的兩頭洋灰雕塑成的獅子換成大陸的石材石獅,階梯廣場也由原來的磨石子和水泥改成大理石、花崗岩,太湖的好山好水,少的是人潮,而不是這些改裝,如果規劃都和台灣的風景區、大陸的石材建築沒有兩樣,我們不知道遊客回去的感想會是如何!相信中正公園原有兩頭水泥駐軍雕塑栩栩如生的獅子和中正公園現在換成兩頭大陸樣板石獅應該有不同的評價,是國家公園、縣政府、鎮公所或是誰把金門改妝,而又為什麼他們不去找別的地方創新,卻一直是動我們原有記憶的念頭! 要知道,金門碉堡不是普通能一窺究竟的,在軍管時代這些都屬禁地,在駐軍撤離的破壞讓人無力回天,我們希望保存下來的千萬不要投下大筆經費改裝,戰地遺跡是反戰的好教材,當導演都這麼說,有關單位怎能一意孤行,還原金門是戰地遺址做為反戰教材是我們努力的目標,邇來,數以萬計的建設經費我們似乎都是在破壞建設沒有得到認同!因此,當顧問和專家都提出相同的意見,我們是採納與否可要有相當智慧,不錯,金門怎能沒有他的金門,他原有的金門,彩妝金門太沉重!一味的建設不是唯一,我們還有更多的作為!當我們有限的經費還有很多作為的時候,我們不得不如此呼籲!為金門做該做的努力必須要得到認同!